空海(惟傳)法師:2010年10月靈泉寺三壇大戒開示--毗尼日用切要

空海(惟傳)法師2010年10月靈泉寺三壇大戒開示

【毗尼日用切要】

早覺: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

鳴鍾:願此鍾聲法界,鐵圍幽暗悉皆聞,聞塵清凈圓通,一切眾生正覺

唵 迦羅帝耶 莎訶

聞鍾:聞鍾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

唵 伽羅帝耶 莎訶

著衣:若著上衣,當願眾生,獲勝善根,至法彼岸。著下裙時,當願眾生,服諸善根具足慚愧。整衣束帶,當願眾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

下單: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回護;若於足下喪其形,願汝即時生凈土

唵 逸帝律尼 莎訶

不傷蟲蟻:若舉於足,當願眾生,出生死海,具眾善法。

出堂:從捨出時,當願眾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登廁: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痴,蠲除罪法。

唵 狠魯陀耶莎訶

洗凈:事訖就水,當願眾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唵 室利婆醢莎訶

去穢:洗滌形穢,當願眾生清凈調柔,畢竟無垢

唵 賀曩密粟帝莎訶

洗手: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凈手,受持佛法

唵 主迦羅耶莎訶

洗面:以水洗面,當願眾生,得凈法門,永無垢染。

唵 藍莎訶

飲水: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眾生肉。

唵 縛悉波羅摩尼莎訶

五衣: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不舍離。

唵 悉陀耶莎訶

七衣: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常得披。

唵 度波度波莎訶

九衣: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廣度諸眾生

摩訶迦婆波吒悉帝莎訶

卧具卧具尼師壇,長養心苗性,展開登聖地,奉持如來命。

唵 檀波檀波莎訶

道場: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贊佛:法王無上尊,三界無倫匹;天人導師,四生之慈父。我今暫皈依,能滅三隻業;稱揚贊嘆,億劫莫能盡。

禮佛: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普禮真言:唵 縛日羅斛

供凈瓶:手執凈瓶,當願眾生,內外無垢,悉令光潔。

盪凈瓶真言:唵 藍 莎訶

灌水真言:唵 縛悉缽羅摩尼 莎訶

甘露真言南無蘇嚕婆耶 怛他耶哆耶 怛侄他 唵 蘇嚕 蘇嚕 缽羅蘇嚕 缽羅蘇嚕 娑婆

展缽:如來量器,我今得敷展;願共一切眾,等三輪空寂

唵 斯麻摩尼 莎訶

受食:若見空缽,當願眾生,究竟清凈,空無煩惱

若見滿缽,當願眾生具足成滿,一切善法。

早齋出生:法力不思議,慈悲障礙,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

唵 度利益 莎訶

侍者送食:汝等鬼神眾,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唵 穆力陵 莎訶

食存五觀: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已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四、正事良葯,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應供:執持應器,當願眾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唵 枳哩枳哩 縛日羅吽 發吒

初匙:願斷一切惡。  二匙:願斷一切善。  三匙:誓度一切眾生

洗缽:以此洗缽水,如天甘露味;施與諸鬼神,悉皆獲飽滿。

唵 摩休羅悉 莎訶

取楊枝:手執楊枝,當願眾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凈

唵 薩吧縛述答 薩哩吧 答哩嘛 薩吧縛述怛夯

唵 藍 莎訶

嚼楊枝:嚼楊枝時,當願眾生其心調凈,噬諸煩惱

唵 阿暮伽 彌摩隸 爾縛迦羅 僧輸馱你 缽頭摩 俱摩羅 爾縛僧輸馱耶 陀羅陀羅 素彌么犁 莎縛訶

漱口:漱口連心凈,吻水百花香;三業恆清凈,同佛往西方。

唵憨 唵罕 莎訶

出鍚杖:執持鍚杖,當願眾生,設大施會,示如實道。

唵 那栗替 那栗替 那栗吒缽底 那栗帝 娜夜缽儜吽 發吒

午齋出食: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羅剎子母甘露悉充滿。

唵 穆帝 莎訶

受襯:財法二施,等無差別;檀波羅蜜具足圓滿

取水:若見流水,當願眾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唵 縛悉波羅摩尼 莎訶

預法流:若見大河,當願眾生,得預法流,入佛智海。

若見橋道,當願眾生,廣度一切,猶如橋樑

浴佛:我今灌沐諸如來,凈智庄嚴功德聚,五濁眾生塵垢,同證如來法身

贊佛:贊佛相好,當願眾生成就佛身,證無相法。

唵 牟尼牟尼 三牟尼 莎縛訶

繞塔:右繞於塔,當願眾生,所行無逆,成一切智。

南無三滿多 沒馱喃 唵 杜波杜波 莎訶

看病:見疾病人,當願眾生,知身空寂,離諸乖諍。

唵 室哩多 室哩多 軍吒利 莎縛訶

剃髮:剃除鬚髮,當願眾生,遠離煩惱,究竟寂滅。

唵 悉殿都 漫多羅 跋陀耶 娑婆

沐浴:洗浴身體,當願眾生身心無垢,內外光潔。

唵 跋折羅惱迦吒 莎訶

洗腳:若洗足時,當願眾生具足神力,所行無礙。­

唵 藍 莎訶

敷單:若敷床單,當願眾生,開敷善法,見真實相。

坐禪:正身端坐,當願眾生,坐菩提座,心無所著。

唵 縛則羅 阿尼缽羅尼 邑多耶 莎訶

睡眠:以時寢息,當願眾生,身得安穩,心無動亂

觀想阿字輪 一氣念此字

 

 

毗尼日用切要開示:禮佛—食存五觀

各位長老,各位法師,各位新戒戒子們,大家好!

彌陀佛!

好請放掌。

   具足很多的殊勝因緣,我們今天才能同聚一堂,來探討毗尼日用。把深奧的佛法把它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來;把深奧的佛法把它落實在日常的歷緣對境之中。所以這是一門很切實際,也很重要課程,我們大家繼續再來探討。

   上次有講到贊佛、禮佛,現在再來把禮佛的深義,再跟大家做一些比較詳細的解析。讓大家在禮佛的時候,不只是表像上我們恭敬的在禮佛,而且又能夠禮出禮佛的深義。禮佛的非常高深的含義,禮出不同的品質,禮出我們的生命

    好,那怎麼樣進一步來把禮佛的深義呈現出來呢?現在就跟大家來勉勵幾點: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學佛的人大家都很清楚的了解,佛陀的偉大佛陀功德這是毋庸置疑。問題在於你是目的偶像崇拜?還是真的能夠把禮佛的深義禮出來呢?佛陀來這世間示現他的目的是要做什麼呢他不是在塑造偶像;不是在塑造權威;不是要我們一直要崇拜不是這樣。我們怎麼樣去感恩崇拜恭敬佛陀這是我們的表達。但佛陀的主要用意,來這世間講經說法的主要用意,就是協助我們早日解脫自在;協助我們開啟我們生命的高等智慧

佛陀很清楚的看到,地球的人類處在三度空間的人類,很多的思維方式錯誤的;很多的習性觀念知見錯誤的。那這些錯誤觀念知見會導致我們製造很多的痛苦苦因而不知道。這些錯誤觀念知見,會讓我們苦海裡面浮沉,而不知道原因在哪裡。所以佛陀就透過他的大智慧告訴我們,我們的苦因在哪裡,如實的去找出苦因,你就能夠逐漸的出離苦海

   所以禮佛第一個深義就是:我們要用感恩的心,來感恩佛陀大慈大悲告訴我們一條解脫之路。所以禮佛第一個深義就是感恩的心,感恩佛陀大慈大悲,示現解脫之路引導我們出離苦海!所以就有感恩的心。

第二,昨天有跟大家勉勵過就是要見賢思齊,佛陀確實擁有高等的智慧,以及無與倫比的德行。但是我們是要跟他看齊學習,我們說來學佛學佛學佛就是要學習像佛陀這樣的崇高的德行,跟智慧。所以我們在禮佛的當下,我們要勉勵我們自己,早日能夠開發出我們高等的智慧;早日能夠像佛陀這樣擁有崇高的德行。所以佛像在哪裡那是一個表徵,看到像在就好象看到實際的佛陀的存在。那我們要了佛陀就是要協助我們解脫自在,所以我們很重要的一項深義就是要見賢思齊。如果你沒有見賢思齊的話,那變成你只是在禮一個聖者、禮一個表徵、禮一個表像,你還是在數他人珍寶

   所以第二項見賢思齊,這樣才能夠真正為法作見證。佛陀講經說法裡面就有提到,你的各種供養裡面,最殊勝供養就是法的供養,法供養是最殊勝。那什麼是法供養?就是你認真的去聞、思、修。一步一腳印的去凈化我們自己;去實踐解脫道;去把佛法裡面的深義,能夠透過你的實修實證而親證。這時候你本身就是法身具足,你本身就是為法作見證;這時候你到哪裡,你本身就是在示現無上甚深微妙法。能夠如此的話,那你到哪裡你就能夠讓正法久住。所以我們要了佛陀人間示現的真正的意義在哪裡,這樣才不會不辜負佛陀啊。

   第三,禮佛我們在禮拜的時候,不要忘了當下要開發我們的明覺。你在禮佛的過程,記得不是在感激;不是在只是做過功課應付了事。或今天師長規定我要拜幾拜,然後我把這個數目拜完了,功課做完了,這樣就可以交差。如果你是這樣禮佛方式的話,那沒什麼效果。我們禮佛的當下就是在明覺的開發,佛陀是一位覺悟者、覺醒者。我們在禮佛的當下,我們就在開發我們身體的明覺,身念處的開發,身體明覺的開發。一方面也用清凈心來禮佛,所以當下是身、心就一直在開發我們的明覺。身體的明覺越來越清楚,心靈呢,你的心越來越柔軟,如果你很傲慢的話,你腰彎不下來的,很多人不信佛他腰彎不下來,有的人對善知識尊敬腰彎不下來,那是為我身心柔軟。所以在禮佛的當下我們的手要合掌要彎下去,膝蓋要彎下去,腰要彎下去,我們整個禮佛的過程都要清醒明覺。你的手到哪裡怎麼放、怎麼翻掌、怎麼合掌,這整個過程都要都要保持清醒明覺。你能夠這樣的話,你在禮佛的過程也在凈化我們的心靈你在禮佛的過程是在開發我們的明覺。

   第四點禮佛,我們是透過表象的佛;透過一個象徵;一個聖賢這樣一個表徵。最重要是要喚醒我們的自性佛,這一點很重要。我們是透過這樣的表徵;這樣的完美人格的佛,進一步要喚醒我們的自性佛。人人都有佛心,人人都有佛性,只是我們的佛心佛性被我們的貪、嗔、痴、無明把它覆蓋住了。所以我們說要學佛、要修行,就是來到、恢復到我們的清清靜靜的佛心佛性。所以我們是透過禮佛,然後喚醒我們清凈本心清凈本性清凈本心我們就把它稱為佛心。所以我們在禮的時候,你除了很放鬆開發明覺、清凈心在禮佛之外,這時候當下你是沒有貪、沒有嗔、沒有那些愚痴的。你有明覺就沒有愚痴你有在開發明覺當下貪嗔就不現行。所以這時候清凈的心他就自然在一直流露出來。當你有明覺,又有清凈心在流露的時候,這時候就是你的佛心佛性不斷的在開發出來的時候。慢慢的、慢慢的你的心會越來越清凈你的心越來跟佛心越來越接近。所以大家要把禮佛的深義禮出來,這樣了解了噢。希望大家以後禮佛的品質跟過去不一樣,連禮佛都是神聖的,禮佛絕對不是偶像崇拜,不是盲目崇拜,大家要禮出禮佛的深義。

   好,再來,請大家看供凈瓶這一節。

供養凈瓶:手執凈瓶,當願眾生,內外無垢,悉令光潔。

   你看噢,當我們供養凈瓶的時候,我們一樣要去體會,這個凈瓶對我們的啟示是什麼?我們也跟眾生來互相勉勵。很多長老師父或是祖師、善知識,他們要協助弟子們成長都會告訴弟子們,你們要把你們的瓶子要怎麼樣?要清洗乾淨嘛?對不對,要把你們的瓶子清洗乾淨。因為一般人很容易產生的就是我慢的心,我們的這個法器我們這個身心啊,我們這個法器裡面,我們這個瓶子裡面,裝填很多的過去的貪、嗔、痴、觀念習性知見也就是說我們這個瓶子裡面的水,是骯臟的;是污垢的;是不純凈的;或是不凈的水已經裝得相當滿。如果我們這些不凈的水,你不把它清洗乾淨的話,那你這么多這么滿的這些污垢的水,就算善知識他要給我們加入甘露水,清凈的水進去也會變成染污的水呀。

   所以有一句話說,邪人信正教正教也變邪啊。如果我們的心不幹凈,我們用的是染污的心,用那些貪、嗔、痴、名利心在學佛的話,那就算這些佛法甘露水,清凈甘露水加入你的瓶子裡面,也會被我們的心把它染污

好,如果我們的瓶子把它清洗乾淨之後,清洗乾淨之後,這時候你本身就是成為非常好的法器。這個叫做你准備好了,我們的心已經准備好虛心的學習,我們已經准備好當學生弟子。所以這時候呢,因為我們的瓶子清凈的、乾淨的,你的師父祖師們或是善知識們,他們知道你已經准備好你這法器,所以他就給我甘露水。這時候我們瓶子裡面所裝的,就是根本能夠凈化我們身心甘露水。

   所以這一段提到,當我們供養凈瓶的時候,我們也勉勵我們自己,我們要來到我們的身心,我們的身心是個法器啊,就是個瓶子啊。我們勉勵我們自己要來到內外無垢,悉令光潔。所以在初諦學佛的時候呢,這時候我們本身要做好凈化;做好做學生的准備;做好當弟子的准備;你要會當學生才會老師。那你不要以為說我已經很會當學生那,我來頂禮師父、我來皈依師父我就是來當學生那,沒那麼容易啊,當學生沒那麼容易。很多人你當學生是用著我慢在當啊,用著懷疑心、不信任的心在當啊。只要你有我慢、有懷疑心,對師長有懷疑心有不信任,或是你還有保留幾手,那這樣的話,這表示我們的瓶子還沒清凈,你還沒有準備好。

   所以這里就勉勵我們,我們要內外無垢。我們要真誠真心的來學,學佛學法你要親近知識,記得要真誠真心的來學。你真誠真心的學,善知識一定是無保留無藏私的給你法寶給你甘露水。所以當我們內外無垢,這時候我們本身就做好能夠承接甘露水的法器,這時候你的成長你的凈化,就很快。所以從供養凈瓶我們就要勉勵我們自己,身心內外要清凈要潔凈。

   幾年前我到美國某個道場去交流的時候,那裡面的當家師,就跟我很輕鬆的在交談過程中,然後他就提到,以前都是徒弟師父啊,現在噢都是師父徒弟呀!現在的徒弟都越來越厲害呀!當然他講這一句話噢,是有一點講出他的心酸那。因為真的會懂得當學生的、會懂得當徒弟的並不是很多。一般都帶著我慢在做,所以跟大家勉勵的就是,要真的會當學生、真的會當徒弟,要真的會學佛、學法。我們要真誠真心,你越虛心學習,對你來講絕對獲益越大,不會吃虧的。你真誠真心的學習就算你遇到假善知識,他也會幫助你某方面的成長,真的你不吃虧的。就算你遇到假善知識有一天當他協助你成長到某個情況的時候,你一樣你可以看到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但你不會忘恩負義,你會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你會繼續進一步再求學、再突破、再成長。所以跟大家勉勵的就是不要怕上當不要怕吃虧真誠真心絕對不會錯。

   再來,我們來看展缽這一節,

如來量器,我今得敷展;願共一切眾,等三輪空寂

   這里所講的展缽噢,他的真正的象徵意義就是,把缽展開來意思就是,因為缽一般通常裡面就是有一飲食嘛,可以吃的東西,那這里象徵就是我們有世間財物,包括世間財物或是法才,所以缽它是一個象徵,裡面裝有可以利益眾生東西。那我有這些可以利益眾生東西呢,我跟自己也跟眾生勉勵。我有東西眾生有益東西,我願無藏私、無保留的跟普天下眾生來分享。就是這句話:願共一切眾 、 等三輪空寂

   等三輪空寂就是用三輪體空的心來布施,不管是財布施或是法布施或是食物布施都一樣。當我們有好的東西當我們財物是有法,我們都很樂意來跟普天下眾生分享。這裡面就是不斷的提醒我們,要破除我們那些私心;破除我們那些我見。沒有私心、沒有我見、沒有我慢,我有什麼東西有什麼法寶,我都是願意跟普天下眾生來分享。而且這一種分享的過程,就勉勵我們自己要三輪體空的去做要做到三輪體空很不容易。說布施還容易,但是你真要來到三輪體空不容易。要跟大家勉勵的就是我們初步先學習著三輪體空的布施,你初步只能夠學習著,那你要來到真正做到,那是一定要經歷過相當的聞、思、修、證,而且一定要相當的正量,你才能夠來到真正的做到三輪體空的布施

   三輪體空這里跟大家解釋一下,三輪:在布施過程中我們會有布施者,一就是布施者;第二受布施的一方,這已經是兩方面了;第三布施跟受布施中間他會有布施東西,不管是財物或是法寶。所以這三樣形成,布施者、受布施跟這些財物。那你要來到三輪體空,就是來到我們在布施過程之中,沒有我是布施者;也沒你是布施者;沒有這些人我的觀念了,沒有人我像。也沒有說,比如說我在法布施,然後認為說我有很多法寶我有尊貴法寶可以給你,或是我有很多財物,我可以給你、我可以布施給你,沒有那些我、我的、我所的那些觀念

所以三輪體空的布施你真要做到這個層次的話,那他展現出來的就是無我、無我所,但要真正做到無我不容易、不容易。金剛經所講的要來到無人像、無我像、無眾生像、無壽者像。像這方面你要來到無人像、無我像、無眾生像,你至少,你真要做到的噢,你至少要證到三果以上,至少要證到三果以上。因為我像、人像、身見、我見,這個要破除,真的要斷除不容易。

   所以為什麼要跟大家提醒這方面呢,因為很多人都太習以為常了,認為說我三輪體空布施啊;我無像、無所求布施啊。但是你背後有名利心或是有我慢,你不知道。這個很深層的那個習氣習性在運轉,你很容易被你忽略了。你的明覺如果沒有開發出來。明心,如果你心念處沒有認真的去開發的話,你很深層的那個潛意識在運作,很幽微的那些心態在運作你看不到。但並不因為你看不到你不以為然就沒有,不是的。還是一樣,你用我慢在運作你不知道;你用我是我能、用主宰欲在運作你不知道。你透過布施、透過財布施,顯現你的能、你很厲害、你是功德主,或是你透過法布施,顯現你你是個大善知識,要別人崇拜、要別人追隨。這裡面我們要好好去認真的過濾,認真的去反觀反省,這裡面我們有沒有在展現我是我能、我慢,有沒有身見?有沒有人我像?有沒有我很行?有沒有不平等心?因為有布施者跟受布施者,這個就有人我像,而且有不平等的心。通常你會為我布施者,我比那個受布施者階級要高啊。但那是很幽微的心態,如果你沒有開發明覺,沒有開發深層的明心的話,真的這個幽微的心態在運作你不知道。

   所以跟大家勉勵的就是,要做到三輪體空,那都是要真正的大菩薩,而且至少都要三果以上的證量。身見都要破除的人,身見破除那是證到初果噢。那講的是要來到證到三果,他才有真正能夠做到三輪體空的布施,三輪體空他在做的時候他就是法爾如斯的付出、奉獻、回饋。

   那他不管在做什麼布施,他本身就是無條件所求沒有任何的我慢那都是自然然的流露,不需要任何人的勉勵。在他布施過程之中,在做的過程之中,也沒有絲毫要求功德之心你有功德之心的話,那還有有所求,還有人我像啊。所以真正三輪體空這些都是已經要超越過的,而且都是自然的流露、自然的呈現。不錯這是非常高等的心靈品質的呈現,這是真的大菩薩行,那我們是可以做到的,我們是可以做到的。只是有時候我們很容易又用我慢在運作,用我是我能、用身見在運作我們不知道。

   所以跟大家勉勵的就是,三輪體空的布施人人都可以做到,只是不要粗心大意,要勉勵我們自己,我們一開始是學習著三輪體空的布施。因為你有這樣的認知才會知道,我還有人像、我像、眾生像,我有有我我要清楚的去反觀,如實面對自己、如實的去凈化,你才會真的實質的成長。將來有一天,你會做到像大菩薩他們這樣的德行智慧,真的你會做到三輪體空的布施,無條件、無所求無我、無我所,那都是自然慈悲大愛的流露。ok

再來我們來看受食這一節,受食就是托缽啦,托缽的時候,

若見空缽,當願眾生,究竟清凈,空無煩惱

若見滿缽,當願眾生具足成滿,一切善法。

   受食就是在托缽過程,有時候我們會遇到空缽,托不到食物;有時候會遇到,哇,剛好有非常多的善因善緣我們的是滿缽,滿載而歸。那一般人,一般眾生常有得失心,常常用得失心在運作。所以當遇到滿缽的時候就哇!喜氣洋洋啊,很高興很、快樂啊。然後甚至無形之中長養欲貪都不知道。或是還會長養我慢,認為說你看我德行這么好,我非常的庄嚴,所以信眾給我供養就特別多。

你看噢,遇到滿缽的時候,一般很容易長養欲貪我慢,這是得失心,他認為他得到了很多。那如果遇見空缽,今天出去托空缽呢,那就會想到,唉!這么倒霉,今天怎麼我是不是業障貼別深重啊,怎麼樣,眾生怎麼樣,反正就很多的那些抱怨,很多的那些負面情緒都一直的出來。因為你沒有得到你所想要的,那個得失就會讓你產生有時候在天堂;有時候在地獄;有時候很快樂;有時候很痛苦得失讓你的心不得安靜,不得涅磐寂靜

   現在我們怎麼樣來把,這一種兩端的,兩級的這一種心能夠來到很中和,我們看這一句話噢,遇到空缽的時候我們一樣體會到唉!究竟清凈 空無煩惱,沒有痛苦、沒有失落感,沒有嗔心。遇到滿缽的時候,這時候裝填很多的食物東西,但這時候我們一樣沒有任何貪心沒有任何的我慢。而且我們生起就是我所聚集的這些,所裝盛的這些都是善法、善因、善緣,凝聚更多的善因、善緣。那我這些善因、善緣呢,是要來播種善的種子,是要來眾生分享的。所以不管是空缽或是滿缽,他都是很高興、很快樂的過著每一天,沒有那些失落感、沒有那些嗔心、也沒有那些傲慢之心

   好,講到這里,我們又再引申、再擴大,引申到很多范圍。遇見空缽,就好象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遇到逆境、遇到挫折。一般人遇到逆境、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容易起嗔心,或是怪業力、怪業障、怪別人、怪東怪西。所以你的心被那個逆境把你牽引著走啊。我們說要來到八風吹不動,談何容易。一屁就把你打過江啊,一句逆耳的話、不順己意的話,我們馬上就起嗔啊。這是一般你讓你習性在運作的話,你沒有明覺的話,你就是被習性牽引著走,所以你都成為外境的奴隸啊。遇見空缽遇見逆境就起嗔,起煩惱。那遇到順境呢,滿缽是代表順境代表可意境,遇到很多順己意的那些境界的時候,哇,你就洋洋得意,然後容易產生貪心、貪愛、執著、抓取、我慢,很容易那些習性就出來。結果你又被順境把你牽引著走,你都不知道。

   處在無明情況之下,覺性沒有開發的情況之下,真的我們常常成為境界的奴隸。遇到逆境讓你地獄;遇到順境讓你飄飄欲仙,然後忘了我是誰。所以常常成為境界的奴隸,得失心憂悲惱苦就這樣。所以真的大家要深入佛法去挖寶,能夠來到透視所有境界的真面目。你要具有透視力啊,你真要了真理實相,你要看透這些幻象,你才不會被幻境所迷呀!但是你要來到真的看透萬事萬物真相幻象這是需要大家進一步深入去聞、思、修、證,你才會開啟智慧眼,開啟法眼你有智慧眼、有法眼你就能夠看透萬物真相幻象,這時候你不會被境界所迷。所以你才能夠來到遇到空缽,我也很高興、很快樂;遇到滿缽我也很高興、很快樂。但是沒有任何的我慢,你這才會來到所謂的如如不動啊。

   好,講到這里,這樣大家都可以了解噢。我們還有幾堂課噢,如果你有什麼問題,針對我們所講的課程之前或是之後,你們有什麼樣的問題針對這方面的,你們可以寫出來,我在最後一天會來解答大家的問題。或是你在歷緣對境、你在佛寺、在道場裡面,你遇到的一些不了解的情況現象,那你也可以寫下來,最後一天我會找時間來回答大家的問題。

   好再來,我們來看早齋出生。這里講出生,但是我們一般名詞用詞叫做出食,食物的食,出食大家比較容易了解,出食就是要做食物布施供養

法力不思議,慈悲障礙,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

   再看下一句偈

侍者送食:汝等鬼神眾,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這里是幾乎絕大多數的道場佛寺每天都會有功課,早齋出食、跟送食這時候都會,每天都會背誦都會念出來的這樣一句偈。那這里呢,我們要了就是我們來佛門修行,因為我們接受的是十方的供養布施;我們接受祖師大德以及佛陀他們的恩澤;我們接受十方法眾生,龍天護法的護持協助,我們才能夠安心伴道。

   所以佛門裡面非常強調要有感恩的心、回饋的心。所以當我們飯吃的時候,也要想到那些餓鬼道或是其他道眾生,他們沒有飯吃。如果他們處在飢餓情況,那就像我們處在飢餓的情況。所以佛門都是,每天都要勉勵我們自己,要長養慈悲心。我們有飯吃也願普天下眾生都有飯可以吃。我們能夠不飢餓,也願那些飢餓的眾生他們有食物可以吃。

   所以七粒米它是一個表徵、一個象徵。但是透過我們無限的慈悲、無限的願力,那這七粒米它就成為無限,我們的慈悲心、我們的愛心,真的他會散發出非常強,非常好的磁場,所以法力不思議呀。這個法力就是我們的慈悲心、我們的願力呀!我們的心願、我們的念力。當然這個法力,不是只有光是這個小我。諸佛菩薩法界力量!但是當我們有這樣的心願、願力、念力的時候,更容易感召佛菩薩他們的法力加持。所以法力不思慈悲障礙,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這個都是一種具體的大慈大悲大愛的流露!

   汝等鬼神眾,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這兩句記,比較白話,大家就比較容易了解,那重點就在於我們的心力、我們念力、我們的願力,它可以把有形化為無形;可以把有限變為無限。更重要的就是我在這過程之中,沒有我慢;沒有我是我能;沒有那些我法力無邊;沒有那些我慢。我們的法力也是諸佛菩薩的護持協助;我們的法力、我們的念力、我們的能力也是法界的恩賜。所以我們要用慈悲心、大愛心來跟普天下眾生分享。ok

   好再來我們來看食存五觀,食存五觀這里總共有五條。入佛門的人都很清楚知道五觀堂講的是什麼,但是一般在家居士,沒有學佛的人或是初接觸佛法的人,你跟他說你到五觀堂去用齋,他們不知道五觀堂是什麼?那很多初學佛的人是在家居士,他們在家裡學佛,他們對這個五觀堂也不知道是什麼。

   佛門裡面的五觀堂講的就是我們用餐的齋堂,一般世俗人講的就是餐廳那。但是佛門不是講餐廳,我們叫做五觀。那跟世俗的餐廳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世俗人你到餐廳裡面你只是,噢,我飢餓了,我到餐廳裡面來裝一些東西有的是要付費那有的是免費。好,我們就吃吃吃然後吃飽了就走。所以一般世俗人你到餐廳裡面吃飯,那隻是就是填飽肚子,就這樣。

   那佛門裡面為什麼要把餐廳改為五觀堂,這就是家人生活品質,跟世俗人生品質不一樣的地方。我們連吃飯都是在修行;連吃飯都是在培養感恩的心;我們連吃飯都是在見法。所以道場裡面的修行出家修行;他的生活品質世俗不一樣。他就是不斷的在讓我們凈化心靈,提升我們的心靈品質你就是這樣認真在聞、思、修。所以你的德行才會跟一般世俗的人不一樣,當你流露出不同的這些德行,讓世俗人,讓在家居士感受到真的僧寶的珍貴,別人才會自動的恭敬我們,所以連吃飯佛門都有世俗不一樣的地方

好,這五觀我們現在來看一遍噢。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二、忖已德行,全缺應供。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四、正事良葯,為療形枯。

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所謂的五觀食存五觀就是要把這五條,大家要隨時要去反觀、反省,我背後的,這個就是所謂的這五觀堂裡面的,這叫五觀的這五條。問題是很多人道場裡面、在佛門裡面,你進入了五觀堂,這幾句偈,但是你也未必了解他的深義。有時候只是當作一個標語嘛,一個裝飾嘛,這里如果沒有這幾個字的話,會空白嘛。唉!我們貼幾個字可以比較庄嚴。所以變成把它當作一句標語啊,貼一些標語那這樣比較不會空洞啊。那這樣的話,就錯失了祖師大德他們,要我們隨時提醒的這方面,你就錯失了這五觀的深義。所以很多情況你變成吃飯的時候,你也很難長養慈悲心,在吃飯的時候,也不容易掌握到吃飯的修行要領。

   好,現在我們就要一一來解開,因為這是很重要,所以這個不能夠輕易的帶過不能夠快速。我希望大家了解五觀的深義,吃飯有吃飯的修行要領,先解析這五觀的深義,然後再來跟大家講吃飯的修行要領。

   第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我們入佛門尤其是早期始佛法時代,包括像現在的南傳佛教,他們都是用過托缽生活。那所吃的食物都是信眾信徒、或是在家居士們,他們的供養。我們今天在北傳地區一樣,你進入佛門我們所吃的;所喝的;所用的;所穿的;也都是十方信眾布施,是大家的布施。那我們用這些食物物品東西的時候,我們要反觀計功多少。我進入佛門裡面我有沒有在用功我對常住我有沒有默默的奉獻服務?我對佛教我對社會、對眾生有沒有在默默的在奉獻、在服務、在回饋?所謂無功不受祿嗎。如果我們入佛門裡面,我們沒有在用功或是沒有回饋、沒有在服務的話,你只是在佛門裡面在那裡享受清福啊,或是在那裡過一天算一天,沒有積極在用功的話,那這樣我們如果吃十方眾生布施,這樣這是在損失我們的福報

   我們來修行是要培養更多的福報啊,但如果我們沒有好好用功,我們接受十方布施,反而這是在損耗我們的福報。所以祖師就提醒我們每天我們要反觀,我們在吃飯之前在吃的當下我們要反觀,我有沒有認真用功我有沒有對眾生的益處,我有沒有在回饋。也就是說我們付出的價值,有沒有比我們接受眾生布施價值更多更高。

   比如說我這一餐飯,如果以世俗價值來講可能要一百塊錢價值。那我要問我自己,我有沒有付出比一百塊錢更高的價值來回饋眾生、回饋世間、回饋道場。如果有那我們接受十方眾生布施,那這樣就沒問題。我們不但沒有在損耗福報,我們也在培養福田,培養福報。如果我們是在日子,那這樣我們對眾生有什麼回饋,沒有什麼貢獻,那這樣的話我們接受十方眾生布施這是在損福。所以祖師就提醒我們要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而且我們要好好的思維,去考量,我們所吃的這些食物他來自哪裡,需要那些因緣才呈現出這么樣美味可口又能夠療飢止渴的食物。量彼來處這是佛門裡面要去深觀緣起甚深,如果你能夠深觀緣起,那我們的我慢,就會很快的降伏,因為這是很重要必須要進入比較深度的來解析緣起甚深你真的了解量彼來處,了解緣起,我們的我慢很快會消失,因為這個是需要透過一些時間來做比較詳細的解析,我們下一再來跟大家分享。ok!

 

毗尼日用切要開示:如何吃飯

各位法師,各位新戒戒子們,大家好!

彌陀佛!

好,請放掌,我們繼續來探討毗尼日用切要裡面的食存五觀,第一點: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上一節我們已經有概略的分析,量彼來處這個等一下,我們把其他幾條講了之後在回來做深度的解析。

第二:忖已德行,全缺應供。我們在接受眾生布施的當下、我們在吃飯的當下,我們要忖已德行,忖就是仔細的來反觀考量,我們的德行如何呢?我們有沒有在用功伴道修行?我們有沒有在放逸懈怠?我們有沒有在混日子?我們有沒有在造口業、造是非呢。如果我們有這些不好言行,我們在造口業,那這樣我們接受眾生供養,我們就更要有慚愧心。所以忖已德行,是全還是缺?全就是圓滿完美或是有很多的缺失。全缺應供,所以這個都是讓我們隨時反觀不要懈怠,不要產生我慢。不要以為說我出了家,眾生對我供養,因為我是出家人我是僧寶,別人對我供養那是應該的呀,因為我現在已經是出家人不一樣啦。如果是這樣的心那你沒有去忖已德行,那這樣我們很容易無形之中,一直在損耗我們的福報我們不知道,所以祖師就提醒我們要忖已德行,全缺應供。

第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我們要預防我們的心,在那裡惡業造口業。防心離過,我們要遠離那些過患,盡量不要去造各種惡業,包括像貪嗔痴等等。所以這是防止我們去製造那些三毒貪嗔痴,也減少我們在接受供養過程產生極大的我慢。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第四:正事良葯,為療形枯。也不能說那這樣我要考量這么多,要反觀這么多,那我好像很多的缺點那,那這樣我不要吃的啦,我不敢吃我不要吃的啦。這樣又是跑到另一端。我們反觀我們的德行是有缺失有不完美,我們生起慚愧心,一方面勉勵自己要隨時改進。如果我們反觀到我們是在懈怠,那我們就要勉勵我們自己、提醒我們自己,要好好精進用功。所以祖師的叮嚀提醒我們,不是要讓我們從我慢的一端跑到自卑的一端,不是這樣啊。是要讓我們真的你每一天都在精進用功,你每一天都在修福、修慧,在接受眾生供養過程,我們也一樣都在修福修、慧,沒有在損耗我們的福報。所以我們就是為了精進用功、為了伴道、為了將來法利生,今天我還沒有能力弘法的時候,那我現階段好好的精進用功

就好象說 我們當學生階段我當學生階段我們還沒有能力賺錢,所以需要父母親供應我們學費、生活費,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還沒有能力謀生。所以我們接受父母親、接受家、接受長輩他們的養育,那在這階段我們是還沒有回饋的能力,但這是精進用功修行階段,所以這時候接受父母親的提供資源。我們修行人認真在聞、思、修的階段,雖然我們還沒有能力去弘法利生,但這個階段我們接受十方眾生布施護持,你是可以安心好好的聞、思、修,我們要有感恩的心。今天我就像是個小孩子,要大人長輩他們的養育提攜照顧,需要十方眾生菩薩他們的護持。好我會努力精進用功,等到有一因緣成熟的時候,我就會回來回饋、布施,絕對不會是白吃。

所以我們能夠這樣的話,現階段你好好精進用功。一樣我們是為了讓我們身體不至於枯萎;讓我們身體不至於死亡;為療形枯所以我們接受眾生供養。但在吃這些飲食的當下,記得不能貪著美味,如果我們一直很講究口味貪著美味的話,那跟世俗有什麼不一樣。所以我們來修行學佛,是把食物當作一種葯物啊,飲食食物是一種葯物。為什麼把它當作葯物呢?一方面它因為可以治療我們的飢餓,我們的口渴我們的飢餓也是身體的一種病啊,這個叫做饑渴病啊,飢餓病啊。所以食物是治療我們飢餓的病,那為什麼要把它視同葯物來吃呢?我們知道嘛,如果你是用吃葯的心來吃的話,你會不會長養欲貪?會不會?葯不是吃越多好啊。如果你把它當作噢美味美食山珍海味的話,你很容易起欲貪。所以祖師告訴我們,這些飲食我們要把它當作是葯物,一方面確實它可以治療我們身體的飢餓病;一方面你把它當葯物你才不會起貪心,這個是要減少我們起貪。ok

第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我今天就是為了將來能夠弘法利生,在現階段我在認真聞、思、修的階段,我接受十方的布施;接受眾生供養。但我內心我清楚知道我將來一定會感恩回饋;我將來會付出更多、作出更多更有價值東西,;或是更有價值法寶,來回饋世間回饋眾生。所以是為成道業,應受此食。就好說我們一直這樣努力認真求學,求學的過程,我們接受各方面的協助,那當有一天我們學成之後,那我們就可以大行菩薩道來廣利有情,所以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我們現在再來這一條,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如果我們沒有去深觀緣起的話,我們在吃的當下,很容易長養欲貪或是我慢。眾生供養越多,越容易長養我們的我慢;飲食越甜美越容易長養我們的欲貪。那我們修行人出家人,我們連吃飯的時候,我們不但不會去長養慾望欲貪,而且呢,不斷的漸漸的一直在減少我們的欲貪,減少我們的貪心。一方面又培養出我們的感恩的心。

如果以一般世俗的人來講,當他能夠擁有很多財富財寶布施的時候,有的他是為求功德;有的他是有這一種無形之中他會有一種我慢的心。你看我能做大布施、我是個施主我能布施我能怎麼樣。好那修行人在接受眾生布施的時候,往往認為我是出家人我是僧寶;我是修行人;我接受別人的供養好像是理所當然。當然不是全部而是有不少人會有這樣的心。所以你在接受眾生供養在吃飯的時候,就不容易產生感恩的心。

為什麼我們要有由衷的感恩的心?你怎麼才能夠真正生起由衷的感恩的心?就是要這四個字量彼來處。量彼來處就是佛法佛門裡面所講的,你要深觀緣起,深觀緣起三法印裡面的緣起這是很深那,很深,若見緣起則見法啊!如果你真的能夠深觀緣起,你處處都見法;如果你深觀緣起,你就可以逐漸的降伏、很快的降伏我慢,來到無我

量彼來處這就是要我們去深入的思維我這食物,這些水果它是怎麼來的呢?當然很多人都會提到啊,這是農人耕作啊;那世俗的人他們就認為這是我用錢買的啊;我努力打拚奮斗我用錢買的啊;所以哪一種我是我能就顯現出來。所以他認為我吃得問心無愧啊,我買的啊。不錯這是一個層次,但是這是生命還處在很膚淺的層次,不知道感恩。那如果我們修行人認為說我修行很高嘛;我有講經說法嘛;有在利益眾生嘛。然後我接受這些供養這是應該的啊,理所當然啊。那這樣我們的生命品質還是處在很膚淺的層次

我們要深入去看去思維我這食物、這些水果、這些飲食,他是怎麼來的,不是用我是我能、我慢去換來的。這些食物要有農人的耕作,農人的辛苦耕作,要有工人的配合,工作運送,要有商人的配合服務。好就算這些米、五穀、食物送到我們的道場來,一樣要有很多發心菩薩他們默默的付出,他們的撿菜、挑菜、煮菜、煮飯,整個的清洗包括整個的運作過程,那個都是有很多人來護持。就好說你們現在能夠安心專心的來受戒,要知道背後要有多少護法菩薩,他們默默的在奉獻、在付出、在支持。由於有很多的龍天護法包括護法菩薩,他們默默的奉獻付出,我們才能夠有這么樣的盛會,在這里來聞、思、修,在這里來蹬三壇大戒。

要去深觀我能夠承辦一件事情我能夠享用一樣東西,背後要具足多少的因、緣,如果沒有這些因、緣的協助、配合、支持、護持,那我怎麼樣精進用功?我怎麼能夠有食物可以吃?所以為什麼佛門裡面非常強調,要深入看到緣起。如果我們沒有深觀緣起的話,我們很容易長養我慢,我很行、我很能。如果你能夠去深觀緣起的話,你會看到我行、我能我能做什麼我能夠享用什麼,背後都要有非常多的因跟緣的配合。他們的默默奉獻、默默付出;他們的服務;他們的護持;才有現在的我們。他們的付出;他們的護持;才有我們可以專心來聞思來精進用功他們的發心他們的護持我們才能夠成就神聖的三壇大戒。

你從此由此也是一樣,要去深觀你很你能做什麼,包括說我能講經說法我能夠成為什麼事情,要知道那個能的背後,都要有很多的因、緣來配合、來協助、來支撐。就好象一個舞台讓你來演主角,你要知道要能夠讓你呈現你演主角的這個當下之前,就要有多少為我們搭舞台,我們要為那些幫我們搭舞台的人感恩的心那,不是瞧不起啊!我們要為那些護持我們的人,協助我們的人,默默耕耘,默默奉獻的那些無名英雄,我們要常懷感恩的心那!如果一個人能夠去深觀緣起的話,我們的我慢很快會消失,很快會凈化,代之而起的是感恩的心!感恩的心!這個很重要

所以吃飯我們是出家人,我們是來專心修行用功,連吃飯我們都要有跟一般人不一樣的內涵、深義。你有這樣的一種認知去吃飯的時候,我們連吃飯都是在修行,都是在凈化。連吃飯我們都是在眾生廣結善緣,也在回饋。而且在吃飯的過程我們都會充滿著感恩的心。所以當我們了解,噢,原來祖師提醒我們要食存五觀用意在哪裡。當你深刻了解之後,你就不會長養我慢不會長養欲貪,代之而起的就是慈悲感恩的心。

一個人不你是學佛,或是修行,不管你是家人,或是在家人。如果你在學佛過程之中,你能夠一方面逐漸的淡化我們的貪心、嗔心,淡化我們的我慢;一方面又不斷的長養我們感恩的心跟慈悲心,那就代表你已經走在正確的正知、正見正法上面解脫道上面。而且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還有跟大家勉勵的就是,一個人如果你懂得感恩的話,你的人關係一定會越來越好;你懂得感恩的話,你的善因善緣絕對會越來越多;你越懂得感恩龍天護法會越護持你;你越懂得感恩眾多的菩薩越會護持你。所以真的要由衷的生起感恩的心,這樣大家可以了解食存五觀的深義了噢,可以知道噢。ok

好,再來我在把這個食存五觀裡面的量彼來處,在做另一個深入的解析,因為這是一般人很容易忽略的。大家比較容易了解的就是,噢,我們這些是怎麼來的啊、怎麼來的啊、很多的因緣啊。就像我剛才所講過的、所解析的。

但還有更深的因緣,一般人很容易忽略很不容易去看到。什麼因緣呢?比如說我們這些飯、這些蔬菜,我們一般解析解析到農人辛苦耕作啊,解析的都是人類的辛勞耕作。但更進一步的因緣,更殊勝因緣,如果沒有天地父母的養育,我們怎麼會有這些食物呢?我們學佛修行人我們是要感恩,對呀,是要感恩,但我們要更深層的去看到天地父母的養育恩啊!有的人也許….誒,這個有什麼呢,我們農人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啊,我們對他感恩這個就是很正常啊?哪怎麼還有天地父母恩?

如果沒有地球地球是我們大家的母親啊,這一點跟大家勉勵,真的地球是我們大家的母親,都默默的一直在養育我們啊。如果沒有地球母親的養育,我們怎麼會有食物可以吃?如果沒有法界法界是包含地球啊,法界是包含整個大自然啊,我們說法界遍一切處,法界就是包含整個虛空還有地球法身遍一切處。地球也是佛的法身化身啊。地球就是無量千百億化身,佛的千百億化身的一個呈現啊。因為有地球這個天地父母的養育,所以我們才有很多食物可以吃;因為有流水的滋潤,我們才不至於口渴我們才不會渴死;因為有太陽不斷的把能量一直的傳送給我們,我們才不至於凍死。如果地球存在而太陽不存在的話,沒有太陽能量地球也會變成一個死亡冰冷的地球,沒有生命

所以我們要知道噢,我們能夠做什麼;我們能夠活著;我們能夠修行,背後更深的整個天地父母的養育我們要去看到。如果我們修行的人學佛的人沒有去看到這個層次的話,那我們就不容易了解什麼叫做法界、什麼叫做法身、什麼叫做法界遍一切處,什麼叫做佛、法身遍一切處,我們要去深觀。所以現象界的一切,這是千百億化身,從清凈比盧遮那佛,這樣一個千百億化身呈現出來。我們去深觀之後,你才能夠來到遍一切處都看到佛啊。常懷感恩的心很重要,所以要進入深一步深度去看到天地父母的恩,你才會看到整個的法界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你才會清楚的知道法界是什麼,法界在哪裡。法界呈現出來的無我無私的德行特徵,這是清凈法身的示現那,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深觀要很深度的去看。

再來,我們在繼續看應供這一節,等一下我們講幾則之後,後面我們在留一點時間來跟大家分享,吃飯過程怎麼樣來修行,剛才是講吃飯我們要擁有的這些心態,要食存五觀,那至於吃飯怎麼樣具體來修行,等一下我們再來講。現在請大家繼續看應供這一節。

好,現在請看應供:執持應器,當願眾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這里提到噢,應供,我們在接受眾生供養的時候,執持應器我們是拿著應器也就是缽,應量器拿著缽然後接受眾生供養當我們拿著缽在接受眾生供養過程之中呢,我們一樣勉勵自己也跟眾生勉勵,我們要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這里所講的法器,之前我們有跟大家講過噢,我們的身心是個道場,我們的身心是個法器。缽,外面有形的缽我們可以來接東西、可以來裝東西,外面的缽我們可以來接眾生供養。但這些是有形的啊,物質界啊。那心靈層次呢,心靈界呢,我們的身心是一個法器。我們這個缽無形的缽啊,我們這個身心到底是傲慢貢高我慢,還是污垢一大堆,我們要反觀到。如果我們貢高我慢,我們充滿了貪嗔,那我們這個器,就好象說,你拿著一個裡面裝滿了很多沙、很多石頭的這個缽,眾生怎麼供養食物給我們。如果你這個缽裡面有很多的骯臟污垢,就算眾生供養食物給我們,我們也一樣吃到的就是一些臟東西啊。

所以從清凈的缽接受眾生供養,我們也要反觀反省,讓我們身心成為一個清凈法器。可以接受諸佛菩薩知識他們的布施,法的布施、有形無形甘露水的布施、法的布施。所以成就法器,受天人供。所以我們本身真的就要凈化我們自己,這樣大家可以了解成就法器天人供這樣的深義,可以了解嗎?可以噢。所以佛門裡面很多的設計都有它的用意、都有它的深義,我們要從一個表徵去看到他們所隱含的深義。

再來,請看洗缽這一節,

以此洗缽水,如天甘露味;施與諸鬼神,悉皆獲飽滿。

你看噢這個是佛門修行人的惜福啊,惜福,連洗缽水我們都它凈化成為甘露水啊,洗缽水不是骯臟污垢啊,當我們用我們清凈的心去把它轉換,它就是一個甘露水。所以如天甘露味,施與諸鬼神,悉皆獲飽滿。這個都是在表明我們修行人、學佛的人、出家人,我們的慈悲大愛惜福

再來請看,取楊枝,下一節是嚼楊枝,這個字你要發音做(嚼)jue或是發音做(嚼)jiao都可以,這里的名詞,我們要把它轉換成大家容易了解的,取楊枝就是拿牙刷啊。因為以前古代,佛陀他們那時候,是沒有現代的牙刷,在他們吃完飯之後要刷牙要凈口,他們是拿楊枝過來咀嚼,咀嚼之後凈化我口腔裡面,一方面凈化口腔、一方面也有做刷牙的功效。所以這里我們要了解,事實上前面的取楊枝就是我們現在的拿牙刷的過程,那(嚼)jue楊枝、(嚼)jiao楊枝的過程就是刷牙的過程,這樣大家就容易了解後面的深義。

好我們來看噢,

取楊枝 , 手執楊枝,當願眾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凈

那因為我們現在都是拿牙刷。好,我們拿牙刷目的就是要清潔牙齒,把我們牙齒上面的污垢把它清洗掉。那透過拿牙刷這樣的過程,我們提醒自己,我們希望得到妙法究竟清凈。拿牙刷、拿楊枝這個就好象得到清凈法、得到妙法你有得到妙法,那這些法就能夠幫助我們再來的進一步的洗刷嘛?所以拿牙刷就想到,噢,但願我們能夠得到妙法、得到甘露法,能夠讓這些妙法甘露法呢,進一步來清凈我們的身心這是拿楊枝拿牙刷一個體會。

再來嚼楊枝的過程呢,

嚼楊枝時,當願眾生其心調凈,噬諸煩惱

這個嚼楊枝噢,還有一個大家比較容易了解的就是,就像飯後如果有時候你沒有刷牙的時候,或是沒有牙刷,這時候有的人就嚼口香糖,有沒有?嚼口香糖它一樣也可有一些凈化的作用,所以這個嚼楊枝,它就有點像嚼口香糖這樣,然後嚼一嚼把嘴巴裡面的一些污垢把它清除。所以這樣的一個過程呢,就勉勵我們自己,其心調凈,噬諸煩惱你看噢,你嚼、嚼、嚼你在咬在咀嚼的過程之中呢,誒!我們就是要把那個煩惱把它嚼掉,也就是煩惱污垢啃噬掉,這樣知道嗎?我們在嚼嘛、在咬,從這里我們就在體會,要進一步的去體悟,我在咬、咬,在啃噬、在吃,我們是要把我們的那些不好東西把它啃掉、把它去除掉、把它凈化掉。所以連這個過程都一樣有它深義,這樣大家可以了解噢。

再來漱口,漱口連心凈。漱口這一節偈文是:

漱口連心凈,吻水百花香;三業恆清凈,同佛往西方。

這里所講的漱口就是我們刷牙之後,然後我們用一些水來漱漱口,把牙齒裡面、嘴巴裡面的臟東西把它清除出來。好,吻水百花香,這個就是我們含一些水,含一些水然後我們一樣會把它吐出來,一般我們吐出來的像一些臟東西啊;或是一些口臭啊;或是一些就是不凈東西。然後從這里我們要去觀想到,希望從我們嘴巴吐出來的是花香

這個就是把我們嘴巴以前習以為常在講別人的是非,在造口業、造惡業的這樣的習性;或是無明情況之下我們用嘴巴去傷人,造惡業情況。把以前的這一習性把它轉換過來,轉為從我們嘴巴講出去的就是百花香。如果我們嘴巴吐出去的是口臭味,眾生聞到這些口臭味會怎麼樣,反避啊、反感啊。如果我們嘴巴吐出去的是花香,帶給眾生的就是喜悅、祥和。所以這里講出吐出去的,講出去的就是我們怎麼樣把我們的口德口行修好;怎麼樣把我們這個口行從以前講出去是在傷人,現在把它轉換過來。成為我們講出去的就是慈悲大愛;我們講出去的,能夠讓眾生喜悅、能夠讓眾清凈的這些甘露法語。所以,噢,吻水百花香它含意是這樣啊。

三業恆清凈,同佛往西方。同佛往西方,三業就是身口意啊,我們以前不知道的時候,我們的身口意都在沖動啊,處在無明情況之下都在惡業我們不知道啊,用貪嗔痴在傷害眾生我們不知道啊。今天我們來現出家相,我們來修行,就是要讓我們的身口意都能夠凈化、凈化、凈化。所以我們連在漱口的過程中呢,我們也勉勵自己,把以前用嘴巴用口行去傷人、去造惡業把它轉換過來。讓我們從嘴巴講出去的就是跟眾生結善緣;讓我們從嘴巴講出去的就是朵朵蓮花

你看噢這個一正一反,差別就多少啊,所以同樣的身口意你是在惡業、結惡緣、還是在種善因、結善緣,同樣的嘴巴在講話關鍵就在於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態。我們的心有沒有清凈、我們的心有沒有慈悲心。如果我們處在無明情況,就是三業身口意在造惡業,在累積貪、嗔、痴;如果我們轉換過來三業恆清凈。那這樣呢,一方面我們不斷的這樣凈化我們的身口意;一方面我們跟眾生廣結善緣。你的善因善緣越多,我們清凈、也帶給眾生清凈你就是實際的在創造人間凈土啊。這時候你跟諸佛菩薩一樣,都是在法界裡面在創造凈土這就是這里所講的同佛往西方。我們不只是跟佛一樣可以處在凈土世界,同時我們跟諸佛菩薩都在讓這個娑婆世界、讓苦海世界,成為凈土成為極樂世界,就是這里所講的同佛往西方。

不是只是求生西方而已啊,我們求生西方,但是更具體的是現在當下,我們就跟諸佛菩薩的心相連、跟那個頻率相同,一起凈化我們自己、一起凈化這個世間,噢,就是這里所講的同佛往西方。所以你看連漱口都含有很深的含義

這里我們要再引申出講話說話修行要領,改天會跟大家來,進一步來解析,講話具體的修行要領怎麼修,所以毗尼日用切要就是我們每天在歷緣對境中,你都可以應用得到的,都很實際的、很實用的。那我們怎麼樣把過去的無明轉為明,把過去的造惡業轉為累積善因、善業,就是透過大家虛心的學習,認真的深入佛法裡面去聞、思、修。你只要虛心學習很快的你就能夠轉換過來,這個就是超凡入聖啊,脫胎換骨啊,現在講到這里大家可以了解噢。好,ok

現在再來跟大家分享一點,前面我們有提到食存五觀,這些吃飯的心態;接受眾生供養心態;我們要有正確心態來吃。前面已經解析過了。那現在更進一步來跟大家分享,吃飯怎麼修行,你們在三壇大戒期間,我們的引禮師他們就會逐步的告訴大家,怎麼樣去用缽、怎麼樣去吃飯,整個規矩、禮儀、儀節這個大家都要學習都要學會,這是一種庄嚴。那這方面呢,引禮師他們都會逐漸的來跟大家引導,讓大家去學會這些禮節。

我現在要跟大家講的就是吃飯修行的要領。除了前面的感恩心這個已經講過了食存五觀。再來呢,我們在吃飯的時候,記得一定要保持明覺,一般人,一般人噢,是我唱了供養偈之後,或是我食存五觀,然後再來就開始動手吃,那在這個吃的過程呢,吃飯噢、夾菜吃飯的這個過程動作都很快。好像說我前面的這個我已經做過了,然後現在就開始吃啊,然後就這樣一直吃。你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你就錯失掉了吃飯也是在修行

我們現在怎麼樣來開發明覺呢,在吃飯的時候,行堂把飯菜都已經打好了。好當我們唱過供養偈之後,開始要用餐了,這時候記得我們手到那裡,心就要到那裡,我們手伸出去拿缽都要清楚的知道這整個過程,伸出去拿,我們是要從下拿回來這樣的過程,我們都要清楚,不要急躁不要粗魯。比如說什麼叫急躁,我要去拿毛巾,那我就這樣很粗魯的去拿。我們現在你要開發明覺,處處都在開發明覺你才會一天一天的覺醒過來;你處處開發明覺你才會無明轉為明。清、醒、明、覺活在每一個當下。所以連吃飯我去拿碗缽的過程清楚覺察;再來我把飯一口一口的送到嘴巴的過程,這個手在送飯的過程我們也清楚覺察;飯送入口中,我們在咀嚼的過程都要清楚覺察;牙齦在上下咬動你都要清楚覺察啊。

一般人噢飯菜送到嘴巴就是這樣都很快的在嚼,然後很快的吞下去,然後再拿飯菜,這個就是囫圇吞棗。而且你當下你的心,心不在焉、心往前沖、心瞻前顧後沒有活在當下。吃飯你就好好的吃,那是庄嚴的,但並不是拘謹噢。如果你吃飯很緊張很拘謹,你的消化會不好。你繃緊緊張的話,我們胃的分泌就是會不良,所以你消化會不好甚至會形成胃潰瘍,我們是要放鬆但是要保持明覺,要保持明覺。所以在咀嚼的過程呢,每咬一口牙齦的上下咬動我們要保持明覺,是快是慢都要清楚覺察。食物在口中又粗變細這個過程我們也要清楚覺知,食物咬細之後要吞下去,經過我們的食道吞下去,這個吞咽的過程我們也都保持清楚明覺。夾菜一樣通通一樣,在這過程手有動作,我們就覺察手的動作,手沒有在動作嘴巴在咀嚼,我們就清楚覺察嘴巴在嚼的過程。吞咽就覺察吞咽的過程,喝水喝湯同樣要去拿湯端起湯過程通通都要保持明覺,在喝湯的過程、吞下去的過程都要保持明覺。記得我講的是保持明覺不是繃緊,是放鬆但不是放縱,輕鬆放鬆但不拘謹。你放鬆保持明覺,那個真正的庄嚴才會出來。而且在吃飯的過程你都是在修行,吃飯過程是在開發明覺。

前面感恩的心已經流露出來,所以用感恩心來吃、用明覺的心來吃。你能夠這樣的話,你看你連吃飯你都培養慈悲心、感恩心。而且連吃飯你都是在修行,處處都是道場你真會用功,隨時隨處都是道場,隨時隨處都是在幫我們開發明覺,讓我們醒過來、醒過來,記得成佛之道就是覺醒的過程啊!佛陀就是覺醒者,佛陀就是覺悟者。

不要小看這個覺知這個覺醒,如果你沒有開發明覺你做什麼事情就是沖動沖動沖動,如果你有開發明覺你的動作就會緩和下來,你的動作就會含有柔和當你含有明覺腳到、心到、手到、心到,這時候呢因為它是含有定力的,這裡面就含有定,不但戒定都有。而且當你動作工作過程都是含有戒定,所以他自然的呈現柔和的身、口、意。這時候你就會體會到也會做到什麼叫做三妙行。身行、口行、意行,它都會呈現出三妙行,那個妙是代表沒有沖動、沒有無明,明覺又柔和。有動作但是它又是穩重庄嚴,沒有粗魯沒有急躁。我們在修行過程學佛修行過程就是要把無明沖動轉為三妙行。

那這中間一個很重要關鍵是有沒有明覺,你的動作要有明覺,那個沖動它就會逐漸的緩和下來,你的動作要有明覺,三妙行就會逐漸的顯露出來。這個就是要把修行,落實到日常生活每個行、住、坐、卧之中啊。你能夠把握住這樣的修行要領的話,你就可以體會到什麼叫道場遍一切處,你到哪裡都是在修行;到那裡都是在凈化;到那裡都是在眾生結善緣。這樣大家可以了解噢。

好,好,所以大家要清楚的了解,成佛過程就是開發明覺的過程讓我們從不知不覺的世界逐漸的醒過來,覺性可以大致分為幾種?三種,一個是不知不覺;第二是後知後覺;第三是先知先覺。那些大智慧者像佛陀他們就是先知先覺的人

那一般眾生就是處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不知不覺的情況之下,就是處在所謂的無明啊,無明行、無明沖動。那當我們處在無明沖動情況之下,我們的身口意在造惡業,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