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慧法師:第十二屆夏令營 三皈五戒開示

三皈五戒開示

凈慧老和尚

(2004年7月24日)
 
各位營員:

今天這個活動是一個結緣皈依。所謂結緣皈依原則上,也不登記,也不填寫皈依證,大家通過這個儀式,與三寶結上一個善緣,結上法緣,結上佛緣。按照佛教培養信仰過程皈依可以有多次,甚至每天都可以皈依。比如說,我們這次在這裡參加夏令營有一個結緣皈依,以後參加別的活動,也可能還有結緣皈依,我們還可以參加。在南傳佛教國家,每一個大型的活動,開始都是三皈五戒每個人要多次地參與。

我講這個話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希望各位不要誤解我這一次皈依了,下一就不皈依了,或者說,這一皈依了,就是以某某為師,以後有別的法師在那裡皈依,我就不一定認那個法師師父。從三皈依意義來說,我們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具體來講,就是皈依本師釋迦牟尼佛。擴大言之,也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果從每個人自心是佛來講,也是皈依我們的自心佛、自性佛。皈依法,嚴格的說就是皈依真理,具體的說,就是皈依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代言教,也就是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是法的載體。法本身是無形無相的,法的究竟義也是我們的自心,所以要皈依我們每個人自性法寶皈依僧,僧者眾也,所謂眾就是指僧團。所說的僧團有廣義的和狹義的,狹義的就是四人以上的五比丘,十比丘,乃至我們柏林寺的所有出家人。廣義的來說,我們全中國的所有比丘比丘尼,全世界的所有比丘比丘都是僧團的組成部分,我們皈依對象就是這整個的僧團。整個的僧團裡面有賢聖僧也有凡夫僧,我們在皈依的時候,不要去選擇,我只皈依聖僧,不皈依凡夫僧。因為我每個人,還是肉眼凡胎,不認識哪個是聖賢僧,哪個是凡夫僧,所以我們在皈依的時候,要觀想佛教的整個僧團,就是指現在住持佛法的這個僧團。其中聖賢僧還包括菩薩聲聞、緣覺、歷代祖師都是我們皈依對象。所以千萬不要局限於我是皈依凈慧的,我是凈慧的徒弟,不要這么說,這么說我們的加持就不夠。我是皈依所有的聖賢僧和所有持戒清凈凡夫僧,心量能夠這樣的廣闊,那我們得到的加持就不同,是一個整體的加持。作為出家也要有一種廣闊的心量,不能說張三是我的徒弟李四不是我的徒弟。所有的在家信佛的人都是三寶弟子都是這個教團的一份子。我們佛教教團,包括四眾弟子,就是出家二眾、在家二眾。出家二眾,因為他責任重大,所以稱為僧團。將在家二眾包括進來,就叫做教團。我們今天皈依佛教,也成為這個教團的組成之一了。

時時刻刻應該有這么一個觀念——我也是這個教團的一份子,這樣就會覺得肩上有責任,身上有使命。這樣就能夠把皈依意義擴大,把思想境界擴大。我們只有面對整個佛法三寶信心才會不斷地得到鞏固,得到增長,在修行的道路上才會得到全體僧團的攝受加持這是我講三寶皈依比較原則理念

那麼什麼叫皈依呢?這個「皈」字,往往大家不認得,也有人認成「反」字,也有人認成「板」字。這個「皈」字是很有意義的,這邊是個白字,那邊是個反字。白反者,就是反白。一個沒有學佛的人是處在迷失的狀態,相當於是黑的。當我們慢慢地覺悟起來,就慢慢地從黑回歸到白。所以,佛法白凈法。白的、干凈的叫白凈法。從這個字面上來看,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皈」的意義是什麼。「皈」是回歸,從迷向悟,從黑向白。也可以說就是回歸到自性三寶,因為我每個人自已也具足三寶。如果自性具足三寶,只皈依外在三寶,那不是佛法的意思。佛法的意思是自心是佛,自心是法,自心是僧。自心具足三寶皈依才有意義。所以,「皈」又是回歸自性三寶。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講,皈依就是回歸我們每個人精神家園。

「依」就是依靠,依託,依從。我們皈依三寶以後,就把這個生命三寶為依託,以三寶為依靠,就要依從三寶的教導,不斷地來破除煩惱、破除執著,開發自已的智慧光明這是皈依的意思。

今天大家借著夏令營這樣一個因緣,來與三寶結緣,這是我們人生道路上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一個活動。希望大家不管是懷著一種什麼樣的心願,什麼樣的心態,但是起碼要珍惜這個善緣,珍惜這個法緣,也要珍惜這個佛緣。可能這一點善緣、法緣、佛緣,就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就是人生一個新的起點,就是我未來開悟,要成佛做祖,要轉大*輪的一個起點。所以希望大家要十分珍惜。此次的皈依活動,我看到我們的教團又增添了一份新鮮的血液,有這么多年輕的善男子、善女人加入進來,這是佛教興旺發達的一種象徵,所以我本人也十分珍惜今天這個活動。相互地珍惜,相互地尊重,這就是我們佛法的希望,就是我佛教這個教團的希望。擴而言之,如果每個人都能珍惜這個皈依儀式,並且對三皈、五戒十善都能逐步地來實踐,依教奉行,我們就能成為凈化人生、祥和社會的一股積極力量,這也是我們對時代、對國家、對社會的一種貢獻。所以這件事不管從哪一個方面來講,意義都是十分重大的,希望我們能彼此珍惜。下面就來進入這個皈依儀式

首先是進行懺悔我在上面說一句,各位在下面就跟著說一句大家都合掌。

(懺悔偈)

下面是正式皈依三寶。在皈依三寶的時候,能不能真正得到受用,就靠我們能不能做在意念上的觀想。所謂觀想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定要進入到這個境界,進入到我們現在這樣的一個場面。觀想有三個方面,第一講眼,叫眼觀壇儀。目前的壇儀就是觀佛像,大家要把這個佛像看得清清楚楚的,然後把皈依師的形象看清楚,把在場的各位引禮師看清楚,這些都是壇儀的一部分。第二是講耳,耳聽法言。我在這裡宣讀的三皈依文,就叫做法言。耳朵要聽得清清楚楚的。第三講我們這顆心,要心存觀想觀想什麼呢?想到我們今天來接受皈依,這個皈依對象是指佛、法、僧,佛法三寶具足無邊的功德,遍滿虛空,遍滿十方法界,無處不在。我們怎麼觀想呢?想這些功德是如實存在的。我們今天觀想目的什麼呢?要觀想這些功德都能夠發動起來。我在第一次說三皈依文的時候,你就作如是觀想。說第二次三皈依文的時候,你就觀想已經發動起來的三寶功德,從十方的時空,聚集到我們的頭頂上來,如雲如蓋。就好天上出現的彩雲,像個寶蓋蓋在頭頂。第二遍如是觀想。當我說三遍的時候,觀想十方三寶功德如雲如蓋,從我頭頂貫注全身。觀想如果能夠成就,我們就可以得到三皈依的戒體。三皈依本身也是戒,所謂戒體又是什麼呢?有能量沒有形象,是我們未來成佛的金剛種子。大家能夠聽明白嗎?首先觀想十方三寶功德充滿虛空,遍滿法界。然後觀想這些功德發動起來,如雲如蓋,匯集到我們頭頂上來。第三步,這些功德從我們頭頂貫注全身,自已就真正得到了這種能量。這種能量就是我們止惡行善的一種動力就是我成佛做祖的一顆金剛種子。要成就這種觀想,一定是要排除所有的妄想雜念,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現場,才會有幾分相應。現在我們就來進行今天的皈依儀式,大家如果沒有法名就稱自已的名字我在上面說,「稱自已名」,你在底下就說「弟子某某」,因為有的人不一定要去登記,我們這是結緣皈依

(皈依儀式)

上面是三皈依,下面說五戒。受三皈依的人都可以隨喜五戒五戒,第一,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語;第五,不飲酒。這五條戒是佛教一切戒的基礎,是社會倫理道德最基本的原則,也是世界法律最基本的依據。一切的法律不開這五條,所以說這五戒非常重要,是我們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成佛做祖的根本。

五戒可以多次受,可以次第受。什麼叫次第受呢?比如說我們今天在場的有兩三百人,有的人能夠守一條戒,有的人能夠守兩條戒,有的人能守三條戒,乃至有的人能夠把五條戒都守住。能守一條戒的人呢,你就受一條戒,在五戒中殺、盜、淫、妄、酒,不管守哪條戒,都可以。能守兩條戒的,那你就受兩條戒。也可能有的人發心大,環境較好學佛時間比較長,五條戒都能守,那麼你就五條戒都受。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意義呢?在說了第一條戒的內容之後,問你能持否時,你自已就考量一下,不殺這條你能不能守,能守,你就答,能持;如果你不能守,你就不要回答,那就是說你沒有接受這條戒的約束。你可以隨緣去做,但不要故意去違犯。其他的四條都是如此,這樣叫做次第受。

這次我受了一條戒,或者說受了兩條戒,第二次還有機會,接受三皈五戒,我再來受一次,再受三條戒,再受四條戒。萬一我五條戒都受了,可是犯了一條戒、兩條戒,怎麼辦呢?也不要著急,你可以第二次再受,懺悔以後再受,只要你真誠地悔改,真誠懺悔,再受戒是有效的。特別是在家居士,佛陀慈心廣大,給了我們特別的機會,所以希望各位不要畏懼戒律,能持戒才有自由,能持戒才有幸福,能持戒才是一個瀟灑的人。不要看持戒很受拘束,不一定,持戒是很快樂事情。下面我們就來說五戒。每個人要自已考量實際情況,選擇回答能持或者不回答。

(受戒儀式)

各位非常好,大多數都受持五戒受持五戒我想就是我信仰的落實,信仰的保證,就是我人生健康發展的保證,所以大家一定要非常重視今天在這裡所做的表態。那麼怎麼樣來珍惜呢?時時刻刻憶念三寶,時時刻刻憶念所受的戒法。比如說我是一個三寶弟子,時時刻刻憶念佛、法、僧。今天我接受了一條戒或者說接受了兩條戒、三條戒,某年某月某時在柏林寺受了不殺生戒,我就要好好地持守。

在這個地方我也跟各位做一點說明,這個說明在我其他的法師他是不敢說的,為什麼呢?因為太嚴重了。比如說,不殺生,我們受了這個戒以後,還吃不吃肉啊,大家可能有疑惑我覺得我們能吃素的是最好,萬一不能吃素,或者是家庭環境不允許或者是工作環境不允許或者是自已健康原因不允許,那麼你可以吃三凈肉——三種干凈的肉。這是佛陀規定的,不是我凈慧杜撰出來的。不見殺、不聞殺、不為已殺,吃這三凈肉就可以了。在吃的時候,要生慚愧心,不要貪口福。為了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學習更好,我以一種慚愧心來接受這種飲食。這個是講不殺生這個戒。

不偷盜這條戒,不僅是不能夠去拿人家的東西。我們在場可能有經商的人,經商的人不能偷稅漏稅,不能少報稅,應該如實地向國家納稅,這也是戒律上的規定。所以、戒律精神完全有助於公眾道德的提升,有助於我們人心的凈化和社會的詳和。

第三,不邪淫。不邪淫的意思是說我們不能夠有婚外的關係男女之間一夫一妻制,這個佛經上允許。當然在夫妻生活之間也要注意幾點,比如說,佛教的重大節日,四月初八,八月初八,三月十九,比如說父母生日,自已的生日,如果這一天有夫妻生活,那也就邪淫希望大家要記住。有一年輕朋友還沒有結婚還在戀愛,在談戀愛過程當中應當要注意,不要朝三暮四,一定要仔細觀察,看準一個人,我們就跟他朋友也要長期地觀察,這樣今後可能就是一個幸福菩提眷屬。否則你很輕率地交一個朋友,如果不好造成終身的遺憾,造成家庭的悲劇,所以希望大家年輕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我們守佛的戒律,要保證自已家庭幸福子女幸福父母幸福

第四就是關於妄語妄語包括四種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妄言是說謊話,綺語呢就是低級下流的俏皮話,兩舌就是挑撥是非,惡口就是罵人。這四個方面都不要去做。這個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不罵人是可以做到的,不說低級下流的話也是可以做到的,不挑撥是非完全可以做得到,不說謊話也應該做得到,但是這其中有一個問題,往往我們把這個謊話的範圍無限地擴大了。比如說,我們有許多年輕朋友還不是家長,在家庭里僅僅是一個小字輩,在工作單位也是小字輩的。我們想去廟里參加一個活動,那麼你能不能這么說呢?今天廟里有什麼活動,我去參加,要請個假。這要看情況,如果家裡人都認同,這樣說完全沒問題,如果家裡的人還不認同,你就要方便地說,今天串個門。那是不是妄語呢?那不是妄語那是一種功德語,護持自已的功德是一種方便,是一種智慧。那麼在單位也同樣如此,你不能到處長科長那裡去說,我今天上廟里燒香。科長也好,處長也好,當時可能會批評你一頓,最後還要在檔案里寫上,那你就比較麻煩了。最後提級和獎金都沒有你。這是說你要方便地護持自己的戒,方便地來護持自己的信仰,保證自己的宗教生活修行生活能夠很順利,這就是方便。象這樣說我去串個門,或者說家裡有個什麼事,這些都不妄語

禪宗有一故事,講一個老和尚,坐到那裡打坐,一個獵人正在追趕一隻鹿,這隻鹿就剛好從這個老和尚的前面跑過去了。跑過去以後這個獵人就來問老和尚,「老和尚你看這隻鹿跑到哪個地方去了?」這個老和尚明明知道這隻鹿是跑到左邊去了,但是他不能告訴他,他說這隻鹿跑到右邊去了獵人拚命地往右面去追,鹿也得救了,而獵人要殺戒,要造惡業也沒有了機會。這也是一種功德你不能說這個老和尚妄語。由此看來,我們護持功德的這些方便的話是允許的。

第五關於不飲酒,酒能亂性,由於飲酒會引起種種的後果,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發堅決心,戒掉煙,戒掉酒。戒掉煙酒有利於我們每個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一些年長一點的人一定會知道,由於飲酒給家裡帶來種種問題,一家人都不喜歡他,喝酒喝得醉熏熏的,不是摔盤子,就是打碗,不是罵這個就是罵那個。喝酒抽煙,不利於身心健康,特別是年輕人朋友小姑娘一定不希望所交的那個小夥子,又抽煙又喝酒。所以,為了找到一個好對象你也一定要戒煙戒酒,同時也是護持戒律。這個有利於身心健康也有利於每一個家庭真正的幸福,還可以節約一大筆開支。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希望你們戒煙戒酒,其中包括不吸毒,不吸食一切毒品這條戒在當今來說,是重要的,希望我們每一個佛弟子做表率,影響這個社會,凈化這個社會

我們已經受了三皈五戒,接下來要發願發願就是發菩提心。有了菩提就有動力,有了菩提就有了奮鬥的目標

(發願)

我們每一個人就一滴水一樣,如果放在桌子上,放在碗里,很快就會幹掉,如果把這滴水放到大海里,就永遠不會乾涸,永遠會起作用。所以將個人融化於大眾對我們當代的青年特別重要,一定要想我是人類的一份子,是國家的一份子,是社會的一份子,是家庭的一份子,要把我的心和我的力量,與家庭所有的人融為一體,和單位所有的人融為一體,和社會所有的人融為一體,這樣本身就是在修學佛法。下面是迴向

(迴向偈)

非常恭喜大家成為三寶弟子,成為佛教教團的一員,希望大家從今天開始就要承續佛法的慧命,繼承佛教事業。每個人身上有責任每個人內心有使命,這樣我們的佛法就有希望,我們的人就有希望。阿彌陀佛,祝福大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