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超法師:定慧之路 第四講

第四講

今天開始講修觀。

五、見道並不難——不斷貪嗔只破我見

1.何謂見道

修觀就是修慧的意思,修觀為了生智慧,得心解脫。但是很多觀法並非修慧,比如慈悲觀並不是修觀,而是一種修定的觀想。我們要弄清楚,修觀法門裡,觀想是修定,觀察是修慧,修定清凈心,修慧清凈知見。哪一些觀法是能產生智能的觀法呢?佛法有很多的修慧的觀法,所觀出來的智慧有深有淺。

見惑與思惑

解脫的次第是怎樣的呢?部派佛教的論師把煩惱解脫分為兩大類,按照論典的說法,即見惑上的解脫,與思惑上的解脫。見惑是很多不正確的見解,使得我們不斷地生死輪回。思惑是心理行為上的煩惱,有各種各樣的貪、嗔、痴。

見惑與思惑是不一樣的,這一點我們要弄清楚。見解的迷惑是你心中抱著一種看法想法,然後就使得你做出許多錯誤的行為。其中最嚴重的錯誤是"我見"的見解我見是可以非常快放下的。至於思惑是行為上的煩惱就不可能一下子放下我用一個比喻比方說你認為抽煙對身體好,這是一種見解如果你對抽煙有貪著、喜歡,那不叫見解那是行為煩惱中的貪。放下見解,是很快的,再也不會反覆。再比方說,在清朝時期中國女人纏腳,當時人們認為纏腳是漂亮的,那是一種見解。當大家都認為不漂亮的時候,女人也不再纏腳了。見惑的煩惱,只要看法一轉變,就放下那個見解了。但是思惑的煩惱就不一樣了。我們有各種貪、嗔、痴的心理行為,這類煩惱是要慢慢去改的。所以,在佛法中,把修行分為幾個次第。先修資糧道,其次加行道,然後見道,修道,證道。

資糧道

就是你還不懂修行前,先累積修行所要的資糧,做種種善法,積種種福德多聞佛法學習戒律,這些都是資糧道。

行道

就是你懂得根據佛法道理,依法用功修行,這時以修定和修慧為主。這就是加行道。在加行道時修舍摩他和毗婆舍那,主要是讓心生起五根五力,就是信、精進、念、定、慧。

見道

見道,見到什麼道呢?就是見到解脫生死的道路。加行道用功修到有一定證悟時,見到解脫生死的道路要如何走。見到路不等於上路了,所以見道以後才上路——修道。也就是說,在你還沒有見道以前,你是不知道怎麼修道的。其實,修道是修心中的道路,並不是心外的道路。你要先看到心中解脫道路,然後才決定在心中怎麼走向解脫。見道就是知道心中解脫道路。佛法說,當一個人見道的時候,他就破除了見解上的煩惱。那麼,見惑要處理的煩惱最重要的是我見我見不是我執很多人不清楚。我們對"我"的執著有兩方面。一個是行為上執著有我,一個是見解執著有我。如果一個人見道了,就放下見解上"有我"的執著。但是行為上還是執著"有我"。所以,當一個人見道——證初果,雖然思想上明知無我,但是,他的行為上還是貪生怕死,業習還是執著有我。初果的人還是怕死的,除非他是羅漢我執在北傳佛教分為兩種見解上"有我"的執著叫"分別我執",行為上執著"我"叫"俱生我執"。在南傳佛教把分別我執稱為我見,把俱生我執為我慢。就是說見道了就放下了分別我執,但是,他過去業習帶來的俱生我執是有的。

2.見道的條件——心清凈與見清凈

要見道,要修什麼法門呢?見道,並不是要先除去嗔心、也不是先除去貪心,而是先除去見解上"有我"的煩惱。因此,一個見道的人,他的貪、嗔、痴都在。貪、嗔、痴的習氣不是見道所斷除,這些習氣要在見道後靠修道慢慢地改。所以,證了初果還是會貪吃、貪玩,但他懂得怎麼去修行了。一定要非常清楚,見道只是見解上的煩惱處理乾淨了,不然的話,你會象那些沒見道者,迷惑明明無我卻為何還有我執

見道需要什麼條件呢?需要修一些「能破除我見法門」,斷我見法門不一定是斷貪嗔的法門千萬不要修錯,是先修斷我見法門,不是先修斷貪嗔的法門,如果倒過來修,是很難見道的,這就是為何好多人修幾十年不能見道的原因

學佛的人都聽過佛法無我。但是根據佛法說,如果一個人還沒有見道,雖然知道無我,他還會有懷疑的。他說:啊呀,雖然相信無我,但還是覺得有我很多人都會這樣的感受。但是,如果見道了,他就絕對肯定無我無我並不是去找我在哪裡,更不是找不到我在哪裡而說無我。當一個人見道時,不會愚痴地去觀察什麼是我,他很清楚再也不需要找尋我,因為他已清楚看到因緣因果現象。見道時必定看清楚,身心只是一系列的因緣變化,於是知道因緣中,我了不可得

學過佛法的人,有一句口頭禪"一切都因緣"。那個人打我,那是過去世的因緣,這個人修行,他過去世有佛緣。就這樣講,但這是口說因緣法,他還沒有實際地看到因緣法。不知道你們是否聽過一個偈語:

人生百歲

不見生滅

不如生一日

而能得見知

這首偈語是說你活一百歲,沒有見到生滅法,不如活一天而能見到。生滅法到處有,為什麼百歲都難見?每個人天天都見因緣法嘛!不是這樣子的,生滅法就是因緣變化過程你要當下看清楚因緣變化過程,不是思惟。見道要快一點的話,必須修對方法,先不要管其它煩惱,只要管"我見"的煩惱就夠了。因此,如果你選擇正確,修對法門就會很快見道。如果你錯了,你去處理嗔心呀,貪心呀,你在這一生都難見道,而且也不會相信他人能見道。為什麼呢?因為處理貪、嗔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一個見了的人,他的貪跟嗔可能今生都處理不完。但是,如果心清凈時,要破除我見是非常快的,經典說不必幾天就能見道,關鍵在哪裡呢?佛法有這么一句話說:眾生之所以佛法不能現前,是因為煩惱遮蓋住了。我們的煩惱並不是二十小時生起來的,至少你們現在在這里,好多煩惱生起就在這一大家都暫時沒有嗔心、貪心。在煩惱沒有生的時候,就有機會生起清凈的心。佛說,如果一個人的心清凈佛法就能現前。就是說沒有煩惱遮蓋,心清凈了,就有能力觀察到本來現前的佛法覺悟的第一步就是破除我見。見到佛法覺悟了,並不等於所有的煩惱斷了。

3.破我見捷徑——觀因緣最快

為了破除我見,我們要觀哪一些法呢?就是觀因緣。因為「我見」就是迷惑、執著因緣有個我的見解。既然要把因緣觀察清楚,那麼,我們要觀那一些因緣?為什麼一百歲都沒有見到生滅法?應當觀身心因緣,不是觀外在因緣。哪一些因緣無須觀察呢?如果你說我觀察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因緣農夫觀了一生都無法覺悟無我佛法告訴我們說,我們以為有真實存在的世間,其實並不實在。根據佛法世間是在你六根、六塵、六識裡面作用。把六根、六塵、六識拿走了,就沒有世間可說。六根、六塵、六識的作用統統都發生在你身心現前的當下。意思是說你是眼睛、用耳朵、用六根來認識世間境界你要見道,就要在六根門頭去觀察究竟佛講的因緣在哪裡?觀察這個「觀察的行為」,不過是心法色法的作用也就是六根、六塵、六識之間的種種前因後果。

這種種前因後果,很快的一個接著一個,快到我們來不及去思考。所以,要觀察清楚,必須具備一個條件,就是你的心要很微細心念微細就是要有相當的定力這就是為何要你們先修好四禪再修觀,當修到四禪的微細心念就有能力微細的心觀察佛法身心是快速無常因緣變化,如果心念粗,根本來不及觀,觀察的心只能在因緣發生後,落入意識里思考。所以說:修觀時只許觀察,不允許思考!

4.七覺支——覺悟時應生起的心

佛法聞思修,思考是在思惟階段,修的時候是不思考的。為什麼在修的時候不思考呢?思考都是學來的,在修的時候是觀。觀察是很微細思惟,而且只是思惟單一事件。怎麼思惟呢?修定時的思惟,如果觀呼吸,什麼也不用管,只做一件事情:觀察呼吸。修慧時的思惟,在擇法時什麼佛法也不管,只管一句佛法。可能你們聽過:一句佛法就夠你證悟了。而且經典記載佛在指導眾生證果的時候,都是一句話證果。那一句話是什麼?它比什麼都值錢啊。在道家裡面有這樣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聽過嗎?其實真傳的那一句話,就在萬卷書裡面,沒有離開萬卷書。但是那一句是在你剛好需要的時候,才告訴你——真傳的那一句話。我們為了破除我執,所需要的佛法是觀因果你就專門觀察六根門頭的因果,其它佛法一概不理。佛說不凈觀可以克服淫慾,修慈悲觀可以克服嗔心,這些統統不管。你只管要觀察的佛法,這個心態佛法裡面叫"擇法"。就是說當一個人要覺悟的時候,他要具備一些條件,這些條件稱為七覺支,如果你們念《阿彌陀經》會念到,七菩提分八聖道分。

要有正念

這七覺支裡面的第一個覺知就叫做念覺支。如果你想覺悟你必須要有很強正念這叫念覺支。然而,達到四禪的心念是最有效率的正念,若能一念之間入四禪,這樣心力在修觀時,正念最強最清凈正念用在哪裡呢?就正念在你所修的法上。我們生起好的念頭,做善的事情,這種正念世間正念,是不能解脫的。所以修觀行時,並不是正念在做好事上。要想證悟、要解脫,是正念在所修的某句佛法專心地觀察。

正確擇法

有了正念,接下來就是七覺支的第二個法——擇法。這個擇法就是你要選擇所觀察的法。不懂修行的人他在修觀時,思考一大佛法道理,這不叫擇法,這叫思惟佛法。擇法時專選一句佛法,任何時都不離開它地觀察。比如說,我們在觀察無常,對一切所對境都在觀察無常,再也不作第二件事情,這才叫無常的擇法。你可能說觀察無常太容易:「你看!那裡本來沒有屋子的。後來,有人要建,建了屋子,這叫無常。」這絕對不是觀察無常也不叫擇法。如果這是擇法,世間也會修了。擇法是一種專註、高度集中的心,選擇某一句佛法來觀察。擇法時觀察的對象是哪些法呢?擇法的對象不是外面的境界也不內心境界。是心和外境發生作用的當下,每個法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就是觀察每一念當下究竟什麼因緣生滅。如果你要我見——見道,不是觀察外面有什麼事情發生也不是在觀察內心有什麼煩惱發生。因為我們的心迷惑於境界,就應觀察當下的心和境界之間有什麼事情發生。是觀察能知心所知境界因緣,是觀察內心和外境當下的前因後果。而這類因果發生在很短的一剎那,並不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因為煩惱剎那就過去了。所以,每當你擇法,就在一剎間觀察因緣因果現象。其實,一切都因果現象也,就是說你要在眼、耳等六根作用的一剎那,觀察是什麼因緣作用。擇法就是選擇觀「當下的因果現象」,只要你很清楚地在六根裡面觀察,就能把身心因果作用看清楚。

七覺支次第

如果你有了四禪的清凈的心,並以正念去做擇法,你一定有能力看清楚佛法。當你看清楚之後就會很肯定:每一個心念境界作用,它們從哪裡來,怎麼發生,我都能夠看到。如果你能夠看到每一剎那念頭境界之間的因緣,這時你的心必然會很微細。因為擇法讓你進入很微細的心,你越看越清楚,越清楚於是越想看,於是生起精進心。看清楚佛法會使你全身興奮,你會越看越興奮而覺得頭發漲,充滿氣,這時便生起法喜的心。由於法喜充滿,身心進一步輕安。因此擇法而越看越集中,慢慢地,心念越看越平靜而生起定心。內心次第生起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最後,你會進入沒有造作的心態,面對任何境界內心只觀察因緣,心不再動念反應、沒有造作了,這叫舍心。七覺支會一個接著一個地生起來,當七覺支一個個生起來,你就會越修越有信心你還發現,你擇法越清楚,煩惱越輕,身心越愉快。如果你錯了你的心就會越觀越沉重,越觀越煩。你修對了,越觀越歡喜,越觀越快樂這是修法歡喜。法喜充滿就從這里來

我見的擇法

當修觀在擇法時,絕對不允許思惟任何其它佛法道理,只能夠觀察所擇的法。擇法是要觀察到當下事情真相思惟是觀察以後的事情這一點要分辨清楚。

如果你很仔細地觀察身心因果變化,你會知道你就是在看清楚當下,心中不思維任何道理,對所觀的法猶如見親爹娘那麼自信,不須依道理證明。如果你成了這一點你就會肯定沒有我了。而且,你會肯定地跟自己說:「是我親自看到一切只是因緣作用而已,身心就是這么回事,不是道理無我,真的是本來無我。」你會自己確定:「雖然無我,只要有因緣就會說話、會走路、會造業、會起煩惱。」你看到的都是一系列的因緣變化,一切都無我地在運作,於是,你便見道了。

如果你不懂在哪裡擇法的話,你可能去觀察:「我現在有沒有起嗔心啊?現在我有沒有起貪心啊?」如果去觀察這些,是不可能很快見道的。為什麼呢?因為處理貪嗔是要花很長時間的,那是見道以後,修道時才修的法。見道是一見便永不再迷惑,行為上的煩惱習慣不是一剎那就能徹底斷除的,所以,修道要慢慢修,慢慢斷煩惱,修道要長久修下去。我如此解析,是想讓你明白,如何選擇正確修法來破除我見。在修行的次第里,你必須要有清凈的心,才能夠去觀察佛法經典裡面說,必須先要心清凈,然後,才能見清凈。所謂見清凈,就是生起正見,破除我見。當一個人觀察到身心只是因果作用自然地就知道身心無我,也知道戒律因果作用他不隨便亂持戒律的。見道者自然對自己所修的法不再懷疑,並且知道就這樣一直用功修下去,終歸能夠解脫也就是說他已清楚地看到了那道路,並且心中朝向著那條解脫之路

5.見道的難易

證初果的難處

一個人見道之後,貪、嗔、痴還是一大堆的。為什麼呢?因為貪、嗔、痴才是修道所要斷的煩惱。要證初果,關鍵在於有沒有生起清凈的心和是否正確擇法。如果你擇法時想怎麼去行菩薩道,你就不可能很快見道。為什麼呢菩薩道是長遠的,不是一下做到的,為了行菩薩道,心整天向外做利益眾生的事,沒有去觀察自己內心,就難見道了。所以,菩薩道要修很長久的時間。但是如果要見道,卻不是很長久的事情。因此,我們對證初果要有信心,要弄清楚證初果難在什麼地方,它的難處在於以下幾點:

1、你認識第四禪舍念清凈地的舍念與清凈心嗎?有沒有以清凈心來觀察佛法

2、在修觀時有沒有放下一切的思惟、一切修法,只選擇要修的法來觀?

3、多數人不懂得如何擇法,所觀的法是清理貪嗔呢還是清理我見?如果是清理貪嗔,難矣!

4、對證初果沒有信心就不可能見道。當你見道了,沒有信心總會懷疑你在妄語

 

 

末法還能證初果嗎

很多人不敢相信這個時代還能夠證初果。我用數字來使你們生起信心:佛兩千五百年前度眾生。當時,度了好幾萬的阿羅漢身邊常隨眾就有一千兩百五十人。阿羅漢那麼多,三果就更多。二果、初果就更不用說了。佛在世時初果有多少人?可以這樣估計,阿羅漢至少上萬,初果至少幾十萬啊!依佛法說這幾十萬人,證初果後還要繼續修行的。佛滅後,那些只證初果的人還要繼續修,不是到天上就回來人間也就是說這些初果的人要陸陸續續回人間。就以兩千五百年來除二十五萬吧,兩千五百年每年多少人得道?也就是說每年至少有幾千人來證果。還有那些要證還沒證的呢。他也要來嘛。所以,就算是末法,也會有人繼續修行,乃至自己證果。他證悟了,也沒人知道。不要聽人家說:現在末法了,是不可能證果的。其實你用數字去衡量,就可以知道證果是可能的。

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

談到證果的問題,中國佛教有個矛盾的行為。大家想要修行解脫,講經說法法師也勸人要解脫,卻不信今生修行能夠解脫。南傳佛教行人都相信能證果,有很多法師和講經師聽了不信,認為這個時代怎麼可能,證果的人肯定是個瘋子。但是,我們要有自信,不然佛法不靈驗了。在中國佛教有一個更糟的現象,一聽說有人修禪定到了四禪,都說那是妄語,尤其佛學院都說不可能,修凈土的人更不用說,這些都是沒有遇明師指點,所以認為是很難的。

根據經典里的道理去修就可以嗎?

可以!但是,你不懂得大藏經里,哪些經典是你目前最需要的。剛才說過: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那句話為何不能寫在經書里呢?那句話道家叫"火候",火候是無法靠文字傳的,唯有靠經驗過者,在火候到時告訴你,就是這個。你修到的那個工夫的當時,只需要某句佛法老師當時一說你就領悟。如果當時把萬卷書給你你就被誤導了。修行的火候就是這樣,遇到一個明眼人告訴你,你目前就需要觀這句佛法,就夠你受用了。其它的法,你可以暫時放在一邊。多數人不老師指導,以為把經書背得滾瓜爛熟就會修行,其實那是盲目依某部經典去盲修,於是東修一點西修一點,這類行人就算修到有成就了,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修成的。

不信者難以依法入定與證悟

我所教的這系列修法,雖在南傳佛教流傳,當地有些人不以為然。其實,自古以來,很多修行成就者,都有很多人不同意它。你們看過六祖壇經嗎?六祖在五祖指導下證悟了,沒人信他,認為像他這種人怎麼可能證悟。一個人能不能證悟,不能看外表,也不能看學問,證悟跟學問絕對無關,是和他定力、他的智慧煩惱有關。絕對不是會因為背書就有智慧的。

對證果的懷疑,是造成你不能證果的最關鍵原因。疑的煩惱障礙修行如果你懷疑某個法門,就沒法修好。如果你懷疑這個法門老師,你也沒辦法修好。懷疑自己不能修,也不能修好。所以,今天第一件要事,就是告訴你們,在這時代還是能證果的!我不厭其煩地要你對自己生起信心我很清楚當我這樣講,就會有罵我狂言惑眾。可是,我非常自信地認為,那些相信能證果的人必會得益,因為佛說若有信佛、信法、信僧、信戒,有此四不壞信者就是初果,你有此四不壞信嗎?若有,剩下的事,只欠去認識修法和去認識初果而已。為何要聽從無四不壞信者說的話呢!決無此道理

智人前莫說,打你色身星散

句話永嘉大師證悟後說的,意思是勿讓人知你的證悟。若你對此四不壞信有信心當你依法修了有所證悟,不要隨便人說。第一點,無四不壞信者不信你能。第二點,你未必講得贏他,理論講輸了就是你錯。所以,不要隨便讓人家知道。還有,如果,你整天跟人家講:我修得怎麼樣怎麼樣,你又犯上了我慢,怕人家不知道你有修行你不是阿羅漢就一定有我慢,所以我慢是很正常的。但是,每當你這樣講,你就一直在增加我慢。關於修行成就,沒有所謂老師一定比徒弟厲害。只是誰先誰後的問題,只是老師先學會,有緣由老師告訴你,僅此而已。可能你修得老師都不一定,不要以為老師絕對比學生厲害。假設你是三地的菩薩人間投胎時,我是一個老和尚,你來跟我這個老和尚出家。當然是跟我學嘛,對不對?雖然老和尚是個凡夫,他先懂得佛法菩薩於是向他學法。所以說,修行嘛,三地菩薩老師不一定是四地菩薩。這個比喻告訴你,不要以為你一定比老師差,老師也不一定勝過你。各有因緣,各自成就自己的道果。

修觀修錯變成修定

在修觀的時候,定力太強觀行就修不好。前面說過,在四禪八定里的五、六、七、八的定很難修觀。如果一個人的定力非常強,他在修觀的時候,一下子就入定了,他變成修定還以為自己在修觀,結果他在浪費時間。往往很多人不明白,他在那裡修啊,修啊,修到入定了,他還為他得很好。如果你修觀修到入定,你就錯了

所以修觀的時候,不允許你們入定太深,但是又不能沒有定。因此,在修觀的時候要天天保持四禪的定力,就是說,你一定要做到每天有能力上四禪,而且一下子就上。但是修觀時,不可以入四禪太久,如果你每天入四禪太久,就修不了觀了。為什麼呢?因為定的力量使你的心不想動,於是觀沒兩下子就入了定,那樣你每天都在浪費時間。別人卻以為你很用功修道,而且道行不得了,整天坐在那裡也不動。但是,在我看來你修錯了。所以,當你修完定以後,我不會鼓勵你們入定入太久。如果你們想要修神通,你們就應該長久入定;長久入定就能引發神通如果你修觀,觀到很仔細,很清楚以後,你會覺得入定是很無聊的事。為什麼?進去了,終歸要出來,出來了,又想要進去。所以,別忘了修定的目的是為修慧,為了修慧而訓練不同的心力——定力

你們明白了這些,以後修觀就懂得怎麼做

擇法重點:除所擇之法,不許思惟其它佛法

修觀最重要的重點就是你一定要保持心念清凈。修觀時跟修定一樣,不允許動第二個雜念。我們在修定觀呼吸時,不允許動任何雜念,動了以後,你就要從禪定掉下來。在修觀做擇法時,只允許一個時期觀察一句佛法不可以動第二個佛法念頭,要如此修。如果你懂得正確的擇法,七覺支很快就會生起來。如果你修一段時間,就來向我報告你的覺悟,我會當你是放屁打妄想,因為修觀時去玩味所覺悟道理是沒有用處的。為什麼這樣說?你不知道是在妄想,還以為自己有所領悟。在整個修觀的過程裡面,你要得到的是什麼呢?在修觀時,覺悟不在所觀的道理上,而是生起七覺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輕安覺支、喜覺支、定覺支、舍覺支,讓這七種心念生起來,就能覺悟了。所以,修觀時生起任何其它佛法知見都是妄想,要立刻斬掉它。懂得修出七覺支,你就會很快證果。關於修觀,今天就講到這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