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波法師:大方廣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經 普賢菩薩行願品 講記 七

大方廣佛入不思解脫境界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靜波法師講經(七)

根據錄音整理 慧智初校 錯漏之處 敬請指正


菩薩如是平等饒益眾生,不是憑關係好才幫他,萍水相逢一樣也可幫他。因為菩薩是學平等的,如不平等沒有辦法饒益一切眾生放下即變成放棄,隨緣就變成隨便了,圓融就變成圓滑了,這是不可以的。如果是這樣即等於佛法走了一種極端。就像是一種借口一樣,就像我們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誰知道你心裡有沒有佛啊!一定要把它說出來,就意味著你心沒有佛,只是你想找一個非常漂亮借口來墮落。這個是不可以的,為什麼呢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所以眾生和佛都是空行都是法行,正是因為法行,你一定要對眾生好一點,你對眾生好一點,你就等於供養諸佛了。

若於眾生尊重承事,要為眾生做馬牛,服務眾生為人民服務絕對來自佛教,為大家服務,不然的話怎麼可能呢?你想想看,人是有我的,有我他就自私自私他就不會全身心投入。佛教恰恰是學無我的,應為無我所以能夠無私,因為無私,所以能夠無所畏懼。生死都可以放下,更何況為眾生做馬牛啊!應該能夠。

「若令眾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如果我們做得不太好,我們總是與眾生計較,或者我們信佛別人不信,或者我們吃素別人不吃,我們心裡會覺得不舒服,要知道,學佛你自己選擇的,吃素也是也自己選擇的,你又為什麼不平衡呢?如果你一定要與眾生計較,那說明你還不想學佛,如果你真學佛,那你一定會原諒眾生,一定會包容眾生,一定會慈悲眾生。一定會為眾生做點什麼!而不是讓眾生為你做點什麼……這是關鍵的。不然的話,你憑什麼成佛呢?你在眾生面前你有理,在佛那兒你又成了佛,好處讓你得了嗎?沒有這樣的事。只有放下才能自在,這個不是功夫,一心可以二用,什麼都做不成的。

有一故事,一位老和尚活了一百歲有一居士,七十多歲,老和尚要圓寂了,這位居士去了,說:「師傅您一定要住世啊!」請佛住世,居士不知道這個,他是因為感情所至,老和尚說:「哎!無常啊!無常。」居士說「不行啊!」我替你死了吧,老和尚被感動了說「我們抓揪兒吧」。說完了之後,那個居士一下就急了,「哎呀!我不能死呀!我還兩個孩子……」 因為他的是往生」,老和尚笑了,說:「咳,你那個不是死啊!我抓的才是死呢!你那個是往生往生害怕什麼呀?」事實上,老和尚連死都不怕,那個居士往生他都恐懼,你說是學佛的還是假學佛的?一定就是假學佛的,沒有落到實處,真正的佛教徒,他不應該掛礙,生死隨其自然,由他去。那你就自在了,所以學佛很難啊!

有一位師傅給我寫一信問:「什麼時候開悟呢?什麼時候成佛呢?」其實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啊,剛一學佛就總問這個問題,其實你不要去問結果,你耕耘,就好了。你每天捫心自問,你究竟做了多少,改變了多少自己的障礙煩惱習氣毛病呢?如果你從來也沒有改變過,你又怎麼期望自己成佛呢?我想成佛這件事,若你真的什麼也不做,成佛就是打妄想。如果打妄想成佛的話,那所有的人成佛了,事實上根本不可能。所以成佛什麼時候開始,就從我們的第九恆順眾生開始,就從這裡開始你就能成佛,如果不從這裡開始那你憑什麼成佛?這個做起來很不容易。 舉一個例子,我們用一隻拿起一個茶杯你還想再拿別的東西,你只能把茶杯放下,你才能再拿起別的東西,否則你這隻手還能在幹什麼呢?什麼也拿不起來。所以恆順眾生是由去了,由他去而改變他,隨著他的法性慢慢的去用一種方法誘導,轉化他。並不是把他放縱不管,盡你所能的轉化他。當然不是一廂情願,不是貪心也不是嗔恨心,也不愚昧心,是智慧心,法性心。

下面的經文是:「何以故,諸佛如來大悲而為體故。」

大悲同體的,救他就是救自己,因於眾生,而起大悲,所以你能生髮大悲心。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為你慈悲心現前,你感受到同體了,你就感覺到平等,所以就是菩提心智慧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因為沒有菩提心,怎麼能成佛呢?

「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根就是法行,就是空行如果你不斷的與他相應,你這大樹就會枝繁葉茂。

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你只要去澆水的話,哪怕你是在生死之中,你也可以解脫

「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把他比作樹根,所以一定要在那根上去澆水,因為一切眾生都是空性顯現,都是我心中的眾生,如果是你心中眾生,難道你不管嗎?如果他與你毫無關係,你當然不管,但是作為人來講,你可能會這樣認為,但是作為佛教徒來講,你必須去轉變一種觀念,一種非常非常陳舊的觀念。只有從那裡走出來,才可能擁有成佛的資糧,以大悲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何以故,若諸菩薩大悲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薩菩提故。」所以不白做的,哪裡有白做的事?老老實實,腳踏實地的去做,還用問將來如何呢?就怕我們做不好,做好了就不問了,什麼都不再問了,所以一定要明白「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這就是華嚴境界很難讓人相信,所以稱華嚴經王。最初佛陀說三七華嚴的時候沒有人能相信,趕緊都跑掉了,因為大家的根基不對,大家的那種急迫的出離心,只是對《華嚴經》不契機

下面的經文是:「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可能成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普賢菩薩對善財童子以及與會大眾說,「善男子,你對這其中的奧妙,也應該這樣去理解。」用對眾生平等心的緣故平等心,人是自私的,如果你眾生的是一體,那你一定會幫助自己,如果你把眾生看作就是自己,你一定會很好的對待他。因為平等心,所以就能成就圓滿的他,不二的大悲圓滿幫助自己,有多大能量就用多大能力去幫助他。如果你沒能力你還可以去觀想你還可以生起慚愧心,你覺得你自己福德因緣還不夠,你還努力精進修行,因為大悲是隨眾生而生起的緣故。如果沒有大悲,那我們也就沒有了成佛的資糧,如是就能成就供養如來,要與眾生平等處好關係。在他最需要的時候,你能出現,那麼也就能夠供養來了,因為眾生就是佛,因為在《華嚴經》入法界品,這一眾生就是法界,為什麼?因為眾生就是法性,空性既是法性,眾生哪個不空呢?都是空的,包括有情無情都是空的,作為有情佛性都是空性,對於無情稱法性,如果我們從法性流露出來,你看眾生他就是佛了。他如果是佛的話,那你一是對他很好,但是我們都狹隘,都自私,心量都非常不夠,需要去調整,去改變。至少可以不煩惱你看開了,很多事情很坦然,很淡然這一點就能自利啊!有大利益啊!更何況,你對待眾生好的時候,回報也一定是感恩,輾轉增上,佛法就是這樣弘揚開來的。憑著人格魅力不是憑刀槍,所以佛教從來不會因為信教而發生戰爭

因為眾生就是佛,十方諸佛如來從來不會因為信教而發生戰爭。因為眾生就是佛,十方諸如來共同一法身,佛身都是空性,我們度眾生十度心中眾生,我們一定會對他好,如果他不接受,你也去改變他,在心裡的去改變他,你不可以為自己找一個漂亮借口而不慈悲的保護於他。

菩薩就應該這樣去恆順眾生,就應該如此,受了菩薩戒一定要落到實處,所以菩薩種性的培養從哪裡啊?從空性開始,在我們受菩薩戒時,在我們見到豬馬牛羊,我們說:「汝痴汝是畜生,汝發菩提心」,它會發什麼?他不會發的,但是你發了,你成就了,因為那個眾生就是你心中眾生。然後你能夠去念,你能夠這樣把它當作道場他就道場如果你不去做,你就是錯過了一次機會,你憑什麼成佛呢?你又何必總問:「什麼時候成佛呢?」把握機會,你憑什麼成佛呢?

把握當下,像倓虛法師講的「佛祖家當,本地風光,八面玲瓏,不加色妝。」沒有稜角的,他都是圓的。「千年大計,最懼裝潢。」你心態要改變,一定都是,你心態若不改變,一切都不是佛法。所以說有意求全,反至損傷。你為何要問呢?還是問自己的心呢!

為我們的心如何,自己比較清楚,人最可憐的是什麼?經常會欺騙別人,這個可以理解,欺騙自己不應該。如此恆順眾生則能虛空界盡,眾生界盡。虛空都沒有了,眾生也沒有了,眾生業力也沒有了,眾生煩惱也沒有了,都徹底沒有了。那個時候,我們這種恆順眾生的願力行願也沒窮盡,都沒有了我也不會停止我的恆順眾生,依然會。你想想看,就是永遠永遠的都能夠堅持這樣,這就是華嚴經境界,事事無礙,理事無礙。並且又能念念相續,綿綿不絕,甚至身語意業永遠永遠都不知道疲倦,也不厭煩。

與人相處最好的朋友天天聊也受不了,我們都有厭煩心,疲倦心,但普賢菩薩的恆順眾生沒有倦厭之心,當然十大願王都沒有疲厭心,都是眾生說的。眾生成佛必須要這樣。不這樣憑什麼成佛呢?有人說我不知道學佛怎麼學啊!」不知道,學《華嚴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你就學的很好。一定會學的很好如果你不好的話,諸佛菩薩就是大妄語,可能么?佛菩薩就如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怕的就是我們沒有落到實處。沒有落到實處還有什麼用?可見人人都可以為善財,人人都可以做普賢人人都可以成佛

的確如此,如果不違背我們最初信仰發心,我們即應該自己反思,反想改變一下,自己才能有一個新的生命的開始,其實就是告別,就是新生。走在這條路你是開始,但隨時都可以是目的如果你不明白,永遠就路,永遠在走,永遠在盲修瞎練,如果你真的明白了,其實就是目的。但是這難明白,因為佛陀是徹底明白,菩薩是正在明白,我們想要明白,一直想要成佛,一直想要開悟,但是就沒有做眾生開悟事情。所以如果我們能夠不打妄語真正學佛,就應該從恆順眾生開始,學佛容易呀,行起來難,念佛容易,修心難,都是難啊!很多人總是告訴別人念佛

下面的經文是:「復次,善男子,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長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

在此普賢菩薩對善財童子以及與會大眾諸佛菩薩說:善男子,所謂普皆迴向,就是從最初的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這些所有的功德,我都做了,我都去實踐了。那都有功德,肯定功德無量,把這些功德毫無保留都會回給法界眾生,我都把他給出去,誰願意干?誰都不願意干,自私,心量不夠,你有多大量,你就有多大福啊!為什麼?因為沒有心量,總會斤斤計較,消化不良啊!所以正是因為有這樣大的心量能夠把這些所有的功德迴向法界眾生。才能成佛。不迴向不行,迴向不會讓你功德減少,反而使你的功德更加增上。這樣的好事為什麼不做呢?當然如果動念不對,說為了佔便宜才做的,那與迴向還是不相應。因為你眾生是一體,你才願意把這些所有的功德,心甘情願的給予他們,布施出去。

希望這些功德都給予法界眾生之後,願意所有的法界眾生都能長得安樂,不再有病苦的纏繞,大家不要的病。但是現實眾生哪個沒有病呢?不是身體病,就是精神有病都有病,有一句話「走路不哼哼就算好人了。」這說明都是有病的,只是從表面上看,他好像沒病,事實上病得很重,至少有八苦。想要行惡法,不得成就,因有此迴向功德眾生想要持行惡法時完全不能成就,並且每一個眾生所有的善業都能夠因迴向而速得成就。你修行得善法也能很順利的成就,從而關閉一切諸惡趣門,你就永遠不再墮三惡道。有這麼多的好處迴向就是回頭,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當然回頭是擴展心量,就像如意」,「如意」就是回頭,所以才如意,不然的話,能如意么?不回頭,撞得頭破血流。回頭是岸么。所以他給我們的啟示應該是這樣的。

並且同時能夠開示眾生證入涅槃正路, 涅槃是我們的歸宿涅槃就是空性,我們達到與空性相應的一種結果,稱涅槃涅槃差異,有大涅槃指佛,佛的涅槃與二乘是不一樣的,但是都是在與空性相應的。只是相應的有淺有深而已。即使不能也不會失去人天正路。假使不能證入涅槃,還可以生人天善道。所以迴向就有這樣大的功德,能不迴向么!原來我們迴向的時候我們從來也沒有想過有這樣大的功德,這麼多的好處,但願今天我們明白了,明白了就要調整自己的想法,調節自己的觀念,能夠與迴向真實意去相應。

下面的經文是:「若諸眾生因其積聚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另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可見我們所學迴向是前面九種功德最後的結果。總結,這樣總結是最圓滿的。我們所有的佛事、所有的善業、所有念經等、所做一切都很好迴向,認認真真的迴向普賢菩薩對善財童子說,如果諸眾生髮動自己的身口意而造作惡業,最後受果報。如果眾生因為貪嗔痴發動所積集的諸惡業眾生難免如此,有貪嗔痴發動自己的身口意,而造作惡業,最後受果報。如果眾生因貪嗔痴發動所積集的惡業,並因此而感召極重的苦果,比如墮地獄,無間地獄阿鼻地獄,鐵圍山,讓人感覺恐怖異常,非常害怕,但是行善的人看得坦坦然然,而做壞事的人看了,他毛骨悚然,為什麼?不一樣,他知道自己沒有做壞事他會以此為警惕,有人說不是「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怎麼會有地獄呢?有啊!因為我們的眾生不出那種假象,所以《維摩經》中講「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意,意不亡。」沒有我,沒有造作,沒有受者,三者了不可得,但是善惡之意,意不亡。那種幻化的情景還會展現出來,所以為什麼要相信因果。相信因果,如是因,如是果,明白了如是因不去造,就不會得如是果。假使今天因為貪、嗔、痴所造的諸惡業所感召的一切極重苦果現前了,怎麼辦,學習普賢菩薩「我都願意替他們來承受。」但是這裡面也有一個問題我有一個同學和我講有一佛教徒,老去騙人,總是去給別人看病,跳大神兒騙人,一次不小心,把腿弄斷了,住進醫院治療,有一個非常相信他的熟人去看他他對人說「哎!我這是代你受過的……」這是騙人的。真正代眾生承受,是眾生都能夠得解脫人生是苦,究竟圓滿成就無上佛果菩提,希望那些受苦的眾生,極苦的眾生也希望他們轉變觀念,能夠證得無上菩提,永遠解脫。如果沒有廣大心,沒有成佛的心,絕對不能代眾生受苦。因為你的心量是實在的,你有分別心,你總是認為很吃虧,那你願意做么?

所以說一定要有廣大心,一定要有成佛的心,一定要有大悲心,因為同眾生一體了,你才能夠眾生受苦,不然你不能發起這樣的大心。憑什麼?成佛呀!大心就會有大福,心量小還是輪回。代眾生苦有七意。第一是悲心,第二是做增上緣釋迦牟尼佛雪山六年苦行啊!那是虐待自己嗎?不是的,因為身體是假的,所以它可以苦行啊!破那種有實在的身見,因此他們溝渠那樣的苦行,鍛煉,身性的考驗。所以有時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考慮問題,如釋迦牟尼佛,訪道尋師,苦行六年,也意味著他還沒有尋找到一條究竟解脫的路,只有見了六天坐禪,夜睹明星悟道的時候,才得出一個結論,「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六天成就了,而那六年卻沒開悟,但想想看,若無此六年哪裡有此六天開悟的一剎那,是不會有的。

所以我們必須明白,學佛事可以走彎路的,但這個彎路是什麼?就是一種磨練和鍛煉,沒有這樣的一個過程你怎麼可能成就啊!「不經一番寒徹骨,焉知梅花撲鼻香。」梅花是在冬天裡開的,面對嚴寒的考驗,才可能綻放出自己的芬芳,獨特的芬芳,其他的花朵不可以這樣,也不能夠如此。 第三點留惑潤生,代苦能夠了,但他不了,我們知道觀菩薩,他叫正法如來,他已經成佛了,為什麼他又來做菩薩呢?這叫留潤惑生,留著一點點迷惑,然後來惑澤眾生,為了眾生自己不成佛,自己不以佛像來顯現,以那種慈悲菩薩像而出現,這是留惑惑生。能了我不了。 第四點殺惡眾生代苦,當眾生造極苦之業。如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的時候,因為有五百商人有一強盜要殺,釋迦牟尼把這個強盜死了,代替救眾生,免得眾生墮落,免得他人墮落。我替你死。我自己墮落。有這樣的想法。 第五種處惡趣代苦,如在往劫,在過去時,在一國土天大旱,他變成一條大魚用肉來布施眾生,那魚非常大,全村子的人都得以維持生命,所以他處惡趣代眾生受苦。 第六種純真之願代苦,發願要為眾生代苦。 第七是自他無疑故代苦,平等,他就是我,這裡有一個問題,有緣的眾生可以代,無緣的眾生他自甘墮落,想代也代不了,有緣的你才能替代,可見菩薩也應該這樣修學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我的這個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小向大,回邪向正的這個迴向心不能窮盡。而且還能夠念念得相續,綿綿不絕。還能夠無有間斷,甚至身語意業永遠永遠都沒有疲厭,也沒有厭煩,所以我們應該學習普賢菩薩,學習普賢菩薩的普皆迴向,哪怕有一點的功德有一點的善業,都要眾生一同來分享,一同來分享。這是真的大公無私,時間上的大公無私是假名而已,活得很累,你只要有就好,當然這也不是一種吝嗇的借口,不要力不能及,自己能扛一百斤,卻非要扛二百斤,自己累趴下了,這樣對自己是沒有益的。同時不時還要講究力量的,比如說,你沒有去西方極樂世界去,還先把房子布施出去,你沒往生,你先暫時住著就好了,佛法原則上,大方向一定要正本清源,至於在細節上可以隨緣,量力而行,但是心態要改變,心量要拓展,非常關鍵

下面的經文是:「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眾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若有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的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泥沙陀分亦不及一。」

這是總結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利益,總結有非常多的好處。使善財童子及其與會大眾都要廣泛的知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利益,不然在娑婆世界眾生,有利益才做,沒有好處不願意做,因為這是對機,世間句話「你給多少錢,我干多少活。」由此相似,沒有利益不幹,這個很正常,所以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這就是作為菩薩摩訶薩的十種大願。」

如說修行才能具足圓滿說了說了你還去做不做怎麼能圓滿呢?怎麼能具足呢?不可以,如果諸菩薩摩訶薩對此大願能夠隨順契入嗎?依法修行也就是先要隨順,然後去向和證入,你先要接受,如不接受你怎麼去做呢?就像別人給你指路,你相信他,你就向那個方向走,如果你不要相信他,你根本就不走,但是你知道,今天指給我們方向的是誰呀?普賢菩薩,你若不相信,我們還有希望么?真話如不相信,就只好相信假話,然後受騙上當了,如果你能夠去向和證入,即使能夠使一切眾生成熟,即證入即是解脫,就是滿滿的轉化。

由沒有心量一點點轉變成大的心量,由相信小乘佛法大乘根基開始成熟你要知道華嚴會上的菩薩都是根基菩薩,所以我們有緣講華嚴經你能夠受多大利你要有這種子你就非常的了不起。當初,華嚴會上八千比丘都退位了……都跑掉了!誰都不愛聽,為什麼?聽不懂,今天我們能聽懂,能走在這裡,因緣可謂殊勝。那麼如是業就能隨順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真正的在學佛了。你也願意往那個方向走了。如此就能成就圓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這個行願象大海一般,廣闊無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華嚴經》的華成就,是智,文殊智,普賢行啊!所以如來庄嚴不可思議解脫境界也就庄嚴無上佛菩薩。因為有這樣的大利益,於是普賢菩薩對善財童子你應該這樣來感受十種大願,怎麼來感受呢?如果善男子,善女人,用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可說佛剎,而且把這不可說可說佛剎轉變成極微塵數,所謂比分子,比原子還小的那麼一點點的塵沙,有許多的上妙七寶世界最好的七寶金銀珠寶不在話下,非常精彩世間稀有,以及各種人天最好的五欲之樂,人的財、色、名、食、睡呀!天上歌舞,伎樂,非常精美,漂亮布施無量無邊佛剎極微塵數,布施給很多的佛剎,布施給無量的諸佛,每天堅持,相續不斷,天天都能這樣去做所得到的功德大不大?非常之大,根本世間人無法做到,一般人不過有點錢,積蓄古玩而已,根本無法同之相比,相比之下,如果有人聽聞十大行願,不需要解釋,如果只要聽於耳的功德就不得了。相比前面的功德百分不及一,如果把聽聞普賢菩薩是大行願的功德布施無量無邊的七寶以及人間最好的五欲之樂,來對前面的功德,那麼,普賢菩薩十大行願的功德一百分,那些功的只有不到一的功德讓我們目瞪口呆。這樣好的事兒你為什麼不做

自己貧窮關係,還可以奉行普賢菩薩十大行願了。乃至千分不及一分,布施無量的七寶乃至天上人間最好的音樂,還不幾千分之一,乃至無量數分不及一。優波泥沙陀是無量數。是一個大數,把這功德分成無量數分,但是布施七寶乃至人天音樂這樣的功德都不及一分。相比之間,讓我們感覺到普賢菩薩十大行願的功德的是大,大到什麼程度,大方廣可見。我們不能因為得到了,而不珍惜,常常都會這樣,因為自己得到珍寶而知道珍惜。要知道過去印度取經的人,出去一百人去取經,在那荒原、沙漠、雪山,隨時隨地都有危險,取到經典多麼不容易,我們今天一切都是現成的,取經去一百人,歸來的不到十個人。其餘的都死在中途了,今天現成的經典給我們準備好了,我們如果再不珍惜,我們愧對佛陀,愧對自己的信仰,所以要倍加珍惜,尤其我們今天聽聞普賢菩薩十大行願力極大功德,更應該珍惜受持讀誦,一定會受益。

下面的經文「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即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鳩槃荼、若毗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啖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贊。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菩賢菩薩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悉能解脫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獅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

功德如此之大,如果有人以甚深信心對此十大願王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句偈,哪怕有四句話,很快就會滅除五無間罪業,五無間是地獄種子。此是行德有十,第一書寫;第二供養;第三是轉斯,自己聽到了,還讓別人聽;第四是聽聞;第五是批讀,愛不釋手的讀;第六受持;第七開示;第八奉誦;第九思維;第十修習。

總而言之是受持讀誦,世間身心等病。如果真的去受持讀誦,對於世間一切身心等病,身體的病,心理障礙,心裡的痛苦,種種苦惱,乃至佛剎及微塵剎數,一切惡業,哪怕你造了無量無邊的惡業都能夠得以消除,為什麼?因為你已經入了法性,你已經與法性相應。所以你的整個人的生命,你的命運,你的所有的都在改變。都可以去消滅,一切魔軍、夜叉羅剎、鳩槃荼、若毗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啖肉諸惡鬼神,都完全能夠徹底改變,都能遠離諸惡鬼神等,所以不要怕著魔,也不要怕身上著什麼!因為我眾生常常不堪一擊,常常心中能做自己的主宰。如果我們持誦普賢菩薩十大行願就能夠遠離諸惡鬼神等的纏繞,我們將永遠不會在著魔。

有的樂法善鬼,鬼神也有善的樂法善鬼,對於佛法歡喜的,聞到普賢菩薩行願之後,還能發心行願,並能守護,因為這些鬼神很有力量,所以稱護法善神,他比人的力量大,只是業力招感與人法相比,我們是學佛的,不是學這些的。他們能親近十大行願,並能夠守護十大行願。如果有人擾亂,這些善神們都會出來護持,所以如果能發心持誦十大願望,就一定不會被惑業苦三障所障礙。及惑障、業障、苦障所障礙,整個的過程用一個比喻,如同空中的明月,必定會從遮蓋的雲中出現,月亮一定會從烏雲中走出來,諸佛菩薩之所以稱贊,諸佛菩薩一定是讚歎的。一切人天都應該禮敬,一切眾生都應該供養,讀誦,讀誦大行願可以使善男子速得成就微妙的色身,具三十二種丈夫之相,如同普賢菩薩一般無二。

普賢菩薩也是先學無量諸佛普賢之後,成就自己的普賢,我們應該學普賢普賢,不然的話。就像我們念觀自在菩薩,自己總是念觀自在,自己究竟自沒自在?如果你沒自在,那你不要念了念了就要與之相應,與之相契,若不相應相契,念無用,與你沒關係呀!此既是行普賢的因,如果你供養,讀誦,讚歎普賢菩薩十大行願這是因,一定也能證這樣的果,否則是妄想,如拿沙子做飯一樣,無有是處。如前生誦此行願,則今生必定人天。一定會這樣的,一定會,且等生為貴族、高幹、大富長者,生人天天主,一定會這樣,能完全破壞一切惡趣,不會在輪回到三惡道之中去。遠離一切惡友,因為我們有時造惡業與我們接觸的朋友關係,擇友不慎,他教錯了你,他影響了你,如果能誦此十大行願,一定不會接觸這樣的惡友,就能遠離一切惡趣,遠離一切惡友,制伏一切外道。 入法界品,你用法性來面對一切外道。一定能夠制伏於他。解脫一切煩惱,一切都是幻化的,不真實的出現,所以一切煩惱煙消雲散,如同獅子王摧伏群獸,像獅子一樣,萬獸之王,其餘動物在他面前都不堪一擊,因為它是王。所以如果聽聞普賢菩薩十大行願能夠身體力行,能夠讀誦,能供養,能夠讚歎,應該能夠得到這樣的法果,可享受能供養,能夠讚歎,應該能夠得到這樣的法果,可享受一切眾生供養眾生對你非常尊重。是真的供養。為什麼?德行感召,眾生自然就相信你。為什麼?眾生追隨高僧大德,首先是德行,沒有德行,大家不會追隨的。

下面的經文是:「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

這確實很微妙,所以凈土法門真的非常殊勝。進一步說如果持誦廣大行願的人,臨命終舍壽之際,學佛關鍵一定要看臨命終時,壽命要結束了,這時候才看功夫關鍵是看這個,如果人生沒有這樣的一個結果,我們還學佛幹什麼?人生沒有煩惱,我們就不學了人生若沒有障礙,一帆風順,我們也不需要學了人生最大的事。一個是生,一個是死。生的要安樂,死也要安樂那就必須要學佛,不學佛就無法安樂。當人的諸根開始散壞了,沒辦法眼睛鼻子舌頭都不用了,說不出話了,這是就要死,一切親友眷屬都要舍離,誰也不能陪你去,如同自心含藏,也只能各走各的路。

一切權勢,威名也都不再擁有。就是國王死了,也什麼都帶不去,如輔相大臣,相馬車乘,珍寶伏藏,所藏的珍寶一點也帶不走臨終時候放下了,國王都如此,我們又能如何?諸佛菩薩還有化緣已盡,五百阿羅漢高僧大德名山長老也都相續化緣已盡么!人生中就是要死的,所以能活著的時候好好的活。活不了就自在告別人生這是境界。活不了還要活,「好死不如賴活著。」都不佛教徒的心境。如是等一切世間福報什麼都帶不走,什麼都帶不走……我們怎麼辦?這裡告訴我有一個依靠,普賢菩薩大行願,我們真的很幸運人生很難得,這個因緣非常殊勝佛法百千劫難遭遇之事。這當然不容易,只有此十大行願的願王不會相舍離於我們自己,不會離開我們,隨時、隨處、隨地導引在前,在臨命終的一剎那,即可往生極樂世界,誰導引的?普賢菩薩導引。

到了極樂世界後,即見到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等諸大菩薩海會圍繞,很多菩薩在那裡邊,你想見誰,就見誰,並且這些大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共同圍繞在極樂世界之中,而且往生的人能夠自己見到自己生在蓮花之中,這是非常不可思議之事。且能夠蒙佛授記,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能夠親自蒙佛授記,阿彌陀佛給你授記「你將來成某某佛……」一定會如此,多殊勝啊!這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結果,常常追隨在我身邊,既是我們什麼都不擁有了,也還可以擁有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我們非常幸運這部經典我以前只讀過一遍,今天講感覺非常感動,教學相長以前沒有發現,這麼多讓我感動的地方,所以說,教學從來相長,利他中完成自利。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蒙佛授受就是將來一定要成佛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學佛人的願望,幾乎可以是。有人說「我願意往生彌勒凈土……」是個別的,多數人是發願到西方凈土,學習《華嚴經的人應該往生華藏世界!為什麼往生極樂世界呢?也有疑惑,「怎麼《華嚴經講到最後,迴向都到極樂世界去了,怎麼會這樣呢?」 事實極樂世界就在華藏世界正中的普照十方燃寶光明世界總中的第十三層,娑婆世界也在十三層,所以極樂世界就在華藏世界之中。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往生華藏世界,不用懷疑是華藏世界更大極樂世界只是華藏世界的一個微塵而已。多了不起,多讓人不可思議,此層有十三至利,有是三佛剎,塵數半剎,很多很多,極樂世界娑婆有十萬億佛土,娑婆一個主剎有一剎數半剎,如是十方諸佛土又怎麼會在剎塵數外呢?很多無量的微塵剎數,極樂世界怎能不是其中一微塵呢?極樂世界僅僅是華藏世界的一個微塵而已。所以我們目瞪口呆,我們以為極樂世界很大很了不起,於地球相比是了不起,但是在華藏世界又是一粒微塵,那想想我們自己有是什麼?微塵

往生極樂有四意,第一極樂世界在華藏世界內,所以我們要往生;第二為使修行眾生專心一處,所以要說西方凈土,我們學了很久,在耕耘,法性遍一切處,壽命即是無量無邊。所以說無量壽佛,就是我們的本師。就是我們與法性相應而能入法界,而這一點恰恰是入法界品。如《四料簡》說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一定能夠往生,去沒去呢!沒有,因為我們心在改變,與法界相應,我們是在往生我們心中凈土,這個心是清凈心,不是我們肉團心,不是妄想分別心,所以去則實不去。第二句是「去則決定去。」一定能夠去成,「生則實不生,」因為是無生,所以當然是不生無生「花開見佛悟無生,」所以是不生才能生,因為不是生才能生,不是生就是空性,就是法性。所以相應著,他就是我們的本師。第三是:「生的決定生,去也決定去。」世俗地上他就是去,如果沒有去,何妨去呢?去與不去本來平等,所以去也好不去也好,反正都是往生都是與法性相應。第四「生也決不生,去也決不去。」因為就是當下,改變觀念開始做起,依照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我們聞到這樣殊勝微妙的法音,若不十大願王,你靠什麼?這個世間誰也靠不住的,這裡有一個問題往生極樂普賢菩薩導引。他說迴向最後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我們能理解,觀音菩薩彌陀佛的上首弟子,西方三聖的其中一聖,也沒有問題。但是文殊彌勒為什麼也在極樂世界啊?他們不應在那裡呀!難免有人會這個問題,因為文殊彌勒都是法身大士法界相應。所以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就可以遍一切處。完全可以的,體、相、用無處不在。大、方、廣么!及無處不顯身啊! 所以《焰口經》講「普陀洛伽常入定,隨緣赴感靡不周。」入定了,哪裡眾生叫苦,叫觀音菩薩,他就能幫助。為什麼呢?因為他有千百億化身他是法性身法性是空。空,空性所在,所以能夠隨緣而往。

舉個例子,我們說「地藏菩薩現在在地獄,同時他也能在極樂世界也能葯師佛國。」為什麼?法身大士無處不在。所以有因緣的人一定會在,西方極樂世界見到文殊菩薩,見到彌勒菩薩,乃至見到許許多多的法身大士。所以說「十方諸如來,共同一法身。」你說大么?大!你說小么?隨時都可以轉換成大,同時無礙,沒有任何障礙隨時隨地都能看得到,如果你若能證得法身,那你也隨時隨地都能在西方凈土。能夠在自己心中所生出的西方凈土,見到這些法身大士,一定能,一定會。

關於《西方凈土九品蓮台.觀無量壽經中有說明,在此我們略作介紹:

上品上生,應發三種心,能達到上品上生,第一種是至誠心,一點都不懷疑,現在有人懷疑,他沒至誠心,胡思亂想,能去么?試試吧!活著自己不信,因為他自己心裡都沒有底,來不及你還時間*別的去。你在極左榜樣給別人看,別人自然而然就佩服你,就跟你去學,自己每天到處亂跑,告訴別人來不及了,自己不念,這樣是不可以的;

第二是深心,培福的,西方極樂世界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至誠心就是善根,深心就是福德

第三迴向發願心,因緣具有這樣的因緣也就大悲心,同體。正是因為至誠心根據阿彌陀佛而去念十方三世一切佛,有深心培福,有迴向發願心的大悲心,所以能上品上生。具足三心,必生上品上生。又有三種眾生,一慈心不殺具足戒行,不殺生能守戒,二讀大乘經典,讀誦大乘經典法界相應。開闊自己的視野,心是相應,那與清凈心相應,那一定也能往生。三修行六念,念佛、念法、念僧、乃至六念,也能往生上品往生也難也不難,就是定不下心來學佛真心學佛,不認真學,混日子,的確是在糟踏生命上品中生,是要能解大乘義理,相信因果上品下生,也是相信因果,不誹謗大乘也可上品下生。中品上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邪淫、不飲酒、持好戒。八關齋戒出家戒一日一夜,並能夠持戒迴向,即可中品上生。中品中生,雖不能進行受持戒,而能夠持清凈戒一日一夜,比如八關齋戒可以達到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不能持戒,而能慈善,不能持戒也沒受戒,而能孝養自己的雙親,對待所有的動物非常仁慈不殺生可以的,也能中品下生。下品上生是不能守戒修行,多造惡業受戒不守戒,臨終慚愧,遇到善知識開示阿彌陀佛,也能往生下品中生,毀犯所受之戒,臨終地獄相現,遇到善知識見拔,也能往生這個時候要有知識,善知識難遇,四難,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善知識難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