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照法師:禪修要義 第四章 凈修三業(下)

第四章 凈修三業(下)

三、凈修口業

口業包括兩舌、惡口、綺語、妄語四種,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可見其過患之巨。口業是凡夫最容易犯的毛病,也是惹起禍端的根苗,修行人更要善護口業。永嘉大師教導我們要凈修口業,也分為資糧位的修行和加行位的修行兩部分。

第一、修四實語

雲何凈修口業?為什麼要凈修口業呢?深自思惟口之四過,生死根本,增長眾惡,傾覆萬行,遞相是非。如果認真思維考慮一下和語言相關的四種過錯,我們就會發現語言造的業是最嚴重的。

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裡面,意業是看不見的,如果不表現出來,只能傷害我們自己;身業需要身體的現場操作,所以實行起來比較難一些;眼耳鼻無法直接造業,唯獨這個舌根可以隨時隨地地造口業,也就是兩舌、惡口、綺語、妄語,能毀人法身慧命,所以口業是生死根本,能增長罪惡,傾覆萬行,遞相是非修行到一定境界要禁語就是這個原因

禪宗說「心行處滅,言忘慮絕。」這個時候才能與道相應。語言完全是多餘的,是一種假名安立,因此也有「至道絕言」的說法。而凡夫就很執著語言文字被人咒罵時,我們就很難受;被人贊嘆時,我們就會開心;如果聽到了正法,我們又會產生正法的覺受,這就是被文字所轉了。

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口業很容易惡業,也很容易造善業。佛經上說,舌根耳根、意根都有一千二百功德,鼻根、眼根、身根只有八百功德是故智者,欲拔其源,斷除虛妄,修四實語。所以有智慧的人,會把舌根容易造惡業毛病轉過來,讓它去做善業,這就凈修口業也就是修四實語,講實話,不講假話這就正當的口業。四實語是針對四種口業過患而說的,包括正直柔軟、和合、如實語。

此之四語,智者所行。何以故?為什麼智者這樣去做呢?正直語者,能除綺語。綺語就是說話不實在,拐彎抹角的,這是心有諂曲所導致的口業行為,比如拍馬屁的人就愛講綺語,我們如果能有話直說,就能夠消除綺語的毛病心病就能除了。柔軟語者,能除惡口。惡口是嗔恨心所致,比如遇到不符合自己想法境界就會發火、罵人,或者平時說話就很兇、很刻薄,這樣做不但讓別人很痛苦,我們內心也會痛苦。這種痛苦將來也會感召惡報,如果不修行,以惡還惡,那麼就會越來越墮落,所以我們要用柔軟語來對治,將惡口的習氣慢慢消除掉。和合語者,能除兩舌。兩舌就是挑撥離間的習氣要用和氣話來破除。如實語者,能除妄語妄語是說假話,實話實說能破除妄語

人與人之間缺乏信譽,就是口業太多成了彼此的不信任。其實我們每個人喜歡有信譽的,希望自己講話別人都相信,可是由無量劫來我們造下了很多口業,所以今生感得一個沒有信譽的環境,自己還喜歡講、也喜歡聽那些不正直的話。這就是業習導致的不正常心態,所以我們需要修行口業清凈

正直語者有二:一稱法說,令諸聞者,信解明了;二稱理說,令諸聞者,除疑遣惑。

正直包括稱法說稱理說兩種稱法說就是如法地宣講正法,讓聽聞正法的人能夠信解明了——相信、理解、明白、了悟,這是修學佛法的四個層面。因為我們講的是真理,對人真正有幫助,需要用正直語來講,如果我們不用正直語,別人也不會相信。稱理說,就是如理地把佛法講解出來,解除聽者的疑惑有些人聽了佛法以後,還會人生遇到的各種問題有疑惑,不知道該怎麼辦,那我們要針對他的問題去如理、如法地解答,消除他的疑問。如法是按照佛陀祖師大德開示去講;如理就是古人雖然沒有這樣說過,但我們可以按照佛法精神推理出符合現在時宜的做法

比如說我們現在規定聽法時要關掉手機,過去沒有手機古人當然也沒有這樣講過,但按照貴法賤身道理,我們就可以推理出來,關閉手機是符合佛制的要求的。再比如吸煙、吸毒,因為以前沒有這些東西佛法也就沒有禁止過,但現在有了,我們就要禁止,這叫如理,但不是如法。如果古人已經規定好了,我們依法而行,才是如法。如理如法是修學佛法非常重要的一點。

柔軟語者亦二:一者安慰語,令諸聞者,歡喜親近;二者宮商清雅,令諸聞者,愛樂受習。

柔軟也有兩種,一種是安慰語,是有煩惱痛苦、遭受災難的時候,我們不能厭棄他,要去安慰他,和他交談,這樣他就不感覺那麼痛苦孤獨、無助了,內心感覺很安慰。佛菩薩會用柔軟言語來安慰眾生,讓眾生歡喜。第二是宮商清雅宮商代表宮、商、角、徵、羽五音,宮商清雅就是五音俱全、抑揚頓挫,非常圓潤、悅耳。比如有法師,不管他講什麼,都讓人感覺特別舒服這是慈悲軟語,所以能攝受大眾有些人講話聲音不和諧,聽起來很刺耳,明明講的是正當的話,卻沒有人願意聽下去。所以弘揚佛法要用慈悲心柔軟語。

和合語者亦二:一事和合者,見斗諍人,諫勸令舍,不自稱譽,卑遜敬物;二理和合者,見退菩提心人,殷勤勸進,善能分別,菩提煩惱平等一相。

和合語包括事和合理和合也就是事相上要和合,教理上我們要貫通。事和合就是首先我們不要去挑起爭端,如果看到有爭論、爭鬥發生的時候,我們還要去調解,把爭執平息下來,使大家能夠和睦相處;理和合就是佛教所講的五乘正法,彼此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我們要能夠把這些教理互相融會貫通起來,甚至還要融會世間法,乃至通達世間一切法。菩提煩惱平等一相,一切法都是佛法這就理和合。那麼修行人在退菩提心的時候,我們才能找到他的癥結所在,解決他的問題。

如有人在宣講佛法的時候,常常會講到大乘就批小乘,講出世間法就批世間法,甚至說其它宗教都是邪魔外道,只有佛教正法,這樣講法是有問題的,理事都不和合。除非是有人特別執著某個法門修行上出現問題時,我們才可以對機地這樣去講;如果是面向大眾的普講,我們去批判道家儒家世間科學技術,那就不是和合語了,甚至佛教宗派之間還會因此起紛爭。比如有人就說,中國的八大宗派,惟獨天台宗是正宗,其它宗派都不能自圓其說,都不能圓成佛道。這樣講真是給天台祖師的臉上抹黑,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以圓成佛道,怎麼可能只有天台宗呢?比如最簡單凈土宗,就靠信願行,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證三不退天台宗被稱為圓教,是指一切法都能夠匯歸圓教一乘實相的意思。所以他根本不懂天台宗的教理,也不懂其它宗派教理,理上不能和合

太虛大師曾提倡融合的佛教也就是佛法是講宇宙生命真理的,只要有生命存在,他就真理的一部分。哪怕是地獄眾生也有存在的道理,因為他貪嗔痴三毒俱全,有強烈的嗔恨心,所以會下地獄,乃至十法界所存在的一切理都是可以融會貫通的,也都是有前因後果的,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合的,因為眾生的心是和合的。

所以我們大家做人要和合,而且更重要的是理上要和合。如果理上不和合,即使說和合語也不管用,很虛偽。比如說你家裡人言語都很和合,但是內心卻覺得他障礙修行了,把他當作魔鬼磨礪自己,心不能跟他和合,那你永遠也不真實受用。

眾生雖然處在不同的層次上,但都可以進步,我們如果在前面,就要知道如何去引導後面的眾生,這個次第我們了解了,就是理上和合了,那麼表現出來的語言和行為就都是和合的,這樣內外一如、理事不二才是佛法真實受用。

如實語者亦二:一事實者,有則言有,無則言無,是則言是,非則言非;二理實者,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來涅槃常住不變。如實語就是我們常講的實話實說,也包括兩部分:事如實就是說話要以事實為依據,有就說有,沒有就說沒有,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如果不實話實說,見言不見、不見言見,就叫妄語理如實是指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都有佛性具足涅槃常樂我凈功德,我們要這樣如實地對待一切眾生

妄語戒是四大根本戒之一,作為修行人要持戒,是不能打妄語的。所以很多人就很畏懼,受戒前常常問我說殺生、偷盜、邪淫這些戒律都好說,就這個不妄語太難持了,好像很少有人彼此講實話的,就算平常能實話實說,有些商業秘密也不能說啊,這怎麼辦?

我們還拿佛陀救小兔子故事來舉例,佛陀到底算不算妄語呢?我們學了這個如實語就明白了,佛陀說沒有看見小兔子,就是理如實,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哪有什麼兔子呢?所以佛陀這樣說,非但不是打妄語,而且還是智慧慈悲俱足的表現,既讓小兔子免於殺身之禍,又讓獵人沒有機會造殺業,更讓他們消除了日後糾纏償付的惡報。所以表面上是「妄語」,其實完全是無我利他的菩薩行,也就是我們的口業完全是讓所有眾生在一切時、一切處都得到善報、遠離惡報的行為,這就是悲智雙運的方便妄語而不是真正的妄語

如果我們遇到同樣的事情,也把小兔子藏起來,說沒有看見,可是目的是要把獵人騙走,自己去抓小兔子那就絕對是妄語了,所以大家要認識到妄語戒的精神實質,多檢點自己的發心

是以智者,行四實語,觀彼眾生,曠劫已來,為彼四過,之所顛倒,沉淪生死,難可出離。所以有智慧人會修行四種如實之語,而其它眾生,無始劫以來一直被妄語、綺語、惡口、兩舌這些口業過錯障礙,顛倒錯亂,輪轉生死很難出離。

最近有個人在叢林裡面閉關,閉著閉著突然開始講話了,說某某人要來看我了,某某大和尚怎麼樣了……護關的師父聽得莫名奇妙,非常擔心,就打電話給我,問怎麼回事。其實他是出現幻覺了,進入了色陰魔境,卻不知道如何正確對待,我就告訴護關的師父,如果他教理通了,繼續閉下去可能沒事;如果不通,那就趕緊讓他出來。後來護關師父又打電話來說,他又在裡面罵人,罵得很難聽,還要拿菜刀把自己也砍掉,問我怎麼辦。這還能怎麼辦?他身口意三業都做不到清凈,肯定會出大問題,那還閉什麼閉?趕緊放出來得了。

所以凈修三業,是非常重要的修行基礎,我們在修行永嘉禪之前,要先把這些基礎在理上弄明白,最好也能逐漸地全部做到位,那麼以後修行就會比較安全。否則修行上了路,境界一出現,好的壞的什麼情況都有你看不透,一會兒高興,一會兒難過,或者就直接講出來,那就偏離了三業清凈,不清凈就會出問題。

第二、觀修口業

如果要做到口業清凈,就要對口業的產生有正確的認識,平常就要仔細觀察自己講話內容態度以及語言習慣有些人喜歡講粗話,內容就有問題,有些人講話喜歡重複,語言習慣就不太好,容易讓人生厭。所以永嘉大師又繼續從加行上教導我們,我今欲拔其源,觀彼口業,想要拔除口業的根源,就要明了口業的產生過程

口業也就是語言是怎麼產生的呢?唇舌牙齒,咽喉臍響,識風鼓擊,音出其中。心識像風一樣發動了肚臍、咽喉等發聲部位,把氣吹出來,使牙齒、唇舌上下顫動,聲音就產生了由心因緣虛實兩別,實則利益,虛則損減。但發出來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完全由你的心來決定,因為心存分別取捨,就有語言虛實區別。實話會利益德行,所以說實話時,內心感覺很踏實;而假話就會損減德行,所以說假話時,內心就會感覺很慌張。

人人本具真心佛性,但凡夫都迷失了,都以虛妄心生活,我執就是虛妄心,所以凡夫都是利己的,為了個人利益自然很容易假話假話說多了的人內心是很虛的,總要考慮我上次是怎麼說的,這次別說漏了嘴,對不上號了,一句謊言就需要再編織一萬句來支持,心就定不住。眼睛心靈的窗戶,心不定,眼睛就會亂轉,內心也非常疲勞、矛盾痛苦。所以說假話雖然滿足了貪嗔痴的虛妄心的要求,卻違背了自己的真心這是很劃不來的。

有些人為了博得誠信,都需要打廣告、做包裝,如果是假貨,那包裝、廣告做得越好,假的東西就越增長,真實東西就越損減。如果我們每次講的都是真話,就不需要考慮很多了,實話實說就是了,那就是和真心在一起了,當下產生的磁場是有利益的,內心會很踏實、安定,眼神也會有力、不慌亂,這既利益內心功德,也增長了外在誠信

實是起善之根,虛是生惡之本善惡根本,由口言詮,善惡內心發出來,由口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實話是起善之根生起善法的根源;假話生惡之本,產生惡業之根本。所以佛制戒律不能打妄語,我們在弘法時也一定要講實話,否則不可能真實利益社會大眾,這種觀念非常重要。

比如講到神通、因果報應、殊勝感應,或者禪修的境界等等,千萬不要假話去吸引大眾。明明你沒有觀察到這些因果報應,卻自己亂編一個嚇唬別人;明明沒有得到禪定受用,卻說自己禪定自在這樣做就是大妄語,是生惡之本,只能減損自己的德行也不會增長眾生信心那就不是弘揚善法了。

雖然你認為自己是好心,讓眾生信佛,可是這個好心裡面卻存著惡念。什麼惡念呢?就是我執。這個我執是如何表現的呢?它是通過希望佛教興旺而表達出來的,所以很難察覺到。就是我內心會認為,如果大家都信佛了,佛教就光榮了,我們作為佛教徒臉上就有光了,這樣的發心就不善心,有違佛陀出世的本懷。

釋迦佛出現於世的惟一目的,就是要告訴我們生命真相讓我們不要被虛妄假相所迷惑,不要被煩惱痛苦所顛倒,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真心,引導大家回歸到真實生命狀態這是佛陀出世的本懷。佛陀從來沒有說過,要創立一個教團,要成為世界最高的宗教。所以佛菩薩都是為了眾生的根本利益來弘揚佛教的,自己通過修行佛法得到身心利益後,再把這個利益真實地弘揚出去,讓眾生也能得到利益這是佛教真實目的

古德說得好,「要想佛法興,唯有僧贊僧。」但贊嘆要贊嘆真實之處,並不是要打妄語去做虛假廣告和包裝,佛法是摒棄這些的。我們贊嘆真實佛法利益,就是弘揚佛法佛法自然會興盛。如果我們是為了某個團體利益,甚至去打妄語,去鼓吹,那就是造虛誑語惡業,怎麼可能起到弘揚佛法作用呢?所以我們要如實地觀察自己的發心,規范自己的發心。如果還觀察不到,就要嚴格按照戒律去規范自己的語言和行為。

詮善之言,名為四正。詮惡之語,名為四邪。詮是詮釋、表達,表達善心語言,稱為四正,就是正直語、柔軟語、和合語、如實語;表達噁心的語言,稱為四邪,就是綺語、惡口、兩舌、妄語邪則就苦,正則歸樂。就是接近的意思,四邪苦果就近了,四正就能讓我們回歸真實快樂善是助道之緣,惡是敗道之本如果我們能夠如實語福德智慧就在增長,所以善業是我們成道因緣妄語就會敗壞自己的德行,無德無慧還怎麼修行呢?

是故智者要心扶正,實語自立,所以有智慧人要用心去扶持自己的四正,說如實語來建立誠信,建立自己的法身慧命,誦經念佛,觀語實相。誦經念佛的時候,不執著語言文字,觀察語言的實相,也就是真心語言是從真心發出來的,所以我們要透過語言看到它所指示的真心,依指見月。真心無相的,哪裡還有語言文字呢?哪裡還有開口與默然呢?所以無所存,語默平等,是名凈修口業這就叫做凈修口業

比如我們誦經念佛的時候,只是把語言一句一句地讀下去,不起分別妄想,直接去感受語言內容這就是心的真實狀態。讀與不讀、聽與不聽都是平等的,都沒有妄想執著、分別,內心沒有任何動搖,這就是口業清凈了。

如果我們講假話,就做不到清凈,因為心裡一直要算計,很慌張、很動搖;實話實說呢,就很坦然,有什麼就講什麼。說話就像大雁飛過來,心湖裡有個影子一樣,說完就如大雁飛過去了,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說與不說心湖裡都非常清凈不需要思考算計。清凈心流露出來的語言會產生清凈力量煩惱心流露出來的語言還會污染其它人,所以我們要把語言當作一種清凈心的流露,而不煩惱心的流露。

四、凈修意業

身口意三業當中,凈修意業是最難的。難在哪裡呢?難在意業的無形無跡。身業是身體的行為,口業是語言的行為,而意業是思想的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想意識。不犯身業、口業比較容易,強制性地身體安坐、口中念佛就能清凈下來,可意很難強制清凈。我們不是常常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嗎?或者禪坐時也常常覺得妄想多的不得了。妄想就是意業,如果不能把妄想停下來,清凈意業,我們就很難體會到法喜。

所以妄想是一種業,如果不清凈它會嚴重地障礙我們的行為。比如我們打坐時,如果總想著某一類事情那就說明我們肯定沒有看透這類事情這就是我們煩惱的根源。比如總想著錢,那在錢的問題上我們就存在煩惱;總想著美女,那肯定是色的問題解決不了;如果沒有智慧,我們就會站在無明裡去考慮問題,結果就越想越走投無路,意業就不可能清凈來了

意業不清凈原因就是我執,表現出來就是貪嗔痴,所以大多數人會因為愚痴而得出錯誤的結論。因為凡夫都在無明裡,不懂事物真相都是有「我」的,所以考慮問題就會我執出發,以我為根本,以我的立場去觀察別人,這就愚痴的表現,那麼所有觀察的結論都是片面的。

比如我們看對面的人,就只能看到他的前面,背後就看不到了。你如果以為前面就是他的全部,那肯定就錯了。所以只要是從我執的角度出發,得到的結論都是偏激的、偏頗的、不圓滿的。你可以說我看到他是什麼樣子的,但不能錯誤地認為這就是他真相、他的全部,否則就是盲人摸象,完全錯掉了凡夫因為愚痴,所以思維總是單行道,一條路走到黑,很容易就走入死衚衕了,這是意業產生障礙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就是貪欲和嗔恨。貪欲和嗔恨會影響我們內心智慧,貪心生來時,不該拿的就拿了,不該想的還會去想;嗔心生來時憤怒使我們失去理智。這樣的身心都是健康的,真正健康身心不以貪欲和嗔恨作為標準,也不以愚痴無知心態作為標準。那如何才能達到健康身心清凈的意業呢?永嘉大師通過資糧位和加行位的修行兩部分,教導我們如何把邪惡錯誤的意業清凈下來。

第一、邪念過患

首先我們要了邪念的過患,要深自思惟善惡之源。要深刻思維意業上、思想上的這些錯誤的根源,深入地觀察善念和惡念的根源,皆從心起,都是從我們內心生起來的。

邪念因緣,能生萬惡邪惡念頭生起萬惡因緣,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個念頭就能影響到我們的整個世界,比如貪心來了,那我們的整個世界就是互相佔有,而沒有付出和奉獻;如果嗔心起來了世界就是互相憎恨、嫉妒,而沒有慈悲和關愛。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都會為了這個念頭去服務,是不是這樣?

正觀因緣,能生萬善。那麼當善心生起的時候,我們的身口意三業也都是善的,所以能生萬善。我們一念慈悲的時候,就會去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整個身心就是善良的正面狀態如果你遇到了壞人就想把他滅掉,好像很有正義感,其實這個嗔恨的念頭使你的身心感受到的是消滅、破壞,是完全負面的影響。因為念頭來自於世界觀,來自於我們所能感受到的世界的全部,無數的念頭聚集在一起就構成了我們生活的全部,有什麼樣的心念就能感受到什麼樣的世界。所以修行人要做到「善惡不行嗔」。

意業是萬惡之源,也是萬善之本,一切萬法都是內心生出來的。所以念頭是善是惡、是好是壞,並不用等待上帝去判斷,我們的心就是上帝,心能夠因為善而感召到非常快樂世界也會因為惡而感召到極端痛苦世界我們現在所感知的全部世界,就是心根據善惡所判斷的結果,並不是上帝安排的。

故經雲:「三界無別法,惟是一心作。」當知心是萬法之根本也。所以佛經裡面說,三界就是我們的這顆心創造出來的,並沒有什麼主宰,心就是萬法之根本。雲何邪念為什麼會生起邪念呢?無明不了,由於沒有了斷無明不懂生命真相不懂念頭生起來的真相妄執為我我見堅固錯誤地以為有一個我,產生了很多以我為出發點的見解思想,而且非常堅固佛陀告訴我們諸法無我」的真相,我們都不肯相信,導致貪瞋邪見,橫計所有,生諸染著。

我們大家觀察一下自己的念頭是如何生起來的,其實念頭本身並沒有對錯,只是我們內心是非標準的一個顯現。我們經歷了很多是非善惡內心清凈,被污染了,存在很多固定的思維模式和習慣。比如「這個人不好,就該打。」那我們碰到一個不好的人時,內心就有了打人的念頭;或者「誰做錯了,就該被罵。」那有人做了錯事時,我們內心就會有罵人的念頭。其實心的本身什麼念頭也沒有,只是這些習慣會影響到心的清凈,遇到相應的境界就會影像心中呈現出來。

我們都無明未了,以為有個真實的「我」,所以就以為是「我」在這樣想,其實這裡面並沒有一真實的我。就是不講道理就是考慮、算計。因為諸法無我,我們卻我執堅固,以為有我,毫無道理生起貪瞋邪見,所以任何貪嗔痴都是錯誤、顛倒的。

比如嗔心起來時人是痛苦的,因為他已經不能控制自己,手腳都會發抖,拿起東西就想砸過來,誰勸也聽不進去,我見堅固嘛,覺得我就生氣生氣是對的。其實他生氣的時候,身體所有健康細胞都被他壓抑住了,會被他殺害、傷害掉,所以都會和他作對,肝、甚至五臟六腑都會受傷害,這就是氣大傷身的道理

愚痴也一樣會傷害我們,愚痴就是強烈的執著、強烈的貪婪,尤其是對人的執著,比如情感。有人感情豐富,多愁善感,很痴情浪漫,以為這樣很高雅,其實愚痴重的人是要落入畜生道的,因為愚痴動物身上表現得最為突出,動物都非常執著親情

佛經有個梅花鹿故事小鹿獵人死了,母鹿也不逃,就用兩腿夾抱著小鹿,一直給它傷口,希望它能好起來,過了半個小時以後,母鹿好像感覺很不舒服,慢慢地坐下了,還是繼續舔,再後來它就躺倒死掉了獵人一下子得到了兩頭鹿,心裡很高興,但也不知道母鹿是怎麼死的,他回家把母鹿的肚子剖開一看,才發現母鹿的腸子全都斷了。我們說傷心過度、柔腸寸斷就是這個樣子,母鹿太傷心了,這種傷心就是情執產生的,執著到讓生命迅速地被毀滅掉

往往我們讀到這類故事都會很傷心,就是因為我也有這種執著也會體會同樣的痛苦。但一般說來,人的愚痴會比動物輕一些,所以傷心致死的情況也比較少見,但也並不是沒有。

解放前北京有一對情侶,石評梅和高君宇,大家可能知道的,兩個都是北京大學的畢業生。石評梅當時是文學界有名的青年詩人,高君宇是才華橫溢、投身革命的熱血青年兩個人互相愛慕,卻並沒有結合。後來高君宇因為積勞成疾不到30歲就死了,石評梅非常傷心,在石碑上寫道:「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眼淚流到你的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每天都到他的墳前獻一束花,結果三年以後石評梅因為傷心過度,淚絕而亡。兩個死後合葬在北京陶然亭公園,成為純潔愛情象徵

其實他們要是結合了,就不會那麼感人了,說不定還會吵架、離異,這種事情現實社會中屢見不鮮。所以美好愛情都是以悲劇告終的,比如紅樓夢啊、羅密歐與朱麗葉啊、孔雀東南飛啊等等,如果結合了,說不定就成鬧劇了。

佛法告訴我們執著情感是一種最嚴重的邪見,或者一種愚痴。因為我執著有個我,有個情可以抓住,以為這樣才是快樂幸福的,然後生諸染著染著是污染、執著、不清凈的意思,其實這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我們的本來的覺性,也就是我們的真心是非清凈的,由於我們無知無明,不知道回歸,而是以我執去貪取,這樣就產生了染污這就染著

我們通過觀察環境污染給世界帶來的災難就會明白內心的污染給自己帶來了多少痛苦煩惱,心就像地球一樣不去選擇,我們給它什麼它就接受什麼。我執嚴重的凡夫貪心越來越大,貪瞋邪見,橫計所有,生諸染著,把感受到的一切都蠻橫地放在清凈的心田裡,久而久之,污染越來越厲害,痛苦的產生就是必然的了,污染帶給我們的是生命的墮落。

那麼佛菩薩是不是就無情無義了?當然不是的。佛菩薩看到了無我真相,解開了內心的謎團,所以他們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並沒有遠近親疏之分,會慈悲平等地對待一切眾生而不執著。在給予對方情感關懷的同時,還會盡量地幫助他、引導他,讓他也能打開智慧之門,回歸安定無我的家園。這種情感不會傷害到任何人,這樣的生命就是健康生命,這樣的情感就是覺者的情感了。

慾望世界發展的動力,也是世界毀滅的動力,發展是因為我們都嚮往美好生活,毀滅是因為我無知。在無知指導下的慾望是非常可怕的,所有人都想把美好東西據為已有。科學技術,就是一把雙刃劍,給人類帶來了很多利益,也帶來了很多危險,核能既可以提供巨大的能源,又可以成為可怕的武器。而且科學的發展在滿足人類慾望的同時,又點燃了人更多的貪欲,所以也掠奪了人本有的很多能力。比如身體素質,古人常常一天走八十里路不會勞累,我們現在可能連八十米都不願意走,因為有車可以代步了,走八里路就可能累得動不了了。這就是我們貪圖享受,帶來的能力喪失。

我執首先傷害的是自己的身心,讓自身充滿矛盾痛苦掙扎,然後又會傷害到環境。比如戰爭,為了我的生存可以去消滅其它的生命這就我執極端的表現。如果我們把內心的貪嗔痴消除掉,世界戰爭就沒有了,我們就不用再去擔心國防,去發展殺傷性越來越強的武器裝備。我們把物慾減低下來,垃圾少了空氣污染、地球變暖這些問題就會好轉,人類才會真正過上祥和、安全的生活

那麼佛菩薩是不是反對科學、反對發展呢?當然不是。佛說菩薩要修習五明,就是內明、聲明、醫方明、工巧明、因明,但首先要內明,就是要破除掉我執,破除掉貪嗔邪見,把內心智慧開發出來,然後再來了外在的客觀物質,學習其它四明,就是世間所有的科學技術。這樣以無為之心去發展科學,行有為之事就不橫計所有,生諸染著事情做得圓滿科學發展得很好也不會利用它來搶奪和佔有,會最恰當地利用物質,讓這些物質沒有副作用,與環境之間沒有矛盾,以最好的狀態不停地增長,這是佛陀所倡導的真正可持續性發展的科學觀念

我們現在做事講究雙贏,雙贏只是你我雙方的,而佛法的是全贏,就是無論現在還是將來,所有的人都永遠只有利益、沒有副作用地進步,這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建立起這樣的觀念就是我們經歷的每一個事情,無論從前因後果、還是從此地到彼處都要有利益、完全沒有傷害,這才是值得去做的。這樣的行為只有學習了佛法能做到,這就佛法的偉大之處

故經雲:「因有我故,便有我所,因我所故,起於斷常,六十二見,見思相續,九十八使,三界生死輪迴不息。」當知邪念,眾惡之本,是故智者而不隨。所以佛經說,因為有我,所以有我所我所就是我所有的東西。因為有我所就會產生六十二種就是見解,按照邪見去思考,便見思相續又產生了九十八種見思煩惱,稱為九十八使使就是促使我們行動的力量,從而導致了我們被封閉在三界里出不去,生生死死,輪迴不止。

我執的存在產生了錯誤思想錯誤思想又導致了錯誤的行為,所以當知邪念,眾惡之本。我們要修行,首先要在思想上轉變過來,改變對我所態度,打破無明,放棄貪嗔痴,全面地珍惜現有的一切。

在家居士,如果家裡親人做了很大的壞事了,你怎麼辦呢?難道你馬上拋棄他嗎?我們學了佛法就絕對不能這樣去做。厭棄任何眾生都是惡念邪念,我們應該放下這種邪念,他越是壞人,我們越應該度他,生起善心去幫助他、保護他,讓他修改、減低自己的過錯,以免他錯上加錯,進入三惡道。有了這樣的善心正念,那麼這個家庭、這個社會自然有一種向上的力量,所有的惡業都慢慢地可以改善過來。

我們雖然認識到了這些正觀、善念,但是如果沒有定力,我們就沒有把握的能力,會控制不了自己,貪嗔痴一來,就把心搶走了,會去不停地想一個人,想一件事情,一點也不聽話,所以要培養定力。禪修能夠幫助我們把心攝持住,讓心安定在當下,保持這種狀態不被貪嗔痴掠奪走。在智慧覺照之下的定力,就是禪定這是修意業清凈最重要方法

 

第二、正觀因緣

正觀因緣怎麼觀呢?雲何正觀?什麼叫正觀呢?彼我無差,色心不二,菩提煩惱本性非殊,生死涅槃平等一照這就修行人所要具備的正觀知見是他人,他人與我沒有差別都是緣起自性之法。就是物質世界就是精神世界物質精神也是平等不二的,所以我們不要唯心,忽略了物質也不要唯物,忽略了精神心生起來的時候,一定會有物質陪伴它一起生起來,心物是一元的,都是緣起自性的,所以《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精神物質的本質都是空性。

菩提煩惱也一樣,本性毫無差別煩惱就是我執,菩提就是覺悟。比如我們了解世界的這個就是覺性,會說話和會聽話的這個明明白白就是菩提聽得你難過了這就煩惱了,煩惱的時候你很清楚自己在煩惱,也清楚自己因為什麼而煩惱這就菩提。所以菩提煩惱在一念之間,並不是兩個本質不同的念頭

古人說「前念迷是凡夫,後念覺即是佛。」其實,前念迷既是凡夫也是佛,後念覺既是佛也是凡夫,因為迷和覺不一不異,如果對立來了,那這個覺就是凡夫的覺,不是真正的佛。所以生死涅槃平等一照,生死涅槃也是沒有區別的,要平等地對待,我就涅槃涅槃就是我在一念心當中要這樣去觀察。

故經雲:離我我所,觀於平等,我及涅槃,此二皆空,當知諸法,但有名字,乃至涅槃,亦但有名字。又雲:文字性空,名字亦空。何以故?法不自名,假名詮法,法既非法,名亦非名,名不當法,法不當名,名法無當,一切空寂。故經雲:法無名字言語斷故,是以妙相絕名,真名非字。何以故?無為寂滅,至極微妙,絕相離名,心言路絕,當知正觀,還源之要也。是故智者正觀因緣,萬惑斯遣,境智雙忘,心源凈矣,是名凈修意業。

這是永嘉大師佛經里摘下的對於空有不二的實相的論述,我們以後再詳細地講解。總之,佛與眾生不一不異,這是在理體、心性上講的,但境界是不同的,我們要通過修行,安住於平等的空性上,把凡夫境界轉化為佛的境界受用,這就凈修意業

凈修三業就是這么一個簡單道理,如果我們有我執內心被貪嗔痴掩蓋住了,呈現出來的就是三惡道的境界,我們就只好忍受那些痛苦;如果我執雖然沒有破掉,但我們通過持戒和禪修,能保持內心無貪無嗔無痴的狀態,那呈現出來的就是三善道境界,我們就會感受快樂的受用。如果我們把善惡的心都消除了,心裡無一法可得這就是一種清凈解脫心,以這樣的心再來到這個世間,因為有智慧,會對因果是非很清楚,因為有慈悲,不會傷害任何眾生,會去無我地幫助他們,同時,一切差別相與內心無所得的空當下無二無別,這就中道佛性之心,那我們感受到的就是佛的受用了

如果按永嘉大師凈修意業的次第來說,首先我們思想當中不要呈現三惡道的狀態,因為這是生命墮落的狀態。再者我們要修行禪定,有了禪定受用後,雖然還沒有破無明,但貪嗔痴不能再干擾我們了,我們就把我執先降服住了。最後我們再把無明打破,證見真心這是一條非常明確的修行路線。

心是無限量的,上天堂下地獄,甚至出離三界都是它,不是我執,不是我見,更不是我所,我們認識清楚以後,那就無話可說了你想安住在什麼狀態完全由自己選擇和掌握。

在證悟前的修行當中,禪定很重要的,如果我們沒有禪定,必定會受貪嗔痴的干擾,給修行帶來很大的障礙。比如突然神通現前了,或者遇到什麼人蠱惑一下你,要帶你看極樂世界啊、四禪天啊等等地方,如果缺乏意業清凈的訓練,貪心馬上就起來了,心裡就癢癢的,這是凡夫正常的心態習慣,但在修行就會出現很大問題。所以我們現在就要慢慢地鍛煉自己,培養禪修,把貪嗔痴降服住,以後任何境界出現了,都自然會透過去,不受影響,這就是意業清凈修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