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照法師:禪心密印 第十一章 明理斷習出苦輪

第十一章 明理斷習出苦輪

輪迴的特點

我們昨天給大家介紹了,打七修行主要是為了生死。了生死第一層含義,就是要了解,了知,了了分明,什麼是生死?在知道無明、愛和取,是我們的煩惱業;行和有,是我們的所造一切業;分別心感觸外界產生的感受,以及種種生、老、病、死是我們的苦業,眾生就在迷惑、造業、受苦。受苦沒有智慧,尋找不到真正解決痛苦方法,往往是解決了一個痛苦,又連帶的附加幾個痛苦,飲鴆止渴。像喝毒藥要治自己的口渴,不但口渴治不了,反而把健康生命也浪費掉了有些人修行想了生死、出三界,由於發心方法不準確、不如法、不到位,非但生死沒有了,連生活也出問題了。所以,想要了生死,先要了生活。在現實生活中,這些煩惱、這些痛苦,它的因緣如何?我們的內心世界是充滿了痛苦,還是快樂是在破壞我們的生活質量,還是提升我們的生活能力?從因果上去細細的觀察,歸根結底,還是無明

所以打七就是要直接追溯到我們起心動念之前的無明狀況在這個無明境界里,如果心有動搖,就會構成輪迴的三大特點:第一是雜亂無章的,無序的。第二是不能把握的。無明生起的一切妄想都會讓我們感覺無所適從,不知從何去把握。第三個就是自以為是。無明之下,由於強烈的我執,都自己以為自己看到了世界真相。建立在我執上的一切生死煩惱,全部都會自以為是。所以用功會用的人就在無明的這個分水關當中,往下去分別、去妄想、去執著去做種種思維考察、對立比較,總想得出一個自己滿意的答案。但是很遺憾,你只要在無明條路,從妄想地方開始,往妄想無明、分別的這個方向去走,你永遠都找不到正確答案。我們這顆妄想的心去聽佛法,理解佛法道理,今天理來了是這個意思,明天理解過去了又是那個意思。今天看到經書裡面說一切法都是空的,於是你畫了一個空,作了一個標記;明天又說這一切法都宛然存在的,於是你又作了一個有的標記。

在佛的世界裡,佛講空,就包含了緣起的萬有。因為緣起萬有的當體、本體是空的。佛講一切法宛然存在,是指本自空、無所得,所以它宛然地呈現。所以他講空已經包含了有在裡面,只是有沒有講出來;他講有已經包含了空在裡面,只是沒有把空講出來。而我們呢,聽到空,給他作了空的標記;聽到有,給他作了有的標記。所以我們一定要問個水落石出,到底是空還是有

僅僅是世間無明狀況,沒有妄想、沒有分別的時候,你都無法形容這到底是空還是有你現在妄想停下來,你說是有還是空?你說空,又明明白白,根本就不是什麼都沒有;你說有,你能說出來它是什麼有嗎?什麼都沒有,一無所有。所以就算在無明世界裡,你說空、說有都已經是錯了,更何況無明破除以後聖賢境界。細細觀察,凡在生活中以分別、妄念的心作為根本,去所作的一切思維考察,都存在嚴重的障礙原因是我們學習了太多知識,我們總是拿我已經得來的這些知識、這些概念去衡量另一些知識、另一些概念;甚至要拿自己擁有的知識去衡量佛菩薩境界,去衡量開悟以後的人境界古人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拿我們凡夫妄想心想去衡量佛菩薩境界這本身是拿著火柴梗去測量天空有多寬,大地有多遠。

所以在真用功時,必須把向外馳求的心,把妄想分別的心收起來。你最起碼能夠控制自己,在當下,舍棄過去和未來感覺。過去種種都成記憶未來種種只是夢想,而現在的當下無須多想,眼前便是。你起碼要能夠看到眼前的當下,聽到眼前的當下,而心不受所看、所聽影響。走到這裡,再好好地進行第二步,就是了斷生死

抽掉輪迴的絲

講了生死啊,先要了解,然後要了斷。了解了生死的一切相,無一可取,要發自內心地願意舍棄生死輪迴當中的這一生死法。首先在觀念上、在道理上,我們就是發自內心地願意舍棄這輪迴的一切生死法。你在觀念上如果不想舍棄,你就不可能舍棄輪迴。在觀念上如果沒有想了斷生死,你就不可能了斷生死

所以有些人發心修行啊,精進用功,尋師訪道,為的是什麼呢有一個人更好笑,他說我拜了八個師父了,據說還要拜,要拜八個就得要拜九個的,要拜六個就得拜七個的,他說要再拜我為師。我說你幹嘛拜那麼多師父啊,他說等我死的時候他們都過來幫我助念,會熱鬧一點。有些人去學習佛法是為了增長更多的知識,覺得活得更榮耀;有些人是想活著讓別人能看得起。有一個人他跟我講,他說平常沒有能力也沒東西讓別人尊重,想學習了佛法以後,他的家裡人能夠尊重他。有些人還想學了佛法以後可以控制別人,讓別人聽他的話……所追求的一切,全部都是世間生死法。這怎麼可能與自己的心性、與佛法相應呢?殊不知,真正的尊重,是要自己尊重自己。自己都把自己帶領到一個充滿了痛苦、渴求、失落、妄想世界你怎麼能讓別人尊重你呢?即便是別人尊重了,不還是一個生滅法?剎那光陰,表面尊重,內心依然煩惱

所以咱們諸佛菩薩告訴我們,修行一定是在心地上改善自己的身心狀況。當你看生滅這一切法,確實它的根源都是無明都是我們共同的心理障礙心智障礙所造成的,我們的智慧出現了極大的問題,叫所知障,知識障礙心靈障礙,這種強大的無明像一堵牆一樣,把我們隔在了自家的門外,所以始終是在外流浪,不能回歸,不能安心

要想真正地回歸安心、了生死,首先在道理上,在我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念當中,要確認自己,我這一生確實生活在一煩惱多苦的三界火宅當中;是確確實實發自內心,願意舍棄這三界當中的一切有為法,包括我們妄想、希望當中的這一切渴望的概念

當看到了六根、六塵、身心世界有一法可以作為我們的依靠----因為這一切法全是無常,全是生滅的,全是緣起而無自性,那我們就在觀念當中把這一放下也就是在道理上,你真的是發自內心深處地把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樣,給他擊破。

定力的人智慧也會增長。有了無漏的智慧,他就有這個眼光,能看到我們的起心動念,乃至生活當中所有的一切,你所追求的,你最捨不得的,這種種情景,一定要從內心深處全部給他掃地出門,完全舍棄掉。如果問你要求什麼,那就是求解脫菩提。而在世間法上,我們看不到解脫菩提,所以對世間你真的是無所求。只要能這樣去體會到,這個道理上你一旦明白了,三界之內一切法理自然融匯貫通。反正一切無求。三界以內,這些法如果讓你舍棄掉,三界也就也不留你了。我們貪著六道輪迴,所以輪迴把我們捆住了;我們不要輪迴,這六道輪迴它就留不住你。六道留不住你,你就必須解脫也就只能解脫,沒有第二條路

所以你問前面的方向到哪裡去?六道不去了,下面到哪裡去,就隨你了。你退到六道煩惱當中,那是受種種的苦。雖然有樂有禪定,但都是不定聚,都不確定。所以理上透過去的人,你每天都可以問自己,你所追求的是否是世間法?如果不是,那你是否還停留在無明狀態?即便是停留在無明狀況,你只要內心看到,你並不是追求世間生死輪迴法,這個輪迴的法就會從你心當中,像抽絲一樣,一根一根地抽掉。抽掉一根,你心中的束縛、緊張焦慮就少一點,直到抽完為止;你才發自內心地體會到,這是何等的自在。當然在道理上,真能認識到一切生滅法都被舍棄,再也不把眼光盯住三界當中的一切生死,那你這個時候的眼光馬上會看見:涅槃就在眼前。這個生死啊,就被你了斷了。

超越生死的眼光

了斷這個理上的生死,接下來我們的眼光不在生死當中,但是,我們的手腳、我們的習氣還在生死當中,所以還有種種習氣煩惱干擾自己。但只要你的眼光不在三界以內,一切習氣煩惱到你身上都會為你修行機會。遇到任何情景,都是我們過去舊習的反應。你的煩惱生起來了,你遇到好人或者壞人了,這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影。逆來順受,順來也順受,不舍棄任何一法。越是你不喜歡的現前了,越說明你的用功得力了。會有一段時間感覺身心非常安寧,但是生活又亂七八糟,問題又解決不了,這種矛盾在心裡。內心安寧是你明白了理,真正確定了這個理的無生;而生活亂七八糟呢,只是你功夫不夠,不能對境練心。所以只要這個理,無生道理你看到了,整個生命的指向、歸宿就非常明確。了斷生死以後,對我們大家來說,現在機會最大的就是理上你先透過去,你就細細觀察自己的一切情緒,一切所求,一切價值標準都是世間輪迴的法,一點一點,給他舍棄掉。

有人曾經問我,你打坐用功這么多年,有沒有見到光?我說沒有;有沒有見到佛?我說也沒有;有沒有見到祖師大德我也沒有。他說那你什麼都沒見到,你修行有什麼好處我說沒什麼好處他說我能看到佛哎,說明什麼問題哦?我說那說明你眼睛沒瞎唄,還能說明什麼問題呀!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所以有時候我們在修道過程中,總是先設立一個修行是否得道的標準。那個標準完全是自己設立起來的。這些標準你現在想像的,我們會想像一個開悟的人可能會是什麼樣,可能會是什麼樣。但所有的可能都不代表開悟的人樣子。如果都能代表了,那你就開悟的人

所以我們認識不到了斷生死境界,但是我們起碼可以認識到生死境界;我們認識不到無相,你起碼可以認識到這個相的生滅、現相、無常。不管你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有受皆苦,有相皆妄。所有的感受,落在六根上的,全部都是苦的根源。一切苦,都是從而生不受,即無苦可得。所以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把受舍棄掉,一切痛苦即不復存在。五蘊都舍棄,佛經講,皆空;也講不生不滅;也講無眼、耳、鼻、舌、身、意。不,無,空,這同樣都在解釋了生死的境況。

所以了生死,從第一步了解生死到第二步了斷生死,這有一方向性的改變。了解生死,我們是以世間法作為觀察的對像;了斷生死,卻把方向指到了三界之外。

了斷生死在理上,也是要我們自己去了的,就用我們自己的妄想,第六意識思維,我們一點點地舍棄,舍棄到最後,連自己這個感覺我也給他舍棄掉。就是在理上一點一點地自己去了斷。你在理上能夠明白,三界之中無一法可求,求來的都是苦的;明白到無一法可求,你在這個世界所求的一切三界之苦,就被你了斷了。功夫進展快一點,在事相上也表現出跟理上一樣,也是以無所求作為我生活的全部內容

諸位用功千萬不要想在那裡修行以後,我的臉色會改變,就會好看起來;耳朵會伸長,像雙耳垂肩一樣;腦袋又長一個肉包出來,像個肉髻……妄想顛倒啊。甚至有些人還想在那裡放光晚上最好不要帶手電筒筒……你這妄想全是錯的;但實際上這些能力都有你想要的全部是三界內有相的,你怎麼可能了生死呢?因為你想要的那個就是生死東西呀,就是有相的東西呀,有所得的必有所失呀。所以當你在事相上也一無所求了,於是在你的心中呈現出來三界之中,無有一法是你所求;也無有一法能幹擾得了你。你就三界生死來去自在,沒有障礙。就是永嘉大師說的:

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

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

你看我們生死悠悠沒有停過,沒有定下來過,沒有停止過。你如果能夠頓悟,理事兩樣全部舍棄,道理你知道三界以內是生死法,不需要,在事相上你也確定,你當下就可以確定,有膽量我們現在就不要這個世界。敢不敢?怕死了吧?不怕死?不怕死就不怕生,你就會生得比誰都好;怕死人是不好的,活在擔驚受怕當中。遇到魔境啦,遇到種種情景啦,生怕這個老蛇會把我咬掉,生怕那個魔鬼會把我捆去……怕死的人,是活不成的,是活不好的。只有看到三界一切無論生死什麼法,我從此再也沒有興趣。因為知道這一切相背後全是無生

所以「自從頓悟了無生」,了了生死你就見到了無生,非常清楚。平常我們的生活習慣,如果一個小偷看到你手上拿著錢,哪怕搶你一塊錢,你肯定是不願意你會罵他這個人太缺德,居然搶我的錢讓你給他,可能你給十塊錢也沒關係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其實是生活在很不講道理思想觀念當中。我們會有很多的標準、繩索把自己捆起來。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有個人問,你會做什麼他說我什麼都會,但就兩樣不會。你猜哪兩樣?他說我這也不會,那也不會,就這兩樣不會。是不是啊?你真能夠把三界生死一切法看到,這你也不會,那你也不會,那你就不輪迴了,也不會隨著它生死了

所以禪宗祖師才有那麼大的氣魄,在懸崖頂上能夠把自己抓住的這根救命稻草也舍棄掉。懸崖撒手,粉身碎骨。我們大家問問自己,你心中最重視的是什麼?你最看好的、最捨不得放下的是什麼?情感,是大部分人不願意舍棄的;錢財名利,地位,享受,身體思想,甚至自己的信仰,都不願意舍棄,哪一樣都要抓得牢牢的,越多越好,越多越好。結果,你抓得自己遍體鱗傷,抓得自己有氣無力,抓得自己死去活來,苦惱不堪。如果真有這種膽量,你在內心中悄悄安裝進去一個軟體,就是讓自己三界之內一切法從此再也不要。你看看,只要啟動了這個軟體,你馬上就會發現了,三界以內確實無有一法可以障礙你。任何一種表現----只要有所表現,就是生滅法;我們這顆心啊,就在無明的這個當下。你如果能夠站在無明狀況站在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這個當下,你就能看到一切生死現象不貪生死法,你就能看到涅槃的景象。就在一念之差,有一個了了分明的我停在這裡,如果我要怎麼展現,就是生滅現象;當一念都沒有,連我也沒有,這就是涅槃的景象。

無住大涅槃

涅槃分有住涅槃、無住涅槃。無住涅槃是大涅槃。有住涅槃,包括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有住涅槃是了生死以後無相的空,所以離相而無相,是離一切相­,是諸法空相,以無所得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因為一切所得會有所失;有得有失就會有恐怖,有恐怖會有顛倒,有顛倒就會有夢想。所以無所得故,才能夠無有恐怖,才能遠離顛倒夢想,才能見到無相涅槃。把眼光、注意力全部放在無相涅槃中,這叫有住的涅槃。你停留在那裡了,也叫共般若,也叫真心,也叫真如都是不動的,空的,無所得的,本來清凈的,沒有污染的,否定現實生滅的一切現象

所以小乘生死不是涅槃涅槃不是生死生死中沒有涅槃涅槃也沒生死生死看不見涅槃涅槃也看不見生死。但我們自我執著,那個根源,就是這個分界地方。意根我執,是生死涅槃的接觸點。

見到了涅槃,回來繼續在生活當中,以涅槃心態,以無所求的智慧再來成就一切世間萬事萬物這叫六根門頭可以放大光明在一切相上,因為相即是無生在一作用上,作用即是無作;一切行為處,而沒有自我,沒有執著加在裡面。這就是證體以後能生起妙用;而這個妙用,只有大乘佛法講的,不住涅槃,不住在任何一個境。不但不住在生死也不住在涅槃,所以叫無住。諸佛菩薩有大智慧,才能不住生死;有大慈悲,又能不住涅槃

所以佛是悲智雙運,福慧圓滿。我們大家發了菩提心,願意成就、救度一切眾生在一切相上能以無住的心,生諸妙用菩薩度一切眾生,而實無一眾生可滅度。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就是即相而離相的佛性小乘人不佛性

所以我們講真如真心,跟佛性是不一不異。說它是一個,因為真如是從體上說,從不動、不生滅來說;佛性必須從相上、用上才能顯現出來佛性妙用。如果沒有妙用,不能稱為佛性。所以我們講話、咳嗽、打坐這一切舉止,佛性才常坦坦表露在我們的整個身心言語、舉止當中,只在他不生死,更不住涅槃

我們凡夫住在生死當中,以那顆煩惱妄想的分別心,想去猜測佛菩薩無住的境界這是緣木求魚,隔岸觀火,看熱鬧,卻自身一點感受都沒有。想要努力,就是要著著實實地發大菩提心,勇於承擔自己在這一生,在這個世界上,完全不需要有任何依賴。真正發起大丈夫勇猛氣勢,可以自己拍著胸膛告訴自己,這個生滅世界當中的一切,確確實實從內心當中再也一無所求,一無所住真能如此,要確定自己確實一法都不想要。包括你能看到的、能聽到的、能想到的這一切。然後就以無盡的大悲,平平淡淡、扎扎實實地在這裡生活。既一無所求,又一無所舍,這就契入了佛性妙用,連佛性這個名詞也可有可無。「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恁么得」。

修行中的丈夫氣魄

在場大部都是女眾,女眾的心態、心量很難放大。人家都稱大男子、小女人。但是在心性面前,絕然毫無差錯,絲毫差別都沒有,只是習慣有所差別。因為大部的人都會自己的習慣所束縛,就像裹小腳的女人,邁不開大步往前走。習慣,告訴自己我不行,我不能成為菩薩我是一個凡夫我還所求我還慾望……我這樣不行那樣不行,所以你就註定只是一個女人你要告訴自己就是大丈夫生死跟前沒有一事可以難得了我,因為我本來就沒有求。看看自己的心中世間萬法,不管是生、老、病、死,還是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舍不掉,全部都沒有關係;任何一事,任何一物,任何一塵,再也跟我無關。在心性層面,你提高到這個程度智慧就像大鵬金翅鳥俯視廣闊無邊的大海,隨時能夠把海里的龍抓出來。看到不管是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一種的災難困難思想早已超脫了現實這一生。生命不再是這個世界可以標誌的身份、職務和地位。這種大丈夫氣勢,有時候需要培養,發菩提心,一點一點地擴大;有時候一念回光,當下即是你不要一想到這樣就很得意,覺得自己又是世間了不起的人了。那你就錯了!舍棄一切,世間本無一法可得,你才瞭然於胸。

所以打七,或者修苦行,不苦就不苦行,打七坐在那裡,什麼都給你準備得停停噹噹的,那個效力很差。要打得你坐在那裡坐立不安,痛苦不堪,左右為難,上下不是,內外皆苦,你才發自內心地知道啊,輪迴太苦了!願意舍棄!只要風吹一點點,趕緊把棉被包一包,連手印也散掉了;稍微熱一點,被子又拿下來了……舒服吧,貪著在這裡繼續坐,你就再坐一萬年,估計還在這裡繼續坐,連受苦都白受了,不得力。用功不得力,到處會挑剔;用功能得力,隨緣無顧忌。你功夫是在自己的點點滴滴當中體現出來的,不是你跑到座上面,坐在那裡,然後才顯得你有多高大,多偉大。世俗的人都講,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要想人前顯貴,就得暗裡受罪。你連這一點罪都受不了,不要說人前顯貴,就在這個暗地裡,你都貴不了。在那裡打呼嚕,在那裡可以東動一下、西動一下,別人看看都覺得你打坐也不用功打。

所以我們真用功,一定要在心念上,時時照顧到自己沒有念頭樣子。因為站在這個地方,你才有能力看清楚生死什麼東西站在這裡,才最有機會看到涅槃就是沒有生滅。你如果不站在這裡,你自己都被五欲的洪流卷到苦海當中,不知道沉沒在海底多少萬年了,什麼時候出來,誰都不知道。頭出頭沒,千生萬死。這一生遇到了佛法,我們又知道回歸心之路;此生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所以了生死這三個字,既要了生死一切相,又要了生死一切苦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