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運法師:人生何去何從?──末法時代應如何修行

人生何去何從?

───末法時代應如何修行

日前有網友向我問及「末法時代應如何修行」,我覺得這是現代人生活在五濁惡世中該何去何從的一大課題,如果概念不清方向不明,可能很容易就會走了很多冤枉路,事倍功半,浪費了修行時間工夫,因此實在有必要略作說明與解釋,希望對有心學佛之人能有所幫助。

一、何謂「末法時期」?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末法」或「末法時期」。

據有關佛典所述,依世俗諦而言,佛法的住世會經歷三個階段:即正法、像法和末法時期對於不同的眾生及空間,三個階段時間長短不一,對於我們地球空間而言,這三個階段累計為一萬一千五百年。現簡述如下:

1.正法時期——正法釋迦牟尼佛出世至涅槃五百年。這個時期的特徵是,修道證果者很多,佛法堅固、純正,眾生善根福德深厚,功利思想較為淡薄,對一切善法易生信解和信心。比如佛陀住世時代也就中國「夜不閉戶,路遺不拾遺」的時候,當時人心純樸,社會風氣較好

2.像法時期——「像」即佛像,是以佛像佛經等來表正法(相似於正法)。人們的根基較為純正,修道證果者相對較多,但佛法已經慢慢開始分化、流變了。時間為一千年。

3.末法時期——教法從衰微到滅亡時期佛法分化、流變漸漸會變得越來越嚴重,社會風氣日益轉壞,信外道、邪師傳法的人多於信正法的人。隨即佛像寺廟佛經等開始變質,甚至最後還會不復存在。時間一萬年。

古德說:在佛法住世的三個時期的中,正法時期持戒堅固;像法時期,參禪得堅固;末法時期念佛堅固

由以上的說明,對照一下我們這個時代就可以知道,現在應該是末法時期的「開始」了。其實所謂末法時期,無非是地球人類的共業所感召,人心知見上的障礙較大,不是迷信科學,就是迷信道法師、邪教法師,對正法誤解甚深。加上現代人生在一個高科技、快節奏、大競爭的工商業社會中,物慾充斥,人情冷暖、道德淡薄,凡事攀附外緣大部都不肯從自己身心上下功夫,所以是末法時代

佛陀早就說過,末法時期師說法如恆河裡的沙子那麼多,這些外道或邪教法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聲稱自己是佛或佛弟子,或言佛有大小、男女,謗毀戒律和佛所傳下來的正法

經上說,我們這個三維時空世界,在過去「庄嚴劫」、現在「賢劫」和未來「星宿劫」三大劫中(「劫」是時間單位),各有一千尊佛成就,而每當一尊佛入滅後,就要經歷相當漫長的歲月,另一尊佛才會出現於世。據《現在賢劫千佛名經》記載,我們現在所處的世代叫做「賢劫」,釋迦牟尼佛是賢劫出世的第四尊佛,佛陀入滅後五十六億萬歲,第五尊佛彌勒佛才會出現於世。

在《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中,佛說:「如是處兜率陀天,晝夜恆說此法,度諸天子,閻浮提歲數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於閻浮提,如《彌勒下生經》說。」「閻浮提」,指的就是指我們地球人居住的空間。 

因此,在佛陀滅度至彌勒佛出世期間,在這麼漫長而又無佛住世的時候,我們眾生該如何學佛、如何修行

二、念佛法門是佛法最根本法門

佛教八萬四千法門學佛該如何抉擇,如何下手?其中最重要關鍵就是契理契機,因此如來慈憫眾生,乃為開示「三根普被,利頓全收」的凈土法門,使得上愚下智,都能夠共修凈行,共趣菩提。如《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中說:「如來所以興出於世間,說彼佛(即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真實功德光明名號利益大事因緣。」蓮宗九祖蕅益大師佛說彌陀經要解》亦說:「故一聲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無量壽經》雲:「當來一切含靈,皆依此法而得度脫。」「此法」所指即是佛法門。以此念佛法門,令眾生即念而離念,潛通佛智,暗合道妙,頓入無念,轉凡成聖。故《疏鈔》雲:「越三祗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一句彌陀聖號,橫遍十方,豎窮三世,暗合道妙,巧入無生。能令具縛凡夫,即此妄心,持佛名號,換卻億劫妄想雜念。念得純熟,頓忘能所,暗合道妙,直達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之無生法忍也。以此念佛法門巧入無生,故易行;其他法門正入無生故名極難行也。」

所以,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說:「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快捷方式。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即今之世,若舍凈土,則果證全無,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決難解脫。夫所謂凈土法門者。以其普攝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禪宗,實諸佛徹底之悲心,示眾生本具之體性。匯三乘五性,同歸凈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九界眾生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自華嚴導歸之後,盡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無一不求凈土。由祗園演說以來,凡西天東土中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增廣文鈔》卷一〈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又說:「念佛法門,乃如來一代法門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大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惡、之大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但具真信、切願,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已斷煩惱者,則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薩位。一切法門,皆從此法門流出,一切法門,悉皆還歸此法門。(謂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也。)似淺而深不可測,似小而大無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無不資此以為成始成終之道。(《文鈔續編.卷下》〈致阮和卿居士書〉)

所謂「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一切法門,皆從此法門流出,一切法門,悉皆還歸此法門。」由此可知,念佛法門是一切諸佛大事因緣成辦之關鍵,乃釋迦如來一代時教之全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法,末世一切種種根基眾生,了生脫死之根本法門

三、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所謂「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決難解脫。」現在是末法時代眾生根器差劣,難修聖道之門,唯以凈土念佛一法,方可得度。我們的祖師大德們是如何解說的?

時代較近的往前推,近人圓瑛法師所寫的《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序,開首第一句話即說:

「《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明代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跋語的第一句話也說:

「經雲:『末法之中億億人修行,罕有一得道者,惟依念佛得度。』嗚呼!今正是其時矣!舍此不可思議法門,其何能淑?」

唐代道綽禪師的《安樂集》中也說:

「又問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回生死不出火宅?答曰: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勝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凈土。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經》雲: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凈土一門,可通入路。」

上述所引這三段「經雲」,雖有些微的出入,但文字內容大致相同。因此,可以判斷它們來自同一根據,但這個根據,究竟是出於何處?一個只說「經雲」,一個說:「《大集經》雲」,一個說是:「《大集月藏經》雲」。《大集月藏經》是高齊.那連提耶舍譯的,十卷;隋.僧就法師將它與其他幾部經合編成六十卷的《大集經》。因此,說《大集月藏經》其範圍就是十卷,說《大集經》範圍是六十卷,說「經雲」的話,範圍就更廣泛了。但這三個概念至少是兼容的,很可能就是出於《大集月藏經》,而將之稱為「《大集經》」,或只是「經」都是可以的。但問題是,透過閱讀《大集月藏經》,發現經中並沒有這段經文;而在《大集經》中也沒有找尋得到。甚至在整部的電子大正藏》中,也找不到原來的經文出處。為什麼會這樣呢?

文獻的出現時間先後來看,唐.道綽禪師安樂集》是最早提這個說法的典籍。雖然,後人在引述時,都不說是「《安樂集》雲」,而說是「《大集經》雲」或「經雲」。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安樂集》是他們的共同原始根據。

因此有部份學者發現這個問題後,採取了更積極的態度;他們認為:《安樂集》引述《大集月藏經》時,並不是逐字引用,只是引述「經意」。他們甚至認為可以把相對應的經段找出來,也就是《大集經》第五十五卷。因此,有人就在《安樂集》的「《大集月藏經》雲」的地方加註:「《大集經》卷五五意」。換句話說,雖然沒有逐字引述經文,但是並不是杜撰,而是引述「經意」。有興趣的人,只要查看一下《大集經》第五十五卷就明白了。

 

四、佛經中的「末法」.未必不可以修行

《大集經》第五十五卷是《大集經.月藏分》的第十七〈分閻浮提品〉,內容世尊告訴「他化自在天王」等,要他們守護安置此「閻浮提」,也就是我們生活這個世界,使得「佛正法眼久住於世,紹三寶種使不斷絕。損減惡趣,增益善道,令此閻浮提一切安隱豐樂可樂。」然後,這些天神都接受佛陀的教喻,「護持養育佛正法眼,令得熾然」。接著就世尊就一一點名,將某一個地方指名交給某位天神守護。

接著在經文中預示佛住世時,到佛滅後五個五百年也就是二千五百年之間,聲聞比丘住持佛法每況愈下的情形

爾時世尊告月藏菩薩摩訶薩言:『了知清凈士!若我住世,諸聲聞眾,戒具足、舍具足、聞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脫具足解脫知見具足我之正法熾然在世;乃至一切諸天人等,亦能顯現平等正法。於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於我法解脫堅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禪定三昧得住堅固。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斗諍言頌,白法隱沒,損減堅固。了知清凈士!從是以後,於我法中,雖復剃除須發,身著袈裟,毀破禁戒,行不如法假名比丘。如是破戒名字比丘若有檀越舍施供養,護持養育,我說是人猶得無量阿僧祇大福德聚。何以故?猶能饒益眾生故。...名字比丘為無上寶,比餘九十五種異道最尊第一,應受世供,為物福田。何以故?能示眾生可怖畏故。若有護持養育安置是人,不久得住忍地。』」

經文並沒有排除佛滅二千五百年之後的眾生修道有所成就的可能性。因為這段經文要強調的是「破戒名字比丘」,「若有護持養育安置是人,不久得住忍地。」「得住忍地」,根據《法門名義集》即是:「五忍:一伏忍,二信忍,三順忍,四無生忍,五寂滅忍。地前三賢菩薩得伏忍。初地、二地、三地得信忍。四地、五地、六地得順忍。七地、八地、九地得無生忍。十地與佛地得寂滅忍。」

由此可見,在佛經中,「末法」的概念主要說的是住持佛法聲聞僧團的逐漸墮落、腐化、敗壞,強調的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佛弟子應當如何潔身自愛努力修學,護持佛法而不是就此認為修道無望。

例如《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中如:「如是末法破戒人,損滅佛教亦如是。若有凈修梵行者,逢斯惡友常遠離。」這是說末法之時,應當潔身自愛,凈修梵行。並沒有說「末法時代不可以梵行。」

又《佛說大乘菩薩正法經》說:「若於世尊末法中,復能利樂諸有情。彼時多有魔障侵,於此勿應生退屈。未來若有苾芻眾,決定於法生信解,寧喪身命堅護持,速獲證悟圓常果。」這是勸勉末法比丘眾,仍能信解佛法、證悟佛法、利樂有情的明文。

又《法華經.安樂行品》說:「文殊師利!如來滅後,於末法中,欲說是經,應住安樂行。...善修如是安樂心故,諸有聽者不逆其意;有所難問,不以乘法答,但以大乘而為解說,令得一切種智。」這說明了在末法時期安樂行,可令眾生得一切種智。

再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善男子!於汝意雲何?彼無垢面日光明轉輪聖王,隨彼如來,轉正*輪,及涅槃後,興其末法,然大法炬,光照世間者,豈異人乎?今普賢菩薩是。」這是末法時代仍然光大法炬、佛燈永燃的典範

由以上引文,可見末法時期並不是不能修行,而是難以修行。但是諸佛菩薩祖師大德都一再告訴我們凈土佛法門是最直捷簡易、脫離六道輪回、了生脫死的、最根本修行法門也就是說,念佛法門,無疑是末法修行的唯一之道。所以,下面對念佛方式念佛的世出世間利益,略作簡單之介紹與說明。


五、念佛方式念佛的世出世間利益

經雲:「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就是說,正因佛性,人人本具,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學佛念佛以至成佛。一般而言,念佛可分為觀想念佛、觀相念佛、實相念佛與持名念佛四種,但其根本精神實離不開:念他佛、念自佛、念自他三種,此即:

1. 蕅益大師三種念佛

(一)、念他佛者:

「托阿彌陀佛果庄嚴,為我所之境專心注意而憶念之。或憶名號,或想相好,或緣四十八願往昔洪因,或思力、無畏等現在勝德,或觀正報,或觀依報,總名為念他佛。貴在歷歷分明,一心不亂。則三昧功成,徑登凈域。如東林諸上善人,即其證也。」


(二)、念自佛者:

「觀此現前一念介爾之心,無體無性,橫遍豎窮,離過絕非,不可思議具足百界千如,種種性相。與三世佛,平等無二。如此觀察,功深力到,圓伏五住,凈於六根,豁破無明,頓入秘藏。如西天四七、東土六祖,及南嶽大師天台智者,即其證也。」


(三)、自他俱念者:

「了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諸佛心內眾生諸佛眾生心內諸佛。托彼果上依正,顯我自心理智。如《觀經》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由我心性本具功德不可思議,諸佛果威力不可思議,故感應道交,自他不隔。極果圓因,稱理映發。如永明壽、楚石琦所修法門,即其證也。」

所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佛心時心是佛」,而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只要目標明確了、方向選對了,隨便怎樣走,都可以就路還家,關鍵就是要信真願切,沒有絲毫疑慮,專心一志,不間斷、不夾雜,自始至終貫徹到底,直至工夫純熟,因緣具足的時候,自然就能成就

2. 念佛法門的世出世間利益

從各種的大小經論中,我們得知諸佛菩薩一再苦口婆心地宣宗、勸說:凈土法門乃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為律、教、禪、密諸宗之歸宿。我們只要依仗阿彌陀佛本願大力,信願真切,老實念佛臨終必能蒙佛接引,往生極樂,高登九品蓮台,成為不退菩薩,一生必至補處,究竟成佛──這是我們學佛人最高的理想目標

印光大師指出:凈土法門「不獨於格物致知,窮理盡性,覺世牖民,治國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農工商欲發展事業,老幼男女欲消滅其疾苦者,無不隨感而應,遂心滿願。」(《文鈔續編.凈業社年刊序》)也就是說凈土法門窮盡真理明心見性妙法;是教化人民凈化世間妙法;是發展事業消滅疾苦之妙法;是完美人生了生脫死之妙法

是故《華嚴經》雲:「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 世親菩薩在《往生論》中說:阿彌陀這一法句即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曇鸞大師 在《往生論注》中指出:「略中一句,莫非實相也。」眾生追求真理實相,就是佛教講的明心見性。明什麼心?要明白一切眾生真心就是阿彌陀佛;見什麼性?就是要親見親證無量光、無量壽的佛性也就眾生本性

釋迦世尊說法四十九年,開示八萬四千法門,法法平等都是為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明心見性。《大勢念佛圓通章》雲:「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永明延壽大師指出:「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凈土法門直接稱念阿彌陀名號,「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以說念佛就是直指心性、了悟真心的最圓鈍、最方便、最究竟的明心見性的無上妙法

結語

真正的佛法是勝義「般若波羅蜜多」,一切諸佛皆由此出,這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如真如實性。然而正如《六祖壇經所說佛法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世俗諦的佛法是借緣起之方便,從生起、流變到消亡,在世俗是一個客觀規律──佛假言末法一萬年所指的是眾生共業之所致,而共業中還有個業、別業之分,所以因果亦是待緣而變,諸行無常,雖雲成、住、壞、空,但一切亦離不開事在人為之因素。若依佛教義理,只要佛弟子認真如法修行老實念佛,依教奉行,好好地利益眾生並維護正法,感得佛教經典繼續常留世間佛法永駐,那麼就不會有真正的末法時期。所以說,對正法信心、能堅持如法修行的人來說,無論任何時候,他們都是處於正法時期之中。否則,即使生在佛陀住世的正法時代心中不信正法,更不肯如法修行,那早就已經是末法時期了。(全文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