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運法師:悉達多太子與頻婆娑羅王(三)

悉達多太子與頻婆娑羅王(三)

莫待老年方學道少年轉眼成白頭(上)

──寬運法師佛七開示

我們這兩天簡單地介紹了釋迦佛與頻婆娑羅王的對話;在對話中頻婆娑羅王勸喻釋迦佛,在少年的時候要享受欲樂,中年的時候求財,到晚年的時候才出家修行釋迦佛並不接受,且不為種種誘惑所迷。為什麼呢?他身為太子,原本可以繼承王位,擁有世間一切的財富和五欲的快樂,但是他卻捨棄榮華富貴出家;他舉了很多例子回答頻婆娑羅王,說明五欲是如何把人的功德奪走;五欲為人間帶來多少的爭斗;由於爭斗的關係,互相殘殺傷害;因此一切煩惱的根源,都是由五欲而起。特別是釋迦講到,欲界之內,一切都因緣和合、因緣所生,而有生就必有滅;有合則必有離。如果一個人縱情淫慾,他的心就一定會放逸;如果放逸的話,就會造種種不善業,而不善業就是地獄的因,所以釋迦佛勸喻頻婆娑羅王,也就是勸喻我們眾生,不要縱慾、放逸,要守護自己的心。今天我們念佛,其實就是在守護我們的心。

接著釋迦佛又對頻婆娑羅王說:「五欲有如此種種的禍患,為什麼大王你還勸我行於五欲呢?還讓我貪著呢?我現在想行的是無畏的道路,所以大王你,如果是我真正的善友、好友,應該願我速離煩惱,早日成就我所發的弘誓大願。為什麼呢?我並不是因為被人追逐而入於山林亦不是為怨敵所驅,又不被人奪取王位而出走,更不是求往昔古仙之術而欲還退,所以大王的說話,我無法接受。」

「又復大王若有人執瞋恨的毒蛇頭,既然已經放舍,又怎會再捉著不放呢?也好像有人手拿猛火炬,因為火焰燒手而放開;既然已放手了,又怎會再拿回來呢?我舍五欲而出家道理也是一樣。我永遠不會再回到五欲去。」

「又復大王,譬如明眼有目之人,又怎會羨慕於盲瞎呢?譬如解脫自在之人,又怎會羨慕在牢獄裡被系縛的人呢?譬如饒財巨富之人,又怎會羨慕貧窮飢凍向人乞討的人呢?譬如明了黠慧之人,又怎會羨慕顛狂的人呢?人們之間,還有可羨慕的。我今已離五欲,無一可貪。」

「又復大王,如大王之前所說讓我住在你的國土,受我五欲,隨意娛樂,並且給我很錢財及婇女。大王當知,我已捨棄世間五欲。原本我在王宮中,五欲豐饒,六萬婇女,皆已盡舍,出家入山修行大王當知,諸欲有無量無邊患害,牽人直向大地獄中,余報將來還要墮落畜生餓鬼。且離一切善根,所以不為聖人之所贊美。」

「又復大王世間諸欲,猶如浮雲,無有暫住;如猛風起,須臾不停;如山水流,奔濤迅急。」「若人愚痴,耽染五欲,不知本際,沈淪生死,被煩惱縛,不能得解。就好像遠行的人困苦疲極,乃飲鹹水,更增其渴。享受五欲的人,不知其患。道理亦是一樣。」

「又復大王,如大王之前所說,將一半天下分贈給我與我共治摩伽陀國。又說王位給我,甚至興兵,開拓境土,使令清凈寬廣庄嚴大王,我今已舍四天下,一切豐足無所乏少,從前所有種種七寶,悉皆棄舍,出家修道。我如今又豈會為此一國細小王位,而貪羨呢?」

「又復大王,譬如大海娑伽龍王果報,既得大海水,停以為宮殿,寬博具足七寶莊嚴,又怎會再貪牛蹄水呢?大王當知,我現在既已發勇猛心,舍四天下七寶宮觀,染衣剃髮,出家入山。又怎會再世間王位呢?」

太子又繼續說:「如大王之前所說,仁者比丘身體柔軟,莫住蘭若空閑林中,眠卧坐止草鋪之上。大王當知,我在自己的宮殿里,以妙種種諸寶為床,偃亞而坐,既已厭離,棄捨出家。為什麼呢大王你應該知道,此身危脆,敗壞無常,非牢固形,是破散法,隨有地處,舍之而行,猶如泥摶,一種無異。又復大王,如果一個有智慧的人,他既然已將死屍拋擲,又怎會把它再拾回來呢?如果還想把它拾回來,那是不可能的事。」

「又復大王,如大王之前所說,如果真的憐憫我、對我好,應隨喜我乞食活命的行為,不會嫌棄我。如果大王真的慈愛我,應該有如是想法。為什麼呢我現在欲過、生、老、病、死苦患之海,行行入道,是故作此比丘形貌;更為求寂滅安樂處,而受此毀好服式。又未來世,欲除一切諸過患故。大王當知,如果有人,於現在世,受五欲功德果報,深著於愛。這些人實在令人憐愍。因為他們於現世中,不得寂定安樂之心,而且於未來生,亦決受諸苦。」「我現在由於驚畏煩惱之苦,所以舍欲出家,無非為求寂定涅槃真實;假使我能得到帝釋天宮亦不會感到快樂,何況是人間麤弊果報呢?」

釋迦佛不滿足於人世間的麤弊果報,祂想早日達到清凈彼岸,和涅槃寂靜

於是太子又說:「大王當知,如大王之前所說,凡天下人,在於世間,一切須取三時利益,但是在我看來,並不是真利益,為什麼呢?求財得多,會必有盡;求欲轉欲,永無厭足;若言求法,此是真利;但是利有深淺,我們必須努力追求;求之則有五種功能。」

在此我要提一提,什麼是「求欲轉欲」呢?就是說,如果我們起了一個念頭,想得到一百萬;得到一百萬以後,又想得五百萬;得到五百萬以後,又想得一千萬;得到一千萬以後,又想要一億。可見人貪心慾望,永遠也沒有滿足的時候。所以佛教有所謂「求不得苦」;求不得,其實就是「求欲轉欲」,達到一種滿足的時候,又追求更大的滿足,可是我們的貪欲,是永遠難以滿足的。所以釋迦佛說求財沒有盡頭,唯有求法才有真正的利益。為什麼呢

太子繼續又說:「大王當知,正如大王之前所說,但且治民,取於王位,乃至未老,正少年時,且可受五欲法。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為什麼呢?如果少年的時日,是永恆的話,那麼一切眾生,應無有衰老,在在處處,應不為死命之鬼念念所牽;而事實上,眾生壽命無定。所以有智慧的人,若想求寂定解脫法,便不可取世間王位五欲之樂。因此,我們無論在少年、在中年、或在老年,但須速求生命真正的價值,早求解脫,或求於禪定,切勿遲疑。」(未完待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