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開示
打禪七要懂得禪的道理,宗門這一法,是佛拈花示眾而傳心印之法,和我們知道的凡夫禪、外道禪、小乘禪、四禪八定都不同。禪就是指我們每個人本具的佛性,一切善法之源,福慧之源,涅槃妙心。在達摩祖師來中國以前沒有這個禪字,達摩以後才有這個名字,傳到中國以後也叫無上禪。不是一般的禪。
禪字梵語是禪那,譯為靜慮,思維修。一般說來修禪就是修定,我們今天所講的無上禪不光修定而是定慧等持,是以見性解脫,不論禪定解脫的禪。禪是建立在定的基礎上而見性,而不是不具備禪定。我們今天所修的這個禪是沒什麼取捨,無內無外,本來清凈,本來具有,定慧一體的禪。是六祖開口就講的「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禪。是佛的正法眼藏,三世諸佛因悟此而成佛,我們眾生也要因明此性而成佛。禪是成佛的根本,對佛法的興衰起決定作用。
禪是無相法,是一切不可得的法,只有無所得才能成佛。金剛經說的好「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我們凡夫什麼都想得,無所得受不了,學了佛也想得,什麼福報啊,什麼法師、神通啊,甚至凈土啊,不明白,無所得才有神通、才到真正凈土去呀!
佛性是人人具足個個不無的,但是我們染污太深,依舊道業難成。難成不是佛性,佛性是本自現成的,就是習氣毛病太重把佛性掩蓋了。
習氣太重,祖師慈悲,告訴我們種種調和身心的方法,稱為調整五事——調身、調心、調息、調吃、調睡。五事調順,禪道易行,五事不如法,易出障礙和毛病,輕者功夫上不去,重者發生氣病。我們今天簡單說一下調五事中所注意的情況:
一、調合身心,沒事應適量休息,不要用力,打起坐來任其自然,不要用力挺腰,也不要前仰後合和下彎。往上提心火上炎,眼睛會發紅,長眼屎,頭發昏漲。腰下彎易肚子發漲、易昏沉。
二、呼吸任其自然,不要用心壓制它,用心壓制它就不自然,久之傷氣,傷氣一定傷血。
三、參話頭的同參,不昏沉、不散亂是最好。昏沉了話頭就要提緊一點,不提緊就落入昏沉了。如果散亂了,話頭就放鬆一點,要慢慢進行對治,總之以不昏不散為好。念佛的同修,可用金剛持,心念耳聞容易入定。昏沉時念快一些,散亂時可放慢,不昏不散時念佛念念分明,久之功夫純熟,能所雙亡,可入念佛三昧。
四、吃飯不要多,多則容易昏,也不要少,氣力不足,不易入定。要視自己情況而定。
有很多用功的人,沒親近過善知識,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也不看經典,走錯路出了毛病,見地不正,身心不調順,遇到情況不會處理,輕者生病,重者著魔發狂。最後謗佛謗法說這法不好,那個法也不行,不知是自己的原因。所以我們修行要親近善知識,經常廣學多聞。善知識是過來人,道路他清楚,親近他不會上彎路,還有佛的經典也是善知識,可輔修行之偏。還有一個現象就是由於修法心切,問了不明白人指錯路了,結果出了毛病耽誤了自己一生。原因是見地不明,見地明確了修什麼法都能成就。
禪是總持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我們能夠相信,修持這一法真是火中生蓮,如同金缽羅花一樣,不是一佛二佛所種善根,不然的話,不相信懷疑啊!即使今生沒有明心見性,成佛作祖,如能持戒有了這種般若的勝因,生生世世不墮魔道。生如來家,住清凈地,所以我們要髮長遠心,一生不行來生再修,生生世世護持佛的正法眼藏,利益眾生直至成佛作祖。
我們修行要明心地,心地一明萬法明,修什麼法都行,穿衣吃飯都是佛法。心地不明,雖修佛法也不是佛法。古人說:「邪人說正法正法也是邪,正人說邪法邪法亦成正。」
佛法的興盛在於根本,正法眼藏興盛起來即是佛的正法時代住世。現在佛法衰落是認識根本的人、相信根本的人太少太少了。佛法的弘揚在於真理,真理如虛空,任何人不能動搖。沒有究竟真理的人,智慧就和外道一樣。另外,佛法還要培養人才,培養有修有證的人才、弘法利生的人才,光有理論沒有真東西不能使人信服,這是佛法一條出路。
禪是無相般若大法,諸佛護念,龍天擁護,不要說人,就是各個天王也都護持佛法。我們要具有智慧最好的辦法就是照顧當下一念,這是真正修行。佛法是現實的,告訴你們:「眼前歷歷分明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就是你的佛性」。佛性無相,無法形容,為什麼祖師不肯直接告訴我們呢?因為告訴我們就有了語言相,你心裡也有個相,領會的佛性就變了,就不是所說的那個東西了,因此叫我們自參自悟,自成佛道。祖師不想說破,是慈悲,叫我們證悟印心沒有差錯。
我們聽了,會用功也很好,但還要真參實悟,大多還是理解。當年我們參學親近虛雲老和尚,老和尚告訴我們光聽、光說不起作用。
佛法入門有兩種——理入和行入。從理入就是悟明心地,上根利智一聞即了,雖然沒有直接證道,這心地法他通了,這是理入,來的快,頓悟而漸修。行入差別很多,雖然行入從行上著手,但還是從心開始,比如拜經、誦經、嗑頭朝山拜佛燃指供佛,六度萬行,心若不誠,也行不起來。可是這個心要是至誠萬分也能發明心地,就是那個真心到了極點,也能忘我,證悟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