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a17 三大主義及佛陀的思想

歸納上面這些外道觀念就是三大主要思想,與佛陀思想再作一番比較。

「﹝三大主義及佛陀思想﹞  

印度當時的思想界,可歸納為三大思想,即:修定主義、苦行主義、快樂主義。

一、修定主義:根據「轉變說」(形而上學的理論),認為「我」(靈魂)與根本物質的結合,而形成身體。而由於禪定(瑜伽)能靜心,心靜即能離開污穢的肉體。這同時是,二元論之思想。修定主義,以限制精神的活動,而禁制物慾為目的。」

外道是以禪定目的而得到解脫,將心靈安住在禪定中即限制精神的活動。我們心靈意識時刻與外境接觸而起心動念,產生執著愛染 造業。把心靈安住在禪定中時,意識就會靜下來,三禪時對外的分別幾乎沒有了,四禪時連脈都停止了,把意識降伏下來不隨外面的境界轉,就會定下來不再造業,不會產生種種貪瞋痴痛苦煩惱。所以修定主義的目的就是抑制精神(意識)的活動,產生禁制物慾的作用

「故應修禪定,使精神超越物質,以進入一種特別的心理狀態宗旨。由禪定進入某一心境時,身上雖有苦,但由於平靜恍惚的狀態,能不感其苦。不過,這靜心的狀態是有時間性的,無法永久,我們還是要回到「平常境」來,故在精神肉體未完全分開的中間(未死以前),我們還是難免繼續著「苦的生存」。要等到死後,才能獲得永久的心靜。」

 修過禪定人就有體會,煩亂的意識專注於一緣,心就慢慢安靜下來,越來越微細而進入定的狀態――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甚至進入四空定。修到二禪時,身體會起極大的快感(喜樂),很多人會產生染著,因為太快樂了。人間對五欲(包括性慾)一般都很染著,但體會到二禪喜樂的人人間慾望感覺微不足道了,不喜歡了。修禪定的人之所以會離欲,是因為禪定中的身心感受更快樂。要離開人間慾望的,就去修修禪定,這話有道理人間慾望的滿足就像吃瓜子皮,禪定喜樂就像吃瓜子肉。吃到瓜子肉的人還會想吃瓜子皮嗎?有二禪境界體驗的人就不喜歡人間慾望而能離欲了,所以修禪定能離欲與這有關。一個慧解脫的人,加上禪定就成俱解脫,很快就離開貪瞋和慾望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見法了,但還有貪瞋的余習在,勸你修一點禪定就容易厭離貪瞋,這也是一種替代的方式:因為有更快樂的,自然會離開粗糙的慾望。但到三禪時,這種喜樂也要放下,否則還是一種執著而不解脫,那叫「味定」――定里的滋味。所以到二禪時還要舍,才能進入三禪,叫離生喜樂,這些都是身心的特別狀態

禪定進入某一心境時,身上雖有苦,但由於平靜恍惚的狀態能不感其苦。臨終身體有病的多,一般人會受不了,因為很苦很苦。但有的阿羅漢禪定功夫很好,那時就進入禪定,所以就減輕了苦,不會感到很苦。還有禪定功夫甚深的人入滅前能來去自如,知道時間到了,他一入四禪就走了身體痛苦煩惱都不會影響禪定的。

不過這靜心的狀態是有時間性的,這就是不究竟處:禪定不是永遠的,因為有進必有出,出定後雖然還有一時間相續感覺很輕安舒服,但這段時間去了,他又恢復原來的樣子煩惱痛苦還會來,所以這個定不是究竟的,無法永久。

修定主義認為我們還要回到平常境來的,故在精神肉體未完全分開的中間(未死以前),還是要難免繼續著苦的生存,等到死後才能獲得永久的靜心。

「在生前入定,有者認為可見天、神,竟以此為「涅槃」,這是莫大的錯誤。」

禪定的靜心裡會有很多境相,因為有神通天眼可以看到他方世界天人鬼神地獄,有的在活著時就能入定看到天神,以為這就涅槃解脫這是錯誤的。

「在印度,由於修定而生起心靜的種種階段,而設立與其所相應的種種階段世界佛教中所傳四禪、四無色定和三界說根源於此。」 

四禪天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各有幾天,加上四空定,就認為天界總共有二十八天。其實這是根據禪定心靈階段而判斷的。修到初禪的人如果沒有解脫,死時即往生初禪天。四禪八定的境界分為三天(三個等級即三界):人間叫欲界天;往生天上還看到色身的影像,叫色界天(四禪都還在欲界和色界內);純精神境界,沒有肉體,看不到形象,叫無色界(四空定以上就是無色界)。三界的分別,其實是印度由於禪定的不同層次而產生的一種世界觀佛教中所傳的四禪四無色定和三界說根源於此,是印度本來就有的一種,佛法也只是拿來應用而已。

佛教講「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