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c2 涅盤之深究 一 蘊苦永息之涅盤

「﹝涅槃之深究﹞    (一)蘊苦永息之涅槃
惟有甚深的空(無我)慧,才能破除我見。等到此生的報體結束後,不再受生死果,就是入涅槃了。」

生死永滅不再輪迴相續才叫涅槃。這里點出一個重點:要用什麼來破除我見?惟有般若的空慧才能破除我見。什麼是空慧?空就是諸法實相,體證諸法實相(即空性)的智能叫空慧。要了緣起,才能建立空慧。我們上課那麼久一直在談緣起緣起就是條件組合,沒有永恆不變性,沒有單一性,緣起是在否定永恆存在的我執破了永恆存在的單一性就叫破除我執不懂緣起不懂空慧,沒有空慧就不能破我見這都是相依相緣的。

「一般人想:入涅槃,到哪裡去呢?證了涅槃,是什麼樣子呢?」

很多人都在問:涅槃到底是什麼?人死了涅槃到哪裡去?有這個問題的人根本就不懂涅槃,還是門外漢,連皮毛都不知道。我見破了才能涅槃,難道我見的人會問:「那一個我到哪裡去?」眾生想到哪裡去,是因為有「我」自性見的執著破了我執我見涅槃,一切法永滅,哪裡還有一個「我」在來去的問題?證了涅槃是什麼樣的?涅槃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我們都沒有證過涅槃,同樣無法表達,只能藉聖賢古德佛菩薩流傳下來的經論來大體了解。其實涅槃唯有親證才能了解的,貪瞋痴煩惱真的不起,我執真的破了,真的清凈自在解脫了,這是活著就能體證的。你體證到了就知道了,還好是能知能證的,而不是不可說、不可知、不可證的。

「聖境,無法推測,也不易說明。經中譬喻說:冷氣消除了,冰便溶化為水而歸於大海。這如入涅槃一樣。這時,如問:冰到那裡去了,現在那塊冰是什麼樣子那是多餘的戲論。」

海水因氣溫冷結成冰塊,就像眾生由於我見執著而產生個體。體證到涅槃就像冰融化而歸於大海。哪裡還會問:原先的那塊冰到哪裡去了?如果將冰塊的個體比喻形容成「我」,破除了我執,那就像冰塊融化入大海,與整個大海的水融合一體時,哪裡還會問:那個叫「我」的冰塊到哪裡去了那是多餘的戲論了!明白這個就不執著了,不會再問:我死了到哪裡去?涅槃了到哪裡去?過去上課或演講時,講完後大家聽得很歡喜,讓大家發問:「師父,你講得很好很對,我們都明白了,那我們死了到底要到哪裡去?」最後還問死後到哪裡去,我就知道前面都白講了,沒有解決問題嘛!照樣我執堅固涅槃了,就像冰融於大海,既已融化,就不能再想像為過去的個體了。

「既已溶化,就不能再想像為過去的個體;水入大海,遍一切水中,所以是「無在無不在」。證入涅槃也是如此,不能再以舊有的個體去想像他。到達涅槃,便是融然一味,平等平等。」

由於眾生我執我見,所以總認為這個身體是我,是個別單一的,因而會疑惑:「我到哪裡去了?」其實冰塊已溶入大海遍一切水中,就不能再像過去有單一個體的觀念了大乘佛法常講盡虛空法界,法性一味如虛空性,比喻平等差別相,沒有個體分別,證入涅槃也是如此。

「經說:「滅者即是不可量」。涅槃(滅)是無分量的,無數量,無時量,無空量的。平等法性海中,不可分別。」
   涅槃體證到的寂滅法性是空寂平等一味無差別相的,不可用時空數量大小或世俗觀念來衡量。

「從前,印度有一外道,能見到某人死了生天,某人生人間,某人墮地獄。但一位阿羅漢滅了外道看來看去,不知道在什麼地方。」
    這就是重點:有些外道因修禪定神通,能看到人死後因善報生天、人間或因惡業而下三惡道。但阿羅漢入滅時卻怎麼看也看不到。通過這種比喻而明白,真正的解脫涅槃不是一般人的見解所能了知的,沒有來去生滅、大小,沒有善惡業報及受報投生,涅槃境界是我們無法衡量的。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解脫死後到某個地方去享福消遙。如果還有這種個體的觀念,離開人間痛苦,在哪裡享福,這都還在相對的觀念中,根本不懂涅槃的深義。真正的解脫涅槃不是一般所想像的,到一個沒有痛苦煩惱非常自在享福的好地方在那裡要吃要用,隨意念一想就應有盡有,這哪裡是涅槃解脫!如果連這個都搞不清楚而執著,就是不知道佛法的究竟意義。《金剛經》真正的本義菩薩令一切眾生皆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實無滅度者。這才是真度,不是度你們到某一個地方享福哦!

「這說明了:入了涅槃,是無所從來,也無所去的,無所在,也無所不在。」

這是有無來去緣起中道觀,不是一般的思惟模式能了解的。

「我們總是把自我個體看為實在的,聽到消除了自我涅槃,反而恐怖起來。」

眾生執著這個「我」是很深的,告訴他真正涅槃就是體證無我而銷溶一味時,就不能接受而恐懼:「涅槃了,這個我不就消失了嗎?」那種我執實在是深重至極!殊不知,永恆的實有感就是我生死輪迴痛苦的根本。不破除自我的實有感,一直保持那樣的心態,如何能解脫受用?

「所以,涅槃無法用與我有關的事物去擬想。入了涅槃身心都泯寂了。這並非說毀滅了,而是慧證法性,銷解了相對的個體性,與一切平等平等,同一解脫味。」

身心都泯寂即能所俱寂,這不是毀滅一切的空無,而是不落有無涅槃。「有」與「無」是眾生執著的相對觀念涅槃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只是個體性的銷溶,消除了自我觀念而已。

小乘學人,做到生死解脫,便算了事。苦痛既已消除,再也不起什麼作用了。這是小乘者的涅槃觀。大乘卻有更進一步的內容。大小的涅槃,分二點來說:」
    以小乘的根本佛法來談,證阿羅漢生死永滅而究竟解決。下面談的是大乘涅槃觀,與小乘的根本佛法有一差別

「1、 依體證的現 (相)實(性)一味說:
聲聞者證入法性平等時,離一切相。證見時,不見一切相,惟是一味平等法性。故說:「慧眼於一切法都無所見」。」

看到這些內容,你們就知道導師對法的了解深刻到什麼程度!像這些證入法性的內容,沒有親身相當體證的人是無法舉證表達的。聲聞學人證入法性平等時是離一切相,也就是證入空性時,一切相不現,即能所俱寂俱泯:「慧眼於一切法都無所見」。真是連相都不起的,有人就叫證入空性或法性寂滅,或叫身心脫落的境界,用「大寂滅海」來形容。聲聞進入平等空寂性時,體證到的是一切法不現。

聲聞學者生死涅槃差別論,性相差別論,是依據古聖者的體驗而推論的。但大乘學人的深悟,在證入一切法性時,雖也不見一切相,但深知性相不相離。」

注意,導師出了大乘聲聞的不同處:大乘學者證入法性時也同樣不見一切相,但他的空觀更深,因有更深的知見——性相不相離。聲聞是性相差別,性是性,相是相,性相二者不同相對的,即生死涅槃相對有差別。但大乘的深觀消弭了這種差別,而認為性相是不離的,生死涅槃是不相離的,這一點不同喔, 注意聽,這就是深觀的深度不同。十年前我們同樣上這個課,題目是「解脫之道——四聖諦緣起之開展」。這一次是「解脫之道——四聖諦緣起大乘不共慧。」注意哦,是為了要點出大乘聲聞的不同處,否則大家只了解聲聞乘,對大乘菩薩的深論就不了解。這里就點出大乘不共慧(即差別)的地方聲聞是性相差別大乘是性相不離,深觀故。

「由此進修,等到證悟極深時,現見法性離相,而一切如幻的事相,宛然呈現。」

這就完全不一樣了:聲聞證到空性時一切法不現,也就是空性是空性,一切法相是一切法相,性相完全不相即。但大乘的深觀就不一樣,很深刻體證法性時,雖然也一切法不現,但是由知見的了解,一切幻相會宛然又呈現出來,因而成為一切相與性是相依而不離的。所以聲聞學者體證空性後重於禪味,不喜歡外面的紛擾而喜歡禪定大乘菩薩見法後雖也體證到一切法不現的境地,由於更深刻了解一切法的無礙,所以宛然有的事相還是呈現出來了,不一定沉在一切法不現的狀態中。從一般的理論來講,見法是前半段的「從假入空」;後半段的「從空出假」則是宛然有的事相呈現出來。也就是說,在萬法中當下也能體證到法性空寂而不是一定要一切法不現。這就是與二乘聖者不同處,是大乘深觀更超越的地方。所以大乘聖者不會執著在深定禪觀寂靜中,因為性相不二,在相的當體就能體證它的空,而不是一定要離相才有空。剛開始先體證一切法不現,但由於深觀的不同,知道性相不二,所以緣起的一切如幻相宛然而有,性相就無礙了。從空出假,還是如如不動性相不二,這就是大乘不共的地方,注意!要明白大乘不共法到底不共在哪裡?大乘的偉大在哪裡?不能嘴上會講而對大乘的實質卻茫然無知。與聲聞的是前半段的體證法性即一切法如幻不現;不共的是後半段的從空出假即一切法宛然而現的性相不二。

「這種空有無礙的等觀,稱為中道。故說:「慧眼無所見而無所不見」。依據這種體證的境地,安立教說,所以是性相不二論,生死涅槃差別論,證到了這,名為安住「無住涅槃」,能不厭生死不著涅槃這是小乘證悟所不能及的。」

大乘真正的實相就是中道觀即中道實相觀。無所見是前面的半段,到無所不見時就事理不二空有無礙,這就是超勝處。注意聽,大乘的性相不二論與二乘的性相差別就不一樣了,這個重點要明白。所以大乘生死涅槃煩惱菩提。如果是差別論,煩惱煩惱涅槃涅槃,要斷煩惱才能證涅槃;不二的話,煩惱涅槃這就是重點。

證到了這,名為安住「無住涅槃」,涅槃分有餘及無餘。這里說到無住,就是沒有一個實在的涅槃可以安住,所以無所住而住叫無住,就能不厭生死不著涅槃這是小乘證悟所不能及的。菩薩道願生生世世人間,緣苦眾生救度眾生,就是根據性相不二、空有不二的體證,悟解生死如幻,所以才不住生死,不厭生死涅槃也同樣如幻如化,哪裡還會安住!這就是證入空性不同處。所以真正要行菩薩道,來人間緣苦眾生,是要有內涵的,不是信口而說的。

「但大小的涅槃,並非完全不同,而是大乘者在三乘共證的涅槃(法性)中,更進一層,到達法性海的底里。」
    前半段都一樣,只是深度不同而已。「而是大乘者在三乘共證的涅槃(法性)中,更進一層,到達法性海的底里。」導師一句話太棒了!法性的大海是形容,大乘更深刻地沉到大海的底部,更肯定明白深刻體會法性而已。所以在法性的體證涅槃上不能說有所不同,只是體證的深度不一樣而已。不管是在大海表面淺嘗品味,或到最深處去品嘗,海水的味道都是鹹的。我們不能說大乘涅槃小乘涅槃不同,其實法味是一樣的。所以三乘共證的涅槃是一樣的,只是大乘更深一層到法性大海的深部而已,質是一樣的,僅是量的不同。

「2、 依修持的悲願無盡說:

小乘者的證入涅槃,所以(暫時)不起作用,除了但證空性,不見中道以外,並且他們在修持時,缺乏了深廣的慈悲心。」

大乘小乘哪裡不同?在於悲願的不同。大乘批評聲聞,唯一的所謂不共就是慈悲眾生的悲願不同而已。但話又說回來,佛陀時代的聖弟子們真的沒有悲心不想救度眾生嗎?從富樓那尊者的那一經看到,他要到邊地去度化眾生佛陀勸說:那裡的人很野蠻,如果打你怎麼辦?他回答:還沒有殺我呀。又問:如果殺你怎麼辦?回答:省得自己麻煩了。佛陀答應他去,就是看他有很大的悲願。其實聲聞大乘悲願的差別只是沒說生生世世而已,這一生證到阿羅漢就不再來了。大乘講的悲願是生生世世不入涅槃眾生的苦就是我的苦,因為了解緣起性相不二的相依相緣,人間圓滿,自己也不圓滿。自己曾經苦過,所以也不眾生的苦,慈悲心油然而生:「眾生那麼苦,我自己涅槃安樂有何意義?」再看到佛法這么衰弱逐漸在變質,也許有一天也像印度那樣佛教滅了,更加不忍聖教衰!體證無我就不自私,與眾生一體的慈悲感油然而生眾生不盡不入涅槃。如果一定要分大乘與二乘彼此的不同,就在這里的悲願不同。但不是阿羅漢沒有慈悲不度眾生,是沒有說到生生世世而已,他解脫涅槃,後面就不來了大乘佛法差別是證到法性空寂,一樣可以入涅槃,但是他不入。能入而不入,叫不住,到門前,但不進去,還是到三界去救度眾生去,這就非常了不起!為什麼有這樣的智能力量?是體證到性相不二、空有不二,才不厭生死,不住涅槃。所以注意喔,大菩薩人間不是沒有條件的,前邊的這些條件具足,說生生世世要來那是業力的身不由己而不得不來哦。我們真的要行菩薩道,一定要具備這些本錢與條件,要體證到空有不二、性相不二、自他不二,這樣才有本錢而不會墮落,這很重要

「而菩薩圓滿的證入涅槃,但因度生無盡的悲願,成為不動本際而起妙用動力,無盡期的救度眾生,這大大就不同於小乘者的見地了。」

這一次上課加上大乘不共慧,因為很多人誤解我們在弘揚小乘。我們回到根本佛法來探討,就是希望建立佛法正見,明白根本佛法的特質,不共在哪裡,才有能力去抉擇與大乘相應的部分及不相應的部分。否則大乘因為法門無盡,我們很容易迷失,搞不清楚什麼是真正與佛法相應的。當我們源頭去了解後,回過頭來沿流就不會迷失,重點是在這里。明白正確因緣條件,就更能深切了解大乘的悲願從何而來,憑什麼能生生世世不怕生死而願意來人間眾生

「佛的涅槃,是無在無不在,是有感必應,不用作意與功力,自然起用。」

我們不能落於實有與實無,佛涅槃了,不是什麼都沒有。眾生由於無明執著在實有實無的自性見中,才會論有論無:「死了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如來滅後是有是無?」佛陀時代也在探討這種問題,佛陀都是不回答,先讓你體證了法性再說,其實真正體證了空寂性,絕對不會再這個問題了。否則怎麼說你都不安心:說有,你就執著在常見;說無,你就落在斷見。所以唯一的最好的辦法是引導你先去體證,一旦明白了宇宙真相,就消失了這種疑惑

這里點出一個重點:佛的涅槃是有為的,不是眾生的那種執著。一個心地真正清凈不染著的人,說見法見佛都是一樣的,這就叫相應。一個真正明白法的人,比誰都更了解佛菩薩是什麼,真正見法的人對佛法三寶不疑。這個不疑是因為清楚明白親證而對佛法都不再有疑惑了。這是見法破了疑惑、身見、戒禁取,叫斷三結,所以見法就能像見佛一樣:「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佛是悟了緣起法而開悟的,你見了緣起法不就是見佛了嗎?

「所以,現一切身,說一切法,都是眾生根基善根所感而起應化的。因此,如想像圓證涅槃的佛,是一個個的,在這里那裡的,壽長壽短的,便不知大乘涅槃的真義,不知應化身的真義了。」

你們有沒有發覺這幾句話語重心長?導師出了我們眾生盲點:如果你把證了涅槃佛陀還當作一個一個的,是住在這里或那裡的,壽命有多長多短的。這樣的理解其實是不知道大乘涅槃的真義。這句話太重要了

佛法有通俗的善巧方便,它的八萬四千法門是為引度外道執著我見深重眾生,先以欲勾牽,這是方便。但如果談到解脫涅槃境界時,還用那一套方便,就是真的不懂法了。

「必須放棄小我個體的觀念才有悟解證入涅槃的可能。入了涅槃,如說永恆,這即是永恆,因為一切圓滿,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說福樂,這便是最幸福安樂了。說自由這是毫無牽累與罣礙的。所以,有的經中,描寫涅槃為「常樂我凈」。」

如果很深地執著有個體的「我」來來去去,要到哪裡去享福自在解脫這是連小我的觀念都不能破的,怎能體證大乘涅槃的真義?我執不破是無法體證涅槃的!一定要打破小我的單獨個體的觀念。何時破除了我執真正體證到涅槃,那真的是永恆,因超越了常斷及時空一切都圓滿了,不會增多或減少;也是最幸福安樂的;是自由而毫無牽累掛礙的,所以經中才描寫涅槃為「常樂我凈」。導師為什麼用常樂我凈這四個字?這四個字很容易外道執著自性見相混淆啊!其實導師是在點撥我們:佛法中談到的常樂我凈,不是講一個真常的東西永遠在那邊幸福快樂永恆不變。只是說進入了涅槃後,一切的相對及執著消失了,貪瞋痴煩惱止息了,所以才感覺到安住在一種所謂清凈自由自在狀態。這樣的描寫,以眾生知見來講就是「常樂我凈」。這是涅槃境界千萬不要以為有一自性的「我」是常樂我凈,有一永恆不變佛性是常樂我凈,有一真我大我主宰叫常樂我凈,那就外道一樣了,一定要區別清楚。

「這里的我,是自由自在之意,切不可以個體的小我去推想它。可是眾生愚痴、執我,多數害怕涅槃(因為無我了);也有不滿意涅槃,以為是消極的。」

這個解釋很重要!我們都執著自性有我涅槃無我了,所以會感到恐懼:「無我怎麼可以?」之所以會認為涅槃消極,會害怕無我,其實很簡單——我執在作祟。有我執的人就會反抗、不滿、恐懼這是難怪的,因為眾生我執裡面慣了,會產生害怕

「純正而真實佛法眾生顛倒,可能會疑謗,真是沒法的事。」

這幾句話我很贊同,因為感受也很深,真是無能為力。我們要講的是佛法正見真義,目的是要讓每一個人能破我執,離開邪見,而得真正的解脫安樂,所以講的是聲聲如法的真話。但是眾生都深深執著一個「我」,害怕聽到真話——無我。所以從人間現象來講,說真話的是冷門,生意不好,不象熱門那樣門庭若市的。不符合眾生慾望,不滿足他們的需求,恰恰是要破你的執著我見,把自尊心拿到地上踩,怎麼受得了!「無我怎麼可以?我是高高在上的,我是無限尊貴的!」如果有人說:「你們來歸依,我給你加持,授你一個密法加一個灌頂,再特別給你一些別人沒有的,你回去就受用不盡了。」保證每個人都去!但我們告訴你:「這是不可能的,你一定要破我執,不能在人間慾望中顛倒執著。」這個誰要?與我們的慾望相反嘛,生意怎能會好?所以講真話要破我執的,要痛苦地把那個「我」消掉,沒人要的。導師寫到這里,我就有好深的感受,真是這樣,講真話生意一直好不起來。有時候想用一下方便又不忍心,什麼叫方便?「菩薩啊,你們很偉大很發心喔,你們功德無量,未來會大受用,這支柱子讓你出。」大家便很歡喜地刻個名字寺廟的龍柱上。可是我們不忍心啊:「不要執著哦,要破我見我執,這樣是不行的, 那樣也不行……」 那誰要!慾望中已經習慣的人他受不了的。我曾用一個很難聽的比喻——廁所里的糞蟲:過去廁所是一個深坑,裡面整團的糞蟲鑽來鑽去在蠕動,在糞便中很自在。你看了會說:這裡面實在夠可憐夠臟的,你們怎麼在這不出來呢?你慈悲把它抓出來,用清水洗乾淨。可是它一定會爬回糞坑的,我不騙你。注意啊!眾生我執慾望的染著之深與糞蟲是一樣的,你把他抓出來用清水洗一洗,受不了的,他絕對鑽回去。那種我執慾望染著之深真是這樣,很恐怖你把糞蟲蛆子抓出來,它如果會講話,一定會罵你。從這里我們就不會見怪了,眾生顛倒,可能會疑會謗,這是沒辦法的事,跟糞坑裡的蛆蟲是一樣正常的。站在客觀的立場,眾生我執顛倒里,就是正常的事。那真的就無奈了嗎?不會的:

「好在佛有無量善巧方便,為這種深執我的眾生,又作另一說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