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二十六章 天魔嬈佛

二十六章 天魔嬈佛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問道意。佛為解說,即得須陀洹果。

【釋】這個天神就是天魔——魔王波旬。魔王在佛成道時,他先派遣了很多魔的眷屬,有魔軍,去擾亂佛,但佛不被他所轉。

大家對佛的成道已經很清楚,佛成道的時候有很多魔來干擾他,很厲害的。這個不用考慮,別以為在你成道的時候就沒有,要是沒有,那你還沒成道

【釋】所以這第二十六章就是說,佛非但不被魔王所擾亂,還能把魔王化過來,成為佛的護法

天神獻玉女於佛」:天魔獻三個玉女給佛。什麼叫玉女呢?就是生得非常美貌,像玉那麼樣的可愛。這三個玉女的相貌都是人間天上所沒有的。他送給佛,「欲壞佛意」,他的用意是想叫佛生淫慾念頭,破壞佛修道的意志和願力。

所謂的玉女就是三個天魔女,就是天上都少有,人間更沒有了,這個可厲害。這要是沒有大定力,要是看不破,你要是有妄想你就完了。腦子只要有想,恐怕就要順著這個去走。所以我們現在就要特別加小心,這個東西太厲害了!有時候你心裡不想,但是生理隨著轉動,這個厲害。這個習性它又追求,它內在的那個微細淫慾根跟著追求。有時候你咬牙跺腳都不好使你把眼睛摳下去,它都不好使,就那麼大的厲害!所以說,必須在平時勤勤地去掉淫慾心,一念都不讓它生起來,到時候你才能頂得住,這不是做不到。

【釋】「佛言」:佛就說了。「革囊眾穢」:佛說不論是男人、是女人男人生得相貌美麗也是一樣,女人也是一樣的。不是單單說女人怎麼樣壞,男人就沒有那麼壞了。所以「佛言革囊眾穢」,就是說人的身體是一個皮革之囊。就像一個皮造成的袋囊,裡面裝的什麼呢?除了屎,就是尿。

這是一點不假的,那食物剛一進嗓子眼,剛一嚼,還沒等嚼呢,它已經變味了。這玩意才怪呢,你不信,那你試驗試驗,這個食物剛擱嘴裡,你再吐出來,馬上就有一股臭味。這個變化,你說多快?平時我們緊著嚼還緊著想呢,「這挺香啊,趕緊咽下去吧!」實際上你不知道,剛一嚼的時候已經變味了,這樣就變味了,就臭不可聞了,何況嚼完了再送到肚子里,那馬上就變得像大糞一樣。你看有的嘔吐,吐出來的那東西,狗都不吃,狗聞聞都不吃,就這樣。

所以說不管男人女人長得怎麼樣,都離不開這個皮袋。你看那個人相貌好,那畜生畜生還好呢,它看自己那地方好,螞蟻螞蟻好,狗看狗自己好,鴿子鴿子自己好。人都覺得自己好,好在哪?都是那玩意。你這東西,那都是一個破舊的房子你有啥?現在看那個大樓,你看它好在哪呀?住的那個人還是那個人,一下弄了好幾層高,最後還是那樣。你房子再怎麼好,裡面那個人還是那個人,也是這樣。你身體再怎麼好,你再怎麼描述長相,但是裡面還是像糞囊一樣。「眾穢」,非常不乾淨,不可聞。

【釋】外表再好看,好像阿難似的,相貌生得那麼好看,令摩登伽女一見就愛上了。當她到佛那裡,佛就問她說:「你愛他什麼?」她說:「他鼻子長得好,眼睛長得好,耳朵也長得好,面孔也長得好。」佛說:「好!你愛他鼻子,我把他鼻子割下來給你。愛他耳朵,把耳朵割下來給你;愛他眼睛,把眼睛挖出來給你,你拿回去吧!」她說:「那又不行了。」

她說不幹了」,你說好在哪?你說鼻子好,那給你鼻子,割下鼻子就不好了。說眼睛好,挖下眼睛,把眼睛給你,它也不好了。說嘴巴好,嘴巴給你;說耳朵好,耳朵給你;說面孔好,把臉皮拿下來給你,它都不好。所以這個「好」根本就不存在,是我們想像的一個東西,把一個整體的東西認為好,它根本就不存在,你仔細觀察以後,就會發現這個問題。所以摩登伽女因為佛這麼給她講,最後她放下貪欲,在楞嚴會上證得阿羅漢。就這麼樣證果了,一個淫女都可以證果,只要我放下貪欲心,就可以證果的。

我們修道應該利用這些辦法,所以《楞嚴經》非常妙,就是成佛的根本大經。這個經你要不看要在末法時期很快成就,那可就是痴心妄想,有時候甚至就是妄語了。這經講得多清楚,怎麼樣來克服慾望心的問題。有時候我們有些人不知道這些東西,一聽到女人說他就愛往前搭言,說說話,往前湊。聞到味,他也不出來,實際上那些人處處在誘惑你,是你那個貪欲心起作用,並不是女人在起作用

最後佛給她不凈觀,這個摩登伽女就證得了果位。最後也出家了,不追求了,再也沒有意思了,心當時一下就涼透了。我們為什麼不涼?就是看不破這些。所以說,我們要證果就得不凈觀。

【釋】那麼,男女相愛究竟有什麼意思呢?相貌生得再好,裡邊都是革囊眾穢,裡面裝的是屎、尿,九孔常流不凈

眼睛、嘴、鼻子哪都淌臟東西,都沒有一樣乾淨的東西。那嘴裡吐的都是臭味,那心裡更不乾淨,處處都是騙人的,都是為了自己,自私人說話,你說哪個不是為自己,有幾個是為了自己?是不是?所以一聽這個語言,實在沒有意思。九孔常流不凈眼淚、鼻涕、痰、大小便、膿血……這些就是這樣。

最近我看了一個關於雞蛋的介紹,台灣講的,說雞蛋是不能吃的。有的說能吃,沒有被公雞所乘的就可以吃。這個居士舉了個例子他說:「當你知道這個雞蛋母雞的月水,月水就是所謂的「精」所化成的,用一個包裝把它好了你說你還能吃下去嗎?」他這個比喻挺好,女人不凈東西,雞也是,母雞不凈東西形成的雞蛋,用個包裝,用個殼包起來了。本來是生兒育女的東西,它的出處又是那麼不凈地方,人還貪戀這些東西你要是想到這,就吃不下去了。有人現在還把雞蛋當成素食這是正確的,所以應該常做不凈觀。

【釋】眼睛有眼眵、耳朵有耳屎、鼻子有鼻涕、口有口水、身有大小便,你說這究竟哪件是乾淨的呢?所以說是革囊眾穢」,這些邋遢的東西。「爾來何為」,說:你送給我這個有什麼用呢?對我沒有用啊!「去,吾不用」,你們趕快回去吧我不要!

在這個時候,當天魔獻玉女給佛時,佛一看這三個女人就觀想:唉!你們要是老了的時候,面上的皺紋不知有多少,老得那個樣子頭發也都白了,牙齒也掉了,什麼都很難看。佛這麼一想,這些魔女自然出了這種樣子。自己一看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所以佛就叫她們回去,「我不用你們。」

就是這樣,女人的相由於佛這麼一觀,說你老了就是那個樣子頭發也白了,眼屎也流著,鼻涕滿哪流著,牙齒也沒了,老態龍鐘的那種樣子有什麼好的?你覺得你長得好看,瞬間就可以變的。佛這麼一觀想她就真變了。大家說說,為什麼佛一想,她就變了呢?誰能講一講?

弟子:一念之差。

一念之差,怎麼一念之差?誰的一念之差?

弟子:佛的一念,因為是正念

因為是正念。誰還能具體地再講一講?你說

弟子:心能轉物。

還能講一講?你說

弟子:佛是清凈無為的,清凈能照出她的本來面目

清凈,能照出她的本來面目。誰還能講一講?

弟子:一切唯心造。

一切唯心造,這句話說對了。

大家都說得不錯,但是「一切唯心造」更恰當,因為什麼呢?那個好壞本來是空的,它沒有的,不存在的。是你心裡存個好相,它外面就存個好相。你心裡的好相要是破了,它外面哪來的好相?你覺得她對你笑,是你心在笑;你覺得她表面上說話,是你心裡在跟她說話;你覺得她好,是你心裡有個好,根本就不存在好的問題。所以我們這個人就墮落,迷在這裡面,老覺得這人對我好、對我笑。實際上你不知道,那是你心裡的動態,她只是一面空鏡子,她臉上所有的表情都是你心裡的活動,但是你不覺得。所以「一切唯心造」,是這麼唯心所造。

你若看不透,就永遠放不下。老以為外面存在一個好壞的問題,這人這麼樣、那人那麼樣,你知道這個樣都從哪來的?都是為你心裡有了那個樣,是你心裡所形成的,不是外面有那個樣。我們無始劫把六根熏成了,對各種東西就產生了各種的想法執著,所以我們就生出了各種的模樣來比喻一個人。這個人耳朵大,這人眼睛這樣,這人這麼樣,山河大地都這樣……所以說呢,你這妄想越來越堅固

女人也是這樣,「哎呀!這人說話細緻,怎麼怎麼地,尤其這個那個……」你不知道,這些東西並不是對方對你笑,都是你自己在對自己笑,就像照著鏡子,自己在對自己講話,所以說愚蠢,愚蠢極了,我們自己都應該害臊。我們盡辦一些愚蠢的事情,那些聖賢清凈之士、天人看了我們,都笑話死我們了,說:「這個人笨到這麼個程度。」

他認為好,但是好在哪?他不知道那是自己心裡照出的相,自己去追求。俗話說:「自己導,自己去演。」自己編劇,最後演員也是你,看戲的也是你,自己看自己流淚,替古人擔憂。人生就是這麼一場戲,戲是自己編的,演員是自己去演的,看者還是自己,流淚的還是自己,傷心的還是自己,就演出了這麼一場戲。我們人生就是這樣,看不破,所以佛就告訴我們,一切唯心造。

我們大家不知道諸法空相。你看看,兩人很好的時候,那簡直好得不得了。一旦翻臉了,什麼都不好了眼睛也不好,鼻子也不好,都不好。那不好哪來的?是他變了,他怎麼變的,突然變的啊?那好是怎麼回事都是你心裡生起的好,他就隨著你心裡的好而改變他的好。

說:「這個人鼻子特別好,你看看,又尖又長。」過兩天,突然發現這種鼻子是得癌症鼻子,馬上就,「唉呀!見到這鼻子就惡心。」這個是癌症鼻子,馬上就不好了,是不是?都是隨著心裡轉的,唯心所造。這個相貌的長短、好壞都是你心裡所造的。有人說:「我沒想,它也那樣。」只不過你妄想堅固罷了,不受你這想法控制罷了。你以為你想法想什麼就是什麼?還有一堅固妄想不受你控制,所以就迷在這裡。顛倒妄想,整個就顛倒了。

所以佛因為這麼一觀,這個魔女就變了,變成那種老態。佛有大定力,把這些丑相都給她觀出來了,不光佛能看破她,她自己也得破,魔女想變成那個樣子就不好使了,這回變成最丑的醜態了。因為佛也教育了她,說:你不要為你是個女人,就用種種的姿態來迷惑人。你覺得你能迷惑人,佛就能破你。她不但迷不了佛,佛還能幹嗎呢?還能把她給教育了,不要貪戀這個魔女之身。她當時就變成老態龍鍾,最後沒臉見人了,趕緊跑了

這是成道之前的一個過程成道之前得有一過程,你若看不破,你怎麼成道,是不是?人間放不下,怎麼能成道你看破了,那心才能死下來,這些你看不破,說你開悟了,那是騙人的。這些魔女自然現出這種相來,都覺得不好意思了,所以佛叫她們回去,「我不用你們。」後來就跑了

【釋】「天神愈敬」,在這時候,天魔看見佛的道心這麼堅固,所以他愈發恭敬了。

魔王都被感化了,不是說人教育不過來,都能教育過來。你多大的魔,在佛的眼前沒有教育不過來的。所以佛菩薩發願,「眾生未盡,我的願未盡。」這是普賢菩薩發的願。地藏菩薩發願,「地獄未空,我誓不成佛」,都是這樣發願。因為什麼能發願?因為每一個眾生都能佛道都會轉過來,所以他敢發願。另外,他更知道諸法空相,能看破,所以才能發願。看破的本身就是願力,真正的願力是你看破了才能發起來的,你發起願力本身就是在看破,不是我們的口頭願。

【釋】「因問道意」,問什麼是道?道的真實含義他就問佛如何修道了。「佛為解說」,佛就給他講法。「即得須陀洹果」,就證果了。

你看魔王聽佛講法也證果了。所以佛就像太陽一樣,你多大的黑暗,在佛那裡都不存在,都不存在黑暗都會被度的。就魔王這樣的頑固,他都證果了,證到初果阿羅漢。這段就講到這裡。

這是二十六章,這一段給大家多講幾句。我們將來修道都是要過關的,一個女人關,一個凈業關。不光有世間人要搗亂,還有這個天魔外道要來的。你時時做好準備吧,隨時隨地都考驗你。有時候的考驗,你都不知道,為什麼呢?因為他考驗你,所變化的人往往就是你跟前的人,可能就是你最恨的人,你最不喜歡的人,或是你最喜歡人來考驗你。他會變成這樣,因為你種子識在那塊擱著,他隨著你種子識變化而變化,一切唯心造。

你最恨他,得了,那你在修道最關鍵的時候他就來了跟你嘮嗑。你越煩他,你煩什麼他跟你來什麼,你就跟他生氣,「你看你這人,我剛一修道,剛在這打坐你就來搗亂,拿個香板左一下右一下敲我,這能行嗎?」當時生氣了,完了!這道修不成了

實際上你不知道,它自古以來就是利用這些來考驗你。你越煩誰,他就利用這些來考驗你。你一生氣,馬上就退道,你剛修那麼一點兒定力,一起嗔恨心,馬上沒了。你對什麼樣的女人感興趣,就來什麼樣的女人誘惑你。你喜歡聲音,就來個好的聲音喜歡相貌,就來個好相貌……它就順著你想、你追求的東西來變化。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報怨行,一定要學不動,對色、對嗔恨我們都要警惕。平時就得練,為什麼平時得練呢?誰能說一說?

弟子:從一點一滴做起。

為什麼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呢?

弟子:聚少成多。

什麼是聚少成多呢?

弟子:本來我們沒有的東西本來就是已經攪渾的沙水,慢慢地靜下來。聚少要成多,多了之後我們才有力量,要不力量不夠的。

力量不夠,就從開始做起。誰還能說一說?

弟子:因為平時這些境界都是天魔來考驗你的時候。

這就對了。

你以為等到打坐的時候來天魔,實際上我們天天在考驗之中,每時每刻都受騙上當。不是天魔來了以後再考驗,實際上我們天天被考驗,我們只不過不認為是。我們等待天魔來考驗,實際上天魔天天來考驗。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境界都是虛幻的、假的,而且我們有時候就上當,發脾氣,大脾氣生起來,大嗓門一喊,完了!這下火燒功德林,好不容易修的那點東西沒了

說:「哎呀,等到關鍵的時候我才能沖上來,平時我用不著,幹活的時候躲得遠遠的,等到關鍵的時候,修道的時候,那我一定會沖上去。」實際上他不知道,天天在修道,天天需要你沖,你要是不沖,今天就離道遠了,就是這樣。你覺得今天偷懶,明天補上,那都來不及了,今天的道你就沒修成。我們天天在修道,每時每刻都在修道,每時每刻都在考驗之中。你有一念心沖不上去,就漏了一空;漏了一空,就有一個大漏洞功德就損失了,就是這麼樣。不是說以後再干嗎了,當下就是。

這個魔非常厲害,有的說天魔、地魔、人魔……但種種魔都沒離開你的心,一切唯心造。你平時不注意觀察,真正到時候,所謂的到時候,就是你功夫上到最高程度的時候,最關鍵的時候,就把持不住了。那時候你就是有微細念頭都不行,只要一動念,就像氣球似的,你扎個小眼,這個氣馬上就沒了,就泄了,你堵也不好使,你喊啊、叫啊,那都不好使。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天天是考驗,事事是考驗,你就不會上當了

這個警惕性應該提起來,也就是天天在修觀、修空。天天修空,修來修去,慢慢地就把事情破了就像挺厚的一個東西,我們天天磨,磨來磨去,變薄了。有一天,當我們力量夠了,一下子把它破了,雲開霧散,完事了,生死了了,就這麼自在。所以說,修道就是隨時隨地的,你就得天天受考驗。

說:「我走道。」走道也受考驗哪,不踩蟲子,走道要正,不要搖晃身子,不要東看西看,不要把頭低得過多。因為旁邊沒有人,說:「我這可以放鬆了。」把手背過去,來回晃蕩晃蕩,那都不行的。你隨時隨地都在成道之間,平時就得刻苦地修鍊自己。考驗是這樣,這個魔也是,每個事情都是魔來考驗你,也可以說都是菩薩來考驗你。

這是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先不講了,先講到二十六章。還有點時間,大家可以提個問題。就是說大家聽了這一時間有什麼感覺,還有什麼要求?大家可以提一提。

弟子:是不是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做了一闡提的人能不能成佛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這是佛講的。做了一闡提,他也沒離開佛性啊。

弟子:沒有離開佛性,那為什麼這麼做?

因為迷。

弟子什麼時候迷的?

是從無始劫前的這一念之間,微小的一念之間就開始迷了,越迷越深,最後產生了各種的行為。

弟子:佛是不是自心成的?是外邊一個,還是自心的?

內外都是自心自心就是內外。

弟子:咱們這些眾生最開始到底是佛呀?還是一開始就是眾生呢?

眾生眾生,只不過是迷,迷了就叫眾生,悟了就是佛。

弟子:那我們成了佛以後,還會不會再迷呢?

就像鋼被火鍛了以後,去掉了這個迷,它怎麼還有一個迷的概念呢?沒有迷,它就是悟。就像金子一樣,既然成為金子就不會再混進鐵等其它的物質了,它已經被提純了。

弟子師父我說一下這塊好嗎?

你說

弟子:就他這個問題吧,我以前也看過書,它也解釋過,是說木頭被火一燒之後成了灰,這灰不會還原成木了。就像所說的,我們成佛以後,就絕不會再成為眾生,再還回來,就像灰。

這是楞嚴經》講的。

弟子師父,為什麼會有「我」這種觀念呢?

就因為我剛開始不斷地貪著,逐漸地演變;逐漸地演變以後,執著越來越大,最後形成了「我」。

弟子:怎麼這麼多個我……

所以說我們已經墮落到「我」的坑裡了,那周圍都是「我」。

弟子我有時候奇怪,為什麼會有「我」這種感覺

就是我們的這種執著已經太深了,太堅固了。堅固了以後,就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有了這些東西,「我」就已經形成了,這都是「我」的概念。我們痛苦就是痛苦在「我」這裡,墮入這個「我」里了。「我」就是自私,就認假為真,就是迷,迷就是「我」,「我」要是破了,法執就破了。所以你處處破「我」,慢慢就能破迷開悟,就是這樣。「我」是最不真實的。

弟子:現在就是這個女色財物都是非常的厲害,能破我們的道心,但是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免不了要跟一些女眾或者什麼打交道,應該做什麼觀想呢?

不凈觀,做父母想,做姊妹想,做親人想,做未來佛想,做空觀。如果能夠不理她、不見她、不看她,我們就遠離;實在逼不得已,就不她說話;實在不得不說話的,我們做不凈觀。用種種的方式來對治她,最後就是那樣做了我們還得懺悔,用慈悲心。女人這一關是最厲害的。

弟子:這個是不是也可說是「一切唯心造」?

是因為有種種的毛病,我們就用種種的觀來破除心裡的污垢,並不是說滅掉誰,是滅掉我們心裡的東西。因為我們從無始劫來就沒有把這個事看破,所以說唯心所造的事情就得用唯心所造來破,還得返回來救你那個心,把心裡的污垢摳出去,你不摳出去,它不好使的。

弟子: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有一個開始和一個結束啊?那成就眾生的佛有沒有開始和結束呢?

實際上這個所謂的無始劫就是無邊無沿。從開始,也就是那個時候的妄想微細的,你察覺不出來的,逐漸演變出來的。當我們覺悟的時候,它也就徹底結束了。所謂的結束,也就是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恢復原來狀態的時候,就不在這個開始和結束的問題。就像你自己家的房子似的,你這時候突然有一想法:「這不是我的房子這是別人家的。」就迷了。等你醒來的時候,這個房子還在,「哎呀!這還是我們家。」實際上不管你醒或沒醒,始終沒離開這房子。所以它沒有個離去,也沒有一個回來,也沒有個開始,也沒有一個結束,都是在一念之間,我們現在只不過是在做夢。

弟子師父你說貪執甚重才有「我」這個觀念,這個貪執又是誰在貪執啊?

貪嗔痴就是「我」的概念,「我」就是一個貪嗔痴的化身,它已經成為一個重的妄想了。

弟子那是先有貪嗔痴才有「我」的吧?

剛開始,他還沒形成貪嗔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迷了,迷得越來越深。最後,貪嗔痴的執著不斷地生起,由微細到粗,由粗最後形成「我」的概念,有了「我身體」等等。形成身體了,他更執著這個「我」字。「我」字還是個妄想,粗妄想有「我」,細妄想也有「我」,等等。

弟子:我這個問題始終也不明白,很長時間都在這個問題。這大地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本來是佛,他為什麼墮落?佛為什麼能墮落呢?他為什麼始終在佛的果位上,而我們為什麼是眾生

佛不會墮落,佛怎麼會墮落呢?芸芸眾生都是未來佛,我們都和佛一樣有佛性,所謂一念不覺。沒經過修行鍛煉是不行的,這樣修行的話,我們就不會再迷了。

弟子:請問師父就是我這個人嗔恨心挺強,用哪種方法能較快的滅掉這種嗔恨心呢?

慈悲。就是諸法空相,講這些事情都是這樣。得行慈悲,替大家打掃廁所、修東西、愛護小蟲子,用這些慈悲來喚起自己的心,這都會眾生生起感情,慢慢地這個心就好了

弟子師父,因為我這個人心裡也是很煩亂,有時候一幹活,就像蟲子,怎麼掃也掃不完,這時候心裡的火就來了

這個很正常,有很多時候,就算嗔恨心小的,他也會因為蟲子太多生起來一種煩惱。一看這麼多,怎麼辦呢?你就把這個看成是自己嗔恨心的變化。你掃一點,救一個,你嗔恨心就去一點。所以說,你救得越多,你的嗔恨心就越少。這樣的話,我們為了去嗔恨心而去蟲子,那你就有什麼想法了。如果你為了掃蟲子來去嗔恨心,這時候就有想法了。

弟子師父尤其是干零活的時候,那個起心動念也是有一關係的。

對,因為你沒有做一個正確的觀,老認為那個外面的物和你沒關係,認為它不是你的嗔恨心。

弟子:能不能具體舉個例子?像我的領悟能力也不是太強,當我干零活的時候,多數時候並不是總想著為了大眾,而是想:這個掃廁所功德大,我得干點活,若不幹活,在這地方呆不下了。若動這個念頭不好

這個雖然能克服自己,但還不是正確方法,應該是心甘情願地為大眾去做。這些事情為什麼大家沒干呢?應該生起這種想法:「大家把這個機會給我了,這是菩薩給我的安排,把機會給我了,要是別人把它搶去,我就幹不成了。但願佛菩薩天天把這個機會給我,這樣的話,我的嗔恨心就能去掉。不是大家不想干,是佛菩薩把這個機會給我了,我得感謝他們。他們沒有抓住這個寶貝,是一種謙虛,是為了成全我。」你這麼想,就心平氣和,而且還心甘情願,還天天盼著有這個機會,這才行

弟子師父我還有個問題。我這個人也十分的驕慢,同時也是十分的愚笨,學什麼東西也是很慢,怎麼能較快地生起那個恭敬心呢?

是說,你先把你所應該做的事情做得好好的。特別是驕慢心,如同廁所一樣的臭,是不是?所以我們得常打掃廁所

弟子師父我說一下。我就想把過去所有的事情忘掉,這是最好的,因為我自己以前是想做什麼就要做什麼就得怎麼怎麼地,老覺得我自私心太重。再比如說,我以前是幹什麼幹什麼的,瞅著那幫人煩惱自然而然就起來,這個煩惱是從這個方面開始起來的。

所以佛就告訴你,出家了你會什麼就不你做什麼,就怕你在這裡生了新的執著生起新的慢心。這也是一種觀的方法要把自己過去所有的都放下,因為你已經出家了出家就是重新開始,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我們重新做人。這個機會就是給我們重新投胎、重新做人的機會,我們重新開始,過去了永遠叫它過去。當然,我們不昧這個因果,不昧因果不等於我們還執著過去,我們把它放下,正是去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你必須得對自己有信心,說:「我現在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了,過去我雖然造種種惡業,但已經是過去了,雖然這個因果沒亡,但我會用心修道來補償,主要是現在把握住當下。」這樣的話,心裡對自己有個信心做什麼事情就不會產生怨言,或是喪氣,說:「我這完了,全部的業力給我勾起來了你看我罪業重,我不能成佛道。人家罪業輕,人家很快就沒有煩惱了。」不要那麼想,都是重新開始。過去了就過去了,原先的過去了昨天去了,那已經過去了,我只要求現在、眼下、當下這一念怎麼處理。

所以說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這個也不可得,等你想到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是不是?不可得的。就是當下這一念,我來怎麼處理?這個蟲子掉地上了,我撿起來吧。這個食物掉地上了,我撿起來。你不要在那裡再有想法了,啥想法也沒有。說:「昨天我那樣,明天怎麼樣。」你都不要去想,就想眼前這一念怎麼正確,怎麼去完成,應該怎麼做這就完事了,還自在,完了煩惱還少,還能把握住。

別這個事還沒等干呢,「唉呀!昨天怎麼個事,今天怎麼個事,昨天我和他怎麼個事……」你想去吧一大堆。就那麼一點事,你妄想飛了一大堆,最後養成一種分別心。養來養去,養出一個分別心,等到做事,你哪個也幹不成。我為什麼佩服能上高的人呢?上高的人,他分別心小。分別心大的,還沒等上呢,「哎呀,掉下來怎麼辦?摔死什麼樣啊?成灘泥呀?命斷了,那個東西歸誰呀?……」他想一大東西還沒等上,腿就軟了,他就得下來。所以說上高的人他想得少,他想得少就能上高,我們為什麼上不去?就是打妄想太多,自己把自己拽住了。

弟子師父普賢菩薩發的十大願當中有一個叫「隨喜功德」,什麼是真正地隨喜功德

什麼叫隨喜功德啊?就是不打妄想你不妄想,誰的功德都能隨喜,十方如來功德都能隨喜你要是打妄想你就限制住了。

弟子:在大悲寺也發生事情,經常有人看你干點好事,就說:「隨喜功德。」我以前也曾經說過這話,但是後來我也感覺了,什麼叫隨喜功德呢?難道嘴說就是隨喜功德?要是這樣的話,那十方三世諸佛成就了,我隨喜他們的功德,我怎麼還沒成就呢?

所以說你老打妄想。(眾人笑)

弟子:是。師父您說,有人干點好活了,打掃廁所,他一看高興了,「隨喜功德。」但是我認為那隨喜功德是你心裡得高興,等到下回我也干,我也跟他學習,這就是隨喜有的人看見你干點活了,就說:「隨喜功德。」這個明顯就是打妄想師父您說呢?

也不是這樣,能說出這些話的人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要對人都生起一種慈悲,而且不管誰有什麼念頭都能給予理解。他能打掃廁所,必然有打掃廁所功德。我們實在打掃不了,就說一句隨喜功德」,雖然做不到,這一念也很殊勝了。我們不管對誰有想法,或對自己有想法都要處處原諒別人。所以說每一句話,我們都要看到他的長處和好處

雖然你可能沒去做,但別人做了,你覺得「我隨喜功德」,好像自己有欺騙性,自己沒做呀!但這句話也教育自己,慢慢地,這個「隨喜功德」就起來了。因為不能打妄語啊,下回再打掃廁所的時候,遇到因緣的時候,我也去打掃,是不是?說來說去,隨喜功德就會一點點起來了。要不斷地讚歎,因為我們這個心,有時候看別人做善事,就挑毛病,「又表現你自己了,又逞能,你看這事是不該做的……」你怎麼樣克服它?先從這個嘴上隨喜開始,然後有行為的隨喜,最後全部放下,空相來隨喜,是不是?得一步步走,你不嘴上也不隨喜,心裡還起嗔恨心。隨喜總比你說怪話強啊,比起嗔恨心強,是不是?先說隨喜,先一點點來唄,你別把自己限製得一步都走不了了,除了上天就是入地,中間沒有階梯了,那你怎麼辦,是不是?自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那也不行的,什麼都有次第的問題。

今天基本到這兒,跟大家解答一點問題,大家都非常急迫地想知道佛性是怎麼來的?我們怎麼迷的?怎麼樣開悟開悟了以後是什麼樣的狀態?大家都有這種想法,但有些法是不能告訴你們的,是要你親自去證,你不證,告訴你也不明白。告沒告訴你呢?也許告訴你,也許沒告訴你,但是怎麼你也不清楚。所以說,這些問題呢,不要追求。我們追求的是什麼呢?就是眼前、當下這一念,我怎麼樣讓它清凈,怎麼樣讓它自私、不自利,而且能夠去很好修行努力,別的我再也不想了,水到渠成,就完事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就像這個念頭有多少都在想這個事情,最後都沒有結果,為什麼沒結果?它不是嘴上能說出來的,是你證到的,到時候就會發現這個秘密發現這個秘密,你才能真正地悟道。有時候講早了就把你害了,把你坑了。你覺得明白了,說:「我這已經明白。」實際上你永遠不會明白,你忘了去用功,不知道怎麼用功。所以說,不應該這樣,我們需要的是實證。我們不能向其他人去探討這些問題,不要去探討,就是往前走。

你想一想,我們現在眼前、當下的這一點兒錯誤都沒克服掉,我們說啥都沒意義,啥意義都沒有呀。就眼前這一錯誤你去掉了,才具備說這些東西、討論這些東西的資格,否則沒有啥意義。所以說,修道就是腳踏實地,一點都不允許超過雷池一步,腳踏實地去走,就看住眼下這一念就完事了。我跟你說,這還自在、還真實,別打妄想

當然,佛的智慧也不是我們能猜測計量的,佛曾告訴舍利弗,你以你的智慧——舍利弗是最大的智慧了,智慧就像稻草那樣細,假使有世間上的稻草那麼多舍利弗,堆滿了虛空,這些智慧在一起,也不能測知如來智慧。就他那智慧世間的什麼智慧都能想到,但是他也不能想到如來智慧如來智慧不是測知的,不是猜說的,不是用語言所能表達的。雖說我用了很多的語言去描述,描述的目的不過是讓我們心裡有點底,但是我們不應追求這些東西,我們追求什麼?就追求眼前、當下這一念的清凈。依據經典修行,主要落實在行上,解行並行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那才自在呢。為什麼叫大家走這條路?因為少遭魔難。少在嘴皮上下功夫做一個踏踏實實的僧人,人這一生就自在了,這是關鍵原因。為什麼叫大家這麼做呢?因為我這人嘴笨,不會說,所以想出這麼個辦法

好,今天就到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