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罪從心起將心懺

罪從心起將心懺
——妙祥法師答劉居士問:「懺悔

關於大悲寺每年二度受三皈五戒前整夜的懺悔由來,是在一九九六年初,在一間茅草房。思佛恩難報,思惟往日所造殺盜淫妄業,無量無邊,悔恨之心,如同腸九曲,輕不流淚的我,竟痛流不止,大有死來懺不及之心。立志以前如同死亡,以後永不造惡業,寧舍一切財物、身、血肉、生命持戒修行眾生未盡懺悔未盡眾生無有窮盡懺悔無有窮盡,以報佛恩。

看到僧團持戒清凈修行,領眾生懺悔是難遭難遇的助緣,所以才有法會整夜深入懺悔。每當懺悔時,我心隨喜讚歎,還是常常流淚。下面有關資料,略解釋供參考。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佛法中,「懺悔」是進修的方便。懺悔罪業為日常修持的方便。即使沒有學佛的人懺悔也非常的重要。如果沒有內心懺悔,就算生活條件再好,也不在心中產生絲毫的快樂幸福,而當心中擁有了懺悔所產生的清凈,即使生活條件稍微差一點,也不會影響人們心中安樂

在家或者是出家,無論受戒不受戒,造作惡業都會引起內心的憂悔、不安,如古人所說的『內心負疚』、『良心不安』那樣。這不但是罪,更是障礙修行的。

因此而於佛、菩薩師長大眾面前告白,請求懺悔,請求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如法懺悔出罪,就消除了內心障礙安定喜樂,能夠順利的修行。達到滅罪清凈目的。所以說「有罪當懺悔懺悔安樂。」

往昔,指過去生中,無量劫以來,乃至今生昨天,在我懺悔的以前每一個惡的念頭,都叫做往昔。在這生生世世所造的很多惡業,如殺生、偷盜、妄言、綺語、惡口、兩舌等,貪酒食肉。宰殺禽獸。取歡作樂。不孝父母不敬父母,輕慢聖賢不信三寶,見佛不禮,聞法不信,逢僧不敬,毀謗善人,破人齋戒,不信因果等。

貪即貪心、貪著,貪名、貪利,貪財產,貪權勢等等,貪是由事物喜好,而產生無厭足地追求、佔有的心理慾望,追求物慾享受,追求以及生活環境的舒適,在貪圖過份的物質、物慾的同時,必定會造罪與造業,貪求永無止境,而心內疲憊不堪,不知無所求方為真正快樂

嗔即嗔怒,嗔恚,生氣,發怒,一種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由對眾生事物厭惡而產生憤恨、對違背自己心願的他人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一大障礙。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三毒」。

佛教修行所言是這樣,如果是對他人或社會而言,則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會發生爭斗,或導致互相殘殺,輕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則使整個社會,乃致使整個國家陷入災難。因而《大智度論》卷十四中說,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種心病中最難治的。

痴,就是愚昧,說為物慾蒙蔽,為主觀所蒙蔽,被自己的慣性、心態的趨勢所操縱,而不真理而不知佛所言的諸法實相。

為何造很多惡業呢?全由無始劫以來生出的貪心、嗔心,和痴心。從身生出殺、盜、淫的業,從口生出妄言、綺語、惡口、兩舌的業,從意生出貪、瞋、痴的業。佛言:「閻浮提的眾生,在起心動念中,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這所有的業,我現在都要懺悔,改過自新。所謂「彌天大罪,一悔便消」,不論你有什麼罪業,只怕你不懺悔,能懺悔,罪便沒有了。有過則不要怕改,若怕改,過就多了。如果過能改,就歸於無。若想掩飾,不欲人知,過就更多了。愚痴的人說他們沒有過錯,小人有過就要掩飾,君子有過能改,聖人少過,到了佛菩薩就沒有過了。

如《普賢行願品》所說懺悔業障者」:菩薩自念:「我在過去無始劫來,由於貪心、嗔心、痴心,而發生身業、意業、口業,所作出的種種惡業,沒有數量,也沒有邊際,假設惡業形體相貌,就是遍滿虛空,也容納不了。我現在全以清凈的三業,不造身業,不造意業,不造口業;身口意三業清凈,遍於法界極微塵數那麼多的剎土。我在這麼多的國土,一切諸佛菩薩面前誠心誠意懺悔,再也不造罪業,常常住於凈戒上,守持戒相一切功德,和所有修行功德。像這樣子虛空沒有了,眾生沒有了,眾生業沒有了,乃至眾生煩惱也沒有了,我的懺悔願力才沒有。但是虛空不會沒有,眾生不會沒有,眾生業不會沒有,眾生煩惱也不會沒有,那我懺悔的願力也不會沒有的,念念相續,接連不斷,身語意三業沒有疲倦厭煩的時候。不會說拜懺,拜得累了菩薩是越拜佛,越有精神;越懺悔,越歡喜,這才是真正的懺悔。發懺悔都是菩薩凡夫沒有善根就不懺悔。」

《業報差別經》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謂悔謝罪過而請求寬恕。即作罪或犯罪時,皆應懺悔,始得除罪而清凈。」

懺悔是一個清洗過去心靈的污穢,以獲得凈化和再生的不間斷過程。一個不懺悔的人,是無法在心靈上有所進展和進化的,因為不懺悔,意謂著心靈的停滯和繼續染污;不懺悔,意謂著以前的過錯沒有消除,而新的過錯又將源源不斷的產生。

懺悔,懺名陳露先惡,悔名改往修來,不僅要「懺其前愆」,以前所造的過錯要懺除,也要「悔其後過」,讓以後的過錯不再產生,一般人只知「懺其前愆」,而不知「悔其後過」,以致前罪還沒消滅,後過又產生了

當一個人出現了「後過」,就代表懺悔的不夠真誠徹底,如果要能真正的將前罪懺除掉,就必須要能真正的「悔其後過」,也就是,相同的過錯,絕不重復。當一個人可以「不二過」時,我們就可以說,我們已經完全懺除我們的前過了

而要能夠除過,不論是「前過」或「後過」,我們就必須坦承我們的過錯,或看清楚我們的過錯是什麼!

所以,懺悔,就意味著,卸除所有心靈的武裝或偽裝,不管是意識潛意識里,任何「合理化」的偽裝。

那是一種完全對自己的坦白,將自己的過錯心靈的污穢,赤裸裸的、不加任何隱瞞的坦露出來。

所以我們就知道了,為什麼懺悔需要「誠懇」,為什麼無法誠懇的人,就無法有真正的懺悔,因為誠懇意味著,坦白、不曲詐、不迂迴、不推諉,是一種完全的「直心」,是一種直下承擔」!直心是道場,《楞嚴經》雲: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能夠誠懇的人,能夠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然後藉由這樣面對,來「認清」真正的自己,並藉此而達到「醒悟」和「清洗」的目的

所以,一個能夠誠懇的人,也才能有真正的懺悔,也才能以這樣誠懇的心,去面對別人,直下承擔自己的過錯責任

所以,懺悔就像一種「心靈的沐浴」或「甘露」,對我心靈的種種污染和污垢,進行一次次徹底的清洗,當我們懺悔愈深切,愈是能洗滌我們愈微細心念污垢,愈清除我們重大的罪業!

懺悔,也帶有某種的「超度作用,不只往內超度了我們的貪、嗔、痴,超度了我們心中無數的「眾生」,更且往外超度了別人的怨恨,因為深切的誠意懺悔就像清涼甘露,霎那澆卻熊熊的怨恨怒火。

所以,我們不僅要為我所知的罪業懺悔;更要為我們所不知的罪業懺悔,而且應念念懺悔,時時懺悔

當我們藉著這樣不間斷的,一次又一次,一層又一層的深入懺悔下去,我們的心,就漸漸的清了,人生的夢,也漸漸的醒了,最後我們將了悟到,原來,所有的「罪業」,都是從「心」上升起的,而「心」的本質是「虛幻」的,並沒有一個叫「心」的實質存在,所以「罪業」的本質,也是虛幻的、空的,並沒有一個叫「罪業」的實體存在。 那時,我們也能真正的了悟了:

  當達到了這樣的終極懺悔才是「真懺悔」,那時我們才真正了知,並沒有一個實質的心,可以去造作和承受罪業。

  當達到這樣一種「三輪體空」的覺悟時,我們就好像突然從夢里清醒了,醒來後,才知原來夢中的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那時不只「心亡」了,連「罪業」也應時消亡,而一切善惡境界,和一切的相對概念執著,也頓時的一並超越!

雖然,究竟來說,懺悔的心,也是一種虛幻」,但畢竟,那是一種在人生虛幻的迷夢中,可以逐漸讓我們清醒的有力工具。

所以,「心亡罪滅兩俱空」,那是我們所可仰望的「終極目標」,但如果心還是虛妄沉迷,還是不行懺悔的話,恐怕人生的迷夢,將更深沉難醒,而罪業也將更為深重救了

所以,能夠誠懇的人有福了!而一個懂得懺悔,能夠真誠懺悔的人,更有福了!

因為懺悔是從誠懇開始的,有真實的誠懇起步,才能達到最後真正的「真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滅,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這是很高明的懺悔法。但一般人只能做到「相似」的觀空,也就是從理上說的空。真正達到這個境界實證得空性。證得之後,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又現前一念,即是無始。猶如翳眼見空華、又如夢所見境,皆是無始。雖無始而念念中有也。貪、嗔、痴若本有實有者,即無人能破,亦即無人能成佛。克其本體諸佛成佛證到時,即證到本來是佛。真本有者,以無念故,不貪、嗔、痴,妄本空者。以有念故,有貪、嗔、痴。學佛法人,歇下妄念即是正念

所謂正念者,唯念無面目之本來面目,其餘一切皆不分別,即成無分別智。貪嗔痴為造惡業因緣,身語意為造業之具,是增上緣。舊惡已改,新善從生,是為真懺悔也。

    罪從心生,罪從心滅,所以將心懺,用真心懺悔所造的業,「心亡」就是把所造的過錯亡掉,罪業也沒有了。所謂「過能改,歸於無」,如果有過不改,把它藏起來,不教人知道,那才是罪上加罪。君子有了過錯就好像日蝕和月蝕一樣,人人都能看見;若是能及時改過,則人人都會敬仰而羨慕。古時大英雄、大豪傑,都是勇於改過。

有一公案,是關於大小乘,而後來懺悔故事,在古時印度有位無著菩薩世親菩薩,他倆是兄弟世親菩薩學習小乘教義而無菩薩卻是學習大乘教義世親菩薩非常聰明,他哥哥總想度他信大乘法,乃想出一個方便法門,故意裝病,請他弟弟來探病。弟弟來後,哥哥說:「弟弟我現在死了你能否誦一遍大乘經典?」弟弟不願意,但為滿足哥哥最後之要求,便翻看大乘經典,他把《法華經》、《楞嚴經》和《大方廣佛華嚴經》這三部大乘經典念過後,豁然明白,知道自己以前多麼不對:訕罵大乘佛教,毀謗大乘經典,說大乘經典是假的。他知道自己錯了,非常後悔?心裡懊喪地自責:「我以前盡罵大乘佛教,我造了這麼多的罪業,一定要下地獄啦!我這舌頭真是壞透了。」想著就拿刀要把自己的舌頭割下來。

哥哥便說:「何用割舌呢?現在你改變你的說法,可用你的舌頭來讚歎大乘。」

世親菩薩聽後覺得很有道理,他的勇氣很大,真的完全改變了,所以自此以後他所造的論都是讚歎大乘的。他從前寫了很多罵大乘佛教的書,他都通通燒毀了。現在,只遺留下來他讚歎大乘佛教的論文。世親菩薩通過懺悔也成為後來的一代祖師,受到後人的尊重敬仰。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雲:「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雲「若能如法懺悔者,所有煩惱悉皆除。猶如劫火壞世間,燒盡須彌並巨海,懺悔能燒煩惱薪,懺悔往生天路,懺悔能得四禪樂,懺悔雨寶摩尼珠,懺悔能延金剛壽,懺悔能入常樂宮,懺悔能出三界獄,懺悔能開菩提華,懺悔見佛大圓鏡,懺悔能至於寶所。」
 
慚愧沙門:釋妙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