奘師開示2008.10.11
奘師:
看得到我嗎?看得到我,能看得到我的心嗎?如果你能看到我的心,那麼你也能看到你自己的心。你們願意看到你們的心還是願意看到我的心?
我們人的生命過程,是有很多學習過程的。有的學習,僅僅是為了讓我們活得更好;有的學習,是讓我們過得很充實;……所有這些知識或是技能的學習,都是生命中一個階段性的現象而已。但是關於心靈的學習、關於智慧的學習,是與我們的生命相始終的一個過程,從不間斷。
那向心靈學習的過程,有些人可能在很幼小的年齡就開始了:他看到星星,會關注星星的眨眼是什麼意義,它的眨眼和我內心的閃爍有什麼關係?有些人的學習從年輕時候開始,看到流水的流逝,會想到:我們的生命跟它(流水)有什麼樣的瓜葛,是否我(的生命)也和流水一樣會消逝?有些人的學習很美好,看到一朵鮮花正在開放,一場狂風暴雨來臨,嬌艷的花朵瞬間就凋謝,成為泥土的一部分。他也會思索:我的生命也會像這樣嗎?青春會永駐嗎?我的事業、我的名譽、我的地位、也會如此嗎?……而另外一種人,是當他們看到身邊的親人、家庭的成員或者朋友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開始關注自身的生命何時離開的問題。
無論是從哪種渠道、無論從什麼時候起,當我們開始關注生命,這個學習過程就開始了。也不管你們曾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用什麼方法,今天在這里,你們已經開始了。你們願意怎麼樣開始呢?我的講話已經結束了,剩下的是你們的事情。你們可以提問任何的問題,我知道的會毫無保留地告訴你們;不知道的,我也會坦白的告訴你們:
學員:你什麼時候開始的?
奘師:
大概是17歲的時候開始的。進入大學10天,我開始看到一本佛經,叫《六祖壇經》,開始追問自己幾個問題:人為什麼活著?人活著,為什麼如此痛苦?是我一個人如此痛苦還是所有人活著都很痛苦?有沒有解決之道?這幾個問題,讓我苦苦地思索了很久。
當這些問題開始的時候,我尋找了所有的宗教,包括了《聖經》、《可蘭經》、道家的經典、佛家的經典、包括印度的經典……。當時我對宗教持一種很排斥的態度,因為它太針對於一部份人。
後來,我又從藝術中去尋找答案。我看過海鳴威的小說、弗克曼的小說、惠特曼的詩集,《老人與海》、《太陽照常升起》、……,很多很多,但是沒有給我答案。海明威,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最後卻找不到生命的答案而選擇了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藝術也是只適用一部份人,它需要人有藝術思維。
然後,我又到哲學中去尋找答案。我發現,哲學的問題仍然是只適用於一部分人。後來,因為自己對宗教的排斥、對藝術的排斥、對哲學的排斥,讓我找到了佛法。
因為佛法針對於每個個性的心靈。如果我們的心快樂,這個世界就快樂。如果我們的心悲傷,這個世界會黯淡。無論我們信仰什麼,我們都會面對生命本身的苦和痛。所以,既然所有人都要面臨的苦痛,那麼,滅除這種苦痛的方法,一定適合所有人。
好比說,每個人都能覺察到自己的呼吸。這個呼吸,沒有膚色的差別,沒有國籍的區別,沒有宗教信仰的區別。當我們憤怒的時候,呼吸就急促;當我們獲獎的時候,我們的呼吸就激烈;當我們內心平靜的時候,呼吸也相對的平靜。要想平靜這個世界,先從平靜自己的呼吸開始。要想平靜他人,先平靜自己的內心開始。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內心平靜了,這個世界就自然的happy!所以,這樣一個佛法,人人可以實現,人人可以操作。它超越了宗教,超越了民族,超越了膚色。我們就這樣開始。
今天我給你們一份驚喜的禮物:在寒冷的山裡有一個溫暖的下午,在溫暖的下午有溫暖的茶,不過,這溫暖的茶不是我泡給你們,是你們泡給我(無我茶會)。你們想什麼時候開始呢?現在?ok!現在開始。
奘師:
這里是一套茶具,那裡邊是滾開的水。你們更喜歡咖啡,可能很少喝中國的茶。中國的茶,尤其大家在北京,茶只是一杯解渴的飲料。但是在寺廟里喝茶,卻是一種修行的方法,是如何體驗我與其他人關係的一個方法。我們剛剛提到的,我們學習求生的技能,學習知識,學習智慧,都是為了滿足自我的需求。盡管我們也想到要付出,但是我們的付出是被動的。佛門的修行和禪,卻是一種付出的、奉獻的。把茶具發給大家。
在我們的學習裡邊,我們認為別人都是我們的土壤,所以,我們在別人的土壤中,我就應該去索取索要,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喝茶方式中,卻是我是所有人的土壤,我要付出,我要支持別人的成長。一旦我們學習成功,付出的時候一定要獲得回報。但今天讓大家喝茶的方式,是只付出不要回報。並且,我們付出的也許是最美好的,收獲的也許是最苦最澀的。
我們修行的技巧是,每個人把茶具打開,裡邊有四個茶杯。請大家休息,所有的東西都是我們清洗過的,干乾淨凈。今天山上的保溫瓶有限,所以,水很少,不需要再沖洗,直接就可以開始。怎麼樣開始呢?
每個人身前都有四個杯子。現在請我的學生作一個示範動作:體現如何奉茶給我的朋友?每個人都向左手邊的三個人奉茶,接受的人要歡喜的接受,合掌!自己泡的茶奉給我左手邊的人,但是我喝的茶卻是來自於我右手邊的人。所有的人,在這個圈子裡邊,都遵從同一個「向左奉茶」的原則。因為,我們每一個人所泡的茶是不一樣的,我們接受的茶又是不一樣的。我的給予和收獲是不同的。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在我的生命中,付出什麼,一定要我的家人給我同樣的回報,這就很狹隘很痛苦。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內心拓展到向所有人微笑,接受所有人給予我們的苦和不樂,那就從他人給我們製造的麻煩中給解脫出來,獲得自由。
明白了嗎?明白了就開始。希望,大家不要把杯子打碎,它就象我們的生命一樣脆弱,我們的生命也是一次性的。珍惜我們已經擁有的,遠遠比追求我們自身所不具備的更讓人快樂,這就是佛法中喝茶的方法。我們增加一個規則:以免大家都起立,接茶的人沒有了。所以,當單數的人站起來,雙數的人就坐下來。
如果你已經泡好了茶,就可以開始了。泡好茶後,向左手邊的三個人奉茶,接受右手邊的人奉給你的茶。你付出三個,收獲三個,留下一個是自己的。當每個人面前都是四個杯子的時候,大家一起慢慢地品茶。品茶的時候,可以對著天空微笑,可以對著身邊的人微笑,也可以對著自己的心微笑。
還記得哪一杯是你泡的嗎?你給出的和收獲的味道是一樣的嗎?我們的生命就是這樣子。付出的和收獲的往往是不一樣的。在家庭關係中,最容易有這種收獲;在戀人關係中,也是最容易出現這樣症狀。你必須接受。如果你拒絕接受,你就必須享受這種痛苦。如果你慢慢的學會接受,然後,你變得慢慢可以改變。比如說,現在我們經過了四十二個,才到達了我這里。但實際上,就象我和大衛一樣,可以超越了四十二,可以直接成為一體。不再分你的、我的,我們共用一個。我們就是「一」。當我們體驗到一切就是一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我們的肉體是一;我們的生命和外在的所有其他人是一體,我們和整個的宇宙是一體。在一體中,是沒有痛苦的。在一體中,也沒有束縛和不自由。我們來慢慢體會這個「一體」,不要再分你的我的,好的壞的,甜的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