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

《楞嚴經》,著名佛教經典。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麼?

uploads/content/2022/june/237eb7b8310d57e22a0508aab5466103.jpg" />

楞嚴經簡介

  《楞嚴經》,佛教經典。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大佛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蜜帝譯。10卷。此經的譯者般剌蜜帝大師中印度人,居廣州制止道場,於唐神龍元年(705)從灌頂部中誦出,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房融筆受,懷迪證義。中國歷代皆視此經為佛教主要經典之一。在日本,此經亦流傳不斷。

楞嚴經大致在講什麼?

  楞嚴經,原藏於龍宮,勝龍菩薩龍宮說法,見龍藏中有此經,披閱之下,嘆為希有,遂默誦而出,錄呈印度國王國王視其為國寶,嚴禁外流.般剌密諦尊者,弘法願深,兩次冒險,思送中國以求宏揚,不幸皆為關卡查禁,尊者乃費數年時間,以蠅頭小字書於臘紙之上,剖膊藏於肉中,方得過關航海而來,於唐神龍元年抵達廣州,隨被房融請於制止寺,並將此經譯成華文。下面大致說說楞嚴經每卷都在講什麼。

  卷一

  一、聖眾雲集,波斯斯匿王請佛.

  二、阿難平等行乞,遭遇摩登伽女之難

  三、文殊領命救護,世尊征詢心目所在

  四、阿難自心的七種錯誤認識

  五、超越生死輪回,心須認清的兩種根本

  六、妄想識心非是真心,乃生死流轉之根本

  七、借盲人有心而喻燈同眼,直指見性是心非眼

  八、借客人不住而喻塵搖,現驗見性常住無動

  卷二

  一、色身雖變而觀河之見無改,顯能見的自性,不會隨著身體的死亡而斷滅

  二、眾生顛倒,妄認外物為自已,不知身心世界,都是真心所幻現

  三、真心自然沒有生滅去來,而你的能見自性,同樣也沒有可還之處

  四、外境有大小、內外、遠近之分,而見性卻不會隨著外境而有伸縮變化

  五、所有一切都自性真心所幻現,沒有誰是真心、誰不是真心的問題

  六、能見的自性,不是自然而有,也不因緣所生

  七、眾生輪回世間,都是兩種妄見所致:別業妄見與同分妄見

  八、能見的自性,不是合和而有,也不是不合和所生

  九、五陰元本就是自性真心如來藏的微妙真如

  卷三

  一、六入元本是自性真心如來藏的微妙真如

  二、十二處元本是自性真心如來藏的微妙真如

  三、 十八界元本是自性真心如來藏的微妙真如

  四、 地水火風空見識等七大種性,同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

  五、 阿難說偈贊佛

  卷四

  一、把本覺妙明的體性妄立為所明的對象,就妄有了世界眾生、業果等三種顛倒的相續

  二、世界萬象本是虛妄,實無生滅去來,更無相容與不相容、以及是心非心之說

  三、妄生本無因,妄滅亦無所從,但斷三種相續之緣,狂心停歇就是正覺真心

  四、發菩提心的第一種決定義理: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認清身中的五重濁亂,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凈

  五、發菩提心的第二種決定義理:汝等當棄捐諸有為相,審詳煩惱根本,認清六根是眾生世界纏縛在一起的結系,使六根清凈,伏歸元真

  六、聞性不會隨著聲塵的生滅有無,如果能棄生滅守真常,常光顯現,就是無上正覺

  卷五

  一、根塵同緣,脫縛無二,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就是無漏的涅盤

  二、六根之結開解,一根之說亦亡,就能返歸為清凈真心

  三、二十四位大弟子各自陳述所修行法門

  卷六

  一、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

  二、文殊師利對二十五聖所修法門的評述

  三、斷除殺盜淫妄,攝心入三昧

  卷七

  一、建立楞嚴道場的規則

  二、佛宣說楞嚴

  三、楞嚴咒的功德

  四、眾生顛倒、世界顛倒的成因

  卷八

  一、修證三摩地,滅除顛倒的成因,必須經過的三種漸次

  二、從凡夫成佛所要經歷的五十五聖位

  三、內分外分的妄習,決定了眾生六道中升墜

  四、十習因與六交報是地獄的成因

  五、十種鬼道的眾生

  六、十種畜生道的眾生

  七、十種人道的眾生

  八、十種仙道的眾生

  九、欲界六天

  卷九

  一.色界

  二、無色界

  三、阿修羅道的眾生

  四、總論七趣

  五、魔眾擾亂修行者的原由

  六、色陰區宇不應執著十種境界

  七、受陰區宇的十種錯誤認知

  八、想陰區宇的十種天魔

  卷十

  一、行陰區宇的十種外道邪見

  二、識陰區宇的十種偏差

  三、五陰的根本與滅除次第

  四、受持楞嚴經的功德

楞嚴經三大主旨  悟本體

  本性即是真如本性,即如來藏性。[悟]有三種:一解悟;二行悟;三證悟。

  1)解悟——即是始覺。於此覺中,了妄達真。[了妄]者,如了七處皆妄,一切世間幻化虛妄。[達真]者,如十番顯見,通達本有[真見之性]。此[始覺智]即見道位,於是悟中,行者觀念知見)改變、行為轉變,且此等轉變皆是決定,非如突然心血來潮,曇花一現,此即如《圓覺經》所雲:[即已成金,不復為礦]。是故非如一般之文字知解,乍現即逝;即如小乘之見道位,一切邪見、惡知見悉斷;亦如大乘見道位,決定一佛乘,不再履於凡外權小之徑,並於一切法,聞即信受、諦解。

  2)行悟——即明心見性。[明心]者,明心相也。心相者,即如大乘五位百法中所示之心王、心所、心不相應行等法,包括心所的善惡煩惱)等法自相、及相互間的關係,如何生起、如何修滅等。至於[心王],則了八識之體,諸識各自之體、相、用如何,以及其間互動條件本源。如是一一法皆明了者,乃得稱為真[明心]者,故六祖惠能師說:[明心號菩薩。][見性]者,即是見自本性,亦是見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此見性,常修道位,亦即[分證覺],即於六十位修證過程中,分分斷無明,即得分分見;是故《大般涅槃經》中說:[十住菩薩猶見不了了。]意謂:十住菩薩雖有見性,但仍不能了了全見,是故,於此位中,尚非現量境界,而仍屬比量智。

  3)證悟——此即[究竟覺],亦是證道位,即為現量智。是故當知,所謂[悟]者,絕非[神秘]、籠統概念,而是有具體之悟境、對象內容的。且悟前與悟後,其人之三業,必然轉變,有所不同;其轉變即:越加清凈庄嚴不貪染、有智慧。而且當然不會因為悟了,而言行乖異、反常狂妄、貪愛世間、恣行雜染(若如此者,則決非悟了,而是著魔,—般末世眾生愚妄不知,常以著魔為大悟!)

  持心戒:

  持心戒者,即是持佛戒。如佛在本經中說:[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一般的戒,都是指身口戒,不是心戒;而[佛戒]是心戒,故說:[攝心為戒],以攝心、攝念,令噁心、惡念乃至善心、善念不起,名為心戒,是為如來戒。因為既要修[佛定],而不能光持凡夫小乘[身、口]之戒——持此戒者,於其持犯,即不能說要具多少緣,且其事成就——如[前人命斷](殺生)、[離本處](偷盜)、[入胡麻許](邪淫)、[前人領解](妄語)、[咽咽得罪](飲酒)等——方結罪,只要起心動念有惡念,噁心生起,即是有犯,是故名為心戒。故欲修佛定者,須持佛心戒,持心令無殺心、無盜心、無淫心、無妄語心,才有資格修習佛定。至於持佛心戒,於本經中則包含兩大單元:

  1)四種清凈明誨

  其心不殺——不起殺心

  其心不盜——不起盜心

  其心不淫——不起淫心

  其心妄語——不起妄語

  2)三種漸次

  除其助因——除五辛

  刳其正性——斷除酒肉淫慾(包括正淫)

  違其現業——不緣六塵,旋元自歸

  如是持佛戒,身語意三業清凈,資糧具足,方堪修大定

  修大定

  此即所謂[全體起修]。所言[體]者,真如本體也,以悟得本體故,故得依此本體為[本修因](即[如來密因]),而進修首楞嚴大定。其次第為:

  1) 具信解——信解正法、無上法,尤其是真如法;如前說。

  2) 持凈戒——除在家者五戒、八戒,出家沙彌戒、比丘比丘尼戒之外,尚須依循四種清凈明誨、三種漸次,此則僧俗共遵者,如前說。

  3) 嚴道場——包括擇地、掘地、凈地、建壇、灑凈結界庄嚴道場(含如法安奉佛菩薩像法器、供具、庄嚴具,如幢、幡等)。

  4) 持心咒——先持大咒以為結界,再持咒心,以為攝心入定。

  5) 修大定——以持佛心咒,得與佛心相應,入佛總持,三密與佛相應,得佛三密加持,速入大定

  6) 破五陰——入大定後,以大定定慧力,破五十種陰魔;陰魔破故,即破五陰(五十陰魔即五陰各各有十境,五乘十為五十,故五陰總共有五十境);五陰破故,得度[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7) 證三昧——五陰魔破,即身證得三昧,究竟、堅固不動

  8) 證圓通——證三昧故,以三昧力照破六和合,復歸一精明,無復根隔,內外圓通,諸根互用,身心無礙,理事無礙,是名圓通

  楞嚴法門之精要,一言以蔽之,即是楞嚴三昧。雖然其他經典也講種種三昧,甚至三昧修法,然而最完整、圓滿的,莫過於本經所開示的首楞嚴三昧。何以故?本經從開始修定前的信、解、悟、入之資糧位,到正行修行、證果,整個過程,其間修行者會碰到的種種困難、岔道(例如三界七趣)、以及困難的排除、岔道的避免,一一詳細解說,令你不會為內外障難所困不受邪魔留難,亦不墮為凡、外、邪、小,而一路直趨無上菩提庄嚴路。

  又,首楞嚴三昧,以密教言之,在本經中即是[本尊三昧],以是本尊所入之三昧故。行者若依法修習而入此三昧,即得本尊加持

楞嚴經講解
名稱作者名稱作者
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太虛大師楞嚴經講義慧律法師
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楞嚴經輕松學超然法師
更多楞嚴經講解
楞嚴入門知識
名稱作者 名稱作者
楞嚴經多少字?未知可以誦楞嚴經嗎?良因法師
凡夫可以學楞嚴經嗎?凈界法師楞嚴經》講什麼?凈界法師
更多楞嚴入門知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