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什麼是覺悟?佛教的覺悟是什麼意思?

uploads/content/2022/may/ee670a5c30752e534fdccb912c2fcf6b.jpg" />

覺悟是什麼意思?(佛教解釋)

  覺悟,即開悟智慧也就是世間種種現象真理的透徹了解,不為迷茫,非常自在、篤定、鎮定、有方向感、開啟真智。謂領悟佛教真理,以此指開悟的人,與執迷不悟者相反。覺悟智慧來源,我們人類最缺少的,最缺乏的就是智慧釋迦牟尼佛是覺悟者,徹底覺悟的人,我們人是還沒覺悟的佛,是未來佛。我們人和佛的區別在於覺悟與不覺悟,在於有智慧和沒智慧人類愚痴的人,佛是徹底覺悟的人他有智慧,而且是大智慧

  佛陀之所以能夠成為覺悟者,能夠親證趣向解脫真理,也正是通過不斷的觀察、思考和學習而來。佛在悟道之後的四十多年之間,將他所覺悟佛法傳授給苦難之中的眾生。當釋迦牟尼成佛之後,他內心看到的世界就是佛國凈土。看到的眾生平等的,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都是佛。這並不是佛在說謊或是在自我陶醉,因為佛陀的確已知一切眾生都具有佛的智慧、佛的本性,只是眾生自己尚未覺悟,乃是還沒有醒來的佛。釋迦牟尼佛說了四十多年的法,就是希望我們發覺自己本具的佛性

  顛沛於殘酷現實之中的人要學會通過佛法覺悟內心,以減輕人生的種種痛苦。唯有看破放下,才能自在;唯有解開心結,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以此放下解脫,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妄想,而達慈悲平等清凈超然的境界

各辭典對“覺悟”的解釋

  《佛學大詞典》對覺悟的解釋

  覺悟,覺醒了悟之意。即體得真理、開發真智。據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二載,覺悟乃是空無生無二,離自性之相。又六十華嚴經卷七(大九·四三七中):‘又放光明名見佛,彼光覺悟命終者,念佛三昧必見佛,命終之後生佛前。’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大四四·二五八中):‘雖於粗念住相而得覺悟,猶自眠於生相夢中,覺道未圓。’由此可知,覺悟有自了悟與從他而覺醒之別,其覺悟程度亦有深淺不同。[六十華嚴經卷六、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六]

  《俗語佛源》對覺悟的解釋

  覺,梵語菩提bodhi,鳩摩羅什譯作“道”,玄奘譯作“覺”。“覺”有覺察、覺悟兩層意思:覺察即察知惡事,覺悟開悟智慧佛家說:會得真理以開真智為“覺悟”。隋·慧遠《大乘義章》卷二十:“覺察名覺,如人覺賊;覺悟名覺,如人睡寤。”同書又說:“既能自覺,復能覺他,覺行圓滿故名為佛。道言自覺,簡異凡夫,雲言覺他,明異二乘,覺行究滿,彰異菩薩,是故獨此偏名佛矣。”

  中國先秦原有“覺悟”一詞,見《荀子·成相》:“不覺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意為醒悟。然而此詞廣泛流行,乃在佛教傳入以後。《隋書·經籍志》載,釋迦“舍太子位,出家學道,勤行增進,覺悟一切種智,而謂之佛。”所謂“佛”,就是完全、徹底的覺悟者。後謂認識以前的錯誤為“覺悟”。如魯迅《而已集·革命時代的文學》:“至於富於反抗性,蘊有力量的民族,因為叫苦沒用,他便覺悟起來,由哀音而變為怒吼。”今常指政治方面的認識水平。如:政治覺悟、革命覺悟。(李明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