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第五十六章)01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五十六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五十六章遠峰不近看01

  《宗鏡錄》第四十四卷,正式談到『止觀』的問題。止觀是一切學佛修道用功的基本道理,不論用何種宗派,何種方法,都包括在止觀中。止觀的成果是定慧,由止得定生慧。

  上次根據《宗鏡錄》的文字,把『止』講完了,文字上立刻轉到『觀』的部分。老實講,把止觀作用修持方法,在理論上完全認識清楚了,不管修顯教凈土密宗禪宗,乃至修外道法門都有辦法了!問題是一般修持者對止觀正見不太容易把握。

  我們首先說明止。

  『止』的梵文是『奢摩他』;『觀』的梵文是『毗缽舍那』。有些唐代翻譯的經典,認為中國文字用『止觀』二字,意義表達不清,因此直接翻譯梵音奢摩他、毗缽舍那。不過,這麼一翻,大家又更不容易了解!

  止,以中文意義而言,就是如何把心念思想靜止下來。今天很多同學跟我討論到這個問題,所以再提出來仔細研究。

  大家學佛或做功夫都想得定,如果認為打坐就是修定,基本觀念錯誤!打坐不過是修止現初步練習修止的一種方法而已!並非打坐就是定。什麼是定?不一定打坐能得定,站著講話、跑步、在空中翻筋斗都可以定。並非打坐心入定。如果把打坐、或者打坐睡覺叫入定,那真是自欺欺人!坦白講,打坐也不能跟『止』劃等號。

  大家打起坐感到最困難的,就是思想意識停止不了,因此想盡辦法停止思想意識。這在基本上就犯了極大的錯誤!我們要曉得,人的思想意識停止不住的,世界上第一等笨蛋才幹這些事,連第二等聰明人都不做,何況第一等聰明者。要把自己思想意識定住在一點,做不到的,這是什麼道理。我經常跟大家說,心理作用同力學原理是一樣的。譬如捏拳,捏的愈緊愈痛愈難過,就想趕快放鬆。因為向心力過強,離心力必隨之而起。為何一個東西捏緊會爆炸?向心力到達極點,離心力便起而爆炸。所以,想要把念頭空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愈阿彌陀佛,陀佛阿彌事情就跟著多了!一下子想到茶葉沒有買、那件衣服沒有洗乾淨、那個人欠我十塊錢……什麼都想起來了!你如果不想把心念壓緊,什麼都想不起來。然後,你有時候想,認為自己方法很高明,什麼都不用,既不念佛也不念咒、也不做什麼,只是靜坐、空啊!你哪裡空得了?愈空,離心力一大,向心力集中,你越想空,越空不了,什麼事都想起來。你真空了,一定看得很清楚。譬如大家看房間里的某樣東西,被桌椅擋住看不清楚,搬開桌椅,房間一空,什麼都看清楚了!哪裡有一點臟的、黑的,清清楚楚,那是必然的。

  所以,不明白此理,拚命用功心念,想得止得定,如何靜得下來?佛法叫我們莫妄想、不起分別,沒有錯,但是大家搞錯了!以為不想是把念頭壓下去什麼都不想,註解錯了註解錯誤佛法沒有關系。如果把念頭壓下去叫不妄想,豈非死人!那何必修佛,修死不就什麼都不想,再不然變石頭人,石頭木頭不會想。

  所以,基本上這個道理要弄清楚。佛叫我們不妄想,而我們想求得定、想求靜下來、想求空就是個妄想。因此大家盤腿用功,可以說此人在那裡妄想,想成佛、得定的妄想擋住了一切。

  那麼,如連這個妄想都不想,我們如何能得止呢?佛經叫你止,修止入門;至於怎麼樣修止,查遍了佛經也沒有對止多作定義。

  這剎那不就是止嗎?

  中文對止的解釋就是停止,其實止很容易達到。譬如大家盤腿打坐,兩手放好,這樣子就已經是止了嘛!為什麼?兩條腿不跑步,兩只手不再玩花樣,嘴巴不講話眼睛開也好,閉也好,不隨便張望,不要理自己的思想,你感覺一下,已經止了!你要認識這個境界,就在這個情況下就是止!佛罵人頭上安頭,人本來有個頭頭上安頭,豈不多餘!一個頭已經夠累,兩個頭很辛苦耶!你說思想還沒有澄清,佛經說譬如一杯濁水剛開始擺好,水仍然晃動,只有慢慢等它靜,泥渣沉底,水乾淨了!

  一般人念咒子,或者用現想、念佛求止,往往是自已在擾亂,止不了,這個道理要認清楚。

  初步學止,先求身的止,五根不動,而意根未停,慢慢轉過來。大家注意!身心不是止得了的,是觀,唯有觀才能止。不管修密宗或顯教哪一宗、哪一派,學佛修道者多,成道者少,是理上不清楚,因此功夫不上路。大家坐起來都忙得很!忙著與心意爭斗,想把心意搞下去,於是越搞越忙,修了六十年,你忙了六十年,看起來很清靜在那裡打坐,實際上也夠忙了!

  注意!念頭不是止止得了的,念頭是靠觀來破的。老實講,全部佛法就是一條路:『止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