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疏鈔新白話版36

  問:下品之外,又有胎生,是實有的嗎?答:表信力不堅定,實際沒有胎生。

  所謂不是胎生,大本《無量壽經》說:「佛告訴彌勒:『如果有眾生,修種種功德,願生極樂世界,但不了悟佛智,志意猶豫,臨命終時,才後悔自己的過失。因此往生,才入邊地,見到七寶城,就便止住,在蓮華中生,也有自然快樂,如忉利天。只是在城中經過五百年,不能見佛,不聽經法,有這樣的苦,所以名叫胎生,不是實際如人間的胎育啊。』」又說:「如國王,那王子犯法,幽禁在內宮。住處華麗美觀,層樓殿宇,裝飾奇珍,寶帳金床,服御用品,全都豐富齊備。而用閻浮金鎖,系住兩腳,不能自在。」就是胎生的比喻啊。又說:「如果認識本罪,深深懺悔,求脫離本處,就能前往無量壽佛處。」又《菩薩處胎經》說:「西方距離這閻浮提(娑婆世界)十二億那由他,有懈慢界,國土七寶快樂無比。發心要往阿彌陀佛國,而染著這個地方,不能前進。」也是疑城邊地一類啊,這樣的都是由於信不深切。

  問:既然說七日,那《無量壽經》說臨終十念,只是瞬間罷了,怎麼能往生?答:正是因為一心不亂,如《大智度論》中說的。又因為自力他力,如《那先經》中說的。

  《大智度論》說:「臨死少許念佛的心,怎麼能勝過終身的行為業力?回答說:『雖然時間少,但心力猛利。這最後的心,名叫大心,應當知道就是一心不亂。』」《那先經》說:「王問那先:『人生造惡,臨終念佛,能生佛國,我不信這話。』那先回答說:『如把大石頭,放到船上,因此不沉沒。人雖然本惡,因為念佛,不墮地獄,而能往生,也是如此。』」就是自己的心力,佛的願力,交互作用成就的啊。

  問:既然說往生,以前的人又說「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是有生沒有去。現今說往生,二個含義相背?答:因為生到自心,所以不去而去,名叫往生,如《華嚴經》中解脫長者說的。

  《華嚴經》的重重法界,不超出一心。《楞嚴經》的十方虛空都在你心內。這就可知極樂世界往生,是往生自心。心沒有界限,就沒有西沒有東,去到哪裡?看那穢變凈,舊變新,離一得一的狀態,似乎有去的地方,名叫往。哪裡是從這裡向那裡,如世間經過城鎮的往呢?所謂解脫長者說的,《華嚴經•入法界品》中的解脫長者說:「那如來不來這裡,我不去那裡。如果要願見安樂世界彌陀佛,隨意就見到。」既然說隨意,就是不越一念而生極樂國。所以知道看那生的狀態,名叫往生。實際沒有往,不往而往,不妨說往。究竟來說,不但沒有往,也沒有生。不生而生,不妨說生。

  問:兜率天的內院,以前的人也願往生,現今為什麼偏要開示往生極樂世界?答:因為難易不同,境界的勝劣不同,主要的師資不同。又問:勝蓮華世界,超過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去?答:極樂蓮邦在近處,不應求遠處。

  問的意思是彌勒菩薩現在也在說法,內院也清凈莊嚴,但不求往生這是為什麼?答有三個意義一是因為難易不同。凡是生到兜率天內院的,必有智斷煩惱功德,堪與聖流相比。不像極樂世界,只要求往生,凈念成就就能如願,不論惑業斷沒斷。昔日玄奘大師說兜率天內院容易往生是因為兜率天離人世近,可計算由旬。極樂世界娑婆世界遠,經歷很多佛的剎土。他是論地,不論因。現今論因,不論地,意義各有取捨。但從根本上論,玄奘大師是為當時一類的根機,這部阿彌陀經》是萬世常行的大道罷了。二是境界勝劣不同,兜率天內院不超越三界之中,極樂世界超出三界之外。極樂世界的疑城,尚且沒有女人。兜率天內院外面的天界便有五欲,所以說下品下生還勝過天宮啊。三是主要的師資不同,阿彌陀佛是圓滿萬德的果位,已證如來彌勒菩薩是一生補處的尊者還在等覺位。經上說:「其中多有一生補處。」那彌勒菩薩正在與觀音菩薩大勢菩薩,一同侍奉在導師的旁邊,叫做師資啊。所以見到阿彌陀佛,就是見到彌勒菩薩。見到彌勒菩薩,未必見到阿彌陀佛啊。又古德有說:「先往生西方凈土,後參加龍華法會。」也很有道理。偏要求極樂世界,不也應當嗎?所謂勝蓮華世界,詳見前面壽命文中講過。現今說《華嚴經》較論國土時,娑婆世界的後面,就說極樂世界。遠了又遠,直到百萬阿僧祇世界,才說到蓮花世界。那麼極樂世界是鄰邦,勝蓮花世界很遠的地域啊。比如越地鬧飢荒到吳地找吃的,抬腳就到吳地。捨棄吳地不去而去遠遠的燕地秦地,也太糊塗了。

  問:見有一念佛的,臨終未必往生,為什麼呢?答:因為一生念佛,未必是一心念佛。

  悠悠散散之徒,一生念佛,所謂雖然不懈怠也不精進,未能達到一心,所以不能往生。如果真實用心,沒有純一,雖然今世往生,也種下往生的因,必定在來世成就三昧而能往生極樂世界。如《梵網經》說:「不得戒,而得增益受戒。」宗門說「才出頭來,一聞千悟」的就是啊。不要借口說:「某某念佛,徒勞無功。」於是誹謗聖教認為不值得信。

  按理說,自性無形,是不顛倒的意義自性無垢,是往生極樂世界意義

  六祖說:「我有一物,無頭無尾,無背無面。」那麼求正相尚且不可得,還有什麼東西名叫顛倒?《般若心經》說:「是諸法空相,不垢不凈。」那麼求凈相尚且不可得,還有什麼地方娑婆世界。不顛倒處,全身坐極樂蓮台。顛倒才生起這一念就住娑婆國土自心就是凈土凈土就是自心,西方離這裡不遠。

  (44)結勸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所謂是利,就是指前面說見佛往生。所謂此言,就是見到這個大利,所以說這一心持名的話啊。不願往生的人,就辜負了佛的勸說。這是第二重勸。

  沒有利益的話,佛是不會談的。持名就能往生對於眾生大利益,所以佛才說啊。因為自己能往生這是自利往生極樂國後,聽法得道,還能廣度無量眾生這是利他。具有這二利,所以是大利。所謂第二勸,就是初說眾生聽了,只是聽到極樂國的莊嚴勝妙,所以起願樂,但沒有說明如何往生。這裡說明緣由,說一心持名,佛來接引,於是往生極樂,那麼願應當更真切,所以二勸。

  又說大利,反顯不願往生的害處,是開示欣求極樂厭離娑婆啊。

  這娑婆世界修行,是多劫的升沉,不能解脫。這裡稱名念佛往生,就登上不退地位。比較那利害得失分明如看指掌。利就是諸樂,害就是眾苦,所以應當欣求極樂厭離娑婆

  又所謂我說,正說明佛是無問自說。

  見到這個大利,急忙指出來,恐怕眾生遲遲耽誤失掉大利,所以不等別人請問啊。

  按理說,那麼自性具足,是利的意義

  看看自性,缺少什麼事?靈知本體上,阿彌陀佛聖眾始終在現前。常寂光中,極樂凈邦沒有什麼時候不去。奈何佛見到這個利,眾生盲人佛說這個利,眾生聾子。雖然勞煩佛的金口宣揚,必須親眼見一回才信。

  33交引佛言令斷疑惑

  有二部分,(11)明佛同贊,(22)釋經應贊

  (11)明佛同贊

  有二部分,111本佛贊,222他佛贊

  111本佛贊

  【舍利弗,如我今者,贊嘆阿彌陀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承接前面不只是我見這個利而說這話,也是十方諸佛同見這個利而說這話啊。所謂贊,就是稱贊。所謂嘆,就是感嘆。所謂不可思議,就是前面說的「我見是利」,這裡極力說那個利不是尋常的利啊。經文有三轉。一不是無益,所以說利。二不只是事福的利,所以說功德的利。三不只是功德的利,所以說不可思議功德的利啊。這樣的贊嘆,不是偶然的。

  所謂稱贊,就是稱揚贊美阿彌陀佛的廣大功德讓人歸信啊。所謂感嘆,就是感激嘆息,這個法門人天希有,歷劫難逢,令人悲喜。所謂喜,就是歡喜聽到了。所謂悲,就是悲傷聽到太晚了啊。不可思議,是這部阿彌陀經》的原名。含義見前面的序。所謂經的名字不可思議,正是因為彌陀佛,有這不可思議的大功德啊。所謂文有三轉,就是利益有很多,展轉深廣。最初有事福的利,修事相上的福,是世間的因,這是小利。二是功德的利,是出世間的因,這是大利三是不可思議功德,是出世間的上上因,這是大利中的大利。因為功德雖然勝過事相上的福,其中又分勝劣。有可思議的,有不可思議的。這裡是不可思議功德啊,所以在大利中,又稱大利

  不可思議,如《音聲王經》中說的:「那安樂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議神通現化,不可思議。如果能相信這樣的事,可知這個人不可思議。得到的業報,也不可思議。」又依正因果,四個方面都是不可思議

  這不可思議分為四種一是施法廣大功德,就是無量壽,無量光,三寶品種種等。二是神化周遍功德,就是水鳥樹林,都宣說妙法衣食服用,受用自然眾生都具有相好神變等。三是信受宿根功德,就是難信之法,能信受的,是過去世修過無量善根等。四是果報難勝功德,就是能夠往生,能夠加入上善勝會,就證得不退轉地,畢竟成佛等。都是超越常情,所以說不可思議。如《金剛般若經》說的「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就是啊。所謂依正因果,依的意思是凡聖同居土就是常寂光土,正的意思是應身就是法身。因是七日功成,是謂一生不退。也是超越常情,所以都是不可思議啊。昔日英法師,曾在東都洛陽講《華嚴經》四十遍,因為進入道綽禪師凈業道場,深入三昧,感嘆說:「自恨多年在文字上空忙,徒勞身心罷了,哪想到念佛不可思議。」

  按理說,那麼自性離心言相,是不可思議功德意義

  《大乘起信論》說,這心從本以來,離心緣相,離言說相。所以舉心就是錯,動念就是背離,沉滯文句就是迷,執著言語就是喪,那麼應當怎麼辦呢?縱然是閉口不言忘掉機緣,依然墮落無記,這就是不可思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