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止?
加拿大的卡爾加里塔高190.8米,總重量10884噸,地面以下基礎重6349噸(60%)。這說明,最偉大的建築都有最堅實的基礎。正如偉大的建築需要堅固的基礎一樣,修習禪定也要建立在一個堅固的基礎之上。而這個基礎是什麼?是修止。修止的方法是作意與數呼吸。而我將之融合稱為——意數呼吸——用意象去數呼吸的意思。
要想更深入地理解意數呼吸,首先就需要看一下:什麼是作意?什麼是數呼吸?
什麼是作意?(本人所述均為提取佛學中精華為實用)簡單說:作,動作;是一個有指向的動詞。意,意象;心中所現景物。作意,就是用一種指向的力量(心力),去清清楚楚在大腦中產生一個景象的意思。當你不斷地去在腦中「製造」一個景象時(如同通過不斷舉啞鈴而擁有強勁的臂力一樣),你就會逐步擁有能夠清楚的去注意」一個意象,而使這個意象在大腦中保持較長一段時間的能力。觀想、冥想都屬於作意的一種形式。
觀想是努力地在腦中想像出一個佛像、或者菩薩像(觀音菩薩)。藏傳佛教多為想像出自己所崇拜的「活佛」。觀想的要求是:要從菩薩的發冠、面部、軀體服飾、手印等,都要觀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比如觀想綠度母(頂圖):頭戴小五佛冠,一頭二臂,全身青色,纖細而美麗。右腳向下伸,右手靠在右膝上,掌心向外,施與願印,且手持蓮花;左手持一支盛開的蓮花,蓮花上有兩朵蓮花,一朵未開,一朵半開。(右手的蓮花是全開)觀想綠度母白色的蓮花座,移到修行者頭頂梵穴放射白色的光明,進入修行者全身,消除黑業。
觀想必須十分用「心力」否則很難有成就,因此觀想的用處是,通過觀想將一個人的心意固定在一個地方,進而使得心意得到集中。
什麼是數呼吸?為什麼要數呼吸?
簡單地說,數呼吸自古以來就是集中心意非常好的方法。佛法稱為「安般守意」。安般意譯為「出入息」,即呼吸。「安般守意」即是用數息的方法,令浮躁不安、思慮過多的心意平定下來。天台宗的智覬大師由此精練出「六妙法門」的方法。《六妙法門》開始不受眾人的認同,其後人們逐漸感受到窮其一生的精力研修三大部(《妙法蓮華經玄義》、《妙法蓮華經文句》、《摩訶止觀》)、五小部(《金光明經玄義》、《金光明經文句》、《觀音玄義》、《觀音義疏》、《觀無量壽佛經疏》)尚難領悟,更談不上依法實修。所以就都轉向了簡約的《六妙法門》。
然而以上修習方法由於帶著沉重的各種「負擔」,所以修習起來猶如「陷在沼澤地里而舉步維艱」,很容易讓人們心身疲憊而終無所獲。
總之簡單說,因為呼吸是一個人只要還活著就會存在的、不間斷的、十分有規律的(而且還不花錢、不費氣油的)出現的東西。所以如果將「心意」集中在呼吸上時,就容易讓人不間斷的、持續的集中心意。就這麼簡單!
在金庸的《笑傲江湖》中:風清楊傳給令狐沖的絕世武功——獨孤九劍時,將最高秘訣說的清清楚楚:「靈活掌握,變通應用」。在此類武俠小說中,你可以看到:大凡武林奇才都是如此的「靈通」。武俠中的神功當然都是假的,是逗你玩的,但是「變通應用」的概念,卻是現實各門各技中(木匠、科學發明)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佛祖傳下來許多的法門,就是出於要適合不同的人進行修行的。而有些法門是需要後世驗證的。比如,一開始,佛祖提倡「白骨觀」,後來佛祖發現有些人會「太深入」造成厭世自殺的結果。所以白骨觀就只限於佛門內部極少數人用來修行的法門了)。
在修習禪定方面,你需要極高的洞察力與修為,敢於突破,敢於舍棄,敢於創新,才能將佛法的「精華」提煉出來。本人的科學禪定是不斷「撞南牆」撞出來的。
(此圖冰凌花)
1999年的早春,我調心於山林中。看到許多的冰凌花從雪地中盛開。有所感悟,即作詩一首:「晶瑩冰凌花,耿耿鮮艷開;冰雪鎖不住,畢竟報春來」。意指我的努力,最終會戰勝死亡,我的生命會有如冰凌花一樣突破嚴寒「耿耿綻放」。在我的心中充滿著希望,充滿著突破固有觀念的強勁的力量。你以後會看到:我的很多「套路」在佛學中好像講不通,在各種理論中跳來跳去。實際上都是融會了本質的、實際有效的東西。
非常簡單:「觀想」的關鍵是:心力有用「勁」之處(舉一次啞鈴)。數息的關鍵是:可以持續進行「用勁」(持續不斷的舉啞鈴)。將「作意」與「安般守意」結合起來就創造了神奇。
如何結合?很簡單,就是將數息要訣和觀想要訣結合起來就可以了。
數息的要訣是:「一呼一吸為一息(一般記吸為息),就在心中計數為一次。從一數到五,在從五數到一。如此循環往復。」在數的過程中,一旦感到有數「走神」時,即從頭開始數起。通過數數,這樣心意就容易得到集中(同時也容易讓人睡覺)。觀想的要訣是:「想像出一個「真菩薩」,然後把菩薩觀想得清清楚楚。」以此來集中心意。
融合後的意數呼吸的要訣是:每一次呼吸都要觀想眼前約兩米處「憑空」而出現一個水晶球(可以實際地去掛一個水晶球)。隨著呼吸從一個計數到五個。之後隨呼吸而倒過來數——每一息都消逝一個,直到完全消散。如此循環往復。一旦有意數得不清楚的地方,即從頭開始數起。
而最為關鍵的是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數意象而不是數數字,即是意數。什麼是意數?打個比方:你到非洲去旅遊,一位原始部落的人要向你說明他家有五頭牛。由於你們的語言不通,所以他會怎麼說呢?他會用棍子在地上畫一頭牛,然後再畫一頭牛,直到畫上五頭為止。在他的腦中所呈現的是一個擁有「這麼多」(5個)的意象,而不是數字。而你接收到的一開始也是「這麼多」的意象,然後才轉化為數字。所以我們數的是意象——是通過觀想而得到的「水晶球數目」的意象。就是說,你要讓每一個水晶球停留在你的「心意中」。例如,數到5個時,你心中是有「●●●●●」的意象而不是數字(數字的概念要在你的腦中消失)。數數字,容易導致「自動化」的數,所耗心力不足,難於集中心意,也很容易睡覺。
第二、心意定位於體外而不是體內。我們將「心意」放在「體外」,也就脫離了身體上的一切干擾。
第三、觀想水晶球而不是佛像。
第四、最為關鍵的是我們要的是更清楚、更清醒,而不是更模糊、更沒有感覺的「空」。意者,心上立著一個日也。就是在正午的太陽光下看東西會清清楚楚的意思。作意實際上就是讓你清清楚楚地去「作出」一個「意象」出來。許多人不明白,結果就南轅北轍,固執地去作出一個「虛虛幻幻」的、模模糊糊的境界出來,認為那才像個「空境」。這是完全被錯誤的理解給錯誤的引導了!就比如說「坐忘」。很多人看了幾本書,就開始胡亂想像。想取巧,就用意像去想像這麼一個「坐忘」的境界,結果真的「製造」出了一個境界,可惜那是假的。最終結果一定是「坐亡」(坐亡:就是走差路而永遠不會入定的意思)。
什麼是「坐忘」?坐忘是到達了一定階段後,眼前不見床位、佛像、物品為標準的一個心意狀態。實際坐忘很容易理解。比如,你在專心的看書,而你母親過來叫你吃飯,結果叫了兩聲,你都「聽而不見」。這叫做「看書忘」。而那個叫「坐著忘」。差別是「坐著忘」當然要比「看書忘」高出許多個「心力能量級」。就如「量變引發質變」(比如:水溫超過100度或低於零攝氏度,就會導致「態」的轉變——氣態或結冰)一樣,當「心力能量級」到達一定的「度」時,就會出現「心」的一個「態」的轉變。所以佛學中的「坐著忘」和「看書忘」有一個質(本質是一樣,是量變引發質變的質)的差別。總之,一切的一切都要更清醒,更清楚,更明白。千萬不要去「製造」一個什麼「空境界」。
信解受持,如是漸增。如果你能夠在10分鐘內意數呼吸可以數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不犯一次錯誤時,你的基礎就打好了,就可以進入下一段的修習了。
下一階段是什麼?即「覺空入定」階段,那才是真正在訓練「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