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越: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

菩薩契經》中雲:「欲速得無上真實圓滿菩提佛果者,當修學殊勝意樂菩提心。」

因為菩提心能去除眾生的業習。

大乘竅訣經》中雲:「何人生無垢無上菩提心,彼斷絕一切惡趣與八無暇,此人通達修持人天之道,不成盲聾,諸根具足。」

《入行論》雲:「無量眾生依於此,順利能獲最勝樂。」

菩提心者是對一切諸佛如來供養,一切惡趣皆能得到解脫,獲得殊勝寂滅無量不可思議功德福報

發心是為利他而發心,非為我發心,亦非不為我而發心

四無量心是發菩提心的重要內容

慈心對境的眾生無有痛苦

願悲心對境的眾生具足安樂

願喜心對境的眾生不離歡喜

願舍心對境的眾生捨棄瞋恨生平等性。

四無量心發心發願的基點皆是利益一切眾生這是菩提心核心,是菩提心能夠解脫一切眾生痛苦、證悟菩提成佛的根本。

菩提心本來解脫眾生本來具足,我本來解脫

本來解脫和發菩提心,如同告訴一個人你本來有眼睛能夠看到光明,不過眼睛當下被掩蔽住了,把掩蔽去除,立刻可見光明,你本具足光明眼睛

一切眾生菩提心功德供養亦是如此。

四無量心的無量,是無窮無盡大的意思,不可意度。

慈心修法應對境觀一切眾生而生慈心

喜心則隨喜一切眾生歡喜而修喜心。

悲心則應對境眾生具足安樂而生悲心。

舍心則對境眾生捨棄瞋恨而入大平等性修舍心。

問:為什麼慈、悲、喜、舍都是對境眾生幸福快樂安樂境,而不是對一切眾生堪受生死輪回之苦而生慈悲,不是為他成就而修舍我之心,不是依眾生得樂解脫而生喜心呢?

答:四無量心是指證悟了的諸佛無生自性、無有自性,只有本覺自性的實相,而未從我自性、能生所生和未證悟的世俗菩提心而發。菩提心是以無我的理趣建立起來的,即依灌頂和對一切諸佛清凈生起信心,從自相續中自顯現出來的四無量心。

以分別來說,是因緣而生緣起眾生緣起的一切法的法性的四無量心。

緣起眾生清凈安樂的,如同佛見一切眾生本自解脫,本自清凈安樂

菩提心非「我」發,其中沒有一個「我」字,亦非沒有一個我。這就是從理趣見地修法根本上破掉了我執。大圓滿的一切修、行、果都是依此見地建立起來的。

緣起的一切法是法本空性,緣起的法無自性、本自覺性、本「基」實相性,而非是從分別意識心、執我與眾生分別有相、不凈相而緣起的四無量心而發起的菩提心

菩提心、四無量心與你本來一體,不因你發而存在、不發而不存在,一切眾生本來具足光明菩提心、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由四種緣而產生。自性存在的佛或佛界,稱為因緣教授四無量心的善知識,稱為阿旺貝桑增上緣;各自現前的對境,稱為所緣;了解修四無量心的利益不修過失、修過去的因等為無間緣。

四無量心的理趣首先是平等性,即我與眾生諸佛平等性。大平等性中,無我、無眾生、無諸佛差別即從此入手先修舍心。如果未建立起平等心性,其餘的三無量心就難以起修了。

問:四無量心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答:四無量心的內容,即舍、慈、悲、喜四無量。

四無量心中的舍無量心的理趣是:無始劫以來,我們可能傷害過其他眾生,其他眾生也可能傷害過我們,現在應捨棄瞋恨怨敵,對一切眾生都無貪、無瞋,生起平等心,將任何人觀為不親不怨者,發心息滅親怨為主的一切眾生煩惱心,永遠不再生貪瞋之心。對境觀修,所現前一切眾生影像幻化一般而顯現,自性不生,無有真實意,於此境中安住。如此修習,可以破除我執和分別意識心,得證量增長,安住在寂滅中,去除阿賴耶識的業習染垢,自成明空雙運。

通過舍心的修習,能對一切眾生起平等性,如敬愛父母一般,對一切眾生父母想而觀修慈無量心。若見到不能安樂眾生發願使他們暫時獲得安樂,究竟獲得解脫,證悟涅槃。無論見到任何眾生,皆以滿心喜悅、無限憐愛之情觀想利益他們。

慈心對境的眾生是地水火風空識界集聚而產生的,觀想粗大的物質化為微塵,極小微塵意識觀想虛空一般不實。

問:為什麼把我意識眾生所處的物質世界的粗大有漏皆觀成虛空呢?

答:因為眾生顯現時身體無論多大、多小,任你怎麼想都沒有界,你不能把眼前這個人身體的高低、大小看成實有。實有就是執著,而應幻化為虛空意識的能依所依也一樣,不可見、無有真實性。所以,不生起我與我所能見的一切有境相,此本體都為空性。自己生起慈無量心的同時,就證悟了眾生無有自性無我本體境界

慈無量心所證的果,將使一切眾生生起歡喜心。自己見到眾生時,也是心情舒暢、心生快樂

觀想曾作過自己深恩父母的一切眾生,為了我而造了種種罪業,如今正在遭受三惡趣之苦,實在可憐。我應當盡全力拯救這些苦難眾生,應當思維輪回中的眾生雖然受苦卻不知道從中解脫方法

雖然善知識救度過許多眾生,但仍有很多眾生無緣所聞解脫之道。如今這些受苦的眾生,往昔都是我的父母親友,這些未明白又無依無靠的苦難眾生實在應救度。努力思維觀想,願我的一切安樂善根成熟眾生身上,從而使他們遠離痛苦,恆時享受無量安樂

從一眾生到一切眾生修悲無量心,達到究竟時,對於受苦的大眾自然而然會生起難忍之心

修悲無量心,應從有緣悲心開始修習,然後再修習無緣悲心。在定中修習,定中無有一分別眾生,一切如陽焰顯現,如水一般,無有實性。

修悲無量心之果,能獲得有損害他人之過失之罪眾生的心平安成就解脫

若見到安樂眾生,則觀修喜心。修喜心時的觀想是從一位安樂眾生到一切眾生對於他人的圓滿無有嫉妒,生起歡喜心,即是修喜無量心的證量。

觀修喜無量心對境的一切眾生,也是無有而成幻化顯現。

通過修習喜無量心,以實相使身語意證入究竟,不為一切聲聞、緣覺所束,以此能獲得無上圓滿的決定意。

以上是四無量心的修持觀想、對境、驗證和證量。

四無量心的觀修如此殊勝,將一切眼見的境和人都觀成無實而幻化為虛空,自己亦明凈虛空。先以分別心緣起,再進入定中觀,就是安住。

菩提心、四無量心是根本,能清凈平等性。而平等性是一切法建立的所依。行菩提心要修六度萬行。

六度般羅蜜的功德甚大,有廣大、廣義、清凈、無盡四種

六度萬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問:了解了出離心、本覺心、四無量心和菩提心,明白了修行不能生起正覺受和沒有生命沖動原因解脫心即出離心不夠,菩提心願力不足。我過去修持解脫,只顧以我為中心、依法而修,少有觀照社會、他人。現在多少清楚了是我執的問題,了解了我和一切眾生同一體無離合。平時觀修四無量心非常重要,如此觀修,阿賴耶識才會松動,我執才能化掉。但還是所學佛法的名相、知見不成系統,與平時的修習聯繫不起來,如「空」、「性」、「體」、「覺性」、「圓覺」、「本明」、「六識」、「阿賴耶識」、「心性」、「法性」、「如來藏」這些名相與自己的修持好象是兩個東西很難生起受用。如果以這些名相套到自己的修持上,覺得這是執著念頭更多,心更亂,無法清凈下來。破我執還明白,但破法執就含糊了,我與法到底是什麼關系,如何依法而修?是我修法還是依法而修我?我與法是一體的,還是異體的?初始修時,是否要借假還真,當到達現量一體無二的時候,就無所謂我與法的分別了?

答:佛法教法很多,但都是一個整體。漢傳佛教中有天台華嚴凈土禪宗禪宗中有北宗、南宗,藏傳佛法中有寧瑪、薩迦、噶舉、格魯,每一教派又有許多分支且各成體系。東密傳承中,也有許多教派,每一派所依的教理有所不同,有持唯識宗的,有依中觀見的。中觀見有大中觀和了義中觀。雖同出佛的教法,但所持見的次第和對於生命本源(本體)的認識各有不同,故修法和觀修上的差別就有大的差異。九乘次第就有層次上的不同見地和不同見地所延伸出來的觀修、行持方法理趣的不同,故有小乘大乘三共部、下三部瑜伽三部和無上瑜伽三部。

但不論什麼體系,所有教法不離「基、道、果」而建立。「基」,即本基;「道」,即修道、行持;「果」,即為證果、得果。

修道和證悟的菩提境界、證量,非能以世間分別意識語言表述、度量。一切言語思維分別表述、顯示都無實義。修持中,一切顯現、一切法、一切證量、一切境界,包括生死涅槃都是本「基」的顯現、幻化,一體無離合,無有分別,無有一剎那的分離。分別表述、展示,都是方便之說。

眾生在因地,即在凡夫位時的體、性、相、用顯現的境界為心識,無明和相法的分別自性執著能所二取相以為真實執著貪、瞋、痴、慢、疑、無明妄見的慾望。雖然如此,亦是本基所顯現。所謂煩惱菩提是指這一切幻化皆是作用出來的境界境界無有實體、實相,實相無相,所以為幻化之相,看似掩障住了心性空性、覺明空性智,而實無蔽障,因為此無明業力習氣、阿賴耶上的八聚識即分別意識執著慾望的貪、瞋、痴無有生處、安處、住處、滅處、去處,故實不存在,只是當下的境界剎那生滅無常不生不滅,皆為顯現,如同天上的白雲飄來盪去自顯自滅,無有真實相、真實意。修道位的體、性、相、用所顯現為心的智性,無分別性,而心性體性顯現為空性,所謂自性相空。

此空是空非空、有非有,非是空相的空,也非是空與有的空。此空可以理解為本解脫,當下自在,無束無縛,是一切萬有,又是一物不存,是一種境界,為無自性空,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空。寧瑪派大圓滿在修上無取無舍、無修無證、無斷無得,安住在本覺心性空上,明空雙運,究竟解脫。在修道上所顯現的一切境相、智相,亦為幻化無實,證到了阿羅漢、初地到十地菩薩也只是次第和證量境界概念而非是實相、實體,亦非達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正等正覺的究竟地。修習的相和用是無相、幻相和任運(方便),有學道上一切修法都未出任運。只有到了無間道,脫離完成了最後的所證,才是超越了任運,達到隨緣示現境界、證悟菩提的果、成就涅槃果,是證悟了本基、如來藏、菩提心。雖然眾生在本「基」上與佛的法、報、化三身一體無離合、佛性空性無二,但未證到現「基」三身、證悟法身空性、成就報、化二身前,仍是無明眾生,仍依無明執著能所二取相的法相實有的境界而生死輪回、究竟解脫、究竟解脫非是時間、空間的概念,而是在本基上從來就未有輪回涅槃的實相,輪回涅槃亦是幻化無實的,還是不能脫離輪回之苦生生輪轉,受輪回之縛。諸佛證悟菩提成就涅槃即是明覺雙運,心、阿賴耶即是如來藏、菩提心光明心生本覺空性、明性與法界光明一體無離合。而相上顯現的智境非是眾生的分別心的色相、分別相。用上是應一切眾生生命的緣而合和示現,也稱大悲光輝如來藏周遍即悲智雙運,仍不出本「基」、如來藏、菩提心

問:通過以上基、道、果的簡略介紹,清楚了許多。能否結合佛法中某一次第的案例做一個實際修證的講解呢?

答:就結合般若波羅蜜多做一介紹。般若智慧,是究竟成就涅槃智慧。從一個凡夫到證悟菩提的基、道、果,皆可以說是般若之路般若的顯現。本「基」的覺明空性是般若體性。從無明眾生到證悟菩提成就涅槃的道,即是般若體性空性的顯現。一切性、相、用圓滿無缺,有如滿月。

問:般若行修之道上的體圓滿無缺,有如滿月,是覺明空性的,這個我理解。般若修道上的性、相、用圓滿無缺,有如滿月,如何理解?如果是這樣,還有五道:資糧、加行、見道、修道、無學道和九乘次第的差別嗎?

答:從無明眾生到證悟菩提般若道法差別圓滿無缺,是行持的眾生業力福德有所不同,有利根、中根器和下根器差別

利根認聞空性,當下不執一切相,安住於本覺、本「基」空性上,當下見悟法身佛性,當下解脫,如六祖慧能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下見性解脫

根器之人般若甘露後,仍要依法修持,歷經「五道」得見性解脫

根器之人般若大乘空性,了義空見的無取無舍、無修證不敢承當,只有轉從小乘法的苦集滅道、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四禪八定開始破我執。此根器者,經多劫累世,方能得一分果。

問:得到般若大乘佛法和聞到密乘無上瑜伽法中的大手印、大圓滿、道果法,並依法修習,就是中根器或上根器之人嗎?

答:能聞到這如此聖妙甘露,只能說你福報大,是多世累積的修持功德成熟。聞到這些無上瑜伽部的妙法,能否當下斷掉自己的分別意識,安住於本覺覺性上,得到證受、生起證量?還是只是意識心的解悟,與如此殊勝般若之法不能相融,不起正受,修法不能相應,甚至產生疑惑心存此法或傳法的善知識不是我的法緣、因緣的念想,我執放下世間慾望還在做怪,何談中根器、大根器、利根器?與法的因緣很難有相應和覺受的人,應著力從資糧道上下功夫,多集福德資糧。

問:中根器、利根之人的修習需要修資糧道嗎?

答:資糧道是般若之路基礎,證悟成佛後更是方便。不要以為六般若中,僅有般若才重要,忍辱布施持戒禪定精進前五般若同樣重要。今人多聞大乘空性,成無上瑜伽如來藏,而不重視五般若基礎,講起來頭頭是道,修習起來卻連輕安都做不到,更不要說安住於本覺上見圓明光了,這是大問題。我們主張「智慧生命」、「生命圓覺」的見地,更推崇「實證佛法」、「實修的佛法」。

解經論道的不少,一個城市同一時間講解某一部經的有多處,得聞法的道場不少,但有多少實修實證之人許多人認為從知見上明白空性、菩提和法的理趣就成功一半了,這是偏見。當然,法的理趣很重要,要明了,但僅學見地、理趣,不去修證、行持、閉關的話,還只是種你的善根福德罷了。我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介紹四禪八定,至今未見到幾個進入二禪息住的。目前修習無上瑜伽部大圓滿「徹切」、「妥噶」的同參們不在少數,但有多少真正證悟解脫的呢?

問:修習般若之法,是不是應從禪定開始呢?

答:那倒不是。如此這樣講是主張實修實證,因為佛法畢竟不是理論,真理是需要實證的。

般若果上的體、性、相、用是本「基」,證悟菩提之果是證悟了本「基」,是明覺、覺明雙運、智悲雙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