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居士:禪與生命的認知 初講 第二日

第二日   

   第一堂

   愛人如己

   初次到這里,什麼都搞不清楚的,先把打坐姿勢調好。有一要注意在這里同學對沒有學過的同學,沒有做到愛人如己。譬如我講七支坐法,很多內容沒有詳細講;可是我不講的時候,你們諸位老同學有沒有幫助新同學再研究呢?沒有。你們有幾個心理:第一,哎呀!他都會。第二,他相信我呢?我當然比他高明,但是我講了人家不相信。第三,他的事,我管什麼!這些都不學佛心理,是自私學佛的人愛人如己,鼎力相助,可以彼此討論,幫助人家,但是你們不會的。尤其知識分子更自私,只管自己,有很多借口

   昨天講七支坐法,大家要研究,尤其有醫生在這里。黃醫師非常科學的,生理方面,尤其婦女的問題,抓機會趕快問他。他見多識廣,盡管問他。所以講打坐,與生理都有關系,男性也可跟他研究。他原來不相信修道成佛的,現在他學佛修道比我還迷信,所以你們都應該找他討論。難得在一起,人生能有幾次碰面機會啊!

   你們聽了有一心理,哎呀,南老師特別捧黃醫師,才不是這么回事!又錯了我是教你們佔便宜耶!他坐在這里是我們同學耶,你到醫院他就不容易了。他這個人是菩薩心腸,凡是我們朋友有問題,他都拚命幫忙。譬如最近有人在香港跌倒骨頭斷了,黃醫師知道了親自去看他發現問題嚴重,所以馬上叫骨科醫生兒子趕來,一看骨頭斷了,立刻幫忙送醫院,馬上開刀。我講這個故事是說香港跟他認識以後,對我們的朋友同學,隨時這樣幫忙。

   這是我這一方面講,他對別的方面也是如此,我很佩服他的人道德他做到了有力即相助,很少有醫生的架子。我聽香港很多人提起他,都很佩服的。

  

   佛學裡的生命科學

   這一次的題目是什麼,大家還記得嗎?就是"禪與生命科學認知"。這個題目裡頭包括了三個大題目。第一個什麼是禪?你們要想一想,你們許多都是博士、大教授,不要馬虎耶!第二什麼是生命科學?現在叫得很鬧熱。第三是新興的認知科學,什麼是認知?三個大題目可以寫一百多萬字的書了。本來要講這個,我說來不及,所以分段分段地講。

   昨天晚上講到什麼是佛法佛法是個科學、大哲學,不是宗教但也包括了宗教。佛為一大因緣出世,雖說大小乘佛法浩如煙海,不過是講解禪與生命認知的問題。再歸納起來,就是全人類所要追求的宇宙來源問題。究竟人類生命來源是唯物或是唯心?今天的科學發展到了太空,尤其是從愛因斯坦以後,科學家講量子力學這個問題,諸如納米科技信息的發展、人文管理的發展、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都是從量子的問題來的。當然後面還有很多的問題。其實佛學裡頭就有,只是大家拿不出來。如果你們這些大博士、大教授學會了,把這個問題配合科學拿出來,你們退休後,可以向這個新的科技方面發展,這是貢獻人類啊!

   今天中午還剛剛批評了他們,明知道我要這個問題,人怎麼生怎麼死,當我沒有上來時,你們可以選一選講課的錄音帶,嚴格規定他們再仔細聽一下,這樣對你們也好,對我也好。可是每個人都不腦筋。也許動了,考慮很多,卻不執行。要講道德行為,儒家叫這個"為德不固",做功發心的事,自己雖看清楚了,卻不堅持一定要做,就是"為德不固",也就是陽明哲學講的"知而不行"。以華嚴道理"理即是事",道理到了,事情就要到達。跟了我那麼久都做不到,常常聽也聽疲了,如果說你們沒有想起來,那更錯誤

   我今天下午上來就罵人,你以為在罵人啊,這可是學佛菩薩行,思想就是行為。你們學佛嗎?這些都不學,學佛不是只管自己利己利人最重要。像這么大熱天,我們搞這個地方請大家來玩的嗎?是為了利人耶!你們打坐不是看熱鬧,不是看著我喔!是要聽我講話生死問題你們聽過再多,仍要重複研究,這一次要切實發心,真修行,了生死啊。

  

   第二堂

   你的學問工夫上身了嗎

   為了講這個生死問題,認識佛學,講的都是重複的講,你們跟我很多年的朋友都會,可是我觀察你們都沒有深入。什麼叫沒有深入啊?學理跟工夫沒有上身,沒有到身心上面來。這是中國道家過去的一句老話。我看到過去老一輩做學問修道的,一邊談話,一邊說,哎呀!我不跟你講話了,大家同學問為什麼?他說工夫上身了。他自己眼睛一閉就打坐了,這是工夫這是實驗。所以你們學了少年學佛修道做工夫沒有上身,做事業倒是蠻上身的。有些朋友官也做得好,生意做得好,非常用心。只要講到修養就不相幹了,那是搞著玩玩的,這就是世法與出世間法的差別了。所以我說同學們跟我很久的,理論都會講,工夫沒有上身,都是空洞理論,到學校老師教人家可以。我認為有些教書是在騙人的,表示自己很有學問,給大家讚賞,可是對自己並沒有用。一定要學工夫上身才算。

   現在為了講重複的話,我再一遍我想在座我們很多老同學學問很好,叫他們來講也許講得我還清楚,可是我還不放心他們講,聽起來都很對,但很不紮實。釋迦牟尼悟道以後出來弘法,照一般研究佛學、講宗教的,他先完的是乘法門。現在人一聽到小乘,馬上就看不上,意思好像是幼兒園小學生的課。錯了!你學問盡管大,都要從幼兒園小學開始紮根。

  

   純苦無樂--一轉

   比如,我們研究佛學的,我先講一個小題目,就是認知小乘是什麼,先不要說認知的本身是什麼,只能借用這個名詞。對小乘佛學,我們的認識,只曉得佛開始說四諦。諦就是要點,哪四諦?苦、集、滅、道四諦。小乘法門講四諦叫三轉四諦*輪。記住哦!然後說到二十因緣這是給你們上佛學的課了,也是科學很有用的哦!你們出去做事業、做生意、做官都有用哦!只要你分明四諦二十因緣法門。綜合起來講,有三十七菩提道品,大小乘佛學基礎在這里,是大徹大悟,自己了生死而成之路。一切大小乘經典禪宗密宗,不管你什麼宗,什麼派,包括世界上任何一個宗教,都逃不開這個法則如果你們想修行的話,這個學理搞不清楚是不行的不行的。

   我先把理論講了,再講修持的實際方法,這不要靠本子記哦!停一分鐘大家想一想,剛才講的四諦法門,苦、集、滅、道。佛三轉四諦*輪,我常問這些佛學大家、大師們,三轉怎麼轉法?像輪子一樣旋轉嗎?這都是最基本的。不要認為這只是講學問打坐用功,馬上要體會的。

   譬如第一轉,佛普通的講法,教育法,就告訴你人世間都是苦,非常痛苦,只有苦沒有樂。這個世界的人認為的快樂,是把輕度的痛苦顛倒,當成快樂。顛倒就是錯誤的意思。比如我們花了很多的錢去按摩一個鐘頭,或者說洗三溫暖,洗了又按摩;哎呀!昨天花了六百塊錢洗了三溫暖,按摩,好舒服啊!眾生顛倒,實際上找個人來虐待你,冷水熱水給你出汗,然後按摩,輕微地打你,就叫舒服。按得重了,喔!輕一點,太痛了。

   世界上純苦無樂,因此分成八苦、十苦,看起來很消極都是很實在。八苦之中的生老病死苦,這四個大家都知道。講起來生老病死苦,現在我看看有些科學都老了,用我一樣老了,但是忘記了自己老的痛苦我是深深感覺到老苦的。剛才我跟沙彌講到這里的建築,她當時問我這個浴缸太高吧!矮一點好嗎?問過我三次。我今天才悟到當時我錯了,今天洗澡出來的時候,我才曉得浴缸太高了我想到五六十歲的人兩個腿都動不了,爬得出來嗎?這就是老苦。眼睛看不見了,腰酸背痛了,各種病痛來了生老病死,大家在苦中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就是沒有智慧耶!知道了,有智慧,就要想辦法跳出來。

   第五是愛別離苦喜歡的人喜歡的事,別離了,分開了。自己所希望的做不到,隨時隨地都在愛別離苦。六是怨憎會苦,不喜歡的偏碰上,普通講的,騎馬碰不到親家,騎牛就碰上了。七是求不得苦,要發財,偏偏倒霉;要陞官,偏偏沒有官做了,所求不如意。第八個苦大家不知道,什麼叫五陰熾盛苦?哪一個年輕學佛同學來回答問題?(答:色、受、想、行、識。)

   對,色、受、想、行、識叫五陰。這五個包括心理生理。"色"就是生理的地、水、火、風、空。"受"是感覺,我們每天氣候冷熱,舒服舒服思想感情都是。"想"就是思想,知覺。

   "行"呢?就不知道了,不是行為,是宇宙有個動力生命的背後有一動力,電能一樣永遠在發動。這個生命,這個發動的動力在哪裡你找不到,找到了才叫做修行。我們的身體為什麼會衰老生病?為什麼會痛苦?為什麼有情感?這個"行",它的動力、動能是什麼?是唯物還是唯心?

   "識"呢?勉強的解釋是精神方面,佛學生理心理,整個人的身心兩方面合起來叫"五陰",也叫"五蘊"。"蘊"就是包含在內的,像那個電能的電場一樣,那個能源你看不見,電能這個能是什麼你不知道。嘴裡都會能量能量是什麼東西你看見了嗎?現在科學發達,誰能夠找出來宇宙最初的能源是什麼?找得到嗎?所以這個第八的五陰熾盛苦,很不容易懂。

   佛說我們每天受生理心理的煎熬,自己在受罪,所以叫八苦。這個八苦,大家講佛學就講過去了;如果現代聰明年輕人,拿八苦的觀念,換一個文字語言文章,寫小說,寫散文,寫理論,可以寫出來很多好東西。佛把這個叫"苦諦"。這個世界生命,以消極的角度來看,整個是苦的,所以生命是很痛苦地活著。因此我經常給你們說人生句話--"莫名其妙的生來,無可奈何地活著,不知所以然的死掉。"這個生命五陰熾盛苦,佛說得這樣徹底。這三句笑話,大家聽了哈哈一笑,覺得我的話好笑,我看到他們好笑覺得更好笑。意思是說,你笑,你懂了嗎?笑個什麼東西!當時大家閑談,不好罵人。換句話說,這三句話是在罵人耶!你生不知所從未,死不知所從去,白活了一輩子。

   佛說四諦因緣,第一步是消極地看人生。其實每個宗教都是這樣看法,佛講得最徹底。但是這個苦,普通講佛學講到八個苦,他在別的經典說到十個苦。總而言之,活在這個世界痛苦,太吃力,太難受。不過,苦不是灰心哦,不是消極哦,而是告訴人們,我們人有本事、有智慧、有能力,跳出這個苦海這就要學佛了;你不要被苦打下去,被打不去就不是大丈夫,不是英雄。所以佛稱為大雄,大英雄打破這個苦的牢籠,跳出來,這叫做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廟子的大殿叫大雄寶殿。能征服天下皇帝、統治全世界的人,不算英雄你能夠跳出生死嗎?跳出物理世界痛苦的拘束嗎?唯有佛才是大雄、大力、大慈悲啊,他跳出來了。剛才我講四諦三轉,這是第一轉了。

  

   求解脫--二轉

   這一切苦從哪裡來?苦是果哦,這個果是從因來的,原因是"集"來的。集是集中,抓來的,你自己集進來的。集是苦的因,苦是集的果。所以我們打起坐來為什麼空不掉?順便講科學給你們聽,我們的生命像一個磁鐵一樣,在這里你覺得在修行,兩腿一盤打坐舒服,等一下這里不對,那裡不對,你那個心一靜了以後,磁鐵一樣把宇宙的一切能量痛苦集中在你身上。然後想起來,我的老公我不好,我的兒子我不對,我的那個生意怎麼辦?都在集。集就像一個磁鐵一樣,把一切不應該的都吸進來。

   你們在打坐,以為自己是在修道,其實是在集中一切痛苦身上!所以叫你放下,你放得下嗎?放不下啊。這個身體打坐還好,一打起坐來,這里不對,那裡不對,都是在集。你這就曉得這個身體是個磁場,它把一切都中了,越講放下越集中,如磁石吸鐵。佛經一句話,集是苦的因,苦是集的果。昨晚有個跟我講,全身難過。唉!不理它就舒服一點。是啊,你不去集,自然就輕鬆了這是哲學,是學理也是科學,要實驗。

   苦集下面是滅道,要滅除一切痛苦,跳出痛苦的范圍,跳出物理世界,只有得道才做得到。道是滅的因,滅是道的果。涅槃就是寂滅,一切都休息,解脫就得涅槃。只有得道,智慧上大徹大悟,修證到了,所以道是進入寂滅的因。滅是滅除了一切痛苦梵文涅槃,中文叫做寂滅。這個涅槃寂凈的極樂世界,怎麼才能達到呢?不是菩薩上帝給你的,是要你自己做到的。道,只有智慧悟到了才算。道是寂滅的因,寂滅是修道成道的果,所以叫苦集滅道。

   所以三轉四諦*輪,我問一般的學佛大家,他就啞口無言了。佛經上說的三轉四諦*輪是怎麼轉?我今年九十了,從二十幾歲研究佛學,當年問了許多的人,大家答覆不出我這個問題。我自己怎麼答覆呢?我是找佛答覆的,現在我跟你們講起來很東尋輕鬆,我是痛苦了幾十年的。後來回過頭來發現佛經都有了,都講了,自己就是笨蛋不懂

   其實你懂了這個道理,現在放不坐在這里舒服了,何必用功啊!如果說不用功,這個才是用功,一切放下就是了。連自己的身體都不要,都丟掉了。這里難過,那裡腰酸背痛,根本都不理,你去集中它幹什麼呢?越集越痛苦,你越想辦法對付它,修理它,越麻煩。該死就死嘛,它是物理、物質東西,要壞就走吧。換句話說,我講的"去你媽的",滾吧!你該死就死吧。有一同學有一次忘了什麼事,我說我傳你一個最好的咒子,"去你媽的"。後來這個同學告訴我,哎呀!老師你這個咒子真有用,當我最痛苦時,我就想起"去你媽的",就好了。不集嘛!這是二轉了。

  

   十二因緣--三轉

   第三轉四諦*輪,轉出了十二個因緣這是科學,是大哲學了十二因緣你透徹了,你修行了,你得定了,你成道了。這一個圓圈先記住,不要靠筆記,我背給你們聽。"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這兩個地方特別注意,大關鍵。"六入緣觸,觸緣受",你感覺空氣不好,冷啊、熱啊,這就是觸、受,跟物理世界有關。

   昨天講到觸是什麼,瑜珈叫做相應,就是交感。一觸就有交感,心理上就是舒服舒服。觸跟受,你打起坐來腿對不對,一觸就有感受,按摩就感受按摩的舒服。受,男女兩個愛得要命,什麼叫愛情我說那是荷爾蒙在作怪,那一點荷爾蒙消耗掉了就沒有了,算什麼愛啊。這是貪愛,因愛就抓,就是集,拚命要抓來,愛錢、愛名、愛利、愛虛榮,有愛就取,有取就有現有的世界。存在哲學來了,"我思故我在",有我思想來了就有了。天下的有抓得住嗎?苦集滅道耶!有就是現在的生命,有就緣生,現在的生命必然要老死,一定老,老了一定死,這是十二個因緣

   死了以後呢?生命還存在不存在?西方其他的宗教死後善人天堂惡人下地獄這是一般的宗教佛說不是的,死了以後還會再來受報。死後一片無明,莫名其妙,黑茫茫的,什麼都不知道,又來投胎了。像昨天睡覺一樣,睡著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一片無明腦筋也不清楚,什麼都不清楚,糊里糊塗無明也不錯啊,沒有痛苦也沒煩惱,大昏沉,不錯啊!所以外道入了無想定,入到無明境界,什麼都沒有,等於睡了六個鐘頭,什麼痛苦快樂都沒有,無明!一醒了又行,動力來了無明緣行,十二個因緣先背一下。剛才我講過,為什麼講到這里?是要講真正生死問題,怎麼了生死修行工夫,所以先要把這個基本弄好。

   "無明愛取三煩惱",無明、愛、取三種屬於根本煩惱。隨煩惱、小煩惱、大煩惱都是這樣來的。我們自己莫名其妙被自己支配了,莫名其妙支配自己,一切是愛,愛世界、愛名、愛利、愛什麼,拚命去抓,這三種是根本煩惱這是十二因緣解剖開來講的。

   "行有二支屬業道",十二因緣有個"行",有個"有",行是什麼?是生命一股動力你停不了它。譬如我們睡著了,心臟照樣在跳動耶,你的呼吸照樣往來,血液照樣流動。生命活著永遠有一個行陰,像那個電能一樣,像太陽月亮永遠在太空里轉動,這個是行陰,你要把握住這個。所以修行修行,要認識這個東西。行就是現實世界,物理世界有個動力在後面走,這個動力究竟是精神的還是物理的?現在大科學來了,像量子力學,你們這里有學物理學的嗎?某博士講一講。這個波跟粒的關系都是行陰,量子力學有波長,有粒子。要不要補充兩句

   博士:最新的的量子力學有那個"誇克",就是靠近這個波的時候,裡面波會變動的。

   南師:雙軌的透過來就是我們今天的信息電視等等。

   某同學:我補充一點。光子電子有時會體現粒子狀態,有時會體現波的狀態。同一種物質,它有的時候是粒子,有的時候是波,以不同的形式表現,所以有一個名詞叫"波粒二相性"。

   南師:波透過這里,粒子就集中了,就顯現這個現象了。就是能量作用也就是波粒二相性。兩個現象綜合起來才有今天這些精密科技的發明。我借用量子力學是為什麼?是說這個宇宙的一切,現在已經了解到這個程度了,才有今天的精密科技。現在科學還沒有到家哦!學佛要了解這個"行"。你以為佛學是空洞的嗎?它是大物理科學啊。所以"行"就構成了今天精密的科技世界,一切皆有,不是沒有。

   所以十二因緣佛說的"行"跟"有"這兩個部分合攏來,就是我們講造業。這個造業,基督教講是上帝造的,或者說是命運使我們這樣。其實辦不是命運也不上帝,沒有一主宰都是自己抓來的。"行有三支屬業道",造業就是這個業,佛學這個"業"包括善業、惡業、不善不惡的業三種。不善不惡是中性的,修行造業造的是道業,成佛也是造業啊,造成佛的業,地獄眾生造了地獄的業。後面有一個動能是業道,所以量子力學還不究竟,行有二支在十二因緣屬於業道。十二個,講了五個了對不對?"無明、愛、取"三個是根本煩惱心理的。"行、有"二者是物理的,也是心理的,後面的是業,這個叫業道。

   然後剩下來七個。從無明緣行、行緣識,從識起名色、六入、觸、愛,到了生、老死,這七個綜合起來是苦報。這幾句話中國佛學把它綜合的,非常高明。我們生命痛苦是這樣來的,這是科學。你們把十二支好好學喔!將來你們講政治學、管理學、物理學,你把它用上去,那高明得不得了。世界上的學問是一樣的,你看政治上許多農村經濟出了毛病,你從十二因緣給它一套,馬上看出來這個經濟政策發展是那麼大的痛苦也就看見好壞了。這是大學問耶!

   現在告訴你的是第三轉。每一點都是科學認知科學生命科學

  

   第三堂

   剛才講到第三轉四諦*輪的十二因緣。千萬要記住,因為佛的一切大小乘的經論,一切修行方法,都是從十二因緣原則出來的;八萬四千法門也跳不出這個圈圈。所以你看《大般若經》、《金剛經》要破根本一切無明,如何破它?剛才叫你們背的偈子,是佛學家、大師們把十二因緣歸納起來的,非常好。

   無明愛取三煩惱 行有二支屬業道

   從識至受並生死 七支同名一苦報

   後來黑板上附帶寫的"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死",是古道師在佛學院聽來的,這兩句不好,只是幫助記憶十二因緣的名稱,意義沒有上面古人那個偈子好。譬如"觸受愛取有生死","有"是一支,"生"是一支,"老死"是一支,結果變成了"有生死",好像其他的沒有生死,在文字就會誤導,差就差在這里這是講寫文章

   第一個偈子是對的,尤其你們年輕佛學院的,這些要搞清楚。不然一聽好像都對,其實都不對。這就老師的重要了,師道,就曉得取捨,把對與不對告訴學生,所以說寫文章可使人走上誤解的路。

  

   因緣 因果

   我們這里研究是書院的辦法同學師生之間彼此討論研究。十二因緣的重點在哪裡?就是無明緣行中間這個"緣"哦,因是因,緣是緣。因果是講大原則,有因一定有果。不過這個因果有個大討論,譬如龍樹菩薩後來寫《中論》,表面上看到他把因果都推翻了,都是空的,實際上有因果哦。

   當年我在峨嵋山閉關下來到成都,一班大和尚,有八九個,都是同虛雲老和尚那樣威風的大老,在文殊院請我吃飯,就提佛法因果問題。講到禪宗百丈野狐禪的公案說法一字之差,五百年野狐身。然後一個老和尚問,究竟成佛出了因果沒有?我說當然還在因果之內,因果無所謂跳出,也沒有出,也沒有入,即空即有,證得菩提是因,進入寂滅是果,因果歷然,很清楚。

   因果是一個原則因果作用因緣,所以這個因緣中國這個"緣"字特別好,佛經中文這個翻譯不得了的好。緣是攀緣,一個連鎖一個的關系。比如說這是某某人的老三,他上面一定有老大老二。如果這是老四,上面一定還有三個。它一個一個連鎖來的。

   剛才講到量子力學,量裡頭有波長,那個波動裡頭就有粒子,那個粒子就是緣,那個波就是因。而這個粒子,它不會永遠是粒子它會變成波,變成因,之後變變成粒子都是因緣連鎖的關系佛學因緣是一切有,也是物理世界一切都因緣,那麼因緣的本身有東西嗎?沒有,是空的。等於現在講量子力學波跟粒的關系,波跟粒兩個最後的動能是什麼?不知道。

   因緣道理非常地深,所以無明起來一定緣行。譬如你累了,夜裡需要睡眠睡了之後不一個是什麼?一定醒,假如睡是無明,醒來是行,無明緣行對不對?這很明顯的嘛,睡好了一定醒來,你睡一萬也會醒。剛剛一醒那個就是行,你不知道怎麼醒的。無明緣行,行緣識。醒了以後就有思想了,行接著就有識了,那個心意識起作用了,很清楚。思想一來就有身體感覺。識緣名色。名色就是身體感覺,名是精神意識,色就是身體,色是地、水、火、風、空五大,是物理的,物質的。

   我就睡眠給你們講,你要這樣去研究體會,不是講理論。換句話說,你打坐入定,入到一念不生無明定,也會出定。出定一定緣行,接著心識作用就起來了

   所以這個意識一醒了,你就感覺身體。比如說有一個受陰境界,非常好體會的,你們諸位一定有經驗當你十幾歲的時候,天氣不冷不熱,很不想去上課,懶洋洋地睡在那裡舒服啊!可是這個身體呢?有沒有感覺?只覺得身體軟軟的,那個是名色的作用。馬上就更清醒了,名色就是身體起了作用。名色緣六入,哪六入?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嘩!就進來了。你一睡醒以後,慢慢感覺自己有身體了,馬上去枕邊拿手機,打個電話給朋友吧。色聲香味觸都來了

   觸,起來活動了,觸就有受,就有感覺了嘛。白天忙了十個鐘頭、二十個鐘頭,吃飯、應酬、做事情都在感受中。然後是愛,就喜歡了,喜歡做的事情拚命去做。愛就取,抓得很牢。取就緣有,一個連鎖一個來。這個一動,下面是什麼,你自己得很清楚。愛緣取,取緣有,家庭啊,父母妻子啊,名譽財產啊,就是現有的人生。活著下一步一定有老,老就有死,死了以後等於又睡覺,又無明去了明天早晨怎麼醒的?不知道。所以我說你們參禪,了生死,看看晚上自己怎麼睡著的,早晨怎麼醒來,這一夜中間這一段完全無明,你搞不清楚。

   佛說這每一個動作過程都是主宰的,沒有一個人給你做主的,也不上帝也不是鬼,也不是神,也不閻王也不菩薩;非自然,不是空洞自然而來的,它有物理的作用,有科學性的。因為無主宰,非自然,所以叫緣起,緣生,因緣所生;性空,它的本性體空,沒有實在的東西,也叫性空緣起。所以佛有個偈子:"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一切皆是緣生性空,性空緣起

  

   十二時辰與十二因緣

   印度釋迦牟尼佛,跟中國老子孔子,差不多都在同一個時代十二因緣,其實跟中國文化的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一個道理。這個物理世界的轉法,與這十二個輪轉次序是一樣的。這個十二因緣,同我們太陽系十二個時辰連在一起,產生葯師佛的修法密宗的時輪金剛修法也是用這個。所以葯師佛前面有十二神將,管十二時辰,十二因緣的一步一步的修法。這個不再深入跟你們講了,你們學佛連顯教都沒有學通,更不要談密教了,所以不跟你們講。因為講這十二因緣的重要同生死關系,才連帶順便講了一點。

  

   最重要兩個

   我剛才講,平常給你們講笑話,人生是"莫名其妙的生來",一片無明來的,"無可奈何的活著",十二個輪盤永遠在轉,最後又老死,回到無明,"不知所以然的死去"了。學佛的人就不甘願,要打破這個無明,弄清楚它究竟是怎麼來的。破了無明叫大徹大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開悟了。無明沒有打開,都是白搞的。那麼十二因緣同剛才講的第三轉*輪,中國佛學把它歸成一個偈子:"無明愛取三煩惱,行有二支屬業道。從識至受並生死,七支同名一苦報。"都說過了,把十二因緣歸到四諦。後面佛分析出來,一步一步做科學心理分析力物理的分析。

   我們下午為什麼講這個呢?因為同生死來去關系。所以佛法傳到中國講到如何修行成佛,最初的翻譯都是講如何用功,像《修行道地經》、《達摩禪經》。尤其《修行道地經》特別告訴你,學佛不管出家在家,如何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首先要了生死道理再來修行。南北朝、隋唐以後學佛,專講大話,講大的佛學修行基本道理都不行,所以修行人越來越少。修行道理原始是從三轉四諦*輪,十二因緣生死道理里來的。現在我們了解了"行有二支屬業道",最重要的是行、有這二樣。

   我們生命從入胎以後,怎麼會成長為現在的人?怎麼樣活到幾十歲?後面的動能是什麼?你說靠營養,靠醫葯,靠飲食,究竟靠什麼呢?其實就是一個"行",有一個永遠的動力在,它永遠存在。這是一個大問題了。

   講到這個問題,牽扯到全部佛學。我笑這一百多年來講唯識的,盡管講《楞伽經》是唯識的要典,他們卻講錯了,統統沒有把握重點,都忘了根本道理只在名相上轉。現在給你們漏一點消息,尤其你們年輕這一教授們,更要知道唯識。《楞伽經》就唯識,佛為什麼提出一個阿賴耶識?他否定了世界上一切宗教,什麼上帝、神、菩薩、做主的,都沒有,而是緣起性空。生命有個根本,這個根本是一片無明,這個無明,照唯識大乘道理叫阿賴耶識,非常偉大的一片無明,在你沒悟道以前,恢復不了那個光明

  

   三種三種

   在《楞伽經》上,大慧菩薩問佛有關生命是唯心唯識的,是心物一元的本體,這個說法已經脫離了宗教。你翻開《楞伽經》看,那都是大要點、大科學了。這些大菩薩們向佛問,也就是大科學家向祖師爺問。佛說識有三種相:轉相、業相、真相。這個生命,萬有的宇宙永遠在轉動,就是這個動能。你懂了這個,我們普通人也可修到成佛也可修到死亡,也可使它成長,只看你這一轉的功能這是轉相。至於業相,就是剛才講到的行有二支,也就現象。還有一種是精神意識真相

   《楞伽經》首先提出與生死關系的識,佛說有幾種識呢?三種:真識、業識、分別事識這三種。詳細分析就是八識。這還不算,下面告訴你修行很重要的問題。大慧問佛,整個生命現象,物理世界與個人的生命世界,生、住、滅是怎麼來的?這個世界為什麼要生出萬有的生命,怎麼生的?住就是存在,怎麼存在呢?這個宇宙萬有,世界幾千萬億年永遠有,人的生命永遠轉出來,像去年、今年,昨天、今天,一切的一切都會死亡、過去,過去了怎麼又來?現在要研究這些現象,都牽涉到科學

   佛答覆說,"流注生,相生;流注住,相住;流注滅,相滅。"所以拿現在科學講量子的波、粒在動,這整個世界是量子在動,這個科學講法,完全符合佛的說法。"流注",像一股瀑流水,電能一樣,永遠不斷地上來,就是行陰,這個是本體功能。"流注住,相住",整個萬有的現象就顯出來了。"流注滅,相滅",現象就沒有了,沒有了不是斷了哦,又會流注生。

  

   流注的功能決定生死

   流注的功能是什麼?阿賴耶識。所以阿賴耶識有等流,善、惡、不善不惡,一齊在流動,就是等流,生命本體是這樣。所以修行是如何把這個停住,你打坐得定是"住",就是把行的功能關掉。這還不是究竟哦,剛才我們這個擴音器,雜音很大,把它一轉關掉了,那個雜音沒有了。怎麼去關掉?這叫"定",叫"住"。這裡頭產生的問題很大,我只要有本事把它關掉,"住"了,我就可以把這個肉體生命停留一萬年,甚至也可把它現在毀掉,馬上生出來另一個生命。基本上是這樣,這叫不可思議力量了。

   所以他說阿賴耶識的功能包括兩個最大的作用:一個是等流習氣,等流果,基本上沒有善惡也沒有不善不惡,而是非善非惡一齊來,有物理世界一齊來的功能。為什麼變出我們個別的生命呢?這個叫異熟習氣,異熟果,業報來的,同心理行為有關系。所以這么一個大科學問題叫唯識。至於所謂的第六意識、分別心等等,都是小玩意兒。但是有一個大原則,要配合現在科學講才比較清楚。

   那麼這個開始怎麼來的呢?後果怎麼樣呢?為什麼宇宙會變出來這么一個現象佛說是"不可思議熏,不可思議變",一切都在變化。所以你打坐修定,身體比較健康比較好這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變,變出來的。你如果不打坐不修定,或者那個熏習變壞了,就變得不同了。了生死功能也是如此啊!所以先要把這個原理搞清楚。

   我們今天開始修行,就靠自己不可思議熏,決心用功要去變它,不是變不了,是要知道變的方法這是小乘基礎道理也就大乘裡頭,這是個科學的問題。

   大家聽累了吧,休息一下。

  

   第四堂

   你們要學修養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佛家也好,學禪也好,記住,回去生活都保持這半個鐘頭的精神這是真講學問修養了。儒家學問"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的第一步,就是教子弟後輩,先學止靜的功夫

  

   諸葛亮的名言

   所以我幾十年提倡諸葛亮的《誡子書》,諸葛亮不是道家,完全是儒家。他一生的學問精神,就是他那一封給兒子的信。他自己在前方,做宰相帶兵,對兒子的教育是一封信。我幾十年來講了多少次!你們有誰完全可以背得出來?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求靜是修身,現在打坐就是練習學靜。"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包括儒家道家佛家學問。"夫學須靜也"求學問必須要練習靜定,學靜的功夫諸葛亮教誡兒子,"才須學也",人生做人的本事,做生意也好,做官也好,必須要學問才有才能。他的信、文章都很簡單諸葛亮一輩子那麼大的學問,流傳千古的只有兩篇前後《出師表》。但是大家忘記了,他的信最重要,他這一輩子學問好,事情忙,寫信都只有簡單明了幾句話,其中則有很大的學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才能靠知識學習來的。"非學無以廣才",各種知識宗教哲學科學、商業、經濟、金融、社會教育樣樣學問要懂,否則你的才能廣大不了。"非志無以成學",求學問要學靜定,你們也讀到博士外國留學回來,心境一點都不靜,所以學問不大。我講你們年輕人,其實已經是是年以上,你們這些大教授、大博士都是我的老學生我就罵你們了。對外面人我很客氣。現在罵你們這幾位老學生"慆慢則不能研精",注意這一句話,你們幾十年懶惰用功,空話談得太多應酬太多,吹牛太大了,懶惰輕慢、我慢,自己認為了不起。"慆慢則不能研精",注意這個"慆"字、"慢"字,自滿了,得少為足,"則不能研精",沒有進步了。

   這是我一二十歲背來的,用了一輩子了,我在軍校、陸軍大學教這些將領時,要他們嚴格背這一才可以帶兵。你看一字千金,力量非常大。"險躁則不能理性",怎麼叫險呢?偷巧,聽一點認為都懂了,都是冒險、偷巧來的,心浮氣躁,不寧靜修養不夠。諸葛亮教兒子,不可犯這個"險"字。躁也是不能理性明心見性學問你做不到,心性修養也做不好,不能靠冒險偷巧的,要做大事必須照規矩來,不能蹦蹦跳跳地玩聰明,以為學問多了,這都不對。這個"躁"是足字旁,跳起來、虛浮。他對兒子說的都是嚴重的教育問題、修養問題。

   "年與時馳,"他說年齡跟著時間一下就跑掉了人就老化了;時間像馬一樣跑過去,光陰把握不住的。"意與日去",我們人生的意氣、志氣,跟著年齡而老化,年紀大了,勇氣沒有了。"遂成枯落",吩咐兒子好好讀書,"遂"就是現在白話"就",你馬上就要老了,像枯葉一樣落下去了。"悲嘆窮廬",老了自己再後悔,"將復何及也",到那個時候,走投無路

   唐人的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就是根據他這個觀念來的。我教大學、中央軍校、陸軍大學時,第一堂課一定要他們背這個,這是中國文化儒家道家教育的宗旨我現在還能背出來給你們聽,我以為大家叫我老師,你們男女老幼總有一個背得來!想不到全體打零分,很丟人。我的書多少次提到啊,再背背看,你們都做記錄了。

  

   儒家的教育宗旨

   諸葛亮是東漢末期的人,他的文章簡單、明了、清楚。最後晉兵司馬炎的部隊打過示,四川亡了。他的兒子諸葛瞻絕不投降,所以一門忠烈。他的孫子也是跟著父親自殺的,三代忠孝。當然另外留下旁支的小孩諸葛亮還是有後人的。他的教育是文武雙全。

   我為什麼講這一段呢?我講話有邏輯的,為了要講重要的課,他們準備得不對,今天挨了罵。然後,我說你們現在靜坐很好,讚歎你們靜坐。這個靜坐是幹什麼?不是說學佛工夫這是做人的根本。因為講靜坐,才提出這一篇。你以為我講話天馬行空,這樣形容我、恭維我,實際上在罵我,說老師講話不講邏輯亂來的。我哪裡亂來啊?每一句話題目在哪裡,我講些什麼,引用那麼多材料給你們聽,這個叫邏輯。所以我常常罵你們講話不清楚,主題就在這里。看到你們靜坐坐得好,讚歎你們靜坐的重要,連帶講到這里。

   一百多年來我們國家教育沒有目標,請問中國今天負責教育的人,教育目標是什麼?政治意識不是教育目標耶!國家民族整個的教育,十三億人的後代,民族的精神在哪裡啊?什麼三民主義、什麼主義,那隻是一個方法論耶。現在教育變成賺錢了,要自己的孩子考名校,這是什麼教育啊!

   諸葛這一簡訊《誡子書》,中中國儒家教育目標的濃縮,很清楚啊。開頭"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我國家民族教育的宗旨,教育的方向,教育的目標。先說如何做一個人,再談事業諸葛亮的兒子的是這種教育,戰鬥打到最後沒有辦法支撐了,戰死為止,絕不投降。這種文武雙全忠義之舉,就是受這種教育造就的。

   你們都說老師記憶力真好,是記憶力好嗎?是苦練出來的啊!當年讀書的時候,一個字一句話背不來,夜裡都睡不著。哪裡像你們那樣玩聰明啊!一看就懂了,一問你半個字都出不來;盡管博士拿到,學問沒有。

   哎呀!對不起!飯吃飽了,有力氣好罵人。休息一下,鬆鬆腿吧。

  

   第五堂

   今天下午講的課,先說明我現在用的方法這是書院講課的方法不像在大專學院,規定個時間、題目講課。書院的教授方法是活的,碰到某個問題,就在那個問題上面來講了。你們也只曉得書院,沒有住過書院,所以不懂。書院是導師制的,是跟某一個師父學的,也等於禪宗祖師的講學方法

   禪宗的教育方法是沒有方法,就是《楞伽經》上說的無門法門禪宗形容這個教育方法是"如珠之走盤",像一顆珠子在盤里滾,周流無所不到,也沒有固定的方向

   今天晚上為什麼發了講義,因為我們下午是講怎麼樣做工夫,親自證到生命的究竟。那個是用禪定方法,為了講禪定方法我就提出來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方法,三十七菩提道品、四諦十二因緣這些學理,再說明這個宇宙怎麼形成,人怎麼生來怎麼死去,從生死邊際作用的問題而講的禪定

   我下午的路線本來照次序一步一步來,今天是第二天,第一天是你們破壞了的,有許多人天上午才到,還有許多下午到。所以今天等於第一天的開始,可是下午講到一個問題,我引用了楞伽經》講心意識的問題,從小乘一下就轉到大乘。吃晚飯的時候有人告訴我老師啊!你今天講的《楞伽經很多人說聽不懂我說,聽不懂才是你們嘛!聽懂了,那我太高興了。我說幾十年沒有一學生聽懂啊!所以你們這些老同學聽了慚愧吧!這是第一點。

  

   古道與禪

   第二,下午下課以後,古道跟在我旁邊,提到十二因緣,一片無明,一下子調起我的興趣來。他說,哎呀!幾十年做工夫,這個無明怎麼了啊!這個生死怎麼了!他一路跟著我走,一邊走我就拍他的背說:"古道,這一次厲害了吧?"因為古道提這個問題引起我的興趣,方向一下轉了,轉到禪宗裡頭來。

   你們還不清楚古道,我倒蠻清楚他;他是東北朝鮮族的,很好玩的。我常笑他,你們朝鮮族的同胞,常常在中國變成祖師,九華山那個肉身不壞菩薩是朝鮮族人,好幾個禪宗祖師都是朝鮮族人,當然也中我們中國民族的人。古道從小參加部隊當兵的,當軍人就對武功很有興趣。我就笑,他們當年年輕看了那部電影少林寺》,就到少林寺出家出家幹什麼?目的不是想學佛成佛!是想學武功。

   少林寺禪宗曹洞宗的系統,這個你們不知道了。古道因為學武功以後走到參禪的路子,到處參禪,然後離開少林寺,一個人到甘肅崆峒山住茅棚天下這些苦頭他都吃過,到處去叢林尋師訪道,找好的老師,想參禪成道。吹牛一點形容他是"走遍天下",由西北到東南。

   他也用心參禪,最近他訪問了江西的五大祖庭。我叫他去訪問的,因為江西宜春市的市長,宜豐的縣長找到宋老闆,找到我們。我們還幫忙修他們市裡的一條公路,也是為了江西禪宗五個祖庭。現在江西在謠傳,說公路是南老師出錢修的。所以我叫古道到各祖庭都去看一下。回來後,我叫他守這里的講堂,因為他是參禪的。今天他一下子觸動我講起禪宗來,搔到我的癢處了。

  

   頓悟漸修

   他說打坐坐了半天沒有得定,想悟道又悟不了,半輩子的光陰過去了。剛才講到諸葛亮的話"遂成枯落,悲嘆窮廬"對不對?"將復何及也",怎麼辦?他講的是重要的問題。譬如我們人睡著了,或者死亡了,這一段一片無明,什麼都不知道。如何從無明轉到明呢?講禪宗就不跟你打坐了,禪宗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不一定是打坐來的哦!不從禪定來哦!由打坐開悟這叫做漸修。南宗的五宗是講頓悟,不是漸修這個路子。

   古人比方禪宗如一根竹子裡頭的蟲,這條蟲要爬出這個竹子時,是一節咬一個洞,咬了第一節後,爬到第二節再咬一個洞,爬了幾十個節才跳出了竹子這是漸修來的成果。頓悟的禪宗呢?竹子這一條蟲,不是一節一節爬上來,它橫的咬個洞出來,就一直爬到頂,這個比方是頓悟。修禪定是漸修,修到大徹大悟,很穩當工夫一步一個腳印

   修南宗的禪宗呢?就是"橫超頓出"四個字,從橫的跳出來了叫做頓悟。所以講禪宗我不但回來大陸沒有講過,在台灣也很少講。只有三四十年前,像楊麟他父親楊管北老一輩子,少數十幾個人打七,專門講禪宗。但都過去了,這幾十年我沒有動這個。

   中國文化整個衰落了,程度差了,不談了,準備老死帶走,不用棺材,跟著生命就消失了。今天古道觸動了我這個,才又提出來。

   講禪宗,先講個故事給你們聽,禪宗臨濟宗的五祖法演,宋代的大禪師這是禪宗公案,不叫故事儒家叫學案。這兩個名詞要記得。公案是沒有秘密,是公開講的,記錄古人悟道的經歷。後來儒家禪宗叫學案,所以語錄啊、學案啊、書記啊,都是禪宗的名詞。

  

   小偷死囚的脫逃

   有個人來問五祖演禪師:"師父學佛開悟,大徹大悟成道,什麼是修行方法啊?"五祖演說沒有,禪宗是根據《楞伽經》來的,無門法門也就是沒有方法方法。當然這個問的人聽了一頭霧水,不懂

   五祖演很慈悲,他說我告訴你一個故事吧!禪宗故事很多的,都是大學問。有個高手的小偷天下第一偷,他兒子說:"爸爸,你年紀也大了我也想做小偷你把偷的本事傳給我。"這個小偷就講,你不要走條路了,好好做個人,不要學這個。這個兒子一定要學小偷說:你真要學嗎?下了決心?兒子說不了決心。"好!晚上跟我來。"這個老小偷帶著兒子去偷一個富貴人家,高深大院裡頭進去了

   進去以後打開人家秘密的倉庫,倉庫裡頭有個木頭的櫃子,一把鎖鎖著。這個小偷進來就把櫃子打開,裡頭都是金銀珠寶。他叫兒子進去,當然夜裡不講話,比一下手勢。這個兒子一進去,小偷就把櫃子關上鎖起來,然後大叫"有小偷喔"!這一下全家都起來了,不得了,小偷在哪裡啊?一家子夜裡起來捉賊,發現倉庫門開了,那個重要的櫃子還鎖住的,沒有事啊。

   這個兒子鎖在櫃子里,現在不是偷東西,是要逃命啊!這個兒子自己的父親害他。哦!忽然想到學老鼠叫,學老鼠在櫃子里爬。吱、吱、吱,手指頭在木頭上面抓。家裡的人聽到了,不得了,珠寶櫃里有老鼠,趕快點個蠟燭,把鎖打開,那個小偷兒子"呼"一吹,把蠟燭吹熄就跑了

   逃回家裡,看見父親躺在床上睡覺說:"你回來啦?你怎麼回來的?"兒子說:"哎呀!你怎麼搞的?把我鎖在櫃子裡頭,沒有辦法,只好學老鼠叫,他們打開櫃子,我把他們的蠟燭吹滅就拚命要跑了。"老小偷說:"好了,你本事都學會了,做小偷有一定的方法,能逃走就行了。"

   所以你學禪,你怎麼開悟?沒有方法隨便你怎麼開悟都行,這就禪宗。可是你怎麼學啊?所以我說我一輩子沒有講過禪宗

   還有個公案,用樣的道理,關於學佛怎麼樣叫做大徹大悟成道。有兩個人坐牢,都是死刑的,想逃出這個牢獄。其中一個想辦法拿個鑽子,慢慢打地洞,慢慢挖了很多年,從洞里逃出了牢獄佛說的,我們這個三界牢獄,我們整個世界的人,就關在這個牢獄裡頭,成佛就是跳出地世界這個牢獄。這個打地洞的,用了多年工夫挖、挖、挖,結果逃了出來,這是小乘的,個人跳出了生死牢籠了。

   另外一個死刑犯,看他挖地洞逃出去,就笑他沒出息,自己在牢里跟管牢的人變成好朋友,常常弄些好酒好肉來請這個管牢的人。我們普通叫牢頭,法律的名稱叫典獄長。多年下來,典獄長什麼都相信他,有時候把這整個牢里的鑰匙都交給他管,等於死刑犯人變成副典獄長一樣。他也管管又還給他過了一陣子,有一天,這個死刑犯又請這個牢頭大吃大喝,喝醉了。典獄長說,"我醉了,今天夜裡你管吧",把全牢的鑰匙都交給他喝得醉醺醺的,把領章、階級、軍服都拿了下來去睡覺了。這個坐牢的人就把自己的衣服脫了,穿了他的衣服,帶上領章,拿上鑰匙把整個牢獄都打開,自己出來了,把所有的人也都放掉了這就大乘菩薩。所以禪宗有一定的方法你看禪宗跟你講這些,你怎麼開悟啊?

  

   說夾山

   古道講聽了下午的課,問這個一念無明,怎麼樣打破。你不是參了洞山嗎?所以我叫你印出來洛甫見夾山這一公案。洛甫是臨濟弟子這一公案太長了,我先講重點,你們去研究,不懂明天問我。因為古道參禪的問題,我就說一下夾山悟道公案。有人跟我認識是走這個路線來的。他參禪學禪宗,當時到上海來見我,打坐坐得很好我就給他上海禪宗祖師公案,就是華亭船子禪師上海有個地方華亭鎮,是湖泊填出來的。當年這個祖師是在華亭渡船的。

   這一公案很精彩,我跟他講了這個故事他就在我前面打坐我說夾山禪師當年沒有悟道以前,是個大法師,坐在上面講經說法。有人問夾山,如何是法身

   悟道成佛了就具備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法身是我們肉體生命以外的一個不生不死生命我們現在這個身體是報身,一切眾生的子子孫孫,都是一切眾生化身

   當時有人問夾山,如何是法身?夾山祖師答話,就是禪宗講法了,不像我這樣啰嗦。他說"法身無相"。那人又問,如何是法眼?夾山禪師就說"法眼無瑕"。這是千人一起公開地對話、討論、問問題;這個法師回答是一流的。下面有個和尚叫道吾禪師,坐在最後的位置聽課,他是開悟得道了,故意來教化這個法師的。他聽了在後面撲哧一笑。夾山這位大法師坐在上面,看到有一和尚在下面笑,趕快下座到這個和尚前面來說,師父啊,我的講法錯了嗎?認識錯了嗎?就是認知的問題。道吾說:道理對,你工夫沒有到,可惜沒有好老師

   夾山是大法師,學問也好,受不了了。"師父啊,那請你指點我。""不行,我不是你的老師。""那天下的名師在哪裡啊?"他說有啊,有一個好老師此人"上無片瓦,下無立錐"。只這樣講,你要找這個老師,你找不到的。你看唐宋的知識文化,這兩句話就是沒有一房子,沒有一土地,這個傢伙住在船上。夾山禪師一聽,"啊,師父帶我去見他!"見他就要跑上海去了。夾山是在湖南耶!那個時候走路要幾個月去找名師。這一段你們自己去研究,我簡化了。

   後來夾山見到船子禪師,對話妙不可言,都是最高深的哲學科學與文學。然後夾山禪師又問問題,船子和尚船槳一下就把他打下水去了。夾山是個大法師耶,那還得了啊,大教授被他打不水去了,頭剛剛一出來,船子和尚說"你說"。等他一開口,又一槳把他按下水去了,一共三次之多。最後一次按下水去,他頭一出來,"你說,懂了沒有?"點頭了。就把他撈上來了

   還有一個人也是這樣參禪用功,打下水,然後問他,你懂了沒有?那個頭剛剛出來,又三次按下去,那個水喝得差不多昏頭了,問他,你悟了沒有?悟了。悟個什麼?"伸足就在縮足里",這個腳要伸開就在縮腳裡頭。

   說是夾山,我簡單地講,不是全盤的,全盤的精彩得很。所以你講禪宗的教育,演電影也演不出來啊,這是中國文化,古代的精華。夾山開悟以後,大禪師全國知名,再出來講經說法,有人又出來問,師父啊,如何是法身?"法身無相"。如何是法眼?"法眼無瑕"。還是這兩句話。為什麼上次講就錯誤這一下就對了?這些詳細資料我不談,你們去研究。

   後來夾山有名的一個法語教你們怎麼打坐,怎麼樣修行,怎麼悟道。到上海來見我的這位,在這個上面得了一點好處,進門了。法語怎麼講呢?"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你們現在打坐,參這個境界看,當時我跟他講,夾山後來的法語最精彩了,打坐得定、慧都在當中。"目前無法",眼睛前面沒有東西,什麼都沒有,一切皆空了。"意在目前",你說一切皆空了,意在目前,等於說第二句又否定了。"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非常精彩。我現在講到他當年來跟我見面,然後得了一點好處,現在不曉得他有沒有耳目之所到,還是目前有法、無法,我都沒有追問了。

  

   洛甫和夾山

   現在不管夾山,這些故事都過去了,再講洛甫來見夾山的公案。洛甫見夾山問了兩句重要的話,洛甫打坐工夫已經很好了,就是沒有開悟就像醫師問我,現在怎麼老是給氣帶著走呢?氣究竟是什麼?我還沒有答覆他。洛甫當時這些工夫都到的,都超過了。他從北方山東下來到湖南,住在夾山的山頂上不下來,那麼傲慢。後來夾山想辦法把他引下來,他下來見夾山的時候問答,中間有兩句話--"朝陽已升,夜月不現時如何?"天曉了,夜月不現了,白天也是一片無明晚上也是一片無明你看夾山答覆他的話--"龍銜海珠,游魚不顧。"洛甫就佩服了,跪下來拜他為師了。這是什麼意思?

   因為古道送我回到休息的地方,問到"夜半正明"這句話,我聽了哈哈大笑,拍了他的背兩次,我說你還有點像樣,還問"夜半正明",你夜半還沒有明呢?是一片無明。從前有禪師講"夜半正明,天曉不露"這句,說夜裡什麼都看不見,一片黑暗無明的時候,自性清凈最圓明的那個一片光明,反而因白天光明看不見了這是把他兩句話做文字解釋,是不是這個意思你們去參。"夜半正明,天曉不露"時如何啊?工夫見地這一境界你說我們現在夜半正在睡大覺,一片無明。所以一輩子參禪有什麼用?公案也不看,光是把一個死的話頭"念佛是誰"抱著,你參得通嗎?所以唐宋時代中國文化,到禪這個階段就到了頂尖了。

   那麼我們回過來,今天晚上跟你們不是講這個,重要的是浙江諸暨的洞山良價禪師

  

   洞山和影子

   洞山禪師打坐用功幾十年,他在浙江出家,後來到了江西,這些都是當年大英雄人物。洞山是個山名,山水不來形成一條溪水,他過溪水時,太陽照下來,溪水裡有個影子,他看到影子開悟了,寫了一首偈子。

   你們注意啊,洞山是曹洞宗,你看今天日本,還有全世界禪宗都是在他的教化之下。今天全世界一提禪宗,就說到曹洞宗。洞山悟道這一首偈子很有名:"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唐宋的國語是廣東話,"渠"就是他。"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他正是我,我不是他。"應須恁么會",唐朝時候的白話,意思是如果你那麼理解他,"方得契如如"你差不多懂得佛法了。好!這一首詩你們說記得。

   現在我跟你們解釋一下,講到文字我有傲慢了,尤其是禪宗你更不懂了。先不講洞山經過溪水,看到影子開悟的,你們讀過《莊子》沒有?莊子說,人在太陽下走路有個影子影子外面還有個影子,看到過沒有?你們都沒有留意。尤其夜裡在稻田裡走過,你就得很清楚了。月亮照到我們這個身體身體有個影子照在稻田上,你的影子外面還有一圈發亮的,莊子叫它魍魎。那個魍魎的光圈問影子:喂!你老兄怎麼一輩子沒有主張啊,一下子蹲下來,一下又站起來,一下又走路,一下又睡覺,你自己沒有主張嗎?

   那個影子答覆魍魎,你不知道啊,我做不了主,我後面還有一老闆做主的。他說我就走,我要我就睡,我要我就站,我要我就坐。可是我這老闆他也做不了主耶,我後面也有東西,叫他睡就睡,叫他死他就死,,叫他走路就走路。《莊子》在幾千年以前就講過這個。你要想,我們的腦子,我們的思想,我們一輩子做事,是第六意識這個思想指揮我,要這樣做、這樣講。"我"做不了主啊。"我"其實是"他"耶!這個是賓,客觀的,後面有這主觀的指揮。你以為那個主觀了不起嗎?後面還有個董事長耶,那個董事長也沒見過,所以這個生命是這樣的。

   然後你看洞山,他從溪水上面過,看到自己的影子開悟了。"切忌從他覓",不要跟他走,我們的情緒感覺思想,打起坐來,這里不舒服,那裡又氣動,這里有感覺都是跟"他"在跑耶!這不是道啊!戴博士這里難過,跟他(身體)在走。你從"他"那裡解決問題,解決不了,是不行的。"迢迢與我疏",你越顧慮這個身體,就離開越遠,你一輩子跟不上你要找到自己那個靈性,做主的那個東西。"我今獨自往",你超越了這個肉體,超越了物質環境,"處處得逢渠",就找到那個真正生命老闆了。

   可是現在生命這個身體是不是他變的?是他變的。"渠今正是我",今天這個身體是我嗎?他是我。"我今不是渠",這個不是我的生命,後面有個老闆,這個肉體虛假的。"應須恁么會",你要從這個裡頭去體認,"方得契如如",差不多懂得佛學了。"切忌從他覓",如果你跟著感覺知覺在跑,都是跟"他"。所以臨濟宗講賓主,這個是客觀的不是主觀。你那個知道感覺,知道舒服舒服,那個生命主體不是在這個上面。這首偈子要好好記得哦。你碰到的都是"他",都是生理肉體物質作用。他現在這個生命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可是真正的我不是這個身體,不是他

   好!現在回過來,我只好給你們講禪。你說夜裡睡著什麼都不知道,一片無明。那一片無明是他,不是我。我究竟在哪裡?"夜半正明,天曉不露"。因為古道參禪參了半輩子,所以今晚送他一堂,這個課程是額外超出來的,詳細沒有跟你們講,這裡頭的珍珠寶太多了。

  

   第六堂

   普茶千僧結緣

   昨晚還有今晚,郭總沙彌請諸位普茶,大家請喝好茶,是臨時的獎勵,這是禪宗裡頭的規矩。學密宗的更嚴重,你們只曉得到西藏去學密宗要準備很多錢,先請一千多個和尚普茶,熬酥油茶喝,先結人緣,花贊很多哦。等於現在顯教五台山打個千僧齋,請一千個和尚吃飯,每個和尚還送一個紅包。這個請普茶是結緣,其實也就是輕鬆一下,請吃點心喝茶,這是傳統習慣我要跟大家說明一下,這只是個發心,請大家普茶結個緣吧,是這個道理,此其一。

   第二,據說打千僧齋時,釋迦牟尼弟子賓頭盧大阿羅漢每次必到,不過不讓你知道。他會變成什麼樣子?變成大和尚,或者尼姑,或者叫花子都不一定,有緣的話會見到他。以前廟子上有規矩,過後才會知道,一千個人,不曉得哪一個是大阿羅漢聖僧走了以後,會留個影子給你

   密宗裡頭的請普茶也有這個規矩,算不定他突然來參與,你也不知道是哪一個,就是這樣很神秘的。所以兩天晚上的普茶,我把舊文化、舊規矩講給大家聽一聽,這叫請喝普茶,是"未曾成佛,先結人緣"。剛才沙彌也學會了說:"諸位菩薩,請來普茶。"

   你們大家都是菩薩,是因地上的菩薩,有這個資格,有一成就都是菩薩。這就像凡是國民都有當選主席做總統的資格一樣,不過看你功德夠了沒有。所以諸位都是菩薩看你修持到了沒有。

  

   洞山禪師的圓寂

   今天晚上忽然講到禪宗明天起還是要講用功方面的啊。今天晚上我有精神,再給你們補充一下。洞山祖師後來是在湖南江西之間.為曹洞宗的創始人。他過水看到自己的影子大徹大悟。他最後怎麼走的啊?我們看看,某同學報告一下,看你報告得好不好,也考驗一下。

   某同學:我依文解義亂講一通,報告不好地方對不起啊。洞山良價悟本禪師這一篇,師將圓寂這一段。洞山良價禪師看看因緣,覺得差不多了,他想走了這個時候在堂上,就是大廳里邊,大家平時都上課的,就像我們現在一樣,良價禪師說了我這一輩子出來弘法,出頭露面,留了一個很大的名聲在外面,是個累贅。

   南師:他說一輩子給大名所累,現在我通知,我們內部培養師資,將來這些要出去弘法的,你要講好,不要照文字講,不要依文解義。

   某同學:一般常人都喜歡這個名氣,那麼洞山禪師要走之前,他很希望下一代接班人出來,能夠青出於藍勝於藍。自己這個名氣已經很大了,他本身覺得是拖累,希望有人替他把名氣拿掉,更有人來繼承這個事業。所以他說:"吾有閑名在世,誰人為吾除得。"大家當時聽了之後,就沉默了。過一會兒有個沙彌出來--所謂沙彌是沒有受比丘戒的出家人年齡大小不一定--這個沙彌出來就說:"請問大和尚法號。"你叫什麼名字啊?他明明是他徒弟嘛。現在出來問:老師你叫什麼名字

   南師:他說名氣大嘛,你叫什麼名字

   某同學:良價禪師就說,好,你已經把我這個名氣除去了,連我的學生都不知道我叫什麼名字了。可見是無常的,已經過去了,已經空掉了。然後這個小和尚就問說,老師你這個身體不太好--"和尚違和"就是身體舒服--那麼老師你現在覺得還有一個不病的嗎?

   南師:你老了,身體舒服了,還有一個不老、不病、不死的嗎?

   某同學:良價禪師說,有啊。那麼這個小和尚又問了,這個不老、不病、不死的這個東西還看和尚否?它還觀照著你嗎?良價禪師說了,現在不是它觀照我,是我觀照它了。小和尚又問老師你是怎麼觀照它的?良價禪師就說,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