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空寂明朗的真相

空寂明朗的真相

悟此空性體,明空大覺性。

過去諸如來見性成佛

別無法可修,亦別無所得。

當你悟到空性體時,內心便空空蕩盪、明明朗朗。那麼,什麼是「空性體」?梵語叫「舜若多」,翻譯過來就是「空性」,它也真如真心的另外一個稱謂。所以說,空性體,就是空寂靈知之心。靈知者,心性之心體。「空」,空空蕩盪;「寂」,安安靜靜。空性,是遠離我、法兩種執著真相

我執,指的是執著於某個固定的「我」,覺得這個「我」是真實存在的,認假為真。其實,我們的身體在一天地發生變化,我們的想法習慣也因為經歷、知識而不發生著變化。我們不是昨天那個人,甚至不是上一秒鐘的那個人了,我們或許已經厭倦了去年愛過的東西,甚至厭倦了以前愛過的人,厭倦了曾經享受過的某種生活方式。我們的各種觀點更像是天上的雲朵一樣不斷改變著模樣。

有個學生告訴我,她曾經在情感衝動下對分手的男朋友說自己會等他兩年。誰知,一年後那男孩子真的來找她,但她已經絲毫不愛他了。至今,她仍為自己做了這蠢事而羞愧不已,其實她不明白,她的愚蠢並不在於她做過什麼事、說過什麼話,而在於她不明白世俗愛情是一種情緒。話語表達的也是一種情緒,即便在那個時刻她是真誠的,依託於某些外物的情緒終究會很快消失。比如,因為美而愛上一個人,當她不再美麗的時候,這種感覺就會發生改變;因為感動而愛上一個人,當她對你不再無微不至的時候,這種感覺也會發生改變。再者,無論是什麼樣的情緒都會很快過去,一旦過去就變成了回憶,變成了夢幻般的存在。

一切執著皆因覺得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個真實的「我」。我是聰明,我做的事情人家是否滿意……我們的腦海中時常有意無意地充滿了這樣的想法。我們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不斷要求自己做各種未必適合的事情,甚至不斷調整著自己,讓自己能夠適應社會共識與大眾標准,避免陷入寂寞孤單和失落之中。但也人不怕落單,他們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和勇氣,不過他們也非常容易陷入另外一個誤區,那就傲慢。他們認為獨立的自己比盲從的人更加優秀,也是因為他們仍然覺得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個真實的「我」。

但「我」是什麼東西?是意識肉體的結合,也是多種因素聚合的產物。看似獨立的這個「我」,其實跟因緣鏈上任何一個因素一樣,都在不斷變化著:經歷多了,想法會改變,個性也會改變;吃多了,身體會發福;多做運動,又會變瘦;耐得住痛的,還可能去美容院整容……這個世界上哪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我」?既然沒有恆常的「我」,那麼建立在「我」這個假象之上的一切又如何永恆?破除對「我」的執著,就是要從了知「我」的無常開始。

法執,則是遠離我執之後需要進一步破除的一種執著是一種世界萬法的執著。這個「法」字,涵括世上萬物萬象,當然也包括對方法概念執著。比如某人非常煩躁,他希望通過學習身體瑜伽呼吸方法,令自己進入一種安寧、和諧狀態,他將規則背得滾瓜爛熟,在無數次實踐之後,他漸漸能夠隨心所欲地進入那種寧靜和諧之中,甚至能夠一直保持著這狀態,但是他心裡仍然有「瑜伽呼吸法」的概念和規則,而並沒有把它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生活方式。這時候,他就要把瑜伽呼吸法」這個枷鎖也一並破除。正如我常說的,過河之後就要把船拋下,背著船趕路,只能增加你的負擔。這也是遠離法執的一種。

我執、法執像是心靈上的污垢,這些污垢就像血管中的垃圾一樣,給血液循環造成障礙,產生各種隱患,煩惱由此而生。清除血管里的各種垃圾,恢復血液的通暢之後,隱患自然會消除。同樣道理,持續地清掃心靈上的污垢,漸漸遠離我、法兩種執著,讓心靈回復一種本初清凈狀態,就自然能從各種煩惱之中解脫。我們說,這時的你,便擁有了清凈心。

筆者曾寫過一首詩,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不剝鱗甲不受疼,裡面污垢無法清。

剝甲清污離執著,一輪明月到天心。

空寂靈知時,那個心就叫清凈心。清凈的心體,便是本元心。洞見本元心之後,當你認知到它的心體時,就是悟道,被稱為「明空大覺性」。

凡夫與佛菩薩唯一的區別,即為是否能夠認知並保任這份覺悟,因此凡夫覺悟當下便與佛菩薩無異。所以,我曾在《大手印實修心髓》中寫過弟子契入大手印時跟上師無二無別之語,有人曾對此有非議。一位大德則對此非議不以為然,他為我辯解道,為什麼說弟子契入大手印證得明空之心後,和上師是無二無別的呢?因為上師證得的明空和弟子證得的明空是同一種境界兩種明空是一體的,故說「無二無別」。

當你悟到明空本體的時候,就契入大手印了。這時,你便明白了什麼是「明空大覺性」。

我有朋友,他的師父是位禪僧,叫他一直保持覺性。我問他覺性是什麼?他說他不知道。因為他只是知道「覺性」這個詞,但並沒有認知到覺性的生命狀態。許多時候,理上的明白,並不能代表事上的證到。

什麼叫事上的證到?就是你不但在道理上明白世界虛幻,而且不會陷入某種情緒當中不可自拔。比如,有個美麗的女人愛上了你,並且對你非常細心周到,令你擁有了一種令人艷羨的生活,但是有一天她突然不愛你了,對你態度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這個時候你是還能逍遙快樂?你會不會痛苦和失落?假如你仍然逍遙快樂,那麼就代表你在事上也證到了;假如你因此而失去了寧靜快樂,沉浸在一種不舍與不甘的痛苦之中,那就代表你的明白僅僅停留在道理概念之上。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學者宗教哲學瞭若指掌,但卻仍然生活得苦悶不堪的原因

開悟的人,必須體驗並認知到什麼是「明空覺性」,這也就是奶格五金法圓滿次第中提到的「光明」。證道的「證」是認證的「證」。當你的生命里出現那種光明時你能認證它、能憶持它,能把握保任它,這才叫真正的開悟

所有的眾生,如果見不到「性」,就無法成佛

真正的開悟就是見性,是「見到空性」的意思。雖說開悟時見到的空性與佛見到的空性本質沒有區別,但是二者明白的程度仍然有所不同,就像你待在屋裡遙望外面的陽光,和在室外沐浴於陽光之中還是不太一樣。

關於見性,《明覺禪師語錄中說:「聲聞見性,如夜見月;菩薩見性,如晝見日。」聲聞見性就像夜裡看到了月亮,雖然見到光明,目能視物,但是視野仍然十分模糊有限;佛菩薩見性則像晴空萬里的白晝,也像登上高峰俯瞰世界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見,見性並非成佛的保證書。

不過,雖說見性未必成佛,但是成佛則必須見性。見不到真心,見不到本元心,就成不了佛。在從古到今的修行歷程中,產生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所謂八萬四千法門,顯宗也好,密宗也好,最後的目的都是為了見到空性。見到空性,才能由此契入而證得佛果。離開空性的任何修行,是不可能究竟解脫的。除了這個空性之外,「別無法可修,亦別無所得」。

什麼才是究竟解脫?把覺悟變成一種生命本有的狀態,變成一種呼吸般的存在,無論經歷什麼事情都能任運自如,快樂無憂這就是究竟解脫,也是我們所說的絕對自由。所謂的佛,其實就是連覺悟都忘記了,但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之中又能不生迷惑的人而不是擁有各種神通變化、高高在上的神。當然,修行過程中出現神通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可它並非修行目的,不能本末倒置。如果把神通作為覺悟的標簽,來判斷某人是覺悟,甚至因為某位聖者沒有示現神通便輕慢他,那更是大錯特錯了

所有的法,包括顯宗、密宗都是為了認知本元心,都是為了教我們見到空性。

有些人也許認為修到開悟就差不多了,一旦見性,就立刻懶惰散漫、沾沾自喜。所以,必須強調一點,見性僅僅是開悟,是真正修行的開始,此後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除了個別的上上根器能頓悟頓證、證得光明手印外,尋常行者,並不是一悟便休,並不是一悟便神通勃發,而是需要悟後起修的。

雖說即便開悟也不心生傲慢,但是你仍然應該充滿信心。因為信心開悟的基石,更是成佛的起點,你不但要對佛法和善知識有信心,也必須對自己有信心你必須相信,每個人本來就是佛,只不過幻象太過逼真,再加上環境的不斷熏染,我們才迷失了本具的清凈佛性。只要熟習教理、勤修儀軌,並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鍛煉心靈,我們就能一點點去除心靈的污垢,點亮智慧,進而超凡入聖,得到絕對的快樂自由,這才是真正的佛果。時刻都要謹記,正確信念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最初的正信,修行之路就會越走越偏,正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方向有絲毫的偏差,我們都不可能實現究竟解脫

本節講了「明本元」。讓你明白什麼叫本元心,什麼叫見性。不明白這些,你的所謂修,就可能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是不可能證道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