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康菲爾德:踏上心靈幽靜 第7章 為魔鬼命名 懷疑

  懷疑

  第五種,也是最後一種常見的魔鬼,就是懷疑,它是所有魔鬼中最難處理的,因為我們掉入它的陷阱時,就會停頓修行,變得不能動彈。各種懷疑都會攻擊我們,懷疑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懷疑禪修老師, 懷疑禪修本身:「它真的有效嗎?我禪修的結果只是膝蓋受傷、焦躁不安,也許佛陀其實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我們會懷疑自己選擇的道路也許不合適,「這太難、太嚴肅了,也許我應該嘗試蘇菲的旋轉舞蹈。」 或認為這雖然是正確修行方式,但時間不對,或認為這是正確修行正確時間,但我們的健康狀況不夠好。無論主題是什麼,當懷疑的心抓住我們,我們就無法動彈。

  懷疑出現時,為它命名,並仔細、客觀地注視它,當它說:「我做不來。太難了。時間不對。這種方法怎麼能幫助我呢?也許我該停止練習。」你是否真正觀察過這些聲音你看到了什麼?懷疑是心中的一連串字句,和害怕與抗拒的感受有關。我們可以覺察懷疑是一種思想過程, 命名它:「懷疑、懷疑。」當我們不再陷入其中的故事就會發生奇妙的轉化,懷疑本身成為覺察的來源,我們能在其中學到許多有關心智不斷變化、無法停止的本質,也能了解什麼是認同和陷入自己的情緒心智狀態當我們陷入懷疑,會經歷很大的痛苦,但當我們感覺而不執著它的那一刻,整個心智就會變得更自由、更輕鬆。

  當我們仔細為懷疑命名時,會發生什麼事呢?它會持續多久?它會影響身體能量多久?我們能否輕鬆地傾聽它的故事就像它只是說「天空是藍的」?要處理懷疑,就必須讓自己集中,以持續、堅定、穩固的心智,完全回歸當下這一刻。慢慢地,困惑就會消失。

  除了命名,也可以通過培養信心來消除懷疑。我們可以提出疑問或閱讀偉大的著作也可以深思在我們之前千萬個追尋內在覺察和修行道路的人,以此鼓舞自已。每個偉大的文化都肯定靈性修行,對任何真誠接受心靈心智訓練的人而言,以偉大的智慧慈悲來生活是可能的。我們的一生還可以做什麼更好的事呢?心智會懷疑是很自然的,懷疑可以帶領我們達到更深的專注、更徹底地追尋真理

  起初,懷疑會以魔鬼和抗拒的形式出現:「今天沒有效。」「我還沒準備好。」「它太難了。」這可以稱為「小疑」,經過一段修行後,就能會以有益方式處理它們。超越它們之後,還會產生另一層懷疑, 這種懷疑對我很有用,稱為「大疑」。大疑是深深渴望認識自我真實本性、愛和自由意義,而詢問「我是誰」、「什麼是解脫」或「什麼才是苦難的終止」這種強而有力的問題,它是能量靈感來源靈性修行要有活力和深入,就需要真正的探究精神,避免模仿。以這種精神來處理懷疑,就會發現埋藏在懷疑之下的寶藏。小疑的魔鬼會使我們找到大疑,進而喚醒整個生命清明

  為魔鬼命名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它們更徹底地展現在我面前修行有許多階段,有時只看到慾望憤怒,我們可能會懷疑自己:「哦!我的天哪!我簡直充滿了慾望憤怒。」「我有太多懷疑。」「我如此煩躁不安。」「不管我做什麼事情,總是感到害怕。」我有一兩年的禪修,看到的全是自己的憤怒批評和暴怒。當我真正去接觸它時,它在我身上爆發。我有一星期沒睡覺,只待在一地方,其中有四五天在樹林里丟石頭,並警告朋友不要靠近我。雖然如此,它還是漸漸消退,逐漸失去力量

  當我們更深人靈性生活就會發現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認識和碰觸內在最堅硬的角落。每個人都會遇到貪婪、害怕、偏見、憎恨和無知力量。尋求自由智慧的人都會被迫去發現心靈心智中這些力量的本質。我們會經驗到自已如何陷入其中,但我們最終都會在這些最基本、最重要能量發現自由

  這些魔鬼有時很難處理,我們可以運用各種對治方法,暫時消除它們。針對慾望傳統對治方法就是深思生命的短暫,外在滿足感轉瞬即逝的本質,以及死亡。針對生氣的對治方法就是培養慈愛念頭和初步的寬恕。針對昏沉的對治方法是通過挺直的坐姿、觀想、鼓勵和呼吸來喚起能量。針對煩躁的對治方法是以內在平靜與放鬆的技巧帶回專注。至於懷疑,可以通過閱讀或與某位智者討論,而得到信心與鼓舞。然而,最重要的練習是命名和確認這些魔鬼,擴展我們從中得到自由能力。運用對治方法就好像只是用綳帶包紮傷口,但卻能打開覺察力和治癒傷口

  當我們能熟練地為經驗命名,會發現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沒有一種心智狀態、感受和情緒是持久的,最多隻能持續十五到三十秒, 然後就會被其他狀態取代,喜悅痛苦狀態都是如此。通常我們認為一種心情會持續很久,如憤怒的一天或悲傷的一星期,然而當我們更仔細地看清和命名這種狀態,如「憤怒憤怒」時,會突然發現它不再是憤怒,經過十次或二十次溫柔的命名後,它消失了。它也許會變成另一種相關的狀態,例如怨恨當我們為它命名,過一會兒發現它轉為自憐,接著又轉為沮喪,然後又變成思考,沒多久又回到憤怒或輕鬆,甚至大笑。為這些困難命名,也有助於我們為各種美好狀態命名:清明幸福自在、狂喜、平靜人生流水劇的每一部分都能命名。我們愈開放,就愈了解感受之流不會間斷的本質,並發現超越一切變化的自由

  靈性生活目的並不是要創造某種特殊的心的狀態,心的狀態總是短暫的,而是要直接處理身心最基本的元素,看見我們以什麼方式陷入恐懼慾望憤怒,然後直接學習自由能力。我們處理這些魔鬼時,它們能豐富我們的生命,所以它們被稱為「開悟的肥料」或「心中雜草」。我們將這些雜草拔出,埋在植物附近,以提供養分。

  修行是運用內在生起的一切,以培養理解、慈悲自由。默頓寫道:「當愛變得不可能,心也變得像石頭般堅硬時,正是學習真正的愛和祈禱的時候。」記住這句話修行中遇到的困難就會變成圓滿禪修的一部分,也會成為學習和開放心的場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