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心如工畫師

心如畫師 主講:梁乃崇教授 時間:2003年3月31日地點:廈門精舍紀錄:邱慧玲整理:邱英美、梁玉明 師:我們今天請醫生跟我們說sars是什麼? 生:sars是一種急性呼吸道癥候群,目前分離出來,可能是一種冠狀病毒造成的呼吸道感染,它的症狀與一般非典型肺炎很像。非典型肺炎會乾咳,咳得很厲害,病人會發燒,骨節酸痛,與一般感冒很像。它的特點是不太有痰,乾咳為主,發燒會持續五到七天,這是一種新的病毒,而且來勢洶洶,致死率很高,目前認為是一種比較厲害的流行病。有人預測每五十年,病毒會來一次全球大流行,很早就有人預測二千年左右會流行,沒想到真的發生了,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 師:每五十年會有一次這樣的大流行? 生:有流行病學家計算過,自然界約每五十年會反撲一次。 師:我聽到一些中醫不相信這種說法,他們認為這只不過是寒濕而已,我也不清楚,看起來好像與幾年香港的禽流感有關連吧? 生:最近的報告認為,冠狀病毒可能與禽流感病毒有交配現象,因此產生新的病毒,的確有人作這樣的猜測。 師:我們人體也可以這樣來看,人體也是一個宇宙,每五十年,這個小宇宙有一世界大戰。馮仁厚在嗎? 馮:在。 師:你上次提到意識會談法,是不是可以再講一次? 馮:過去我們帶領讀書會,也是用這個方法。先討論客觀的材料,材料可能是一篇故事一本書。接著討論這篇文章有那些部分引起我的注意?我怎麼詮釋它的觀念?它對我有什麼意義?我過去有過類似的經驗嗎?經過這些討論後,我會開始思考怎麼運用在工作上,這就跑到創造這個部分來了老師上次提到,學習其實是跟內在原有的東西,產生連結的關系我這里提到的方法則是利用提問反思的方式,快速產生一個比較深的連結經驗過程。 師:我覺得跟我講的不太一樣,我講的是去發掘內在。有時你覺得學會了,其實根本不是學會了外面的新事物,而是把自己內心就有東西弄清楚了。外面的新事物與自己心裡早就有意念連結成功,就是自覺學會的時候。通常我們沒學會時,其實是沒有把你的心中已經懂的意念與外面所謂的學問連結,每個人內心本自具足各種學問,只要與外在學問連結起來,就是學會了,沒有連結就還沒有學會。雖然外在好像創造了好多新學問,但是,對每個人內心而言,都是早就存在具足的。 馮:外在東西跟內在的東西作連結、翻譯、轉換、啟發過程,可能是存在的,但老師講的更深一層,有很多外在東西,在看到自己內心的時候,會發現其實內心本來就有的,那個連結與互相對應的部分,是用內在自己曾經經驗過,或已經有過東西來跟它對話。 師:不是發掘,因為他可能自己根本不曉得有這個東西。 馮:其實第四階段會進到人性比較深的地方去看,有一啟發性的東西會出現。共分四個層次,第一層次叫客觀性的呈顯;第二層次是主觀對客觀的回應,即翻譯、感覺或連結的部分;第三層次是詮釋性的回應,就是從我內在怎麼看待這個部份;第四層次則是人性深層的發現。 師:我大概把前三個層次都跳過去了,講的是最後第四個層次。最近有一件事讓我兒子十分不解,就是很早以前,helen跟他講過,他的觸覺很敏銳,是一個用觸覺來學習的人,但他一直想不通她講那個話的意思,直到最近發覺到一些奇怪的事情。 有一天中午,我跟他騎車到外面餐館去吃飯,在十字路口等紅綠燈,看到兩只狗,一隻黃色,一隻棕黑色,那隻棕黑色的走到他旁邊,把臉貼在他的腳上,狀至親密,對我則不理不睬,我兒子狗狗是來安慰他的,他常遇到這種事,這兩只狗是他第一次見到。 這兩天,我們東院有人養了一隻黑狗,看到我兒子快樂跑到他的腳邊抓抓他。昨天那隻狗又跑來了,我兒子發覺它不太高興,有點沮喪,慢步走來,又把頭靠在他腳上,好像要從他這里獲得安慰,正好呂秀玉從對面過來,狗卻不理她。我兒子的觸覺很靈敏,可以從觸覺知道動物在想什麼,而那些狗也知道他有這個觸覺,他們透過觸覺互相溝通。 我兒子常覺得當他的手伸過去,會感覺到東西,所以他一定要動手做才能學,一動手做就進去了,好像那個世界就打開了有些人這個部分是封閉的,一封閉,那個人就機器人兒子問我,是不是他自性跟狗的自性可以連起來,我說對,如果這個地方封閉,就隔開了,你touch不到牠,牠touch不到你,自性之間沒有關聯。 對我而言,這件事就可以印證上次所談的「自性莊嚴」,到底是莊嚴還是不莊嚴關鍵在這里,如果這個連結的地方封閉了,世界是丑的、假的;這個地方開了世界就是美的、善的。所以,自性之間可不可以交流,要先做「返聞聞自性」的功課,先跟自己的自性相通,以後再進一步與別人的自性相通;如果你自己的自性都不相通,就不可能跟別人的自性相通。我的了解是這樣,大家聽得我在講什麼嗎?  生:我是藝術的,我有一些感觸,上次講華嚴經時,講到畫師,後來又講到空性,這些好像都有關聯。 我同意老師剛才的講法,其實內心本來就有,看你有沒有碰到機緣讓它開花結果。照這樣講的話,可能真的沒有創造,只是誰先碰到什麼東西,先把它發現出來。 師:所以「心如畫師」。  生:我們在修假觀時,是要修不動心,這跟您剛才講的小故事就是我們的自性與別人的自性互相可以溝通、連結,這兩個動作會不會矛盾? 師:一個是向外擴張的,向外時,我們與外塵勾結,並透過六塵進到對方的自性里,這樣做是入世的;「返聞聞自性則是向內追求不著外相,所謂「外不與六塵勾結」。看起來這兩種好像是背道而馳,其實不然。 「返聞聞自性做得澈底,就可以體悟自性而出世,不過體悟自性後又要乘願再來入世,入世的時候並沒有脫離自性還在「返聞聞自性」的狀態中,如此就會變成出世又入世,其實出世的當時就在入世。這就是「中觀」,所謂「中觀」,就是又出世、又入世,二者根本是同一件事。這個狀況並不難做到,很多人都有過這個經驗,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生:您剛才提到學習,有些人透過觸覺或視覺學習。師:還有些人是聽覺。 生:所以不同的人,開不同的窗戶與外界溝通,你只要知道那人是從那裡開窗戶的,就很容易跟他溝通。 師:對。雖然大家都好像有聽覺、觸覺,但那個直覺部分不見得打開,像我兒子聽到新聞報導中,布希講美伊戰爭不管打多久都要打,就跑來問我:「好怪哦!講這種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我就跟他講,你只聽到他表面語言,沒有聽到他的真實狀況,他的真實狀況就是,他本來以為可以速戰速決,可是現在不知道要打多久了,你看他講話好像意志很強,其實他是遇到問題了,不知道要打多久。 所以,同樣一句話,你到底聽到什麼,是不是聽到真正的意思,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人告訴你,他要視死如歸,真正的意思是他准備落跑了;因為他一旦要視死回歸,就表示他要失敗了。譬如布希,他有把握把伊拉克平定下來,就不會說那個話了。 生:所以老師您剛才說那個聽得的人,在當時他就已經會意了,不是經過分析推理?師:對,沒有經過分析推理,一聽,就聽到對方的心裡。 生:所以知音其實也是這種。師:對,有時是知己知彼,不是知音。  馮:經過剛才的對談,我有一感覺,我們有一課程叫「敏感度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台上的人講話,我的內心就會浮出一個圖案言語不見得是全部,許多感受是聯通的,我只要把圖案描述給對方聽,他又有更深的發現,是不是類似這樣的東西? 師:是。我現在覺得做一個企業老闆,其實像在拼圖,每個人能力就像一小塊圖,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小塊圖,領導人要非常了解他們,才能把他們拼湊起來。拼圖時有一個重要的原則,當一個人表現出某種才能或特性時,另外一個人一定會表現出另外一種才能或特性事實上,沒有人是全能的。 你怎麼判斷一個人有那方面的能力呢?很簡單,一個人最喜歡表現的部分,就是他能力所在。也許你會覺得他有所不足,還需要學別的東西,否則無法擔當這個職務,這時一般的想法就是培養他,讓他有這個還不足的能力。但以我的經驗,這個想法是錯的,不要想去培養人也不要想去改造人,因為改造是那個人自己的事,不是別人的事,我們想要去改造一個人,或是培養他什麼能力都是枉費的,都會失敗,要培養也是他自己的事。 作為領導人,要能善用每一個人的能力有什麼能力,就用什麼能力,不必負責培養能力。如果一個人能力不夠,你就去找另一個有能力人,把他們兜起來,共同來擔任這個職務,如果找不到,還缺一小塊,那這個領導人就自己填進去做,這就叫做「用對人,放對位置」。這是最基本的企業管理,做不好,什麼企業管理制度都發揮不了功效,這是我的心得。 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些人很有辦事能力,能夠現場解決問題,想出來的辦法也很妙,但要他規劃計劃,卻一個字都寫不出來。這種人有一個特徵,就是不會作記錄,別人用本子記錄,他只拿一張小小的貼紙記錄,寫完又東塞西塞。你要改造他嗎?不!我現在也不改造人了,你有這個能力我就你這個能力,發揮你的優點,你不會記錄,我找一個助手幫你記,你不會寫研究計劃我找另一個會寫研究計劃的人寫,你就做你最會的事,這樣就能變成超強組合這是我的一點心得,給大家參考。好,今天就到這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