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學習即修心

學習即修心 梁乃崇教授 時間:92年3月3日地點:廈門精舍記錄:蔡素媛、葉國瑞整理:羊憶玫、梁玉明 昨天我們講到本書一本是《夏山學校》另一本是《瑟谷傳奇》,都是講有關兒童青少年教育的書,書里提出來的都是很新的教育理念。《瑟谷傳奇》裡面提到說:到目前為止,人類還不了解自己是怎麼學的?尤其是兒童,他們到底是怎麼學的?也就是大家對於學習的了解還是很模糊的。當然,這是教育學裡面的問題,就是學習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雖然有很多人在探討這個問題,但還是不清楚學習到底是怎麼回事?或許有人會覺得自己清楚,不過有些要求比較嚴格的人就會認為不清楚。 我也認為大家對學習到底是怎麼事情不清楚這本書里就提出了這個問題,使我想起在大學我就探討過這個問題,離現在應該有四十年了吧!當時我認為我已經把它弄清楚了。四十年前我跟我一個同學在談,主要是我自己在談,但是我需要找一個對象跟我對話,那時我得到的了解是這樣的:我覺得任何一個人學會東西事實上不是學會,而是在他心裏面已經有了,如果他心裏面原來沒有這個東西,他怎麼學都學不會的。那時我主要就是回想我到底是怎麼懂的,事實這個問題,我小學時就在想了。 小學時我就在想「加、減、乘、除」到底是什麼東西?雖然我已經學會加、減、乘、除,但是我覺得不懂,後來我自己去弄就弄懂了。第一個先弄懂「加」是什麼意思,後來很快也懂了「減」是什麼意思,然後再花了一陣功夫之後,才弄清楚「乘」是什麼意思,至於「除」是什麼意思?搞了好久以後才清楚,所以我小學就在這一個問題。我拿這個例子來做觀察實例,來做檢討,我認為:如果我心裡本來就沒有加、減、乘、除的話,我怎麼學都不會懂的,我可能會懂得怎麼去做,但是我不懂那個意思,當我弄懂那個意思以後,有關四則應用題、雞兔同籠問題、奇奇怪怪的應用題,我全都會解了,當時有些題目老師都解不出來,我一看,就都把它解了,就是因為我已經抓到、已經懂得那個精髓是什麼?所以根本就不是問題。  學習是翻譯與連結的工作 我那時得到一個觀點:如果心裡沒有那個東西你就沒有辦法學會;如果你學會什麼,是你心裡早已經有了這個東西,所以才有機會學會。這樣說來,學習代表什麼意思呢?學習的意思就是老師在講那個東西學生在學,學生怎樣叫做學懂了?就是學生老師講的那些東西,跟自己心裏面懂的那部份連起來了。喔!原來你講的這個東西就是我心裡的這個東西,一連起來就懂了。如果學生心裏面根本沒有這個東西是怎麼都不會懂的,因為連不到,如果學生心裡有這個東西,可是他不曉的老師講的那個東西是他心裡有的那個東西,沒有連起來,那還是不會懂,唯有當他一連起來的時候,就是他學會的時候。 所以那時覺得學習其實就是一個翻譯工作,連起來了就懂了。這是學生方面來講的;而老師很重要,有的老師他一直在教,但是他自己不懂學生跟這樣的老師學是很困難的,因為做學生的想要和老師講的東西連起來,但是如果老師自己的心裡都還沒有和他要講的東西連起來,那麼學生的心就很難老師講的東西連起來,所以這時學生學這個東西就會像學無字天書一樣,怎麼學都學不懂。   學習遇到佛法就是修心  大學我們學物理時,很多物理老師教授他們自己都不太懂,我們根本無法透過老師學習,都是透過書本或透過發明這個定律科學家,去猜這個科學家心裡在想什麼?只有自己想通了才會懂,所以我們那時候學物理好痛苦!如果老師是真懂,那麼學生一連就連上了,學習就比較容易。學物理有的時候很好玩,老師不懂但是我們懂,我們為什麼會懂,就是已經跟科學家那個部份連起來了。我們還沒弄懂的時候,會覺得這個東西不知所雲,太難了;但是只要背起來我們就曉得怎麼去考試,怎麼去答題,可是心裡還是不懂的,所以嚴格講起來,我認為學習其實就是一個「心連心」的問題。 如果我們了解學習是「心連心」的問題,那麼就會更懂得怎麼去學習,怎麼去教人,我常常會把大家都不懂佛法講得簡單大家都聽得懂,原因在這里。所以,以佛法來講學習就是修心,是心靈的檢討、反省。 今天把這一點特別提出來跟大家談,對大家將來要學東西是有幫助的,像我開始在檢討這個問題時,也會誤以為學東西是把一個不懂東西種進去,因為我不會就以為我本來沒有,但是外面有、老師那裡有,所以要把它種進去,種進去以後我就有了。但是我檢討下來,根本不是這樣,其實是心裏面早就有了,只是你沒把它連起來。 事實上每一個東西都是你心裡早就有的,所以你自己要能夠把你心裏面的這個東西,和老師講的、你要學東西連起來。老師教授的時候,都是文字、用語言、用各種方式來表達,所表達的都是有定義的。譬如說:每個字都有它的定義,語言也是一樣,都是有定義的,我們學習的時候,只不過是去了解它的定義,了解了它的定義以後,再跟我們心裏面已經有的那個部份配合起來,喔!原來就是這個,這樣一配合上就有feeling了。  學習要和心裡的feeling連起來 我們說的每一個文字,我們就會有一個feeling,那個feeling就是我們心裡的那個部份,當那個文字跟我們心裡的部份連起來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對這個文字有feeling了。當你對這些要學東西有了feeling,學習就變得很容易,如果說學來學去文字還是文字,就是和你的feeling沒有連起來,和你的內心沒有連起來,那麼學習就變得好睏難。 還有一點,如果想要把自己心的那個部份,能夠跟要學習的部份連起來,你對自己的內心還要下一功夫要讓它清楚明白。我們的心是很復雜的,如果對自己內心清楚明白,而且是很精細的清楚明白,那個時候才容易連;如果是混混沌沌不清楚也不明白的話,那你也不曉得怎麼連;當然這並不表示你心裏面沒有,而是你沒把它釐清啊!講到這里,學習好像是在修行! 問:我讀研究所時碰到兩位老師我覺得他們是真懂的、是很清楚的人,所以上他的課很輕松,上完課就學會了,課本就不用再讀了。講到這里我也想到,前陣子我翻了一下柏拉圖的書他也講到有關學習這個問題,他認為學習是很神秘的,他說小孩怎麼這麼厲害,你告訴他這是一隻牛,等一下他看到另外一隻他就知道那也是牛,但是世界上並沒有兩只一模一樣的牛,所以他認為學習是很神秘的,不然的話怎麼會看到一個不同的東西小孩就知道那叫做牛,所以他認為學習是你本來就懂的,只是回憶出來而已。 答:我們反而覺得奇怪,牛當然是一樣,怎麼會不一樣? 問:我想柏拉圖是在反省認為:怎麼一個小孩子你只告訴他這是一隻牛,以後一頭油畫上的牛或者任何一個地方不同的牛,他會把它歸類叫做牛,他覺得這一點很神秘。我們如果從影像分析的角度,你真的要告訴電腦分析這是一隻牛,這很難的,你要寫很多程式。 答:希望大家明白今天講的東西,對修行是有幫助的,尤其對修心有幫助。 問:請問是不是要把那些雜七雜八的妄念給清理乾淨。答:清理乾淨也是釐清楚的一部份。 問:妄念越少就越清楚,不然的話就攪和在一起了。答:這是一種清楚,另外還有一種清楚,就是把那些妄念垃圾得很清楚,把障礙本身弄得很清楚;而不把它丟掉。我學佛以後才知道,數學根本就是末那識的結構,是第七識的結構,是末那識結構當中的一部份,所以不斷有新的數學發展出來,那些東西都是末那識的結構。你如果用這樣的角度去學東西,根本就不難,你只要把自己的心,厘得夠精細,夠清楚,那些東西一下子就對應到的時候,你自己就可以發明一套數學。 問:這樣說來,在科學界還有所謂原創性的發明嗎?答:有啊!只要沒有人寫出來,沒有人講出來,就是原創性,所以這里也呈現出內在的豐富性,尤其最近講《華嚴經》,我覺得華嚴經》就是在呈現內心的精細和豐富,當然它是呈現佛性莊嚴,其實這就是每一個人的心清凈到某個程度,它就可以呈現出那樣的莊嚴與豐富。  原有的性質來自佛性 問:您說學習等於是喚醒一個人內心裡原來已有的認知?答:已有的性質。 問:那他原有的性質是從哪裡來的?答:那個性質就是從佛性來的。 問:那是人人都有的?答:會覺得沒有,是因為如果沒有把它弄得夠清楚之故。不明白時,就會看不見。你會覺得沒有,那就有一不清楚、不明白的障礙,所以我們說清楚明白就是智慧! 問:這個不光適用於所謂的知識,連才藝都是嗎?答:都是,全部都是。這些事情一講,你看柏拉圖他們都解不了、覺得很神秘的,我們都可以把它解了,所以大家可以知道我們所站的高度。 問:有些學生努力的學習,但就是怎麼樣也學不會,這是什麼原因?答:這就是他不曉得連,有一種情況是他不曉得要在心裏面連,他始終想學,以為把外面的東西硬擠進去、塞進去就能學會,可是結果他就是學不會。所以我這樣的觀念是會牽涉到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如果你要硬擠,用填鴨式的,那是錯的!因此這樣的學習,其實是啟髮式的。 問:我有一學生國中自學班的,他各科的成績不好,學習能力很差,苦不堪言,我自認為教得還可以,全班平均七、八十分,可是他就只考個三、四十分,我也告訴他,學這些東西要有感覺,可就是教不來。 答:沒錯,這個就是有障礙譬如說他對自己的心不夠清楚,那也是很難連上;另外就是他不曉得要這樣子連,那也是很難的。 問:所以在學習的時候,他是不是要捫心自問一下是不是真的清楚?答:也不完全是,如果老師懂得我今天講的這個道理他有可能被誘導出來,被啟發出來,當然還有一條件,就是不一定要上名校嘛!他也許應該到職業學校,去學習和他性向比較近的課程。 有人看完了《夏山學校這本書之後告訴我,他得到了四種心得:他現在知道自己很多毛病原來是小時候某某原因造成的;其次也知道他的兒子的什麼毛病,原來也是小時候種下的一些錯誤;第三個他知道他老婆有很多毛病,原來是她小時候受到什麼影響,才造成現在這個樣子;第四個他現在知道,他周圍的親戚朋友大家都有病他也有病,但是他以前不知道,他說:糟糕了,看這本發現周圍全都是有病的,這怎麼辦? 當然,他現在曉得怎麼解除了,但是他周圍的人沒有辦法啊!不能勉強別人,他就問我怎麼辦?我說這個問題有什麼難的呢?很簡單你不要為你有病就高人一等,你要對所有的人不管你是否覺得他有病大家都平等的,你要尊重人家的病,這個就叫平等嘛!不然,為什麼說眾生和佛是平等的?佛是沒有病的,眾生就是有病的,但是還是平等的,曉得這個樣子就什麼困難都沒有了。喔!他說那我總可以閃開吧!因為懂了就曉得閃,我說當然可以閃,閃開並不是不尊重,還是很尊重,還是平等的,以前不曉得,所以天天去跟他們硬撞,懂得閃開就是有好處的。  問:眾生都在受苦,那你又沒有辦法救人家、度人家,連你自己也在苦海當中,那不是很難過嗎?答:不會啊,我認為病也是很好的,沒有好壞之分。 問:是不是說自己知道,自己閃開就好了?答:你知道就可以閃開。 問:是不是說把它給改掉?答:有能力你就把它改掉、化掉;沒有能力,就閃開,總比你根本都不知道,蒙在那裡亂撞好多了。但是絕不會說原來不清楚,現在清楚了,反而覺得痛苦。如果你會痛苦的話,表示你會認為:這是病,而我是健康的,高高在上。那就是不平等,那才會痛苦如果你清楚了,那就一切平等,沒有痛苦,很自由。  意識會談」的啟發 問:您這樣一講,我就懂了。我們有一個「意識會談」的方法,是跟著人的能力在做教學與引導。人有直觀的能力,可以看到外在世界也有感覺能力直覺能力權勢能力、創造的能力,種種能力是有階層的分別,在引導學習過程里,是從最客觀的認知開始,看清楚客觀的材料里到底有些什麼東西?不管是書本也好或是電影也好;看出來了之後,第二個部份是去引發他的翻譯跟他感覺,好比說這件事跟我有什麼關系?自己去連結,然後從那個連結過程當中,去體會背後有什麼感覺感情情緒在裡面?感覺引發出來以後,才有可能進到第三個部份,就是讓他去詮釋,讓他舉自己實際經驗過的例子,來跟這個做對照,接著才會進到第四個部份,他得到什麼啟示?回去可能下什麼決定或做什麼用途?我們這樣做是在做連結的部份。覺得那個方法很有效,而且很容易就把原來的心擴大了團體學習速度會比較快,從那裡也會建立共識,今天老師這樣一講,我就更覺得那是連結的步驟,而且那個方法是有效的。 答:很好很好!可見大家都聰明,雖然不懂得這個原理,用也用對了。 問:就是說我們人有舊經驗,好像又不是舊經驗,應該還有更原始的東西在。答:對,不是舊經驗,剛才他講的是內心起了什麼反應、感覺,你的內心會起反應,其實當你在讀書的時候,你不是讀那個書,而是讀你心裏面會起什麼反應?你在讀你的反應!像我讀佛經或者人家寫的那些文章,我怎麼鑒別它是對的還是錯的?我就是看我心裡的反應正不正常,如果我讀下去心裡的反應不正常,那它就錯了。 問:現在的教育常常會提到舊經驗我覺得還不夠。答:不是舊經驗。 問:他們認為要學習的話,就要跟舊經驗連結,一直有這樣一個學習理念。答:因為他認為那個是舊經驗,是我們從外面種進去的東西,但這個觀念根本是錯誤的啊!其實是心裡自己就有的,它是可以生生不息地生出來的啊! 問:現在很多教育都是採取概念構圖法的訓練方式,一個概念就要跟舊的經驗概念連接起來,所以它一直還是這種從外面迭加起來的。答:但都還是從外面硬種進去的。 問:現在在國策會裡,還是有滿多論文都是在談跟舊經驗的連結,而我們現在是跟佛性連結。答:所以大家可以知道我說概念有多先進。好啦!時間也差不多了,就到這里,謝謝各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