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光彩與價值 時間:2010年05月14日地點:行天宮附設玄空圖書館敦化本館4樓紀錄:張春美整理:李明慧、汪義麗 ※歡迎詞(玄空圖書館郭副館長) 各位朋友,大家晚安。非常歡迎大家蒞臨行天宮附設的玄空圖書館。提醒大家,如果身上帶著手機,麻煩將它轉為震動或者是靜音或者是關機,以免影響到您自己和您旁邊的朋友,謝謝。 今晚的講座,很榮幸的邀請到圓覺文教基金會的梁乃崇董事長。梁董事長曾經任職中央研究院的物理研究所,和國立清華大學的物理教授,目前擔任圓覺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董事長為了弘法,他提前退休,弘法的足跡遍及海內外各地。在民國77年,他創辦了圓覺文教基金會。 我很欽佩和敬佩他的毅力,他努力將佛法與現代知識相結合,作為入世接引大眾的橋樑。同時也在做推廣的工作,告訴我們,佛法不是迷信,佛法並不過時。他這樣的努力,我們大家可以有目共睹。 今晚他講的題目是《活出生命的光彩與價值》。我們都想知道,生命的活力來自何處?生命價值在哪裡?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這都是一些大哉問。更重要的是,如何活出生命的價值與光彩,這些大哉問、大學問、大課題,都是我們每個人要面對的。今晚梁董事長會一一的給我們解惑,我們就以熱烈的掌聲來歡迎梁董事長。 ※你是活的?還是死的? 梁教授: 謝謝郭副館長的介紹,也謝謝各位的參與。今天要講的題目是《活出生命的光彩與價值》。我們如果以這樣的題目來作為講題的話,第一個,我們都認為自己是有生命的。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沒有生命的話,就不會來講這個題目,也不會來聽這個題目了。當我們來講這個題目的時候,心裡面已經確認我們自己是有生命的,而且也認為自己是活的。認為自己是有生命的、是活的,所以才要活出生命的光彩與價值,這個條件已經確立了。現在我首先要問各位:生命是什麼,什麼是生命?你為什麼覺得自己是有生命的? 第二個問題,你認為你是活的,你怎麼確定你是活的?那活是什麼?什麼樣子才叫做活的?我會提出這個問題,因為我以前對這個問題考慮了很久。曾經有人問我,你怕不怕死?我說,我不曉得怎麼怕。當時我沒辦法回答,因為我不知道我是活的還是死的。大家想,這個問題有什麼好想的,當然是活的。我當時為什麼有這個問題,不知道自己是活的還是死的呢? 我們在考慮什麼是死的,什麼是活的,大家用的標準是什麼?怎麼判斷死的還是活的?以前就是看你有沒有呼吸,如果你沒氣了,就死了嘛!或者再摸一摸你的心跳,如果沒有心跳就死了嘛!現在更進步一點,就看一看有沒有腦波,有腦波就是活的,沒有腦波就是死的。可是,我對這樣子的判斷方式一點都不滿意。為什麼?這都是看別人是死的還是活的耶! 我的問題是要問:我怎麼知道我自己是死的還是活的?剛才講的醫學上所用的方式,完全不管用啊,一點都不管用。我是要問我自己不是問別人,我怎麼知道我自己是活的?所以在那個時候,我根本沒有辦法確定,我是死的還是活的?那些判斷方式都是看別人的死活,不幹我的事。我要管的是:我要知道,我自己到底是活的還是死的。所以,那個時候有人問我,你怕不怕死?我說,我不曉得怎麼怕。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我是死的還是活的,我怕什麼。 現在這個問題我解了,我知道我是活的。你是活的才有生命,如果你是死的,你就沒生命啊!所以你要判斷自己,到底是活的還是死的,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一直沒有人好好的去問這個問題。因為一問到死活,都是講別人是死的還是活的,統統不是講自己。其實,這個問題,我們每個人要問自己呀!你自己到底是死的還是活的? ※覺知能力是生與死的基本判斷 經過很長的時間,我把這個問題弄懂了,我知道我是活的。我怎麼知道我是活的?我是根據什麼判斷我是活的?我發現,真正的重點在這里。問題真正的關鍵是:你有沒有覺知能力。你如果有覺知能力,就是活的;你如果沒有覺知能力,就是死的。 什麼是覺知能力?非常容易判斷呀!我在這里講話,你聽得見,你就是有覺知能力。如果沒有覺知能力,我講話,你聽不見的。所以在座各位,每一位都是活的,每一位都是有生命的,基礎就在這里,有覺知能力!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我搞了很久才把它弄清楚。好!這個覺知能力,可以說,所有的有生命的生物、生命體都有,沒有一個沒有,就連細菌都有,只要有覺知能力,他就是有生命。所以這件事情,解答說破了,也滿簡單的,其實沒有人不知道。 這個覺知能力一提出來之後,我們就會發現祂會跟一件事情相對應。跟一件什麼事情對應呢?祂跟被知、被覺的對象互相對應。也可以說,你有覺知就有被知,它們是對應的。我說得簡單一點,這個覺知能力,我們就稱祂能覺;被知、被覺的對象,我們就稱它被覺。我們把它簡化了,一個是能覺,一個是被覺。 好!重點來了。生命在覺知能力這里,所以能覺這里是生命;被覺那邊,沒有生命,生命不在被覺那裡。那個被覺的對象沒有生命,或者是沒有你的生命,也許有別人的生命。你自己的生命,不會在被你覺知的對象那裡,你的生命一定是在能覺這里,能覺才是你的生命。 ※能覺與被覺 這是我發明的說法嗎?不是,佛法裡面早就有了。祂講得更簡單:能覺祂就叫「能」,被覺祂就叫「所」。大家如果有學過佛法或者學過禪宗的話,就知道他們有講「能、所」,所謂「能、所」,就是在講這個。當然,我們現在的人,看到「能、所」的時候,想不到就是這兩個,覺知能力跟被知、被覺的對象,關連不起來。我是花了滿多的精神才弄懂,喔!原來祂講的就是這個,所以現在的人,已經不容易懂了。以上我說的東西,不是我發明的,佛法裡面早就有了,就是「能、所」。 好!我們有了這樣的了解了以後,我就把它引出一個系統來。我們有能覺,還有被覺,所以就有能覺與被覺這樣的一個關連。而且我們也知道,能覺這里就是你的生命,你的生命就在這里。被覺對你而言,你的生命不在被覺那裡,被覺不是你的生命所在。 你想想看,我們所面對的這個世界:被我們所知道的、被我們所看見到的、被我們所想到的、被我們聽到的、被我們摸到的、被我們嘗到的、被我們聞到的任何東西,是不是都是被覺?全部都是被覺。能覺呢?能覺不在這部分呀!能覺不在被覺這邊,這兩個是不一樣的。所以你的命,你的生命不在被你覺知的一切這里。 你的生命在哪裡?你的生命在能覺這里。目前我們所注意的全部都是被知,我們沒有去注意能覺。能覺是被我們忘記了,已經忘失掉了。你把能覺忘失掉了,代表什麼意思?你把你的命忘掉了,你的生命就被你忘掉了。因為你的生命在能覺這里呀,不是在被覺那邊。 ※喚醒生命 這兩個分清楚了以後,我們就知道,我們希望活出生命的光彩與價值,可是你又把祂忘掉了,那你怎麼活出來?你所有的重點,都放在被覺那邊了嘛,那邊沒有你的生命呀,當然不會有你生命的光彩跟價值。你生命的光彩和價值、你的生命本身,是在能覺這里,可是,你又把它忘掉了。所以這個問題就出來了,我們想要活出生命的光彩與價值,可是又把生命忘記了,這不就是一個迷失嗎?對,這就是一個迷失!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你要把你的能覺,也就是把你的生命喚醒。你把它喚醒了才能夠講,活出生命的光彩與價值,才能做這件事情。 好!我們怎麼能夠把它喚醒過來。現在我們已經確定了,能覺就是覺知能力。你有沒有呢?你有!怎麼證明你有呢?我站在這里講話,你聽得見、看得見,就證明你有。但是我們證明是證明了,還是不清楚。我們怎麼把它弄得更清楚?我們就把這個宇宙所有的東西,分成四個層次來看,這樣子的分都是從你自己一個人的角度來想、來看的;其他的人,他是從他自己的角度來看的。那我們先只管自己,不管別人來看這件事情。 ※宇宙的四個層次 如果用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們把整個宇宙分成四個層次:一個就是世界,一個就是身體(你的身體),再來就是你的識心,再一個就是你的覺性,我們把它分成這四個層次。 世界指的是什麼呢?就是這些房子呀,還有地、物質、物體呀!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這些物體、物質,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是這個世界。 身體是什麼?身體就是你的肉體。 識心是什麼?就是指你的心。也許有人還有問題,那我怎麼知道我有心?這邊的心,是指識心。意思是什麼呢?你會想東想西嘛!你會想這個,你會想那個,會想來想去、想東想西的就是識心。所以識心,是有這一個類別的。 還有一個叫做覺性。覺性是什麼呢?祂並不想東想西,但是,祂就是清楚明白,祂就是能夠覺,祂就是覺知,真正的覺知能力就在覺性這里。這個心比較深,佛法就稱祂為自性,或稱祂佛性,當然也稱祂覺性。這個部分是思議所不及的,不是想東想西的那個心,祂不需要想就清楚明白,就能覺了,有這個部分。 ※能覺與被覺的關系 那麼,我們把整個宇宙分成這樣四個部分的時候,我們來看能覺和被覺之間的關系。 我們看這個筆,它應該算世界的一部份,對吧!那我的手,應該算我身體的一部份。當我的手,抓這個筆的時候,這個筆是不是被抓、被拿的?那我的手就是能抓、能拿嘛!這樣子的話,我們可以說,這個筆是被拿的,就算是被覺了;我的手就是能拿,就算能覺了。所以,被覺和能覺之間的界線,是不是就是在這個筆和我的手之間?對吧!在這個層次上看,能覺和被覺的界線就在身體和世界之間。當我的手一拿這個筆的時候,就相當於整個世界被我的手拿了,所以它是被覺;那我的身體就是能覺、能拿;不但身體是能覺,連識心和覺性都屬於能覺。我這樣子一做,這樣子一拿,能覺和被覺的界線就在這里。 這樣的狀況多得不得了,對不對?對你們而言,我站在這里,被你們看到了,我就是世界的一部份,你們就是能覺,我就是你們的被覺。我講話的聲音,被你聽見了,我講話的聲音也是世界的一部份,你的耳朵是能聽,你的能覺也在這邊,所以界線一直是在這里。也可以說,早上一醒來,你的能覺和被覺的界線就處在這個狀態,時時刻刻不都是處在這個狀態嗎?可是,我們現在知道,你的生命是在這一邊,那個世界不是你的生命。對吧!好,現在我們要把這個界線往這邊移,我們一起來做一件事情。 ※能與所的界線是可移動的 首先,我們來確定一件事情:什麼是能覺?就是能夠感覺。什麼是被覺?被你覺知的就是被覺。對不對?很簡單嘛,馬上確定!我們記得這一點。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做一件事情。怎麼樣呢?你把眼睛閉起來,你的身體,你能不能夠感覺到?從頭到腳,所有的一切,你是不是能夠感覺到?應該都能夠感覺到。這個時候,你的身體是不是被覺了?被你感覺到就是被覺啦,那能覺在哪裡?你可以不知道能覺在哪裡,但是,你一定知道,能覺不在你的身體上。對不對?因為你的身體已經被你感覺了,所以,你的能覺絕對不在你的身體上,而是在你的肉體、身體之外。確定嗎?這件事情,大家能夠確定。 你看!你的身體被你感覺了,它就是被覺,它是被覺時候,就不是能覺了。你的腦子被你感覺了,是不是?你的腦也被你感覺了,你的頭嘛,被你感覺了。你一講腦的時候,這個腦就是被你講的。心呢?心又被你感覺啦!能夠被你講出來,就是被你感覺。心靈呢?只要被你講出來,心靈也是被講的,都是被感覺的。我寫在這里的,也是被寫的呀,這一個是關鍵所在喔! 這個時候,你就會知道,身體被感覺了。那麼當然身體和世界全都是被知、被覺了,包括你的大腦,被你感覺,它就不是能覺,這里可以確定。這個確定不是我來給你們規定,你們只要一做就可以驗證這件事情,自己可以確定的。我們確定那邊不是,只有識心、覺性才是能覺。也就是說,你的生命,在能覺這邊。 你的肉體、你的身體,那裡不是你的生命所在,你的生命不在那邊。我們得到這樣子的結論,這個事情可大條了。這個事情告訴你什麼呢?原來你的身體壞了,你還沒死,你還是活的,因為你的覺知能力還在。你的覺知能力沒壞,還在這邊,壞的是身體呀!什麼意思?因為你眼睛一閉起來,身體被你感覺了,生命不在那邊,祂超越這個感覺。我們一般人一講到生死,都是講身體的好跟壞,並沒有講到這里,可惜,你的命不在身體那邊。 好!接下來,我們就要更深一層。我們先在這個地方,把大家穩住,大家受的沖擊太大。因為現在的醫學都是認為腦死,人就死了。腦死是身體死了,但是你的識心、你的覺性,也就是你的命並沒有死,還是活的。那麼到底是現在的科學、醫學說得對呢,還是我說得對?其實不是我說的,佛法一直都是這樣講。我們現在已經把能覺和被覺的界線,移到這邊來了,也不難嘛!只要把眼睛閉起來,感覺一下就有了。你自己就可以用這件事情,把現在科學決定生死的方法推翻掉。 接下來,我們又再問一件事情。你在想東和想西,你知道不知道?你是不是可以:我要想東不想西;或者我要想西不想東。可不可以做得到?可以。所以這個想,是被你知道的、被你覺知的。對不對?那麼,它是什麼?它是被知、被覺的!好,這樣的話,你就曉得了,你要想東想西被你感覺到了,所以它是被覺知的。那麼,能覺知一定不是它,覺知能力一定不是這個想東和想西嘛!那想東想西叫做什麼呢?識心!想東想西的那個想,就是識心。好!識心被你想了,所以,它又被覺知了。它一被覺,它就是被知、被覺了,這個識心、身體、世界全都被覺了。 好!這樣子的話,只剩下覺性這里是能覺,能覺知。所以,我們要移動這個界線是很容易的,只要發現這個東西被你覺知了,它就是被覺了,你的能覺就不在這里,這里就一定沒有能覺。方法很簡單,很清楚,每一個人都能夠執行。 ※覺性是不可被知的能覺 那麼大家會想,覺性這里是不是可以有一半被覺了,還剩下一半是能覺。如果是這樣,界線要移到這邊來,對不對?我們這樣子移了一半,還剩下一半。那剩下的一半是不是還可以再剖一半,一直這麼移、這麼移,這樣子的話永世不絕,做不完的。對不對?到這里我們就不這樣做了,只要剖了一半是被覺,我們就把這一半並到識心那邊。意思是什麼?覺性這里是不可以被覺的!我們只好這樣規定,不然一直做下去,做不完。所以,覺性這里,我們就規定,覺性是不可被覺的能覺,一點點被覺的成分都沒有,在這以下就是被覺了。 身體和識心這兩個,有的時候是能覺,有的時候又是被覺,它是混合的。而世界這個部分,一直都是被覺,一點點能覺都沒有。所以,在身體和識心這里,有的時候看起來有生命,有的時候又沒有生命,因為它是混合的。只有到了覺性這里,才是純粹的生命。這個就是覺知能力,純粹的覺知能力!每一個人都有哦。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所以我們才要重視祂嘛! 這個不可被覺的能覺,我寫在這邊的能覺和覺性,都不是真的。為什麼?因為被寫了。如果你心裡想,這個是能覺,這個是被覺,我有覺知能力,那也不是真的。為什麼?被想你啊,被你想的就不是呀。那祂在哪裡?就是能想!沒有能想就不會有被想,要有能想才有被想。但是,祂是不可被知的,不可被覺的,祂是沒辦法被你感覺的,這才是真的。祂也是不可被你說的,所以佛陀才說,不可說!為什麼不可說?不能說呀,一說出來就是假的,就是被覺啦!這個能覺是說不出來的。不但不可說,祂還說,思議所不及,你想都沒辦法想的,被你想到的都是假的,就不是真的。原來,說來說去就是在說這一個,能覺和被覺,以及不可被覺的能覺,說來說去是這個。所以,這個不可被覺的能覺,也是假的,真的是講不出來的。我真正的命,生命不在這里。 ※覺性的性質 好,我們把這件事情弄清楚了,就再往下講,講不可被覺這件事情。根據不可被覺這一個系統,我可以推導出,這個覺性的性質。因為祂不可被覺,所以祂也不可能被你捆綁,不可能把祂關起來、不可能把祂抓起來。因此,本質上祂就是「自由」的。用佛法的話來講,就是解脫自在,祂本身就是解脫自在。 因為不可被覺,所以你的覺性、我的覺性、釋迦牟尼佛的覺性,我們可以分辨嗎?不能分辨哦!我們沒辦法分辨,這是你的,這是我的,這是他的,因為不可被覺,就無法分辨了嘛!無法分辨所以是「平等」的。所以釋迦佛說,眾生與佛平等,大家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下。在覺性這個層次,是這樣子。也就是在你的生命這個層次,祂是沒有分別的,是平等的。 再來,不可被覺,因此是不可分辨的。所以,你的覺性、我的覺性、他的覺性,大家的,所有的覺性都不能分辨。不能分辨就有一個結果,就是祂是同體的。什麼叫做同體?就是你的頭跟你的腳是同體的。意思是什麼呢?你的腳一定不會抱怨你的頭,老是高高在上把我壓在下面,沒有這種事情。如果有這個事情,表示他們不同體啦;如果同體,就沒有這種事。沒有這個事,所以他們是同體的,因此他們很自然的就會是什麼呢?「博愛」!用佛法的話來講,就是慈悲的。 根據不可被覺這個條件,你能夠打祂嗎?你能夠把祂剖成兩半嗎?你能夠把祂毀掉嗎?這個覺性,不可被知能覺,你有辦法把祂摧毀嗎?不可能。為什麼?祂不會被你感覺嘛!怎麼可能被你摧毀,所以祂是「不朽」的。那麼,這個不朽,當然就是什麼?祂不會死的。所以,你真正的命是死不了的,你想死也死不了。你去想,你這個想,想來想去,想不到祂,你去想死也死不到祂,是沒有辦法死的。所以,用西方的話來講,就是永生;用佛法的話來講,就是不生不滅。這就是不朽。 還有一個性質就是什麼呢,比如,現在我這個手是能拿,這個筆就是被拿,它們之間,能覺與被覺的關系是這樣。那麼,我現在就要問,主動權,他們的主動權是掌握在能覺這里呢?還是被覺這里?能覺!答案你們都知道了,為什麼?很簡單呀,主動權在手這里嘛,不會在筆那邊啦!所以,主動權一定在能覺這邊,也就是生命掌握了「主動」權,被覺那邊沒有主動權。 所以,我們的生命,祂有什麼特質?自由、平等、博愛、不朽、主動。這個不就是我們想要的嗎?那祂在哪裡?在我們的生命裡面本身就具備了。講到主動權,這是所有的生命都有的特徵。所有的生命都有主動權,連細菌都有。所以,你對所有的生命都要尊重,你要尊重他的主動權。 就人而言,像一個小孩子,他小的時候,你可以欺負他,但是他一旦長大,一定會演一出《王子復仇記》。為什麼?他有主動權。細菌也有主動權喔!我們現在人類發明很多葯,要把這些細菌殺死,可是,這些細菌它們自己會產生抗藥性。它產生抗藥性的速度,比人類發明新葯的速度還快。怎麼會這樣?主動權,生命是有主動權的!也可以說,生命祂會找到自己的出路。為什麼?因為祂有主動權。所以我們對於生命是要非常尊重的,你自己是生命,你對其他的生命也是要尊重的,不能夠去欺負、殘害其他的生命。 好!我們生命就有這麼大的特質。你想想看,在法國大革命的時候,不就是講過這個話嘛,自由、平等、博愛!所以,這個目標的追求,是所有的人都會嚮往的事情。為什麼會嚮往?原來這就是所有人生命的特質,本來都具備這些特質,所以才會嚮往。 ※生命的光彩與價值要在被覺中顯現 那麼,我們具有這麼美,這麼好的特性。要怎麼樣才能夠把它展現出來、發揚出來呢?或是呈現出來、顯露出來呢?顯露出來的時候,一定要顯露在哪裡?一定要顯露在被覺這里!如果沒有呈現在被覺這里,沒有人知道,不會被看到,不會被覺知。只有把這些特性呈現在被覺的對象上面,才能夠呈現出來,不然呈現不出來。呈現出來以後,有什麼作用?呈現出來以後就可以感動其他有覺性的生命。 這些性質,如果祂都是在能覺這邊,而能覺這邊是不會被你知道的,所以,你永遠沒有辦法知道祂。你想要知道祂,只有把祂呈現在被覺這里。雖然這些性質都是能覺的特質,祂在能覺這一邊的時候,祂是不呈現的,不可被你覺知的,所以無法呈現,無法發揚光大,沒有辦法有光彩,也顯不出價值。你要把光彩和價值顯出來,只有一個辦法,讓祂呈現在被覺的對象上面,這樣其他的生命就會感知,才能夠感覺。 所以,我們一開頭就講到能覺和被覺,剛才已經把能覺那五個最主要的特質都講了。現在我們也知道,祂的這些特質是隱藏的、是不可被知的,你要呈現出來的話,就要呈現在被覺的對象上面,所以這兩個是互相關連的。他們兩個不一樣,但是,他們又互相關連,也可以說,有它就有祂,有祂也就有它,是同時並存的。他就像一個太極圖,一陰一陽,永遠是一體的。但是,他們又是兩個不同的部分,特性不同,而且也不能把他拆開。 那麼,我們生命的那些好的特性、優點,你要怎麼樣呈現出來呢?只有投射到被覺這里,祂才能夠呈現,才能夠顯現出來。顯現出來會是什麼狀況?我們用別的話來講,那五個特質在被覺的范圍把它呈現出?的話,我們就會看到什麼呢?我們就會看到,喔!有真善美、有慈悲喜舍、有莊嚴、有完美、有圓滿,我們就會看到這些。 其實他們兩個合起來,就像太極圖,一個是能覺,一個是被覺。這兩個是一體的,互相之間是互動的,各有特性。我們舍一邊,只有一個,都是不完整的。當這兩個完整的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會呈現真善美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就會呈現出真善美,我們就會呈現出慈悲喜舍、呈現出莊嚴、呈現出完美、呈現出圓滿,這就是生命的奧妙。 ※覺有情 我們要怎麼去做?第一個,我想,有一件事情菩薩都要做,就是「覺有情」。「覺有情」是一件什麼事?剛才講了整套這個系統,它們之間的關系,不是每個人都懂的,但是,有的人懂。當他懂的時候,他可以做一件什麼事呢?就是看到那些不懂的人,他們做出一些錯誤的,或者是不妥的行為的時候,他有辦法開導他們,讓他變成不偏頗了。 他要做的時候,都是怎麼做的呢?他就要會運用他的覺知能力。這個「覺有情」,就是運用他的覺知能力,去改變這些有感情的生命。這些有感情的生命,他們的感情也可以說他們的情緒,有的時候會是混亂的、沖突的、糾結的,他能夠幫他釐清楚。他怎麼厘?就是用他的覺知能力去解的。 實際的作法是怎麼做?當我們知道有覺知能力的時候,而且這個覺知能力不是識心,不是想東想西的那個心。那祂是什麼?很早以前,我一直找不出一個適當的語言來表達。後來去了美國,發現他們有一個字,是合我的這個意思。是什麼呢?是feeling。現在已經進化到叫fu了。我開始用的時候,我就說,啊!你要用你的feeling。我定義feeling是什麼呢?沒有思維而清楚明白。要注意哦,沒有思維喔!如果沒有思維,也不清楚,也不明白,不算喔!feeling是你沒有思維,但是清楚明白,那樣子就是feeling,祂是不經過思維的那種智慧。 我開始用的時候,我以為我是第一個用。用了一段時間以後,才知道楊麗花比我更早用,楊麗花說(fi阿令),可見大家都有同感。現在的年輕人,已經進步到fu,比這個還要簡單,指的就是這個。這個feeling是什麼呢?就是你會運用你的覺知能力,不透過思維,直接出來。那樣子的能力,你才能夠去感化別人,把別人的困惑、煩惱,幫他解除掉。不但是別人的,你自己的都可以透過這樣子來解決掉,而呈現出這些特性來。 ※覺有情的實例 這樣講還是太籠統了,我舉實際的例子,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她快去世的時候,她不想活了,她覺得活得太久了,她要到我父親那邊去,她一直保持這樣子的想法。所以在那個時候,有一次,我們看她大概要走了。可是後來,她又活過來了。也就是她想死,想離開,死不了,回來了。回來以後,人沒死,應該很高興,她不是,她很傷心。所以我妹妹就去打聽,就慢慢挖,到底是怎麼回事? 後來挖出來,原來她已經到我父親那裡去了,見了面,後來又被打回來,所以她就很傷心。我弟弟知道這個事情,他就在那裡亂猜,是不是我爸爸在那邊又再娶了,所以才很傷心。因為那個傷心,是會讓我弟弟起這樣的懷疑,就好像失戀一樣,都已經八十幾歲了,還像年輕人一樣。後來,我知道不是這回事。我想,活過來怎麼會很傷心,就又去挖一下母親的心事,才知道,因為我父親到的那個境界是很高的,她的程度不夠,不準她到那個境界,所以就把她打下來。 她又拖了一段時間,差不多拖了兩個多月。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面,她做了很大的改變。因為知道她生病,跟她有關系的人,比如她的媳婦,她的女兒或者是女婿,還有親戚、朋友,有些是很久沒有來見面的朋友都來看她。那時她已經不能說話了,說話都說不清楚,但是,她居然有辦法,把所有的這些人心裡的疙瘩,跟她之間的疙瘩,還有他們之間的疙瘩,她都把它化掉。我看了都傻眼。 最讓我吃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妹妹的一個朋友。這個朋友,以我母親的標准,是覺得她並不是好人,但是她也對我們很好,所以我母親對她是客客氣氣的。但是,心裡面並不認可她,是保持距離的。可是,這個人來看她的時候,她表現出,我好疼你。那個婦人被感動得痛哭流涕。然後,她們之間本來有一點芥蒂、距離,那些全部都化掉了。 這件事情,讓我大吃一驚,唉喔!我的媽媽改變了,完全不一樣了,她以前不是這樣子的。她覺得你不是一個好人的話,她對你是客客氣氣,但是都保持距離。這一次,連這些距離都沒有,真的,那個婦人被感動得痛苦哭流涕。唉呀!這個要死的人沒有哭,那個活的人在那裡哭。我看了都大吃一驚。 這是什麼呢?我們人與人之間,在情上都有很多疙疙瘩瘩,尤其是親人,所以冤和親是一體的。那麼,她就在那兩個月之內,全部把它化掉。所有來跟她見了面的人,都被她感動,都把心裡面的疙瘩洗掉了。比如,有夫妻兩人中間有糾隔的,有一些埋怨什麼的,一起來看她了以後,她都把他們的疙瘩化掉。這樣子的作法,就叫做「覺有情」。 兩個多月以後,她真的走了。後來我們經過通靈的人幫我們查看,她到的境界比我父親還要高。這就是什麼呢?這樣子的作法,做了這樣子的事情,就是把我們這個世界莊嚴了、完美了、圓滿了。讓我們的世界充滿了慈悲喜舍、充滿了真善美,這樣做就可以把你生命的那一個特質,都呈現在這個宇宙裡面。 這樣呈現出來以後,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影響?這樣呈現出來以後就會感動其他的生命也朝向這些真善美,這些完美、圓滿的路上一起演化,一起進步。那麼,他過世了,但是他的生命並沒有結束,如果他又來投胎做人,他還有下一世的人生要開始。他來開始的話,他所做的這些事情,就成為他的功德,還有福德,還有我們所謂的資糧。就成為你下一生的福德、功德、資糧,讓你再做一次完美的人生。這樣,我們的能覺和我們的被覺,同時在演化和提升。這樣子做,就叫做活出生命的光彩和價值。 今天我講到這里,謝謝各位。 【現場問答】 問:請問老師!您相信生命不死嗎?師:對。不是相信,真的就是這樣。問:永遠不會死,就是在輪回。師:想死都死不了。 問:老師!可不可以再具體的說明一下,您母親的作為是怎麼表示出來的。 師:她其實不是用語言,也不是用表情來揣摩的。她真正能夠這樣子做到,是她用到她的feeling,也就是她的直覺。她用很簡單的聲音,因為她也講不出什麼,用其實很少的表情,但是,她把她真誠的feeling、真誠的愛流出來,碰到的人全部都會感動。真正要做的,還是要懂得那個feeling,就是要會用這個東西啦! 問:剛才只講了這種現象,是不是可以舉一個例子講得比較清楚一點。師:聽不太懂,你說的是哪一個?問:是您媽媽的fu啦。 師:這個是最難講的,要表達已經是很難了。我們用另外的話好了,就是你把真正的愛心流出來,他就會感動,這是一種慈愛的feeling。所以,愛的那個feeling你要在什麼層次呢?如果你是在世界這個層次,那個愛恐怕就是在愛這個字這里。那你身體這個層次的愛,可能你有某些身體的動作。如果你在識心這個層次的愛,那麼可能有很多想法,愛的想法、愛的故事。這些都不夠,要到哪裡呢?要到覺性這邊。從覺性這邊直接流出來的feeling,一種愛,你的愛是從覺性這里流出來,他就會感動人。 如果你是世界這個層次的愛和身體這個層次的愛,和識心這個層次的愛,會感動一點啦!但是感動得不深。識心這個地方做得好的話,就是那個故事情節很動人,那還不夠。真正能夠感動的,就是從覺性這邊流出來的愛,一種愛的feeling就這樣子流出來,那個不是語言。所以,我們常常很重視語言的,還有很重視表情、動作的愛,那是身體層次的。像西方他們要表現愛,他都要用他的身體,要擁抱、要用kiss,這個是到身體層次。如果故事情節很動人的感情,這個就深一些了,當然還是不夠。要到這里,從覺性直接流出來的feeling,那個力量很大的。 問:請問老師,您剛才講的自由、平等、博愛、不朽分別對應到佛法的解脫自在、平等、慈悲、不生不滅;那麼,主動權對應於佛法的是什麼呢? 師:主動權在佛法上面對應的是尊貴。 問:老師!再請問一下,是什麼原因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您母親會提升到這麼高的一個層次? 師:這個我也不知道。第一次她快要死的時候,我為什麼知道她大概要走了,因為她身體有臭味出來。我們知道很多人要去世之前,都會有一股臭味出來,我後來知道,這個臭味就是業障。那個時候我就知道,她快要走了。可是,她又沒有走。第二次就什麼味道都沒有,她真的就把它洗乾淨了。 ※通靈與科學 問:請問老師!老師您是學科學的,依您剛才舉您母親的例子,是經由通靈知道,她到達了比您父親更高的境界。 師:對。 問:科學跟通靈的認知,這兩者對您來講會不會產生矛盾?如果說,答案是不矛盾的話,是不是表示說,您舍棄了學科學的這個認知。或者您會想要解釋成,科學是陽,通靈這個「覺有情」,是一種陰,陰、陽,太極這兩者是合一的,是不矛盾的。不曉得情形是怎麼樣,可不可以再解釋一下。 師:你們可能會有這個問題。我不但是學科學,我還研究科學,現在怎麼會變成,全心的在做佛法的工作。是不是我已經把科學,他們的矛盾不理了、不管它了,或者是我把它解掉了,或者是我把它超越了。 我開頭是完全接受科學,並沒有要接受佛法。在我解答你剛才問的,通靈和科學之間的沖突之前,我先來回答,我為什麼從研究科學,轉變成接受佛法。 我開頭完全接受科學,而且我去學物理學,就是因為我認為物理是研究真理的,所以才去學。在中學的時候,我就這樣認為。學到後來,在科學裡面,我發現問題來了。科學裡面有一個什麼問題呢?它不管理論也好、實驗也好,它都是有假設的。我以前喜歡它、接受它的時候,是因為它的定律、原理都宣稱是什麼呢?是經過證明的。經過不斷的實驗和證明,才得到這些定律、原理。因為這樣我才喜歡,覺得它是在追求真理。 可是,學到後來我才發現,它能夠證明的這些定律,它都一個一個的證明,當然沒有證的,就說這個我沒有證,不知道。凡是提出來的定律,或者是原理,一定是證過的。不管怎麼證,用理論去證也可以,用實驗去證也可以,在要去證這些理論之前,一定要先接受一個東西,叫做假設,有的時候叫做公設,有的時候又叫做預設,一定有這個東西。 假設這個東西它是不能證明的,它一定要依靠一個不能證明的假設去證明其他的,透過那個邏輯論證去證明其他的定律。如果你把這個假設拿掉了,它就沒有辦法證明。我看到這里,唉呀!失望了。為什麼呢?你拿一個不能證明的東西去證明其他的東西,那你其他的東西還是不能證明,在根本上你還是不能證明。是因為這樣,我才轉變,才去接受學佛。 那佛法是什麼呢?「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無所住」就是沒有假設,它的原理是什麼呢?「真空生妙有」!「真空生妙有」滿足了我的需要,所以,我才會從科學的領域轉到佛法的領域。這個才正合我最開始要學物理學的動機,反而物理學,它沒有辦法滿足我的需要。這是我為什麼會從學科學轉變成學佛法的原因。 再一個,剛才你問到通靈跟科學,那是因為科學自己把自己限制住了,所以才否定這種現象。剛才我們不是已經說到,你的識心和你的覺性,是超越你的身體的,在你的身體之外的。那我們通靈是通什麼?就是跟那個沒有身體,但是有識心和覺性的那樣子的生命在溝通。我們本來就承認祂的存在,但是科學不承認這種東西的存在。為什麼不承認?他一定要眼見為憑。也就是,他一定要用他的肉體看見了,有的時候用他的六根所觀察到的他才算,甚至這個都還不接受,他一定要六根用儀器去觀察到的才算。 這個問題又存在在西醫和中醫之間,中醫不需要儀器,只要把一個脈就知道你有什麼、什麼病了。西醫不行,西醫一定要x光機,要掃瞄、驗血,要儀器檢驗出來,然後才算。這個是他們自己的設定,也就是他們的假設,他們定了很多、很多的假設,在那裡把自己捆綁住了。 我們本來就不認為這些假設是正確的。我現在的看法,我不認為它是正確的,它是錯的。像科學就認為,腦死了生命就結束,我就不接受,這個跟科學之間也是沖突的。剛才,我請各位把眼睛閉起來,去感覺一下自己的身體,你的能覺已經超越你的肉體之外了,這是一個事實。你要接受科學,還是接受你自己的感覺。我們不是科學的奴隸,我們沒有這個必要要接受它。雖然我以前有接受它,但是我知道它有問題。那他們就一無是處嗎?也不是,他們也有對的地方,我接受對的,但是錯的地方,我就不接受,我就是不要。這是我對這件事情的態度。 所以,通靈這件事情,對我來講,那是理所當然的,根本就是一種真實的事情。不只是我請別人,我自己就可以了,還需要別人嗎?事實上,你們也不是不會,你們也會,只不過,當你們會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們就沈默不接受。其實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這個通靈的能力,多多少少都有一點點的。 眼見為憑這個原則,講的好像理直氣壯。以前就有人跟我講,要眼見為憑,看都看不見,這個算什麼呢。好!你既然要眼見為憑,那麼,我們就來講眼見為憑。我就問他,你的祖父你看過嗎?看過。那好!曾祖父你看過嗎?我總會問到一個你沒有看過的。你到底要承認他有,還是沒有,所以眼見為憑這里不能用,沒道理嘛!我們有太多東西,你根本連看都沒有看過,但是你接受。我們總不能說,我沒有曾祖父。他說,我的曾祖父我看過,那我就問,曾曾祖父?我總會問到一個你絕對沒有見過的。所以,眼見為憑這個原則,真的沒有道理,不完整、不完全啦!它不能拿來用,事實不是這樣。 ※覺性只有在被知的世界才能玩創造游戲 問:覺性是主動的、自由的,為什麼還會在六道中輪回? 師:只要一入到被覺這里,在這個范圍里,它就是有相的。祂本來是不生不滅的、永恆的,但是,一入到這個有相的范圍裡面,就會有生死的問題。但是,它有一個優點,就是它能夠顯現,它可以被你知道。它有了可以被你知道的這個優點的時候,它就要喪失一些其他的。所以在這個世界,它是有生生滅滅的,有生生死死的。 那生生死死,我們聽起來好像不太好,如果永生不死,不是太好了嗎?不會的。生生死死固然有它看起來不好的一面,但是,它有另外一面,是非常好的。什麼呢?你可以繼續不斷的創造。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死了,地球不就擠滿了嘛,就擠不下了。有生滅,會死,才可以重新來過,你才可以繼續的創新。所有的神,連上帝或者是佛菩薩都一樣,都很喜歡創造,非常愛創造。我們人也是一樣,不斷地在創造,這是一個很好玩的游戲,我叫它創造游戲。因為在被覺的相這里,它是生生滅滅的,所以就可以玩創造游戲。 創造游戲,佛法叫什麼名字?叫做三摩缽提。三摩缽提就是幻觀法,這就是在玩創造游戲。你看!基督教的聖經裡面不是記載嗎?創世紀,祂創造了世界,然後還創造了亞當跟夏娃,他們是很愛玩這個創造游戲的。你看,我們人不是一樣嗎?也很愛玩創造游戲。我們要發展經濟、要創業,就是在玩創造游戲,發明這個、發明那個,這個都是在玩創造游戲。 這樣子的創造游戲,只能在被覺這邊玩,在能覺那邊不能玩的,因為祂是不變的,你玩不動的,祂根本不會創造,祂本來如是。所以,那邊是不能玩創造游戲的。如果我們想要玩創造游戲的話,怎麼辦呢?就要從「能覺」那邊到「被覺」這邊來玩,玩膩了,就回到能覺那邊休息、休息,休息夠了,又來玩,循環不已。 這樣子的創造游戲,像達爾文的演化論,演化就是在創造呀!就是這個宇宙的創造。所以,經過三十億年,一個單細胞可以演化成人,要三十億年喔,地球年。這個是什麼?這個就是法界的三摩缽提!這樣子的演化,這些創造游戲,當然就是生命的光彩與價值。所以像一個國家要興盛起來,一個文化要興盛起來,或者現在一個大國要崛起,都是在玩創造游戲。所以這是從小到大,大家一直在玩的,要玩這個創造游戲,一定要到被覺這邊來玩,能覺那邊不能玩。 問:在日常生活中,覺性要如何不迷失在相中? 師:我們是有覺性,但是我們常常會忘記,你要怎麼喚醒呢,就要透過修行。佛教裡面的修行,其他宗教的也可以,就是把你的覺性喚醒。通常我們沒有辦法喚醒得那麼深,所以是教人要有愛心,要愛別人,這是第一步,這樣就靠近了一點。當愛心被啟發出來的時候,就是表示你的覺性開始要醒了。 問:這個覺性會不會變成識心? 師:會,覺性一定會變成識心的,如果變不成識心,入不到這個世界。我們想要進入到被覺這里,進入到有相的人世間,我們的覺性一定要進入到識心。等於迷失掉,你才進得來。你的覺性一直是醒的,你不會留在這個世界。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是我又留在世間,我又醒。這樣,你做起事情來才好做,不然的話,你是不醒的,你把覺性這部分的性質已經亡失掉了,你就會做不出好事來,玩不出好樣子來。就算做出好事情來,你也看不懂,判斷上面就有困難。所以呢,我們人雖然是在人世間,可是我們的心有辦法超越。這樣我們就等於是兩邊貫通了,那就超越了限制。 問:請問教授您剛剛說主動權用佛法來說的話是尊貴,為什麼? 師:那個主動就是代表……,尊貴是一種說法,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威神力,威神力的來源就是主動權。 問:在生活中有什麼具體的方法可以提升我們的fu。師:如果你能夠多用心,少用腦。 問:我們自以為很用心了,可是並不是對方需要的……在還沒有到達那之前,該怎麼辦呢?師:沒有什麼辦法,只有修行,只有老實修行。 ※學佛因緣 問:教授,是什麼因緣下接觸佛法?您是自己修的,還是有老師教? 師:我有師父教。問:您的師父現在在那?您怎麼認識祂的? 師:祂已經圓寂很久了。那個時候我正好在中央研究院,工作地點在清華大學。我認識一位同事,他是化工系的教授,顏孝欽教授。那時我正好對佛法有興趣,而他學佛已經學了好多年了。 有一次他告訴我,他的師父要從香港來,他就希望我能夠和他見見面,當然希望我也和他學。我是很相信他的,他是我的好朋友。我就問他,怎麼你的師父是香港人?他說,他從香港來,他是居士;又說,他是阿闍黎。我聽不懂什麼是阿闍黎。他告訴我,他是居士呀。我就更糊塗了,我也搞不懂怎麼阿闍黎又是居士,居士又是阿闍黎。居士怎麼會又是你師父呢?所以當時,我就跟他說,好啊,去見見面吧。 可是的當天的晚上,我就夢見我師父來了。我在夢中驚醒,我家的鍾正好打兩下,是半夜兩點,我就睡不著了。好不容易熬到六點鍾,我就跑到他家去敲門,那時他已經起來了。我就說,你把你師父的照片拿來給我看。他就拿給我看。我一看就是我夢見的人,我嚇一跳,怎麼會有這樣的事。後來,我就跟我師父見了面,就跟他學了。跟我師父的關系,就是這樣開始的。我只有一個師父,沒有其他的師父。好。 問:修行是需要吃素還是不需要? 師:吃素不吃素沒有關系,但是,心要對生命是尊重和慈愛的。 我們的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到這里,謝謝各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