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真心(下) 梁乃崇教授 時間:91年8月11日地點:清大台北辦事處月涵堂紀錄:廖堂順整理:羊憶玫、汪滿妹 ※主控權是在能知 再來我要講的是主權在能知,也就是我們的主動權都在能知這里,而被知這邊是沒有主動權的。譬如說大家坐的椅子、大家用的桌子,對我們來講就是被知的,你坐在它上面,它不會叫,不會抗議。為什麼呢?因為它沒有主動權,而這個地方又是純粹的被知,只要是純粹的被知那就是被動的,就沒有主動權;主動權全都是在能知這一邊的。像這個房子、地板都是物質,我們踩它、打它,它都不會反抗,因為它沒有主動權;有主動權的是在身體、心靈或真心這些地方,因為這邊有能知。 我們再來看看,如果能知與被知的界線劃在心靈與身體之間,主動權就在心靈以上這里,身體沒有主動權,因為它是被知的,身體及物質都是被知的。我們要知道主動權在哪裡,因為主動權所在的地方才是重要的;相形之下被動的是比較不重要的,被動的部份沒辦法贏過主動的部份。——這些不須說明大家都知道。 如果能知與被知的界線可以劃在真心與心靈之間,那麼心靈以下都是被知的,沒有主動權,只有真心有主動權;因為真心是純粹的能知,所以它是純粹的主動,只有真心才有純粹的主動權。我們說主權在民,現在則是主權在真心,只有真心這里才有主權。這樣講的話是唯心論,不是唯物論。既然主動權在真心,所以真心才是最重要、最真實的部份,相對而言以下部份就都不是那麼的重要,這是很清楚的。 當然,如果界線能劃在心靈與身體之間,那麼你就已經可以解決生死問題了,因為你已經知道身體這個部份是被知的,不重要;你的主權,也是最珍貴的部份,在心這里,於是對身體的壞死就不會害怕、擔心。——我相信大家要做到這部份是不難的。但是要能做到真心與心靈之間的能知與被知的劃分就比較困難,但若能夠做到這里至少是已經開悟了;若能夠這樣子開悟,別人不能解的問題對他而言就都不是問題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修行,為什麼我們要探究真心的原因所在。因為只有把真心喚醒,我們才能夠掌握到真正的主動權,如果我們還沒睡醒,那麼真心這里就沒有主動權,大權旁落了,而我們整個重點就會擺在物質、財富這些東西上的追尋,於是真心就會被我們遺忘了。 ※為什麼我們要探究真心? 說到這里我們已經接觸到問題的核心了——為什麼我們要探究真心?譬如有一個人內、外衣都穿得非常華麗、非常高貴;可是他把自己都給忘記了,對於自己的身體是否長膿瘡?是否健康?他都不去管,也不知道。當我們看到這樣的人一定會覺得他很不正常,因為我們知道穿得再好只是包裝而已,重要的是人啊!人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卻被忽略了,只注意包裝而已。這就像我們送鑽戒給人,用一個很漂亮的盒子把它包起來,如果收到禮物的人,他只要外面漂亮的盒子,而裡面的鑽戒他不要,或根本就忘掉了鑽戒的存在,那不是很奇怪嗎?人也是一樣,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是這樣,穿著、打扮都很好,但是他的身體有病,而且病得很嚴重,這樣不是很奇怪嗎? 我們都知道事情有重要、不重要之分,現在我們就這樣比喻、對照:外衣就相當於身體和物質,我們的心靈就相當於內衣,而我們的真心就相當於這個本人。依這個對照看來:多數人重視的是身體與物質,也就是只重視外衣,但是不重視內衣;程度比較高的人會重視心靈,就是重視內衣了。——但這些都還是被知的;真正的自己是真心,還是被忘記了,甚至於也不覺得自己有真心,根本就不曉得有這件事情。這是不是就像剛才說的那個把鑽戒忘記的人一樣有毛病、不正常?這是有非常大的缺陷的。從剛才的敘述,我們已經知道主權是在真心,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真心,所以我們探究真心的目的就是要把真心喚醒,那麼不正常的事情就會自動消失;不然的話,自己顛三倒四還不知道,還認為自己很正常呢! 所以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來,很多的人一直都把精神放在物質、身體這里,這是很不正常的;放在心靈這里比較正常,但是還是不夠;只有把重點放在真心這里,把真心喚醒了,這些不正常的狀況才有辦法根除,不然是沒辦法消除的。 ※探究真心,了生脫死 我們再來舉一個例子,我如果中樂透頭彩一億元——十萬張千元大鈔,就發財了,但這是財富嗎?如果說這是財富,我們會以為有了這一億元台幣,好多的困難都可以解決了。如果大家把這件事情再看得深一點,用真心來看的話,它只不過是十萬張紙而已。當然股票也只是紙而已,像大家知道美國一家世界通訊公司,原來的股價是美金65元,發生弊案以後股價變成兩分,為什麼會這樣變?就是因為它是紙,所以才會變,而實在說它也真是紙,所以十萬張千元大鈔是十萬張紙,這就是它最真實的部份。 至於說這些鈔票是可以做很多事情、是一種財富的話,則周邊需要有許多設施的搭配才行,至少要有穩固健全的銀行體系和法律體系,而且經濟要能保持繁榮,這個時候要說它是財富才能成立;如果附帶的那些條件沒有了,那麼它最真實的部份就是紙。所以只看紙的話是看不到財富的,要看這紙以外的東西才能看見財富,要看紙以外的社會經濟狀況、銀行體系,還有社會的法律制度是否都穩固、健全、繁榮?如果肯定的話,這個紙才會變成財富。 很多人在追求財富時,事實上只看到紙,他只要這個紙,於是他所採取的行動是破壞法律體系、破壞銀行體系、破壞這個社會的經濟繁榮,他以為這樣是在追求財富,其實是追求不到的,他只會讓紙幣變成壁紙而已,因為它真的是紙。所以如果只看到紙,你就沒有看到財富;想要有財富,就要看到這個紙以外的東西,並且要看清楚了才行。 我們為什麼要探究真心?因為如果探究到了真心,就可以了生脫死;其實還不須要完全做到,只要稍微有一點進步,就可以了生脫死了。探究真心最重要的是可以大生大死,什麼叫大死?就是知道真心以下的部份(包括身體、心靈,還有我們的世界)都是被知的,只有真心才是我們真正的自己,這時你就可以大死而後大生;平常身體的死亡,還只是小死小生而已。我們真正的目的是要喚醒真心,真心喚醒了,我們才能夠把所有的困難、毛病都解除。 講到這里,我們可以知道大家今天來的時候都把真心帶來了,只是自己不知道,現在你們會覺得自己的真心有一點點苗頭了,如果你們確實覺得自己是有真心,真的讓你覺得真心是可以被喚醒,這樣的話,我今天就是在做一件禪宗所說的事情:直指人心!這個「人心」指的就是「真心」;也是識自「本心」,能夠曉得自己有這個真心;現自「本性」就是現自「真心」。如果你的真心喚醒了,你就是開悟了。「真心喚醒」即是「開悟」;真心未醒,還只是凡夫。所以我們希望在座的各位今天至少覺得自己的真心被我刺到了一下,這樣的話,我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喚醒真心,入世玩創造的游戲 所以修行並不難,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修行的。我有一個看法,當然是很主觀的看法:我認為每一個人會來投胎做人,就是來修行的,是來喚醒自己的真心的。只是沒有喚醒的時候就只好做凡夫,而喚了幾輩子還喚不醒就只好繼續輪回,不斷的來做人,不斷的來吃飯、睡覺、吃飯、睡覺……經過了很久以後,覺得膩了,於是碰上了機緣把真心喚醒,這個時候你真正的自己就醒了,醒了以後,發現前面生生世世的作為都是在做夢,都是像煙霧一樣,一掃就沒有了。這就表示你真正的心出現了,也就是「現自本性」、「現自真心」,這個時候就開悟了。 開悟了以後,無論是對事情、對人生、對財富、對幸福、對於失敗或成功的看法都完全不一樣了。那時才知道以前其實真是莫名其妙,若未開悟你是不會感覺自己莫名其妙的,而且也會覺得那些未醒的人莫名其妙,那該怎麼辦呢?只有幫忙他們喚醒真心,協助別人也清醒過來。每一個人的清醒是遲早的事,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真心,所以遲早都會清醒,雖是三大阿僧祇劫也還是一個時間而已,遲早總是要清醒的,只不過是停留在眾生這個階段的時間長一些而已,據我看起來遲早都要開悟,都要成佛的!因為你始終帶著佛性跑來跑去,混來混去,只是你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在輪回而已。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在修行,而且每一個人遲早都會成佛的!不管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他都在修行。如果他做壞事的話,他就一定會受到報應,所以他會痛苦,而給他痛苦就是讓他修行。所以對於人墮落的狀況,我一點都不擔心,對好人不擔心,對壞人我也不擔心,因為大家遲早都要成佛的。所以如果你把時間看空了,覺得時間就等於沒時間的時候,長短又有什麼差別呢?只不過對做眾生的人而言,生生世世來吃飯、睡覺你不會厭嗎?你還覺得很有樂趣嗎?生生世世都做同樣的事情有什麼好玩? 另外我要補充一點的是:如果人的真心喚醒了以後,他是怎麼做事情的呢?他的看法是什麼?因為我覺得一般佛教留傳下來的看法不是真實的狀況,而且只講了一部份而已,那麼真正醒的人是什麼樣子?真正醒的人會把他的內衣、外衣打理得很好,也會把被知的部份做得很好的,並不會因為醒了就把被知的部份丟掉,就像羅漢一旦成道就「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好像很豪氣不再來了;但菩薩和佛不是這個樣子的,他會再來,所以他是會把身心世界所有被知的部份以及能知被知的混合區和真心這個部份,他都會把它做得很好,做得圓滿莊嚴,這樣子才是一個圓滿的狀況。 很多人就會問:已經悟了真心,為什麼還來這個被知的世界?大家要知道一件事情:真心這個部份是空無的,是無分別的,是永恆不變的,這樣子的狀況沒有變化不好玩。好玩的地方在哪裡?在被知的這個部份,被知的部份是生生滅滅的,是分別的,是有相的,因此它是會變的,會變的才可以創造;若一個東西不會變你又怎麼創造?只有可變的被知的部份是可以創造的。所以開悟的人來玩什麼?是來玩創造游戲的,這樣才好玩,非常好玩!所以兩邊都打通了,真心的部份和被知的部份都貫通了,我認為那才是一個完整的人!如果只有被知的部份,只有心靈以下被知的部份是不完整的,因為你缺了真心;如果說你修行成道證了真心,就把被知的部份都不要了,只要真心,那也不完整,還是缺了一部份;只有兩邊都兼顧了,兩邊都具足了,那才是完整的,才是佛。佛要的就是這個! 當真心喚醒,出來玩創造游戲的時候,跟眾生的輪回生死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眾生在這里輪回生死是苦中作樂,與菩薩玩創造游戲完全是兩碼子事兒! 我今天要講的內容就到這里,最後我想問大家一句話:因為聽了我今天的演講而想要探究真心的人請舉手。(大部份的人都舉手)好,太好了!,歡迎大家來參加探究真心的行列,謝謝各位。 【現場問答】 主持人:我們再度以熱烈的掌聲謝謝梁老師給我們這麼精湛的開示,(大家鼓掌)謝謝梁老師。 問:人的出生是真心做主而投胎的嗎?答:對,是真心做主的。 問:嬰兒出生,不認識外物時保有較多的真心,長大以後,就失去了真心嗎?答:通常在嬰兒的時候,保有真心的成份比較多;只是長大以後,追求外物愈多,把真心的部分忘得愈多,所以是有這個狀況的。但也不完全是這樣,也有人懂得修行,長得愈大,真心恢復得愈完整、愈充實、愈成熟,所以這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問:人若不理身體,此身死了,是不是就無法修行?答:對,所以不能不理身體。真正的修行並不是說不理身體,即使找到了真心,也還是要把我們的身體打理得漂漂亮亮、健健康康的,這個是我們應該要做的。小乘佛法的修行往往會有這種傾向——不理身體,要把它調整過來。我們的身體還是要保護的,但是不要因為只照顧身體而把真心忘記,要注意的就是這一點,也就是要提醒你的真心,同時也要照顧好你的身體。 問:本明在睡覺時是否存在?是否還是能知?答:我們睡覺的時候本明還是存在的,它是不是還是能知?它還是!這里就要多說明一點,這個能知它還有一個性質,就是它不被知,但是它可以要去知,也可以不要去知,所以它也會保持在一個無知的狀態。這個部份我們比較少講,因為現在大家是清醒的,你的本明是在能知的狀態,不是在無知狀態。這也就是為什麼人一定要睡眠,因為這個本明有時在能知的狀態,同時也要有一個時間是在無知的狀態,必須要這樣,所以人必須睡眠。如果不讓人睡覺,這個人會死的。 問:如何提高辨識究竟能知的靈敏度?答:這個就要修行,要鍛煉,是有方法的。這個方法就是你要能夠敏銳的知道:這個還是被知的。具體的東西我們都知道它是被知的,譬如這些物體、這些桌椅,我們會知道它們是被知的;但是抽象的思想,我們就常常不曉得那也是被知的,沒有注意到那是被知的,那時我們的辨別能力就沒有了。所以我們要增加這方面的辨別能力,就是增加你辨別被知的靈敏度。你辨別被知的靈敏度提高以後,就可以增加你辨別出能知──能知是不能被你辨別的,被你辨別了,那個就不是能知,真正的能知連「能知」兩個字都不能講,講出來的都是假的。 問:換新車之所以高興是因為身體存在,心裡感受到高興,是在知的狀態;但換身體,沒有人知道新的身體會在何處出現?是在何種狀況出現?會舒服嗎?會感受到愉悅嗎?是否已經不在同一狀態? 答:當然不在同一狀態。一個是能知與被知的界線劃在身體與物質之間,一個是劃在心靈與身體之間,兩者是不一樣。現在的問題是,如果你能夠把能知與被知的界線劃在心靈與身體之間,你就會知道你的舒適、你的愉悅是在心靈這一邊,身體那一邊的舒適與愉悅還不是,所以這里的問題是你做得到或做不到的問題,界線劃得到就做得到,界線劃不到就做不到。 問:如何看待自己身體的病痛?因為感覺到的是不舒服。答:我們怎麼看待自身的病痛呢?這個不舒服是被你知道的,它就是被知,那麼我們知道這個是被知的就好辦了:你可以找醫生幫你醫病,把不舒服消除。而消除本身還是被知,並不會因為把病痛消除了就變成能知。當我們知道這是被知的,那麼它就是會變的,如果你會修行的話,你就可以把它化掉,把它變得不痛,甚至可以把它變好,這是修行可以做的事情,是可以運用的。如果這個病痛、這個身體不是被知的,這個痛就永遠不會變,本來如是,那就變不了;但就因為它是被知的,所以它是可以變的,所謂創造就是做一些改變。 問:請問又如何看待親友身體的病痛?因為一般人都認為身體就是真正的自己。答:當他視自己身體是真正的自己的話,我們要尊重他的看法,要協助他排除病痛;不要因此認為他顛倒,說他不懂真心。當然同時也可以告訴他,這個病痛是被你知道的,然後就再問他,誰在知道?讓他自己去想,這個體悟是要自己去做的,我們幫助別人是誘導別人去體悟,當他自己能夠體悟了,這個對他來講才是真實的,才能夠受用。 問:為了追求佛性,是否被知的部份皆可拋?答:我們是要追求佛性,是要探究真心,至於其他不是真心的、被知的部份,並不是不去追求。當我們追求真心的時候,我們當然就專心的去追求,但並不代表被知的部份我們就棄如敝屣,不理它了,不是這樣子的,我們還是要追求的,更何況追求到真心的時候,還要特別來照顧、來修煉這個被知的部份,這才完整。 問:如何看待景氣衰退,失業率高漲,躁鬱自殺的人愈來愈多,從這些也可探究真心嗎?答:從這些問題全部都可以探究真心。當我們探究到真心以後,從真心來看這些事情,你自動就會有不同於以前還未體悟真心時的看法。像很多人體悟到真心時,甚至還沒體悟到,只是接近而已,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和做法了。像美國有一家專門製造地毯的公司,他們發現地毯使用了五年以後就變成垃圾,覺得公司是在製造垃圾,所以就覺得很難過。從此以後就改進,希望製造出來的地毯全部可以回收,循環使用。經過這麼幾年的努力,他們現在已經能夠做到百分之三十的循環使用了,而他們還希望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回收。我相信一個體悟到真心的企業家就會做這種事。 問:請問如果有人入了無余涅槃,會不會再回人間?答:可以回,也可以不回,主權在自己,因為他已經掌握了主權。 問:為何清凈無染的真心會生出無明?答:會生出無明就是為了要入世,因為沒有無明是入不了世的,有了無明也才有這個可變的世界,當我們要破無明的時候,好像把無明看做是一個壞東西;而當你體悟了真心,想要入世的時候,你就曉得無明是個寶,沒有它你還進不來,所以無明不完全是不好,它有它的價值。 問:體悟真心、開悟,是否等於出國?答:不曉得怎麼回答,因為開悟本身就有很多層次,所以沒有辦法這樣子做一個明確的回答。 問:有一種只是存在,假名為無而不動,不動非修得,說不動亦是因存在而說,請問這是什麼?答:這就是本來如是。這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知,都有真心,而這個部份都是本來如是,無始以來就是這樣,所以沒辦法說,其實說出來都不是真正的它,都是比喻而已,真正的它是不可說的。所以「佛說法49 年,沒有說一個字」,所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問:明心見性,懂得要回頭,就算是明心嗎?答:懂得回頭還不是明心,明心就是你對心很明白,心是什麼狀況你都很明白。 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答:這句話有消極的部份,也有積極的部份。消極的部份就是要離相;積極的部份就是玩這個相,認為這個相是假的,隨便你玩,沒什麼好擔心的。就像我們說鈔票是一個相,是假的,我們不要,這就是消極的做法;另外一個積極的做法是認為鈔票既然是假的,那就花嘛!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以是消極的,也可以是積極的,端看你如何反應而已。 問:被知的都不是本來面目,都不是真心,此種態度是否與《六祖壇經》所說 : 「菩提自性本自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但用此心」是一樣的嗎?答:是。 問:對於一個今生就想悟本來面目的人,追求往生凈土對他而言變成一種執著與障礙,因為往生凈土是有相的、被知的目的,如果去抓這個目的就會陷在這個目的而跳不出去,請問這樣的看法對不對? 答:是這樣沒錯。不過往生凈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最終還是要花開現佛悟本心的,所以往生那個時候還沒悟本來面目,到那邊修一段時間以後才悟本來面目。 問:請問西方心理學所謂的潛意識應如何歸類?答:潛意識是歸為唯識學的第七識的一半到第八識。 問:既然能知不被知,怎麼知道已經開悟了?答:這是個大問題,能知是不可以被知的,被你知道就不是,那你怎麼知道你開悟了?能知是不被知的,所以我們不是從能知這邊知道的,而是從被知這邊知道的,當你找不到任何一個被知,全部都找完了,就知道了。 問:請問化身佛與報身佛之間有何異同?是否因為我們修行境界的不同而看到不同形式的佛?答:沒有錯。是因不同的境界就會有不同的反應。 問:西方極樂世界有哪個層次是屬於能知? 答:無論在哪裡,只要你修成,那就在能知;還沒有修成,就在被知。只要有相就在被知,只要被你知道就是被知。 問:心靈的提升包含真善美的追求,探究真心找回真我是追求真,禪宗修行的方向是追求真,有的宗派修行的方向是追求善,是否追求善比較容易做,也比較吸引一般人,請問老師怎麼看待追求真與追求善這兩個修行方向?這兩種修行方向最後的修行境界有何異同? 答:我們追求善是一個方向,追求真也是一個方向,還有追求美也是一個方向,我們把這樣子的追求分成三種,但是大家要注意這三個是一體的。真的一定要善,也要美;善的也一定要真,也要美;美的也一定要是善,也要真,三者不可能分開。也就是說不可能有單獨的真,但不善不美;也不會有單獨的善、單獨的美,只是在做的時候我們的著重點在哪裡而已,它們本身是分不開的。 問:教授今天講的真心,是教授從個人所接受的教育訓練背景如物理學數學等學科素養下對佛理之分析與探討,說來讓人聽了易懂,但是真心這個形而上的虛空對很多人而言還是不容易體會的,是否請教授再喚醒大家的一些空性好嗎? 答:我今天講的重點是能知能覺,如果自己能確定自己有能知能覺,一切就解決了,重點就是這一個!至於空啦!無啦!不過是描繪能知能覺的性質而已,這個性質也只是我的描繪,而這個能知能覺你自己就有,譬如說我在這里講話,你聽見了,如果你沒有能知能覺你就聽不見我講話,所以只要你聽得見我講話就證明你有能知能覺,今天各位只要把握這一點你有能知能覺,其他的一切都是簡單的。 問:老師今天講的探究真心與七個脈輪的修行法門有何不同?是否可以探究到真心?答:三脈七輪的修行法門還在心靈層次的被知部份,你如果懂得能知與被知,還是可以從這里體悟到本心。 問:身體是被知的,但當一個癌症末期的病患,即使他知道這個理論,但是身體的疼痛還是很難讓他生死自在。 答:沒有關系,當他真的能夠體驗到的時候,這個疼痛以及生死自在都是被知的,對他來講都可以放掉,所以不是問題。 問:有時候我們的身體會受心靈所影響,譬如緊張時身體會顫抖,請問此時要如何找到真心?答:只要能夠很清楚的知道這些都是被知的,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不是這些緊張……等,你就能夠脫離,很容易脫離,不能脫離是因為不能體會的關系。 問:修行成道者,找到真心的人,如果來領導國家,那麼國家是否較有前途?答:那當然。那是菩薩來救世!所以希望領導者都來學佛,然後他就會變成菩薩。 問:夢中修行,還有被治好而看不到治療過程,是誰為我治病?誰為我上課考驗我呢?這些是否都跟李嗣涔教授科學實驗的高訊息界師父有關?此時也是被知的部份吧?如何處理這些相而不著相?如何玩這些相? 答:對,這個還是被知的,重要的是要體會到純粹的真心,你體悟到了以後,這些事情對你來講就簡單了,本身不是問題。所以大家問這些問題想要怎麼解?第一步你就是要體悟真心,你的真心體悟到了,不用我講你自己就知道怎麼去處理,這是人的本能。 問:如果覺得被欺負,修行人是要忍受或以牙還牙?答:我告訴各位,一個修行人如果被欺負了,他可以選擇忍受,他也可以選擇以牙還牙,完全主動,沒有限制,沒有說修行者就應該被人欺負不可以反抗,沒有這種說法。 問:聽師一席話,生死可以不負擔,但身心行走人間,如癌的痛,情縛執著,土石流的家破人亡,身上沒錢,饑寒交迫,又當如何?真心可以不受影響,但這身與心又當如何自處?身與心可是實在存在的呀! 答:沒錯,身心是實存的,當你還沒體悟到真心的時候,你遇到癌症的病痛,情縛執著,土石流的家破人亡,身上沒有錢又饑寒交迫,你有辦法去處理的,你有辦法去面對的;而當你體悟到真心的時候就更會面對,不會因為體悟到真心反而不會去面對,你會更有能力去面對,你會更曉得怎麼做,你會更曉得怎麼去混吃混喝,所以這個不是問題。 問:慧命是否為真心?是否死後帶得走?如何積慧命?答:慧命裡面一定包含真心,死後可以帶走的,所以你修行的成果在輪回當中都會帶來帶去,不會像身外之物——財產,死了以後就帶不走。 問:止觀禪坐的覺照力是否發自自性?答:對。 問:請問菩薩是24小時不睡覺嗎?答:沒有。 問:如果重視真心,不重視心靈與物質,是否又落入一個我執?如何去掉呢?答:對。這樣子又落入另外一個偏執,所以要去掉。 問:身心靈互為影響,若只重視真心的修行,不重視身體保養又如何?是否藉假修真?答:沒錯。全部都要重視,這樣子你才能夠修行,所以我們不但要保護這個身體,同時還要保護這個地球長長久久,我們才有修行的場所。 問:真心如何醒得快?是否靠因緣具足才能成就?醒了還會睡著嗎?答:醒了還會睡著,有的人醒過,但又忘了,所以是要不斷地努力的。 問:修行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嗎?答:可以。 問:請老師簡單介紹一下,上次演講談到「台灣的希望在海洋化」的重點?答:這個演講的內容我還沒準備好,不過我講的海洋化的意思是要重視水性,像大家不是都說要柔情似水嗎?就是要重視水性啊。 問:開悟以後才是修行的開始嗎?如何修行?修行的目的在長駐真心的狀態以應付萬事萬物嗎?答:對,開悟以後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未開悟的時候是預備修行,但都是在修行。 問:身體是外衣,若生病在床痛苦難耐,有什麼辦法說這身體不是我而不在乎?答: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有一次我在美國對一群外國老先生、老太太講真心、能知能覺給他們聽時,大多數人都聽懂了,只有一個老先生聽不懂,他問說:「你在講什麼?我都聽不懂。」後來我才曉得他是位退休法官,思考模式很邏輯、很嚴謹,所以我又再講一遍,一共講了三遍,可是他還是聽不懂。後來他發覺別人都懂了,只有他一個人不懂,他不好意思了,他就悶著頭自己想,而我也沒再跟他講……忽然間他大叫一聲 : 「我懂了,我曉得你講什麼了!」我就問他:「你懂得我講什麼?」他說他過去有心絞痛的毛病,當他痛得不得了的時候,自己發明了一個辦法,他就自己離開這個身體,他發覺只要一離開這個身體,心臟就不痛了。他就問我:「你講的那個真心是不是就是我離開身體的那一個?」我說 : 「對了,就是它啊!」以上的說明正好回答這個問題。 你在病痛的時候你只要一離開身體,離開那個病身,你的靈魂、你的真心只要一離開,身體就不痛了。後來那個老先生在他還沒有開刀的時候,就是用這個方法止痛,只要一痛他就離開。類似這種情況的人很多,我還遇到一個胃痛的人也是這樣子止痛;好多人沒有學佛,也不知道什麼是能知被知,也不知道什麼是真心,他們自動就會這樣做,所以這個根本是自然就會、本來如是的事情,並不是學佛才有的東西,只要是人就會了。 問:真心如果是空無,為什麼要喚醒它?又為什麼可以了生脫死?答:喚醒它你才有真正的自己;你如果不喚醒它,把它遺忘了,那麼你就喪失了真正的自己,於是你就跟隨被知的東西流轉,而被知的物質是完全的被動,如果你的注意力都落在被知的物質上,你就變成跟物質一樣,被人家隨便踐踏,不知道要反抗。 問:如果有一天娑婆世界眾生度盡了,那麼菩薩也沒得玩了,是否就必須回到真心不變的空性世界?答:他也可以來,因為這個世界是一個舞台、一個游樂場,他就來玩呀!他只是不做眾生,他做菩薩來玩。 問:面對親人的離去會產生恐懼和不舍,如何看透和親人的生死之別?答:生死之別要看透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體悟真心,一旦體悟到了,你自己就曉得怎麼做,不需要我講。 問:請問好與壞,善與惡,以及沒有分別心,如何解釋?答:不是說我們不會分別好壞,不是說我們不懂得分別善惡,我們懂得分別,而是我們的真心自己本身的性質沒有辦法被分別,因為它不被知,所以沒辦法分別它,它是一個無分別,它這個無分別是沒辦法被分別,但是它能夠分別一切,它是能知就是能分別一切,它能分別一切,但是它不被分別,所以它是無分別。 問:剛開始掉入魔境時是何因緣讓你破解到被知的對象都不是真心,才進而達到宇宙間的真理?答:我只是看經,並沒有掉入魔境。當我看到《楞嚴經》的五蘊魔境時,我就設身處地的去想,如果我真的在那個狀況下我自己不會知道,我沒有檢查的工具,我沒有鑒別的能力;但當我體會到被知的都不是的時候我就有這個能力了,這就是我檢查的工具了。至於怎麼達到要解釋很久,不過今天講的內容大概已經表達了。 問:老師悟本來面目經歷多久時間?是否能夠分享經驗?答:今天講的就是經驗的分享,至於我經歷多久?大概有一年半的時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