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達居士:『佛法是救世之光』導讀

佛法是救世之光』導讀

黃國達  

從一一法的當體去觀察時,體認「寂靜涅槃」,一切法在現象上雖然呈現無限的差別、無限的矛盾、無限的動亂,而其實,只是緣起如幻的,似有似無、似一似異、似生似滅,而一切終歸於寂靜,因為一切法的本性就是如此。寂靜涅槃並不是離開當下現實之外的什麼「宇宙本體」、「萬物之源」,這些只是不見緣起空寂性者的玄想而已。

本書歸於妙雲集下編,收錄了各種開示和短文,內容包含很廣,文體也比較淺白,初學者讀起來很好吸收,全書共四十三篇。

佛法是救世之光」是以對佛法接觸不多的人也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解釋佛法精神佛法世界人類意義。「佛為救護我們而來」指出佛陀生人間所帶給我們生命智慧慈悲關懷和光明的歸依處,佛陀慈悲平等的,沒有偏私的,沒有執著的,徹底究竟的救度,更重要的是佛陀的真意是要我們切實的修持佛法,才能圓滿解決各式各樣的困難

一般人修行打坐時,常會有人耳提面命不要「走火入魔」,但對於什麼是魔並沒有深入的了解,「降魔的方法」則說到凡是障礙我們向善向上的力量,無論是外在的或是內心的,都可以說是魔。至於降魔的方法,或用折伏或用攝受方法,那都是以佛菩薩神通威德之力來降魔,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真正對我們有用的方法就是不理它,不管威脅、利誘,要以定慧力量,明白它的無常、苦、幻化不實,做到「如如不動」,這樣魔王就無法干擾我們了。還有慈悲心精進力也都是很有力的降魔方法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皆大歡喜」,「觀世音菩薩的贊仰」,「修學觀世音菩薩大悲法門」,「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介紹了在中國佛教所流傳的菩薩,他們在因地的發願修行,以及功德殊勝這是大乘佛法修行榜樣而不是僅止於消災、祈福的信仰對象,更要深切的體認菩薩的心,建立佛法正見努力實踐佛法自我凈化,才能真正離生死苦得解脫樂。

中國佛教各宗之創立」,「中國佛教之特色」兩篇,文字簡短,對於中國佛教作了很精要的介紹。

「三論宗風簡說」則針對三論宗特別介紹,本宗以「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為中心思想,曾風行一時,但後來教義的探究和止觀修行,由偏重而分離,而為天台宗和禪宗所吸收取代,三論宗終至消失在中國佛教界了,畢竟聞思與修證不可偏廢,對於法門的弘揚和流傳,不能不留意此點,對現代學佛者而言,專重佛學研究或專重修行證果,都不說是完整的佛法

中道佛教」指出佛教依照緣起論,也就「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依此而消除二邊的偏執,不落入一異,常斷有無的實有見中,確立為佛教緣起性空的正見

學佛的兩大特色」談到信智合一、悲智融合為佛法的兩大特色。這與有些專談信仰感應、或苦修、不倒單的風尚有很大的差距,但這種平衡的中道才是合乎佛法精神的呢!

大乘空義」對於空的真義有著十分詳細的解釋。『大般若經』說:「深奧者,空是其義,無相,無作是其義,不生不滅是其義」,空是一切法的真實性,要從一切事相中去觀照,而不是離事相之外的想像、推測,可以分三方面來觀察:

一、從事物的前後延續觀察,體認「諸行無常」,這剎那生滅,不可執著以「變動」為真理事實上,無常是「常性」不可得也就是時間相上的「空寂性」。

二、從事物彼此依存中去觀察,體認「諸法無我」,以有情的個體來說,只是五蘊、六處、六界的因緣和合的假我而已,並沒有自主性、獨力性而能支配其他事物能力有情生命只是身心如幻的存在。這是在空間相上顯現的「空寂性」。

三、從一一法的當體去觀察時,體認「寂靜涅槃」,一切法在現象上雖然呈現無限的差別、無限的矛盾、無限的動亂,而其實,只是緣起如幻的,似有似無、似一似異、似生似滅,而一切終歸於寂靜,因為一切法的本性就是如此。寂靜涅槃並不是離開當下現實之外的什麼「宇宙本體」、「萬物之源」,這些只是不見緣起空寂性者的玄想而已。

此外,「論三世因果的特勝」,「生死大事」也對佛教生死觀有簡短的介紹,對生死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很快得到生命正確觀點念佛凈土本是佛法的通便法門,各宗都有此方便,其中普賢行願品的十大願王,說的最詳細。「廣大的易行道」特別針對這點作了扼要的解說。

佛教信仰和修學,可以有出家和在家兩種身份,以在家眾來說,大部份有家庭,有工作學佛法要如何兼顧世間法確是現代學佛者關注的課題,導師在「為居士居士法」中有很好開示,在家眾不可能整日清修,不問世事,而是要在生活中修學五法--信、戒、聞、思、慧。要修菩薩行則更要隨份隨力修四攝法。

放下你的憂苦」、「從心不苦作到身不苦」開示我們放下自在道理。「人生意義何在」探討人活著到底是為什麼 ?忙碌的人生,經歷了多少悲歡離合,嘗遍酸甜苦辣的滋味,體會到生命的空虛而感到彷徨,然而把生命意義寄託在家族國家人類的延續,而終不免成住壞空的命運,留名後世或寄託來生天堂,終覺渺茫,不能在現實人間的當下感受到生命意義的豐富。所以佛說世間的一切不外是苦的、空的。

智慧的深觀中,一切現象都是緣起的,不是神意,不是自然,不是宿命也不是無因的。在無常無我、相依、互動中,一個心念、行為的善惡、染凈,深深的影響著未來苦樂和迷覺。破除了自我的迷執和貪愛,展現慈悲無我的法性,而顯現超越時空的實相,這就是佛法所指引的絕對的、永恆的意義

「切莫誤解佛教」列舉了一般人對佛教的一些誤解:

一、在教義上例如人生是苦、出世、一切皆空觀念所產生的誤解

二、在制度上如出家、吃素所產生的誤解

三、因儀式如禮佛、拜懺,課誦所產生的誤解

四、由佛教現象信佛國家就會衰亡以及佛教不事生產等誤解

對這些,導師都不厭其煩的加以解說,以消除一般人對佛教誤解

其他如「舍利子釋疑」、「須彌山與四大洲」對於這些問題都能佛法的勝義諦和世俗諦的立場,在尊重現代科學知識而又能凸顯佛法精神之下提出十分合理的觀點,值得讀者參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