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春
佛化婚禮,原本是個不需爭論的問題。因為,佛法的智慧就在於隨順善緣,成為讓眾生歡喜的增上緣。我們支持佛化婚禮,有這樣的幾點想法:
長期以來,人們多誤以為佛教是個逃避社會現實而使人悲觀、消極的宗教。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人們沒有真正理解佛教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不知道佛教的教化特色在於從「人生諸苦」入手,從而引導大家破除短視短暫的「自我偏執」,實現精神的提升與超越,充分享受到「常樂我凈」的真實快樂。一句話,佛教精神原本在於讓人快樂和歡喜的,並為此設立了「五乘佛教」,引導大家追求真正真實的大快樂大歡喜。五乘佛教中,人乘佛教是基礎,讓人珍惜人生,脫離惡趣,在佛法真理的引導下,過好現實的倫理生活。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單元,婚姻又是家庭必不可少的媒介。婚姻家庭是人類倫理的基礎,是維持人類生存發展的核心要素。如果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友愛,沒有家庭人倫的合理,就不可能有人類社會的和諧與祥和。沒有一個和諧的人類社會,沒有一個個和美的婚姻家庭,佛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所以,人乘佛教就在於能夠充分肯定人生倫理的價值,並給予讚歎和助益。
佛教講出世,在於引導人們精神超越,更好的堅守人倫道德,絕不是消極避世。佛教對待社會人生的態度,是讚歎與珍惜,是樂觀與超越。「人成即佛成」,美好的人生,便是佛的情懷,便是佛教的願景。
提出或者希望佛化婚禮的人,至少對佛教是不反感的或者是有親近感的。人類不論哪個民族的、哪種文化環境中的,都十分看重婚禮的舉辦,都是把婚禮看做人生關頭的一件大事。原因大概在於婚禮成為一個人人生的分野,婚禮之後意味著正式進入自己的家庭空間,開始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依循一定的社會倫理去生活去奮斗。從此,社會增加了一個新的家庭,而這個家庭的每個成員都必須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生活在多種社會關系之中。如何處理好夫妻關系、長幼關系、親緣關系、同事關系、朋友關系、上下關系、信仰關系,等等,都將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直接關系著個人的幸福、家庭的穩定、社會的祥和。
我們能看到的婚禮中,常常都有介紹夫妻雙方愛情經歷、心路歷程、婚姻誓言等程序,此時的新人們應該說是最為純真的時刻,他們將突顯各自的情操與品格,展示各自的信約與理想,來接受親人們的祝福與讚美——同時,也接受大家的見證與監督。假如這個時候,有人用佛法的智慧來開導新人們,如何看待過去、現在與未來,如何遵循社會人倫道德,如何信守社會與家庭責任,如何能提升個人品格與情操,如何能面對挫折與困難,等等問題,那麼,我們相信這是對新人們最有用的祝願!
婚禮是喜慶的,所以,人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讓新人們驚喜讓來賓們歡喜。當然,一些傳統的民俗和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現代的婚禮越來越奢華,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那麼,怎樣既讓人們歡喜,又能提倡好的風尚,這將成為包括佛教界在內的一種社會責任。
因此,婚禮的形式很重要。佛化婚禮,如果要人們喜聞樂見,就不能僅僅滿足於嚴肅的教化功能和一成不變的規程。如何既能起到佛教教化功能又能符合人們追求喜慶的期待,既能不違背佛教的禮儀莊嚴又能契合不同社會人群的審美情趣,這是需要一種大智慧的,也是佛化婚禮面臨的最主要挑戰。
佛教常講,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如果我們能夠依據佛法精神與佛教禮儀,借鑒包括基督教等其他宗教、有關民俗的經驗,加以創造,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佛化婚禮文化」,也將是對社會生活的一種有益貢獻。
就世俗層面上講,人一生最重要的幾個節點是出生、成長、婚姻、病老、死亡。針對這些人生的關頭,一種宗教是否能夠參與其中,是某種宗教發揮社會影響力的基本媒介。所以,任何一種宗教都十分關注人的生老病死,並設置了針對人類婚喪嫁娶的種種功能形制與詮釋,依此增強其社會影響力與凝聚力。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等世界性宗教,都有其獨特的儀式,發揮其宗教教化與社會組織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某種宗教的社會力量,就在於其是否可以發揮對人們最基本的人文關懷精神。
佛教一直講「入世」,目的原本在於對人世生活的關心與導化。但是,長久以來,人們錯誤的認為,佛教的入世修行只應當在於理性的解說,屬於陽春白雪,不能也難以面對最基本的生活倫理和形態,不能與「下里巴人」很好的溝通,甚至也不屑於參與「世俗的」生活倫理討論。因此,當談起佛化婚禮之類的事情時,還很難適應。於是,就產生了佛教被人看做「不是宗教」的極端問題。
其實,佛教界早已有高僧大德們積極推行佛化婚禮的活動了。不久前,我在台灣宜蘭別院看到了星雲大師主持佛化婚禮的照片,很是莊嚴和溫馨,體現了佛教親和人間的精神。這些年,在上海等大城市裡,一些著名寺院也時常為信徒舉辦佛化婚禮,獲得社會的好評。大家在莊嚴活潑的儀式上真誠互動,營造出純凈高雅的氛圍,將婚禮轉化成砥礪信念的力量,其積極的意義是不容置疑的。
如果一種宗教,對待信仰者或者一般社會人群缺乏真實的關愛,缺乏對人們最基本生活的參與和導化,就將失去引領人們思考未來追求理想的力量,就將喪失親和人間的現實魅力。
當然,在支持佛化婚禮的同時,也不能不提出一個擔心:切忌佛化婚禮「產業化」。也就是說,我反對寺院將佛化婚禮演變成「創收謀利」的一種手段。因此,建議準備開展佛化婚禮的寺院或者居士團體,首先應當明確一個原則:只為佛化,不為謀利。我們期待,佛化婚禮,能夠成為推動社會人倫道德發展和提升的積極力量,能夠成為佛教化世導俗的一種有效途徑,能夠成為倡揚人類文明風尚的一種媒介,為和洽人倫、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