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梵語:वज्रच्छेदिका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सूत्र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簡稱《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

六祖慧能是怎麼開悟的?通過《金剛經》開悟

uploads/content/2022/june/d3f7fb10205aeb7b975908c72d35cb0b.jpg" />

  在流通本的《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中,記載著六祖惠能,因送柴至客店,得錢出門時,見一客誦經,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遂問客誦何經?客告知是《金剛經》。

  這是六祖惠能第一次聽到《金剛經》中的“應無所而生其心”心即開悟的悟境。惠能得一客十兩銀子的資助,安頓家中老母後,隨即到黃梅參禮五祖弘忍,五祖問遠來為求何物?惠能答說:“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五祖故意取笑他,南方偏遠落後地方的人,也想來求作佛,口氣未免太大了惠能卻正經八百回答說:“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這是六祖惠能第二次說出他自己的悟境。

  後來,弘忍大師為傳衣缽,命門人作偈來,誰能徹底了悟的,即傳祖衣為六代祖。兩榜進士出身的第一大弟子神秀在南廊壁上作偈,呈心所見,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惠能是經由一位小童子口中,得聞此偈,心知此偈並未見自本性,故請一位別駕(官名)在旁邊也為他寫上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六祖惠能第三次表達出自己的悟境。

  次日弘忍大師潛入碓坊,看見惠能大師腰石舂米,說:“求道的人,為法忘軀,是應當這樣的。”又問說:“米熟了沒?”惠能師說:“米熟久矣,猶欠篩在。”弘忍大師即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更入祖室。

  弘忍大師為他講解《金剛經》,至“應無所而生其心”處時,言下大悟,遂告訴五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是惠能大師第四次表示他自己的悟境。

  在四會避難獵人隊中,一者,惡人追尋不易察覺到惠能會躲在獵人隊中;二者,自己潛行密修了十五年,反覆修行印證已至圓滿地步,應該出來弘法了。

  才到廣州法性寺,見二僧因風吹幡動而爭:“風動或幡動?”惠能大師告訴他們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仁者心動。”這是惠能大師第五次表示他自己的悟境。

  此後,六祖惠能大開方便之門,廣度有緣眾生,也正式公開接下禪宗第六代祖師這個位子了。在接引眾生里,以“機緣品第七”中,卧輪禪師惠能師說:“卧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大師知卧輪尚未開悟,遂以卧輪禪師的詩偈,加以修正開示說:“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么長。”這與前次對神秀所作的詩偈,加以一轉,便成徹悟的悟境,有異曲同功之效,但其悟境卻有天壤之別。

  前面一連串的片段敘述,是為了說明六祖惠能大師對於金剛經》上“應無所而生其心”,領悟及修證的過程

  首先,六祖惠能在聽到客(不知名)誦《金剛經》中的“應無所而生其心”,心中即已開悟,但自己不敢肯定自己的悟境是否正確?急想請有道之士來印證。

  等到了東山道場見了五祖弘忍又說出“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想得到五祖的印證,因礙於情境,五祖未能表態。等到神秀在南廊作詩偈,惠能有機會表達一下自己的悟境,究竟到何程度?沒想到被五祖用鞋子把它擦掉,還說:“亦未見性”。

  是否為了惠能的安危,故意說“亦未見性”,解除大家對惠能的戒心,以免產生敵意,不然又用鞋子將六祖偈子擦掉做什麼?在祖道影看來,此時六祖已經悟得了不生不滅的空性,只是還未有機會得五祖印可。所以才有後頭“米熟久矣!只欠篩在”之語

  但這究竟是屬於“悟境”的事,除當時五祖弘忍大師外,實在無人能真正了知。在碓坊里,五祖問惠能:“米熟了沒?”惠能答說:“米熟久矣!只欠米篩來檢驗罷了!”由此可見,惠能當時尚未得五祖的親口印可。

  一直等到五祖親自為他講解《金剛經》,講到“應無所而生其心”時,這次才真正的大徹大悟

  “應無所住”是了知“真空無住”,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等,亦各不同程度的“悟空”,但“而生其心”,即不礙妙有,就是“不盡有為,不住無為”,廣度一切眾生那隻有發大心的佛、菩薩,才能確實辦到的。也就是說,如果您能做到“應無所而生其心”,即是一位發大心的菩薩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