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梵語:वज्रच्छेदिका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सूत्र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簡稱《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

《三十二篆金剛經》木刻板製作完成

uploads/content/2022/june/8078828ed90d47a9e4068b9584a81a26.jpg" />

木刻版《三十二篆金剛經

  《三十二篆體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將《金剛經》三十二分分別對應一種篆體,宋代僧人道肯虔心向佛,發宏願集結前朝當世名人名家手跡而成,分別為玉筋篆、奇字、大篆、小篆、上方大篆、墳書、穗書、倒韭篆、柳葉篆、芝英篆、轉宿篆、垂露篆、垂雲篆、碧落篆、龍爪篆、鳥跡書、雕蟲篆、科斗書、鳥篆、鵠頭篆、麟書、鸞鳳書、龜書、龍書、剪刀篆、纓絡篆、懸針篆、飛帛書、殳篆、金錯書、刻符篆、鐘鼎篆。三十二篆體取象於日月星辰、草木鳥獸,造型各異,筆劃古拙蒼虯,配合佛經經義,除了具有莊嚴祥瑞的象徵意義外,還展示了一個華麗精妙的文字美的書法藝術世界

  該木刻板把書法藝術融於佛學典籍之中,是佛學經典著作中非常珍貴的古籍善本本書元朝人有刻本,現已失傳,此木刻版本根據明萬曆刻本影印,不僅對傳承佛教文化出了貢獻,而且對弘揚書法藝術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對研究佛教書法史具有很高的文獻資料價值

uploads/content/2022/june/754a421b1d77de0acf178f0a4bd9c04b.jpg" />

木刻版《三十二篆金剛經

  2011年12月,《三十二篆金剛經木刻板籌建完成製作,木刻板由南京金陵刻經處刻本影印並由閆允瑞居士發心出資刻印,他認為古籍應基於傳統,面對這種把古印度文明與中華傳統文化結合,融經、書、畫、藝於一爐的作品,感到精妙絕倫、美不勝收,所以要努力承載我們祖先的優秀燦爛文化

南京金陵刻經處簡介

  金陵刻經處是晚清著名學者楊仁山先生一手創辦起來的。楊仁山,名文會,祖籍安徽石埭(今石台縣)。他自幼穎悟,淡泊功名,早年立志習孔、孟、老、庄諸子之業,並學天文、輿地、歷算、音韻等。他還精通多國語言,早年曾以參贊身份,隨外交家曾紀澤出使歐洲各國。因此在他的身上,既體現著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根底,也洋溢著西方近代科學文化精神。晚清著名學者梁啟超、譚嗣同章太炎等,都同他有密切的交往。戊戌六君子之首的譚嗣同的《仁學》,就是在楊仁山南京的寓所里寫成的。

  金陵刻經處正式成立後,楊仁山對各類佛教典籍更是熱心搜求,並先後從日本和朝鮮等國尋回了《中論疏》、《百論疏》、《唯識述記》、《因明論疏》、《華嚴三昧章》等約300種國內早已散佚的隋唐佛教著述,加以刻印流布,使得三論宗、慈恩宗、華嚴宗等佛教宗派教義復明,俾便後人研討。在楊仁山的精心策劃下,金陵刻經處還先後刊刻了《大藏輯要》,選佛典465種,計3300卷,另印刷佛像lo萬餘張。魯迅先生在為其母祝壽時也曾在這裡捐資刻印過《百喻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