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梵語:वज्रच्छेदिका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सूत्र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簡稱《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

《金剛經》到底說什麼?

uploads/content/2022/june/a47033319bc0cf55a5b39254a0c4cec0.jpg" />

  簡而言之,《金剛經》就是告訴我們諸法空性的道理

  如何達到空呢?破相就空。所以經里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把這些執見破掉,就能開悟證得空性。

  這就是整部《金剛經》要讓我們真正領受到的人真理

  幾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剛成道時,並沒有第一時間就說金剛般若,因為說出來大家聽不懂,所以必須要循序漸進,一直到大家根基成熟了之後佛才講。

  天台智者大師所說的“五時八教”,其中“五時”,就是將釋迦牟尼佛說法的四十九年分作五個時間段,也就是五個步驟,來說明佛說法的次第。

  佛初傳道時,說的第一部經典是《華嚴經》,所以“五時”中的第一時稱為“華嚴時”。

  大家可能覺得很奇怪,《華嚴經》比《金剛經》還難,是對大菩薩說的經典阿羅漢、辟支佛都聽不懂凡夫聽到了《華嚴經》更加傻眼,為何講的第一部經典難度就這麼高?

  因為佛先要度那些上根利器的菩薩,這樣佛以後要弘法利生的時候,就會得到很好的助力。通俗地說,就是先要收集一批最有能力的人才,然後再慢慢去度化眾生

  不僅佛是這麼辦,歷朝歷代的建國者都這麼干,劉備要奪天下之前,先結拜兄弟,得左膀右臂,再三顧茅廬,取謀士能臣,有了高人輔佐,立國自然不難。佛度眾生如此,我們現在創業也是這樣,你要創立公司的時候,得先找合作夥伴,對吧?

  第二時,佛說《阿含經》,稱為“阿含時”。“阿含時”說的是基礎佛學道理,主要介紹緣起法,即現在所稱的“小乘佛法”。先說最上乘《華嚴經》,為何忽然又說小乘

  這是佛得到了大菩薩的支持後,開始打基礎了。就像劉備收了關羽、張飛以後,便開始招兵買馬一樣,這些剛召集過來的,都是些散兵游勇,不堪一擊,需要訓練,一經整訓,就會變成有戰鬥力的軍隊

  基本上,佛也是這個思路,所以佛第二批度化的,是有一定根基阿羅漢,稱為“阿含時”。

  經過多年的教育,進入了第三個步驟。可以開始告訴阿羅漢簡單大乘入門方法了,只告訴他們要發菩提心,修諸法空性的道理,具體的大菩薩修行法門仍秘而不宣。

  以前佛在《阿含經》里說“人我空”,而現在開始說“法我空”,就是這樣循序漸進。這是佛在第三時——“方等時”的說法

  很多年以後,佛見到弟子們根基越來越成熟,便開始說般若,所以這個階段稱為“般若時”。這個時期佛說般若經典,說萬法皆空,了不可得。大家有機緣讀到六百卷《大般若經》的時候,會經常碰到一個詞,就是“不可得”。

  “不可得”在《大般若經》里,最少出現了數百次,太多了。佛反復強調,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不可得,乃至於十八不共法、無上菩提涅槃都了不可得……

  如果缺乏前面的基礎,直接學習金剛般若,會覺得腳底踩得不扎實,如同站在船上,穿行於波瀾起伏的大海,搖搖晃晃,會感覺到暈,所以佛要到這個階段才開說般若經典

  佛到快要涅槃的時候,才說了最高的經典。《法華經》和《大涅槃經》,這是所說的,最高明、最圓融經典,也是佛法裡面最難懂的經典將來大家有機緣應該要好好地去讀誦一下。因此,第五時被稱為“法華涅槃時”。

  《金剛經》是佛在第四時“般若時”,也就是大乘成熟階段所講。談論了這些問題以後,新的問題又來了,總是聽說般若般若,到底般若有幾種?

  佛所說般若無量無邊,但歸納言之,般若共有三大類別。

  第一,文字般若。我們所看到的經文,裡面的每一個字都是文字般若,因為每一個字句談論都是諸法空性的道理

  文字般若不單單指佛說般若經典,還包括了歷代禪宗祖師開示般若空理的語錄,比如古人將其匯集為《五燈會元》,這也是文字般若

  除文字之外,文字般若還包括了語言,比如我現在所說的每一句話,若能與諸法空性相應,讓大家聽了以後能看破、放下,那麼這樣的語言也叫做文字般若,所以文字般若麵包括了文字語言兩方面的內涵。

  第二,觀照般若。什麼是觀照般若?就是在現實生活當中修行般若空性的方法。如果文字般若是理論,那麼觀照般若就是具體的修行方法,有理論也有方法修行就能得心應手,容易獲得結果。

  修行所獲得的結果就是第三種般若,實相般若。實相般若就是你通過學習、修行之後開悟了,見到了諸法空相的理,這種境界禪宗里,被稱為“明心見性”。

  這三種般若,大家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原來三種般若就是修般若空性的三大次第。首先要修文字般若,把理論學明白;

  其次第二步,落實到行動和實踐中,把文字般若和觀照般若統一起來,現學現用。修了幾年以後,慢慢地看破、放下了,心裏面沒有煩惱、嫉妒、仇恨、貪欲了,整個身心就能獲得自在解脫,得了實相般若你就是觀自在菩薩

  如《心經》里所說,“無掛礙故,無有恐怖”。我們心有掛礙,所以就有恐懼,因為留戀某人某事某物,令我們牽腸掛肚,令我們害怕失去、傷害、改變,所以我們的心永遠不得自在。如果我們修觀照般若,獲得實相般若就能得大自在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燈雲比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