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教經典,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唐玄奘譯,知仁筆受,共一卷,是般若經類的精要之作

佛學講座說金剛經和心經沒有研究價值,請問法師有何感想?

uploads/content/2022/june/9f7c9958f9aa74a9f43a0c2ba11b472c.jpg" />

知義法師答:我的感想是你聽錯了,不然,他既設講座,對佛法多少總會有點認識,何致外行到這地步?如真是這么說的,我肯定的說,他是外道或是佛法販子。否則,怎會在大庭廣眾之中,公開的毀謗三寶?他所犯錯誤,一般人的看法,認為像放牛的小孩子孔子樣的,沒有什麼了不得,其實這是因果的高利貸。

我們要認清釋迦佛入世度生的目的,無非是要使一切眾生清凈六根,而後同登彼岸。因機有鈍利,教分漸頓,反覆申述,出自婆心。由於眾生不識緣生性空之理,以致起惑造業,枉受輪回,所以才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之妙義,以治其好執之痼疾。所謂‘色’,是萬有的現象,‘空’,是萬有的本體。而‘異’是不同;‘不異’是相同的意思。一般人對空、有的看法是執有忘空,住空想有,佛的看法是非有非空,亦空亦有,因為空不自空,待緣而空,有非自有,隨緣而有。所以列子說:‘萬物皆出於機(空)而入於機。’如明此義,對空有就不會曲解了。

從空至有,或從有至空,依我們的看法,是有距離的,若以佛眼觀之,剛好相反,為了使眾生縮短這段距離,所以又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種濃縮性的中道義理,是挽救眾生徘徊於空有之間最好的方法。當然般若經是佛對‘中人以上的’菩薩行者所說的究竟法,‘中人以下’的末世眾生,五欲重重,那能得解?今遭此謗,不足為奇。如說‘金剛經’和‘心經’不值得研究,難道古今高僧大德智慧不如他?連是豈有此理!

他若是真的不懂佛法而造了口業,罪過還算小一點,萬一是為了‘宜其室家,樂爾妻孥’蓄意毀謗,而抬高他的身價,搞他的‘錢不異命,命不異錢,錢即是命,命即是錢’的‘薪金’,那罪過可就大了!談到感想,除了可憐他以外,還有什麼可感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