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

《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典。

《阿彌陀經》選

  阿彌陀經》選

  【題義】

  《阿彌陀經》是早期的大乘經典,主要宣揚西方阿彌陀佛凈土,鼓勵我們發願往生和說明往生方法

  大乘佛教興起以後,凈土法門也隨著流轉起來。根據大乘教義宇宙廣大而無邊際,其中佛、菩薩凈土更是遍滿十方的。不過,如果不指定凈土方向和位置,我們便會感到沒有落著,不願欣求。在眾多的凈土中,西方阿彌陀佛凈土是特別受到重視的,在我國尤其如此。

  阿彌陀,意譯無量。「無量」可指兩方面︰一是光明無量、二是壽命無量。這都表示阿彌陀佛德性

  《阿彌陀經》共有三種譯本,現存的兩個譯本是姚秦鳩摩羅什所譯的一卷《阿彌陀經》,和唐玄奘所譯的一卷《稱贊凈土攝受經》,而以羅什的譯本最為通行,本課所錄的便是羅什的譯本。贊揚阿彌陀佛凈土經典,除本經外,還有《無量壽經》〈二卷〉和《觀無量壽佛經》〈一卷〉兩本。合稱《凈土三經》。三經中以《無量壽經》為西方凈土的根本經典,簡稱為《大經》;《阿彌陀經》則文字最少,為《無量壽經》的略本。簡稱《小經》;《觀無量壽佛經》詳舉觀想凈土的種種方法,為其餘兩經所沒有的,通常稱為《觀經》。此外,還有世親論師所著的《往生凈土論》〈一卷〉,他綜合了三經的內容和要義,與三經合稱為「三經一論」,成為了我國凈土宗所依據的基本典籍。《阿彌陀經》因為內容簡明扼要,最適合信眾持誦,所以在中國自隋唐以來,非常盛行。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池,晝夜六時,雨天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功德莊嚴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功德莊嚴

  【分析】第一段本段描述阿彌陀佛國土莊嚴,並指出極樂世界的位置和景物。我們要經過了十萬億佛土才到達極樂世界,可見它的距離非常遙遠。這象徵凈土與我們所居的五濁穢土,完全是兩個世界,顯出凈土的不染凡塵、絕對清凈。景物極富而幽雅。欄楯、羅網、行樹各有七重,並有寶物圍繞;另有寶地、功德水,香潔的各色蓮花、以七寶裝飾的樓閣,從天而降的曼陀羅花,用黃金鋪設的道路,又有種種奇妙雜色的鳥類發出雅音,助佛弘法。在這樣超勝的環境下修學佛法,當然不怕不成功。

  舍利弗,於汝意雲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彌陀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分析】第二段本段是描述聖眾的莊嚴教主阿彌陀佛光明無量、壽命亦無量,在那裡眾生沒有苦、只有樂,常在清晨以花供養他方諸佛,聽到眾鳥的法音,自然念佛、念法、念僧。他們都不會再退轉,其中更有不少是就快成佛的一生補處菩薩。既有阿彌陀佛又有諸上善人,大菩薩在一起,修學佛法就當然沒有困難和阻礙了。

  舍利佛,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舍利佛,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舍利佛,若有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顚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舍利佛,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常發願,生彼國土。﹒﹒﹒﹒﹒﹒」

  【分析】第三段本段是策勵我們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並開示往生的簡要法門,就是於一日至七日間,一心不亂的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並具備善根福德的輔助條件,這樣,到命終的時候,就能心不顚倒,往生阿彌陀佛凈土。這法門的重點不在念佛時間長短,而在於「一心不亂」。我們的內心充滿煩惱終日妄想不停,惡念不少,要做專心意念佛,絲毫不亂是非困難的,必須平日多做修養功夫,端正自己的行為,盡量滅除內心不凈,這樣,念佛的時候才可望與佛的清凈光明相應,以至於一心不亂。最後,心不顚倒,在阿彌陀佛慈悲接引下,往生極樂國土。由此可見,凈土法門也還是不能不講自力的,必須自力與他力互相配合,才符合這法門精神。如果專靠他力,不講自力佛教就和其他宗教沒有分別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