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淨土三經之一。此經說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滿成佛,國土莊嚴,攝受十方念佛眾生往生彼國等事。此經前後有十二譯,存五譯、失七譯,會集、節略本四本。經中介紹了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接引眾生的大願、極樂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穢不堪等內容。

《凈土三經》之無量壽經

uploads/content/2022/may/b1f68f9abf4b2b11f7dab5f82f31aa46.jpg" />

  《凈土三經》

  凈土是指清凈國土莊嚴剎土,是清凈功德莊嚴處所。西方凈土思想是依據佛陀在耆闍崛山所說《無量壽經》、王舍城所說《觀無量壽經》、只樹給孤獨所說阿彌陀經》等三經而來,因此,以上三經稱為凈土三經。

  其中,《無量壽經》詳述阿彌陀佛在因地發願極樂凈土莊嚴;《觀無量壽經是說往生凈土行業,如觀想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並極樂凈土莊嚴;《阿彌陀經》則略說極樂凈土莊嚴等。今將三經內容依序介紹如次: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又稱《雙卷經》、《兩卷無量壽經》、《大無量壽經》、《大經》。二卷。曹魏康僧鎧譯。師三國時代譯經僧。印度人。廣學群經,義暢幽旨。曹魏嘉平(249-253)末年至洛陽,於白馬寺譯出《郁伽長者所問經》一卷、《無量壽經》二卷、《四分雜羯磨》一卷等。

  本經是凈土三經之一,主旨在敘說阿彌陀佛於因地修行時,發四十八願成就依正莊嚴清凈國土,並敘及凈土莊嚴,宣說五惡、五痛、五燒的劇苦,勸發眾生精進修行,以求往生彼佛國土。全經內容可分為五個部分:

  一、本願緣起

  阿彌陀佛本生──法藏比丘,於世自在如來時,原為一國王,以聞佛說法,心懷喜悅,於是棄捐王位,出家沙門,高才果決明智,與世超異。後聞世自在王佛為其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善惡,國土的粗妙,應其心願,悉現與之,而起發無上殊勝之願,於五劫中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凈之行,如是修行已,至佛前具發四十八大願,願度脫一切眾生這就是本願的緣起

  二、四十八大願

  《華嚴經》說:“一切諸佛悉具一切願滿,方得成佛。”因此,無有一佛少一願行而成道者。但以教化的機緣不同,所發的誓願也有差別,如藥師佛發十二大願是救現在苦,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則是未來樂。法藏比丘為度一切眾生而發大誓願,諸佛國土不離眾生一念清凈心而得成立。一切眾生性本清凈,只因一念不覺,流浪生死,無有了期,菩薩慈愍,發大弘誓,攝取眾生。法藏比丘所發的四十八大願,無一願而非眾生本具之心,即以自心還嚴自土,如水赴海,如響應聲。其大願內容如次:

  □國無惡道願──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不更惡道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身真金色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形色相同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宿命智通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天眼普見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天耳普聞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他心悉知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神足無礙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不貪計算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住正定滅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光明無量願──設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壽命無量願──設我得佛,壽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聲聞無數願──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隨願修短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脩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不聞惡名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諸佛稱揚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諮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十念必生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此願是四十八願中最重要者,所以有願王、王本願之稱。

  □臨終接引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繫念定生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三十二相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一生補處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供養諸佛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供具隨意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演說妙智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那羅延身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一切嚴凈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一切萬物嚴凈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道樹高顯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

  □誦經得慧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慧辯無限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國土清凈願──設我得佛,國土清凈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寶香妙嚴願──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有一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人天,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蒙光柔軟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體者,身心柔軟,超過人天,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聞名得忍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脫離女身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常修梵行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人天致敬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衣服隨念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縫、染治、浣濯者,不取正覺

  □樂如漏盡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樹中現剎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凈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諸根具足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清凈解脫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凈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生尊貴家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具足德本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住定見佛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隨願聞法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聞名不退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得三法忍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三、凈土莊嚴

  極樂凈土是依阿彌陀佛的本願,於十劫之前所建立的清凈世界,其國中的種種莊嚴不能具說,今依經文略述之。

  □國土莊嚴

  極樂世界國土七寶合成,恢廓曠盪,不可限極,光明照耀,清凈莊嚴,超過十方一切世界,既無須彌山、金剛鐵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溪澗井谷,亦無地獄餓鬼畜生諸惡趣。亦無四時春夏秋冬,不寒不熱,常和調適。

  □佛身殊勝

  □光明無量: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因此,無量壽佛又稱為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凈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凡是眾生遇此佛光,則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生起善心,命終之後,皆得解脫

  □壽命無量: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假令十方世界眾生成就聲聞緣覺,皆共集會禪思,竭其智力,於百千萬劫推算,計其壽命長遠劫數,不能窮盡。住於凈土聲聞菩薩天人壽命亦如阿彌陀佛的無量,非算數譬喻所能知之。

  □聖眾莊嚴

  極樂世界聲聞菩薩,其數難量,不可稱說,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

  阿彌陀佛初會,聲聞眾數不可稱計,菩薩亦然,能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有百千萬億,無量無數,於阿僧只劫,乃至滅度,悉共計校,不能究了其數。

  □寶樹莊嚴

  極樂國土七寶諸樹,周滿世界,有金樹、銀樹、琉璃樹、頗梨樹、珊瑚樹、瑪瑙樹、硨磲樹。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或有金樹,銀葉華果;或有銀樹,金葉華果;或有寶樹,紫金為本,白銀為莖,琉璃為枝,水精為條,珊瑚為葉,瑪瑙為華,硨磲為實。寶樹行行相值,莖、枝、葉、華、實等,均配置得宜,榮色光耀,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

  又無量壽佛其道場樹高四百萬里,樹圍有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一切眾寶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眾寶之王而莊嚴之,周匝條間垂寶瓔珞,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炎,照耀無極,珍妙寶網羅覆其上,一切莊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出好法音,普流十方一切佛國,聞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不遭苦患。凡極樂世界人天見此道場樹者,得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等三忍。這一莊嚴都是因無量壽佛的威神力、本願力、滿足願、明了願、堅固願、究竟願故。

  □伎樂莊嚴

  極樂國土寶樹迎風搖曳,奏出微妙動聽的音樂,世間帝王百千音樂,乃至從轉輪聖王至第六天上的萬種伎樂音聲,都比不上無量壽國七寶樹一種音聲。又其樂聲,無非法音,清暢哀亮,微妙和雅,是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

  □種種莊嚴

  □宮殿莊嚴:凈土中的講堂精舍宮殿、樓觀都是七寶莊嚴,並以真珠、明月摩尼眾寶交露(以寶珠交錯造幔,其形如垂露)覆蓋其上。

  □寶池莊嚴:極樂凈土宮殿樓閣內外左右設有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縱廣深淺,皆各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凈香潔,味如甘露。浴池由七寶所成,池底敷沙,也是七寶合成,或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和成。池岸上有栴檀樹,華葉垂布,香氣普熏,天優□羅華、□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極樂世界菩薩聲聞眾,若入寶池,池水高低,隨心所欲,調和冷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盪除心垢,清明澄潔,凈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池流不疾不徐,水波演奏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

  □衣食莊嚴:往生極樂國土大眾,具足清凈色身,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眾妙華香莊嚴之具,猶如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時,金、銀、琉璃七寶應器隨意而至,百味飯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

  □正報莊嚴

  極樂國中聲聞、緣覺、人天,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極樂國土人民的相好莊嚴猶如貧窮乞人之與國王;國王之與轉輪聖王;乃至天帝之與第六天王的類比;極樂國土菩薩聲聞容顏勝過天帝百千萬億倍,非諸天所能比擬。

  □依報殊勝

  無量壽佛國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瓔珞宮殿樓閣,隨意所欲,應念即至。寶衣布地,無量寶網彌覆其上,氣候調和,微風吹動,不寒不暑,溫涼柔軟,不疾不徐,吹諸羅網及眾寶樹,演奏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皆得悅樂。

  又風吹散華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隨舉足已,還復如故。華用已訖,地輒開裂,以次化沒,清凈無遺。

  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其葉光明,無量種色,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眾生微妙法。

  四.往生行業

  □三輩往生

  至心願生彌陀凈土的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可分為上輩、中輩、下輩三類眾生

  □上輩往生: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中輩往生: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

  □下輩往生: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

  三輩往生,行雖有別,辨其正因,必鬚髮菩提心、專念無量壽佛聖號、修諸福善、迴向願生等四行,方得往生

  □胎生、化生

  往生極樂凈土的人,有化生、胎生二種

  胎生: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

  化生: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迴向,此諸眾生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又他方佛國諸大菩薩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聖眾,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化生者,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智慧勝。胎生者,所處宮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於其中,受諸快樂,皆無智慧

  五、五惡、五痛、五燒、五善

  本經廣宣五惡、五痛、五燒的劇苦,令修行者去五痛,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得福德度世長壽涅槃樂果

  五惡是五種惡行:

  一惡:謂諸眾生,強者伏弱,轉相剋賊,殘害殺戮,迭相吞噬。

  二惡: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婦,都無義理,不順法度,奢婬驕縱,各欲快意,任心自恣,心口各異,言念無實,□諂不忠,巧言諛媚,嫉賢謗善,陷入怨枉。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臣下自在機偽多端,踐度能行,知其形勢;在位不正,為其所欺,妄損忠良,不當天心,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婦,中外知識,更相欺誑,各懷貪慾,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貪多有。

  世間人民,心愚少智,見善憎謗,不思慕及,但欲為惡,妄作非法,常懷盜心,希望他利,消散磨盡,而復求索。

  三惡:世間人民,中有不善之人,常懷邪惡,但念婬佚,煩滿胸中,愛欲交亂,坐起不安,貪意守惜,但欲唐得。眄睞細色,邪態外逸,自妻厭憎,私妄出入,費損家財,事為非法,交結聚會,興師相伐,攻劫殺戮,強奪不道。噁心在外,不自修業,盜竊趣得,欲系成事,恐勢迫脅,歸給妻子,恣心快意,極身作樂。或於親屬不避尊卑,家室中外患而苦之。

  四惡:世間人民不念修善,轉相教令共為眾惡,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讒賊斗亂。憎嫉善人,敗壞賢明,於傍快喜,不孝二親,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於人。不能自知,為惡無恥,自以強健,欲人敬難。

  五惡:世間人民徘徊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業,家室眷屬飢寒困苦父母教誨,瞋目怒應,言令不和,違戾反逆。取與無節,眾共患厭,負恩違義,無有報償之心。耽酒嗜美,飲食無度,肆心蕩逸。見人有善,憎嫉惡之,無義無禮,無所顧難。自用識當,不可諫曉,六親眷屬所資有無不能憂念。

  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師友之義,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不信先聖諸佛經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後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為惡得惡。欲殺真人,斗亂眾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屬

  由此五惡,於現世之中,王法治其罪,身遭厄難;於未來世三途受報,無量苦惱,世世累劫無有出期,痛不可言,稱為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五善。

  本經的主要意義有三:

  □欲顯凈土之所因:佛陀廣說阿彌陀佛宿世四十八大願,以顯示成就極樂世界之因。

  □欲辨本誓之不虛:佛陀廣說極樂世界依報、正報功德嚴凈,以顯示彌陀宿願必有所辨,使增行者往生意念

  □欲示穢土之苦惱:《觀經》中雖說未來一切眾生煩惱賊所苦害,而眾生不聞痛惱相,即不能生起欣厭的意念,往生行業也不成就

  本經的漢譯本極多,古來即有五存七缺十二種譯本的說法,現存的異譯本如下:

  □無量清凈平等覺經四卷東漢.支婁迦讖譯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二卷吳.支謙譯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二卷唐.菩提流志譯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三卷宋.法賢譯

  本經今收錄於《高麗藏》第六冊、《磧砂藏》第六冊、《龍藏》第十九冊、《卍正藏》第九冊、《大正藏》第十二冊。由於本經為凈土教的根本聖典,因此,其註疏贊述甚多,不勝枚舉,較重要的有: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一卷世親菩薩造、元魏.菩提流支譯

  □往生論注 二卷北魏.曇鸞註解

  □無量壽經義疏 二卷隋.慧遠撰

  □無量壽經義疏 一卷隋.吉藏撰

  □無量壽經宗要 一卷新羅.元曉撰

  □無量壽經連義述文贊三卷唐.璟興撰

  □無量壽經起信論三卷清.彭際清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