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content/2022/may/9e00ff8245ea4641bed110bfd6f74bf3.jpg" />
有一次,佛陀到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這天,來了一位年輕的婆羅門,因為不滿他的哥哥隨佛陀出家,所以就當著佛陀的面,以激烈的言辭,十分氣憤地謾罵佛陀。
佛陀靜靜地聽完這位年輕婆羅門的謾罵發泄,然後才反問這位年輕的婆羅門說:“婆羅門!你有沒有親朋好友來你家拜訪的經驗?”
“有啊,瞿曇!那又怎樣?”
“有啊,瞿曇!”
“婆羅門!如果他們沒吃你准備的餐飲,那你所准備的餐飲,最後會歸誰?”
“瞿曇!如果他們沒吃,那些飲食當然還是歸我啦。”
“這就對了,婆羅門!你來我面前,對我粗言惡語,侮辱謾罵,我都沒接受,那你剛才那些粗惡謾罵,最後又歸誰了呢?”
“瞿曇!那你說說看,什麼是接受?什麼是給予?什麼不是接受?什麼不是給予?”
“婆羅門!如果你罵我,我反過頭來回罵;你對我動怒,我也回過頭來對你動怒;你打我,我也回打你;你斗我,我反斗回去,這就是有了接受,也完成了給予。反之,如果不以謾罵響應謾罵;動怒回應動怒;拳頭回應拳頭;爭斗回應爭斗;這就沒有接受,也成立不了給予。”
“瞿曇!我聽以前我們有德行的婆羅門長老說,如來、阿羅漢、等正覺在面對別人的怒罵侮辱時,是不會生氣,也不會動怒的。而今,你生氣動怒了嗎?”
這時,佛陀回答說:“瞋恚永斷的人,還有什麼事會讓他起瞋心的呢?你應當了解:善於自我調伏而正當生活者,是不會有瞋心的,更何況是全然依於正智、正慧而生活的解脫者!以瞋怒來回應瞋怒,這是惡劣的人、惡劣的事;不以瞋怒回應瞋怒的人,才能贏得最難贏的戰爭。因為他不但明白對方為何憤怒,也能夠讓自己沉靜而提起正念,不但戰勝他人,也戰勝了自己,讓自他都獲益,是雙方的良醫。如果有人認為這樣的人是傻瓜,那不過是個不懂正法的無知者。不瞋勝過瞋恚;善行勝過不善;布施勝過慳貪;誠實勝過妄語。聖賢者不會動瞋心,也不會有害人的念頭,但惡人執著於瞋恨,卻像山那樣難以松動。瞋恚的心,像匹狂奔的馬;狂奔的馬,要靠韁繩控制,但那控制狂奔馬兒的韁繩,遠比不上能控制內心的調伏力!所以我說世界上最好的調御師,不是那手持韁繩控制馬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