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鳩摩羅什,又譯鳩摩羅什婆、鳩摩羅耆婆,略作羅什,意譯童壽,公元343~413,東晉高僧漢傳佛教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

uploads/content/2022/may/3836013c29b3b1eb73eeb0798b95abd5.jpg" />

  農曆八月二十是鳩摩羅什三藏法師圓寂日。

  在漢傳佛教歷史上,鳩摩羅什、真諦玄奘、義凈、不空被稱為五大譯師。其中三位曾到過河西走廊。鳩摩羅什是年代最早的一位,中國佛教因他的出現而面貌一新。雖然其他翻譯的是佛經典籍,但其影響卻超出了佛教的範圍。大千世界、一塵不染、煩惱苦海未來、心田、愛河……這些最初由鳩摩羅什創造出來的漢語辭彙,今天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豐富著我們的精神世界

中印混血

  鳩摩羅什是地道的中印混血兒,生在中國,圓寂也是在中國。他的父親,鳩摩羅炎,是天竺宰相達多的長子。但是鳩摩羅炎沒有選擇繼承其父的相位,而是選擇了出家,後來東渡蔥嶺,到了現在的新疆庫車一帶的古龜玆國。國王敬慕他而迎為國師,龜茲國王妹妹耆婆,年始二十,以王權逼鳩摩羅炎結婚,後生了二子,就是鳩摩羅什和弗沙提婆。等到鳩摩羅什7歲的時候,就隨母親一起出家了

  龜茲當時是著名的佛學中心,這為鳩摩羅什後來成為翻譯家提供了絕佳的成長環境。在龜茲學習之後,鳩摩羅什跟隨母親來到犍陀羅學習小乘經文,後回到龜茲又皈依大乘。此時,龜茲“城有三重,廣侖與長安等地,城中塔廟數千,帛純宮室壯麗,煥若神居”,而鳩摩羅什已經聲名遠揚了。

重兵拼搶

  公元385年,前秦將軍呂光帶領軍隊進駐河西走廊的涼州城,並在這里建立了後涼國。城中的人們時常會看到一個奇怪的情景:一個西域相貌僧人,不管走到哪裡,身邊總圍繞著一群士兵。這個僧人就是鳩摩羅什,這些士兵並不是他的手下,而是負責監管他的。呂光奉前秦皇帝之命,從龜茲帶走了這個負有盛名的高僧。在將軍呂光的眼裡,鳩摩羅什只是一件特殊的戰利品。據《高僧傳》記載,呂光曾強迫鳩摩羅什娶龜茲公主為妻,還讓他在大庭廣眾之下騎上惡牛烈馬,但鳩摩羅什忍辱負重,面不改色,令呂光感到慚愧

  正是在河西走廊的這17年,使鳩摩羅什對中原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漢語讀寫能力突飛猛進,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譯經大師正在河西走廊遼闊的土地上悄然成長。

  後秦國君姚興為了要將高僧鳩摩羅什據為己有,不惜在公元401年五月,派遣十萬大軍討伐涼州,終於將鳩摩羅什迎到長安,以國師禮待。這一年,鳩摩羅什已經58歲了。他徹底擺脫了在涼州的半囚徒式生活,成為後秦精神領袖,並在長安組織了規模宏大的譯場。之後十餘年間,羅什悉心從事譯經和說法

譯經事業

  鳩摩羅什是中國佛經翻譯史上公認的第一大家。他自西而東的旅程不僅推動了整個漢地佛教的發展,甚至影響到我們今天的語言生活

  在後秦的都城長安皇帝姚興在城北大興土木,為鳩摩羅什蓋起了說法的場地——“逍遙園”。廣闊的庭院里,有數座高大的樓台,中間布置有假山花草、奇珍異獸。每到鳩摩羅什說法的時候,就有千人到來聽講。

  鳩摩羅什見姚興願意為佛教如此投入,趁機向姚興提出自己在涼州的時候就開始醞釀的一個宏大計劃——重新譯經,讓佛的知見可以準確無誤地傳達。

  姚興十分讚賞鳩摩羅什的建議,他立即為鳩摩羅什開闢了譯經場,還特地選派了八百僧人來配合他的工作長安譯經場由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組織的大規模譯場。為了還原佛經本來面目,鳩摩羅什在弟子們的配合下,首次對佛教全部關鍵辭彙都給出了詳細、準確、深入淺出的解釋。

嚴謹軌范

  譯經的隊伍非常龐大。在鳩摩羅什的主持之下,譯經場(也叫譯場)的機構設置、職能分工都井井有條,分為譯主、度語、證梵本、筆受、潤文、證義、校勘等程序,分工精細,制度健全,集體協作。

  什麼叫譯主呢?簡單說就是翻譯的主人。當時鳩摩羅什翻譯的佛經背誦的,他背誦,比如梵文,旁邊有度語,把它翻成漢語。鳩摩羅什經常一身兼二人,因為他梵語和漢語都特別好。

  證梵本是什麼呢?人難免記憶錯誤。由於擔心譯主背錯,證梵本就會拿著寫本和抄本比對。筆受,是把度語翻成的漢語記錄下來。潤文,則是記錄下來的時候,將從外文翻過來比較生硬的語言,潤色修改為符合漢人母語的語言。這點我們翻譯英文的時候也經常會遇見。證義,則是要校驗翻譯的內容是否符合教義,是不是精確妥當。校勘,除了檢查是否精確妥當以外,還要對抄的內容檢查是否有錯別字。

焚舌不壞

  根據記載,當時與鳩摩羅什譯經的有名僧人多達八百人,遠近前來跟隨他求學的僧人有三千之眾,所以就有“三千弟子共翻經”的說法

  鳩摩羅什的譯經幾乎觸及佛教浩繁經文的各個方面,他的譯著大部分成為中國佛教宗派立宗的經典依據。比如現在人們熟知的《心經》版本是玄奘大師譯本,而其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名句,卻是鳩摩羅什大師“原創”,來自其翻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這位西來的高僧通過對語言的卓越理解.將印度佛經化作優美的漢語經典,1600多年來沒人去增減或改變一個字

  公元413年農曆八月二十,70歲的鳩摩羅什在長安逍遙園圓寂。臨終他說:“如果我所傳譯的經典沒有錯誤,願我的身體火化之後,舌頭不會焦爛。”果然,他的形骸灰飛煙滅,舌頭卻真的依然如生。

  羅什法師一生經歷坎坷,為佛教和譯經事業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羅什譯經文圓通內容信實字句流暢,在中國譯經史上有時代意義心中眾生,但為利益眾生故,不惜身命。我們都無比感恩法師為我們遺留的珍貴典籍,也希望學習他的勇猛無畏精進前行。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深圳山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