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答問:凈土法門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十三

學佛問答(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十三)  (共一集)  2005/8/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283-01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今天我們大家在一起解答諸位的提問。

  問:第一位同學問的,她說孝道日漸衰微,使人感到痛心。她的父親剛剛往生,做頭七圓滿,嫂嫂就說其他七不用做,只拜初一、十五。請教師父,這樣如法嗎?是否可以在自己家佛堂父親拜拜、做七,因為她已經出嫁了。這樣好嗎?

  答:世法、佛法同一個道理那就感應感應第一個條件就是真誠你有誠心就能感應作用。這些事情佛在經典上說的很多,祖師大德也留了很多榜樣給我們看,我們一定要記住。最殊勝榜樣,是倓虛法師《影塵回憶錄》裡面所說的劉居士,「八載寒窗讀楞嚴」,你要是把這個事實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的問題就沒有了。劉居士那個時候學佛他就喜歡楞嚴經》,專學《楞嚴經》,學了八年,每天讀《楞嚴經》。八年讀一部經,人的心定了,《楞嚴經》能不能貫通是另外一樁事情,只要有就有智慧就能解決問題

  所以倓虛法師給我們介紹,劉居士有一天,那時候三個人,倓老也沒出家那時候還在家,三個朋友開了個中葯店。中午生意很冷淡,劉居士在櫃台上打瞌睡,似夢非夢,看到兩個人進店裡來了這一看,是兩個冤家債主,以前跟他們為財產糾紛打官司,這兩個人官司打敗了,最後上吊自殺了。所以他一直感到很內疚,實在講為這麼一點小事情,害了兩個自殺,心裡很難過,尤其是以後學了佛。看這兩個人來了,他心裡有一點慌,是不是來報復的?結果看到兩個人很和善,走到面前就跪下。他就問他們:你們兩個人來到這兒做什麼他說:我們求超度。這他心就定下來,不找麻煩,來求超度的。他說:行,你要我怎麼樣超度你?他說只要你答應就行了。行!我答應你。看到這兩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踩著他的肩膀,升天去了

  你看超度就這麼容易,問題在哪裡?他有八載寒窗讀《楞嚴》的功夫,我們今天沒有功夫不行。所以,真誠到極處就能感通,你超度你的父母、家親眷屬,你就學這個方法,一心一意讀經、念佛。《楞嚴》太長,我們現在提倡的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功德超過《楞嚴經》。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是清朝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老人家講的,灌頂法師著作等身,他有楞嚴經》的註解

  他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裡面說過,他說世間極重的業障、罪業,什麼經懺都失效,都沒有辦法超度他說最後還有一法寶。這個法寶就是《無量壽經》、「阿彌陀佛」,這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決定能夠超度,我們平常都不知道,都把這個看輕了。也就是說,《水陸超度不了,《梁皇寶懺》超度不了,《楞嚴經》、《華嚴經》都超度不了,《無量壽經》,你就曉得念這個經功德多大。但是什麼?一心稱念,念這個還想著別的,你就把你的功夫破壞掉了;一心稱念,專心稱念,感應不可思議

  所以用這個方法你在家裡每天為你的亡父誦三部《無量壽經》,念一萬阿彌陀佛佛號給他迴向,比做七效果大多了,這四十九天決定不間斷。如果你還孝心的話,最好是一百天,專門為你父親做,冥陽兩利。經典告訴我們,為亡人修福,亡人只得七分之一,這《地藏經》上說的,那個誦經念佛的人他得七分之六;七分之六的功德你自己得,七分之一他得。所以,一百天是很好的。

  問:這有兩位同學問的,第一個就是,家鄉祖先牌位已經燒掉了,是否可請牌位在家裡供養參拜,有什麼方法較為圓滿

  答:可以,如果你家裡佛堂你把祖先牌位供在佛像的旁邊,每天誦經、念佛祖先迴向,這樣比什麼都好,這是圓滿的。如果長久供一個牌位最好是供木頭的,供一個正式牌位,永久的牌位,非常之好。

  問:第二個問題,他說內人有六姐妹,已婚嫁,排行老三,無男丁,父已逝,安奉佛光寺,是否可請牌位回宅奉養、參拜?

  答:這個跟前面是一樣的意思,可以的,學佛同學家裡祖先牌位沒有忌諱佛教導我們第一句話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所以我們自己不但供祖先牌位,也供老師牌位,你們在這邊都可以看到。我們老師也都往生了,我們供奉他的牌位,供奉他的照片,時常瞻仰,提醒自己,不敢忘記父母老師的教誨,這就是孝親尊師。

  問:這個大概是台灣同學提的問題,一共有九個問題。第一個,教化宣揚聖賢教育人才需要具備哪些要素?大概就是條件,要具備什麼條件

  答:這裡面第一個條件就是佛講的要發菩提心,不發菩提那就難了。菩提心是什麼?菩提就是我們這個對聯這邊所掛的,「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必須要具備這樣的心,有菩提心才能有菩提行,菩薩行。菩薩最重要的,《弟子規》要百分之百的落實,如果《弟子規》做不到,諸位知道,十善業就做不到,十善業是佛法基礎。《十善道經》諸位都念過,我們講解的你也聽過,你就知道佛在這經典所說的,無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只要是佛法,乃至於人天善法,統統是建立在《十善業道》的基礎上。沒有《十善業道》,不但沒有佛法,連人天也沒有;換句話說,你失人身之後你就不能再得人身

  那我們今天想想,在家、出家同學幾個人做到了十善業?十善業不能落實,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凈宗修學指導的綱領,就是世尊在《觀經》裡面講的「凈業三福」,三條十一句這是我們凈宗修學綱領。第一句話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想想,這條有沒有做到?有很多人說,我做到了,我很孝順父母我也尊敬師長聽了弟子規》之後,有人就流下眼淚了,懺悔,確實沒有做到,自己以為做到了。

  所以,《弟子規》就是凈業三福第一條的前面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怎麼落實?《弟子規》就是落實,你不做不行。後面兩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就是《十善業道》的落實。這個我們在講經講過很多次,世尊在戒經裡面跟我們說得很明白,學佛如果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個話是世尊說的。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開出條件你要學佛你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就不是佛的學生,不是佛弟子

  佛法傳到中國來是兩千年前,懂不懂這個道理?懂,有沒有依這個方法修?依照這個方法。所以隋唐時代中國佛教分為十個宗,十個宗裡面就有兩宗是小乘,成實宗跟俱舍宗,兩宗是小乘小乘經典翻譯的非常完備,現在諸位在《大藏經上看到四《阿含》,小乘經,我們現在把它變成「阿含部」。阿含部裡面,《阿含經》有很多很短,總共差不多將近有三千部經,有的一部經只有兩、三百字。南洋,泰國緬甸小乘國家他們用巴利文,巴利文的藏經,就是小乘藏經。我們的《阿含》跟它兩個對比一下,它只多我們五十幾部你就曉得小乘經翻譯的是多麼的完整,將近三千部,它只多五十幾部。可是這兩宗到唐朝中葉就沒人學了,現在這兩宗都沒有了,早就沒有了。

  那我們是不是違背了世尊的教誨?給諸位說,並沒有違背。而是中國人在從前,無論在家、出家學佛,都念孔子書,都念老子書,所以有儒跟道的基礎,這樣入大乘沒有問題,儒、道代替小乘。現在我學佛麻煩來了小乘沒有了,儒也沒有學,道也沒有學,這一下就向大乘,所以你《十善業道》做不到,這就是我們修學沒根,那怎麼行?所以這些年來,我特別提倡《弟子規》,《弟子規》是儒家,用這個來代表小乘,既簡單又容易。《弟子規這本書,諸位現在也都相當熟悉,字不多,一千零八十個字,總共三百六十句,一句個字內容分為七個段落,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分為七個段落。這個東西是什麼?是中國自古以來家教的集大成

  我過去在台中,李老師教我們讀《五種遺規》,他老人家沒講,教我們經學班所有的學生要用這部書做修身讀本,讓我們自己來讀。這《五種遺規》前面第一種,「童蒙養正」,就是家教。中國家教里頭有很多東西太多了,陳弘謀先生選了十幾種。而《弟子規》是中國自古以來家庭教育的集大成這一本念完之後,所有人家家教都出不了這個范圍,非常之好。所以我們特地選這部書代替小乘,要在這裡紮根。如果不在這上紮根,我們無論學儒、學佛都沒有基礎,沒有基礎你用一輩子功力都不成就這就非常可惜。一定要從根本做起,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今天我們在廬江建立一個「文化教育中心」,我們培養承傳中國傳統文化人才條件是什麼?很多人來問,就是《弟子規》,一定百分之百做到,然後自己真正發心。發菩提心講起來也很麻煩,我們簡單的說,就是真正發心犧牲奉獻,能夠舍己為人。我們不要名、不要利,不要物慾生活上的享受,全心全力我們把古聖先賢的教誨從自己身心上做出來給人看,才能收到效果不可以要求別人,只能要求自己,要求別人是決定錯誤。古聖先賢,就是諸佛菩薩都是要求自己,從來沒有是要求別人的。這是說教化宣揚聖賢教育的人才,一定要具備這個基本的條件

  問:第二個是如何甄選聖賢教育人才

  答:這個就不必解答了,前面一個就包括了。如果是選拔佛教裡面的弘法人才,那一定要求要做到《十善業道》,這是根本的。聖賢教育,這是世間聖賢教育,這是弟子規》,一定是百分之百做到,很不容易。你真發心做聖賢人的繼承人,這個很偉大,非常值得尊敬,值得贊嘆,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要有決心,要有毅力,這是一生的事業,不是露水道心能成就的。

  問:第三是如何培訓聖賢教育人才及提升現有聖賢教育師資?

  答:這個基本條件發心,真正具備,我們現在建立這個中心就是跟大家做了一個好的增上緣,中心是培訓聖賢教育人才。進中心,中心是個常年修學的場所,你要曉得你在這個地方學十年,我們中心是教育機構,政府承認的,但是不是正規學校。你在這裡念十年,沒有畢業證書,如果你需要畢業證書,那你就不能到此地來學,這個地方沒有。這個地方正教你做聖人、做賢人,希望你做這個時代孔子,做這個時代孟子孔子孟子都沒有博士頭銜,都沒有學位,你要有真正的東西拿出來,這個中心可以幫助你。

  我對於中心的要求,真正要繼承聖賢傳統,你進入中心至少十年不出門,就好在這地方念十年書,講十年學;一面是教學,一面自己讀書,你才會成就你要沒有這種決心,你不能把萬緣放下,不能成就的。要真正放得下,真正到那裡去苦讀,古人講「十年寒窗」,要做這種功夫。一切統統放下,不要再過問這個世間事情這就是給人做最好的榜樣

  問:第四個問題,他說如何評鑒、考核聖賢教育師資?

  答:不需要考核,也不需要評鑒,為什麼?你是聖人。誰有資格來評鑒、考核?那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凡夫不能談這個。換句話說,你像不像一尊佛?你的言談舉止是不是跟諸佛如來經典這些一樣?你的起心動念能不能與純凈、純善相應?我們學習的綱領並不多,儒家講到倫常八德。五倫,你是不是真正發心把它做出來?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起心動念能不能夠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字相應?在佛法裡面,能不能跟十善業相應?能不能跟六波羅蜜相應?如果你心裡頭還有是非人我,還有喜歡這個,討厭那個,那你就完全不相應,你與這個心全違背了。真誠清凈你不清凈你不平等你也沒有正覺你也沒有慈悲,完全都沒有了。這五句十個字有一個字沒有,全部都沒有,一個字有,全都有,《華嚴經》上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要勉勵自己做到。

  心目當中,一切眾生都是我的老師,一切眾生都是諸佛菩薩學生就是我一個人。善人,我尊重他,我跟他學;惡人,我尊重他,我讓他我一鏡子,他所做錯的,反省我有沒有,我要是有趕快改。不要記別人的錯,別人沒有錯,別人裝出錯給我看,提醒我,你的心才厚道!心目當中沒有一惡人,惡人是在我面前表演的,然後你的慈悲才能遍法界,善意滿人間你把你自己靈性提升了。這樣的人不著我們講什麼師資不師資,他自自然然就是一切眾生的善導,你自己真做好了,你就會影響你周邊的人,周邊人會跟你學。所以,自行即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自行化他是一不是二。教化眾生從哪裡做?從本身做起。

  用儒家的綱領來講,《大學》里頭一開端,就把儒家教學的綱領提出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我講跟古人講的不太一樣,我講「明明德」,第一個「明」字是動詞,第二個「明」字是名詞。第二個「明」是什麼?是智慧。明明,那個明是你自性本來具足般若智慧你現在迷了,不明,你怎樣把它恢復到明?這是大乘教的核心大乘教什麼?教智慧智慧明德,德是德能、是相好,德能、相好是從智慧裡面來的。明德之後要利益一切眾生,教化眾生,「親民」是教化眾生。「止於至善」是兩種圓滿,你自行,明明德做到圓滿了,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你也做的圓滿了,這才叫止於至善。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指導綱領。

  所以你要明白這個道理,儒佛真的是一不二。你用佛來解釋儒,用儒來解釋佛,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了。他修學的次第,人家也講得很清楚,第一個「知止而後有定」。知止,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知足人不知足你的心怎麼能定得下來?這是我講的最淺的,首先要知足然後再講更深的一層意思,知止什麼?你真的不動心了,止在什麼地方?我們是個出家人,止在你自己本分你要懂這個道理世間無論哪個行業,你喜歡這個行業,從事於這個行業,就止於這個行業,你就不要再搞別的。你把你這一門做得精,做得圓滿,做到盡善盡美,所以說行行出狀元,你才有成就

  那我們出家人止於什麼?釋迦牟尼佛做了個榜樣給我們看。你看釋迦牟尼佛的一生,大徹大悟之後,一生就從事於教學工作,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三十歲示現悟道的,七十九歲圓寂,所以教學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就干一樁事情,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社會教育;不但教,自己做出來給人看。所以我常常說,自己做到之後再說,這是聖人這是一等人;說了真正能做得到,這是賢人,二等人;說了做不到是騙人,那怎麼行?做不是容易事情。我常常說,很多人不知道,我一生最感激的,不是父母,不是老師,是韓館長,韓館長磨鍊我三十年,把我磨出來了毛病習氣,就是貪瞋痴慢磨掉,你沒有這三十年天天來折磨你,貪瞋痴慢斷不掉,哪有那麼簡單

  所以我是個過來人,我清楚得很,你們禁不起折磨,哪能成就你要成就,什麼樣的人來折磨你你都能受得了,你都會感激,關關通過。折磨怎麼樣?逆境的折磨,不能有一點瞋恚心,有一點點瞋恚心你就完了,有報復心那你就造業,造最重的罪業了。絕對沒有!順境順境里頭沒有貪愛,把貪愛磨掉;逆境里頭把瞋恚磨掉,貪瞋痴,天天讀聖賢經。所以,我跟館長要求的條件我說我只要求一個,天天有講台,讓我有講台來練習講經,天天讓我時間讀書,我就要求這麼兩個條件。她滿足我了,其他的什麼都不要,還要搞三十年,不是三年,三年不行,三十年把習氣掉了習氣磨掉的時候智慧才現前。智慧現前,德、相(我們今天講福報)就跟著現前,那是其次的,是附帶的,我們不求福報,我們只求智慧福報自然來。福報來了給大家享,我們不要享這個福報名聞利養都不要。

  跟一切人都是朋友朋友自在,跟許多國家國家領導人是朋友,跟販夫走卒也是朋友平等;上跟帝王平等,下跟乞丐平等你說快樂內心裡頭永遠沒有對立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你今天講和平你還要跟別人有對立,那和平怎麼會落實?那不可能。對人、對事、對物對立沒有了,化解掉了內心和平得到了,自己得到和平才能幫助別人得和平。我們講個容易懂的話,外面眼、耳、鼻、舌、身和平了,和睦相處,不打架了,裡面五臟六腑和平身心健康。為什麼會生病生病就是它不合,里頭五臟不合作,你才出毛病

  毛病的根就是佛講的三毒,三毒是貪瞋痴,那是極端的不合,那是病根,所有一切病的根源,貪瞋痴。所以,貪瞋痴不能夠不把它解決。要轉貪瞋痴為戒定慧,轉貪心為戒,轉瞋恚為定,轉愚痴智慧。不能把它消滅,消滅不掉的,如果貪瞋痴消滅掉戒定慧也完了,戒定慧也滅掉了,所以這個不能。它是一體,覺了就叫戒定慧,迷了就叫貪瞋痴,它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這個道理很深。

  問:下面第五,他說弟子等修學、辦學雖歷經十四年,除了一般苦乾的傻勁,以及祈求佛力加持該如何評鑒個人修學、辦學是否真正如理如法

  答:這個標準是在經典,依照經典決定沒有錯誤,如果我們個人談到有什麼標準,那都是假的。所以,真正自己修行跟辦學,學能辦得成功是你的修學成就了,自己修學不成就,你的辦學不可能成就這一點我們在講經的時候也常常提到。世間不論是中國外國,真正是大聖大賢,幾乎都是選擇教育。世間行業很多,他選哪個?他選教育。我們從什麼地方看?從全世界宗教的創始人。諸位要曉得,宗教都是社會教育,佛教是教育,其他宗教也是教育,這些都是聖人都不普通人。他們捨棄這個世間各種行業他來搞教育,他的教育能搞得成功,能夠有那麼多跟他學,而且傳千百年,靠什麼?自己做到了才有這麼大的力量

  孔夫子,我們知道,他老人家過去周遊列國,目的是想求個一官半職,好來施展他的抱負。夫子一生最敬佩的是周公,他非常想學周公,但是當時這些諸侯沒有人用他,在外面搞了十幾年沒人用他,這才回到老家。回到老家老了,六十八歲了,所以回去之後把這個念頭打消,教學。他七十三歲走的,只教了五年五年有這麼大的成就,靠什麼?自己做到,這是今天提出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夫子本身做到,所以他教學成功。你看看三千弟子那是跟他的人親近的人;七十二賢人,真正有成就的七十二個。中國這幾千年來,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人很多,時間也比孔夫子長,有幾個學生出來?哪個人一生的成就能孔子相比?七十二個學生,在歷史上找不到,過去沒有,將來恐怕還很難這是被後人尊稱為至聖先師,有道理

  釋迦牟尼佛那是聰明他是王子,他可以繼承王位,不要,不幹孔子還想去作個官,他有官、有皇帝做,他不做,他丟掉,不幹。專門從事於教學工作,他教了四十九年,這個了不起他做的比夫子還要徹底。我們今天講的這些戒律,他全做到了,都是他日常生活記載下來,就是戒律,他全做到了,所以他的成就高。我們常常在經上讀到,他的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成就的;夫子成就七十二個人,釋迦牟尼佛成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個人,出家學生,在家菩薩不算。這就說明,自己修學成就,才能幫助別人成就

  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我們現在建個中心,這才在試驗。中心大概十一月可以完工,我這次去看,跟他們大家談談話,見見面。我們要求在中心裡頭真正從事於學習,將來肩負起教學責任的這些年輕人我要求他十年不離開中心。十年當中你們一面教一面學,要讀書,天天要讀書,讀聖賢書,真正做學問,提高自己的修養。你所懂得的你一定都要做到,你才能有成就。如果心還想這個、想那個,那就完了,你不成就

  學習,《弟子規》跟《十善業道》是基礎,必修課,期限是一年,一年一定要做到,做不到就被淘汰掉。第二年所學的是概論概論我們選擇的,儒家概論是《三字經》,是概論,要細講,那是中國傳統學術概論佛法概論,楊仁山居士編了一個《佛教三字經》,這是第二年。第三年就進入專攻,一門,你學哪一門你這一生就專攻一門。別的同學所修學的,他們來講演、報告可以聽,決定不學,我可以聽,可以參考,我學我這一門。一門東西能夠學個七年、八年、十年之後,專家!你的德行十善業跟《弟子規》,你的德行成就了,道德學問你真成就你能夠做一方人的榜樣,教化一方。

  所以我們教學的范圍也只是集中在這個小鎮,我們不出這個小鎮,這個構想就是老子所說的「小國寡民」,教育能收到效果。你的范圍太大你的心力、精力、時間統統分散了,不會成就的。孔老夫子心目當中最佩服的是堯舜,堯舜那時候,諸位也都曉得,那個時候國家沒統一,都是些小國。湯王,這是堯舜之後,湯的國家多大?歷史上記載七十里,方圓七十里,就現在一個小鎮。周文王了不起,周文王國家多大?一百里。你們想想看,沒有香港那麼大,香港這麼大的地方,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恐怕有十幾個國家。所以他自己本身做的好,他能把地方治得好,把他自己那一個國家的老百姓一個個都教的好,成為聖人。成為什麼?人家稱天子天子在恭維什麼?大家都向他學習,他是諸國的榜樣。如果中國這麼大,要把堯跟舜現在叫他來領導人,他就不成為聖人他也平常人了,他哪能做得到?所以人力、物力統統集中在一點,他做到了;他做到了,是我們今天講的模範、典型。

  所以我們今天這個想法,就是從古聖先賢這些理想、這些事跡我們做出了結論,我們來模仿。我們就用這個小鎮,這小鎮小國寡民,希望我們這個聖賢的教育務必讓這個小鎮的居民,每一家、每一戶、每一個人都學習到。中心培訓的這些老師,就跟我過去在台中學講經一樣。那時候老師在台中開個經學班,培養一批講經的人才,到哪裡講經?到蓮友家裡去講,聽眾三個、五個,十個、八個,在人家家裡客廳,不拘形式,經本帶去打開就開講,一個星期一次。所以我們常常練習,星期一到張家,星期二到李家,星期三到王家,我們講經是天天講,他們聽的人是一個星期聽一次。一個星期不能天天聽,天天聽他就聽煩了,他就不想聽了,一星期聽一次,輪流去講,練習講。

  我們要把聖賢教育在這個村鎮,最重要的是弟子規》,儒家這些倫理道德的典籍,我們要教、要講。一方面自己學,一方面做出來給人看,講解給人聽。我們目標希望三年,這個小鎮的人,人人懂禮,人人都知道忍讓,都知道禮讓。我們希望禮義之邦,中國自古稱「禮義之邦」,在這個小鎮上三年之後會實現,那就是我們的成績。我們想十年之後,就可以影響到其他的鄉鎮,我們鄰居的鄉鎮都會影響。慢慢再擴大,讓它自然發展,不要有一點勉強。真正做好了其他的省市看到我們這邊做,真正是和諧,真正個個都是好人,好人是教出來的,聖賢是教出來的,一定是從自己本身做起。你要是求別人,那你就錯了,你決定做不到,一定從本身做起,用自己的身教去影響人,這樣才行。我們慢慢的把倫理道德和諧,向全世界去推展。

  現在我們的方式比從前是方便多了,現在有科技的幫助。我們這個小鎮每一堂課教學,甚至於到人家家庭裡面教,我們都用小的錄相機去錄,在我們衛星裡面播放,在我網路裡面播放,效果就擴大了。我們中心的老師不出門,中心培訓的學生不出這個小鎮,就在小鎮每個村去教,每一家去教,不出這個小鎮。我們現在就是建立這麼一個共識,大家真正有這個意願的,成就自己,成就別人。現在就是有這麼一個機緣,這個機緣很難得,千載難逢,有這麼一個機會。我們有志一同,在這地方發憤努力,這個地方聖賢教育。

  問:下面,如何安排國學啟蒙班的教學次第?

  答:這個我們有研究,有規畫,我相信再大概兩個月之後我們就可以提出來了

  問:下面第七個,如何安排佛學初級班的教學次第?

  答:在我理想當中這要晚一步,我們先把中國傳統教育這個班辦好,然後我們會辦佛學班,現在辦佛學班比較上困難一點。佛學班我們希望將來利用廬江的實際禪寺,佛學班必須在佛學寺院去辦。中心只是辦社會教育,這個我們分開,不合併,不合在一起。

  問:第八他問的,一所針對現今社會具有教育示範的聖教學校,教學內容該如何擬定?

  答:這些問題,我相信兩、三個月之後我們會有具體報告,這個報告會在網路上公布。諸位查我們此地的網路都會有,我們中心的網路、凈宗學院的、佛陀教育協會的網路都會看到。

  問:末後一個問題他說和尚提倡的廬江聖學師資培訓中心,台灣的「華藏耕心蓮苑」教師群該如何與之互動交流?

  答:台灣的「華藏耕心蓮苑」我比較上生疏一點,但是希望將來大家能夠互相交流,到中心來訪問。但是中心我們是管的很嚴,台灣可以到中心去參學,中心的學生可以到台灣去交流,中心的老師決定不可以老師要一走出這個大門就完了,什麼就不要談了,那就全都把我們破壞掉,決定不可以的。好,這個問題就介紹到此地。

  問:下面有六個問題,以下皆由不同的人所提出的佛學問題,不是一個人提,很多人提。第一個說,弟子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早晚課誦《普門品》、《佛說阿彌陀經》,以及念佛,這樣可說一門深入嗎?或只誦《彌陀經》及念佛,才算一門深入?

  答:這個問題很難,因為你一門深入,你一門就深入不了。為什麼?你還有分別,你還執著你怎麼能深入?真正深入是要把分別執著打掉,那你真的就入境界了;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能去掉,你就入不了,這個一定要懂得。聖學跟世間學問不一樣,佛在一切經裡面給我們講,諸佛菩薩世間就連孔孟都說,他們自己修學以及教導學生都是而不作。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客氣話,不是謙虛話。就是他自己沒有創造,自己沒有發明,他所修的、所教的都是古聖先賢的。古聖先賢從哪裡來的?從性德的流露,用我們現在話來說,是來自於大自然法則,沒有創造,沒有發明,無非是回歸自然而已。

  自性里頭,你看《三字經》頭一句講「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善跟惡是對立的,那就不善了;它那是自性本善,那個善不是對立的,我們不得已說個純凈純善,它不是對立的。一切眾生哪個人沒有?個個都有,叫性德。佛講得更清楚,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說的更明白,智慧德相就是本善,就是自性本善。那現在我智慧也沒有了,德相也沒有了,到哪裡去了還在,並沒有丟掉,只是上面有障礙障礙住了。這個障礙是什麼?煩惱佛說的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所以你雖然有如來智慧德相,不能現前。所以從性德上來看,大家決定是平等的,我們的平等心從這個地方建立。「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怎麼可以怠慢?輕視一個人,怠慢一個人,就是輕視佛,輕視菩薩那是罪業,那是自己的障礙,不是別人,是對你自己本性上又加深了障礙,這個道理要懂。

  我們修行修行就是要把這個障礙去掉,你看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執著放下,不再執著,在佛法里講你證阿羅漢果,你就超越六道輪迴執著叫見思煩惱你能夠再不分別,不分別比執著又深一層,那你就菩薩了;你再連妄想把它去掉,那你就成佛了。你看大乘上講得多清楚、多明白。那我們修什麼?就是把這個障礙除掉,而智慧、德能是你本有的,不是從外頭修來的,不是的,是你自己本有的。所以《楞嚴經》上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為什麼無所得所得來的全是你自己本有的,絕不是說自性外面還有一東西你可以得到,沒有。

  你看儒家講這個功夫也是如此,他講知止,他講定,講靜,講安,講慮,後面得,你才得到。得的是什麼?就是自性完全恢復,明明德、親民恢復了,止於至善恢復了。所以修學次第,你細細觀察,孔老夫子釋迦牟尼佛沒見過面,沒有交流過,居然所說的都完全相同,這就中國諺語所說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事實真相是這樣的,我們不能把執著放下,那怎麼能成就?所以佛教給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教我們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隨緣,沒有一不好,自己最好不要有成見,不要有主張,有成見、有主張就不隨順。但是要有智慧隨順善的,不隨順惡的;惡的要有智慧迴避,善的要認真學習。

  「普賢行願」裡面講的「禮敬諸佛」,這就隨順諸佛是什麼?一切眾生皆是諸佛,佛有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這三世佛,統統要禮敬。你要不敬一個人,你就對佛不恭敬,你天天拜佛功德圓滿,你都缺一分。再說,所有一動物植物,在佛法講統統是佛,《華嚴經》上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都要恭敬心來接待,禮敬諸佛你才能真做到。做事情認真負責,是對事的禮敬;桌椅板凳擺的整整齊齊,擦的干乾淨凈,是對物的恭敬都在你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學恭敬。可是學習,學習在稱贊裡面教我們一個原則,哪些我們該學,哪些不應該學。

  第二條「稱贊如來」,他就不說諸佛了,諸佛是從上講的,稱如來是從上講的,這不一樣。性上講,凡是與性德相應的要稱贊要學,與性德相違背的不稱贊。如果他搞貪瞋痴,我們不稱贊,我們不學,但是我們自己要反省,我們自己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決定不可以稱贊,稱贊怕誤導別人,那個有過失的。所以,對自己來講,順、逆都是境界善人惡人都是老師,對自己;可是我們說話、行為會影響別人,那你要注意,影響別人一定是正面的,不是負面的,這個要注意到。供養平等的,善人供養惡人也要供養惡人飯吃的時候,不能說這人作惡,算了,餓死活該,不可以的,還是要幫助他。沒有飯吃,給飯給他吃,沒有衣穿,要給衣給他穿,要幫助他,這是慈悲這是愛心你能依照佛菩薩教訓去做,真正是善人,真正是完人。他真的做的盡善盡美,面面都做到圓滿,我們應當要好好的去學習。

  日常課誦,我們一定要有方向、有目標,一定要懂得一個基本的道理,誠則靈,人家講感應,有靈!什麼叫做誠?曾國藩先生對誠下的定義下的好,「一念不生是謂誠」。這個意思說,心裡頭沒有妄念就叫誠,這是真誠;心裡頭還有妄念,不誠。心裡頭有妄念,你就不定了,沒有妄念才會定,定生慧。你明白這個道理,印光大師是我們凈土宗的祖師,最近這一祖師你看給我們做的樣子。現在觀光旅遊很方便,你們到蘇州靈岩山印光大師道場,他的關房還在你去看看,你看祖師當年在世的時候他是怎麼修的。

  我去看過,很小,卧房旁邊有個佛堂,你一進去先看小佛堂。小佛堂很小,一個人修行,只有一桌子,只供了一尊阿彌佛像觀音、勢至沒有,就一尊阿彌佛像。一個香爐兩個蠟台,一個水杯供水的,其他的什麼都沒有,簡單樸素。後面掛了一個大字,他老人家寫的「死」字,這就是他佛堂。佛桌上有一部經,《阿彌陀經》,其他的東西都沒有了。這就教我們真誠,沒有一妄念

  他教人念觀音菩薩他自己不念,為什麼?因為你們心不誠,多念一點多結結緣,跟一切諸佛、一切菩薩多結結緣。他真誠就不要客氣了,一尊佛他就成了佛,他走的是成佛之道,你們走的路還要在六道里頭輪迴,還要到處交際應酬,不想成佛。想成佛成佛方法,照他那個辦法;不想成佛有不想成佛方法,滿足大家的願望,不用一個標準限制人,這叫應機施教,不容易。一個人一切放下的時候,專門搞一樣,難得,千萬人當中難得找一個,那才叫一門深入。我們今天講一門深入,一門也許找到了,沒有辦法深入,不但沒有辦法深入,恐怕入門都入不了,這是真的。

  問:第二說弟子有一位朋友尚未入佛門,曾經問弟子,你們佛教勸人素食,葷食是殺生,難道植物沒有生命嗎?弟子答,因植物沒有靈魂,割它、煮它不會有痛苦,這樣回答對嗎?

  答:你這個回答只能說對了一半,不能說全對。為什麼?你說植物沒有靈魂是對的,你說它不會有痛苦,有問題,這個事情這些年江本勝博士的實驗有了答案。這個現象只有大乘佛法能把它講的透徹,能把它講的明白,除大乘佛法之外,很難把這樁事情圓滿這個問題涉及到很高深的學問在里頭。我們只可以說植物沒有執著、沒有分別,它沒有執著、沒有分別,它沒有報復,沒有瞋恚,只可以這樣子說法。我們吃這些植物,實在講它是犧牲奉獻,我們對它感恩,不能夠隨便糟蹋,糟蹋就有罪過。我們今天需要飲食這是什麼?業障,自己吃的時候要生慚愧心,對這些食物要生感恩心,這就對了。

  財色名食睡這叫五欲,學佛同學大家都知道。五欲在什麼境界里頭有?欲界里頭就有。那你就想到,往上提升,色界天就沒有了。色界天人他不要吃東西他不要睡覺,男女慾望都沒有,財色名食睡都沒有,色界天。我們今天還需要這些東西,看到色界天人我們就生慚愧心,我們比他差遠了,他可以不要了,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要不斷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飲食簡單愈好,愈少愈好。所以世尊當年在世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樹下一宿。

  他那一餐他是外面托缽托來的,給什麼吃什麼,沒有分別心,這裡頭含義都很深,決定沒有分別,決定沒有執著。我們今天接受這些植物供養你要對得起它,好好的修行成就自己的道德成就自己的學問,對社會、對眾生做出大的貢獻這一生被你吃的這些植物都有功德,真的都有好處,它成就你,你再成就許多的善行、善業,彼此都有利益。如果我們要造作罪業,我們有過失它也過失,這個道理要明了。

  問:第三個問題,他說你一再強調,念佛到一心不亂功夫成片就能往生,若行者口裡佛號心中繼續吶喊阿彌陀佛請快來接我,是往生的助緣,還是持續的干擾

  答:如果你口裡念,心裡頭也在阿彌陀佛快來接引,這就功夫成片這就是一心不亂。為什麼?你心跟口相應了。就怕口裡阿彌陀佛,心裡去想貪瞋痴慢,那就錯了,那就不往生

  問:第四,欲盡速蠲棄餘生往生極樂世界,是否須具備任何順境皆留我不得的心態,此是否為萬緣放下標準

  答:你還有萬緣放下標準,你還沒放下,果然是萬緣放下了,你就不會提這個問題,你提這個問題還沒放下放下你還要問嗎?你就不要問了,你就成就了,所以你還放不下放下不容易!我前面跟諸位說了,我放下貪瞋痴是韓館長折磨三十年,談何容易。三十年如果不是天天講經,天天讀經,那個折磨會生煩惱,還是不行!天天有人折磨,天天有經教在這裡對照,在這裡相應,你才能成就,這兩樣東西少一樣都不行,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他的問題是想早一點往生,不想再活了。早一點往生行不行?凡事都有因果關係就像美國凱西所說的,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你在一生當中,決定沒有一樁突發的事情,統統與前世的業因有關係;換句話說,我們這一生所造作的,來世果報,業因果報,這是事實真相。所以我這次從澳洲開會回來,會議當中有人提到人權,總結論送到我這來了我也沒有想到他們把開會總結論送到我這來了,裡面就談到人權的事情。我們也有同學問我他說法師這個問題怎麼解釋?我說:我們對這問題不要說一句話,在後面加一個符號,加個什麼符號?加一個驚嘆號,加一個問號,我說這是我們答覆他。

  這是同學在一起,但是我們說話也不隨便說,網路傳出去,不是單獨你們幾個人聽,全世界聽得到。你們想想看,你們有沒有人權?你要問我的話:法師你有沒有人權?我可以肯定答覆你,我沒有人權。為什麼說我沒有人權?我們祖宗說的好,「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你們想想這個話。我如果要有權,我年年十八,能做到嗎?我不能年年十八,我就沒有權,我要有權的話,我就長生不老,做得到嗎?做不到!所以還是古人講得話對,業因果報。你種善因一定有善果,你造惡業肯定有惡報,哪來的權?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自然法則,不是隨你個人意思你能做到,做不到。這些道理很深,所以解答用這兩個符號,讓他們自己去想去,不必解釋。

  你懂得這個道理,要不要想著早一天往生?不必,也無需要再活多少年不需要,順其自然,不要去想這些事情有一天光陰我就好好用一天功,依教修行,時節因緣到了,不就自然成熟了嗎?那才真正能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亂。還有這麼多胡思亂想在里頭,這個要想功夫成片很不容易,妄念太多了。

  問:第五這個問題說,師父要把兒女的情轉成法情(這個字有問題,轉變成法眷屬,我講過,家庭眷屬轉變成法眷屬,轉變為同參道友,這樣好),要如何轉變?我有一位親戚學佛多年,平時修持很好,廣受好評。如今兒子重傷在床,她受到很大的打擊,每一提起淚流滿面,不能釋懷。於是我想師父講過,把兒女之情轉為法情,就不知如何轉?這種母子之間的牽掛似乎是天性我要如何勸她,減輕她內心痛苦

  答:所有一切,或者是人為的,或者是現在人講的是自然的,其實自然也脫不了因果業障現前要懂得消業障。消業障方法最重要懺悔你看普賢菩薩教我們懺悔業障懺悔是什麼?真正要反省,知道自己的過失,我們佛家開悟,叫覺悟知道自己過失覺悟,把自己過失改正過來叫修行那就懺悔業障我在學佛初期,剛剛接觸佛法,接受章嘉大師的教誨,他老人家勉勵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然後他告訴我,有人求不應,為什麼你有不應?是因為你業障障礙了,所以感應不能現前,因此一定要把業障懺除。業障怎麼懺除?後不再造,感應就現前。你沒有這樣的決心、毅力,知道自己過失,在佛面前懺悔,求完之後第二天還再做,這個業障不能消除。

  所以你首先真正要信佛,真信不容易,真信就能夠奉行。凡是佛的教誨做不到,李老師講過,章嘉大師也講過,不信!信了哪有做不到的?「信為道元功德母」。所以信里頭夾雜著有懷疑,他就做不到,真正做到是斷疑生信。斷疑可不是容易事情,斷疑一定要接受教誨,這個教誨就不是短時間的,接受佛法的薰陶。薰陶還是要靠自己,不能靠別人,靠老師老師不能跟你一輩子,你也不能天天跟在老師身邊。要靠什麼?要靠經教,經教也不必多,一、兩門足夠了,那才叫一門深入。所以基礎教育比什麼都重要,我們今天強調的,都不是經教,經教談不上你沒基礎。所以先打基礎基礎一定要建立在凈業三福這個指導綱領上。

  凈業三福頭一個,《弟子規你要落實,十善你要落實,《弟子規》、十善業落實,你就條件學佛了。這兩樣東西沒有,你沒條件學佛,你的學佛就是天台大師所說的,名字位中。名字是有名無實,你不是真正學佛,真正學佛沒有不得受用;不得受用,那你佛沒有學好。我常說,連算命看相的都懂得,相隨心轉,你修學有沒有功夫?得力不得力?從相貌就看出來了。心善,相貌就善,心慈悲相貌慈悲心地善良慈悲身體一定清凈,一定好,一定健康,這不能騙人的。不但你的身心都改變了,你居住的環境也改變,環境一般講磁場中國人講氣氛,不一樣,很多人都能感受得到。所以說,一定要從內心裡頭去改過,斷十惡,修十善。斷十惡、修十善最具體的,就是把《弟子規》落實,字字句句都做到,十善一點都不困難,然後才能夠佛門

  入佛門你看佛就傳授你三皈,三皈是學佛總的指導綱領,總的原則、總的方向、總的目標。一進佛門先就教你,你以後一生不管學哪個法門,不管學哪個宗派都不能夠偏離這個原則,偏離這個原則你就走錯路了。三皈是覺、正、凈,覺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凈而不染,是皈依僧,這叫三寶三寶是自己自性三寶自性覺就是無量智慧自性正就是無量德能,自性凈就是無量的福報你看就把你傳授了,你一生的修學,八萬四千法門,無論哪個方法都是修覺正凈,離開覺正凈就不佛法,你就不是佛的學生,佛的學生無論修哪個法門,決定是走覺正凈這個道路。所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從這兒下手你才能夠一門深入,如果沒有這個東西的話,你從哪裡下手?你找不到門可入,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轉變就從這個地方去轉,真的轉迷、邪、染為覺、正、凈,感應就現前。你這個做母親的要為你子女修,你把功德迴向給他,有很明顯的感應都是要有真實功夫才能得感應,不是從自己真心裡面去做都不會有感應,這個道理要懂。

  問:末後一個問題,以佛學觀點看,人來世間性別是因何而定,是否跟自己過去生中所造的惡業關係

  答:不完全是惡業善惡混雜,與過去生中的業力決定有關係;換句話說,就是業力變現的結果。你明白這個道理,就應當要懂得斷惡修善,要造善業,可不能造惡業,造惡業結果是三途六道。善業也不好事情,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也就是你的執著堅固,你放不下,人只要有執著就決定脫不了六道執著放下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你就證阿羅漢果。阿羅漢還有分別,沒有執著,有分別,所以他出不了十法界;分別也放下了,他就出十法界,出十法界才算是成就這一法界。所以,分別執著絕對不是好事不可以不知道,功夫都在這上用。

  可是習氣太深,無量劫來養成的妄想分別執著,今天說一下放下哪有那麼容易?所以這裡頭關鍵佛法緣分緣分要有老師。首先要得人身你不人身你沒法子學。第二是什麼?遇到佛法,「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了,聞到佛法。聞到佛法能不能成就關鍵老師老師太重要了。有了好老師,還要有同學,同參道友這是基本條件。最後一個,就是學習的環境,要這個統統具足你才能成就,少一個,成就很不容易。

  好老師可遇不可求,什麼人是老師?沒有一定,這個人對我是老師對你未必是好老師,對你是老師對我未必是好老師。所以師資之道,自古以來它所講的條件是建立在誠信,建立在誠信基礎上。你對於老師真信,真信是什麼?老師所講的你百分之百做到,這叫真信,這就是你的善知識。不一定老師真的有什麼明德行、學問,不一定,他講的話你決定會做到,你信以為真,這個老師你就有緣,你跟他學決定成就。為什麼?他所講的是正法,不是邪法,所講的你統統做到。他還自己做不到,你做到了,你成就了,他還沒成就,這個事情很多,所以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這個道理

  自古以來教書的多半是秀才秀才教出來的學生考中狀元,沒有說狀元有個狀元老師,沒有,沒這個道理這就是什麼?聽話,受教,這個人就有成就,師資道合。他跟到是聖人,跟到真的是德行學問都有成就的人他不相信他,不聽他的,聽他的教誨的時候打折扣,陽奉陰違,那就不成就了。所以,老師學生緣分。孔老夫子那麼多學生,七十二個賢人緣分,受教、聽話他能成就不受教、不聽話,那你沒辦法尤其是現代這個時代,現在全世界高唱的民主開放自由,誰都不能幹涉誰。所以現在父母不能管兒女你要罵他、要打他,他講「打人了!我的父母虐待我,你們趕快報警」,父母還要判罪,你怎麼教?所以現在這個年頭,父母不能教兒女老師不能教學生。為什麼?民主自由,個個都講人權,你不能侵犯別人的人權。那麼這些學生兒女成就,就是要靠過去世的善根福德這一有很多幫助的助緣。就是因為民主開放自由這種緣統統斷掉了,很可惜。這些事實,我們現在這環境,我們要認識。

  所以今天只有勸,除了勸導之外,沒有任何方法他能聽,他有福他不能聽,算了,也不放在心上。等來生來世,要講父的權,講師的權,行,那就可以教了;現在講人權,不行,沒有法子教。這個道理從前是這樣的,民國初年,一直到二十幾年的時候才廢除,法律上有一條叫「親權處分」。所以父母兒子不孝父母告到法庭:這個兒子不孝,你們幫我拿去槍斃。這個沒有起訴的,沒有答辯的,立刻執行,那叫親權,親權處分。你的父母最愛你,父母不要你了,你還有什麼資格做人?所以那個親權處分,兒女不孝裝著孝,為什麼?他真有權。現在不行了,現在人權。在民國二十幾年,好像我在十一、二歲的時候這個法律還存在,我還記得,大概在我十五、六歲時候就沒有,這一條就取消了。我們李老師教我們的時候提到這個,他問我:你知不知道這個事?我說我知道,我有這個印象。很感慨,這一條處分取消了,所以從前有親權;老師確實有體罰學生的權,現在沒有了,所以現在學生很難教,道理在此地。

  我們也適應環境,所以在今天只有勸,只有勸告大家。以身作則,我們自己修行成就就能感動人,我們自己修行都沒有成就,光靠口說,人家不相信。所以今天我們很著重形象,我們這一形象沒有做到百分之百,總算有一點點小成就,在國際之間產生很大的作用。人家跟我在一起,年齡都比我輕,看起來比我老,體力都不如我,他們就覺得學佛是有好處這就印象了。如果我們學佛身體體力都不如人,「算了,那是假的,沒用處,不要搞這一套了」;還能拿出一點成績出來給人家看看,這就效果

  好,今天時間到了。還有一小時,休息十分鍾,好,那我們就休息十分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