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居士: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曾琦雲編譯

編者按:李炳南是當代有修有證的凈宗大德,他培育出來的高僧凈土法門法師正在世界各地弘揚凈土法門。為了續佛慧命,使無數修學凈土法門眾生不走入歧途,後學曾琦雲現將李老居士巨著《佛學問答》有關凈土部分編譯成普通話貢獻給大家。編譯時已將一些重覆問題作了適當刪減,並結合現時代情況,在問答中適當添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凡是加入的內容都在下面劃線標出。若有疑問,敬請來信。

  1.西方極樂世界從什麼地方去?

  從心上去。這個問題必須仔細聽經或者熟讀經注,才能了解明白。因為大千世界,唯心而造,西方極樂世界自然也不例外。但是,要弄懂『唯心』二字,卻不是一時三刻的事,恐怕誤解,反而出偏。因此,在未弄懂以前,只要堅信佛語不虛,發願往生臨終一定得阿彌陀佛接引,從此走出六道輪回,永出生死苦海。正好像醫生開葯方,如果你先要弄懂葯方的道理,那麼抓藥就耽誤時間了,怎麼能夠治好病呢?

  2.『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

  『南無』就是皈依敬禮的意思,『阿彌陀佛』是一尊佛的名字,它的意思是『無量光』、『無量壽』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彌陀佛智慧慈悲神通無量無邊,語言無法說清。這個問題還必須看《阿彌陀經》才知道根源,如果沒有讀經的能力就可以先看看《初機凈業指南》、《歧路指歸》(《覺海慈航》)、《學佛淺說》等小冊子要多看幾遍,弄清道理。如果不能了解,就會走向迷信很容易退心。

  3.修凈土的人走哪條路才是捷徑

  有四種方法,其中以持名為捷徑念佛四種方法即是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就是念自性本有之佛,即自性天真佛,它要用般若智慧之光,去照見一切客觀存在的現象,它的本性都是空的,天台止觀禪宗參究向上,都是用這種方法觀想念佛即是依《觀無量壽佛經》作十六種觀想,經中有詳細說明,讀者細研,自然明白。觀想念佛,即觀佛形像,心常繫念。持名念佛即只念阿彌陀佛名號。實相念佛,著重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向外求,親證本有之佛,但凡夫無量劫業障所遮蔽,怎麼能一時頓悟,親見本有之佛呢?故實相念佛一法,一般人不可運用。觀想念佛要作十六種觀想,並且不能間斷,也非人人都能修學的。觀像念佛,必須依靠佛像,像去還無,因成間斷。只有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快,只要念念相繼,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即在其中了,不勞觀想,不勞觀像,如子憶母,一定能夠依靠佛的加持力量往生西方,一旦往生,即出輪回,成佛就不遠了。

  4.《阿彌陀經》說:『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發願應該採取哪些方式

  早晚功課做完以後,念誦迴向文,就是發願。但這種發願還停留在口頭上,如果念佛的時候,放下萬緣,一心一意求生凈土,這才是發願,因為它出自內心。此外,還有在特殊的儀式中,用口頭的形式或者書面的形式發願

  5.不吃長齋,可不可以家中敬奉西方三聖像

  可以敬奉聖像,但在吃葷腥的時候,或者做其他雜事的時候,應該遮住佛像,以免不潔。

  6.世俗習氣不能斷盡,可以信佛念佛嗎?

  正是為了斷除習氣,才要念佛,因為習氣難以斷盡,所以就應該加緊念佛。聖凡之間的區別正在一念之間,一念正,即是聖,一念邪,即是凡。

  7.有人說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同為一體,是不是?

  法身可以這樣說,報身和化身就不能這樣說。諸佛身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與宇宙已經融為一體,『宇宙』的『宇』字,即是指空間,『宙』即是時間時間和空間是無量無邊的,所以諸佛法身都是無量無邊的。既然都是無量無邊的,諸佛法身就是相同的。報身即是指自受用身,所謂自受用身即是諸佛如來經過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已經積聚了無量福慧資糧和無量真實功德,得到了圓凈常遍色身,此身清凈湛然,相續不斷,盡未來際,永遠受用廣大法樂。化身即是諸佛的變化應身,分為殊勝應身和劣等應身,殊勝應身即是他受用身,指諸佛發大願而成凈土,佛居純凈土,為十地以上菩薩大神通,轉正法錀,決眾疑網,令大家受用大乘法樂。劣等應身指諸佛穢土隨類變化,為未登地菩薩,及所有眾生,方便說法,使一切眾生盡得解脫

  8.沒有吃素的人念佛能不能往生西方?

  雖然不能吃素,但也要戒殺,方便吃五種凈肉,如此就不會妨礙往生什麼叫五種凈肉呢?第一,動物被殺情形沒有親眼看見的;第二,動物被殺時的慘叫沒有親耳聽到的;第三,不是為我而殺的;第四,命盡自然死亡的;第五,動物吃剩的。

  9.我有一位鄰居信佛很久,她對我說,女人每月定期污穢的那段時間,不能念佛,是不是?

  這是女人生理問題,並不是有意不潔,念佛貴在凈念相繼,不能中斷,只管放心念去,沒有妨礙。

  10.做功課念佛的時候,常常妄念紛飛,心中不能清靜,請教有什麼好的念法沒有?

  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念口誦耳聽,都要字字清楚,不能滑過,久而久之,自然能夠做到一心不亂

  11.念佛十念法可以往生,為什麼《阿彌陀經》中說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所謂十念法,並不是說只念一次,每天都必須堅持,積年累月,自然就不善根了。但這個辦法也是專為那些事務很忙的人設立的,如果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來念,那就好了

  12.女人生產一個月時間,可以念佛嗎?

  念佛注重凈念相繼,生產是生理問題,並不妨礙念佛,從來就沒有產婦不許念佛說法。採用心念辦法比較好,如果做不到,口念也無妨。

  13.每天念佛,依然妄想很多,應採取什麼辦法

  這是工夫不深的緣故時間久了就漸漸能夠約束自己的心了,現在不要勉強,恐怕方法不妥當,越除越多念佛的時候,六字洪名從心裡生起要清清楚楚,從口裡出來要清清楚楚,從耳里聽到要清清楚楚。這樣念下去,妄念自然一天天減少了

  14.《觀經》上品上生那一段,所說修行六念,是指哪六念?是不是晝夜六時念佛

  是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這六念。

  15.我念佛從來沒有懸掛佛像也沒燒香點燈,或者舉行其他儀式這是不是對佛不恭敬

  家裡方便,想要懸掛佛像,我們這裡可以贈送。如果不太方便,只要面向西方,心裡觀想至誠懇切,就有無功德。至於禮拜儀式,只要環境許可,還是實行為好。低頭一拜,罪滅恆沙啊!

  16.有某寺主向我呵斥,說念佛著相,不知道怎樣回答。

  您可以指著他的衣服說:『寺主這樣難道不也是著相嗎?』等他答覆後,您就可以依他的答語說:『我也是這樣啊。』

  17.我聽到很多人說,夫妻卧室污穢,不能念佛,可是有時在睡夢中念佛,不知道有罪沒有?我看到一本勸文說,行、坐、立、卧、閑、忙都要能夠念佛,這個說法對有妻和沒有妻是否有區別?

  卧房和一些不乾淨的地方不出念佛心中默念,沒有關係夢中念佛,是念佛功深的表現,這是境界,哪裡還有罪過!在家居士多數都有妻室夫妻同修,互相鼓勵,怎麼不行呢!

  18.念佛念到法喜充滿,是不是得到了佛菩薩感應?或者說是佛光所照、佛力加被嗎?

  法喜是聞法修法時,心中所產生的一種欣慰現象,不一定要等到佛菩薩現像,才能出現。

  19.西方極樂世界常常出現在眼前,是不是因為法喜充滿才出現的呢?

  只是法喜充滿,極樂不一定會現前。如果極樂現前,法喜就更進一層。

  20.心裡念佛,心即是佛,心不念佛,心不是佛。那麼念佛的心都是佛嗎?有這樣容易的事嗎?

  成佛不難,只在覺心。心是什麼?不可言說。心在哪裡?無處尋覓。一定要尋根究底,就是您當前的一念,空曠靈活,無有邊際。如果是念佛生起的心,這個心就是佛心;念其他的心,當然就不佛心。從這個地方入手,狠下功夫修行就會漸漸得力。做到了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即是念佛三昧境界

  21.常常聽人說參禪能夠忽然開悟,修凈宗要到什麼時候才能開悟

  凈土法門注重念佛一心不亂,不注重開悟,只求往生不求急於斷惑,但是果然能夠持之以恆保持念佛一心不亂境界自然有一就會大徹大悟

  22.『禮拜團體生活不很方便,念佛不能合掌高聲,只能默念,有時候取出身上帶的小佛像,合掌點頭,是否和大禮拜功德相同?

  佛法注重心誠,在團體生活中,不很自由,可以方便。默念更能收心,心誠點頭,同樣有功德念佛即是念心,不在於形式,只要凈念相繼,即是供養諸佛即是報佛恩。

  23.近來聽說一件事,有一佛教徒,修行多年,忽然被欲塵熏染,他到臨終是否有障礙

  由凈入染,就談不上往生了。念佛只能前進,正是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如果由凈入染,則前功盡棄。一切功夫要看臨終最後一念,既然由凈入染,必在六道。所謂臨終十念即能往生功夫都在平時積累。大惡人臨終十念即能往生,是前世善因萌發所致,不能有這樣僥幸的心。

  24.念佛方法有多種,可不可以兩種兼行,例如持名和觀想並行?

  觀想和持名並行,古人有很多先例。但自從蓮池大師以後,就只採用一種方法了。因為這樣容易做到一心不亂

  25.印光大師文鈔中勸人念佛,要兼念觀音菩薩,以祈禱消災免難,難道念佛不能消災免難嗎?

  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哪裡有不能消災免難的道理。但念佛就要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願,如果存有其他想法心念就不能專一。印光大師的話本來是針對那些了脫生死心情不夠迫切的人來說的,如果果然念到不為外界所干擾,八風吹不動,還用擔心有什麼災難嗎?

  26.周利槃陀伽,根性下愚,為什麼釋迦牟尼世尊不教他念阿彌陀佛,而教他念掃帚呢?

  釋迦牟尼佛教眾生,沒有一定的模式,一眼看見掃帚就信手拈來,其中卻有不可思議的深刻含義。周利槃陀伽念掃帚兩個字,都記前忘後,何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呢?雖然是念掃帚,因為周利槃陀伽勇猛精進,一心念誦妄念不起,暗合道妙,即是三昧境界,正是一把無相掃帚,掃去心中凡塵。

  27.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力這樣強大,平時念佛以外,還有什麼辦法來預防魔病嗎?

  定力和戒德,足以擊退魔障。戒、定、慧叫做三無漏學,因戒生定,因定開慧。

  28.平時不信佛,也不敬佛,臨終遇到善知識助念,這個人不知道念佛道理他能往生嗎?

  立即發出信心,隨教隨念,就能往生,否則沒有多大利益。

  29.念往生咒和念阿彌陀佛意義有什麼區別?

  往生咒阿彌陀佛功用有什麼差別,只不過繁簡難易程度不同罷了。

  30.如果在卧室或者在廁所里,不管是出聲念佛,還是心中默念,是不是不恭敬

  卧室可以出聲念佛,但是躺下以後,只宜默念,不能再出聲念。在廁所里,也只適宜默念,不宜出聲。這裡不存在不恭敬的問題,因為大小便是不可避免的,而卧室又是經常生活地方念佛要念念相繼,怎麼能夠停下呢?在不潔凈的地方就可以採用默念的辦法

  31.聽說某居士專念阿彌陀佛不念其他,連觀音菩薩也不念,這樣的修法是否可行?

  單刀直入,未嘗不可。

  32.阿彌陀佛的接引像,是坐著,還是站立?

  接引像是站立的樣子象徵急引終生遠離娑婆世界,哪裡還能坐等呢?

  33.念佛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貪心

  哪裡能說是貪心呢?求生西方,是為了得道後再回娑婆世界普度眾生。但是,如果認為往生西方,是為了享受富貴,則與彌陀本願相違,即是貪心,如此便難往生

  33.經上說,自心是佛,那麼我一心念自己的名字,是否可以成就

  念心當然可以成就,但名字與心不同,念它恐怕會增加我見。果然不起分別心,例如採用數息或參話頭辦法,未尚不可。但這些辦法是靠自己的力量了脫生死,與凈宗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兩種力量相互感通,完全不同。上面不是說周利槃陀伽念掃帚都得到了解脫嗎?但周利槃陀伽遇正法時代即是殊勝因緣勇猛精進更非一般人可以比擬,他的辦法豈非人人可以仿效,末法時代的人更是望塵莫及,所以真修行人,還是老實念佛,莫換題目為好。

  34.家庭事情多,念佛的正課時間少,散念或默念的時間多,能夠成就嗎?

  果然心中經常默念,持之以恆,就容易進入念佛三昧境界,哪裡有不能成就道理

  35.正課念佛迴向以後,再念大悲咒其他的經典,不知是否妨礙正課?

  迴向以後,再有念誦,那出屬於另外的願望,只要不違背凈宗的旨意,一切功德迴向西方,就沒有妨礙。

  36.看小說,看電影,唱戲,聽戲,都能達到忘我境界,一心不亂,請問這種一心不亂念佛的一心不亂有什麼分別?

  近來的小說、電影、戲劇品味一天天低劣,不外乎誨淫誨盜,悲歡離合,觀眾一看,便生喜怒哀樂,如醉如痴,如此心動神移,那正是墮落的表現,怎麼能說一心不亂呢?這種污染的心和念佛的一心不亂,怎麼能夠相提並論呢?凈宗一心不亂是凈念相繼,離開世俗的污染,放下萬緣,八風不動心如止水。但是,所謂心如止水,並不說心如石頭是非不分。真正的藝術是對真善美的歌頌,是對假惡丑的鞭撻,能夠凈化人的心靈。所以我們並不反對去欣賞真正的藝術(欣賞的同時,也是念佛過程)。佛教本身也常常用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例如唐朝的佛教變文,即開闢了通俗小說的先河。敦煌石窟等雕塑,更是藝術的瑰寶。佛教梵樂,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37.承蒙指示,念佛不必觀想,但我念佛時,思想不能集中,有什麼辦法對治嗎?

  佛號於心,出於口,入於耳,再印於心,要使它清清楚楚,一字不走,周而復始,這樣就能做思想集中。如果仍然不能集中,就可以採用計數的辦法。一氣念三句,再一氣念三句,最後念四句,一共十句。這種計數方法,最容易集中思想。例如銀行職員點鈔票,速度就如秋風掃落葉,但數目卻清清楚楚,不會混亂

  38.念佛不吃素,臨終能夠往生嗎?

  有助念者就可以往生,但還是練習吃素好,『不結冤孽債,臨終障礙。』如果沒有條件吃素,就可以方便吃五凈肉。

  39.念佛念到臨終重病,非常痛苦,不能念佛,能夠往生嗎?

  臨終的時候,是關鍵的時候,不能念佛,心即顛倒,怎麼還能往生呢?在這個時候,可以請同道來助念,這樣就能穩當

  40.平素按時念佛,並不間斷,如果突然遇到災難,例如被汽車撞死,不能念佛,能夠往生嗎?

  念佛到一定境界的人,不會出現這樣的奇禍。為了防止萬一,平素應當練習第一念先念佛什麼叫做第一念先念佛呢?用心工作完成時初換的念頭,睡醒時初起的念頭,應當念佛。如果形成了習慣,那麼即使突然被汽車撞死,神識受驚而昏迷,但中陰身出現以後,驚定念起,這時依靠平時念佛習慣,第一念先念佛,中陰身就能往生

  41.念佛沒有斷五戒,沒有斷淫慾,能夠往生嗎?

  雖然沒有受五戒,但是能夠自動戒殺、戒邪淫,信願具足也能往生。因為凈宗帶業往生。不過,仍舊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約束自己,這樣就更有把握了。

  42.貪嗔痴三毒,只能戒貪痴,唯有脾氣難改,不能忍辱,能夠往生嗎?

  是否能夠往生,前面已經說了很多理由了。只有時時練習忍耐,臨終才不會遇到惡緣。嗔心不改,有時就會出大問題。例如王某一生修行臨終的時候,旁邊的人用拂趕蠅子,誤打到他的面上,就生嗔心,因此墮落為蛇身,應該引為借鑒。

  43.自己念佛,但家裡人有另外的人生觀、世界觀,每逢念佛聽經時,就受到阻礙,如此下去,臨終能夠往生嗎?

  家裡人阻礙,那是前世的業緣所致。應該平心靜氣,慢慢引導,不可發脾氣。只要一心祈禱佛菩薩加持,總有一天會轉化。佛陀為了度一個眾生,多劫受苦,我們要學習。真正做到持之以恆,還用擔心不能將逆緣轉化為助緣嗎?

  44.佛到臨終時,出現瑞相,當然可以證明已經往生,但是毫無證明,是否也往生了?

  瑞相證明,分為別人看見和自己看見兩種。由別人觀察,沒有一點瑞相,往生恐怕就靠不住。如果由自己觀察,就不必見佛聞香聞樂等等。因為六根當中,意根作用最大,只要心中有佛,就是正念分明,決定往生。真念佛人不求出神通,只是一心往生解脫若有貪心,易入魔障。所以對於念佛人本身就不要去追求瑞相,一旦凈念相繼,臨終自然會有瑞相,不求自來

  45.信願堅固的人臨終沒有人助念,是不是一定能夠往生

  臨終的時候,痛苦昏沉,一念之間,至關緊要,如果內心顛倒,或者外有惡緣,就壞了大事了。請人助念,就可以防止這兩樁事情發生。但助念團並不是到處都有,所以平時佛化家庭,廣結善緣,就非常重要了

  46.因為平時念佛熏染,中陰身突然回憶起了佛號,可以往生嗎?

  古德的著作中,有中陰身往生說法,但這個人的念力如何,大有問題,中陰身是否能夠回憶佛號,就更成問題了。因此要在平時養成凈念相繼的習慣,不要有死後僥幸取勝的想法

  47.往生西方是幻生,還是真生?

  真如本體,無始無終,不增不減,離此生彼,實際上並沒有生滅,說幻不幻,說實不實。從色身來說,如果懷疑西方極樂世界是假的,那麼我們生活在這個娑婆世界,四大假合的身體,哪一處是自己呢?難道這皮包骨頭的臭皮囊就是自己嗎?

  48.念佛是否要記數?

  記數的辦法很好,一能集中思想,二能防止退心。

  49.念佛臟腑感覺清涼或者溫暖,不知是凶是吉?

  念佛是修心,是為了轉凡識成聖智,假合的身體,偶然感覺冷暖,是呼吸變化所致,與吉凶沒有關係,不要去想那些無關緊要的表面現象

  50.有時夢中誦經念佛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毫無雜念,這種安靜的境界平時沒有的。這個時候還明明知道是在夢中念佛,甚至希望繼續念下去,不願醒來。這樣的夢好嗎?

  夢中能夠念佛,不現其他的境界這是念佛漸漸能夠專一的好現象夢中能夠念佛當然很好,但醒來仍舊凈念相繼,就更好了

  51.普賢菩薩聽了凈土法門以後,就發了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嗎?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聽到凈土法門,怎麼能夠發願導歸極樂呢?

  52.凈宗以外的其他經典不去功課念誦,只作參考,可以嗎?

  修行貴在專一,參考不妨廣博,不專一凈功難以成就,不廣博道理難以明了。一旦選擇了凈土法門,就要矢志不渝地去努力修行,但是凈土是怎麼來的呢?又應該怎麼修行呢?這就要我們廣博學習佛教經論,沒有三藏經典作指路明燈修行就會變成盲修瞎煉,誤入歧途,不可不慎啊!所以念佛與研經同樣重要。

  53.在家人娶妻生子,傳宗接代,夫妻之間為正淫。在發生關係時,竟然聖號浮現於心頭,像一個輪子一樣轉動,這時正是不念而自念。正在三業不乾淨的地方,聖號突然出現,應該怎樣觀想?像這樣的問題,本來不敢啟問大德,恐怕猥污佛學問答。但是想到後學有這樣的問題,其他道友也一定有這樣的問題。所以坦率地冒昧求問,請能解答。

  此時此景尚且能夠不忘凈念,可見平時用功之深。為了避免不恭敬,應該趕快轉念。例如寶樹蓮花樓閣金池,都可以觀想。這樣雖處穢境而不失凈念,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就不存在不恭敬的問題了。請你仔細體會其中的意思。

  54.做功課時常常遇到自己的孩子吵鬧,念頭不專一,心中無明火,念完後按情節輕重懲打孩子。像這樣一瞬間的善惡,是否種下了不善的因數。如果不教孩子,吵由他吵,我外面雖善但內心動惡,也不是凈念。請問,有什麼辦法對治嗎?

  念佛本來就是為了斷除無名,只因為念頭不專一又起無明,好像陰暗的月亮又添上了一層黑雲,千萬使不得。做完功課後教訓孩子使他規矩一點,自然是好意,並非噁心,但應該恩威並施,獎懲結合,內心不可真正發怒。要反省自己,子女不守規矩,仍然是自己家教不嚴所致,是自己的業障,要發慚愧心,多責備自己。能夠這樣去觀想,就是調伏的一個好辦法

  55.現在有兩個人,一個人專一念佛,一個人兼參念佛是誰。如果兩個人的信願相同,那麼誰往生的把握大?

  參念佛是誰,注重相信自己的力量,求生極樂世界;專一念佛,注重相信阿彌陀佛力量。兩者的信仰已經不同了。既然信仰不同,又怎麼比較呢?能否成功,要看各人的努力程度。千經萬論,指歸凈土修行凈土法門,是捷徑中的捷徑,還什麼懷疑呢?

  56.晚上睡覺的時候常常在夢中念佛而被驚醒,這是什麼呢

  夢中能夠念佛,是念頭漸漸專一的好現象

  57.念佛時常常回憶起幾年前或者更長時間以前從來沒有回憶過的事情這是為什麼?

  念佛功夫一加深,雜念自然減少,過去的事情就容易覺察了。

  58.正在念佛的時候,怎樣才算得上是信願懇切

  相信三界都是火坑,唯有念佛條路才能走向極樂,可以脫離危險。在念佛這個時候,就是生死關頭,要把七情六慾一刀斬斷,才能奔向極樂,稍一遲疑,就會落到火坑。這樣去觀想,就是信願懇切

  59.古今大德都說每天念佛數目可增不可減,但我身為軍人,處在戎伍之間,忙閑不定,請問有什麼辦法方便嗎?

  作課有定散的分別,定課指早晚有一定儀規的功課,散指沒有一定的儀規,行住坐卧一句佛號時刻記在心頭。戎伍之間,有時候固定念佛時間少,散念的時間多,有時候固定念佛時間多,散念的時間少,這都可以方便通融。

  60.近年我總為念佛能做到一心不亂而苦惱,現在我住進了醫院我就抓住機會免了一切應酬,不再讀書,整天念佛,動也是佛,靜也是佛,時刻不忘佛號。這樣過了個月心中大為輕松。現在每次念佛總覺得不想停口,越念越有味道,真是法喜充滿。請問這樣是否合乎佛法的要求?

  法喜充滿不論是修那種法門都是需要的。

  61.念佛念到心境平靜時,常常發出至誠恭敬心,雖然在行動,但也好像在作五體投地的大禮拜念佛在一不亂,請問這種現象是否亂的現象

  這是現象,也是初步應存的念頭,現在暫時不要去唱高調。

  62.念佛時可以看著佛像或者西方嗎?還是眼睛閉著或者半閉著?

  不必拘泥,只是根據各人的情況,看那種方式最能收心,就採取那種方式

  63.做完功課以後,念南無阿彌陀佛和念阿彌陀佛,那種功德大?

  念南無阿彌陀佛當然恭敬一些,念阿彌陀佛在方便的時候用。

  64.念佛漸漸能夠覺察心中動靜,但時有時失。凈宗成就是否靜存動無,就是心佛合一?

  念佛時能夠覺察動靜,在佛法裡面叫做寂而能照,失念就是不寂即不照。靜存動無,當然是好現象,但向更深一層來說,還是妄念罷了。

  65.就寢後,有時思潮起伏,難以入睡,只有念佛最為理想,不知是否可以念?

  只宜默念。

  66.念佛姿勢必須恭敬,有跪念和坐念等方式。但我作為一個軍人,在軍隊中使用坐念的方式,別人就會感到奇怪。即使不使別人知道我在念佛,但我坐的姿勢平常不同,也會發覺。如果保持平常姿勢,就難以使心境專一。如果躺著念佛,就沒有這些顧慮心境也比較平靜,但又恐怕不恭敬。請問有什麼方便的辦法嗎?

  凈宗功課行住坐卧都可以實行,你到外面找個地方,按時散步念佛也可以。

  67.近四個月來,我對念佛忽然感興趣,除了做買賣以外,就專心念佛。現在連書本我也懶得看了,認為多看書不如多念佛,因此我不專心讀書,而想專心念佛。這樣是否可行,還是二者都要看重?

  念佛和看書同時進行最好,修行要行解相應,行即是實踐,解即是理解,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要有實踐,又要懂理論,理論是行動的指南,實踐必須與理論相結合。果然沒有時間,只要信願不退,單念佛也可以。一心念佛,信願不退,即合道妙,即是行解相應。凡夫念佛,不達一心,容易退心,所以必須多看書,以增強信心。世有所謂愚夫愚婦念佛,並不識字,一心念佛,同樣往生。此實際是有善根因緣雖不識字,卻能一心念佛,無分別心,即達一心不亂,怎麼能不往生呢?但世上這樣的愚夫愚婦又真正有多少呢?所以,末法時代不看經聽經,欲得解脫,無有是處。

  68.念佛功德無量,不念出聲,只在心中默念,是否和出聲功德相同?另外一個問題是,今天的人念佛可以往生西方,那麼佛陀之所以成佛念誰呢?如果誰也不念,那麼他又是怎麼成佛的?

  念佛沒有出聲出聲的分別。佛度眾生有無法門念佛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法居士所說的『誰也不念』,叫做『無念三昧』,正是佛法,但一般人做不到。念佛念到最高境界,也是『誰也不念』的『無念三昧境界。這個『誰』就是『一切』的意思。

  69.常常聽說念佛人著魔,心裡很生疑惑,難道佛不加持嗎?

  魔由自心生,這一定是念不如法或者是不清凈。有了這兩個原因,就與佛產生了隔離,佛怎麼還能加持呢?但是見怪不怪,不去理他,提起正念,一直不退,魔自然消滅,不能為害。以後功夫反而更進一層,所謂不受魔難,難以成佛啊!

  70.信佛的人,時常要有慈悲心,沒有時間靜修,觀像默念,是否能夠成就

  行住坐卧默念一句佛號,凈念相繼,就會成就

  71.念佛是高聲好,還是低聲好?

  高聲治昏沉,低聲治散亂,各有好處。做功課時,可以靈活選用,不必拘泥。

  72.我們佛教徒,在念佛時往往不能記住念了多少數目,用什麼方法能夠確定?

  拿念珠計數念佛

  73.念佛已經念到心念心聽的程度,可以在念佛時再增加觀想西方三聖嗎?

  果然能夠做到心念心聽,就已經漸漸專一了,何必還要另開爐灶呢?愚人念佛,不太老實,總想要發現什麼新方法。一心念佛,莫換題目。

  74.念佛是否一定要用佛珠佛珠的用意是什麼?

  可用可不用,佛珠就是用來計數的。

  75.在專心念佛,不知為什麼雜念突然出現,有什麼辦法清除嗎?

  這是功夫問題,只要按照發於心,出於口,入於耳,印於心辦法,持之以恆,自然有雲開月現的日子

  76.念佛感覺心酸想哭,不知是什麼緣故

  這是心誠的表現,所謂感激流涕啊!

  77.平時念佛必須一心稱念佛號,才能感應道交。如果臨終的時候,六神無主,雖然能夠念佛,但做不到專一,是否有礙往生

  平素果然念佛得力,臨終自然能夠作主。雖然做不到專一,但只要不失正念就不會阻礙往生

  78.平素精神散亂,不能安定,默念佛號,又起妄想,請問有什麼辦法嗎?

  念佛必須是從心發起,口出佛號,耳聽佛聲,如此周而復始,清清楚楚,久而久之,思想就能集中到一處了。

  79.唐朝大詩人白樂天寫的凈土中說:『達人應笑我,多卻阿彌陀,達又作么生,不達又如何!』這三個『達』字應該怎樣解釋?

  『達』就是通達的意思,達人就是心胸學問,一切都很開明的人

  80.『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句話兩個問題,一、念佛是不是方便?二、心開是不是明心見性

  念佛法門,既可說真實,又可說方便。經上說『無有定法』,又說:『此法非實非虛』。專心念佛如來最好的方便法門,以念佛一門深入,所以不借其他方便法門。心開即是回歸如來本性也就是明心見性

  81.念佛怎樣才叫做『過分著相』?

  念佛入門和深入的區別,有事念和理念兩種念法。事念適宜於初機,理念適宜於深入。事屬於相,理屬於性。事從理起,全事即理;相從性生,全相即性。念佛從事和相上著手,就很容易深入下去。是否著相都是方法,不要固執。

  82.過分著相念佛有什麼弊病?

  過分就是全分,過分著相就是全相即性。所以不要把過分著相理解錯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執著念佛三心二意,何日才能成就?真正全心投入念佛,什麼都忘了,正是全相即性,真如本性即全體顯露。

  83.我對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阿彌陀佛相好光明,日夜思念,非常羨慕,是不是也叫做過著相

  全相即性,全事即理。『性』與『理』即是所謂『空』,『相』與『事』即是所謂『有』,『空』與『有』是辯證統一的,空不是什麼也沒有,真空妙有,萬事萬物都起源於空,又回歸於空。念佛即是『有』,日夜思念,什麼都忘了,即是『空』。『空』即是三昧境界即是與佛感應道交。

  84.念佛的時候,常常生起悲哀的感覺這是什麼境界

  這是心誠所感慈悲的流露。雖然是好現象,但是也應該用定力控制,使心情輕松安詳

  85.念佛念到清凈大海菩薩的時候,應該怎樣觀想

  依照所念的內容觀想

  86.放下萬緣,不生喜怒哀樂,不知道生起來的時候,應該怎樣辦?

  放下萬緣就是心不跟隨外面的境界轉動,喜怒哀樂是心隨外境轉動而產生種種分別的感情。您說放下萬緣,但是又依境而轉,產生喜怒哀樂種種不同的感情,粗略的來看,已經三轉境界。明白了這個情況,就應該在情感還沒有發生的時候,迅速斬斷攀緣心理,這樣就回歸到寂靜了。

  87.念佛以什麼方式為好,到底是高聲念好,還是默念,或者金剛念好?

  這個問題不必拘泥,要靈活機動。昏沉的時候,就採取高聲念的方式,用以振奮精神散亂的時候,就採取金剛念或默念的方式,用以集中思想;止靜、睡眠或大小便的時候,就採取默念的方式,以便適應環境

  88.念佛方法有追頂念佛、反聞念佛、數十念佛等等,目的都是在於達到凈念相繼,一心不亂。應該選擇哪一種方法才容易達到這個目的呢?

  應該根據各人的具體情況來決定,自靈岩大師以來,多採取數十念佛方法

  89.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只在心中

  大千世界,唯心而造,西方極樂世界也不例外。雖然在心中,卻又實有其事。同樣,娑婆世界,也不離開一心而存在。

  90.印光大師往生後,拜墊上留下了大師影子(《永思集》有記載),這是什麼道理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例如古樹鋸開以後,曾經發現了佛菩薩的像。

  91.怎樣才能達到念佛三昧境界?它的表現和效用怎麼樣?

  只有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持之以恆,才能有水到渠成的日子。它的表現只有自己才知道,它的效用就是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92.念佛念到三際念斷是什麼境界

  這就叫做無念三昧。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正常《金剛經所說境界

  93.禪宗修行,如果出現外相,就都叫做魔境。凈宗念佛出現外相,是否也是魔境?

  所修和所得必須相應,才不會出錯。禪宗悟心,真如無相若有所見都是虛妄。凈宗依照經典念佛觀佛,若有現相,與經相合,就是相應,不能稱為魔境。如果與經典相違背,才能稱為邪境。

  94.憨山大師說:『一心稱名,當然是正行。但輔以觀相,就更加穩密。』印光大師說:『專一持名,不必觀相。』這兩種方法,應該選擇哪種方法?是否兩種方法都可以呢?

  你喜歡哪種方法,就採用哪種方法

  95.書上說:禪是凈土的禪,凈土是禪的凈土。如此說來,凈土屬於禪嗎?

  這兩句話是一反一正的理論,為融匯禪凈立言,不能單念一句,若疑下句是凈屬於禪,上句難道不是禪屬於凈嗎?它說明了禪與凈的辯證統一的關係佛法目的都是一致的,路線有所不同,而方向是一致的。

  96.《阿彌陀經》說『一生補處』,不知是什麼意思?

  處是指佛位,補就是候補。其他世界,證到佛果,候補佛位,必須經歷多劫,極樂只須一生,就能證到候補佛位。

  97.什麼叫做開靜?開靜是個什麼境界

  繞佛坐念以後,忽然止聲靜默,就叫做止靜,再引磬開念,就叫做開靜。

  98.觀經說:『觀像時,先觀佛白毫八棱向右旋轉……』,經仔細沉思,始終不明白八棱旋轉成什麼樣子,請指教。

  例如觀丈六金身時,兩眉中間的白毫,像大拇指粗的繩子不作圓形,作八棱的長繩想,再想此繩向右盤旋,結作珠形,就是佛頂珠。

  99.念佛止靜應該怎樣去做

  念佛止靜有觀想辦法,古代大德也有主張凈念只管相繼。因為妄念止於口,但並沒有止於心,所以不取一念不起的辦法。凈念相繼,本來是有念,如果強迫無念,只這一用力,就又是念了。只要念得清楚,妄念自然漸漸消失。

  100.念佛時雖聲音細微,但聽起來好像是鐘鳴,這樣是不是貪戀靜境?

  這是高度入靜的表現。

  101.念佛四要訣說,不求一心,如果到臨終仍舊不能一心,那不就會出問題嗎?

  這本書不求一心,是針對初學來說的。如果一開頭就要他達到一心不亂,他一定會畏懼而後退。等到功夫深了,自然就能達到一心不亂,並不是說始終不求一心。

  102.念佛必須做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但我念佛時,依然心猿意馬,不能做到一心不亂。不知用什麼辦法,才能使心不往外跑?

  先用心口耳三輪循轉的辦法,如果還不行,就加上數十念珠法。如果仍舊不行,就乾脆丟掉佛珠,單用計數的辦法

  103.念佛念到『打成一片』,是什麼意思?

  凈念相繼,再也沒有其他什麼雜念。好像許多鐵屑,熔於一爐,再經千錘百鍊,成為整鐵一片。

  104.無念與失念如何分別?

  本性一點也不動,本來就沒有念,這就叫做無念。因為產生了無明就有了許多妄念。修到妄念斷去,顯出本性,回歸到本來面目。斷妄念的利器,就是正念,或者叫做凈念,如果這個凈念丟掉了就叫做失念。簡單地來說,無念的意思就是無任何妄念,失念就是失去了正念

  105.自性彌陀,唯心凈土,是什麼意思?

  盡虛空不離一心之外,極樂彌陀在我心中心念彌陀,則彌陀顯應,這是自性本分中事,所以說『自性彌陀』。依報(身體居住的環境)和正報(身心),不離一心之外,所以叫做唯心凈土

  106.念佛必須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是什麼意思?

  心有迷惑,妄念紛飛,所以現在造孽,將來墮落,生死輪回,無有了期。念佛一是為了斷去妄念,二是為了感應生西。經中明明告誡我們要求得『一心不亂』,六根不約束,思想不能夠專一,凈念不能相繼,就會被其他雜念擾亂。如此下去,則妄念不減,依然造孽,不能得到感應,怎麼能夠往生西方?

  107.有人念佛見到種種瑞相,為什麼《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金剛經是說真空本體,瑞相是妙有的表像,像依體有,體因像顯,這就叫中道凡夫往往迷像遺體偏執一端,不知真相,看不到宇宙本來面目。所以《金剛經》徹底破除這些迷惑。不變是體,隨緣是像。果然能夠明白本體了,就認識表像了;果然能夠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明白了寂光是真空,瑞相是妙有。

  108.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到這個境界,還須存往生的願嗎?

  存而不存,不存而存。

  109.有一種人,身體健康,但他念佛時,就是心亂,不知道他的亂心是身體的病,還是本性的病?

  此事不關身體強弱,一是本性太鈍,二是業障太重

  110.聽說念佛是第六識念出,心亂時,念由六識念出,凈念時是六識念,還是八識念呢?

  念雖起於六識,但彌陀聖號卻是第八識種子起現行,不管心亂與心靜,兩識都有關係

  111.古代大德說:『一念清凈念佛,念念清凈念佛。』如此說來,只要意念清凈,雖然不念佛此心也是佛了?這樣是否叫做真實念佛呢?

  心叫做如來藏,凈就是佛,染就是眾生,於是就應該明白這兩句話是至理名言。但如何使念頭離染得凈呢?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宗有各宗的辦法,凈宗則以持名為捷徑。古代大德說:『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這是說佛號為因,清凈為果。不可誤解為不要修因,就能下一清凈。能夠當下一清凈能有幾人呢?果然能夠當下一清凈那就是大根器的人

  112.病時在床上可以拿念珠念佛嗎?

  病時因為體力不支,不是故意懶惰、怠慢,自然就可以念珠念佛,人處危難之中,正需要佛力加持啊!

  113.人命終時,子孫悲慘,兩眼流淚,會阻礙往生嗎?

  不叫病人看見,就沒有關係

  114.真正念佛的人臨終沒有中陰身,要到什麼樣的程度才沒有中陰身?

  臨終佛現,即得往生,即字不可滑口讀過,這樣就無中陰身。

  115.臨命終時,什麼是正念

  佛子平素修什麼法門,到臨終時,不為世俗事情牽掛,心仍舊停留在所修之道這就正念

  116.平素修持到什麼程度往生才有把握?

  一心不亂,經上已經說得清清楚楚。達不到這個程度,只要心口熟練,動念就有彌陀也有把握往生

  117.弟子慚愧家事多忙,一天只念佛一萬二千,其他什麼都不會念,不知今後能否成就

  法門貴精不貴多,你這樣下去很好。周利槃陀伽尊者,念掃帚兩個字,都能證果,何況念萬德洪名呢?古代大德說:『老實念佛,莫換題目。』你居士果然能夠什麼都不會,只會念佛,就遠遠勝過那些高談闊論的人,一定能夠成就

  118.明年五十九歲,運氣不好,請問念佛消災過運嗎?

  除非短命,誰不經過五十九歲。你說運氣不好那是世俗迷信學佛的人要有正知正見,哪能相信那些荒唐的無稽之談?經上說:『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如果能夠誠心念佛哪有不能消除的災難?如果相信那些世俗無稽之談念佛就沒有誠心

  119.平素念佛能夠持之以恆,但是臨終時,精神恍惚,又沒有人助念,能夠往生嗎?

  積有善因,自然有善果,到那個時候也許會出現不可思議感應,但要看平時努力程度

  120.平時念佛臨終時,不能如法行事,妻小哭纏,以致不能往生,那麼最後的結果是不是和平常人一樣?

  佛化家庭,就沒有這樣的憂慮了。因此,學佛的人修己、化家、風社會都是不可缺少的事,這並不是專為利他,也正是減少自己的障礙啊!

  121.學佛的人臨終前,預先知道自己要走日子,是不是佛的指示?

  有的是菩薩現象指示,也有的是凈功感通而知的。

  122.報上登載基隆鬧鬼,能夠置人於死地,念佛的人,遇見就沒事,這是什麼因果

  妖由人興,又有俗話說:『疑心生暗鬼。』佛家認為萬法唯心,能夠說明一切道理。果然能夠心地光明,不懷鬼胎,自然就不會與鬼祟為伴。

  123.修凈業的人往生後,肉體火化,能夠燒出舍利,說明他的功夫達到了什麼程度?能夠燒出舍利,就確定往生了嗎?

  古代的大德說,舍利是戒定慧的結晶,必須勤斷貪嗔痴,才有得到的希望。往生西方的人,要靠自力和他兩種力量,所以並非人人能夠燒出舍利。能夠燒出舍利,當然是凈業成就的表現。

  124.在念佛的時候,心裡閑著,無所事事,所以妄念不斷生滅。雖然一時警覺,把心收回,但馬上又去千里。於是索性翻開書本,眼看文字,心思文意,手念佛珠,口仍念佛,耳聽佛號,鼻聞香煙這是不是六根清凈呢?

  六根門頭,雖然都對凈境,但是六處分飛,怎麼能做到一心呢?請去看看大勢菩薩念佛圓通章,仔細體會,使心專一。功夫火候不到,就不要急躁冒進。

  125.念佛人最要緊的就是臨終正念分明我在早課念誦心經大悲咒平時又散念觀音聖號,不可能同時念佛,如果遇到意外命終,怎麼辦?

  不管修什麼法門都要一門深入。念佛人應該以念佛為主,念心經等等可作課外助緣,但也不能佔用太多時間,妨礙正課。真正修凈業的人,不會遇到意外橫禍。

  126.念佛時,常常定心不住,妄想俗事很多,經上說要句句分明,但思想不能集中,心猿意馬有什麼辦法能夠達到一心不亂嗎?

  方法很多,但要符合自己的情況居士可以權衡各種辦法,採用適合自己情況方法

  127.念佛菩薩名號念到一心,就會有感應,這個一心能與佛菩薩相應。但念色的心,比念佛的心,更來得痛切,為什麼不能相應呢?

  佛菩薩心念眾生眾生念佛菩薩,兩者互念,才有感應。例如打電話,必須雙方條件同時具備,才能相通。居士念色來得痛切,色念居士也來得痛切

  128.我們念佛往生西方凈土以後,是不是可以再到十方世界利益眾生

  凈土法門的主旨,就是往生速證不退,然後回到娑婆,廣度眾生,並不是安居極樂,自圖享受。如果是自圖享受,就是小乘,與成佛無份了。

  129.在凈土修鍊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到十方世界利益眾生

  往生都得不退,一生候補佛位。自然能夠隨意往來十方,不必多講,否則分證聲聞、緣覺、菩薩等果位元,等級很多。在別教菩薩初地,就能百界示現,圓教初住以上就可以到十方示現。這是按通常情況來說的,如果有其他願望,就另當別論了。

  130.念佛是為了明心見性,但不知怎樣去做,才能明心見性

  念佛當然能夠明心見性,但是它的捷徑是求帶業往生,速出輪回。方法在《阿彌陀經》已經說得很清楚,大意是按照信願行,誠心念六字洪名,再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作為助緣,這樣做就會成功。

  131.臨終時因環境以及地方人事等問題,以致快速移動,無人助念,本人神識不清,此情此境,只有任其墮落,有什麼辦法嗎?

  明知是有障礙地方,就應該早想辦法擺脫。如果自己念佛功夫深,已經能夠來去自由很有把握,也無所畏懼了。密宗有大灌頂光明咒砂的辦法,但無緣的人也不會遇到別人來布施

  132.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否永久住世而不涅槃

  佛有三身,所謂涅槃的,只是有相的報化二身,法身不生不滅。西方實報莊嚴土,有阿彌陀佛的報化身,經上記載將來入滅,入滅以後,觀世音菩薩即繼承佛位。

  133.弟子閱讀凈宗各祖師著作中說念佛人在二六時中,不論行住坐卧念念不離阿彌陀佛,甚至睡覺做夢都要念佛,有這樣的功夫才有往生極樂世界的希望,否則一念之差,便在六道輪回。又說而不念,不念而念。《阿彌陀經》說『一心不亂』。這樣的標準弟子還離得很遠,怎麼辦?請開示

  古代的大德說:能否往生,就看這個人有沒有信願;品位高低,就看這個人念佛功夫的深淺。由此看來,不管念佛功夫的深淺,只要有信願,就能往生。雖然有品位高低,但一旦往生,即使是下下品,也已經擺脫輪回,遠遠勝過在二十八天。居士所說的二六不斷、念而不念、一心不亂都是上品的因,做不到這個程度,只要具足信願,每天早晚念數百聲、數千聲,中下品也有份。

  134.凈土法門,十方共贊,處處指歸,最為殊勝彌陀成佛已經十劫,在十劫前有沒有這樣的法門?這個法門彌陀獨創的嗎?沒有彌陀,那麼眾生成佛就非三大阿僧祗劫不可了。是不是其他佛的善巧方便不如阿彌陀佛呢?

  這個問題分三個方面來回答。一、凈土法門即是彌陀聖號的法門彌陀以前,沒有彌陀自然就不能念。各佛共贊,即是贊嘆念誦彌陀聖號。十劫以前,並無彌陀,十方各佛憑什麼開這個法門呢?二、彌陀法門,持名往生這是依賴彌陀的願力,按照經上所講,是彌陀獨創。至於眾生成佛並非都要經過三大阿僧祗劫,上乘利根的人也能頓超,不過稀有難得,不普遍罷了。三、佛佛道同,善巧方便沒有高低,只因為彌陀因地發願特殊,所以果地利益眾生也特殊。古代的大德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各佛不及的地方大概就在這裡吧!

  135.念佛時,手數念珠,數完一百零八粒,輪到佛頭珠時,必須將念珠翻轉過來,回頭再數,手數念珠,不能越過佛頭珠,含有乘願再來的意思。但一般人手念珠,總是越過佛頭珠,對不對呢?

  數珠念到佛頭時,穿繩必有小空閑處,掉轉頭來,才好掐珠再數。如圖省事,越過佛頭,那一段珠已與佛頭緊貼,沒有空閑的地方不好數珠了,為了靈便起見,還是掉轉珠頭為好。至於乘願再來的意思,如果心中有這樣的想法,未嘗不可,但沒有看見有記載。

  136.念釋迦牟尼佛的名字,聞釋迦牟尼佛的名字得多功德?消滅多少生死重罪?在無上道會退轉嗎?如果單念釋迦牟尼佛,也能往生嗎?

  此功德不可思議,因為娑婆世界眾生,能夠聽到佛名,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恩澤。有多少功德,便滅多少重罪。但往生一事,必須依照佛陀的教導念彌陀

  137.弟子除了念佛外,還念咒、背經,並且受持金剛經》一部,是否太雜,改為單念一句彌陀呢?

  咒和經典,既然念誦已久,就不必捨去,只是每天念誦一遍就可以了,執持名號,應該做到二十小時不斷,這就叫做凈念相繼。求專當然有益,雜修自然分心。

  138.坐禪時,全身震動,有師傅說,這是外道,應該控制。請開示

  你既然是修凈,怎麼又去修禪?修禪修凈,左右不定,怎麼行呢?修禪要有師承,即使有師承,腳踏兩隻船,不免落水。所謂不禪不凈,二門都破。如果沒有師承,閉目枯坐,恐怕就會落到黑山鬼窟,全身震動還是小毛病,一味盲修瞎練,更怕有大魔境出現。

  139.靜坐念佛微微感到頭痛,因有腦神經衰弱,是否因病業所感,或一心專念,不予理睬?

  你的情況,病和業兼有,或者還有念不如法。如果念佛時,不能心平氣和,過於緊張也會發生這種病態。你說『一心專念,不予理睬』,正應該這樣。但必須控制妄念,調和呼吸,不急不緩,綿綿密密,如深潭流水,不興微波,病態自然就會消失了。

  140.因病體弱,常思假身虛幻不實,返觀本性了無可得這是弟子靜坐平時修持,間以持名念佛迴向,是否妥當?

  靜坐則不可常思,常思是身靜而心不靜。靜坐只有止觀,念不起,叫做止,念若起,隨時覺察是妄,叫做觀照。能了自性無得,那妄念從哪裡生起呢?這就叫做照破,但這種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差之毫離,謬以千里,不可不慎重啊!如止不能止,就以念佛代替,自念自聽,這樣就有止有觀了。如果迴向,就是發願,願不要虛發,發得真切,一定就會有成就

  141.《阿彌陀經》上說,人臨命終時,如果能夠念佛,從一天到七天,念得一心不亂就能往生極樂世界。但身體病苦所逼,不能出聲正念,甚至心念能力都不足,變成憶佛想佛,能夠往生嗎?

  定期七天,那是平素健康時的用功,並不是對臨終來說的。到臨終時,片刻難待,怎麼還能有七天呢?臨終時如果能夠憶佛想佛,就是心不顛倒,一定能夠往生。否則即使口在念佛,心不在佛,就沒有什麼作用

  142.人命終時必須念佛念得清清楚楚才能往生,否則即使念佛一生,也會墮落三惡道,不能遂願。我建議佛教寺院應該設立一個專門收留蓮友臨終備用的房間,由和尚皈依居士到時候助念,這樣就能做到自度度人了。因為現在佛化家庭,非常不容易,甚至一家之中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對臨終阻礙更大。所以希望能夠實行這個計劃

  這個問題兩個方面,一是議論,二是方法。先說第一。正念清楚,才能往生,很對。但不清楚,則要看他八識田中的善惡種子,哪個起現行,不能直說墮落三惡道。再說第二。凈土法門,古代早有助念的辦法,現在許多地方也都成立了助念團。但是家中有阻力,沒有適當的公共場所,確實是一件很遺憾的事。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平時念佛精進努力臨終時有充分把握,排除干擾,順利往生。二是平時廣結善緣,臨終自然能夠得到蓮友的幫助。但最後能否往生,歸根到底要看自己最後一念是否正念分明,所以真正的解脫還是要靠自己。

  143.善導大師一聲佛號就有一尊佛從口而出,這是神通呢,還是感應呢?

  大師境界後學不才,難以測知底細。從理上來說,神通來自定力感應也來自定力。因此,善導大師境界,一定兼有神通感應。得感應就會神通,出神通就是得感應,兩者確實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念佛而口中出佛,顯然是向眾生示範念佛的神力,目的在於感化眾生說是感應當然可以,說是神通也未嘗不可。

  144.凈土法門貴在念佛求生凈土,如果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凈土,如果念藥師佛往生東方凈土,如果沒有念佛,全念大悲咒,像念佛一樣,口念耳聽,專心致志,持之以恆,那麼這個人命終後,誰來接引,往生什麼地方?求大德指示。

  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來迎接,《阿彌陀經》有這樣的記載。念藥師佛藥師佛就來迎接,《藥師經》沒有這樣的記載。念大悲咒就有念大悲咒功德,至於往生什麼地方,必須依靠自己的願力。如果沒有願力,僅僅斷了幾分疑惑,恐怕就難以生東方或西方凈土。古代大德說:能不能往生,就全看有沒有信心和願力。所以沒有願力,就不能生東方或西方凈土啊!

  145.阿彌陀佛法界藏身,就是說他的法身充滿虛空,但又說六方有恆河沙一樣多的佛,於是我就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阿彌陀佛法身已經充滿虛空,那麼六方恆河沙數佛坐到哪裡去?

  佛有三身,你所問的是法身法身是沒有形狀的,就像虛空一樣,以空入空,相互之間還有什麼妨礙呢?以前的大德用燈光來作比喻,非常恰當。就是說一室千燈,每盞燈的光都能和其他燈光互相融合,即使一室萬燈,也不會互相有妨礙啊!體會了這其中的意思,你的疑問也就解決了。

  146.往生西方,蓮花化生,沒有父母,如果離開蓮花出生以後,那麼依靠誰來撫養長大呢?

  花開出生,自然凈土聖眾身形相等。好像我們這個地方竹子,筍尖一冒土,一夜之間就能長大,並不是要繼續幾年。在西方出生的人都有金色美好相貌,並且獲得了神通,哪裡還需要受人撫養呢!

  147.極樂世界娑婆世界都是佛土,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就不會再退道心,再入輪回了,而生娑婆世界的人就會退去道心,永遠輪回呢?

  這個問題,古代大德經文後面早就有詳細的註解,查閱後就自然明白了。這裡再補充幾句。第一,意念不一就不往生極樂世界愛欲不重就不會輪回娑婆世界意念專一就會往生凈土不退轉,妄想太多就會墮落塵世輪回生死。第二,生到了凈土,周圍就全部都是凈緣,無緣不促進自己道心上升,因此就永遠不會退轉了。我們這個世界穢土,生到了這個世界,無緣不促進自己慾念增重,所以絕大多數會退去道心。第三,往生凈土的人都是凈因成熟的人,已經覺悟,不會退心。輪回娑婆的人都是業力所牽的人,被妄念迷惑,難以覺悟,所以就只能墮落。簡單的說是這樣,要詳細地說,即使洋洋萬言也難以說盡。

  148.《藥師本願經》也說往生琉璃凈土就會不退轉了。雖然沒有說勝過極樂,但比娑婆好多了。那麼我們生東方凈土不也是一樣嗎?況且念藥師佛,現世就能求財得財,求一切得一切,為什麼不先享受現世利益,再往生東方呢?這樣不是比求生極樂更加舒服嗎?

  你居士如果能夠生到藥師琉璃凈土自然就會不退轉了。只怕你去不了,就談不上退不退的問題了。東西兩個凈土往生不退,當然是一樣,但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往生,就大不一樣了。看經文不能粗心大意,以免到時無效,反而怪佛不靈驗。而且居士貪戀現世享受,本來就是塵根未盡還想琉璃世界生芽,哪裡有這樣的事呢?沒有凈因,哪裡有凈果啊?

  149.以前還不像在這樣深信的時候,閉目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常常有一尊穿白衣,執錫杖和尚顯現在眼前。在夢中恐怖時,這尊白衣和尚都會來解救。但到現在,這種境界專心去想都想不出來了。是不是現在比以前退步了,還是從前的境界是不正當的?我雖然修的是凈土法門,但不知道怎樣去觀想極樂國土。雖然丈夫時常提醒我要觀想西方國土莊嚴境界,才能往生,但我仍然觀不出來。我的修法是不是哪個地方不對頭?毛病在哪裡?請您開示

  以前見像,現在不見像,都不執著。應該一心念佛不去理它才對。如果執著,反而是病。修習凈土宗,有四種方法,即實相、觀像、觀想、持名。前兩者暫時不多說,觀想和持名合修,從蓮池大師以後,大多不再採用,只是主張專念名號,單刀直入,比較穩當。因為觀想依照《十六觀經》去修,現在的人都很粗心,難以進入細境。經上說,如果是其他觀想就叫做邪觀。沒有掌握觀想方法,就很容易走入歧途。莫如誠心念佛,做到心起念,口出聲,耳聽聲,再加上信心和願力,求得心不散亂,就一定能夠成就凈業,何必要去觀想呢!

  150.我已老了,身體常常被病魔侵襲折磨,雖然早晚功課念佛都不間斷,但仍舊一樣。前天,看了高僧傳》,裡面有一位法師病了,夢見佛祖給他指示念誦涅槃經》,然後病就好了我是不是也可以模仿他念誦涅槃經》,或者採取其他方法呢?人家說您老在醫葯方面也有相當的成就,我已經患了很多年的肝病,右肋時常作痛,透過背後肌肉也有小腫。我相信我的業重,不願就醫(因行動不自由,腳動病就發作),只以虔誠的心念佛治療,可是功力不見效,敬請老居士贈給我一治病方法

  修法貴在專一,最怕朝三暮四,腳踏兩隻船。要知道所有佛法都能圓融無礙,具體採用哪種方法,就要看各人的情況,當然是應該採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念六字洪名,就是治病良藥,只要誠心堅持,一定能愈百病。經上明明告訴我們,至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夠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已擁有珍寶,為什麼還要尋找其他辦法呢?再說老居士念念不忘長年患病,執著幻軀如此嚴重,貪戀娑婆興趣太深。知病是苦,就當舍離,否則就談不上往生了。鄙人雖然稍懂醫葯,但醫葯不能消除業障。敬贈你幾句話,無論是求往生,求去魔,求愈病,都要立定主旨,決不動搖。這就是堅持念佛一法,不再節外生枝了。

  151.《阿彌陀經》經中有『廣長舌相遍覆大千』的話,為什麼舌相能夠覆蓋大千世界呢?

  聲相所能到地方就是舌相所能到地方

  152.《佛法導論》一書中說念佛名號,十六個字概括了這個法門的綱宗。請問是哪十六個字

  查《佛法導論》最後一頁最後一行括弧內記載得最清楚,即『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153.請問西方三聖、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的根源,再請示三菩薩沒有成佛之前,他們在俗家的姓名和出生的朝代。

  這都無量劫前的事了,現在的歷史只講到五千年,怎麼還談得上朝代。只有閱讀佛經,我們才知道一個大概。西方三聖是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菩薩的總稱。《無量壽經》說過,阿彌陀佛過去是一位國王出家後名叫法藏比丘,然後修成佛果。《大悲陀羅尼經》說過,無量劫以前,有一位正法如來,為度眾生,倒駕慈航,降低身分,到西方世界菩薩,輔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他就觀世音菩薩。《地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