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什麼是天人?天人修行嗎?

uploads/content/2022/may/6fdee8c992afb1a22832ddacb060ea6f.jpg" />

天人是什麼意思?(佛教解釋)

  天人,又稱天眾,音譯為提婆,指住在天界有情眾生天道輪迴中的六道之一,天界又分色界天和欲界天,持守五戒能於後世保有人身,不墮惡道之中;若再加行十善業者,死後將生欲界天,成為欲界天人。若再修禪定者,則可往生色界天,成為色界天人天人天上壽命雖然很長,但是總有天福享盡的時候。當這些天人天福享盡的時候,就會現出五種衰相,天人有五衰相現,大部分要墮於惡道。所以學佛、行善不能求人天福報,一定要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才能得到究竟解脫、常樂我凈之大益。

  據經典記載,天人歡喜讚歎佛事、奏天樂、散天花、薰天香、飛行於虛空。以多披掛瓔珞,飛於天空,故稱飛天。自印度以來,佛教多用以表現其莊嚴。於諸經中,甚少有關色界天人之記載,然欲界六天之記述則頗為詳備。欲界天有火、金、青、赤、白、黃、黑等七種身色光明清凈微妙,無皮肉筋脈脂血髓骨等,可隨意變現各種長短大小粗細等形象。其發柔軟潤澤,其齒白凈方密。其去來行步,無邊無礙,緩急自如。兩目清澈,久視不瞬。欲界諸天仍有淫慾,其成淫事之法,夜摩諸天互執兩手,兜率天彼此憶念,化樂諸天相互熟視,他化自在天則須共語,魔身諸天僅須相視。諸天之壽量竭盡時,必呈五種衰敗之相,稱天人五衰。

  如果有天人,若男若女,當五衰相現前的時候,他能夠見到地藏菩薩形像,或者聞到地藏菩薩名號,只要一瞻仰頂禮,那這些天人就轉增天福,永遠不會墮到三惡道裡面去。如果他見聞地藏菩薩形像名號,進一步還能以香、華、衣服飲食、寶貝、瓔珞等供具來作布施供養,那所得功德福利無量無邊。

天人修行嗎?

  天人不修行的。欲界天人沉溺於欲樂,覺得享樂才是最要緊的,根本想不到接觸佛法色界天人安住於禪定帶來的喜悅中(這是遠遠超過欲樂的喜悅),也不能進一步修習解脫道。

  曾有這樣一則公案佛陀在世時,神醫耆婆常為國王僧眾治病,並在目犍連面前皈依三寶。耆婆死後轉生於忉利天。有一次目犍連因為弟子有病,就升到忉利天去向耆婆問診。當時正趕上天人們進入歡喜園,目犍連在路旁站著等待,沒有一天人看他。只有耆婆最後到的時候,坐在華麗的花車上,向他舉起單手致意,然後乘車飛馳而過。目犍連雖是大阿羅漢,但心裡有點不舒服:“我的弟子怎麼對我這態度啊?我好不容易從人間來趟天界他不但不請客,反而招個手就走了。”於是以神通定住耆婆的花車,耆婆不得已只好下車,向尊者頂禮尊者以種種因緣訓斥他,耆婆回答說:“實在沒辦法,我們這里忙得很,每天玩都玩不過來。您看,其他天人對您連招呼都不打,正因為我在人間您的弟子,所以才用了最大的力氣向您舉一隻手問訊。”

  可見,天人福報雖大,但往往沉溺於享樂,早將修道置之度外。天人雖因往昔善業帶來極大福報,可以隨心所欲地享樂,但也因此缺乏修行動力不像娑婆世界,到處有天災人禍,有生老病死的種種痛苦,能激發人們為離苦得樂而不努力天人雖有善根福報,但對於欲樂和定樂的貪著,使其自身智慧被覆蓋而不再產生作用,並因耽於享樂而無暇開發智慧。相反,人類有心追求真理、追求解脫,更容易通過聞思修解脫得度。

各詞典對“天人”的解釋

  1.《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天上的人

  2.《佛學大辭典》

  天人,又作天眾。即住於欲界六天色界諸天有情。亦指住於天界或人界之眾生。據經典記載,天人歡喜讚歎佛事,奏天樂,散天花,薰天香,飛行於虛空。以多披掛瓔珞,飛於天空,故稱飛天,自印度以來,佛教多用以表現其莊嚴。於諸經中,甚少有關色界天人之記載,然欲界六天之記述則頗為詳備。欲界天有火、金、青、赤、白、黃、黑等七種身色光明清凈微妙,無皮肉筋脈脂血髓骨等,可隨意變現各種長短大小粗細等形象。其發柔軟潤澤,其齒白凈方密。其去來行步,無邊無礙,緩急自如。兩目清澈,久視不瞬。欲界諸天仍有淫慾,其成淫事之法,夜摩諸天互執兩手,兜率天彼此憶念,化樂諸天相互熟視,他化自在天則須共語,魔身諸天僅須相視。諸天之壽量竭盡時,必呈五種衰敗之相,稱天人五衰。有關天人之圖像迄今仍存者,有印度秣菟羅博物館所藏之‘石造釋迦說法像’,像中佛陀光背上刻有二飛天敦煌千佛洞之壁畫中,亦有散花奏樂之飛天圖繪。浙江普陀落山法雨寺玉佛殿三尊像之後光中亦刻有飛天像,其天衣宛如火焰,栩栩如生。日本法隆寺、葯師寺、岡寺、法界寺、平等院等名剎亦大多存有天人圖像之壁畫、屏風等。【起世經卷七之三十三天品、法華經卷如來壽量品、阿閦佛國經卷上】(參閱‘天’1330、‘天人五衰’1333)

  3.《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天人,(術語)天與人,即六趣中之天趣與人趣也。無量壽經上曰:‘天人歸仰。’又曰:‘諸天世人。’法華寶塔品曰:‘移諸天人,置於他土。’【又】(天名)天上之人天界生類之總稱,如天人之五衰等。

  4.《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一)(梵deva-manus!ya,巴deva-manussa)指天界人間的並稱。亦指住在天界人間有情。又稱人天。如《長阿含》卷二〈遊行經〉雲(大正1·15b)︰‘如來可止一劫有餘,為世除冥,多所饒益天人獲安。’舊譯《華嚴經》卷五雲(大正9·424a)︰‘離諸人天樂,常行大慈心。’

  (二)(梵apsara)指住在欲界、色界天界有情,即諸神。又作天眾。據經典所載,天人歡喜佛事,常奏天樂,散天花,飛行於虛空,故另有飛天之稱。《法華經》卷五〈如來壽量品〉雲(大正9·43c)︰‘我此土安隱,天人常充滿。(中略諸天擊天鼓,常作眾伎樂,雨曼陀羅花,散佛及大眾。’《無量壽經》卷上雲(大正12·269b)︰‘斯願若克果,大千應感動,虛空諸天人,當雨珍妙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