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不在於年邁耆老,而是在於修行成就

uploads/content/2022/may/0461b8951a82c41b1413b0023e8cbb9c.jpg" />

  昔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一日,摩訶迦旃延尊者與眾多比丘們聚集在婆羅那烏泥池畔的食堂中,一起縫製僧衣。

  當時,有一位執著手杖的年老梵志來到食堂,拄著手杖站在一旁,沉默了一會,然後開口對比丘們說:“諸位長老,你們見到長輩來,為何都不問候,並恭敬地請他入座呢?”

  當時,迦旃延尊者也在座中,聽到梵志的提問,便對梵志說:“佛法中,若有德高望重的長者來,我們都會向他問候、恭敬禮拜,並請他入座。”

  梵志說道:“我看這里沒人比我更年長的,但是並沒有人來問候我、對我敬禮拜,並請我就座,你為什麼說‘佛法中,見到德高望重的長者,會恭敬禮拜,並請他就座’呢?”

  迦旃延尊者回答:“若有八、九十歲的老人家,發白齒落,但他在修行上的成就像少年般淺薄,就不能算是長者;相反地,如果一位年紀才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膚白髮黑,年輕力壯,青春貌美,在修行上的成就如長者般深厚,就屬於長者之輩。”

  梵志聽了,不解地追問道:“為什麼說八、九十歲的老人,發白齒落,卻只成就年少之法;而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膚白髮黑,健壯貌美,卻可被視為長者之輩?”

  迦旃延尊者回覆:“有五種欲,就是指眼根與色塵相觸,產生貪愛、好樂、念念不忘執著耳根接觸聲塵,鼻根接觸香塵,舌根接觸味塵,身根接觸觸塵,對這些感受產生貪愛、好樂、念念不忘

  若是無法斷除對五欲的貪戀、欲求、愛執、念想、染濁,雖然已經八、九十歲高齡,發白齒落,在修行上,也只是成就年少之法。一個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膚白髮黑,健壯美好對於五欲能做不貪戀、無欲求、不愛執、無念想、離染濁,雖然才二十五歲,但在修行上已成就老人法,就屬於長者。”

  聽完迦旃延尊者的說明,年老梵志說道:“依尊者開示的法義,我反省檢視自己,雖然年老,但修行上的成就還很淺薄。您們雖然年輕,但有長者修行我還有許多事要處理,現在便請辭先回去了。”

  尊者回應:“梵志,您可以您的方便自行離去。”

  聽聞了迦旃延尊者開示,年老梵志滿心歡喜地離去。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第二十

  省思:

  公案中,尊者開示值得受人恭敬長者,並不是指外相上的年邁耆老,而是在修行成就。有道不在年高,若能修心聖道,離欲解脫,即便是年輕修行者也能受人恭敬

  貪著五欲是輪回生死之根本,修道、悟道,無貧富、貴賤、老少之別,行者若能嚴持凈戒,覺生死苦,舍離五欲,精進行道,必能進趨菩提成就正覺。修道之行者,應如是自警自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