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慧法師:網路問答錄(51--60)

  第五十一問:「出家人能舍家,離開父母夫妻子女、兄妹、朋友等,說這是離欲離染,修行清凈生法忍;是不是無情無義就是無生法忍?有的在家學佛人,別人打他、罵他、辱他、害他,也不生氣,好像沒事人一樣,都窩囊透了,這是生法忍嗎?」我也有此疑問,請給方便地講一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離欲染出家,是放下俗緣,身與眾生廣結法緣,心與諸佛廣結佛緣;修行清凈生法忍,而不證得生法忍;即無情無義與無生法忍是兩碼事。無情無義,可形容為人冷酷、殘暴,不講情面道義。無生法忍,是菩薩行人心生大悲,定觀諸法空相,證悟身空、心空、法空、性空,明了一切法不增不減,於一切法無得無失,故心無作法相天性不生無明菩薩行人修習無生法忍,次第證得不退、位不退、證不退、行不退菩薩品位。《大智度論》中有,七地菩薩證位不退,方得無生法忍。

  在家學佛人,若能依法持戒,大精進禪行,大修忍辱又無辱可忍,是可以證得生法忍;但於世間在家學佛人中,可為鳳毛麟角,極其稀少。在平常人眼中,在家學佛人也其貌不揚,與常人沒有兩樣,若有人打他、罵他、辱他、害他,都能忍受,這不是窩囊,而是修習忍辱。因為無生法忍,是從修習忍辱得。無生法忍,是菩薩行人成就菩提關鍵,以智不執諸法空相,以慧超越二乘知見。但是,無生法忍是明了所緣順逆境界真相,是通達一切法不生不滅真理智慧。所以無生法忍,緣於忍辱,又高於忍辱

  依據不同經典法義,忍法有多種。一是生忍與法忍;生忍,也稱眾生忍;為菩薩行人,在行道中遇順意、柔情、讚頌、財物與打殺、罵辱、毀謗、攻擊等,能生七情六慾而擾其心因緣,皆能堪忍,不起嗔喜。法忍,也稱道法忍;為菩薩行人,在行道中遇舒適、美食、華衣、用具與饑渴、寒熱、災禍疾病等,能生七情六慾而擾其心之苦樂,皆能堪忍,不起嗔喜。二是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諦觀法忍;耐怨害忍與安受苦忍,法義與生忍、法忍相同;諦觀法忍,也稱無生忍、不起忍;為菩薩行人,於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法理,無礙不退心行,諦觀真理而安住無生智慧。還有伏、信、順、無生、寂滅五忍,信、法、修、正、無垢、一切智六忍,色蘊(無作)、受蘊(知見)、想蘊(定觀)、行蘊(智慧)、識蘊(解脫)、欲界(空寂)、色界(無願)、無色界(無相)、俗諦(無常)、真諦(無生)十忍等,不一而論。若具足忍法行菩薩道,即得清凈生法忍。

  故此,世間菩薩行人,榮辱不驚,順逆不動,遠離嗔恨;還會感恩與人成就忍辱行無量福德成就了無生法忍無量慧德;還發願心成佛之時化度,一闡提除外。可打他、罵他、辱他、害他等人,當世減福減壽,多遭苦厄;身滅後罪識墮無間地獄,無量劫難得出離。偶有菩薩行人悲憫,唯恐擾害之人苦報,示現一下憤怒相,令其止惡;應知是大菩薩乘願再來,不可輕慢;否則,可獲罪無量。2015/12

  第五十二問:「不明白學佛人為何要修習無生法忍,如何修習無生法忍,是不是把人弄傻了,就是得無生法忍了?」修習無生法忍是這樣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學佛人修習無生法忍,是智觀嗔恚毒害之咎,可使眾生墮入三途,久處輪回;又可使行人退心毀戒,火燒功德林。世人有一怒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殺人放火等一切罪惡事項皆能做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世人皆知在此不論。對於學佛人而言,其咎略講有十;一是見思二惑結使心疾最難醫除,可謂無始劫來根深蒂固,三毒之中堅如磐石,仇恨苦水深如巨海。二是墮入地獄苦受的根本業習之一,嗔恚心起,可毀教侮師、誹謗三寶、退失初心、犯戒失儀等,還反復無常,可經常發作。三是滅除身心善法的禍首,與慈悲善行背道而馳,與十不善道不謀而合,可使心如毒蛇,傷害眾生,造作無量惡業。四是常負惡名的罪魁,失六和敬,人不喜見,與善友為障,與惡朋無礙,與眾生結下無量惡緣。五是諸煩惱中業習最重,常懷嫉妒、冷漠、貶低、排斥、敵視他人心態,聽不得勸告,壞他人成功,好事皆自己,校量恩怨得失差別。六是對修行障礙最大,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行道如逆水行舟,又遇狂風巨浪,進退事小,舟毀人亡事大,恐戒身法體難以保全。七是布施持戒功德付之流水的元兇,生嗔人愚昧,可倒百劫布施功德山於須臾;恨怨人昏鈍,可涸千劫持戒功德海於剎那。八是破壞禪行般若的惡因,無福難修道,無德邪見心,逆緣擾禪行,痴心無般若;忙與人爭訟,比較盡認真,時處不平事,量小難相容。九是毀滅自利利他的毒劑,摧毀慈心如吹毛,壞掉悲心如浮塵,失去攝法如舊物,放棄眾生無情。十是損毀菩提心的利器,拔濟眾生與我何干,成就佛道天方夜譚,苦行利他痴人說夢,忍受辱罵如同傻蛋;貢高我慢天下第一,傲世輕物自入俗流,染著塵垢身心邪行,不計後果過患無邊。

  學佛人如何修習無生法忍,須明了忍辱功德,時處修習諸忍法。忍辱功德,略講有十;一是益於自度度人,以德報怨,化敵為友,不說是非,容讓他人;心量自寬,魔法難壞,能利自己,眾生獲益。二是益於守持戒律身心安穩清凈避禍消災無形,善名人皆尊重。三是益於懺悔業障,常懷謙下心,多察自身過,受辱前世因,打罵緣報果;惡語良藥,醫醒愚人腦,逆緣為善師,助人成大道。四是益於增加德本,吃得虧是福,受得氣是度,耐得苦是品,容得下是量;行得正是端,想得開是明,轉得了是智,脫得去是功。五是益於轉化煩惱,忍一時,退一步,笑一下,低一點,身不為六塵所擾,心不為外緣所動,境不為妄念所破,道不為世俗所壞。六是益於精進禪行,行人清凈無事擾,精進道業時如金,禪行定慧無明少,解脫自在心生。七是益於結善法緣,理智處事穩妥,禮讓不遷怒人,包容內心靜閑,無爭減少麻煩;家和萬事興旺,僧和法事空前,皆是自積福報,受人尊重贊嘆。八是益於證得智慧,戒攝身口意,法都六根緣,一心專念佛清凈慧力顯;誠實求法,志堅過難關,若等諸苦事,空無相無願。九是益於發菩提心,觀魔法是考驗,受惡緣業報完,度眾生起心願,第一義到彼岸;眾生苦我代受,大乘法應弘傳,菩提種續慧命,三世佛法脈連。十是益於相好莊嚴佛陀三十二相,還有八十種好,大威德顯莊嚴,瞻禮皆善緣;內心良善無惡,和藹可親相轉,經劫利他無怨,可為眾生福田

  修習忍法,略講有十;一是心不執我,放下名相。二是心不輕仁,親疏平等三是謙禮慎獨,心無驕慢。四是嚴持戒律,仇惡不報。五是生命無常,不結業緣。六是慈悲一切,常行布施。七是精進禪行,心不放逸。八是苦樂諸事,不計得失。九是觀法空相,斷除嗔習。十是增長智慧,常修懺悔

  學佛人修習無生法忍,不是把人弄傻了;而是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舉重若輕,舉輕若重;還是智慧方便,方便隨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世人只是世智聰明,以榮辱得失標準,去辨別是非,只能喻為,差之分毫,謬之千里。2015/12

  第五十三問:「學佛人都一樣修習無生法忍,是不是沒有差別呀?」此問義理甚深,能為其解答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學佛修行乘法,無生法忍又為三乘共修,當有菩薩與二乘差別,顯現智慧不同,可分別略講。

  菩薩行人二種道;一是般若道,禪定觀空,明實相法,無諸戲論,智了諸緣;二是行方便道,了知因緣,觀法性空,離於生滅菩薩行人還有五種菩提一是發心菩提,觀諸法空苦無常,明二乘法不究竟,發菩提心願救度眾生,修菩薩行。二是伏心菩提精進禪行,降伏其心解脫煩惱,能行善法。三是明心菩提,觀諸法實相,得身心清凈,明心生智慧,究竟達彼岸。四是初到菩提,證方便智慧,行無生法忍,空一切法相,凈心入道場。五是無上菩提,不入二門,成就佛道功德,坐十方清凈道場,示現成佛或乘願再來,教化無量眾生。二道五菩提法共同特點,是不舍一切眾生修行六度萬行,常憶四弘誓願,踐行四無量心,般若與道相應,萬法源於自性,實無一法可得,又妙有諸法行。菩薩行人在此世間,常依正知、正見正心正行,空觀諸法無常其心調柔,忍於諸法因緣,積無量功德,明了嗔恚過患,智斷見思二惑,離榮辱得失等染垢;又依柔順忍觀,念起法空,得入無生忍觀,心不生邪見,住於煩惱而忍於煩惱,空於煩惱,轉化煩惱;深入佛法通達無礙,言語道斷,不動不退常住菩提心、悲願行、相空慧心法之中,直至成佛

  二乘人修習無生法忍,趣於證得解脫,不能明了諸法實相,不得無生法忍。由於善根功德尚不具足,入深禪次定而攝其心,不能證入中道證得有餘涅槃三界煩惱已斷,但業習之根未除,禪於法空境界,樂於世間加行,不舍頂法第一,不得出離三界,尚未真實自利;故無度一切眾生悲心誓願,只實證道果,不復受生。還不能深觀,有餘涅槃如夢幻泡影,若斷若智於無生法忍,以智慧根器利鈍差別,不能證得道種智,知空見空,不知空中妙有,空色無礙;不知空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空的境界。執空、苦、無常觀,著無生無滅觀,先觀五蘊寂滅,再觀四諦次第差別,再觀十二因緣緣起;以四諦而入道,以緣法而獨覺,心厭離欲而得解脫,不能令眾生皆得解脫

  在修習無生法忍中,有說七地以下菩薩,若退六度萬行,可墮入二乘;在理相上,有外觀法空,內觀無我,我何所度,又何所滅。如此認知,是為醒化行人;因心願堅固,悲心深重諸佛護念,故不能退舍菩提。從實相上認知,只是菩薩行人,遇大惡因緣,遇大惡環境,須恆順眾生,應隨順因緣;行退位不退,心退道不退,名退實不退,為權宜方便。菩薩行人世間,含出家與在家,心行證道空相,悟法真如境界,世出世皆涅槃

  當然,世人也修忍,可成就品德天人也修忍,可成就天德。在相當數量的學佛人中,多流於世忍與天忍,或行二乘法忍,無法了知證悟菩薩生法境界,更不能行無生法忍。只有菩薩行人,不厭生死,示現生滅,常行難忍能忍,成就無忍之忍。2015/12

  第五十四問:「在漢傳佛教中,人多喜大乘法,而輕小乘法,且影響巨大,這算好事吧?」您能給予答覆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佛為眾生說法,是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萬種善巧比喻,大行智慧方便;同時遍觀眾生根基,方開三乘法門所說法義,難得見聞,聞者難信,信者難行,行者難證,證者難悟,悟者難明,明者難了。雖說三乘教法,可又三乘歸一;法法平等,上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義理甚深,法味具足,純正完備,福慧光明。上語善者,大乘法中內含二乘義理;中語善者,緣覺法中上聯下含大小乘義理;下語善者,上聯大中乘義理;三乘教法義理相通,相體相容,互為依存;同本一源,別無二門,不同階段,各有側重。如同一人少年學知,中年學智,老年學靜;理是一乘,義無二極,殊律解法,終為同歸。觀機逗教,普被三根,利鈍有行,趣必佛乘;中道大觀,第一義諦,究竟彼岸,常樂我寂。

  佛遍觀眾生根基,是觀正法、像法、末法時代眾生根基,還觀不同區域、不同種族眾生根基。觀眾生什麼根基呢?是觀眾生於過去世中,禮佛聞法因緣,與所植善根深淺。眾生因緣善根什麼樣呢?往來示現眾生相的菩薩除外,重點是人道,總體狀況是,善行者少,惡念者多,剛強難伏,傲慢難調;不善習重,喜樂乖巧,虛偽不實,難信一乘。貪著名利執著法相,多生邪見,不肯苦行;五蘊熾盛,迷頭弄影,戀染塵垢,難行正法。有人會想,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眾生因緣善根不隨之變化嗎?若從法相上講,人相變化快,人性進化慢;世智變化快,覺智進化慢。若從實相上講,業習加重,道德滑坡,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多弄權謀,厚重不足,名相文化,缺乏實幹。

  在漢傳佛教中,人多喜大乘法,而輕小乘法,且影響巨大;若據信眾法緣狀況評判,確是事實。形成如此狀況,既有歷史緣因,也有現實緣故。但在歷史轉化過程中,人多喜大乘法,而不小乘法;還依聲聞法為禪行基礎,依緣覺法為入門方便,依大乘法為究竟了義。在實修中,知苦集滅道而苦行,覺十二因緣道法而開智,修六度萬行而出離,成就者有千眾萬僧;故大乘教法深植人心,影響巨大,法運長久,佛風永固。在現實緣故中,眾生因緣如此,眾生根基也如此,感召末法風氣不正,門庭亂象橫生;空說佛法者多,真修實幹者少。執著名相者多,放下解脫者少;研究理論者多,法門行者少。爭論不息者多,恆持正法者少;求佛護佑者多,知佛法真諦者少。參訪求法者多,得法得戒者少;安逸現狀者多,具足正見者少。講地再白一點,有些信眾說大乘法似頭頭是道,其實連小乘法都實行不了,受了比丘戒自為羅漢者有之,受了菩薩戒自為菩薩者有之,沒吃幾天素自為成佛者有之,讀了幾天佛經自為大師者有之;不能了知小乘法是佛教有機法體,是佛接引不同因緣眾生的方便智慧,是佛培植不同善根眾生的大慈悲心;故輕慢小乘法不算好事,而且不利修行人速證道果。我曾講過,三世諸佛法脈相承,不見一眾生未證聲聞道果,而直接入菩薩品位;若有個例,必是菩薩示現,而無其它,這是真實不虛。

  人道眾生如此因緣根基佛教為何重視人道呢?雖然眾生平等,但是心性平等,相體福報各有差別人道處於眾生輪回的關鍵環節,既有人天之善,又有道心之德;既有惡道之習,又有失德之業。如同人的左右手,不因右手靈活好用,就廢掉左手;不因腳掌走路,就不需要腳背;人心也如此,既有陽光一面,也有黑暗心理;但能相互轉化,不可廢除。故人道眾生,可受佛教,可受法化,可受僧修。2015/12

  第五十五問:「佛教信眾都喜讀誦經典,還供養經典,這有什麼特殊含義嗎?」請給予方便開示一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佛教經典,為佛法性,等佛住世。特別是方等經典,得諸佛護持,得諸菩薩與龍天護法護佑。方等經典,為大乘經典總稱,含廣大平等之義理。那為什麼佛有時說大乘經,有時說方等經呢?其實是含略有側重之義;即側重大乘經中,諸菩薩請法,佛為諸菩薩說法,又教化二乘人,明了一乘教義,歸入佛乘;故說方等,但不唯一。

  讀誦經典功德無量,略講有十;一是拓展思維,增開智慧;二是統攝心意,憶念不忘;三是轉化命運消災免難;四是龍天護佑,夜無惡夢;五是菩薩守護,諸事順達;六是諸佛護持,吉祥如意;七是心無怖畏,魔眾遠離;八是知佛正見,益於正行;九是解除疑惑精進禪行;十是善行培德,成就道業。

  在此功德中,其中讀誦佛教經典,怎麼能轉化命運消災免難不好理解。義理簡略有三;一是讀經誦咒,轉化思維善心生起惡念消失,不作新業;二是心知懺悔慚愧業障,棄捨惡習喜樂善行,去除舊業;三是增加福報,開啟智慧自利利他,正知正見,廣行善業。這裡的轉化命運,是身心轉化,改變了命相運轉的方式;而不是憑空想像的趨吉避凶。這裡的消災免難,是身無惡行,心無惡念,感召龍天歡喜天災人禍自然遠離,或重罪輕罰;而不是隨心所欲的化為烏有。

  供養經典,流傳佛法功德無量,略講有十;一是惡道永息,常生人天;二是自然修善,人天歡喜;三是善友親近,常受法化;四是大眾信敬,富貴一方;五是現世安穩災禍不侵;六是不見諸惡,事無障礙;七是不受事擾,常得靜閑;八是龍天守護,夜夢吉祥;九是信行佛法不失大乘;十是菩薩不舍,願生一處

  供養經典,等於供佛法身;流傳佛法,等於續佛慧命。經典在處,等於佛法住世;見聞經典,等於受佛法化。經典所在之處,不論山林樹下俗家舍宅、學堂宮殿寺廟僧坊,功德同等,不可妄自差別,輕慢白衣供養,或居士流傳法物等。應知法物流傳,有教無類,法無分別,各依因緣,方便具足菩薩有願,與法同行,與經同住,往來示現。2015/12

  第五十六問:「不敬經典、污損經典有什麼業報嗎?方等經典有何妙義嗎?」我等也有不解,願為解說。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對於不敬經典、污損經典有什麼業報,部分經文中有所記述,但沒有哪部經中專門記述;故只能憑綜合記憶與個人悟知而講。

  雖然不敬經典與污損經典含義有所不同,有時恭敬經典也有污損經典的事項發生,當然業報可以開遮;但是不敬經典與污損經典相互作用思想行為同一時,業報極重,無量無邊。略講有十;一是等於謗佛,出佛身血;二是等於謗法,破佛慧命;三是生生世世愚痴無智,常生邊地不聞佛法;四是時時處處怖畏,橫事惡事常相伴臨;五是行住坐卧不得安寧,身心苦惱郁悶不堪;六是鬼魅常隨其身,所行諸事不順;七是天災人禍不斷,世世白癩黑痣等惡疾纏身;八是妄心雜念遍生,邪知邪見多行不善;九是常與惡友相鄰,世世貌丑臭穢;十是斷滅善根,常墮地獄,難得岀離。

  不敬經典有多種表現,略講有十;即面對佛教經典時,一是傲慢無禮;二是輕視不恭;三是粗言穢語;四是詆毀誹謗;五是混同雜書;六是臟手取送;七是置不凈處;八是尋過失處;九是嬉戲噱頭;十是影射諂曲。特別是在文學作品與影視傳媒中,虧心惡人戴捻珠,貪財怕死菩薩,遭遇苦難出家,碌碌無為讀佛經等,於有意無意之中,不敬佛法,廣義釋解,亦為不敬經典

  污損經典有多種表現,略講有十;一是臟手觸摸;二是臟物包裹;三是臟物污染;四是臟處存放;五是髒水浸泡;六是廢紙利用;七是撕毀丟棄;八是身壓腳踏;九是胡亂圖畫;十是惡意銷毀。特別於在家人中,忙亂出差,眷屬無知孩童無意,一時嗔憤,迫於無奈等,易有此類過失

  方等經典妙義無量,若行人正心正憶、正念正觀、正思正解、正受正行正教正見禮拜讀誦方等經典如法持戒修行,常值佛世,利益無邊。因為方等經典,是諸佛之母,為諸經之王,當妙義之藏,現菩薩之道故有六大不可思議;一是如同地大不可思議,普遍承載一切,不分凈穢好惡,皆有存在道理也有生存本具功能等,還可無量寶藏湧出;比喻一切眾生,皆可獲得利益,增長善根慧命。二是如同水大不可思議,滋潤一切生物植物動物人類,清洗一切污物、染具、濁穢、不凈等,還可還原清水狀態;比喻一切眾生,皆可洗去塵垢,保持身心清凈三是如同火大不可思議,無時無處不在,用度可控可失,利害損益有別,可使一切受益,可毀一切有形等,還不可使火性消失;比喻一切眾生,皆可慧炬普燒一切煩惱,焚毀一切不善惡習,促使身心強勁梵行。四是如同風大不可思議,平息靜態於空間,習風涼爽於夏日,暖氣宜物於寒冬,大作狂起於吹散,可益一切,可害一切等,還不可使風能改變;比喻一切眾生,皆可摧毀一切業障,吹去無始劫來垢塵,身心愉悅禪行。五是如同日大不可思議光明普照一切萬物,去除無量無邊黑暗,四季輪轉時空變換,自然適應各取所需等,還不見日光有所增減;比喻一切眾生,皆可信受佛教法化,得受佛法光明照觸,去除暗昧心理。六是如同空大不可思議虛空安立一切,容受一切,潤化一切,讓一切皆有生存空間等,還無礙於虛空空寂;比喻方等經典,廣大無對,三乘有形,皆能容受。2015/12

  第五十七問:「經常見聞信眾團體或幾人誦持禮拜三世諸佛名號,誦持禮拜菩薩名號,誦持禮拜十二部經,不知能獲得什麼功德利益?」能為其解答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三世諸佛名號與諸菩薩名號皆是無量功德成就皆是無量劫具足菩薩證得;十方眾生難得見聞若有誦持禮拜功德利益廣大無量,遍周無邊,善者聞名生天,信敬受持成道。特別是誦持禮拜過去世諸佛名號,現在世與未來諸佛歡喜功德殊勝巨大。若法會放生動物,心識聞名可轉生善道。若人無善根,聞音不能善行,自屬焦芽敗種。若人聞音不信敬,當知不是善道而生,業習自然加重。見聞十二部經,為大善因緣,若能誦持禮拜,能除無量劫來生死重業,可得法眼清凈。當然誦持禮拜三世諸佛名號與諸菩薩名號及十二部經,所獲功德各有差別,只能分別略講。

  誦持禮拜過去世諸佛名號所獲功德,略講有十;一是八十萬劫中,不墮地獄苦受;二是身心滅罪轉善,不在造作十惡五逆;三是見聞正法喜樂受持大乘禪行;四是昔有毀謗大乘法業重者,能令生悔滅罪;五是昔有斷滅善根者,能續緣接根令凈信;六是若有造作無間重罪者,能令懺惡得除業;七是若有善行清凈者,未來親近無量佛;八是若有清凈比丘者,速成阿羅漢道;九是若有阿羅漢道果者,能無上發菩提心;十是若有菩薩品位者,可得無聲法忍。

  誦持禮拜現在世諸佛名號所獲功德,略講有十;一是六十萬劫中,不墮地獄苦受;二是信受教化得福報,三業滅除得度脫;三是能滅五逆重罪身心清凈;四是常聞現世佛法,永離四惡道(含修羅);五是種下無量善根未來可見彌勒及千佛;六是得聞信受第一義,可生清凈國土;七是了知諸佛常住未來可見十方諸佛;八是清凈比丘精進者,可次第證得道果;九是成就二乘道果者,可速生凈土見佛;十是行菩薩道者,得入陀羅尼門明法妙義。

  誦持禮拜未來諸佛名號所獲功德,略講有十;一是四十萬劫中,不墮地獄苦受;二是增長智慧,能滅除三障愚痴;三是增長福報,能滅除五無間重罪;四是樂聞佛法,能常誦持經典;五是得聞正法,能依法持戒禪行;六是常行善法,能滅除過去世諸惡業;七是證得解脫不生惡念邪見;八是世世所生善處,不生邊地惡國;九是世世所生善信之家,不見惡國王;十是親近諸善知識,可證得明心見性

  誦持禮拜諸大菩薩名號所獲功德,略講有十;一是四十千劫中,不墮地獄苦受;二是常生善處,不生邊地惡國;三是常生人天善道,不受諸惡趣身;四是常生善信之家不生邪見之家;五是常生富貴大姓,不生貧賤之家;六是身根具足健康不生外道之家;七是常持正戒,不受外道邪戒;八是常聞正法,常得具足正行;九是具大乘威儀,人皆親近贊嘆;十是清凈明法義理,常安住法中精進

  誦持禮拜十二部經,為長行、復頌、單頌、因緣、本事、本生、未曾生、比喻、論評、無問自說、方廣、授記,總稱為《南無總持大陀羅尼》。陀羅尼,義為總持、能持、能遮,令善法不散失,令惡法不起用。諸佛稱經為母,諸菩薩稱經為妙義法藏。誦持禮拜諸十二部經所獲功德,略講有十;一是二十萬劫中,不墮地獄苦受;二是信樂受持,可證得宿命智;三是喜樂大乘法,明了法行次第;四是知二乘法缺失處,能慚愧往昔因緣善根具足;五是知佛因地苦行,能發勇猛精進心;六是知法不可思議能有學不知疲厭;七是知法理深奧無限,能實證悟入;八是知佛法為廣大真理,能正行而不顛倒;九是知佛大慈悲喜舍,化度我等是種悲田;十是知自有佛性,修菩薩可得佛授記。2016/1

  第五十八問:「很多經中都說,毀犯四重禁戒者與一闡提眾生諸佛不度,怎麼誦持禮拜過去世諸佛名號者,又能得度呢?」我等也不明白,請為釋解。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諸多經中確說,毀犯四重禁戒者與一闡提眾生諸佛不度,唯有誦持禮拜過去世諸佛名號者,又可得度。四重禁戒,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是學佛四種根本戒律若有毀犯其一者,為獲根本重罪。一闡提眾生,為信根不具,即不信因果,顛倒邪見,不親善友,不受佛化;亦為斷滅善根,即發粗惡言,誹謗佛法,心無慚愧,永不改悔。若有毀犯四重禁戒者與一闡提眾生,心無怖畏,業障如山,當墮地獄,無有岀期。

  為什麼毀犯四重禁戒者諸佛不度呢?毀犯四重禁戒者,為具足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優婆塞戒等,受而不持,意圖形式身心濁垢,明知故犯。究其緣由,皆是往昔在過去世諸佛法中,造作五逆,廣行惡法;業習深重,心無懺悔。毀佛重戒,損佛形象;壞佛法藏,淪為魔道。常受魔王差遣入佛法中,口裡說空,潛行魔法;身披佛衣,實為魔民。贊嘆殺盜,喜樂淫妄;非法非律,咨意妄為。斷慈悲心,怨惡眾生;傷其身命,害其慧命。欺世盜名,偷取財物;貪心十足,債巨須彌。淫蕩成習,福報漏盡;惡緣相纏,輪回無期。未證謂證,未得謂得;欺騙世人,大慢輕狂。善緣已失,善根已斷;罪衍無間,故而不度。

  為什麼一闡提眾生諸佛不度呢?一闡提眾生,形成緣由有二種;一是無始劫來,心常輕慢,身染垢習,意境不善,未與三寶結善因緣,也未在三寶前種植善根;只知滿足六欲,不知生死事大;念念妄心流轉,世世妄行由他。二是無始劫來,入過去世諸佛法中,但是,身入心不入,口入行不入,名入實不入,假入真不入;執著字義執著言語理,執著名相事,執著我法常;一切差別心,一切爭高下,一切皆我是,一切不利人;曲解正法藏,詆毀善知識邪見毀善緣,趣成一闡提。故而應知,一闡提眾生世間有,也在佛法信眾中存。其行,殘暴不仁,禁教逐僧;焚毀經書,侵損塔寺邪見邪行,損佛形像;魔法魔律,壞佛正法。無有因果生死斷滅;何來神識,誰見輪回。未結善緣,自焚善根;心同木石,故而不度。

  為什麼唯有誦持禮拜過去世諸佛名號者又可得度呢?現在世諸佛無緣不度,未來諸佛仍度有緣。緣在哪失,當在哪結;根在哪斷;當在哪續。故必須在現在未來諸佛前,誦持禮拜過去世諸佛名號懺悔往昔諸惡業,罪由心起由心懺,業由身作由身悔,當下向善結佛緣。過去諸佛慈悲,威德神力不思議,能滅無量惡業罪,心自向佛植善根。四重無間如風吹,遠離魔事能梵行,一心清凈持正戒,無上佛道必得證。枯木逢春長新芽,常住佛法清涼地,現在諸佛起歡心,當然不名一闡提。這是現在世諸佛,為毀犯四重禁戒者與一闡提眾生,開啟的唯一法門,別無二路。若有人自知罪業,只在形式上誦持禮拜過去世諸佛名號,一轉身該怎麼樣還怎麼樣,不能以真心誦持禮拜,不能以誠心懺悔業障,不能以畏心改惡向善,不能以敬心正行戒法,只能是文過飾非,如同世人只學一招,不是從根本上下功夫,仍是善緣難結,善根難續,自欺欺人。

  其實,所講可以舉出多種實例,來加深理解;但恐冗長,還是留一點空間,讓聞者聯系古今實例,觀察世間百態,結合世俗世論,自悟效應更好。2016/1

  第五十九問:「於現代史中,有人提出用哲學之真、倫理之善、美育之美取代宗教信仰,當然包括佛教在內;佛教可以被取代嗎?這種人趣向一闡提嗎?」請為方便釋解。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佛陀時代,就曾預見,末法時代世俗世論破壞佛法。歷史上三武一宗滅佛,也為世智聰明之禍,理由相似雷同,結局都很悲慘;對人類社會安全危害巨大,又殃及自身與子孫後福佛教形成因緣與存在價值,是經過二千五百多年,不同時代的人,反復驗證共認的真理,在人心中銘刻下不可抹滅的烙印;各種宗教也是如此,具有真實存在的不可替代性。特別是在人類發展中,取消了歷史信仰傳承,取消了傳統文化,等於取走了民族的靈魂,取消了發展的根基。當然,不論是什麼理論,都不能取代宗教信仰也不能取代佛教義理。古往今來的這種觀點都是佛教視為一種理論存在,空無實際;將宗教信仰視為精神枷鎖,麻痹人民;將天災人禍歸罪於人民愚昧思想奴化;將封建落後歸罪於宗教信仰,阻礙發展。古往今來的這種人,皆不信因果,否定輪回,缺少敬畏,藐視史實,對宗教信仰以封建糟粕否之,對佛教傳承以迷信活動滅之,對傳統文化以過時落後取代之,邪知邪見蒙蔽心智,狂熱囂張失去理智,自命不凡助長世智,若不知醒懺,必自取災禍,心行可趣向一闡提。

  哲學之真,其宗質是研究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所認識的世界本質是物質決定精神,發展的根本規律對立統一,人的思維與存在是主觀與客觀的關系;研究對象現實存在、客觀存在、學術知識價值觀念、理性分析、心靈溝通、語言藝術;將各種規律歸類於自然法則與必然法則哲學中所揭示的一些真理在此世界是相對真實存在;但不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與佛教所揭示的依一切自然法則而超越一切自然法則,依一切因緣法則而超越一切因緣法則,無法相互比較;差距在於一方是一個星球的相對科學,另一方是無垠宇宙的絕對真理世間若失去佛教智慧,再失去宗教信仰,必將導致社會變態,產生失去道德約束的政治博奕,產生失去人性善良約束的科學濫用,產生失去社會責任約束的貪婪享樂,產生失去平等自由約束的個人崇拜

  倫理之善,其實質是關於人性、人倫關系結構的基本原則;所認識的是指導人行為的觀念,規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應符合普遍的道德標準,形成一種行為准則;研究的是社會意識形態領域倫理範疇,道德範疇;內容包括人生道理人生情感人生意志人生觀念人生價值人生活動等;將倫理歸於客觀他律,將道德歸於主觀自律。倫理中所揭示的一些道德規范,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有積極的進步作用;但有缺失,具有一定的狹獈性。與佛教所揭示因緣法則中的慈悲喜舍、眾生平等、六和五敬、大孝感恩、心存敬畏、利樂有情等大因緣觀與法軌戒儀,無法相互比較;差距在於一方是人間道德規范,另一方是遍法界的戒儀軌則。世間若失去聖人道德,再失去信仰支撐,必將導致人心變態,產生失去佛教仁心約束的道德滑坡,產生失去人性敬畏約束的強勢規范,產生失去倫理秩序約束的知識傷害,產生失去關系平衡約束的結構失常。

  美育之美,其本質是關於人生完美人格核心的審美境界;所認識的是通過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增強創造美的能力,樹立美好理想、美麗情操、美尚品格,提高美德素質;主要研究的是美學藝術教育;內容包括審美教育、美感教育、美學教育等,由形式美轉向實質美。美育中所揭示的一些核心理念,具有時代鮮明的積極意義;但過於抽象,具有一定片面性。與佛教所揭示心性美、善行美、聖德美、戒儀美、境界美、實相美等世與出世清凈美觀與脫俗美感,無法相互比較;差距在於一方是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另一方是以人心凈化升華的道德文明。世間若失去人心凈化,再失去道德文明,必將導致人文思路過窄,產生失去因果規律約束的私慾膨脹,產生失去自我良知約束的貪求名利,產生失去公德正義約束的驕奢淫逸,產生失去善行操守約束的腐朽墮落。

  若要國家昌盛、民族和諧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就應讓人類信仰人心有希望,人人有美德,人間正道。2016/1

  第六十問:「學佛人常說邪知邪見,什麼是邪知邪見?由什麼產生?有哪些表現?其危害大嗎?」我等也願聞其詳,以求共受法益。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邪知邪見,由不正的認識,形成不正思維模式、理解程度、分辨方法、評判標準、觀察角度、覺知心態、體會見解、論述觀點等,義理非常廣泛;既有世俗世論中的邪知邪見又有各種宗教中的邪知邪見,還有佛教門中的邪知邪見。對個人、家庭親友社會事業、道業,都會產生極大傷害。這裡,只能重點略講佛教門中所說,邪知邪見的產生、表現及危害。

  若講是一,邪知邪見智障產生。智障源於色聲香味觸法,五蘊熾盛生四顛倒,顛倒成邪知,顛倒生邪見;故有邪知為顛倒知,邪見為顛倒見。邪知邪見相伴而生,又互為因果;有時邪知是因,邪見是果;有時邪見是因,邪知是果;常見是一,只講邪見,而代邪知;偶見是二,先講邪知,後講邪見;故古德講邪見,為邪知邪見合一體,將智障稱為知見障。智障所生知見表現有二種;一是常有,執著五蘊恆常不變,苦樂有忍於心;危害在於一切依賴命運,不樂積極善行,易趣入外道法中,不能凈信佛法。二是執著五蘊斷滅消失,苦樂身受,無奈為忍;危害在於不信因果,誹謗佛教非法非律,易趣入一闡提中,常墮三惡道中苦受。

  若講是二,邪知邪見由見思二惑產生。見思二惑源於根塵識入所生因緣,人見、我見眾生見、壽者見,差別心念不斷,積習成惑;思事、思法、思作者、思受者,我法執著成習,經久為惑;對八正道與邪知見分辨不清,對佛教正法與邪法心疑不定,終使心神迷亂,依止邪師,樂行邪法,欣喜邪論,蔽於邪見。故古德講邪見,為依別行相而立名,將邪知稱為邪推度。見思二惑所生知見表現有二種;一是常義,以世間常理推論佛法,以世間常義教化眾生;危害在於以佛教理論教育為究竟,以修學世間智慧博大精深為了義,易趣入人天善法中,不能實證得中道。二是斷義,對顛倒假相作決定解,依相對生滅推論一切;危害在於能斷一切善法,能斷一切善根,易趣入十不善法中,不能心知三寶實義。

  若講是三,邪知邪見由貪嗔痴產生。貪嗔痴源於六根欲染妄習,六欲生貪求,妄習生煩惱,不滿生嗔恚,不足生痴行。任由清風吹白雲,善與不善隨他去;斥責守戒太執著,喝酒吃肉著相職業為僧養家室,算命看相高價香;承包寺廟兵奴法,文物參觀只收錢。故古德講邪見,為不能如實了知所知心愚昩,隨意妄為惡作心猛利,對諸法不如理義差別推求心行離善流轉,非議布施禮佛無功德、殺盜淫妄無惡業、禪行妙有無聖果等失壞心,不覺邪行羞恥、不信邪業過患、不從邪心岀離為心覆蔽。貪嗔痴所生知見表現有二種;一是增益,執著身有,偏愛染習,吹毛求疵,妄心說空;危害在於世間染垢成習,人天享樂為先,易趣入有為法中,不能精勤道業。二是損減,世間無神,誰見輪回,「修橋補路雙瞎眼,殺人放火兒女多」。危害在於善惡皆由人說,戒儀皆為我用,何來前世後世,佛也是人,易趣入誹謗惡行中,失去人天善道。

  若講是四,邪知邪見由殺盜淫妄產生。殺盜淫妄皆由見聞覺知所成,無始劫來習氣堅固,見見以斷常無見為根本,自與今世因緣和合,惡緣殺生,偷盜欠債,邪淫俗情,妄習相誑。見聞覺知為使者,六賊為強盜,自劫功德家財。故古德講邪見,為隨順惡業,放縱慾望罪惡極大。殺盜淫妄所生知見表現有二種;一是增義,心起法怨,唯世間受樂真常;危害在於能障正見,毀菩提正道於言談筆墨之間,易趣入諸邪解脫,妄執非道為道。二是損義,心起生怨,苦蘊界處煩惱擾心而苦受不醒;危害在於無明生相,有我生心,能斷一切眾生菩提慧命,易趣入染習污慧為性,以觸為緣而生邪智。

  有關邪見定義很多,解說廣泛,須依經典為准。佛於《大般涅槃經》中說,「因是疑見生六種心,決定有我、決定無我我見我、我見無我、無我見我、我作我受我知,是名邪見。」邪見之人為行外道法,外道中有身見、邊見、邪見、戒取、見取;由五見生六十二見,可詳見《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2016/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