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行禪師
19.對橘子的專注
那天中午,當善生帶食物來給悉達多時,發覺他正坐在畢波羅樹下,如晨曦一般的美麗。他的臉孔和身體都散發著安祥、喜悅和平靜。她曾見過悉達多威嚴的坐在畢波羅樹下不下百次,但他今天顯然是與以往有些不同。望著悉達多,善生感覺到她自己的苦惱全消,心底里充滿著如沐春風的快樂。她覺得在這世界上,她再沒有甚麽需求和渴望。宇宙間的一切已是如此美好,沒有人需要再憂愁了。善生向前行上幾步,把食物放在悉達多面前。跟著,她向他鞠躬。她感到悉達多的安祥和喜悅灌入了她自己的體內。
悉達多對她微笑說遵:「來,跟我這裡坐。我很感謝你這幾個月來給我帶來食物和水。今天是我有生以來最怏樂的一天,因為我昨夜已證得大道。請你也一起為此高興吧。我不久便要去教導其他人這條道路。」
善生很詫異的望上來。「你要走?你是說要離開我們?」
悉達多慈和的笑著說:「是的,我一定要離開,但我是不會離棄你們這群小孩的。我走之前,會讓你們知道我所發現的道路。」
善生還是不太肯定。正當她想再問下去,悉達多卻先說:「我會留下多幾天和你們一起,好使你們能分享我所學到的。未到這時,我是不會上路的。就是我走了,也並不代表我會永遠離開你們。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回來探望你們的。」
善生感到安慰。她坐下來把蕉葉掀開,把飯團供上。她靜靜的坐著看悉達多吃飯。她觀看著悉達多把飯團捏開,再把每一小團沾上芝麻鹽。她心裡充滿難以形容的喜悅。
吃過飯後,悉達多囑善生先回家去。他說他想下午在森林裡和村童們會面。
很多小童都來了,包括縛悉底的弟妹。所有的男孩都洗過澡和換了乾淨的衣服。女孩子則穿上了漂亮的紗麗。善生的紗麗是象牙色的,難陀芭娜穿著蕉芽色的,而媲摩的是粉紅色。他們就如鮮艷的花朵,在畢波羅樹下圍繞著悉達多而坐。
善生特別帶來了一藍椰子和檻欖糖塊。孩子們把椰肉挖出來和美味的糖塊一起吃。難陀芭娜和善柏錫帶了一藍橘子來。和小童一起坐著,悉達多的快樂完全無缺、,盧培克把一些椰子和檻欖糖放在蕉葉上供奉給悉達多。難陀芭娜又送上一個橘子。悉達多把它們收下,和孩子們一起吃。
他們正吃得興高采烈的時候,善生向大家宣布:「親愛的朋友小今天是我們導師最快樂的一天。他已找到大道。我覺得這天對我也很重要。兄弟姊妹,讓我們把今天當做喜慶的日子吧。找們應為導師的悟而慶祝。尊敬的導師,大道已找到了。我們知道你不會永遠和我們一起。請你教我們那些你認為我們可以明白的東西吧。」
善生合上雙掌向喬答摩鞠躬,以示恭敬和誠意。難陀芭娜和其他小童也都合上掌來,鞠躬致意。
悉達多輕聲的叫孩子們坐起來,說道:「你們都是十分聰明的孩子,肯定沒有問題去明白和做到我想與你們分享的東西。我所發現的大道是很深奧的,不過任何願意全心全意去學的人,都一定能夠明白和跟著去做。
「你們平時把橘子剝皮來吃,可以把它吃得專注或不專注。怎樣才是吃得專注呢?那就是當你吃橘子的時候,你是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吃橘子。你可徹底地感受到橘子的香和甜。當你剝橘子的皮,你知道自己在剝它的皮;當你把一片橘子剝下來放進囗里,你知道你是在把一片橘子剝了下來放入口裡;當你享用芳香和美味的橘子時,你會察覺著你在體驗那芳香美味。難陀芭娜給我的橘子有九片。當我吃每一片的時候,我都察覺著它是如何的難得和美好。我吃著橘子的時候,一直都沒有忘記它。所以對我來說,橘子是非常真實的。如果橘子是真實,吃它的人便也是真實的了。這就是怎樣去專注地吃橘子。
「孩子們,怎樣是不專注的吃橘子呢?當你吃橘子時,你並不知道你在吃橘子。你沒有去體驗著橘子的香和甜。當你剝橘子的皮,你並不知道你是在剝它的皮;你把一片撕下來放入口中,但你卻不知道自己把一片橘子正在放入口中;當你嗅到橘子的芳香和嘗到橘子的美味時,你也不知道你在嗅著它的香或嘗著它的味。這樣的吃橘子,你是不會欣賞到它可貴和美好的性質的。當你沒有察覺到自己在吃橘子,那橘子便不是真的了。如果橘子不是真,那吃橘子的人就都不是真實的了。孩子們,這便是不專注的吃橘子。
「孩子們,留心吃橘子的意思,就是要吃它時真正的與橘子接觸和溝通,你的心沒有思念著昨天或明天,只是全神貫注的投入這一刻。這時那橘子才真正存在。生活得念念留心專注,就是要活在當下,身心都投進此時此處。」
「一個修習專念的人可以從橘子里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個留心察覺的人可以看到那棵橘樹,春天時橘樹的花朵,和滋養橘子的陽光和雨水。細看之下,我們可以看到一萬稞導致橘子產生的。看著橘子,一個修習專注的人能看到宇宙間的奧妙和萬事萬物相互關係。孩子們,我們的日常生活就像橘子一樣。就如每個橘里由片片的橘子肉組成,每一天也是由二十四小時組成。一小時就如一片橘子肉。生活了二十四小時就如吃完了全部了橘子肉。我所找到的道路,就是要把每一個小時都活在專注察覺之中,心念永遠只投入目前這一刻。與此相反的做法,就是活得糊塗。如果是這樣的活著,我們其實不知道自己是活著的。我們沒有徹底地去體驗生命,因為我的身和心都沒有投入此時此處。」
喬答摩望著善生,叫她的名字。
「導師,有甚麽事嗎?」善生合上掌來。
「你認為一個生活得留心專注的人,犯錯誤的機會是多呢,還是少?」
「尊敬的導師,這個人一定很少犯錯。我母親常告訴我,一個女孩要留意她怎樣走路、站立、說話、歡笑和工作,以免因不專注而在思想、言語和行動各方面犯錯誤,令到別人或自己傷心。」
「正是這樣,善生。一個留心專注生活的人,永遠知道自己在想甚麽、說甚麽和做甚麽。這樣的人可以防止自己的思想、說話和行為令到自己或別人受到傷害。」
「孩子們,生活得專注留心是要活在當下的一刻。你需要知道自己的身心有甚麽在發生著,又要同時察覺到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所發生的一切。你應該直接與生活接觸。如果你繼續這樣生活下去,你對你自己和你的環境就都會很了解明白。了解與明白會引致容忍和愛心的產生。當每個人都了解別人時,所有的人便都會互和包容,互相愛護。那時候,這個世界就再不會有那麽多的痛苦了。縛悉底,你認為怎樣?如果沒有了解,人們可以有愛嗎?」
「尊敬的導師,沒有了解是很難有愛的。這提起了我曾經發生在媲摩身上的事。一晚,她哭個不停,直至芭娜再忍不住了,便在股上打了媲摩幾把。那知媲摩更哭得厲害。我抱起媲摩,發覺她有點熱。我非常肯定她因發熱而頭痛,於是便叫芭娜把手放到媲摩的額上。她這樣做之後,便明白媲摩為甚麽這樣惱了。她目光放柔,把媲摩抱了起來,充滿愛心的唱著兒歌逗她。媲摩雖然仍是發熱,但卻不再哭了。尊敬的導師,我想這就是因為芭娜了解媲摩不安的原因,而改變了態度。所以,我是相信沒有了解就沒可能有愛的。」
「就是如此,縛悉底!有了解才可以有愛。而有了愛,就可以有接受和包容。孩子們,修習生活上的留心專注吧,它是會令你們加深對一切的了解的。這樣,你們便會明白自己,其他人和一切的事物了。那時,你們便會更有愛心。這就是我所找到的美好之道。」
縛悉底合起掌來。「尊敬的導師,我們可以叫它做『覺察之道』嗎?」
悉達多笑笑。「當然可以。我們可以叫它『覺察之道』。我很喜歡這叫法。『覺察之道』可導至完滿的醒覺。」
善生合上掌來想發言。「你是醒覺的人,你已懂得教我們留心專注地生活在覺察之中。我們可否稱你為『醒覺者』?」
悉達多點頭。「那會令我很高興啊。」
善生眼睛亮起來。她繼續說:「『醒』,用摩揭陀語說就是『佛』。一個醒覺了的人用摩揭陀語就應該叫『佛陀』了。我們就稱你為『佛陀』。」
悉達多點頭。所有的村童都非常興奮。其中最大的男童,十四歲的那勞卡說:「尊敬的佛陀,我們很高興接受你教我們『覺察之道』。善生曾告訴我,你過去六個月來怎樣在這棵畢波羅樹下靜坐修行,直至昨夜證得大覺悟。尊敬的佛陀,這棵畢波羅樹是全森林中最美麗的一棵。我們可否叫它醒覺的樹,『菩提樹』?『菩提』與『佛陀』同一根源,都是醒覺的意思。」
喬答摩點頭。他也非常興奮。他意想不到與這群小童一起,會令他自己、他證得的大道、甚至那棵樹,都獲得道些特別的名稱。難陀芭娜合起雙掌,說道:「就快天黑了,我們要回家去。但明天我們會再來聽你更多的教導的。」他們全部站起來,合起雙掌如蓮苞狀,以示感謝佛陀。回家途上,他們一邊行,一邊說這說那的,開心得像群雀躍的小鳥。佛陀也很快樂。他決定留在森林一段時間,以便探究最好的方法去散播醒覺的種子。同時,他也打算給自己一些時間,去好好享受一下證得大道所帶來的大自在。
20.一隻鹿
佛陀每天都在尼連禪河裡沭浴。他會在河旁兩岸或森林裡他行出來的小徑上行禪。他又會在河邊或百鳥爭嗚的菩提樹下坐禪。他已證得他的大願。他知道他應該回到迦毗羅衛國,去見所有在期待著他得道消息的人。他又想起在王舍城的頻婆娑羅王。他對這位年青的國王有一份特別的好感,因此也很想去探訪他。還有他從前的五個同伴。他知道他們具備很快會達到解脫的條件,因此也很希望早點找到他們。他們應該仍在附近的。
河流、天空、星月、山林、以至每一葉青草、每一粒塵埃都因佛陀起了變化。他知道多年來對大道的尋覓是沒有白費的。其實,那些艱辛和考驗,是有助於他最後的證道。所有眾生都本具開悟的心性。每個人都存藏著開悟的種子。眾生都不用向身外求悟,因為他們本身就含藏著宇宙間的所有智慧和力量。這是佛陀的偉大發現,更是所有眾生應該為之慶幸的。
村童常常都來探望他。佛陀很高興看到解脫之道可以這麼簡單和自然地表達出來。就是從未讀過書的窮苦村童也能明白他所教的。這對他是很大的鼓舞。
一天,小童帶了一大藍橘子來。他們想練習佛陀對他們說教的第一課,專注地把橘子在留心察覺中吃。善生有禮的向佛陀鞠躬後,便把藍子放在他面前。佛陀合上掌,然後拿起一個橘子來。跟著,善生把藍子傳給坐在佛陀身邊的縛悉底。他也同樣合起掌來,拿了一個。善生繼續把藍子傳送給每一個孩子,直至每人都有一個橘子。然後,她才自己坐下來,如其他人一樣,合上雙掌拿了一個橘子。他們全部默默地坐著。佛陀囑他們隨著他們的呼吸而微笑。左手拿起一個橘子,深深的望著它。小孩們都跟他這樣做。他慢慢的把橘子的皮剝下,孩子們也把自己橘子的皮剝下。老師和學生一起在靜默察覺中專注地享受著他們的橘子。當大家吃完後,芭娜把全部的橘子皮收集起來。他們都十分高興和佛陀一起這樣專念的吃橘子。與小孩一起修習,佛陀也感到無限快慰。
村童通常在午後來探訪佛陀。他教他們怎樣坐著,跟著呼吸以使惱怒或悲傷的心境平靜下來。他又教他們行禪來幫助使身心清新舒暢。他更教他們去深深體察其他人和他們的行為,以使自己能體會、能了解和去愛。孩子們都明白他所教的一切。
難陀芭娜和善生花了一整天縫制一件新的僧袍送給佛陀。它的顏色像瓦磚,如佛陀的舊袍一樣。當善生知道佛陀身上的衣服,原來就是她因傷寒死去的僕人寶珠屍體上的布時,她差點哭了起來。
當兩個女孩子把新衣送來時,佛陀正在菩提樹下坐著。她們靜候佛陀從禪坐中出來,才奉上新衣。佛陀很高興。
「我很需要這件衣服啊。」他說。他又告訴她們會把舊的留著,以使他洗衣時可作替換。善生和難陀芭娜私底下決定再做一件給他。
一天,善生的十二歲朋友芭娜崛多請佛陀教她們交友之道。就在前一天,她與她最要好的朋友佳莉嘉鬧翻了。來看佛陀的路上,雖然經過佳莉嘉的家,但芭娜崛多也不肯進去。直至後來因善生的相勸,她才免為其難的進內。佳莉嘉也只是因為善生同行,才答應一起前來。當幾個女孩抵達後,芭娜崛多和佳莉嘉距離彼此很遠的各坐一方。
佛陀告訴她們一個關於一隻鹿、一隻小鳥和一隻海龜的故事。他說這是發生在幾千年以前的事。在那一生中,他是一隻鹿。孩子們覺得有點奇怪,但他解釋說:「在過去世中,我們都曾是土、石、露、風、水、火。我們也曾是苔、草、樹、虱、魚、龜、鳥和哺乳類動物。這些都是我在禪定中很清楚見到的。因此,在那一世,我是一隻鹿。這其實是很平常的事。我仍記得自己曾是兀立在山峰上的一塊畸石,又有一生是棵梅子樹。你們也都是一樣。我將要告訴你們的故事,是關於一隻鹿、一隻小鳥、一隻龜和一個獵人的。或許們其中一個曾是那隻小鳥或海龜。
我們都曾在地球上還未有人類或其他鳥獸的時期生活過。那時,只有海洋里的植物和地球表層的樹木。在那個時候,我們可能是沙石、露水或植物。之後,我們便經歷雀鳥動物的生命,終於而為人類。現在,我們就不單只是人類了。我們是稻米、橘子、河流和空氣,因為沒有這些,我們都不可能存在。當你們看見稻米、椰子、橘子和水,請僅記你們在這一生,是要靠很多其他的生物來生存的。這些生物都是你們的一部份。如果你們能體會這個,你們就會經驗到真正的了解和愛。
「雖然我將要說的故事發生在幾千年前,但同樣的故事是可以隨時發生在這個時代的。細心聽下去,看看你們和故事裡的動物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於是,佛陀開始述說這個故事。那時,佛陀是在森林裡的一隻鹿。它很喜歡到附近一個湖喝清澈的湖水。湖水裡住著一隻海龜,而湖邊一棵楊柳樹則住著一隻喜鵲。鹿、龜和喜鵲成為很好的朋友。一天,一個獵人跟著鹿兒的足跡來到湖邊。他就在那裡用繩索布下羅網,然後才回到森林外的房子去。
那天,當鹿兒前來喝水的時候,它不意踏著陷阱,不能擺脫。它的叫喊聲被海龜和喜鵲聽到。於是,海龜從水裡爬出來,喜鵲也從樹上飛下來。它們一起商量救它們朋友的最好方法。喜鵲說:「海龜姐姐,你的牙力較強,可以把繩子咬斷。我則會想辦法去拖延獵人,阻止他前來。」說完之後,喜鵲便趕快飛去了。
海龜在那裡開始磨咬繩索。喜鵲飛到獵人的房子後,便在他正門的一棵芒果樹上整夜守著。破曉時份,獵人拿著利刀走出門來。喜鵲一見這樣子,便立刻用盡全力飛撲到獵人的臉上去。被這一襲,獵人被嚇得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立即走回房子里。他躺在床上休息了一會。當他起來時,又再次拿起利刀,但今次卻從後門出去。可是聰明的喜鵲早有準備,已在房子後面的一棵桑樹上等著。他又一次被喜鵲撲擊。兩次被襲後,獵人回到房子里仔細思量。他自認當天倒霉,只有等到翌日再出去。
獵人第二天大清早起來,拿著刀,準備出去。但為了防止再被襲擊,他帶上帽子,把頭保護。看見無法再阻擋獵人,喜鵲唯有立刻飛回去提醒它的朋友。
「獵人已經上路了!」
海龜已把繩索差不多全咬斷了,只剩下一條。而這一條繩索就如鋼鐵般堅硬。它的牙顎都已因兩日一夜的不停磨咬而損傷流血。到現在,它仍沒有停下來。就在這時,獵人出現了。在極度恐慌之下,鹿兒大力踢開了最後的繩索。它跑到森林裡去。喜鵲也飛回楊柳樹上。只有海龜因已耗盡體力而想動也動不得。看見鹿子跑了,獵人滿胸憤怒。他把海龜拿起來,扔到他掛在楊柳樹上的皮袋裡。然後,他走去找那隻鹿。
鹿兒在樹叢中看到海龜的遭遇。它想:「我的朋友為了我而冒生命的危險。現在該是我替它們做點事的時候了。」它故意行出來讓獵人看見它,然後假裝很疲弱的跛著走下山徑。
獵人想:「這隻鹿已快沒氣力了。讓我跟著它找時機宰殺它吧。」
他尾隨著鹿子走進森林的深處,而鹿兒又故意與獵人保持著一段距離。一直等到他們行至離湖邊很遠的地方,鹿兒突然飛奔,去無蹤影。它把自己的足印用泥蓋掉,便立即回到湖邊去。它用鹿角把皮袋挑下來,再把它搖松放海龜出來。喜鵲這時也飛來與它們會合。
「你倆今天真的把我的命從獵人的刀下救回來!」鹿兒說。「我恐怕他不久之後會再回來。喜鵲,你先飛回林中安全的地方。海龜姐姐,你也快點游回水裡躲起來。我會走到森林裡。」
當獵人回到湖邊,他發覺空著的皮袋,掉在地上。懊惱非常,他唯有拾起皮袋,手上仍執利刀,拖著疲乏的腳步回家。
小孩出神聽著佛陀講這個故事。當佛陀說到海龜因咬繩索而導致口上鮮血淋漓,盧培克和善柏錫都差點兒哭了。佛陀問他們:「孩子們,你們認為怎樣?很久以前,我是那隻鹿。你們有誰是海龜嗎?」
四個孩子舉起手來,共中一個是善生。
佛陀再問:「那誰是喜鵲?」
縛悉底立即舉手。佳莉嘉和芭娜崛多也同時把手舉起。
善生望著佳莉嘉,又望著芭娜崛多。「如果你們兩個都是喜鵲,那你們便是一個人了。喜鵲生喜鵲的氣,有何好處?我們為何不可以像鹿、龜和喜鵲那樣做好朋友?」
芭娜崛多站起來,走到佳莉嘉那裡。她用自己小小的雙手執著她朋友的手。佳莉嘉把芭娜崛多拉到身旁,移開一點讓她坐下來。
佛陀笑了。「你們很明白這個故事。你們記著吧,像這樣的故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時都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