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太上感應篇大意

  凈土法門:太上感應大意

  今天借這個機會,給各位同修們介紹,太上感應篇,這一部書,實在說是一篇不太長的文章,可是在歷代的古聖先賢給我們做的註疏講義,內容非常豐富,不但包括了儒家的精要,而且將道家佛家的精華都收攬在其中,那麼,這一部書的名稱呢?就叫感應篇彙編,這一部書的真正作者,已經很不容易去考證了,正文一句,太上曰,太上呢?我們可以看做是至尊的一種稱呼,所謂,稱天立教,指示人不可以疏忽,要認真的去體會天道也就天理,順乎人心而去奉行的意思,所以叫太上,在註疏裡面,那麼,也有一些人啊!將這個太上,說為老子的尊稱,這是不是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我們不敢斷定,這是需要經過考證的,如果是老子,我們曉得,在史記裡面,所記載的,老子是與孔老夫子,同一時代的人年齡比孔老夫子要大十幾歲,他生在西元前五百六十一年,卒於西元前四百六十七年,史記裡面這樣記載的,說他姓老名單,字陽,外號稱之為陽子,當中國西漢之初,老就轉為李姓,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木子李,把這個字改了,改了這個李姓了,那麼,後世子孫,在他家譜裡面,追名為耳,出生在相國,相這個地方,在河南鹿邑縣,東方十五里的,這個所在,他是生於相之賴鄉,曲仁里,可見得這個史書裡面啊,將他的尊址,居住,記載的很詳細,那麼,相這個地方,當時是屬於陳國,在老子二十八歲的時候,也就西元前五百七十四年楚國滅了陳國,那麼,相這個地方呢?就成為楚國的領土了,入了楚國的版圖,那麼,後來楚國,把這個地方改稱為苦,把相這個地方,改成為苦,因此,老子的籍貫,要從他出生的年代來說呢?他是陳國,相人,要從他晚年時候來講呢?他是楚國的苦人,就是苦縣人,他在世的時候,壽數很大,他活到了九十五歲,是一位長壽老先生,那麼,相傳這一文章是他老人家留傳下來的,究竟是不是姑且不論,但是,這一東西呢?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在北部與南部,也都講過感應篇,所使用的時間,大概是四十五個小時,到六十個小時之間,當然,今天在此地呢?我們也只能用兩個小時來介紹感應篇的大意,其目地呢?是希望諸位同修,能夠提起興趣來研究,來讀誦,來實行,造自己之福,造一家之福,造社會國家之福,這是我們研學的目標,全篇是以開頭的四句為總綱,這就所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啊,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四句,把感應理與事,都說得非常的透徹,感好比種植,應好比是花果,有感必有應,隨感隨應,這是天然之道,這個道理,非常之深,當然也不是很簡單的幾句話就能說得完,佛在經論裡面,給我們的啟示,所謂世出世間萬事萬物無非是一大感應啊!如果要徹底探討感應之理,必須要從大經大論,於甚深般若之中去探討,理明了之後,我們對於感應,信得才真,信得才切,而後我們進修才有餘地啊!成就是必然的。

  過去,印光大師老人在一生之中,留給我們的遺教,可以說是相當的豐富,現在在台台北有一佛教出版社,將大師一生的遺教搜集起來,編了一個全集,是精裝六大冊,那麼在全部遺教裡面,我在講席當中,把他歸納為五句,二十個字,就整個包括了大師一生的教化,也就是說,他老人家一生教化的綱領,不出二十個字,第一句的是『敦倫盡分』,倫就是倫常,分是本分,所謂五倫十義啊!這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第二句『閑邪存誠』,是要做心地功夫也就儒家所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印祖以四個字來說明,閑邪存誠,與儒家講的這八個字是一樣的,第三是說『諸惡莫作』,前面那兩句敦倫盡分是自修,是修身,閑邪存誠是修心,以身心作基礎,再進一步,做諸惡莫作這就消災,我們一切的災難,是過去世,現在世惡業感應,如果我們從此以後,真正能夠做到諸惡莫作,我們一切的災難,就漸漸的遠離了,災消了以後,我們進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培福,培福怎樣培法呢?那就要做到『眾善奉行』,這一些在了凡四訓裡面,已經把這個道理,大略的說過,在這一篇裡面,將這些細目,具體的開示給我們,便於受持,便於我們依教修學,所以這一東西印祖取他代替佛門戒律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佛法的修學,一定是以戒律基礎,所謂是因戒生定,因定才開慧,何況我們智慧,不能夠現前,就是由於我們業障太重障礙了我們的智慧,性德,那麼,我們怎樣叫智慧開、性德現前呢?首先要講消災消災怎麼個消法,過去章嘉大師曾經告訴我必須要懺悔法門,所以十大願王,懺悔業障列為第四條,這個前面四條,都是屬於修學的基礎,罪業怎麼懺除法,就是要知道善惡,要知道自己的過失,改過自新,這個才叫真懺悔,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消除業障啊!因此這一篇全篇宗旨所在,就是後面的一句話,『改過遷善』,能改過遷善自然就能轉禍為福啊!可見得我們的障礙,我們的災難,別人不能夠給我們排除,別人也不能夠代替我們,必須要靠自己認真的努力才能夠做到轉禍為福,轉迷成悟,轉凡成聖,這一樁事,實在講並不難啊!世間之難事,是以求人為最難,這一樁事情不必求人,這是自己的事情,只要自己能努力肯發奮,一定可以做到功德圓滿這是首先,我們要認識的,我們要改造自己的命運,轉移自己的命運關鍵的所在,就在這一篇,能不能徹底的圓滿去實踐他,就是以世出世法來說,你要學佛成佛,成菩薩基礎也在這一篇,所以印光大師一生當中,不遺餘力來提倡,來勉勵我們後學,以這一篇代替戒律,以這一篇做為成佛作祖根基,所以我們在華藏佛教視聽圖書館裡面,我們計劃經常開這個科目,與諸位同修共同來研究、來探討他的理論與精神,來研究他在日常生活當中可行的方法,以及聽取諸位修學的心得報告,來增長我們的信念,增長我們的信心,我們這一方,人人都感應篇來修學,斷惡修善,善人多了,我們這個地方就是福地,是善地,善人多了,我們這個城市就叫做福城,我們讀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生長在福城,居住在福城,種種的事業都在福城,福城究竟在那裡呢?福城在我心地裡面,我們有了福,我居住的地方,就是福地,現在呢?讓我們這一篇的大意,概略的給諸位做一個簡單報告,全篇經文的結構,可以分做七個大段,第一個大段是總綱,有四句,第二個大段是示警,就是很明顯的指示我們警告我們,第三大段是講修福、福報,第四大段是講惡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以這二段,福報惡報為本文的重心之所在,就像經典裡面,所謂的正宗分,主要的一部分,第五個大段,推本念初,也就是根本,要找出最初這一著,第六也是全經的旨歸,也就用心之所在,改過遷善,未後幾句是全文的結勉,總結勸勉我們,這是一共分做七個大段,在第一大段裡面,當然每一段每一句,我們都沒有時間來細說,可是我們還是需要從本文把這個一段一段的意思介紹出來。

  在總綱裡面,雖然只有四句四句就是兩小段,前面兩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啊!這兩句是闡明感應道理,是講感應之理,後面這兩句,是善惡之報,報是報應,如影隨形,這兩句是闡明報應之事,講這些事相,那麼,在第二段裡面,示警,文字比較上要長一點,我們把他分做兩個中段,第一個是示警,第二個是監察,在第一個中段裡面,分三個小段,第一闡明,第二別示六句,第三是總結,結示,經文裡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盡管今日有許許多多人,不相信有天,有神,有鬼,可是真正相信的人,依然是不在少數,不但我們中國的人很多,在日本,在韓國,在東南亞,甚至於在歐美,相信有鬼神的,還是很多,很多啊!事實上有沒有呢?給諸位說有,絕對是有,關於這些事情,我們想留在文昌帝君陰騭文的時候,我們再加以詳細的說明,這些地方我們只注重那些是善行,那些是惡事,我們必須要辨別,然後我們才能夠斷惡修善,成就我們的德行,培育我們福報基礎這是最重要的,天地有司過之神,司是司理管轄的意思,『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這個幾句,是闡明,下面有六句呢?是別說,奪人之算,算在中國,一般的講法,是一百天,你造了大的惡事,奪你一算,這個一算,就是一百天,一紀是十二年,所以有大善,可以延壽,有大惡,可以減壽啊!『算減則貧耗』,這是一樁事情這就報應,算減你就得貧耗,『多逢憂患』,凡是操心的事情災難事情,常常遇到,『人皆惡之』,這是第三個,俗話說,某人倒楣了,某人不走運了,人見到他都討厭他,都不理他,『刑禍隨之』,天災人禍來了,『吉慶避之』,凡是好的事情吉祥事情,他遇不到,『惡星災之』,惡星就是凶惡之星,所謂是凶神惡煞,別人遇不到的,他遇到了,這是別說的六樁事情,未後一句這是中段裡面的一個總結,『算盡則死』,我們俗話,有一句話說,福盡人亡啊!也是這道理這是示警的這一段,提出來警告,告訴我們,不要以為我們動一個惡念,做一樁人不知道的壞事,以為可以瞞過別人,殊不知可以瞞過人,不能瞞過天地鬼神,不能瞞過自己的良心,我們做了惡事,動了惡念,心不安,所以與這一些司過之鬼神,就起感應道交了,他怎麼知道的,他怎麼來的,我們心有所感他有所應,感應道交啊!諸位細細去想這個道理,這個裡面,沒有迷信也不牽強附會,而句句是真實之理,真實之事,第二段呢?講監察,就是天地鬼神,這個人間之事,看得很清楚,明白這一大段,了凡四訓裡面告訴我們,我們要具畏心,時時處處有畏懼之心,我們的心才能夠養成誠敬,誠敬是福德的根源啊!說『又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那麼,這一些詳細,諸位可以去查看,感應篇彙編,或者是感應篇直講,都解釋得非常的詳細,這一段是講天神的檢查,人與天,人與鬼神人與六道,乃至於人與虛空法界,息息相關,感應道交啊!感應之理,甚深難以覺察,感應之事,非常的微細也不是我們粗心人,能夠觀察到的,如果你有定功,有甚深定力你在定中可以見到這些理,可以見到這些事,所以功夫,要認真的做,而後這功夫愈深,理愈明,理愈明,愈能增進功夫,所謂是行解相應,理事一如啊!

  下面一段,這是講的身中神,在佛法裡面,所謂識神,華嚴經裡面,所謂同生,同名,二童子,我們看經文,『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這就是身中神,他不離開我們,我們舉心動念,他都知道,所以不必天神檢查我們,身中神,到時候,庚申日啊!每六十天當中就有一個庚申日,換句話說,兩個月裡面,他要上天去報告一次,這一個人,他心的善惡,行的善惡,諸位想一想,他怎麼不知道呢?第三是『月晦之日,灶神亦然』,這個奉祠灶神,在過去中國大陸,可以說每一家,每一戶,對於灶神都非常恭敬灶神有一對聯,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這是我們世人對於灶神的期望,那麼,既然有這個期望,我們要符合神明的期望,上奏好事,當然我們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他一定去奏好事,去報告我們的好事,下地保平安,憑什麼保佑你平安感應道交,我們是積善修德啦!尤其是廣積陰功,這是我們平安的張本。末後這幾句是結勸,勸勉我們,『凡人有過』,凡是通指一般人,如果有過失,『大者奪紀』,一紀是十二年這是過失,『小者奪算』,算是一百天,不一定是你減少了壽命,減少了十二年或者是減少一百天的壽命亦不盡然,是這個講法,可以說呢?做大的惡事,十二年不走好運,做小的惡事一百天沒有好運,諸位細細在這個裡面去觀察,這個感應之事感應之理啊!你能看得出來,你能夠體會得到,這也是一門實際的學問,說『其過大小,有數百事』。那麼在這一篇裡面,大大小小的就說了一百多條,說『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這是說長生,使人求的一種,每一個人,都求著自己長壽啊!俗話所謂是多福,多壽,多男子啊!這是我們中國世俗裡面,一般人,人人,家家所求的,那麼,這一段是講的示警,尤其末後,結勸的太好了,我們要求長壽,要求富貴必須要把我們不吉祥的,惡心,惡的行為,災禍果報,我們要曉得避免,怎麼個避免法呢?不造因,不會遇到一些不好事情,第三段呢?這是福報,我們在這一段里認識那些是福,如何的修福,這個裡面,也分做幾個段落,我們一面念,一面再說明,『是道則進,非道則退』,這個兩句是總說,『是道』我們就進,不是道我們就退,那麼,這個道之一字啊!究竟他的定義是什麼,一定要搞清楚,我們在了凡四訓裡面講過,倫常,八德,是世出世間正道,是世出世間的根本大道,印祖給我開示的五句話二十個字,『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老實念佛。』這是學佛四眾弟子大道,一切的思慮,一切的言行,符合這個標準,我們就進,不符合這個標準,我們就退,這個是道啊!

  所以在這個福報裡面,首先講積善,積善裡面,這兩句是總綱,詳細的諸位去看註解,『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這個幾句是講的修己,積善不外乎,自行與化他,修己教子,這個兩樁大事,那麼在這個幾句裡面,『不履邪徑』,邪就是邪惡的這些思想,與正道相違背的思想行為,我們都要避免,『不欺暗室』,這是養誠,就是存誠,『閑邪存誠』,養我們誠敬之心,縱在暗室,我們也是光明磊落,心地坦然,『積德累功』,唯有做到前面兩句功德才能累積,『慈心於物,忠孝友悌』,這個兩句是修敬,存誠修敬啊!後面幾句是講的化他,正己化他,我們要想教化他人,先要端正自己,自己要不端正,別人能相信嗎?別人不能相信,所以要叫別人相信我們,聽從你的教化,聽從你的勸導,自己先要端正,這是化他的張本,『矜孤恤寡』,對於孤寡的人,要特別的憐惜他,盡心盡力的去照顧他。『敬老懷幼』,對於老人,我們要尊敬對於幼童,我們心裡頭,要常常念著他,要去照顧他,這個兩句,推己及人啊!這就是行仁,不但我們要推己及人,而且要仁民愛物啊!所以『昆蟲草木,猶不可傷』,這就是於愛人,愛自己,我愛自己,我也愛別人,知道愛別人,我要愛物,昆蟲動物草木植物,無不愛惜,都在仁心愛心含育之中啊!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天地萬物有一和睦之氣象,活活潑潑,坦坦誠誠,這一種氣象多麼的美好呢?這是要我們從修己而及人,及物,才能夠做到,下面呢?這是講行義,前面是講行仁,後面是講行義啊!『宜憫人之凶』,別人遇到了凶災,不如意事情,我們要有同情心,憐憫心,『樂人之善』,人家有好事情,我們見到了,我們聽到了,心裡頭非常的歡喜,分享別人之樂,『濟人之急』,人家有急難的時後,我們要幫助他,去救濟他,『救人之危』,人家有危險的時候,立刻就要去救他,『見人之得,如己之得』,人家得到了功名,得到了富貴,得到了利樂,就如同自己得到一樣,為什麼呢?人如己啊!國如家啊!這是博愛這是真正的仁慈,『見人之失,如己之失』,由此可以體會到人我一體,這一種的大道理,別人的得失等於自己的得失,我們關心別人,就跟關心自己是一樣的,『不彰人短』,彰是宣揚,別人有短處,不宣揚,所謂隱惡揚善,『不炫己長』,自己有長處,不必到處去宣揚,『遏惡揚善』,遏是遏止,阻止一切的惡事,表揚一切的善事,這個裡面,就有勸勉的意思,因為人人皆有羞恥的心,他雖然做錯事情他不願別人知道,你知道了不說,使他有反省改過的機會,別人有善事,我們應當要贊嘆,要表揚,激起大家來效法他,來向他學習,『推多取少』,這是養廉,斷除我們的貪心,『受辱不怨』,這是忍辱,學忍讓,破除我們嗔恚的煩惱,『受寵若驚』,這是無痴,所以後面這三句,也就佛法裡面講的三毒根本煩惱,破除三種根本煩惱呢?翻過來,就叫善根不貪,不嗔,不痴,這個三句,恰恰好是這個意思,『推多取少』,不貪,『受辱不怨』是不嗔,『受寵若驚』是不痴,與佛菩薩所講的三善根,意思完全相同。『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施是布施,對人家有恩,絕不求報答,所謂是我們的義務,應當如此啊!幫助別人是應該的,沒有任何條件的,這是真正的布施這是真正的修善,如果是有代價,有報酬,這不叫修善,這是商業的行為,買賣的性質,豈能談到善行呢?又何況能談到是積德呢?『與人不追悔』,施捨給人,絕不後悔,那麼這幾條,就是舉出來,說明這一善事,我們應當要修福。

  後面一段呢?是講的善報,你只要修積善的因,當然會有善的果報,我們看經文『所謂善人,人皆敬之』,這是第一種果報,你平常修善積德大家都喜歡,都尊敬你,尊敬是一種福報啊!是一種果報,『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這一看,我們就曉得,『天道佑之』,就是保佑你,天神保佑你,『福祿隨之』,你沒有災,因為你修善,你的福報,隨著你來,不會失去,無論在什麼環境當中,沒有任何人能夠把你奪去,『眾邪遠之』,一切邪神,凶剎,都會避得你遠遠的,不會接近你的,為什麼呢?類不同,不會相聚在一起,『神靈衛之』,那一些善神,都來保佑你,都來保衛你,正如同佛法裡面所講的,真正受三皈依的人,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不離開你,保護你,『所作必成,神仙可冀』,前面是講善報,講的果報啊!這個兩句,是講你所作的,凡是你想做的,一定有成就,所謂是有求必應,有願必成,你縱然想做到神仙也能辦得到,這是講到極處了,後面幾句是勸勉的話,勉勵我們修善,『欲求天仙者』,這個仙人,有天仙有地仙,也有鬼中之仙,佛在楞嚴經裡面,將這個仙道啊!說得很清楚,有理論,也有修行方法也有仙道的,那一些果報境界,諸位可以去讀楞嚴經,那麼,要求天仙呢?太上在此告訴我們,你要修一千三百條善事你要求地仙呢?你應當立三百善事,那麼,這是立的標準,只要你真正明了,這個道理,懂得方法,照這個方法去修,我們所求所願的,一定可以圓滿,這個福報啊!就講到此地。

  下面呢?這是講到惡報福報我們明了要修學,惡報我們也要明了,要遠離,如果自己在心行上有的,必須要痛下功夫,要戒除,這一篇在全文裡面,是最長的一段,裡面一共分十七個小段,我們一段一段的來研究,『苟或非義而動,背禮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這一段是背逆大惡,這個在惡行裡面,是屬於重大的,必須要戒除,在這里也不能細細的介紹,至於某一句是怎麼講法他是什麼意思,諸位都可以從註解裡面去研究去,第二段呢?這是指一些做官的,在社會上有地位的,『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淩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那麼,這一些我們一看,都是屬於社會上有地位的人,有官爵的,他有權,他才能做這些惡事,無權無勢的,他做不到,在這個政府地方做官的,有權有勢的時候,像這一些惡的念頭這一些惡的行為,我們必須要戒除,要常常記在心裡,起了這些念頭,有這些事,要提高警覺佛法裡面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那麼,惡念起來不要緊,起來立刻就覺悟這是惡念這是不好的,我們應當要改過,改過來就是善人啊!

  第三段呢?世俗之惡,就是一般念書的人,老百姓,『知過不改』啊!曉得自己有過失,不肯改啊!這是惡事,『知善不為』,曉得好事不肯干,『自罪引他』,自己有了罪過,故意還要牽扯幾個人啊!來陪他受罪,受累,『壅塞方術』,你自己所知道的,學問也好,技術也好,不肯傳授給別人,『訕謗聖賢,侵淩道德』,對於賢人,毀謗譏笑攻擊,對於道德的人,想種種方法去破壞他,這是一般念書人跟老百姓,這些過失這是必須要戒除的。

  第四段呢?是講殺生之惡,這個好懂,『射飛逐走』,飛是講禽鳥,走是指的獸類,『發蟄驚棲』,蟄是小蟲在這個土裡面,棲是鳥棲息在樹上,他實在是無害於人,你何必去害他呢?『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那麼這一些,是殺生之惡,一個是喜歡打獵的年輕人,另外一種呢?是無知兒童對於喜歡打獵的人,我們要勸他,對於兒童,我們要教導他,使他養成一種慈悲心不傷眾生生命

  第五柔弱,柔和裡面也有許多錯誤思想,『願人有失』,你看這些都是心理,沒有表現在外面,『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那麼像這些經文都說柔弱之惡。

  下面幾句恰恰是相反,是剛強的暴惡,『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好的事情,都認為是自己做的,有了過失給別人,『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這些都是說剛強之惡,所謂是軟有軟的惡行,剛有剛的惡行。下面第七段是不愛惜物力,『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勞擾眾生。』這是一段,對於物力不知道愛惜,物是養人的,萬不可以任意的糟塌,這是招來無量的過失,第八是顯橫之惡,『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顯是明顯,橫是橫行霸道,這是舉這些個例子

  底下第九段,是陰藏之惡,『見他榮貴,願他流貶』,這是暗中咒人,『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死了不要還債,存心不好,存心惡啊!雖然沒有表現在行為上,這心地就不好,就造了罪業。第十是有陰之惡,『干求不遂,便生咒恨』,他求人,人家沒有答應,就懷恨在心,這個是錯誤的,我們有求於人,人家能做到,或者不能做到,他有他的因素,他實在不能滿我們的願,他有他的困難,所以確實有時候,愛莫能助,我們要能夠體諒他人,他已經盡了心了,可是在事上,沒有滿足我們的願望,可是他盡了心了,還是應當要感激他,豈能咒詛人呢?『見他失便,便說他過』,人家有了不如意事情,我們就說某人有過失,『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體相不具是說六根不全,不可以譏笑,應當生憐憫之心啊!他遭到不幸,我們怎麼可以譏笑他,『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人家很能幹,有智慧,有才幹,你故意去貶抑他,去障礙他,這是過失國家社會,得一個能乾的人,是大家的福啊!你去障礙他實在是障礙大家的福報,諸位想一想,這個罪結的有多重呢?那又何苦呢?來做這種愚痴事情。下面幾句,是忤逆之惡,『埋蠱厭人』,這個在大陸,南方苗疆一帶常有這種事情,抗戰期間,我在貴州念書,貴州苗族很多,『埋蠱厭人』,是那個地方常常有的事情這是五陰之惡,『用葯殺樹,恚怒師傅,抵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這個是無緣無故的,那麼,在佛法裡面講是惡業習氣太重,遇到境界,遇到緣,惡習氣起現行了,這是讀書明理的人,應當要戒除。

  下面第十二段,奪志之惡,『擄掠致富,巧詐求遷』,遷是陞官,升遷,用一些技巧,詐謀,自己升了官了,實在講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用一些巧詐的計謀,還是你命中,在這個時候應該要升的,你命裡頭不應該要升的,用什麼樣的計謀,你得不到,如果你要能得到了,巧詐能成功,那麼,這個因果報應,就講不通了,感應這一篇,早應該廢除,這一樁事情,我們要細細的去讀了凡四訓,然後,才能夠曉得,一切事是強求不得的,他都有個理在,所以應當要如理如法不可以強求,『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超過了節度,『苛虐其下,恐嚇於他』,那麼,這是在得志的時候,常常有這一些惡的行為。底下十三段講無忌諱之惡,『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平白無辜的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監猥事』,這一都是肆無忌憚,不要看這些惡小,積小惡就成大惡了,凡是犯這種惡行,存這一些惡心的,這一種人在一生當中,不會有成就的,這是我們千千萬萬要記住的,我們要想成就,在智慧上,在 德上,在事業上,要想成就要想能保全,這一種惡心不可以有,這一種惡事當然更不可以有。下面第十四段,不仁者之惡,『施與後悔』,先布施布施了之後後悔,『假借不還』,這是不仁,『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慾過度,心毒貌慈,穢食喂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亂真,採取奸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這一段都是指不仁之人什麼叫做不仁呢?凡是有這一些存心,有這一些行為的,這是不仁之人。底下第十五段,是講家庭之惡,文字比較長,這個家庭是很瑣碎的,有許多很瑣碎的事情,太上也是舉出幾條重要的,來開導我們,希我們能舉一反三,『貪婪無厭,□詛求直,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這是指夫婦不和,『不敬其夫,每好矜誇』,說話不實在喜歡誇張,常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舅姑是公公婆婆這是媳婦公婆來說,『輕慢先靈』,『先靈』是指祖先,對祖先不敬,沒有盡到祭祀,『違逆上命』,『上命』是父母之命,『作為無益』,平日所作所為,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做一些無意義事情,沒有利益事情,『懷挾外心』,這就是有私心對於自己這個家庭,不忠實,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這個隱僻,就是行為不光明正大,鬼鬼崇崇,那麼,這幾句是指家庭之惡。第十六,不敬天地神明之惡,『晦臘歌舞』,晦是一個月的最後一天,臘是一年的最後一天,那麼月底年底,都有許許多多正事要處理,要辦,那有時間歌舞呢?把正事廢掉了,『朔旦號怒』,每一個月的初一叫朔,每一天的早晨叫旦,所謂是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個時候,正是有許多一天重要的事情要來預先籌劃,如果說一怒一叫,心就亂了,不能辦事,何況是對天地鬼神不敬,『對北涕唾及溺』,那麼,此地這個北方呢?是上方,我們對上方要敬,這是表這個意思,對灶吟詠及哭』,這是灶神不敬,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那麼,這兩句在現在除了鄉材之外,都市裡面,都不用灶了,而且也沒有廚灶了,所以這個事情,當然是少有,可是精神,我們要明了,要懂得,『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這幾句,很多同修們起疑問,這有什麼關係呢?你說沒有關係,可以說沒有關係聖人給我們是以此來養敬,來培養我們對於天地鬼神,畏懼之心,培養我們對於天地鬼神對於一切人事恭敬之心,所以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很樂意的去接受,依教修行,『春月燎獵』,這是春季,放火燒山,網捕野獸,這個叫燎獵,這個造的惡太大太大了,為什麼呢?傷害物命最多,也可以說殺業裡頭最重的殺業,無過於燎獵,『對北惡罵』,北剛才講了上方,上方我們要尊敬,上方代表,我們長上,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師長,我們的國君,我們的領袖,上方是代表這些,所以我們必須要恭敬,怎麼可以在上方惡罵呢?『無故殺龜打蛇』,無緣無故去傷害這些眾生,前面講了,已經不是慈悲,何況龜與蛇,壽命都很長,它有那麼長的壽命,你殺害他,確實天地不容,連天地鬼神對它特別慈憫,所以我們無故殺龜打蛇啊!天地鬼神都不容我們,那麼到這個地方,一共是十六段,都是講的惡報,指出這十六大類。

  下面一段呢?是結罪,造了這些惡了,果報如何呢?底下就說了,『如是等罪』,這個如是等,就是指前所列的一百七十項,從悖逆大惡說起,說到前面,無故殺龜打蛇,一共是有一百七十項,『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這個幾句,正是說明他的罪報,好像是法官判案一樣,定罪,這證據除了惡報之外,還有餘殃啊!『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這就易經裡面所說的,『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道理在此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下面兩段是重申,惡業中最重的,要特別提高警覺心,要戒除,一個是盜,一個是殺,盜欠眾生財物上的債,所謂欠錢還錢啊!欠債的還債,欠命的還命,那個殺是欠命,盜是欠財,是欠債啊!我們與眾生,要是多欠命,多欠債,諸位想想,那一生,那一劫才能還得清呢?所以聰明人,不欠眾生的債,不欠眾生的命,我們一生當中,心安理得,說『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或者是疾病口舌諸事』,『口舌』就是打官司的,『諸事』,『以當妄取之直』,可見強取強奪得來財物,自己能不能享受?不能享受,不但不能享受,現在招惹許多麻煩,到來世還要還錢,這又何苦。

  底下一段,『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雖然只有兩句,我們要記住,殺人償命啊!所以是易刀兵而相殺,你殺他,他來殺你啊!人死為羊,羊死為人生生世世沒有完了的時候,這一道理我在學佛沒多久的時候,就明白了,就相信了,我在年輕的時候,很喜歡打獵,我自己知道,我殺生很多,殺業很重,所以二十六歲那一年,接觸到佛法,懂得這個道理,我才學佛個月我就發心吃長素,不吃一切眾生肉,這是我相信,欠下的命債,是必須要償還的,過去無知啊!現在覺悟了,覺悟了就要改過自新,改過最徹底的方法,就是不吃眾生肉,不與一切眾生,再結惡緣,那麼,將這些事情,所修的功德善行迴向給過去冤家債主啊!求他們超度為他們培福,為 他們修福,以來賠償過去無知所犯錯誤末後兩句話,是比喻來說明,『取非義之財者』,不應該得到的財富你去取,『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這是講的非義之財,萬萬不可以取,你要取來之後,就好比『漏脯救飢』,不是甘露甘露在從前,老的房子下雨天屋子要是漏的,漏的水滴在這個甘露上,這甘露是有毒的,吃了之後人就會中毒,那是要送命的;鴆酒,鴆鳥的羽毛,也是非常毒的,把那個羽毛浸在那個水裡頭,人喝了立刻就死,這是把這個非義之財啊!比做漏脯,比做鴆酒,所以你得來的時候,非但不能飽啊!你得不到受用,一切禍害就來了,非義之財,絕定不可之妄求。那麼,到這個地方,是將這個惡報講完了,後面雖然文字不多,但是他是三個大段落,第一個大段落是念本,推本念初,『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可見得這個善惡吉凶禍福的根本,在這個心的一念之間,心裡面剛動念,還沒有表現在行為,吉凶禍福,這個預兆,就非常的明顯,一念善心起,還沒有善事,善神就來擁護,就來保護你,我們又何樂而不為之,一個壞的念頭剛剛起,還沒有壞事的時候,惡神凶煞,已經就追隨你了,你又何苦來呢?這是沒有智慧這是愚痴啊!所以我們推求他的根本呢?在於一念之初啊,就定下吉凶禍 ,換一句話說,就決定我們的命運了。

  下面一大段呢?這是本經的主旨,也就是太上,這一篇訓誡,他的用意之所在,『其有曾行惡事』,無論那一個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都有過失,我們自己要知道過失,不隱諱自己的過失佛法是主張發露懺悔,顯露出來,叫大家都知道,我有過失,這是懺悔,我後不再犯,曾行惡事,『後自悔改』,以後覺悟了,我們立刻就要悔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這是終極的目標說了這么多話,希望就在這個地方,太上是希望我們能夠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諸惡是前面所舉的一百七十多條,眾善奉行是福報的根源,我們明了,什麼叫做福,什麼叫做禍,什麼叫做善,什麼叫做惡,然後我們才懂得斷惡修善啊!改過自新,這樣才能轉禍為福

  末後這一段是結勉,是全文的總結,『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語是言語,視是所見,行善,行是行為,『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這個三年就是積,換句話說,什麼時候效應現前呢?三年,只要你照這個方法去做,做三年一定有感應你能夠行三年,沒有福福報就現前,可以轉禍為福,轉短壽為長命啊!真能做得到,所以將感應篇跟了凡四訓合起來看,真是像佛經裡面所講的,『如觀掌中庵摩羅果』啊!非常的清楚!說『凶人語惡視惡行惡』,這個是講的積惡,『三年天必降之禍』,這是以惡感啊!必然有惡的果報,有凶的這個報應末後一句是勉勵我們,『胡不勉而行之』,胡當為什麼講,為什麼我們不勉勵自己來修行呢?就是修斷惡修善,來改造自己的命運,來求得自己真正的幸福,來求得自己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美滿,更豐富,所以這一些並非是純粹的理想,而達不到的,說實在話,樣樣都能夠達成,樣樣都能夠做到,他有理論,他有方法,所以我們目前所須求的,如果是如理,合理,怎樣如法也就是合法,我們要合理合法的去修學,可以說沒有不成就的,合理合法的去修學,如果說不成就,沒有感應,可以說無有是處啊!當我們求不到的時候,我們要認真的檢討,反省,我們必定自己犯了有過錯誤,所以才沒有感應道交,如果理論上不違背,方法上沒有錯誤,決定有感應學人本身,不但將理論方法,常常說給人聽,同時我本身的感應道交,就是一個實際的例子我是用這個方法奠定自己的基楚,以這種方法,來求得感應道交,這二十多年來,所以有許多同修問我,為什麼,常常看到你心開意解啊!非常的自在啊!從了凡四訓,從感應篇而得來的,只要我們能夠認真,依照這個方法,依照這個理論去修學,你也可以得到,感應篇雖然不是佛經,經過蓮池大師提倡在前,印光大師宏揚在後,我們很幸運能夠遇到這個法門,我深信他,我力行他,我在工作之餘,我每一天晚上,在睡覺之前,一定要把感應篇念一遍,反省我一天的心行,與太上的教訓,有沒有違背,我們勸別人也是這樣,盡形壽就是一生當中,我們有一生命,就要讀感應篇,就要照感應去做把他當作戒律來看待,一時一刻不可以離開,我自己這樣做,有效果,我相信,每一位同修,你只要照這樣去做你也一定有效應,換句話說,你有感應,到你自己感應現前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心開意解啊!法喜充滿,法喜充滿我在講堂里,也常常奉告諸位,法喜不容易得到,必須要明理必須要如法,行解相應啊!才能夠得法喜,法喜是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是無有窮盡的,只要我們去修,果然認真,認真的去學習,人人都做得到,到法喜充滿現前的時候,你對聖人的教訓,佛菩薩經典,你才能真正的喜愛他,百讀而不厭,千讀萬讀不會厭倦的,愈讀愈歡喜,愈讀愈有受用,其樂無窮啊!如果我們在讀聖賢人之書,讀經典感覺不到興趣,那是我們對於經論理解力不夠!領悟的淺,換句話說,領悟的深度不夠,所以他裡面的味道,就是這個樂趣的味道,我們沒有嘗到,那麼,說到這個地方,我們為什麼讀聖賢書得不到樂趣呢?這是由於我們的基礎不夠,基礎也就是我們在斷惡修善上做的不夠,聖人之心,佛菩薩之心,是純善,沒有一絲毫惡念,沒有一絲毫私心,而我們充滿了妄念,充滿了私心,與聖教不相應,所以我們讀這個聖賢的教訓,感覺的格格不入,而不發生興趣,原因在此地,那麼我們要想糾正這個原因,斷除這個惡習,依了凡四訓,依感應篇,不必用多,以三年的功夫,來奠定這個基礎,而後,我們就會有非常良好的效應,就是有非常好的效果,收穫,這一點我們應當要明了,要好好的把他記住,要認真,要努力的修學,來改造我們自己的命運,創造我們自己光明美好的前程,人人都是這樣祈求,只要如理如法人人都可以滿願,我們記住太上最後一句話,為什麼我自己不勉勵,努力去力行呢?今天到這個地方時間也到了,我將太上感應篇,就介紹到此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