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養生之道

uploads/content/2022/june/3cfc03a1b1d8eb07d36b113f698199f1.jpg" />

      對於中年人,特別是老年人,在飲食方面若稍加註意,身體就不會有問題。但是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心理若不健康,無論用什麼葯物、補品、飲食,都無濟於事。這個道理學佛的人懂得,深信不疑

  將自己的慾望捨棄,對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捨得乾乾凈凈,心就會清凈自在心地清凈自在身體就不會有毛病。經上講:「依報隨著正報轉」,心是正報,身是依報。算命看相的常說:「相隨心轉」,相就是身體、身相,身相好看與否、身體健康與否,都是隨心轉,所以心理健康身體一定就健康。迷惑、妄想煩惱心理毛病,能將這些毛病統統放下、捨棄,身體無需任何刻意的保養,自然健康。順乎自然身體健康;刻意營求,刻意保養,這是違背自然。歷史上,許多帝王將相、大富長者,用盡心思,保養色身,但依舊是一身毛病壽命長的很少。塬因是心理健康,種種保養都無濟於事。

  這些道理事實,都擺在我們眼前。我們想要身心健康自在幸福,就要聽從佛的教誨,斷煩惱、轉換念頭也就是轉換觀念佛家講的修觀,就是修正錯誤觀念思想這是修行。研究教理是修觀,參禪還是修觀,念佛亦不例外。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修正錯誤思想觀念方法門徑而已。我們選擇的是凈宗法門此法門包含念佛與研教,研教是解門,念佛是行門,解行相應。對於知識分子,此方法非常有效。知識分子修學不能偏在一邊,偏在一邊不能成就;偏在教理,廢棄修行,不能成就;偏在修行,不研學教理也會遇到許多障礙

  但有些人有行無解,也能成就那是老實人。真正老實人,只有兩種一是上根利智;一是下愚,愚不可及。下愚之人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什麼都不想,能成功。我們念一句佛號,胡思亂想,如何能相比!所以下愚之人古聖先賢無不讚嘆。他遇到好因緣,有善知識教導念佛他就老實一句佛號念到底,這我們學不來。李炳南居士曾經說過,他很想學愚,學了一輩子都學不像。難怪古人講:「愚不可及」,這是真話。

  學佛首先要明白道理,然後了解事實真相,懂得如何調心、調身,讓自己身心輕安自在功夫才能得力,才能真正得到法喜充滿。世出世間一切法,展現在面前,真的能完全放下。一天叄餐能吃得飽,衣服穿得暖,還有一間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矣!多餘的都是累贅。

  飲食方面,古聖先賢教導我們,早晨要吃得好,中午要吃得飽,晚上要吃得少,這是養生之道晚上少吃的塬因,是睡眠時,所有器官的運動都緩慢下來,消化系統緩慢了,吸收能力也緩慢,所以晚上少吃,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好處。所以佛家日中一食」,很有道理

  現在很多人晚上也不吃,但身體不好,其塬因何在?妄想沒斷。飲食能量的補充,每個人能量消耗狀況不同,有人消耗能量多,有人消耗能量少。而能量消耗,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是消耗妄想上。若妄念少,消耗就少。古代的修行妄念少,沒有欲求,心地清凈,所以每天一點飲食,足夠補充能源體力的需要足夠了。可是妄想多的人不行,他若是補充的不夠,體力支持不了,就會生病。所以這還是心理上的問題,心雜心亂,身體就需要大能量的補充;心清凈妄念少,補充的能量也就少,一天一餐足夠。若將叄餐的分量變成一餐吃完,必定得腸胃病。表面上得很如法日中一食,卻是一身的毛病。所以這是不能勉強的。

  在中國禪堂裡修定的方法打坐也有跑香運動,但以坐為主。因此,禪堂飲食就比較特殊,點心很多,保持「不飢不飽」,便於用功。「不飢不飽」非常重要,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懂得這個道理,你的身體決定健康。人在飢餓時發慌,太飽時昏沈,精神不振,功夫都不會得力。所以在禪堂飲食,不能超過五分飽,當飢餓時,再吃一些點心。所以,禪堂每天是吃八、九頓,多半是小饅頭、小點心,讓你始終保持不飢不飽,功夫就容易得力。尤其是晚上吃得愈少愈好。

  養生是大學問,講得圓滿的是佛法。歸根結柢還是一個清凈心,消除一切慾念。不但對世法的慾望要放棄,對佛法的希求也要放棄,只有一念頭:「求生凈土」。這個世間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時時刻刻提起來,在順境就不會起貪愛之心逆境也不會生煩惱。一切境緣之中,能夠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是道,是菩提大道。要深信因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能深信不疑自然就會放下,就敢放下有些人不敢放下,就是害怕所有的都捨棄了,明天怎麼辦?總是想前想後,不能徹底放下這是因為事理不明,沒有生起信心。而事實放下愈多,獲得的愈多財富從哪裡來的?財布施得來的,這是果報。法布施果報聰明智慧無畏布施果報健康長壽,所以愈施愈多

  要把心調好,身調好,這是招牌,使人看到能生起信心飲食起居要如法,不要勉強,最重要的還是修清凈心,心安住在彌陀聖號之中,念念為一切眾生服務,把無上的法門推薦、介紹給大眾。特別是對於外來參訪的這些善知識、善友們,要熱忱、慈悲接待,廣結善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