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最障礙信心的就是貪瞋痴慢疑,貪,可是根本的一條

  法執,法是講一切萬法。諸位想想,一切萬法裡面,愚迷的眾生堅固執著就是珍寶,哪個不喜愛、哪個不貪求?所以這是法執里最堅固執著對於六塵的執著,身是根身的執著珍寶都能夠舍,六塵沒有一樣不能舍。佛菩薩教我們修因證果,修因要從這個地方修起,這才真正能夠證果。如果不在這地方功夫,每天在自己身上、在名聞利養上、在一財寶上,在這上用功夫,給諸位說,不但證果你沒分,你連開悟都沒分。我給你講經說法,你聽不進去,你不開悟;換諸佛菩薩來,釋迦牟尼佛來、觀音菩薩來、阿彌陀佛給你講經,你還是不會開悟。為什麼?因為你不障礙、不斷煩惱你自己本身有障礙在。如果你能夠除障、斷煩惱,諸位要曉得,經上常講,佛經有五種人說,都會開悟。這五種人第一個佛說的,第二是佛弟子說的,第三是天人說的,第四是仙人說的,第五是變化人說的。由此可知,佛法是真正講民主、講平等,決定沒有專制、自是他非,沒有這個思想。只要符合佛所講的原理原則,實在講佛所講的原理原則就是一切眾生真如本性,順著真如本性都是正確的,都能叫你開悟。《圓覺經》裡面講「隨順覺性」,除障、斷煩惱就是隨順覺性。像這個地方,這個舍字在此地是貫穿下去的,就是捨身、舍珍寶,舍字是貫穿下去的,這的確是除障、斷煩惱

  唯有除障、斷煩惱才能夠觀世音菩薩感應道交,這是『求我哀愍』,有求必應。所以這個「求」,求的條件就是上面一句,不具足上面一句你怎麼樣去求,當中有障礙觀音菩薩雖然是大慈大悲他也沒辦法與你感應道交。他很慈悲,你本身有障礙、你拒絕,菩薩智慧神通沒有辦法加持給你。我們中國一般人講保佑,菩薩沒有法子保佑你,那就你自己本身有障礙。如果我們自己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破了我法二執,不但你與觀世音菩薩感應道交,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有一個不感應的,而且護法龍天、一切善神保佑你的力量也就特別的顯著,你所在之處無不吉祥從哪裡來的?固然是佛菩薩神力加持你,可是真正的原因還是你自己除障、斷煩惱得來的。「求我哀愍」也是兩個意思,求我是眾生來求我,有求;哀愍是必應,有求必應,所謂哀愍受之,接受的意思。所求之事在此就不要多說,前面已經說過,正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什麼就得什麼,沒有求不到的。

  所以學佛人要信佛你要是不信佛那就沒有辦法,什麼都談不上。我們不但是在大德當中所見到,在佛的一切經論當中看,所有在學的這些學人,就是做學生的人佛門裡面的學生,無論是聲聞學生菩薩學生,他跟一個老師去求學,你仔細去觀察、去研究,他學的是什麼?這個很重要。第一樁要緊的大事,就是他學得信佛了。《華嚴》裡面講「信為道元功德母」,頭一個學什麼?就學信。信,他就會照做;不信他做不到。我們凈土法門裡面,你看看《彌陀經》所講的,三資糧「信願行」,一部《彌陀經》就講這三個字。《彌陀經》里講到信,首先信自己;信釋迦牟尼佛、信阿彌陀佛這是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信心具足了,後面才有願、才有行。可是最障礙信心的就是貪瞋痴慢疑,此地是只舉了一條,貪,可是這一條就是根本的一條。我們在百法里講的根本煩惱六種,這六種再歸納就是三種,貪瞋痴,三毒煩惱;三毒再要把它歸納起來,只有一條,就是貪。這個地方就是講的貪,捨身、舍珍寶斷貪,斷根本煩惱,你的清凈信心才能夠建立,你的煩惱才能夠斷得了。也許諸位要問,煩惱障斷了還有所知障,怎麼辦?諸位要曉得,煩惱障與所知障有連帶的關係所知不但障所知也有煩惱,它有密切的關係你能夠斷一條,那一條自然就容易了。所以菩薩在此地特別提出來要舍,難捨能舍、難斷能斷。特別是要破舍心,這是講慳貪最為難捨,舍心最為難發。觀世音大慈大悲,他所游過之處,叫一切眾生是在根本上修學,破眾生深重堅固煩惱,施捨求哀,是真正不可思議威神所使。

  這一段經的意思我們要細心去體會,文字表面上看很容易懂,它的理論很深,關係實在是太大了。我們的修學有很多的障難,障難發生在哪裡?就是沒有辦法舍,根塵都不能舍。你幾時舍,你幾時就成佛就得道。你要問,我們修行到底修多久才能夠開悟才能夠證果?你這事情問誰,誰都不曉得,只有問自己。你現在舍,你現在開悟、現在成佛;你明天舍,你明天開悟明天成佛,沒有時間性的,看你幾時能舍。你頓舍就頓悟、頓證,你漸舍就漸悟、漸證,完全操在自己,給諸位說,這個事情誰都沒有辦法障礙誰。你說修行被別人障礙了,那是天大的笑話,是怨天尤人,沒有人能夠障礙你自己,實在是你自己障礙你自己誰能障礙?如果有人能夠障礙我們,這個事情真被別人障礙了,那人家一定也能幫忙我們,這是一定的道理他能妨礙我,他就能幫助我。魔王波旬、妖魔鬼怪可以障礙我們,諸佛菩薩就可以幫助我們,這是一定的道理;既然那些魔王不能障礙你,諸佛菩薩也不能幫助你,所以這個事情得靠自己。魔來妨礙,是來誘惑你,你自己不動心,他沒辦法;菩薩來幫助你,是把這個道理方法你說明白,你不肯干也沒有用處。所以佛與魔,對於我們來說是上緣而已,取捨成敗完全操之在自己,不在別人。

  摘自 楞嚴經(第一二二集)198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檔名:07-001-0122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