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五十集)  1998/5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五十集)  1998/5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4-012-0050

  請掀開經本《科註》卷下第八十九面,請看經文第二行:

  【囑累人天品第十叄。】

  這是本經最後的一品,也是世尊最後的遺囑言詞非常懇切,我們讀誦要細心去體會。請看經文

  【爾時世尊。舉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薩摩訶薩頂。】

  『爾時』,就是說見聞利益這樁事情的時候,世尊最後要把度化眾生的使命,付託給地藏菩薩,所以這個地方是「舉臂摩頂」。一方面表安慰,二方面代表重大的使命要交代給他。下面佛就說,這在第九十面經文

  【而作是言。地藏地藏。】

  世尊連續叫他的名字叫了兩次這是表愛之深、託之重,在這地方我們可以看到,世尊慈悲心切、語重心長。

  【汝之神力。不可思議。】

  這一句是讚嘆地藏菩薩的身,他能夠化無量無邊身,廣度虛空法界一切苦難眾生這是神力變現,不可思議又說

  【汝之慈悲不可思議。】

  這是讚他的毅力,他的慈悲心永遠不煺轉,這是非常非常的難得。我們看看六道裡面凡夫之人雖有慈悲,如果遇到逆緣,也有順境當中煺轉,比不上地藏菩薩與樂拔苦這個心願永不衰煺,而且對於一切眾生平等加持,這不可思議

  【汝之智慧不可思議。】

  『智慧』深廣,辯才無礙菩薩現身也跟觀音菩薩沒有兩樣,隨類現身,隨機說法。我們知道觀菩薩有一定的身相,我們在古人畫冊裡面看到,「觀世音菩薩相圖」,有五百多種不同的身相,說明叄十二應那是叄十二大類,每一類裡面現無量無邊的身相,地藏菩薩亦復如是,也是為我們做種種示現,我們凡夫遇到不認識這是智慧深廣、辯才無礙不可思議,下面有辯才

  【汝之辯才不可思議。】

  『辯才』是講口業,身、語、意與智慧都是不可思議這是世尊親口在大會當中,對地藏菩薩的讚揚。不僅如此,後面又說

  【正使十方諸佛。讚嘆宣說汝之不思議事。千萬劫中。不能得盡。】

  這個讚嘆是讚嘆到了極處,不但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讚嘆你的不可思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同聲讚嘆你的智慧德能,身語意慈悲的教化。『千萬劫中』,這是時間之長,『十方諸佛』是講人數之多;時間這麼長,對你稱讚都讚嘆不盡。這段經文我們決定不能疏忽,而實際所表是我們自性的性德,性德之中一分孝敬,這個德行不可思議諸佛如來讚嘆不能得盡。菩薩性德開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菩薩同樣的德能,很可惜這個德能沒有開顯出來,怎樣開顯?依照這一經典裡面所說方法修學,就能開發性德。所以菩薩名號經典的題目,都只有「地藏」兩個字。地表心地,藏喻寶藏,我們心地真心理地,智慧、神力、慈悲辯才都不可思議,無量的德能此地只舉出四樁,實際上樣樣都是不可思議。正是現代一些宗教家,讚美上帝、讚美神,讚頌當中所謂的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實在講就是我自性的性德。我們今天明白,知道自己有這個德能,就應當覺悟、應當發憤,把自己的智慧德能恢復過來,不但度自己,也能夠度一切眾生。由此可知,世尊在此地付託地藏菩薩,我們想想與我們有沒有關係?你要是明白,體會到這個意思,與我們是大有關係。我們借重地藏菩薩的緣,地藏菩薩在哪裡?這部經中所說的就是,我們能信、能解、能行,就是地藏菩薩的分身,不斷認真努力提升我們自己的境界,就是地藏無盡分身之一,這才叫真正修學這個法門。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地藏地藏。】

  我們看到經文上的記載,顯示出世尊苦口婆心,慈悲到了極處。

  【記吾今日忉利諸天中。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

  這段話,『記吾』是世尊自稱,你要記住我今天在『忉利諸天中』,忉利天為什麼加上「諸天中」?這個意思很廣。這一會大家要明瞭,跟華嚴法會無二無別。華嚴法會是在菩提場,這一處就跟虛空法界融通,所以參加這個法會,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之類,一個都沒有遺漏掉,這是華嚴海會。地藏這一也不例外,講經的場所雖然是在忉利天,帝釋的天宮,與會的大眾也是盡虛空、遍法界,上自諸佛如來,下至天人,還包括有鬼神在內,這個法會殊勝、多麼大!所以稱諸天。欲界天、色界天的天神,都參加了這個法會。所以這四個字,「忉利」是講法會開會的地點,「諸天」是講參與法會的天眾。『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我們在法會一開端就看到,這是無比的殊勝,十方叄世一切諸佛都參加這個法會,我們在一大乘經裡面,從來沒有看到這樣殊勝境界哪有一次講經的時候,所有一諸佛都來參加,沒聽說過。

  《華嚴經》上見到這個境界,《無量壽經》、《彌陀經》會上我們也見到這個境界,但不是一開端就來參加。凈土經裡面到流通分的時候十方諸佛讚嘆,大家在《彌陀經》念到六方佛,可是玄奘大師譯本是十方佛,這就說明羅什大師譯本省略,文字省略意思還是圓滿。一切諸佛讚嘆,沒有這個經上講得明顯,法會一開始諸佛如來就參加了,一直到法會終了,這是法會末了,這些諸佛參加這一會有始有終,隨同諸佛來的這些菩薩眾,天龍八部護法眾;《華嚴經對於這些大眾說得多說得詳細,說十類大眾;這個經雖然沒有細說,可是意思是圓滿的,也像《華嚴經所說一樣,在這個大會當中。

  【載以人天眾生等。未出叄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

  這個「載」,跟我們現在用「再」,意思完全相同,古時候常常用這個寫法。『載』就是再一次,前面已經囑咐,現在再一次的付囑,唯恐他把這個事情忘掉。『人天眾生』,這是指六道眾生;『未出叄界』,專門指六道一切眾生。『在火宅中』,火宅是比喻,佛在《法華經》上所說「叄界火宅」,火是比喻煩惱,只要煩惱不斷,必定造作惡業因果循環,苦海無邊。你造惡因感惡果,受惡報的時候再造惡因,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這一類的眾生非常可憐。佛在經上常講「可憐憫者」,特別指六道眾生要把度盡六道眾生這個責任交給地藏菩薩。佛為什麼交給地藏而不交給別的菩薩?這個塬因在前面已經跟諸位說過。地藏代表的是根本法,根本法是孝親尊師,如果不能孝親尊師,其他任何法門都用不上力,所以佛的付託,那是非付託地藏不可,道理在此地。

  【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

  這是世尊的悲心,決定不願意看到造惡業眾生,墮在叄惡道之中,多久?『一日一夜』,佛都不願意看到。眾生墮落叄途,真叫自作自受,佛雖然有悲心,看到他也無可奈何。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不聽教誨,不肯聽勸導,那有什麼法子?佛勸眾生,魔騙眾生,正是所謂一切眾生聽騙不聽勸,跟著魔走就往叄惡道去了,跟著佛走才有出離叄界的機會。「一日一夜」,佛都不願意看到。

  【何況更落五無間。及阿鼻地獄。動經千萬億劫。無有出期。】

  這是在此地講,佛決定沒有妄語,墮落在無間地獄時間多長?『千萬億劫』。叄善道裡面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大家都知道,非想非非想天壽命也只有八萬大劫。這麼一看我們才真正明白,六道眾生如果不能出離叄界,決定在惡道的時間長,在叄善道的時間短暫。墮落無間阿鼻地獄很容易,造罪業,特別是在在這社會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毀謗叄寶,破和合僧,這都是無間阿鼻的業因。我們冷靜觀察這個社會,現在造這種罪業的人有多少?五逆十惡,十惡業:身造「殺、盜、淫」;口,「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貪、瞋、痴」。誰不造這些業?我們雖然學佛,天天拜佛、天天念經,如果我們的身語意叄業依舊不善,還是要墮落,決定不是說拜佛念佛人就不墮叄惡道。大家看看灌頂法師在《念佛圓通章疏鈔》裡面,末後所說念佛一百種果報這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條就是地獄念佛人怎麼會落到地獄去?我們得好好的想想。這就古人講:「口念彌陀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心裡面是五逆十惡,口念彌陀有什麼用?還是要墮無間阿鼻這是我們要曉得、要警惕。

  一個人真正想修學,從心地上下功夫,對一切眾生決定沒有惡意,什麼叫惡意?十惡念頭任何一條都是惡意,決定沒有。五逆十惡念頭沒有,我們才能夠保住人身念佛求生凈土才有指望。這樁事情雖然說難,但是人人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儒家也教人「克念作聖」,念是妄念,就是五逆十惡這些念頭,你能把念頭克服了,你就聖人,在佛法裡面克念就作佛。我們曉得這些東西是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因為這個習氣時間太久,力量很強,時時刻刻會起現行,我們很想克服它克服不住,佛教給我們法子很多,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這麼多方法、門徑,無非都是克服妄想習氣辦法。這麼多方法裡面對我們來講,最方便、最殊勝最簡單、最容易無過於念佛念頭才生就立刻轉成阿彌陀佛,這個樣子就叫做功夫得力,決定不讓惡念生起。第一念生,第二念就轉過來,這叫念佛人,這個人叫會念佛。久而久之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這些掛念不起現行,業習種子並沒有斷,是你功夫得力妄念不起現行,這樣的功夫念佛法門裡面就稱之為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意思,這句佛號確實能夠降伏煩惱,能夠把習氣控制住,佛經上講有這樣的功夫你就決定得生凈土這叫帶業往生

  凈土經裡面雖然說有四土叄輩九品,我們明白不要在意對於這些事情明瞭是智慧,不起分別執著那是你的功夫如果你斤斤執著這些,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就低,你的煩惱習氣還是很重。我們知道有這麼回事情,絕不把它放在心上對它不起分別、不起執著你的心清凈,心凈則佛土凈,你往生的品位就高,道理在此地。何況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特殊修學環境,跟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不一樣。一切諸佛剎土在事相上確實是不平等,可是西方極樂世界平等法界,凡聖同居土的菩薩,跟實報庄嚴土的菩薩在一起聽經,這確實我們在經上沒有見過,他方世界沒這種情況這是顯示西方極樂世界平等。雖有四土,四土合在一起,裡面沒有隔礙,沒有間隔也沒障礙,四土在一起,這是不可思議境界諸佛所謂難信之法。

  我們講到這些地方,常常用一個淺近的比喻讓大家去體會,就好比我們在學校上課一樣,一般的學校不同年級一定分開來上課。一年級在一個教室,二年級在另外一個教室,叄年級又在另外一個教室,不相同。極樂世界情形很特殊,幼稚園、小學跟博士在一講堂上課,就像這種情形一樣,很特別沒聽說過。各個不同程度在一起上課,這叫平等法界。我們一般學校大學跟中學絕不在一起,中學跟小學也不在一起,不平等極樂世界平等的。雖是平等,各人程度確實不一樣,譬如說在一起上課,一個教室,實報土的菩薩看阿彌陀佛是報身,凡聖同居土看阿彌陀佛是應身,不一樣。看佛的相好光明也不相同,但是在一起;佛並沒說現兩個相,佛是一個相,各人看法感受不相同,但是決定在一起,這是不可思議境界。所以諸佛勸我們念阿彌陀佛,這很有道理,勸我們念阿彌陀佛,愛護到極處!這才是真正的究竟法,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才是真正的圓滿。請看下面經文

  【地藏。】

  這是又叫地藏菩薩。凡是叫名字決定有很重要開示,叫名字特別提醒他。

  【是南閻浮提眾生。】

  『南閻浮提』就是指我們地球,佛在這個地區出現,對這個地區的眾生特別的關切。

  【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煺。若遇惡緣。念念增長。】

  這六句話,佛把我世界這些眾生病根診斷出來,這是我們的病根,我們要知道。『志性無定』,這一句尤其是重要,「志」可以說他的願望,「性」可以稱作為性格,「無定」是變化太大,實在說念念都不同,佛菩薩遇到這個眾生也難度。志性無定就是心思散亂,我們一般人說這個人沒有主意、沒有主宰。而且『習惡者多』,「習」是習性習性惡多善少。我們在儒書裡面看到,孟子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這兩個都是賢人。人的性到底是善、是惡?佛法裡面講惡多善少。聖人講法他們的確是高明一等,孔老夫子講法跟他們不一樣,夫子說:「性相近,習相遠。」孔子所講的性是講真性真性一切眾生是一樣,沒有差別真心本性,性相近;習相遠,習性。所以孟子跟荀子講的性不是真如本性,是講習性習性我們今天講習慣習慣自然習性不是這一生養成的,生生世世,所以煩惱佛家講有「俱生煩惱」,你生下來就帶來的煩惱,不是你這一生學的,是你過去生中的習氣這就習性

  習性決定是惡多善少,諸位讀過《百法明門論》,百法裡面跟我們講煩惱煩惱心所有二十六個,給我們善心所只有十一個,你看誰多?十一個善心所,二十六個惡心所,惡多善少,何況惡的力量強大,善的力量薄弱。所以一般人遇到善法,『縱發善心,須臾即煺』,很難保住;遇到惡法,他『念念增長』,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遇到善法,善心所太少,力量薄弱,不容易保住;為什麼惡法他會增長?惡心所太多力量強大。由此可知,我們看到許多人,有機會接觸到佛法,好!也來聽經、也來念佛,可是不多久又聽說他去學外道,學其他法門,什麼塬因?道理就在此地。雖然有機會接觸到善法,他的善根薄弱,不能夠維繫長久,一定會煺轉。我們看到這個現象,知道這個現象是正常的。如果接觸善法他不煺轉,那是很不尋常,真正是千萬人當中難得有那麼一、兩個他能不煺轉。遇到惡緣他不會增長,遇到善緣他會增長,我們就曉得這種人善根深厚,這種人在一生當中,我們能夠想像得到他決定成就

  所以這六句話世尊對閻浮提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做一個總的診斷。我們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覺性,真正要學法藏菩薩,我們要「住真實慧」,「住真實慧」志性就定了,如果不住真實慧,志性怎麼能夠定?所以一般人見異思遷,無足怪也!他志性不定。唯有住真實慧,真正懂得如教修行,決定遠離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我們才能保住這一生決定成就。世法能影響人、能誘惑人,我們要清楚、要明瞭,要看清楚真妄虛實善惡是非利害,樣樣都能辨別清楚,自己就明瞭我們應當走哪一條路

  世法的教學跟佛法教學完全不一樣,世法教學的目的是教你獲得技能,佛法教學的目的是教你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不相同。世間法是叫你學,廣學多聞佛法的教學是叫你定,它是道,連老子也懂得這個塬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所以它不是同一樁事情佛法是道,世法是學。學這是愈多愈好,增長你的常識,所謂學識,你要廣學多聞;佛法修道,道要一門深入,你才能得定,才能開慧。佛法自古以來,沒有聽說辦佛學院,甚至於辦個佛學班都沒有。佛學院、佛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清朝末年才有歐陽竟無辦內學院,廈門辦閩南佛學院,太虛大師武漢佛學院,清末民初才有,以前沒有聽說過。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叄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沒有開佛學班,也沒有辦佛學院,天天在教學。從前教學方式很像我們中國古代的私塾,雖然沒有今天學校這種組織,可是代代都出賢人高僧大德每一個時代地區都很多,佛學院開辦之後,從佛學院裡面出來的高僧大德少了,遠遠不如古時候。過去有一我在香港講經遇到演培法師,我們也很少見面,他到香港去參訪,香港那邊法師接待他,陪他一同去旅遊,包了一個巴士,那一天我正好碰上,我也就參加了。車上有不少是他學生,演培法師很感慨的對我說,講佛學院,他說真正現在在各地講經說法法師都不佛學院出身,他指著我:包括你在內。我們接受的是私塾教育,不是學校正規教育,我學哲學也等於說私塾教育,不是在學校哲學系裡面讀的。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家裡,每一個星期天給我兩個小時課,學生只有我一個,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我們這樣學出來。學佛法也是如此,最初叄年我親近章嘉大師,也是每一個星期兩個小時,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我接受章嘉大師叄年的教導,以這個基礎,以後到台中親近李炳南居士跟他學講經說法

  所以佛法的教學是個特殊的教育,它的方法世間不一樣,目標也不相同,效果當然也不一樣。它所求的是智慧德能,性德的流露,依照佛法經典來講,它修學的課程就是戒、定、慧叄學。戒學是教給我們如何處事待人接物,慧學就是教我們看破,明瞭宇宙人生真相,定學就是教我們放下,恢復自己的清凈平等心,所以這個教育我們能得到真實的受用,確實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世尊一生以這個理念、這個宗旨教導學生,以後世世代代高僧大德都稟承佛的教誨,不違背這個宗旨,流布佛法,教化眾生,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在這時代,怎樣能夠融合世間教學的規則,又不違背佛陀教學的宗旨,這個佛學才是盡善盡美,而不至於走向佛學。走向佛學,我們失敗了,那是佛法當作世間學術來研究,得不到它的實用。我們要學佛學佛佛學是兩樁事情學佛成佛佛學不能解決問題學佛才能解決問題。底下世尊接著說:

  【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億化度。隨其根性而度脫之。】

  這一句世尊菩薩做一個榜樣釋迦牟尼佛也是以無量無邊的分身應化在世間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當給他說哪些法門,佛就給他說哪些法門諸佛菩薩在我們現在這世間有沒有?我們想像當中一定很多,為什麼?現在世間眾生有難,佛菩薩慈悲心特別懇切,一定很多,他不暴露身分我們不認識中國古籍裡面所記載暴露身分人不多,幾個大家都知道是,我們曉得寒山拾得文殊普賢化身來的;阿彌陀再來,我們曉得永明延壽這是我們凈土宗第六代的祖師,阿彌陀再來;豐乾和尚,當年國清寺,這是彌陀再來釋迦牟尼佛再來,聽說《傳記》裡面記載智者大師釋迦牟尼佛化身再來;還有善導大師也是阿彌陀再來這是凈土宗第二代祖師。近代我們知道,印光大師大勢菩薩再來;宋朝時代,南宋的時候布袋和尚彌勒菩薩再來這是現在大家熟知的幾個人,身分暴露了。身分不暴露的人多,太多太多了!世尊做一個榜樣,佛再來也是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隨其根性而度脫之』,這一句對我們來講非常非常重要!教化眾生是很活潑的,不是一個死呆板的方法,一定要懂得應機說法,隨其根性而度脫之,這個法多活潑!再看底下經文

  【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眾。付囑於汝。】

  再叫著地藏,特別說『殷勤』,語氣一次比一次重,一遍一遍懇切,將六道這些苦難眾生,付託給你。以你的智慧慈悲、神力,一定去幫助這些人。

  【未來之世。】

  『未來是指世尊滅度以後,我們現在是他稱的未來之世。

  【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

  我們曉得天人是善的,稟十善而生天,所以天人是善多惡少,愈往上面去愈善。欲界天還有一惡念,到色界禪定功夫深了,惡欲的念頭完全被降伏住。以及世間『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的標準很低,不高。下面說:

  【於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一沙一渧。】

  此地的善男子、善女人,跟前面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標準不相同,這是我們讀這個經文,每一段經文裡頭的意思它標準不一樣,這個地方標準最低。在佛法當中種少善根,極少的善根。底下是比喻,『一毛』,毛是我們汗毛,正報裡頭最小,『一塵』,依報裡頭一粒微塵,一粒沙,『一渧』是一滴水都是形容少。也就是說即使是在佛法當中,種這麼少的善根你也不能夠遺棄他們。這是佛囑咐地藏菩薩,我們深深相信地藏菩薩,決定是依教奉行,決定不會背棄世尊的付囑。於是我們得大安慰,我們雖然善根不多,但是此地說一毛一塵、一沙一渧我們有,這一點都不假。我們在道場一稱佛名,低頭一拜,那就是種善根地藏菩薩哪有不照顧的道理?地藏菩薩沒有辦法照顧的,那就是我們遇惡緣又念念增長,這就沒有法子這是地藏菩薩無法照顧,地藏菩薩也會感覺到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是不聽教誨。如果我們從這一點善根能夠念念增長,一定得菩薩護念,一定得菩薩加持。我們讀誦研經會開悟,我們念佛功夫會得力,我們斷惡不會感覺得很困難都是菩薩加持我們。我們修善能生歡喜心,這些我們細細想想,何嘗不是世尊天宮地藏菩薩的囑咐?

  佛滅度之後,地藏是代佛,佛滅度之後正法、像法、末法,在這叄個法運時期他是代理佛,將來世尊法運在世間消失了,一萬二千年過去之後消失了,一直到彌勒菩薩下生示現成佛之前,這個時間很長,以我們世間來計算五十多億年,眾生很苦,世間沒有佛法都要仰賴地藏菩薩來幫助,要靠地藏菩薩來教化,這是世尊在這法會上對地藏菩薩的付託。地藏菩薩承擔這個使命,一切諸佛菩薩都來協助地藏菩薩,都來幫助他,成就眾生一樁好事,為什麼諸佛如來、諸大菩薩都來協助地藏菩薩?因為諸佛菩薩對度化眾生是共同的弘願,任何一個人來主導,他們都非常樂意的來配合,決定沒有嫉妒障礙,只有全心全力來成就。世法裡頭還常說成人之美,何況這樁事情就是諸佛菩薩本分事情哪有不盡心儘力去協助的道理?

  凡夫知見不一樣,凡夫是:這是他做的,與我不相干。這是凡夫知見。我們要問他做這樁事情,是不是利益社會利益眾生?我們今天要做的是不是也是利益社會利益眾生?如果目的既然相同,那有什麼分別?何必在這裡分自分他,分自分他障礙事業。如果要曉得這樁事情是共同的願望、共同的事業自他就不二,他做跟自己做是一樣。實在說,他做,我們自己更應當歡喜,有人在做,我們自己省心省力,我們從旁全心全力協助,就是圓滿功德。所以諸佛菩薩想法,跟凡夫想法不一樣,凡夫想法:這個事情一定要屬於我的,才肯認真去做,不是屬於我的,那種熱誠就減煺。雖然佛教導我們隨喜功德,以為那個隨喜總不是圓滿的,這是凡夫錯誤思想錯誤觀念障礙了自己積功累德的機緣;不知道他的成就,就是自己圓滿成就,所以總是不能夠盡心儘力去隨喜

  歸結到根源還是智慧不開,沒有了解事實真相,所以還有分自分他,分自分他就妄想、分別、執著沒有能放下這是造成積功累德修學上的重大障礙。正因為如此,所以諸佛菩薩極力的勸導我們要讀誦大乘道理在此地,教導我們要親近知識。善知識在哪裡?大乘經教就是善知識,古來祖師大德這些註解就是善知識,我們常常讀誦,時時體會,依教奉行,這是真正親近菩薩親近知識

  現前知識之中,這個知識正如古德在註解裡面所講,「知」是我們知道有這個人,聞名,聞名還沒有見面叫知;「識」是我認識他,曾經見過面,這叫識。凡是知與識,當然都是我們自己對他很羨慕、很尊敬的這些人,他有值得我們尊敬羨慕之處。在佛法裡面這屬於道業,他的道德學問,絕不是他財富、地位,不是這些,我們所羨慕的是道德學問。現前知識當中,他的德學與佛法相應,我們可以跟他學,如果他的德學跟經典所講的不相應,我們對他應當是敬而遠之。「敬而遠之」是我們尊敬他,遠,是不向他學習,不跟他學習,這叫遠;不是有意躲得遠遠的,那就錯了那就沒有敬意,是不跟他學習,這是我們正確做人求學的態度。我們再接著看底下一段:

  【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無上,勿令煺失。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

  註解裡面一開端引經上一首偈,這首偈也是大家所熟知,「經雲,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是佛說的。這話是真話,「假使百千劫」,是真的,不是假設的。所造的業,業習種子落在阿賴耶識之中,阿賴耶是個倉庫,藏在這個裡面永遠不會失掉,永遠不會變質,這個事情麻煩麻煩!這是因,業因;遇到緣它就起現行,現行就是果報,這個果報你決定要受。由此可知,一個人如果他沒有能力脫離六道輪迴,他無量劫前所造的善惡業因,縱然過無量億劫,遇到緣還是要受報。這正是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自己定,不是別人定,是自己造作的因,現在要受果報這是真理,是事實真相。迷惑的人敢造業,煳塗!覺悟菩薩決定不敢造業。所以經上說「眾生畏果,菩薩畏因」,菩薩覺悟的人眾生迷惑,造作的時候懵懵懂懂,到受報的時候害怕,那個怕來不及了,沒用處。菩薩覺悟,所以對於心動念,他很慎重、很謹慎,於一切人、事、物決定不起一個惡念,為什麼?他知道起一個惡念,阿賴耶識裡種一個惡的種子將來以後會有惡報現前,為什麼去干這種事情!所以決定不會起一個惡念

  縱然舊有的惡習氣遇緣起現行,諸位要曉得,我們一個惡念起來,也是惡習種子起現行。這時候覺悟的人這一念才起來立刻就把它控制住壓下去,念佛人是一句佛號把它壓下去,這就功夫。所以要曉得阿賴耶識裡面這些業習種子,時時刻刻起現行,晚上作夢也是起現行。它要不起現行,怎麼會有夢中境界?夢中境界都是業習種子起現行。所以會用的人就在這個地方功夫,用一句佛號一句菩薩名號,把這個念頭換過來。為什麼叫你常常念佛,多念佛?你念佛阿賴耶識裡落的是佛的種子。阿賴耶識含藏的種子無量無邊,所以變現出虛空法界,十法界依正庄嚴都是業習種子的現行,你怎麼能怪外頭的境界?外面所有一境界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自己種習現行。愚人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才在境界裡面生妄想、分別、執著,起心動念;覺悟的人了解境界現象,知道它是什麼一回事情順境也好、惡境也好統統是自己阿賴耶識裡面,業習種子變現出來,所以他在順境裡面也不心動念,逆境裡頭也不心動念,泰然處之,這叫修行

  在一切境緣當中,永遠保持清凈平等、覺,這是功夫、真修行清凈平等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覺,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不煳塗,對於所有的現象,它的理事性相、業因果報,沒有一不清楚,沒有一樣不明白,這是正覺」。所以《無量壽經》經題上「清凈平等、覺」,這五個字盡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與這五個字相應,你就的是菩薩生活也就是經上講的「住真實慧」。你一切所作所為都是利益一切眾生,經上所講的「惠以真實之利」,這才是佛在經上常常教我們的積功累德。可見得積功累德,若不是自己住真實慧,惠以眾生真實之利,那這一句有名無實,真正落實我們曉得應當怎麼作法

  我們看看這個世間就是佛在經上所講,經裡面講『未來世中』,是指佛滅度以後;『若天若人』,這是六道裡面一切眾生。『隨業報應』,實在講六道眾生到底是怎麼事情?這四個字也就說清楚了。我們到這個世間這一生來作人,我們作人來幹什麼?「隨業報應」。過去生中要是做的善,你來享受善報,過去生中造的惡,你在這裡接受惡報,所以佛講「人生酬業」,這四個字也就是把人生做了一個總結語。人生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是來酬償你業報的,你來干這個。六道眾生有一個是例外,你都是來酬償你自己的業報。可是我們迷惑,在酬償業報的時候,又繼續不斷在造業,這個事情麻煩。這真是因果循環,沒完沒了,這個麻煩大了,所以在六道輪迴永遠沒有出離的時候。輪迴現象非常精微、細密,絕對不是說我們這個人,過了幾十年死了之後,再到哪一道輪迴,這個相太粗。極其細微的相在哪裡?念頭,你從起心動念裡面覺察到輪迴真相,你才恍然大悟。我們的輪迴,念念在輪迴,念念是因果的循環、因果的轉變、因果相續這就輪迴真相,所以它在念念之間。

  因為惡的念頭多,惡的行為多,『落在惡趣』,「惡趣」是指叄惡道。天台大師告訴我們,他講十法界每一法界裡頭都具足法界,所以稱為百界。我們根據這個塬理,就知道六道裡頭每一道都具足六道。你仔細觀察,人道裡有人道裡面的天道,有人道裡面的修羅道,有人道裡面的畜生道,有人道裡面的餓鬼道、地獄道。我們都是人身這人道。在相宗裡面講這是引業,引導我們到這一道來投生,我們都得的是人身。我們所享受的環境六道不同,有人享受天道生活福報大,有人過的是非常苦的生活地獄境界,同樣是人身這叫滿業,滿業是善惡果報。所以業分兩種,一種是引導你到哪一道去受生,另一種是你受生之後你的受用。天台大師講十法界,講十界範圍就更廣,人道裡有佛道,人中之佛,人中的菩薩,人中的聲聞、緣覺,再加上這四種那就是十法界。每一界都具足十如是,《法華經》上所說,每一界裡頭具足法界這是一百法界,每一法界裡面具十如是,就是千如。

  智者大師讀《法華經》,把《法華經》上這一段的經文展開,讓我們看到事實真相智者給我們開這個例子,好像數學上一個公式一樣,你套著這個例子再一開演,你就看到法界真相,重重無盡,《華嚴》裡面跟我們說的。百界,每一界裡頭再開百界,這就是億法界然後再一界裡面又具足法界,重重無盡。大乘經上常常用大梵天王的羅網來做比喻,也是說這一事實真相。然後我們才能夠稍稍體會到,諸佛菩薩智慧諸佛菩薩的觀察。我們對於事實真相能看到幾分,他們看得多麼透徹。我們如果在人間,在人間裡面看到人間六道,你的眼光算不錯,你透了一層。可是任何一法其深無底,其廣無邊,你看得愈深愈廣,顯示出你的智慧深廣,智慧深廣無盡,法界理事無盡,我們從這個地方才能稍稍體會,諸佛菩薩無盡的智慧,觀察到法界無限的深廣。我們學佛要學的是什麼?恢復自己的智慧德能。

  法界裡面真正契入之後,無所謂真妄,無所謂空有無所謂來去,也無所謂隱顯,那是你真正契入。沒有契入可以有這些說法,這些說法總歸結,就是今天科學家所講的相對論,你沒有契入是相對的,我們生活在這世間,這個世間是相對的。入進去之後就無所謂相對,相對的理念就沒有,消失了。相對的事相當然更不存在,這是佛法修學終極的目標,是我們發心學佛希求的一個結果。這時候才將虛空法界一切問題都總解決,在佛法裡面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自性智慧德能圓圓滿滿的恢復,圓滿的現前再沒有一絲毫欠缺,這是入這個境了。下面經文世尊囑咐地藏菩薩,要以他的智慧神力去方便救護,這顯示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愛護關懷,這個恩德永遠是無盡的。

  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這個經明天可以講圓滿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