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人在這個世間四種因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舌非入無端。因味生覺了。味亡了無有。雲何圓通。】

  尊者這是講到果報應,這個事情千真萬確,就在我們圖書館過去也有這個情形昨天悟儀告訴我,他的姊姊跟陳居士同事,在榮總服務,陳居士去世之後,她牌位在我們這里,她託了好幾次夢,牌位供在圖書館,圖書館她進不來,這個事情真有。我今天教他皈依證燒給她她就可以進來。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你們看看《影塵回憶錄》,倓老講這些因緣果報,千真萬確的事情。為什麼說明這些事情?他當時說的那個事情是在上海發生的,報紙也有登,很多人曉得這個事情,說明六道輪迴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不是神話,是真有

  憍梵波提他的舌頭一天到晚在動,他這個果報是個好相,他在過去生中做小沙彌的時候,看到一個老比丘在念經,大概老比丘年歲太大也沒什麼力氣,念的時候也聽不到聲音,只看到嘴在那動,他就笑話他,笑他像牛吃草一樣。你看老牛在休息的時候,我們曉得牛的胃跟我們一般人不一樣,它在外面吃草,把草統統吞到肚子裡面去,然後得空的時候慢慢從胃裡吐出來,再細細的嚼,再消化。所以他就笑話老比丘念經像牛在吃草一樣,老比丘告訴他:「你要趕快懺悔,我已經證阿羅漢果,你說這個話有很重的罪報。」他趕快懺悔,結果還免不了墮五百世的牛身。這就是說明我們的口業要謹慎,不要以為沒有果報

  過去這些古人果報,我們要是造的業沒有果報諸佛菩薩也佩服你,也對你五體投地,為什麼?他們不如你。這正是所謂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眾生果報現前害怕了,害怕有什麼用處,害怕能夠了斷嗎?沒有法子了斷,果報一定要受。造因要慎重,世出世間法總離不開一個因果,你們讀《壇經》,法達禪師念《法華經》請教六祖的時候,六祖叫他把這個經念一遍給他聽聽。他把「方便品」念完了之後,六祖說不必再念,這個經裡面所講的一乘因果說得再多,離不了因果的範圍。

  憍梵波提不知道他是有意無意譏笑別人,招這樣的果報。在世尊會上他已經證得羅漢果,證得羅漢果那個嘴一天到晚在動,習氣。佛就告訴他,你這個樣子叫人家一看到你,又會罵你像牛吃草一樣,換句話說,你不害了很多人嗎?別人不曉得,不知道你是羅漢。於是就教他,你到天上去,少到人間來,沒有必要就不要回來,到天上去受天供養他是弟子當中「受天供養第一」,為什麼?天人神通,知道他是羅漢尊敬他,不會笑話他;在人間就會引起很多人的誤會,這是講到因緣果報。《法華經》給我們說,「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絲毫不爽。佛門又常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要曉得前世我造的什麼業、造的什麼因?我們現在所受的果報就是的。

  明白這個道理了,逆來順受、甘心的受,為什麼?你造的這個因。人在這個世間,佛給我們講四種因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不但一家父子是這四種緣,朋友之間往來都是這個緣。你在路上走,碰到一個陌生的人給你點點頭笑笑,那也是個果報這是善的緣,過去生中有善緣。你坐在巴士上、你的鄰居有個人看到你不順眼,瞪你一眼也是果報,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一個學道的人他明白這個道理,處順境他也歡喜,處逆境他也煩惱,為什麼?他曉得果報如是。

  像《法華》裡面所講的十如是,「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我們如果想要善果報,我們就多種善因,我們希望別人對我們好,我們就要對別人好。我們看這個也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果報當中就會招到一切人看我都不順眼,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憍梵波提搞到都沒有辦法釋迦牟尼佛學道,釋迦牟尼佛把他送到天上去受天人供養這就他是舌根而悟入。舌是因味才生起知性,我們普通一個人,舌與味塵是有中斷的、斷斷續續的。味有的時候就有知性現前,味沒有的時候覺知性就中斷。憍梵波提他的舌一天到晚都在那裡動,他的覺知性是不間斷的,所以這也不普通人也不每個人都是這個樣子他能夠從舌根悟入,普通人用他這個辦法也有困難,不見得能證圓通,所以他這個辦法也不適合初學人

  摘自 楞嚴經  (第一三一集)  198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7-001-013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