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最忌諱的就是聚財,財是愈施愈多,這個要有信心

  要想保持我們的「富有」,佛法教我們捨得,舍是因,布施,得是果,你捨得愈多,你得到的愈多,你得到的那個還要舍。所以「捨得」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你舍你就有得,你捨得多就得多,舍少就得少;第二層意思,得到的也要舍,那你得的就更多。總而言之,把所得的統統舍掉,舍掉之後它源源又來了就像活水,這邊出去,那邊就流進來,川流不息,這個好。我們中國老祖宗懂得這個意思,錢財叫通貨,通像水一樣的,它流通,源源不斷的進來,也源源不斷的出去,這正確的。不能把它堵住,堵住,你得到財,不布施了,那你永遠就那麼多還會消失掉。決定要懂得布施。我們中國人,家家拜財神,現在有很多人關公當作財神拜,拜錯了關公是有義,他老人家一生把義做出來,但是他沒有發財,你拜他,他不給你帶來財富。在中國大陸過去拜財神拜誰?范蠡,那真的是財神范蠡生長在春秋時代他是越國人,就是現在的浙江。越被吳滅了,吳是江蘇吳王夫差滅了越國。他跟文種輔佐勾踐恢復了國家,這個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中興不是容易事情,中興比建國還要困難這是古代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國家恢復之後,把吳打敗了,他知道勾踐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他告訴文種要趕快離開,文種不相信,結果文種被殺了。他聰明,改姓名就逃掉了。逃出去之後,他帶著西施西施是他妻子帶著西施去做生意,做小買賣。幾年之後發了大財,發財之後,他統統拿去布施,救濟這些貧苦的人,自己從小生意又來做起。好像三年之後又發了,發得很快,發了之後又布施。他一生三聚三散,他很會散財,中國人拜他做財神那是正確的。他告訴你,財聚了之後一定要散,散了之後,很快它就聚了,這是對的。

  在佛法裡面最忌諱的就是聚財,你想想看,世間有多少人沒吃的、沒穿的、沒地方居住的,我們有能力,能吃飽、能穿暖,能有個小地方遮蔽風雨就可以了,多餘的要幫助這些苦難眾生。佛菩薩給我們做的示現,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他一生完全在教學。所以用我們現代人的角度來看他他是職業老師是個模範的老師,真正是救世救人;是個義務老師他不收學費。有教無類,無論什麼人,他也不國家不分民族,也不宗教信仰,這我們在佛經都能看得到的,只要去跟他學,他都肯盡心儘力的來教導,教一輩子!三十歲開悟就開始教,教到七十九歲,他老人家圓寂。一生沒有一定的居住地方,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樹下一宿,日中一食。跟他學生也要過這種生活方式,不容易,我們現在稱為叫苦行。所以他老人家提倡「以苦為師」,這個里頭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好處身心清凈,真是一塵不染;第二個好處對於世間有一絲毫貪戀的心,心在道上,所以他道業能成就弟子當中沒有一個不成就的,至少也是證得須陀洹果的,阿難尊者就是示現證須陀洹果。阿難阿羅漢是在迦葉的手裡,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了。迦葉年齡比他大得很多,他跟迦葉尊者,證阿羅漢迦葉他教導的。所以承傳,迦葉是第一代,阿難是第二代。這就是給我們說明,這個現象是什麼?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最低限度都是證初果的,證初果就算是真有成就了。經上告訴我們,如果生在有佛出世的時候,他會阿羅漢果;沒有佛出世的話,他會成獨覺,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阿羅漢果,決定不墮三惡道。這就是真實成就,做給我們看的。佛的弟子當中,程度也是不整齊的,從小乘講,從初果到四果羅漢都有;從大乘講,那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些菩薩都在其中,這么樣的一個僧團。

  范蠡改名叫陶朱公,陶朱公有很多人知道,這是我們很好的模範。我們自己這一生當中,我們不可能過釋迦牟尼佛的生活,在現實環境,我們的體力跟他們相比那差太遠了。所以我們只要衣食夠了,多餘的要布施、要施捨,要知道放下,要知道幫助肯修學的那些同學們,全心全力幫助他,全心全力照顧他,這就是上講的積功累德。施,真的愈施愈多,到一定的境界,確實諺語裡面所說的「心想事成」,真的是這樣的,特別是對自己。對別人,我們也有很多期許,尤其是苦難眾生,往往我們心裡想,做不到,那是什麼原因?眾生業障,那個沒有法子尤其是定業,諸佛如來都沒有法子轉,要怎樣轉?要他自己轉,所以要幫助他覺悟他自己回頭,他自己改過自新,業障才能消得了。佛只能教人,不能幫人業障,這個要知道。佛能夠把發財的方法給你,還得你自己去做你自己不去做,佛菩薩不能保佑你發財。如果說佛菩薩保佑你陞官發財那是迷信,那決定做不到的。但是佛菩薩會教導你,用什麼方法陞官發財你要依教奉行,你一定可以得到,這個在歷史上有許多的案例。我們明了之後,一定要知道修善、修福、積德,要知道,財愈施愈多,這個要有信心你自己財用不會缺乏。你要幫助一切苦難的人你有這個心,真正發心做,做得如法,財源會不斷而來。底下這一句說:

  【愛保貪重。心勞身苦。】

  這兩句話也是我們現前社會的寫實。我們有財富命里有財,捨不得布施,捨不得幫助別人,那對自己會有很大的壓力,怕財富貶值,擔心的事情可多了,我說都說不盡,害怕!佛經上講,財為五家之有,他天天在防範,天天在操心,所以富而不樂,他生活得很苦。我見過一些大富長者,他沒有我們這么快樂,沒有我們這么自在,出門還要保鑣,行動不自由。大富大貴都是這樣的,那不是一種榮耀的享受,那是一種不得已,現在叫防恐,防恐的,過這種日子,哪有我們這么樣的自在?所以,積財哪有散財好?散財那個心多舒暢、多快樂!積財,你的心、你的身負擔都很重,你不自在那就是苦。所以富貴有富貴人苦處,他的苦處我覺得比貧窮人苦處還要嚴重。貧窮人之苦不過是衣食而已,他衣食不愁,他的苦處窮人不知道,真苦,容易衰老。佛講得不錯,『心勞身苦』。

  無量壽經菁華  (第六集)  2009/12/24  華嚴講堂 檔名:02-038-06

 

 

 

  (轉載)

  持續放生者,受佛菩薩天地一切神仙贊嘆護佑,必然有求必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成佛,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凈土

  在此懺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懺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迴向文章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迴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凈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