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師肉身舍利

uploads/content/2022/may/7e831cd7cf7a86fdde7445f94f79695c.jpg" />  憨山大師肉身不腐:   憨山大師圓寂於1623年。憨山大師靈體三天以後依然栩栩如生,面皙唇紅,手足綿軟,如入禪定。第二年弟子們大師肉身護送到廬山後,因廬山氣候陰濕,侍者福善建造了一座塔院,將大師肉身龕安供在塔上。   十一年之後,廬山猛虎作亂,五乳峰法雲寺處在危險之中。福善怕塔地不安全,就恭敬地請出大師肉身龕,見護龕有一半被蟲蟻侵蝕,因不敢入葬,就照舊封在塔中。又過了九年,嶺南弟子陳宗伯、劉起相等受曹溪佛教界的委託,去廬山大師歸曹溪。當大師肉身護運到梅嶺時,正遇到新任廣東總鎮宋昭明,就命士卒用車載龕,親自送至曹溪。   宋昭明居士上任後才幾個月,又來到曹溪。這時護龕的弟子廣成、慈力,見龕內有罅,就在罅上私自鑿了一個小洞窺視,見大師肉身端坐如生,想打開龕室,但心裡又猶豫不決。宋昭明知道後,即抽出佩刀,劈開罅龕,看見大師雙趺端坐,如在生時一樣莊嚴,指爪頭發都在生長,膚色依然鮮紅,紫譜羅衣和掛珠還嶄新。這時一陣風吹來,衣服忽然如雲碎星散,隨風飄舞,地方群眾把它們掇拾去,作為吉祥象徵。   正在這時,忽然來了一位僧人,他請求要用印度保護肉體方法來保護大師肉身,徵得大眾同意後,他就用海南的栴檀香末,塗在大師身上,在外表看來,好似一層油漆一樣。這僧人塗畢後,竟自而去。   大師在生時,曹溪的一位善信婦女,她發願綉制千佛衣一席供奉大師,她怕口氣不凈,就用黃絹裹口綉制,千佛衣製成後,大師卻已入龕,這件千佛衣就藏在寶林庫笥里。現在又取出此衣,披在大師身上,雖然經過了十二年,但光彩照人,如新制的一樣。   封龕圓滿後,弟子們就將大師安置在舊塔院供養,並改號為憨山寺距離南華寺寶林禪堂的半里地。   弟子們根據供養六祖大師的慣例,每日早晨用熱水香湯一盂,熏大師面出汗,又以毛巾拭乾,接著和在生時一樣,供給飲食一周年還要進行一次沐浴。   每年到了二月和八月,全國各地佛弟子們成群結隊地上山朝拜憨山大師肉身帶著萬分敬抑的心情,在大師禮拜發願,吸取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精神力量。四百多年後的今天,大師依然以他堅固不壞的金剛之身端坐在那裡。   憨山大師簡介:   憨山大師(1546年11月5日-1623年1月15日),俗姓蔡,安徽全椒人。法名德清,字澄印,號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且為中國近代禪宗最大的成就者。明中葉,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各個宗派都衰微不振,自明神宗萬曆時期佛教中名僧輩出,形成了佛教中國重新復興的繁榮景象,憨山,雲棲(即袾宏),紫柏(即真可),蕅益(即智旭)四高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憨山大師十二歲從金陵報恩寺永寧法師誦習經教。十九歲禮雲谷大師出家具足戒歷住青州海印寺、曹溪寶林寺等,宣揚禪宗,倡導念佛與看話頭雙修。曾於五台山以麥麩、野菜充饑,精進修禪;於東海牢山(今山東青島嶗山)結廬隱居。39歲時,神宗之母頒發三千金為其修庵,被他轉賑災民。後被誣陷以“私創寺院”罪充軍。次年值雷州大旱,飢疫並至,死不勝數,他即發動埋掩骴骼,並作濟度道場。此後歷游江、浙、贛等名剎,隨緣施教。熹宗天啟三年十月示寂,世壽七十八歲。被後世尊為曹溪中興祖師。他精通內外學,不立門戶,主張各宗並進,禪凈雙修,儒釋道互補。認為“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莊,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出世”。著述宏富,有《楞嚴經通義》、《觀楞伽經記》、《法華經通義》、《華嚴經綱要》、《大乘起信論疏略》等。弟子匯其遺文,為《憨山大師夢遊集》,凡五十五卷,另有其自著之年譜二卷。崇禎十三年(1640)信眾將其遺骸漆布升座,即今南華寺內供奉的德清肉身像。與紫柏真可、蕅益智旭、雲棲袾宏並稱明清四大高僧。   憨山大師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高僧,在文學成就方面,他著述等身,舉凡詩、詞、文、碑銘、經、疏文、箴言等都無所不精;在為人處事方面,他心悲憫大眾苦難,盡己所能改變大眾的處境;在信仰方面,他主張融通各宗,禪凈雙修。憨山大師還曾於夢中上升兜率天,親聽彌勒菩薩說法,並蒙彌勒菩薩授予經卷。此彌勒感應不可思議。   憨山大師生平:   憨山大師1546年生於安徽省全椒。其母信佛,生平信奉觀音大士,因夢觀音大士童子入門,接而抱之,遂有娠。分娩之時,有雙重胞衣,乳名大美。大師七歲入學,九歲時誦讀觀音經典深有感悟,並為其母親講解經文。十二歲時,跟隨南京報恩寺西林和尚剃度出家西林大師器重,親自指導憨山大師讀誦諸經論。後於南京報恩寺聽無極禪師講《華嚴玄談》,跟從受具足戒,聽講到玄門海印森羅常住處,恍然了悟法界圓融無盡之旨趣,內心產生切慕清涼為人。因此自己起號為澄印。   憨山大師二十八歲時,游歷文殊道場台山。游到北台,見有憨山奇秀,自默取為號。萬曆三年(1575),大師在五台山龍門冰雪堆中參禪而悟道。   憨山大師三十二歲時,發心刺血和金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上結般若勝緣,下酬父母罔極之恩,與妙峰師同時發心寫經。皇太後賜金紙以助。   萬曆十一年(1583)四月八日憨山大師到達山東嶗山,喜其地幽僻,背負眾山,面吞大海,極為奇絕之所,志願居住。開始掩片席於樹下,經過七個月,得到當地居士幫助,搭了茅廬一座。第二年,皇太後命五台山龍華寺住持瑞庵師,仗策訪至山東嶗山,知憨山大師居山堅卧之志,便派內使送黃金三千兩修廟。時遇山東荒年,憨山大師分文不受,卻以皇太後名義,將這三千兩黃金遍施山東各府縣的僧道、孤老、獄囚,自己又將寺內積貯齋糧全部分發附近百姓,並由寺院出錢買豆數百擔,以分濟貧民。憨山大師還在嶗山創建海印寺,弘法利十二年。   在萬曆二十三年春天,憨山大師五十歲時,遭莫須有罪名,含冤入獄,後遣戍廣東雷州,編入行伍之內,寓居雷州城西一所古寺之中。萬曆三十年(1600)秋天,憨山大師受請去韶關曹溪南華寺,整頓寺院秩序,恢復佛門清凈,並為六祖道場風水道路,選僧受戒,立義學以養小沙彌,設庫司清規,贖回被占僧產。一年之內,百廢俱興。   不料有人誹謗憨山大師建設寺院貪污,大師憤而離開南華寺。天啟二年(1622)秋天,韶州太守張公托曹溪南華寺堂主到廬山法雲寺請憨山大師回曹溪。憨山大師盛意難卻,於冬至十一月十日離開法雲寺,重回南華寺。   憨山大師被後世尊為曹溪中興祖師。他精通內外學,不立門戶,主張各宗並進,禪凈雙修,儒釋道互補。著述有《楞嚴經通義》、《觀楞伽經記》、《法華經通義》、《華嚴經綱要》、《大乘起信論疏略》等,弟子匯其遺文,為《憨山大師夢遊集》,凡五十五卷,另有其自著之年譜二卷。崇禎十三年(1640)信眾將其遺骸漆布升座,供奉於南華寺內,即今憨山大師真身
THE END